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控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心理调控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经阅读理解题是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分高低源自于阅读心境,只要注重平时阅读训练,培养瞬时记忆,准确表述,定能提高语文应试成绩。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心境;瞬时记忆;准确表述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题起着区分优秀与中等学生的作用,是语文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篇:心理调控论文范文

声乐表演的心理调控策略思考

心理因素影响着声乐表演的质量。声乐表演者通过感知方式将个人表演和观众反映反馈给大脑,这样的过程要求表演者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不管面临怎样的情况,都可以保持积极心态以及良好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表演者发挥最佳水平。相反,声乐表演者没有过硬心理素质,就会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表演活动不稳定,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也不能够满足观众的音乐欣赏需求。真正高素质的声乐表演者不仅要带给人视听方面的享受,更为关键的是让观众在心理上获得享受与满足感,基于个人表演把自身情感和观众情感联系起来,引起强烈共鸣,进而达成声乐表演的终极目标。所以每个声乐表演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并把握心理与表演之间的关联性,正确把握心理调控的科学技巧,让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声乐表演服务。

一、声乐表演概述

聲乐是音乐艺术发展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类别,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不过其孕育期比语言要早。声乐表演是把演唱和表演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个人或团队在舞台上发出优美声音来抒发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是情感表达、演唱技巧、内涵传递等的结合体。在以往论及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往往把侧重点放在歌唱技巧层面,很少会涉及情感与作品内涵表达等内在层次的内容,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声乐表演舞台成为炫技舞台。不可否认的是,技巧是声乐表演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有了熟练多样的歌唱技巧,就能够呈现出成功的声乐表演,歌唱技巧并非是声乐表演目的所在。从根本上看,歌唱技巧是声乐表演的一种手段,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基础动力。对歌唱技巧进行学习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人声这一特殊乐器进行打磨的过程。声乐表演的终极目标在于优化内涵和情感表现等艺术表现层次,应该让歌唱技巧服务于艺术表现,以免本末倒置。而在声乐表演中,情感是艺术表现方面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表达思想内涵的声乐作品是没有价值的。艺术表现真的是艺术、情感与思想,而声乐表演就由演唱者基于歌唱技巧,同时结合作品的艺术情感与思想传递给广大观众。

声乐表演者在熟悉以及理解谱面之后,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词曲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根据谱面音符、表情符号、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领悟创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与此同时密切贴近实际生活,积极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感体验,以便顺利把握深层内涵。所以演唱者需要熟悉音乐作品,深入把握其情感内容,得到感同身受的体验,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个人的真情实感融入表演,生动传达音乐意境,触动观众的内心,顺利达成声乐表演目标。为了对真实情感进行抒发,演唱者要深入生活,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注意调动激活自身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情感经历与回忆,设想并未经历或者是虽经历过但是体会不够深刻的情感,然后融入作品当中,顺利完成歌唱艺术二度创作,把声乐作品变成歌唱艺术。毋庸置疑,二度创作是声乐表演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演唱者准确理解并把握歌词内涵,掌握作品旋律,在演唱当中准确表现音乐情感,在尊重作品原意的情况下进行充实装饰,让情感表现更加完整。

二、声乐的心理特征

(一)声乐感知觉

感觉是人在观察感知客观事物之后在头脑中的一种反应,并未经过复杂加工过程,仅仅是简单认知。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出现时在大脑中反映的整体形象,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也涉及着不一样的层面,知觉相对完整高于感觉认知,不过确需要将感觉作为基础,才能够确保良好的认识效果。人在对客观事物产生感觉与知觉后,在没有遗忘前会在大脑中停留,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象。在声乐演唱和表演活动当中,主要就是凭借歌声在观众大脑当中留下形象之后再经过专门训练,利用科学发声方法确保练习和演唱效果。

(二)声乐思维

声乐思维不属于独立思考过程,因为整个过程当中还伴随感知觉、想象、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在具体的声乐学习活动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筛选信息,剔除其中不适合自己,能够给自身学习和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恰当方法。然后要加强记忆,因为学习的声乐内容往往无法完全接受思维记忆,把无法理解的记在大脑之后慢慢练习,直到完全接受。最后是要提起注意深入思考音准、节奏、表情的各种要素。思维对声乐学习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极大提升我们的技能理解水平和演唱质量。树立良好的声乐技术思维,可以把演唱活动推到更高层次。比如演唱者在熟练把握歌曲时,突然受外部环境影响,此时就要开展思维分析,迅速调整状态,重新回到最佳演唱表现。

(三)声乐想象

想象是在人的大脑当中持续创新建立的心理过程。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够在演唱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将音乐作品想象成发生在生活周围的故事,拉近作品和自己的距离,如同是诉说自身经历一般表达,或者是如同自己游历了相应的山川风景。比如要唱天空,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要演唱大海,则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海当中自由遨游的小鱼。想象在艺术创造当中非常关键,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机制。想象在声乐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容、情感与创新借鉴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想象进行心理调控,掌握自身不知道或没有涉足的事物,以便顺利掌握声乐技巧;运用想象激发内在情感,调动和优化情绪状态,增加作品表现艺术感;运用想象进行创新,在想象能力的加工之下,把抽象化的音乐变成能够直观感受的内容,从而优化审美,并留下遐想创新空间。

(四)声乐情感

情感是一种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持有的态度与得到的体验。情感体验会对声乐演唱者的声音质量、动作表情、演唱水平等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演唱者自身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历,情感变化丰富而又深刻,那么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也往往可以代入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表达自己的个性态度,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完美诠释。声乐演唱者建立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有效表现。声乐情感体验往往表现出易变、多样和鲜明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声乐心理表现。

三、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表现和成因

(一)主观原因

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成因整体上分析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主观与客观原因,前者是主要原因,后者则是辅助因素。

造成声乐表演不良心理的主观原因,往往是主观心态失去平衡,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自信。性格内向的声乐表演者往往会表现出自信心缺乏的心理状态。这类表演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就可能有自卑与悲观情绪存在,在进入正式场合之后,对表演没信心,瞻前顾后,无法顺利到达兴奋点,缺少强烈的表演欲望和积极性,在临场表演时甚至出现临阵退缩的情况,最终造成声乐表演失败。二是技术缺陷。声乐表演者因为没有准确熟练把握某种演唱技巧,或者是技巧运用不够熟练,从而在临上场时心理不安。声乐表演者可能由于训练时间不足,造成技巧生疏,担忧无法获得观众的良好反响,而在表演之前过于紧张焦虑;也会由于作品超过自身驾御能力,不能够突破技术难关而出现消极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表演者往往无法排解紧张心理,造成实际表演和预期差距过大,影响其演唱心理与技术攻坚的自信。三是期待过高。部分声乐表演者在面对规模较大的正式舞台表演时有着很强的功利心,渴望抓住这次机会施展才干,迅速出名。对自己期待过高,导致他们在表演之前就已经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一唱定终身的思想和高期望,让他们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影响到真实水平发挥。四是经验欠缺。初登舞台的声乐表演者,几乎都会出现紧张怯场的问题。欠缺丰富经验,造成声乐表演者在演出活动当中表现得无所适从,在表演之前过度忧虑紧张是正常表现。每个表演者都有初次登台经历,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有尽可能平复心情,调整心理,才有可能在首演中获得良好效果。五是既往失败经历。因为在以往的表演当中受到很大挫折,表演前声乐表演者会因为曾经不愉快的经历而出现心理阴影,从而出现不良心理。失败经历所引起的恐惧等情绪,会让表演者惧怕舞台和登台表演。他们的紧张怯懦会让自己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假如没有在表演前优化心理疏导,很容易陷入心理怪圈和恶性循环,在之后的每次表演都重蹈覆辙,甚至会直接危及整个表演生涯。

(二)客观原因

声乐表演当中的不良心理形成除了受主观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一是生理条件不理想。在声乐表演活动开始之前,表演者的嗓音没有到达良好状态,如因为呼吸道疾病等造成声带炎症,或者是因为饮食不当、吸烟、饮酒等因素刺激声带,也可能是药物副作用造成了嗓音发干,没有亮泽度。身体疲劳、训练过量等也会给嗓音保持良好状态带来不良影响。这些生理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声乐表演者的嗓音,哪怕问题只是持续较短的时间,同样也会让表演者出现不良心态,显得紧张、担忧和胆怯。二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是否可以有效适应表演环境会给之后的表演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所以想要提高声乐表演质量,就必须对外部环境保持很强的适应能力。面对宽敞大厅和绚烂多彩的舞台,还有台下的众多观众与专家评审团,部分声乐表演者因思想和心理负担过重,担心无法得到观众和专家认可,从而出现心理状态失衡的情况。当下因为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便利条件欣赏高水平声乐竞赛或者是声乐大师的经典表演作品,所以在审美眼光和品位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因此给演出者的心理增加了不少的紧张与焦虑。另外,其他参与演出人员的高水平演绎也会影响到表演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三是出现意外事件。声乐表演者经历意外事件,对表演状况倍感不安,从而引发不良心态。比如演出中电力中断、观众反应异常、伴奏中断等。这些偶然意外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考验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也影响到他们的实际表演状态。

四、声乐表演中心理调控的思路

(一)日常实践

矫正声乐表演当中的不良心理,提升心理调控能力是每个合格表演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心理调控方面,最为有效的思路是把平时实践调整和演出前的心理调控结合起来,尽可能把不良心理给表演活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平时实践要特别把握以下内容:一是进行表演场景模拟。模拟声乐表演的场景,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可以是几人同台表演,之后逐步减少人数,最后是独唱。依照这样的程序设置开展日常训练,长此以往可以提升训练效果,用经验积累的方式不断消除演出前的不良心理。二是加强专业教师指导。在心理层面上,专业教师需要对拥有不同气质个性的学生进行准确把握,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的原则。对于外向型学生,应该重点纠正其好高骛远的心理,夯实基本功。对于内向型学生,则要改变他们自卑紧张等不良心理,提高音乐表现兴趣和动力。在教育实践中,专业教师应该提供民主和谐的环境,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放下心理负担,增长勇气。三是熟练掌握与运用技巧。确保技巧熟练是克服表演环节不良心理的关键。声乐表演者如果可以对各项技术技巧烂熟于心,那么在表演当中也自然会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心理慌乱,提高发挥稳定性。四是做好嗓音保健工作。良好的嗓音是在表演当中获得良好发挥的基础。嗓音保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生理条件处在正常积极状态,才能避免表演者过度紧张。嗓音保健属于长期工程,要形成一种长久的积极习惯。比如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在用药时留意用药是否会对嗓音带来副作用。五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声乐演唱者需要有意识增强自身的临场应变力,这样才能够在实际表演当中有效应对。声乐表演者在每一次上台表演之前,都需要有一定心理承受力,保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够在真正表演阶段做到处变不惊,表现自如。

(二)临场心理

除了日常多加注意与练习之外,声乐表演出场之前的心理调控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自我暗示。临场时,声乐表演者给予积极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自己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表演者应该充分肯定自己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你非常棒!你一定可以做到。准备已经非常充分,那么上台表演肯定没有问题。自我肯定的良好心理暗示,再加上上场之前正确呼吸技巧的运用,一定能够让表演者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展现自己的歌喉,提升声乐表演效果。二是保证观念正确。声乐表演者在正式演出之前需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要认清表演的意义。歌唱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与快乐情绪的宣泄,是一种非常纯粹又富有乐趣的艺术。有了这样的认知,表演者在实际演唱过程当中更容易面对复杂环境,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歌唱是快乐情绪的宣泄,那么观众与专家实际上就是受自己情绪感染的艺术鉴赏者,也是有着共同审美意趣的朋友,不能够把他们当作表演紧张的外界环境因素。演唱者在抛却了各种功利性因素,把同场表演人员当作良性竞争力量,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临场时的不良心理。三是维持意念集中。声乐表演者临近上场时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往往和意念分散有关。于是需要每个表演者都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专注于音乐,借助想象和联想的方法优化作品二度创作,在内心营造音乐作品的情景,克服不良心理。注意属于定向反射,可以由大脑生成优势兴奋灶,吸引所有进入大脑中的兴奋,抑制其他的干扰因素,让心理始终维持在积极状态。在声乐表演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音乐表现中,情绪情感以及心理都会逐步平复下来。当然表演者还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作品,进入作品当中的角色,提高情感渲染和带动能力,真正触动观众内心。四是正确认识失败。声乐表演属于瞬间的艺术和遗憾的艺术,因为永远不能达到完美,所以声乐表演者在舞台表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失败以及挫折。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是每个表演者都需要做好的心理解剖。面对挫折失败,如果采取的是消极逃避的态度,那么自己只能陷入恐惧舞台的噩梦,而无法有进一步的成長。声乐表演者应该基于心理角度,认识过去的经历已经成为过去,只有勇于面对,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经历才能克服各种表演障碍,看到成功曙光,摆脱连续失败怪圈,实现高水平发挥。

五、声乐表演中心理调控的策略

(一)做好充分表演准备工作

周全的准备是声乐表演活动当中精彩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准备不足是不少声乐表演者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表演者要认清充分准备对表演的重要意义,并立足不同角度做好准备:一是做好技术准备。没有技术作支撑,哪怕是有再强的心理素质也没有价值,所以声乐表演者应该苦练基本功,掌握声乐表演的技巧,提高自身演唱能力,把握技巧运用的时机和正确方法。二是留出充足时间练习即将表演的音乐作品,以便在这段时间内熟悉乐谱,把握好音准节奏,在作品的处理当中做到一丝不苟。三是要多合伴奏,因为这样的方法就如同亲临舞台,一般能够让表演者更有底气。四是要注意找到并且解决音乐作品的难点,比方说对某个音、某个唱段、某个节奏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然后逐个寻找突破方法,力求表演准确无误。五是避免演唱超过自身最理想音域的作品,假如要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那么就要反复操作试验,确定出符合自身最佳音域的调,这样在演唱过程当中,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都可以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假如在改调之后,仍然在表演当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则要立即更换歌曲。六是在上场之前可以把整个作品在大脑当中过一遍,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能减少紧张度。

(二)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心理调控对声乐表演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这就要求表演者掌握足够的心理调控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声乐表演活动当中灵活应用,增加演出的顺畅度以及完美度。心理调控需要一定专业方法,如心理暗示、自我激励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表演者有效调控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情感,当然也需要表演者在表演当中积累经验。经验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需要表演者把每次表演的体验感悟积累下来,而且只有用亲身体会的方式获得经验,才能够真正获得深刻感悟。声乐表演者的个性气质各不相同,如果是外向型的人,本身就比较乐观积极与开朗自信,而内向型的人则可能会比较胆小怯懦,相应的在心理调控方面能力较低。所以如果是内向型声乐表演者,必须要找准心理调控和锻炼的方向,时刻保持樂观积极的状态,勇敢接受各种挑战,在面对问题与缺陷时要有坦然应对的态度,脚踏实地,每天都有进步,掌握心理调控的科学策略。

(三)积极排除外在不良干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歌唱怯场出现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大类,分别是内因与外因。外因往往是缺少环境信息积累与存在期望压力。假如表演者对场合或情景不熟悉,欠缺环境信息,那么在心理控制能力方面就会下降,从而出现负面情绪体验。场景中公众期待过高会造成焦虑上升。另外,环境氛围会给个体临场心理带来极大影响。假如整体氛围压抑而又紧张,那么怯场问题的发生率也会提升。对于这些因素的最佳处理方法是排除外在的不良干扰因素。针对环境和陌生所带来的怯场问题,建议声乐表演者事先熟悉场地环境,包括试唱,了解自己的声音在舞台上的具体呈现效果,并和调音师进行协调,调整声音和伴奏,对于物理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外部环境当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一般听者,表演者可提前到场和一些观众沟通交流了解情况,便于在表演时和观众进行目光交流。目光交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尊重观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维持观众聆听状态和了解观众的反馈。如果在专家和领导在场,则要尽可能选用目空一切的做法,屏蔽重要人物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声乐表演活动顺利开展。

(四)增加声乐舞台艺术实践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以实践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过程当中必须和听众见面,这样才能够帮助艺术表达。要掌握声乐表演当中心理调控的方法,必须要增加舞台实践锻炼,哪怕是在日常练习当中,也要把每次练习当成是正式演出,体会舞台感以及自身的舞台驾驭能力。理论知识丰富并不能够满足实际表演要求,因为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才能够在实践当中验证理论,并提高实践表演效果。缺少舞台演出锻炼是当前广大声乐表演者出现消极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很多在日常学习和练习当中发挥很好,但是站到舞台上之后就会因为各种不适应而让实际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对声乐表演者来说,舞台就如同战场,战士要打胜仗就必须熟悉战场并积累在战场当中对敌的经验。所以声乐表演者要积极熟悉把握舞台的一切,经常上台,增加舞台艺术实践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把正式场合当中的诸多经验和技巧迁移到未来的每场表演活动当中,并且形成一种良好习惯。

声乐表演活动对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表演事半功倍,而不良心理状态常常会降低表演质量。对声乐表演者来说,心理障碍是非常致命的,只有调控好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为进一步的表演活动打下基础。当然,在专业而又复杂的声乐表演活动当中,表演者难免会出现心理紧张、胆怯等心理障碍,也是因为这种心理问题的普遍性,要求声乐表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完善个人心理素质。在平时学习当中,声乐表演者必须夯实基本功,增长声乐演唱的能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演唱技巧以及表演方法,与此同时要学习心理调控技巧,加强心理暗示,在表演过程当中持续增加经验积累,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以便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恰当把控情绪与心理状态,完全融入表演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坤:《声乐表演中的心理调控》,《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36期。

[2]樊萍:《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3]刘佳:《声乐表演的心理调控》,《艺海》2015年第6期。

[4]吴艳:《心理调控在声乐教学和表演中的重要性》,《艺术教育》2014年第1期。

[5]冯锐:《论歌唱心理中个性因素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戏剧之家》2010年第4期。

[6]胥凤霞:《论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黄河之声》2009年第1期。

[7]马力:《探讨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及舞台心理调控》,《黄河之声》2016年第17期。

[8]苏军、余莉娟、张长林:《性格与心理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民族音乐》2013年第4期。

[9]葛亮:《浅谈心理调控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第9期。

牛艺添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作者:牛艺添

第二篇:调控阅读心理 提高应试成绩

摘 要:经阅读理解题是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分高低源自于阅读心境,只要注重平时阅读训练,培养瞬时记忆,准确表述,定能提高语文应试成绩。

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心境;瞬时记忆;准确表述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题起着区分优秀与中等学生的作用,是语文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的初中语文试卷由四大板块组成:积累运用(17分左右)、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理解(45分)、作文(50分)。前两部分差别很小,作文尽管分值最高,但毕竟评分标准不易确定,阅卷老师在给分时,绝大多数得分都在40分以上,也拉不开差距。阅读题往往有三到四篇阅读材料,是对考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由于选文有文意上的难度要求,涉及一定的内容背景、文史知识等,加上考生语言知识不足、阅读能力有限,在语文应试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得分不高。

结合学生平时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训练表现来看,做阅读题时考生有些共同的特点:阅读速度慢,专注程度差,不善于把问题从材料中剥离出来,形成兴奋中心,阅读时感知记忆力弱,读过就忘,尤其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常常漫不经心,或心猿意马,难以形成并维持良好的阅读心境。实践表明:在阅读中,除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因素外,阅读速度、阅读意志、阅读心境、阅读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深刻影响阅读测试的效果。那么,如何调控阅读心理,提高应试成绩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心境

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平时的阅读水平并不差,却因为阅读时轻敌、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不善于在关键时刻控制自己的阅读心境,使平时的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保持良好的阅读心境,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做到平静、轻松、愉快,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地阅读、答题,克服应试的心理障碍。

二、注重平时的阅读训练,保持阅读状态

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阅读所需要的韧性、敏捷、专注等良好素质只能通过足够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平时多读、熟读名家名篇、报刊杂志,保持阅读状态,注意随机性阅读与准备性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分析、想象、比较、综合、概括,保证阅读质的提高。

三、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培养瞬时记忆能力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讲究方法很重要。速读、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初中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做阅读题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瞬时记忆能力,:如,学会辨认段落中的中心句、支撑句、总结句和主干句,学会筛选段落中重要信息,把握重点;要加强概括能力,小到一个词的作用,大到全文主旨的提取,都要转化成考生的内部语言,为自己所用。

四、准确表述,拓展延伸

做阅读题,在读懂的基础上,最终要用文字表述在试卷上。表述要准确规范、抓住要点。回答既要一针见血,又要拓展延伸,把答案写长一点,写细致一点,这样阅卷老师也会给出人情分。

总之,阅读理解尽管很难,但也是有规律可循,有办法提高的。只要调整阅读心态,平时扎实训练,掌握技巧和方法,准确表述,就一定能在初中语文应试中提高成绩。

(上接237页)练、学生课外阅读等。

在每项常规活动开展之前,应该作好辅导工作,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要点。把握好审查关,力求学生开展活动之前,能成竹在胸。这样,活动每成功一次都是对学生的激励,都是对学生信心的提高。

专题活动——即学生创意几个语文活动。根据发展学生素质和掌握语文相关知识的需要,可以建议学生创意并开展几个具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活动群策群力,活动的拟题、方案的策划、具体实施过程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参与,就是一次经历的丰富,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担心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会或多或少存有顾虑,因而公司成立之初,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应该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告诫学生为将来做好准备。

其次,需要协调好家长及其他老师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都牵涉方方面面,何况开展公司化的语文教学。家长同样会担心学习受影响,其他教师也会担心学生兴趣太高,花的时间太多而挤占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所以一切活动,尽可能在课内解决。

再次,要争取校方的支持。在现实里唯成绩评价学校的传统评价方式的压力之下,在公司创办之初,校领导不可能没有顾虑。加之高中分班较频,需要学校给予特殊的关照,否则,班级一打乱,什么实验也不能开展啊。

第四,学生干部的能力亟待提高。虽然公司的开办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公司初创之时,学生之前能力参差不齐,甚至没有具备领导能力的学生,而公司的运作又迫在眉睫,为此,在较短时间提高学生管理和策划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甚至影响到公司的成败。

作者:晏兴成

第三篇: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

【摘要】钢琴表演艺术,是演奏者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体现。演奏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演奏者本身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支配、调控,而且在音乐语言上还要与演奏者肢体方面的动作协调起来,从而尽可能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音响等效果。

【关键词】钢琴表演;艺术;心理调控;心理意识

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心理调控意识对整个的表演效果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应该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去完成钢琴表演呢?据有关的心理学专家称,钢琴表演的时候,演奏者的心态如果过于平静、淡定,或者心态过于紧张、兴奋,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都有可能导致演出的效果很一般。足见,心理调控意识对于钢琴表演艺术的重要性。那么,关于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具体涉及到哪些内容呢?

一、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

(一)定义

心理感受,是指在受到外界信息或者客观情况的影响后,人的心理情感就会产生某些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以及对外界信息和客观情况做理性分析和判断,从而引发人精神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说在钢琴表演时,现场观众的情绪是低沉或高昂,都会对表演效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心理体验一般是指“人”从实践中得来的一些知识、技能,主体是“人”,可以说,“人”的心理活动主观性是很强的。比如一名作家要写成一本小说,需要亲自体验生活或借鉴别人的经历等,将其通过小说形式表现出某些感受等;一位作曲家也要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等,将其创作成一首曲子;钢琴演奏者也得先仔细体验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诉诸的情感及感受等,再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二)内容

心理感受,说到底就是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比如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处在怎样的时代环境,当时的文化氛围是怎样的,当时人们的思想动态是怎样的,当时的文化精神是怎样的,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如何,当时的社会风尚如何,作曲家本人的真实处境等。事实上,这些都成为钢琴演奏者对作品形成心理感受,正确理解作品的主要资料和来源。

心理体验通常有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方式,一种叫直接体验,另一种叫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不难理解,就是通过作品的背景资料、音乐作品的结构等,揣摩应如何更好地去展现作品等;间接体验是通过借鉴别人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认识,或通过自身已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仔细深入到作品内容等。

二、心理体现与心理调控

(一)定义

心理体现就是钢琴演奏者在感受、体验的步骤之后所进行的作品分析、作品理解和作品思索的一种艺术体现,既囊括了演奏者的表演技巧,也包含了演奏者的表现能力,还蕴含着心理素质等因素。在该艺术体现的过程中,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音樂与作品的内容,也要掌握好艺术表现的具体形式与表演技巧等。

在钢琴表演期间,演奏者的神经中枢可以说就是一个总调度,它关联并影响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和心理体现等所构成的这个心理运动体系,而在“适应”作品的创造要求下所完成的心理活动协调功能,即心理调控。

(二)内容

钢琴演奏有两个同时兼顾的重要特征,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真实性。其中,创造性也就是说要有创造的热情,参与意识也要强;真实性是说要让作品真实地呈现。其实,钢琴演奏也可称为二度创作,也就是在不曲解原创初衷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不过要尽量与作曲家的表现初衷和意图相符。对此,演奏者除了要正确领会作曲家的原始乐谱、形式结构、深层次内涵,还要熟知作曲家当时的创作背景等。当然,本身还要具备独特、让观众认可的钢琴表现能力等。

在钢琴演奏的初始阶段中,演奏者要熟悉作品的内容,包括识谱、读谱、视唱等,这就很有必要提及“调控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了。因为,演奏者只有注意力的集中,才能更好地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认识作品、透析作品,以及感受作品、体现作品等,进而将一个无声的乐谱变成现场的音响效果等,从而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不过,在进入表演阶段时,除了演奏者的心理调控意识外,演奏者本人的想象力等又有了新的启动,间接地说,演奏者是借录像等方式将音响有关信息传递了出来,直接地说便是演奏者与观众面对面地将作品展现出来。

三、结语

钢琴演奏中,心理调控意识是演奏技巧与抒情的自我感觉中枢。总而言之,一场钢琴表演是否能获得成功,除了演奏者要拥有熟练的表演技能,还取决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心理调控能力、心理活动反映等关键因素。当然,也离不开演奏者平时的不断努力和实践能力,以及长期以来表演经验的积累等。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刘宇薇

上一篇:职业教导论文范文下一篇:裂缝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