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资料

2023-04-04

第一篇: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资料

2016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资料

鸡姑小学2016-2017学年

第 一 学 期 学

鸡姑小学2016.9.2

鸡姑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德育创新,务求德育实效,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3.理念生根,文化落地,培养“胸怀宽广、知识渊博、身心俱健”的“海的儿女”。

二、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五爱教育、四个学会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以塑造美好灵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让学生 “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三、德育工作要点

1.班主任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完善班主任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以公正、公开、公平客观的评价班主任。)

2.全员德育,构建学校德育大网络、大平台。

本学期,重点抓好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德育骨干力量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德育工作典型。在全校强化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让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班干部培养与团支部建设。

4.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将教育局倡导的十教育与海洋文化教育进行紧密的联系。

5.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注重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7.班级特色管理初现成果。

8.全体教师的“三德”教育进一步深化。

(1)一到六年级:

1.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建良好班集体。

2.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文明用语、文明礼仪、规范服装礼仪、感恩教育为重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3.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成立班委会,尽快使班级体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2)

七、八年级

1.巩固七年级取得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问题学生进一步强化。

2. 加强学生学习的再教育,培养刻苦学习精神,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滑坡、分化现象。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4. 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

5.重点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6.特别关注异性交往问题,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九年级

1.加强学习教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

2.竞争意识的培养。

3.使学生认识到应在行为习惯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复习。做好考前准备。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消除焦虑心理。

6.做好毕业生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主要措施

1.以七星关区教育局整体德育宗旨为基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的德育思想,积极组织各类大型德育活动。旨在以生命教育为基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常规建设。

班主任工作强调“三个前移”:意识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后悔;工作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补救;责任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承担。

(1)采用校内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2)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网站资源和德育信息面向德育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队伍,开发班主任博客群,利用网络博客开展教师论坛、班级工作经验交流等。

(3)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使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 课题引领,进一步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课题研究与班主任日常培训进行有机的结合,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申请一个市级以上的德育课题,全体班主任作为主研人,任课教师作为参与者。课题研究要组织规范的行动研究,并注重在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德育课题的过程管理,规范积累研究材料,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做好相关课题的开题或阶段性汇报和每年一次的德育交流研讨工作,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的研究。

日常培训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常规化。每周一次班主任学习交流会。

4.以星级班评比为主要形式,提升班级凝聚力。

5.以主题教育月为载体,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

每月一个大主题,每两个月有一次全校的大型活动。通过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树立集体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热心为集体做好事,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6.提倡班级特色管理。 鼓励全体班主任根据班主任特长及班级特点,深入思索,在保证班级稳定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并注重发挥长处,让特色变成亮色。(通过全校的特色管理成果展示及与外校联谊活动或大型现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7.规范地开展各类活动。

在规范的基础创新性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一生双爱好活动” 及乡村留守儿童少年宫活动,内部挖潜与外部选贤任能相结合,规范本校体艺教育活动,打造本校体艺教育品牌。

8.以文化园。通过宣传引领,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人,优秀作品鼓舞人,典型事例激励人。

9.创新活动形式。

(1)升旗仪式等常规活动,创新内容与形式,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

(2)日常班会课创新组织形式,实行全员参与。任课班级只有一个的老师,每周要参加本班班会;任课班级二个的老师,要在一节班会中分配好时间,参加两个班的班会;任课班级超过两个班的,要在一节课中参加两个班的活动。

(3)注重各种人文节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如与环境、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节日,就可以提前谋划相关活动。

(4)根据学校实际,可开展一些与学生生活或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活动。如饥饿体验、中秋抒怀等。

10.全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规范大课间活动,强化一校一品工作,落实并开展“一生双爱好”活动,狠抓体艺特长生训练,争取在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使更多的特长生进入理想的学校进行学习深造以推动我校体艺工作开展。

11.开展好乡村留守儿童少年宫活动,打造提高学生能力的平台。

制定并完善《鸡姑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制度》,坚持定时间、定内容、有效果的活动原则,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全员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双休及节假日向学生全天候开放活动场地并安排辅导教师组织。

五、德育活动行事例

(一)正式开学前的活动。

1.开学前,开学初,组建新的班主任及“教育团队”队伍。

2.开学前,组建设新的班委会。学生团体、学生会、团组织成员 。确定检查小组的人员名单。

3.开学前,将特殊学生进行分类摸底。建立“困难生帮扶档案”(制表存档)

4.开学前,九年级整理好公共财产。一到八年级,由年级主任统计好公共财产的情况,特别注意已损坏的部分,造册登记。(登记册表格)

5.分班,划分卫生区域,指定各专业教室负责人,调整少年宫活动负责人。

6.班主任明确自己管理工作目标。将班级特色标牌上的内容写在一个WODR稿里或是放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7.星级校评估要用到表格进行印刷。

少年宫活动进入课表;

激励教师用一个新生人格

8.老师在学生未到校之前,打扫卫生,用干净的环境迎接每位新生的到来。

9.教师上班第一天班主任会内容提要:

(1)班主任工作职责;学习新学期德育重点工作;

(2)新生学前教育;学生收心教育;假期生活总结;

(二)九月份活动。

1.入学教育。

全体师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理念文化系统》、教师除与学生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外,还要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主题教育:尊师爱生月。

3.活动:

(1)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和班级教育活动安排(交教导处); (2)班级宣传阵地建设:规范 “学习园地”“卫生角”“读书角”、黑板报等学校宣传阵地建设:新学期黑板报。

(3)搞好新学期的首次升旗仪式,统一着装,严密组织;

(4)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①全校学生仪容仪表规范检查及开展手机等禁带物品专项整治;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与考试。

(5)成立早操检查小组;

(6)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月考核;

(7)十一”节前教育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

(8)尊师星评比与表彰活动。为教师节献礼活动。

(9)社会实践活动:慰问我的恩师(小学或幼儿园)

(三)十月份主要活动

1. 重点:长假后仪容仪表规范检查。

月考前的惜时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勤奋学习的教育等。

2.主题教育:爱国主义。

3.主要活动:

(1)“十月放歌”班级红歌比赛。

(2)师生原创作品“我爱祖国”征文比赛

(3)重阳节敬老活动。

(四)十一月份主要活动

1.主题教育:安全法纪。《法与我同行》

2.主要活动:

(1)校法制教育活动:观看“少年犯忏悔录”法制录像;法制宣传图片展出;请法制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2)消防知识竞赛安全演练。

(3)漫画大赛。

(4)星级建设阶段总结表彰大会。

(5)校园体育节。

(五)十二月份主要活动

1.主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主要活动

(1)教师素质大赛及班主任素质大赛。

(2)国旗下的讲话。

第二篇:2012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1:

2012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一、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共8个)

【说明】

资助经费:8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5万,结项后再划拨3万 课题年限:1.5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一)交叉学科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总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需要,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开展交叉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领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其创新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调研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回顾总结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功实践,探寻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大学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大学文化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通过对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工作现状的分析及与部分国家(地区)的对比研究,明确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内涵,梳理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脉络,进一步构架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框架、评价方法,研究实施评价的基本方案。

(五)志愿者文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分析、总结当前志愿服务情况,从志愿者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出发,对志愿者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志愿者文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设与国际文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志愿者文化的具体路径和举措。

(六)高校学生网络群体教育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以易班为平台,从当前大学生网络群体化生活现状着手,2 对形成的网络群体形态进行分类,研究网络群体形成的机制,以及群体对成员黏着力和影响力,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多角度分析网络群体化中个体的行为特点和群体对成员个体行为驱动的机理,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七)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文化育人作用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分析未成年人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发展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发展举措、保障机制等,提出上海校外活动场所优质资源文化育人的发展战略,并对如何形成分类、细化的文化育人模式和途径进行研究。

(八)示范性高中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通过对一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深入调研,研究其价值取向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探究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二、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共20个)

【说明】

资助经费:5 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3万,结项后再划拨2万 课题年限:1年(跨发展报告为2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意见》、《细则》、《方案》、《大纲》、《指南》等文件或《白皮书》、《专项工作调研报告》、《特定对象发展报告》等书稿。

(一)上海市中小学校(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办法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中小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办法》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办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评选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达标校和示范校。

(二)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分小学、中学两册)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系统调研中小学生各学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梳理出各学段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中小学生分学段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三)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考评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各区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考核办法》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重点研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上4 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11‟54号)的督查办法,落实培训工作职责,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四)上海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体系深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修订《上海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大纲》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新形势下重新审视本市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目标、定位,优化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修订研制辅导员岗前培训大纲,进一步推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制定校园文化传承创新行动方案,搭建文化建设的大平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与上海教育现代化相适应、有上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和谐校园(和谐医院)创建与社会责任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教卫系统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标准》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和谐校园(和谐医院)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和谐校园(和谐医院)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类型、要求,探索和谐校园(和谐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建立教卫系统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标准。

(七)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分析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背景与现状,研究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新闻发布的原则和机制、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新闻发布的组织和实施、新闻发布的管理等。

(八)高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应对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指导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重点: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特点、突发事件新闻应对策略及实践,包括工作预案、机制,发布方法、流程,舆情研判,后期评估等。

(九)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现状,了解目前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加强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途径方法、重点难点问题和主要举措等。

(十)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网络舆情突发状况下的应对策略和行动机制,探索建立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协同工作的方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6

(十一)学校易班发展示范中心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易班发展示范中心遴选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按照《“易班---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发挥特色易班的示范效应,研究并制定学校易班发展示范中心的准入标准、任务要求和评估标准等。

(十二)上海高校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研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每年上海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研,对调研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成果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十三)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白皮书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白皮书》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总结近年来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梳理并分析高校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加强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十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从应然角度揭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德育的内在特点。从实然角度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德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合本土特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十五)高校管理育人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当前高校管理育人现状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高校管理育人的相关理论,了解各地各高校管理育人的经验,分析管理育人的有效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探索制定管理育人的工作规程。

(十六)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从不同维度对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深度挖掘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政策建议。

(十七)2012-2013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思想道德、个性成长、职业素养、环境影响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中职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把握中职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十八)2012-2013上海大学生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8 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生活状况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十九)2012-2013上海研究生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研究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研究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生活状况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研究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十)2012-2013上海高校辅导员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高校辅导员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把握辅导员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状况、择业原因和职业态度、发展需求和关注问题等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生活状况;从辅导员自身、学生、专业教师、学校领导等不同维度,对辅导员素质要求、职业认同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共100个)

【说明】

资助经费:2万;在课题结项后一次划拨 课题年限:1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1篇

(一)学校德育专项课题(共80项)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方法与路径研究——基于不同专业学生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6、优化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7、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研究

8、高校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9、学习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10、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11、高校辅导员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1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研究

13、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14、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5、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及思政教育研究

16、适用于中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方法研究

17、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研究

18、高校与精神专科医院合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研究

19、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督导模式研究 20、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管理研究

10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模式研究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咨询模式研究

23、高校心理测试量表研究

24、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5、高教改革发展背景下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优化研究

26、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27、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研究

28、大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9、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研究 3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31、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研究

32、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33、“校漂”、“蚁族”等学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

34、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35、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

36、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影响及对策研究

37、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研究

38、上海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39、上海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40、上海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41、上海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42、“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

43、上海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

44、海派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45、地域文化差异对大学生同学关系的影响研究

46、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实证研究

47、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1

48、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研究

49、大学精神的凝练、培育研究

50、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51、志愿者工作项目评估研究

52、国内外志愿者工作机制比较研究

53、学校思政工作评估研究——基于学生价值取向的考察

54、“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

55、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56、上海高校辅导员主流网络应用研究

57、上海高校辅导员微博使用状况及主要用途研究

58、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研究

59、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60、上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成功案例分析研究 6

1、大学生使用SNS网站状况对比研究 6

2、加强大学生网络骨干培育的方法研究 6

3、大学生使用LBS应用的现状分析研究 6

4、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6

5、高校应对媒体舆论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研究 6

6、微博时代的高校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方法研究 6

7、高校思研会的职能定位及工作平台与方法研究 6

8、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与策略研究 6

9、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度研究 70、中小幼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一体化研究 7

1、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研 7

2、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比)研究 7

3、中学生生命价值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 7

4、中小学仪式教育育人功能研究

12 7

5、中小学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 7

6、家长学校建设模式研究

77、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研究 7

8、新农村学校优秀班主任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7

9、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80、中职班主任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二)辅导员易班专项课题(共20项)

1、基于易班开展班级管理的功能设计研究

2、基于易班的大学生网上行为自我规范研究

3、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定位与功能及运作研究

4、高校易班学生工作站定位与功能及运作研究

5、通过易班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

6、易班用户综合实力评判和计算的模型研究

7、易班桌面客户端的主要功能和内容设计研究

8、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易班线上活动融合的策略研究

9、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思政教育的案例剖析研究

10、基于易班微博的师生互动实践和策略研究

11、易班就业信息平台搭建研究

12、易班校级平台的内容布局和信息筛选研究

13、易班群体心理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14、易班建设与党务公开实践研究

15、易班网上班级的评优指标和排名算法研究

16、易班辅导员沙龙的构建及可持续运作研究

17、学生事务管理中易班与其他信息工具比较研究

18、易班在高中推广的差异化分析研究

19、易班形象识别系统研究

20、易班网络班级与实体班级建设关系研究

第三篇: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

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

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 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 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 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 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 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 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 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 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

第五篇:农村学校德育课题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对农村学校德育课题调研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具体材料请详见文章摘要本文是笔者针对农村中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系的经验总结。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农村家校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做出的中期性报告。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调查结果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调查结果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

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调查结果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xx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

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xx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

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通过“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构建了中层以干部、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队伍建立大德育格局形成校内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网络。校内教育班集体建设达标创优、主题班会评比、学先进活动、系列科技讲座、文化艺术节、体育节、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习标兵表彰、文明标兵表彰„„都达到系列化、制度化显示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家庭教育坚持认真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组织学生定期卫生大扫除、劳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等。 现在科学育人、文明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育人任重而道远。学校正按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以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大德育课题研究的力度“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把学校建成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进一步完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进步。

上一篇:学校放假通知范文简短下一篇:学校奠基仪式活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