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空间批评论

摘要:空间批评首先可简要表述为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知识及政治领域进程中所呈现的显著之“空间转向”所明确出来的空间理论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话语实践。 就空间批评此一概念的具体理论内涵而言,从对“空间”、“空间转向”此两个概念进行的历时性梳理与明确之中,可以发现其表现出以下理论要素:作为对文本要素间、主体间交互权力关系的考察;注重文本中的社会、文化、心理的结构性呈现;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生产。 就空间批评之生成背景与理论构成而言,首先,我们发现,其生成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因素:社会背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之显现、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之转向、理论基础—“空间理论”之凸显。其次,若要进一步厘清“空间批评”的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文化地理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 就空间批评的内在逻辑结构而言,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其内部存在着一个由三要素(交互主体、语言、权力)构成的有机结构,亦即“交互主体”作为空间批评的考察范式与理论骨干(框架)、“语言”作为空间批评的考察方式与理论呈现(途径)、“权力”作为空间批评的考察路向与内在质素(目标)此三个部分标识出来的空间批评的内在力场。 就空间批评的整体精神意蕴而言,我们首先看到其所标识出来的哲学意蕴:思维路径之改变:时间—空间;理论承接关系之说明:现代—后现代;时代精神的提要:后现代生存境遇;美学意蕴:生存论的空间美学及后现代美学精神的昭示。其次,就其社会学意蕴而言,空间理论以至于空间批评理论与社会学的交叉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以往社会学研究的范式。最后,就文学意蕴而言,其表现在以下层面:新的文学批评范式的开启、对文学本身之看法的改变、研究方式及路径的改变、研究目的的改变。 其外,在通过空间批评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的比较,空间批评与空间理论于文学领域之其他具体实践形态——空间叙事学的比较此两个层面的审视之中,空间批评各层面的特性的一再突出表明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有其存在的意义。 空间批评作为一种有着深刻理论内涵的文学批评形式,无论是从精神内质、思维路径,还是从理论范式方面,都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的知识拓展、理论范式转换之需求进行了自己的、有效的应答。

关键词:空间理论;空间转向;文学批评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总述

1.2 空间批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概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路径

2 释义:空间、空间转向与空间批评

2.1 空间之意的流变与摘取

2.1.1 物理空间观

2.1.2 心理空间观

2.1.3 社会—政治—文化空间观

2.1.4 小结

2.2 “空间转向”之理论内涵

2.2.1 (美)曼纽尔·卡斯特尔

2.2.2 (英)大卫·哈维

2.2.3 (美)爱德华·索亚

2.2.4 小结

2.3 “空间批评”之理论内涵

2.3.1 雷蒙德·威廉斯:《乡村与城市》

2.3.2 菲利普·韦格纳:《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

2.3.3 萨义德:对位法阅读

2.3.4 布尔迪厄:文学场

2.3.5 小结

3 生成:生成背景与理论构成

3.1 “空间批评”的生成

3.1.1 社会背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之显现

3.1.2 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之转向

3.1.3 理论基础:“空间理论”之凸显

3.1.4 三因素整体概说:“平行四边形”的合力

3.2 “空间批评”的理论构成

3.2.1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

3.2.2 文化地理学

3.2.3 结构主义以至于后现代主义诸流派

4 内质:内在逻辑结构

4.1 交互主体

4.1.1 交互主体之理论内涵阐释

4.1.2 交互主体之于空间批评

4.2 语言

4.2.1 “语言”的理论内涵阐释

4.2.2 语言之于空间批评

4.3 权力

4.3.1 “权力”的理论内涵阐释

4.3.2 权力之于空间批评

4.4 交互主体、语言、权力三要素总论

5 “空间批评”的整体精神意蕴

5.1 哲学意蕴

5.1.1 思维路径之改变:时间—空间

5.1.2 理论承接关系之说明:现代—后现代

5.1.3 时代精神的提要:后现代生存境遇

5.1.4 美学意蕴

5.2 社会学意蕴

5.3 文学意蕴

5.3.1 新的文学批评范式的开启

5.3.2 对文学本身之看法的改变

5.3.3 研究路径及目的的改变

6 空间批评与诸流派之比较

6.1 空间批评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6.2 空间批评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6.3 空间批评与文化批评

6.4 空间批评与空间叙事学

6.5 小结

7 空间批评之实践

7.1 往例分析

7.1.1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

7.1.2 爱德华·索亚对《阿莱夫》之分析

7.2 可能形式探索及空间批评实践个案例举

7.2.1 空间批评具体操作的可能形式之一

7.2.2 《洛丽塔》之阐述

7.2.3 “快乐女声”文化现象之一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材料保护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