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程研究

2024-05-29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精选6篇)

篇1:学校德育工程研究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

摘要:新世纪如何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学校更是义不容辞负起责任。黄石三中作为一所市给重点中学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偿试,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全方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模式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工作素质教育实施

黄石三中着眼于21世纪人才的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与生动活泼的方法,严谨认真,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工作,使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黄石三中的主要做法是:

1、摆正位置,确立一个工作思路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对培养什么人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在学校开展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黄石三中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安排外出考察,编印《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文集,与《黄石日报》共同举办征文活动,使大家认识到:今天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不动摇。

2、培训骨干,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在学校德育队伍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黄石三中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了这么一个观念:单纯的教学水平高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老师;只有既会教书,又会做德育工作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好教师。在此基础上,着力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对班主任的配备,学校实行自荐与推荐相结合、年级组聘任与德育处考核相结合、教师认定和领导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让一批更有事业心、责任感、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担任班主任是光荣的,大家都把被聘为班主任看作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按照学校的惯例,每年都要进行班主任结对拜师活动,都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和经验交流会,都要表彰奖励优秀班主任。3年来,学校先后有36对教师组成了师徒结对,8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7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对受到表彰的市级、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每月还分别给予奖励。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党组织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黄石三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委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认真抓好党员整体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实施间周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和党员学习制度;坚持每学期一次党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现在学校共有67名党员,他们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在育人工作上的表率和榜样作用。同时,党委还开展了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一对一”的结对活动,每一个党员都有自己联系的对象,这样就使一大批素质优良、思想进步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稳定和壮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队伍。

3、齐抓共管,构建三个德育模式

3.1由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的德育模式

黄石三中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认真开设了思想政治课,开展教学研究,培养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求各科教师都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树立“双纲”意识,依据各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德育渗透的内容,研讨德育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渗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黄石三中创办了少年团校和中学生业余党校,向中学生提供了政治方向教育的课堂。在中学生业余党校,聘请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为教员,每一学期开设16讲。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指导小组”,设立了“心理热线”信箱,召开了“理解了解、天地宽广”为主题的`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请黄石教育学院心理学教师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还共同进行解除考试焦虑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与人相处,善于适应环境,正确悦纳自己,以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投入学习。

每年召开一次学代会和团代会,通过学代会和团代会,经过自荐、推荐、竞选和考核等步骤,民主产生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团委。在德育处和老师们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工作能力。

3.2由平面型转变为立体化的德育模式

黄石三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装修了楼房、报栏、橱窗。校园里楼群错落有致,环境宁静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学生一种诗情画意、温馨怡人的立体感受。

黄石三中坚持每年请武警部队官兵对高一、初一年级新生进行军训。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庄严肃穆,振奋人心。每逢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黄石三中都有计划地举办主题班会、专刊、演讲比赛或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一学期都要多次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马路学校、车站、街头去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黄石三中举办社会调查总结会或辩论会,举办模拟法庭,指导学生分辩和选择从社会各方面接收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信息,用良好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强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3.3由封闭型转变为社区化的德育模式

为了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各界的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各年级,各班都相应成立了分会。同时,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印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黄石三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学校领导的联席会,定期召开家长大会。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外辅导员,发挥社会和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优势,不至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德育工作的“空白”。

4、科学管理,完善四类德育制度

4.1学校德育管理

黄石三中制定和完善了《黄石三中德育工作纲要》。它在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等方面,对初中、高中各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德育系列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把德育过程分成了两段三级的动态结构,使各年级各班级既明确了奋斗目标,又找到了可以具体的操作方法。

4.2班主任管理

黄石三中制定和完善了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对班主任的工作分别由年级组教师、年级组蹲点干部、中层干部和学校领导进行量化评估,再加上德育处根据班主任完成班级各项工作的得分,就得到这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得分。班主任评先聘职,都根据这个综合得分进行。

4.3班级管理

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六好文明班级创建评估活动的通知》要求,黄石三中制定和完善了《六好文明班级评估制度》,用此项制度对各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和管理。其量化考核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该班任课教师、年级蹲点干部和中层干部的评价;二是学生会分别对纪律、卫生、宣传、课间操、广播操、黑板报、教室布置等工作的考核评价;三是奖励加分。把这三部分得分相加,就是该班的综合得分。

4.4学生管理

黄石三中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了《黄石三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基本目标》和《黄石三中纪律卫生有关规定》(简称“十不准”)。它简洁明了,便于贯彻执行,便于检查考核,对于形成我校良好的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持之以恒,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5.1坚持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工作

黄石三中在学生和班级中广泛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十无”、“十不准”达标活动,将“十无”、“十不准”编印在《黄石三中学生手则》中,张贴在教室内,新生进校和学期开学,都要用1~2周的时间组织学习、贯彻。还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措施,要求一条一条地做到,一条一条地达标,并规定学生和班级只有在“十无”、“十不准”达标后,才有资格申报各级三好学生和六好文明班级。

5.2坚持德育序列活动

根据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学校工作的特点,学校德育处安排了反映时代特征、表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要求的德育主题活动,每学期、每月既有相对固定的中心内容,又有根据实际情况所作的具体安排。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主题班会竞赛。每年周期性循环,形成了制度。一年一个周期,长期坚持下去,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序列化。

5.3坚持争当升旗手活动和国旗下演讲

黄石三中坚持每周一早晨严而有序地进行升旗仪式。每周升旗手和护旗手均由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担任。在国旗下演讲的既有学校领导、教师参加,也有优秀学生代表登台。演讲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每周的演讲稿都由德育处集中打印,作为历史资料保存。

5.4坚持班级值周活动

在德育处的指导、学生会的领导下,每周有一个班值周。值周班级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秩序和“两操”秩序的检查;负责学生仪表和行为规范监督和检查;负责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负责升旗、宣传、黑板报、文明监督岗等常规工作。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表扬好人好事,监督“十无”“十不准”的实施,并在行为规范上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5.5坚持校园文化建设

黄石三中改善了校园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了校园,让它作为不讲话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校广播站每天定时播音,班级黑板报定期出版,读报栏、宣传橱窗定期更换。现在,“文明、尚礼、团结、奋发”的校风和“好学、深思、严谨、求实”的学风正在全面形成和巩固,校园文化使学校每一处都呈现出启迪、育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极大地鼓舞了三中人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

近几年来,黄石三中。全校学生思想品德评估,优良率达到80%以上,先后有6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52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113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21个班被评为市六好文明班级。

篇2:学校德育工程研究

初中部自1995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12个教学班,450余名学生,40名教职工。办学十年,深切感受,学校工作千条万条,万件千件,正如孙维刚所言:浇菜浇根,教人教心。德育是学校治学之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对智商、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只有抓好德育才有可能抓好其他各“育”,只有抓好德育,其他各“育”才有意义。因此,置德育为首位,紧抓不放,是初中部办学的根本。尤其自98年被命名为市德育示范学校,99年被命名山西省文明学校,2000年被命名为省德育示范学校以来,初中部在省市教委德育处关怀指导下,不断以党的政策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龙头,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为突破口,齐抓共管,确保良好教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不仅发挥了原有示范优势的“校园文化及环境育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示范作用,且在“学生心理健康”与“家校合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新探索,新追求,新创新。下面进行汇报。首先简要汇报常规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方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初中部确立了以“治本教育”即(塑造美好灵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方针。组建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工作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切合实际地规划了根据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生理特征而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方法,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

2、组建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网络。政教处直辖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 生活部直辖生活指导教师;

团委会直辖学生会、班、团干部。

而外事室、教务处、教研处重视每位教师的学科渗透,全中学部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有人的浓厚德育工作气氛和密切配合的德育网络。

3、确定教育目标主题:

针对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好奇好问、好强好胜、贪玩好耍、自控力自觉性差的特点,确立了“做好衔接,立规成习。迈好中学第一步”的主题。

针对初二学生青春期心理急剧发展和思想不稳定的特点,确立了“遵守规范,树立理想,迈好青春第一步”的主题。

针对初三学生心理与思想动荡多变逐步向相对稳定与成熟发展的特点,确立“认识国情,立志为国做合格中学毕业生”的主题。

4、具体措施:

以“爱”为核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紧抓四个环节,全面落实四个渗透。四个环节:

一是明理,加强正面灌输;

二是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载理;

三是导行,在明理、激情的基础上使之“内化”,搞好塑造和 养成; 四是持恒,在教管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逐步使习惯成自然,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终生受益的好品质。四渗透:

① 学科教学渗透 在我校,非但政治教师和班主任重视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保证每周一节的班会,而且各科教师注重经常的渗透教育,以矫正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② 活动开展渗透

为寓教于乐,团、队活动制度化,丰富多采; 初一新生入校培训、军训; 学生会的广播、苗苗电视台;

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参观太钢渣山、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与国旗护卫战士的座谈、参观圆明园遗址;参观家长企业等。每学期搞2-3次社会活动; 多次赴阳曲、大汉、沟北、桥沟学校进行“手拉手”活动; 四月清明节、五月艺术节;每月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年年要开运动会;

从每周日的孝敬父母日到每日的文明督察岗的检查,再加上人人均参加的音乐、舞蹈、书法、素描、田径、球类等19个兴趣社团,丰富了校园生活,展现了学生才能。③ 环境、情感熏陶;

学校注重“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双重教育作用。

校园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仪表装束、一举一动、一言一都以师德严格规范。

创设优美环境,对学生施行隐性教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我们主要体现了“三化”与“五性”,即校园的美化、绿化与净化;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示范性、实用性。“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④ 制度管理渗透;为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细化《守则》《规范》让学生易背、易懂、易执行。我们将《守则》《规范》细化成《五项五十条》; 教学区要求十三条:

课前三到位:到自己教室去、到自己坐位上去、看自己的书;

课中十禁止:扭头、说话、借东西、传条子、二浪腿、喝开水、吃东西、煽扇子、爬桌子、睡大觉。

“依法治班”五环节

(1)制定班规班法,全班讨论通过。

(2)日日清:每天晚自习后,值日班长十分钟晚小结。

(3)周小结:周日晚班会,支部书记公布每个人当周的考核情况,并张贴于墙。(4)月汇总:月末汇总,公布每个人当月的德育量化分,并张贴于墙,民主公开,接受监督。

(5)四兑现:评模选先进兑现;入团兑现;操行评定兑现;家长通知书兑现。经过多年的实验,我们感到真正做到“依法治班”是班级稳定的关键,也能大大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坚持“以德治班”8件事: 人人轮流当班长

每天一条名人名言激励全班同学 一周一歌,一天两唱 建立“理财表” 人人设立座右铭 节假日回家情况反馈表 班集体为学生过生日 养成月总结的良好习惯

5、学生干部三轮流(1)人人轮流当班长(2)人人轮流当舍长(3)人人轮流当部长

我们严格学习制度、集会制度、就寝制度、就餐制度、活动制度、艰苦朴素抵制攀比的十项规定、遵守学校纪律的十个从严要求八个从严处理、安全制度等76项规章制度。对德育的每个环节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确保德育工作步步为营,件件落实。

此外,开展“争创文班集体、争当明星学生”活动。这项措施,对于推动学校工作,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创设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焕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首先,制定了文明班集体评比条件、考核细则、实施方案、验收程序,使大家目标明确。其次,申报文明班集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各班主任组织科任老师、本班学生按文明班级的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填写《文明班级验收申报表》,并任课教师及全班学生签名,向本部申报。部里组织教务处、政教处、生活部、团委会、学生会及学科组长、年级组长集体评议,检查验收。每位学生根据明星学生条件对照检查自己的表现,申报几星(学习星、劳动星、遵纪星、文艺星……),然后,大家评议,领导审批。

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进行表彰文明学生、文明班级。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文明班级组成讲师团,向全校宣讲本班的先进事迹。所带文明班级的班主任、生活教师及其他有关科任教师均享受奖励工资;被评为文明学生的,学校向家长送喜报。

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涌现出来961、962、981、982、032、031六个文明班集体,典型引路,效果甚佳。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被命名为省示范学校以来,通宝育杰学校初中部确实做到了以德育为首、以“一育”带 “他育”。而且在校长办学理念指导下,初中部德育工作已向纵横发展,从“生硬”走向“无痕”、“强迫服从”走向“学会选择”、变“他律”为“自律”、变“规定”为“规则”,把学校管理变为学生自觉行为.学校整体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几年来,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无重大伤亡事故,学生道德行为合格率100%,行为规范率100%差生转化率96%,法制普及率100%,遵纪率96%,守法率100%。整个初中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当你跨进我们的楼道,只见地面光洁,墙壁干净,各种具有特色的板报、专刊引人注目;当你进入我们的教室,只见窗明几净,花红草绿,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走进我们的宿舍,只见床铺整洁,摆放有序,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完好无损,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映照,同时这种良好的个人素质早已体现在了历年的中考成绩中。有了素质的全面优化,分数和成绩的取得应该是水到渠成,情理之中的事。

发展至今,初中部已有七届毕业生。连续七年毕业合格率100%,中考成绩居名办学校前列。被省市教委授予“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一等奖”、“中考成绩优胜奖”。尤其是学生得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王新宇,不仅以622的高分居2004年中考民办学校个人总分第一,而且参加市运会屡屡取得名次,歌唱得好,球打得棒。学生王姝,轻松学习,担任学生会干部,继98中考个人总分居民办学校第一后,今年又以672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学生张晓娇从初中部毕业后,到英国曼彻斯特罗萨尔中学就读高中。全校5000学生名列第一且品学兼优,深得学校领导、教师的赏识,校方授予她三十万元的奖学金,该校校长感叹地说:“我们五年才有这样的一个好学生,这是我们考牛津和剑桥的希望”。

初中三年、三年初中,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似乎是短暂的。然而着眼三十年,负责三百年,正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伟大与重要就在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一生的命运被他掌握。因此,我们的教育责无旁贷,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聪明而漂亮,勤奋而善良,乐观而通于开创,希望他们有才华,有教养,有追求,有理想,有健全的体魄,有高尚的情操,有相知的朋友,有辉煌的事业,有美满的婚姻,有温馨的家庭……有了这一切,便能够成为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而这一切,又无一不和三年初中教育密切相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将通宝育杰学校初中部办成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示范初中,正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正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篇3:学校德育JQ工程实践研究

目前, 在中小学生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正常攀比现象, 同学之间不是比学习、比健康、比人品;而是比谁有钱, 比谁会玩, 比谁能出风头, 比谁穿的衣服贵, 比谁的家庭背景好……

2.异常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2004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心理异常问题, 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我们还发现,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 不合群, 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 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 懒散, 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 任性, 感情脆弱, 等等。

3.中小学诚信教育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国际化交流会不断增加, 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更大程度上进行普世性的伦理道德教育。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百姓的诚信意识明显不足。此外, 生命生态教育和自立自尊教育也应该作为普世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摆到我们日常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4.德育对象的水平、能力以及所处的社会、家庭及生活环境差异悬殊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商贸中心, 区内常住人口22.62万人, 流动人口约20万人。在校学生20369人, 其中流动人口8000余人, 流动人口子女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40%。他们来源地域很广, 各地人文背景不一、生活习性不一、民俗习惯不一、家庭环境悬殊、父母文化水平悬殊。跟随父母辗转流动的孩子, 地区间的教育教学差异大, 再加上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 他们身上所形成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道德认识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5.德育实效性不强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德育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们曾经在中小学开展了以“娃娃普法工程”为主题的探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 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 开展了以“德育序列化”为主题的探究。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和科学的运作模式与有效载体, 社区基地几乎形同虚设。另外, 芦淞区中小学中40%的个体户家长成天忙于生计, 没有时间顾及小孩的生活和学习, 不少学生除在校期间外, 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因此, 德育目标主要通过学校这一途径来实现, 但学校大多是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 家校之间缺乏长期的工作互动, 有人认为德育呈现“5+2=0”的现象。

由于德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教纲, 随意性极大, 其实施依赖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认知水平, 从而时时呈现出过强的弹性和“软任务”特点。因此, 找到有效载体, 系统规划, 建立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 势在必行!

二、JQ工程概述

如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 如何让学校德育在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健康前行?近几年来, 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反思。我们认为德育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德育目标要由“高、大、空”向“小、近、实”转变;德育内容要由“单纯依靠教师拿教条说教”向“针对学生自身发生的问题进行教育、研究”转变;德育途径要由“学校”向“学校、家庭、社区联合”转变;德育内容要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更具时代特征;德育方法要更人文, 更无痕。经多方酝酿、修改, 并通过实地调查、专题研讨、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 在株洲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领导、专家的多次指导下, 我们对全芦淞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反思, 经历了六个多月的反复推敲与论证后, 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 经提炼、概括为“净、敬、竞;轻、青、亲”六个字, 为便于记忆与表达, 取“净、敬、竞”的声母“J”和“轻、青、亲”的声母“Q”, 将该工程命名为JQ工程, 并于2004年10月出台了德育JQ工程方案。经过四年的探究与摸索, 芦淞区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为进一步实践和推进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 工程释义

JQ工程, 是根据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的基本要求, 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德育问题, 以建设“净、敬、竞;轻、青、亲”校园为突破口,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净”指有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 坚持使用礼貌用语, 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敬”指孝敬父母, 敬畏生命, 尊敬国旗;“竞”指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心态, 有乐于探究、勇于拼搏的实际行动, 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高尚风格;“轻”指说话轻柔, 不高声喧哗, 行动轻快, 办事注重效率, 学习轻松,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青”指校园绿化好, 学生环保意识强, 鼓励“青出于蓝”, 重视发展与超越;“亲”指亲近他人, 待人诚信友善, 亲近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亲近社会,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 研究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确定JQ工程的研究目标:

1. 总体目标

(1)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净、敬、竞;轻、青、亲”为载体,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 引导未成年人保持朝气蓬勃、活力旺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

(2)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 形成全员育德局面。全面落实“德育首位”地位, 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3) 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通过JQ工程的实施, 特别是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校本德育的研究与实施, 促进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2. 具体工程目标 (见表1)

三、具体措施

(一) 广泛宣传, 全员培训, 确保JQ工程认识到位

正确认识JQ工程的重要意义, 是JQ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为使JQ工程在芦淞区范围内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开展区、校两级JQ工程启动仪式

2004年9月上旬, 在区级JQ工程启动仪式上, 株洲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亲临会场指导, 芦淞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区辖企事业单位与各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校长以及部分社区居民代表、家长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了会议, 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主任、芦淞区教育局局长对JQ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校长代表、社区辅导员代表、家长代表均作了表态发言。同年9月下旬, 各校又纷纷开展了校一级启动仪式, 向全校师生、家长, 以及学校周边社区居民进行了广泛宣传。

2. 组织区、校两级JQ工程实务性培训工作

如果把启动仪式比作JQ工程宣传发动工作的热身运动, 那么培训工作则可视之为深入领会、内化吸收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 2004年9月至11月, 区、校两级对家长、社区辅导员、学校校长书记、政教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学生等开展的不同形式的JQ工程主题培训活动共计100余次。

3. 在《学生证》上印发《芦淞区学校德育JQ工程简介》

2004年下半年, 为方便学生外出、学习、交往, 芦淞区教育局为每一位学生印发了《学生证》。经研究决定, 将《芦淞区学校德育JQ工程简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证》上印制。这一举措, 让芦淞区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 以及更多的社会人士更好地了解JQ工程。

4.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在JQ工程推进、发展的过程中, 新闻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JQ工程进行了系列报道, 《中外教育》《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均作了专题报道, 使JQ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二) 全面动员, 多方联动, 构建JQ工程立体网络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 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JQ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人员各司其职, 通力协作, 是JQ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为使各单位、各部门在JQ工程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形成育人合力, 提高工作实效,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

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均为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的成员单位, 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部门建立联席制度,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交流、分析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表现, 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教育目标、教育方法, 落实下一阶段教育任务, 形成较为周密的教育体系, 区文明办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述职。

2.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由教育局牵头, 芦淞区团委、区妇联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 选举产生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委员, 重新组建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 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联系网络。家长委员会委员、校外辅导员均实行一年一聘制, 并制定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联席会议制度, 对因工作变迁、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造成的人事变动, 均及时进行了调整。

3. 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

坚持“统筹协调、以校为本”的工作策略, 鼓励各校在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 主动与学校周边的社区联系, 协助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 定期向广大家长和社区公民公布学校德育JQ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帮助家长、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交流科学教育经验。为此, 芦淞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在社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社区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各社区主任与区长签订了责任状。

这样, 多方联动, 构建网络, 为JQ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合力。

(三) 以校为本、更新手段, 创新JQ工程工作方法

创新方法与手段是JQ工程做优、做强的关键。

1. 根据校情选择JQ工程突破点, 形成序列化发展趋势

学校的德育各有其特色。为使学校德育JQ工程的实施呈现主题性、序列化发展, 其实施的第一阶段, 我们结合德育的生成性特点, 指导区辖所有学校撰写了JQ工程实施方案, 要求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人为本, 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工作重点, 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 形成序列化德育。同时, 学校也可以根据校情生成性开展JQ工程活动。如湖南省第一所个体劳动者子女学校——芦淞区的庆云山小学在充分领悟JQ工程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流动人口子女较多、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 以“规范、文明、谦和、诚信”定位为学校JQ工程的主要内容, 取得很好的德育实效, 该校于2007年挂牌为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示范学校。

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 在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探索下, 目前, 芦淞区德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序列化的发展之路。

2. 与学校校本德育特色相整合, 形成新的德育特色

在JQ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边实践边反思:JQ工程重点倾向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离开了学校的实际情况, 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离开了时代的要求, 它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同时, 如果全区中小学都把JQ工程的实施当作唯一的德育重点和特色来实施, 那么就难以显现各个学校的校本德育特色, 造成芦淞区德育千篇一律的状况, 从而缺乏德育的特色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基于这些思考, 2005年6月, 我们拿出了新的举措:将JQ工程建设与学校校本德育特色整合起来开展, 形成学校新的德育特色。

(1) 加强培训, 明晰目标和任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要使JQ工程顺利推进, 做出学校特色, 首先必须从教师的培训做起。芦淞区是省级课改试验区,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校本教学研究, 教师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但对校本德育研究, 许多老师, 包括一些德育工作管理者也比较模糊。2005年6月至2006年初, 我们分别从湖南省教科院、株洲市教科院请来了专家为芦淞区的德育工作者进行校本德育研究的专题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对于校本德育研究, 老师和德育管理者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 深入了解、分析, 撰写校本德育特色方案。了解情况、分析现状是做好行动研究的基础。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工作做了不少, 活动开展得很丰富, 成绩也不错, 但对学校的德育现状、成绩和做法缺乏总结和梳理, 缺乏反思和研究, 学校德育往往是“脚踩西瓜皮, 溜到哪走到哪”, 或总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走, 缺乏自己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 不能以校为本开展德育工作, 无法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我们要求学校先沉下心来、摸清底子, 找出学校德育中的传统优势资源和不足之处, 总结经验, 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摸清了学校的德育现状, 经过专家培训、引领, 2005年暑假, 区辖所有学校都撰写了校本德育特色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德育现状,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德育资源, 结合当前的时代性以及JQ工程的要求和目标, 确定学校校本德育的特色主题、特色内容及特色实施规划和方案。目标清晰、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学校开展校本德育特色研究指明了方向。

(3) 依托教育科研,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大力加强德育科研, 既是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又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JQ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依托科研, 在全员德育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德育JQ工程开发出了一系列落实德育教育的校本德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贺家土小学的绿色环保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省级课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施, 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育人效果。2005年, 为了推广、深化环保课题的成果, 也为了实施JQ工程育人目标, 学校政教、教研、教务三个部门联合开发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并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 结合JQ工程中的“敬、亲”两个字, 从一年级开始,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 (见表2) 。

(4) 形成校本特色。学校校本德育研究实施方案出台后, 芦淞区所有学校都有校本德育研究主题。如何家坳小学根据学校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缺乏责任感和爱心的现状, 将德育定位于“树立责任意识, 培育爱的心灵”;樟树坪小学是省现代信息技术试验学校, 正在研究一个国家级的网络德育研究课题, 根据这些情况, 学校将校本德育特色定位于网络德育研究;特别是芦淞区第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淞欣学校, 该学校校园环境优美, 但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行为习惯不规范, 为达到“以绿养德、以绿益智、以绿健体、以绿显美、以绿促劳”的教育目标, 学校结合JQ工程的“六字”具体要求, 将校本德育特色定位于“耕植绿色美丽家园”, 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深入人心, 经过三年的绿色教育, 2007年, 淞欣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 并作为全省首家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推荐单位, 被确定为湖南省向党的十七大献礼专题片“绿满潇湘”的主要拍摄校。

在JQ工程与学校德育特色相整合开展的思路指导下, JQ工程有了新的生命和特色, 也有了新的突破和成效。它不再是单一的“三Jing, 三Qing”教育, 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在研究的过程中, 对学校的一种校本德育研究。通过研究, 学校德育理论联系实际,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性, 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 落实主渠道功能, 全面推进德育JQ工程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 也是主要阵地。学校作用发挥好了, 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推进德育JQ工程, 我们应牢牢抓住学校这一阵地。

(1)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要“全员化”, 齐抓共管,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才能保证每一项德育指标都落到实处。因此, 我们应注重JQ工程的学科渗透, 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三Jing, 三Qing”教育, 各学科教师在教好学科的同时,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的教育。如在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加强学生“亲、敬、青”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家家乡、热家大自然、尊亲敬长,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在体育课中加强“竞”的教育,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音乐课中加强“轻”的教育, 让学生唱出优美、轻柔的歌声。学科德育渗透, 使德育无痕。

(2) 丰富的活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是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发挥个人特性的主要形式, 也是德育的主要举措。近几年来, 教育局和学校围绕德育JQ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2008年, 我们组织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迎奥运和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之中, 以“竞”字为突破口, 开展“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系列活动;以“净”字为突破口, 开展“佩文明随身袋做现代文明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进取拼搏、奋发有为, 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各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 如庆云山小学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承诺制”、何家坳小学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设”等, 活动主题鲜明, 富有教育意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 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同时, 以活动为载体, 较好地实现了JQ工程提出的德育目标, 并在德育效果上有显著突破。

(3) 校园文化建设。环境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 我们倡导学校要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清新的文化氛围, 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倡导“使每面墙都能说话”;在制度文化方面, 倡导“依法治校”;在活动文化方面, 倡导健康、快乐、发展。

以校为本,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JQ工程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亮点、校校有特色, 德育实效凸显, 教育成果喜人, 在全株洲市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

(四) 建立制度, 加强德育评价, 促进JQ工程良性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加大督查力度, 推介优秀典型, 是JQ工程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强对学校德育JQ工程的管理, 芦淞区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 修订制度, 提供有力保障

2005年9月, 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当前德育趋势, 我们修改了已有的德育评价制度, 并新出台了《学校星级政教室评价方案》《社区辅导员职责》《学校、社区联系制度》《学校、家庭联系制度》《社区德育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JQ工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将使JQ工程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

2. 加强督查, 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每学期, 我们均对学校JQ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督查, 主要以问卷调查, 与学生、家长、教师座谈, 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对JQ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如樟树坪小学“自我超越式”JQ工程发展性评价办法, 立人小学“三主体式”家长学校运作模式等, 给予充分肯定;对JQ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均及时予以指出, 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完善考核考评机制, 形成长效机制

(1) 完善学校考核制度。教育局将各学校和各社区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履职情况, 尤其是JQ工程推进情况, 作为学校、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 建立社区履职考核制度。区内各单位、各部门作为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的成员单位, 区文明办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述职, 并将其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3)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为顺应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需求, 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指导下研制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方案中将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纳入其中, 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德育参与自主性。

制度健全, 为JQ工程的实施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施成效

JQ工程自2004年9月份正式启动以来, 有效凸显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前瞻性, 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

1.德育首位地位进一步落实, 掀起了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

自JQ工程启动以来, 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社会各界普遍树立了“德育首位”观念, 纷纷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芦淞区团委、区妇联、区工商联、区科技局、区环保局、区司法局、株洲市交警大队等部门, 以及株洲百货大楼、美汇美容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均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 为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区团委每年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生活信心, 使他们安心学习;每年“六一”期间, 区妇联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百名未来之星”评选活动, 用实际行动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贺家土、建宁、庆云山等办事处积极配合学校实施德育JQ工程, 并号召所属社区争创“三Jing, 三Qing”示范社区, 特别是贺家土办事处的领导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做到了“四专”, 即有专人主管, 有专门的办公室, 有专项制度, 有专项经费;漂沙井社区为了与学校共同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 在活动中心内建有体育运动场所、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游戏室等各种活动用室。

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 家长、社区的文明素养也有了明显好转。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们:通过学校德育走进家庭, 他们的育儿水平提高了, 家长的榜样责任感增强了。

2.学生的养成教育明显好转, 德育实效性明显增强

由于构建了“三结合”网络, 德育内容具体化, 德育目标针对性强, 德育途径明显优化, 学生对“六字”目标、十八条要求掌握情况较好, 很多学生对照目标与要求, 经过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均有了良好的发展。

(1) 学生自信了。二公司子弟学校是企业子弟学校, 学生人数很少, 自信心不强;四校合并的淞欣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从不敢走出家乡的山沟沟。这两所学校以前很少参加芦淞区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实施JQ工程以后, 两校以“竞”为突破口, 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二公司子第学校在2005年“芦淞区中小学生‘唱国歌、爱祖国’竞赛活动”中一举夺魁;淞欣学校在2006年株洲市中学生文艺调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 学生学会自主了。何家坳小学地处株洲市中心城区, 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 又是独身子女, 自我中心意识强。实施自主管理后, 学生在自觉敬国旗、树立责任感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该校学生自主、自立的良好风貌在多次展示活动中受到与会师生以及株洲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3) 学生会关爱了。东南亚发生海啸、四川发生大地震, 各校结合JQ工程, 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环境教育、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全区中小学生纷纷向受灾地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近四年来, 学生自愿捐款资金达10多万元, 体现了孩子们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拳拳爱心。

(4) 校园干净了。体育路小学因学校内部环境复杂, 出入学校人员又多又杂, 学校卫生一直令人头痛。学校选择“净”字为突破口, 经过几年实践, 在“净”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学校环境卫生有了明显好转。

(5) 校本德育有特色了。立人小学阳光少年的培养、高家坳小学书香校园的建设、樟树坪小学网络德育的开展都体现了JQ工程的理念和内涵, 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JQ工程的实施,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年以来, 芦淞区10余名学生成为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 400多名学生被评选为“未来之星”。

3.学校德育队伍进一步优化, 教师的育人水平明显提升

在实施德育JQ工程过程中, 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和各种活动案例, 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教师在不断“充电”的过程中得以自我提高,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他们能尊重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他们能“蹲”下来, 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师生关系明显得到改善, 为德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育JQ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 老师们积极参与校本德育研究, 积极参与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 利用业余时间, 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 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互相交流经验, 每月撰写典型教育案例, 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教师的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4.积极推广交流, JQ工程成果喜人

JQ工程在全区20多所学校全面实施, 各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实践探究, 开展了富有实效的交流活动。

2005年9月、2006年10月, 我们分别在庆云山小学、何家坳小学召开了“JQ工程建设现场专题研讨会”, 庆云山小学就JQ工程的具体做法、何家坳小学就校本德育特色的定位与实施进行了经验介绍, 并现场展示了相关的资料。2007年5月, 我们又在淞欣学校召开绿色教育现场会, 会上, 教育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对持续有效地推进JQ工程作了精当的指示。

2005年至2007年, 我们每年组织JQ工程建设活动案例和新童谣、优秀论文征评活动, 并将学校选送的优秀作品编辑成《JQ工程资料汇编》, 在2007年6月接受湖南省两项评估检查时受到评估团的一致好评。

2005年, 教育局编辑了《芦淞教育》专刊, 如实呈现了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

2005年10月, 株洲市在芦淞区召开德育现场会, 会上我们向与会专家和领导展示了JQ工程成果, 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大训和时任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唐厚睦高度评价了JQ工程的实施效果, 并号召在全市中小学推广芦淞教育的德育JQ工程。

2007年11月, 我们又在贺家土小学举行了向全市开放的“规范记心中, 文明见行动”主题团队会观摩活动, 主题活动展示了JQ工程的深入推进情况, 更展示了芦淞区中小学生践行JQ工程之后的文明、进取风貌。

JQ工程因其实用、灵活和高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四年来, 我们在基础教育的德育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 德育JQ工程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创新案例”。

2005年, 在株洲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研制的《株洲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获市教育教学成果奖, 2006年在全市推广;2006年, 区教育局副局长唐锋在湖南省中考中招会议上作了题为《真抓实干, 借鉴创新, 积极稳妥做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发言。

2006年, 栗树山小学家长学校被评为株洲市优秀家长学校。

2006年, 何家坳小学、栗树山小学等六个单位获得了JQ工程突破奖。

2007年, 淞欣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 成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推荐单位。

2007年, 庆云山小学挂牌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陈君文代市长亲自为学校挂牌。

2006年至2007年, 湖南及周边省份的地市教育系统纷纷慕名来芦淞区参观学习JQ工程, JQ工程成为株洲德育工作的一面旗帜。

五、几点反思

1.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是实施JQ工程的前提条件

在推进JQ工程的进程中, 教师德育素养有待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有限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JQ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进行研究探索, 揭示其规律, 寻找新方案, 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意识, 掌握科研方法, 既要勇于实践, 又要积极参与科研,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增强德育实效。另外, 心理诊断与辅导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 新世纪世界观、价值观、人才观等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2.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是落实德育JQ工程的重要保障

在JQ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长效机制的形成还有待加强, 如各社区德育重视度需要提升, 家庭教育的配合还任重道远, 活动基地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拓展德育JQ工程, 要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财政总体规划, 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 发展计划部门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把儿童活动中心纳入固定资产投入管理制度, 积极争取资金来逐步完善各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各个街道办事处要成立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 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活动, 建立社区家长学校, 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学校要做到“五个保障”:保障领导到位、保障经费到位、保障时间到位、保障师资培训到位、保障制度到位。真正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 拓宽德育领域, 形成长效机制, 增强德育效能。

3.建构多元平台, 是提高JQ工程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JQ工程要怎样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1) 以课程改革为平台, 全面加强德育建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把德育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具体化和经常化。我们要以校本德育为载体,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化研究, 提炼出适合学校实情的校本德育内容, 通过课程动作的模式, 增强其生命力,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 以队伍建设为平台, 正确引导学生做人。一是抓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班主任教师抓全面教育、学科教师抓学科渗透的工作机制;二是抓管理队伍建设。要形成政教主任抓宣传、教务主任抓常规、教研主任抓研究、总务主任抓保障的工作态势;三是抓法制副校长和家长委员会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校外德育工作队伍。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 以校园环境为平台,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环境的隐形育人作用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合格学校创建为契机, 积极实施以校舍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为内容的“四化学校”建设工程。与相关部门配合,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4) 以多种活动为平台,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广泛开展以JQ工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给广大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5) 以群团组织为平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校应积极创立学生群团, 团结教育学生, 参与学校管理, 服务社区群众;进行思想交流, 增长文化知识, 锻炼学生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4.完善和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是实施JQ工程的根本动力

篇4:学校德育“五四三二一”工程

中职德育;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G63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59-02

一、熟练掌握并运用中职生推崇的五种工作方式

1.亲身实践。即根据中职生渴望走向社会要求实践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德育工作。这是该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学生受到了熏陶。

2.影视教育。影视作品能够带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对学生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学校坚持做好固定时间(每周六晚上),固定地点(足球场),并做到映前指导与写观后感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

3.心理辅导。该校建立了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一级为学校咨询中心,中心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组成,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负责协调、指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级为专业科,各科建立心理辅导室,组织教师接受心理知识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报告本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做出相应处理;三级为班级,加强对班主任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敏锐洞察中职生的心理,并合理的给予引导。

4.开展竞赛。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中职生所处的年龄确定了他们思想最活跃,行动最快捷,追求新奇,渴望独立,喜欢竞争。在德育中融入竞赛活动,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如学校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抢答比赛,学生踊跃参加,效果十分明显。

5.协商对话。就是强化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当家作主。学校鼓励各层领导积极开展同学生对话,把这项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围绕四个典型问题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厌学。之所以把厌学排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一问题在中职学校太过普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学校一是从正面教育入手,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二是利用下厂实习的机会,直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三是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人才需求,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一定程度扭转了学生厌学倾向。

2.网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多功能、多资源背后隐藏的是多重的诱惑。学校调查了解:中职生上网玩游戏占90%,看电影占3%,聊天占5%,其他占2%。因此提倡绿色上网、远离网络游戏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学校推出了《网络文明公约》,提倡中职生正确使用电脑,不被电脑所奴役,创建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文化环境。

3.早恋。在家庭青春期性教育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如何承担这个责任呢?学校主要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阵地,鼓励、指导教师以开放、真诚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学校利用课堂、黑板报、广播站、宣传画,教导学生正确的性知识,帮助学生对性有负责的态度;告诉他们婚前性行为带来的身体或心理的伤害……学生们一起探讨,一起感悟,一起成长,成功的化解了不少早恋的危机。

4.亲子关系差。这主要表现在与父母的沟通上。调查证实,中职生亲子关系往往非常僵,冲突不断,有的甚至危及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校采用了“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听专家的讲座,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起找对方的优点,效果出奇的好。

三、转变三个观念

1.由想毕其功于一役变为经常抓,反复抓。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影响的多角性、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德育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当学生思想出现反复的时候,应当抓反复,反复抓。为保证这一思路得以贯彻执行,学校建立起符合中职生特点的德育工作三级网络。学校、专业科、班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由学生是教育客体的观念转变为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观念。过去,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将学生作为单纯受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学校对学生的自我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悉心利用学生对教育的内在选择性,鼓励专业科,班集体在德育过程中自己出题目,自己做文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3.由多轴心工作格局转变为向心性工作格局。学校打破了各专业科、各部门自行其事的旧格局,统一研究编制《德育工作方案》。方案确定教育任务,各科室按照方案,结合各自学生特点、各自业务范围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从而使教育工作做到了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四、两结合工作思路

1.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总结不同时期的经验,有两条最重要:一条是历史不能割断,另一条是世界不能脱离。我们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先后开展了孝道教育、感恩教育、以德报怨教育。《弟子规》做到人手一份,《三字经》人人会背。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

2.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相融通。首先做到思想教育和学校的所有课程水乳交融。钱穆先生有一个回忆:体育老师喊“立正”后说:“须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亦凛然不动。始得为立正”。可见无论什么课程都可以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

其次是思想教育在校园内应该是水银泼地,无孔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要让校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教育人、感化人。

五、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一所学校能否办好,能否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校外各种因素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能否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我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坚持不懈的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中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第一要务,理顺两结合的工作思路,实行三个转变,抓住四个典型问题,熟练运用中职生推崇的五种方式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一年一个新台阶。

篇5:学校德育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砂坝完小留守学生课题组杨世国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留守儿童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学生,其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3、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留守儿童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4、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同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就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8年12月4日-6日,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及江苏、河

南、安徽、湖南、湖北五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人一行14人,在国家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郭振有率领下,来江苏射阳召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

(2)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

(3)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4)以舆论宣传代替问题探究,对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

(1)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

(2)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

(3)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地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发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提出利用教育优势与资源的策略,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2)展开面向过去和未来的湘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纵向研究,为问

题的解决提供经验,教训和前瞻性指导。

(3)构建面向于全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2、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的内涵理解及其价值研究

树立并确立儿童发展观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留守儿童现象研究意义的思考。

(2)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获教育状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特质研究。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途径研究

教育教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4)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3、研究的重点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的措施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从学校处于经济落后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出发,切实找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学校教育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累研究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指导。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11年12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

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儿童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6)实践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比、实验班的开设等,论证教育途径的有效性。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 “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3)、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六、研究的保障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下,参与了县“十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而且“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研究经验与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3)地区优势明显。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湘西西北部东部,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篇6:学校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加强”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全程教育”的三全德育工作网的建设。”全员教育”就是学校的任何一个教职员工都要树立德育意识,担负德育责任,都是学校的德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全面教育”就是德育的全方位教育,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发挥育人作用,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智、体、美、劳等一切工作之中。”全程教育”就是德育教育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无限延伸,使之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保证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保障作用与动力作用,从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矗

上一篇:自助终端业务合作协议下一篇:一级残疾人低保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