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复习

2022-10-29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复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2017.12.1)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6.1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我们扮演哪些角色,承担哪些责任?

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作为子女------作为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作为中华儿女------ 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4. 对自己负责的意义(为什么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5.为什么人人都应具有责任心?

(1)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人人都尽责,社会才美好。

(3)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6.2做负责任的人

6.怎样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付出: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承担责任的回报: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7.如何对待自己可选择的责任?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做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

8.如何对待不可选择的责任?

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出色。(我承担

我无悔)

1 9. 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意义?(为什么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10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应怎样做?

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诗篇。

7.1关爱他人

1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12.怎样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要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13.关爱他人的策略是什么?

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理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7.2服务社会

14.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义)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15.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16.服务和奉献社会青少年要做好哪些准备?

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17. 我们对祖国的情感?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18. 国家利益的含义?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19. 国家利益的组成?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20.国家的核心利益的组成?

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

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22.实现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将国家、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23.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的方式有序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4.怎样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关系到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2)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3)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25.我们青少年怎样捍卫国家利益?

(1)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

3 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26.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1)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我们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7.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8.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9. 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我们要努力实现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相统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2维护国家安全

30.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31.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1)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作;(2)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3)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4)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32.我们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每个公民都要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4 10.1关心国家发展

33.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 (2)政治: (3)文化: (4)科技: (5)社会:

(6)国防和军队建设: (7)综合国力:

34.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

(2)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3)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 35.我们为什么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36.怎样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

(1)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2)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7.为什么说劳动成就今天?(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我国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38.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劳动观、职业观?(怎样看待不同的劳动?)

(1)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3)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9.为什么说实干创造未来?

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4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放出绚丽的光芒。

5

第二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期中测试题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期中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答案写在题号前面,4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这一条款规定了

A.我国的国家性质

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2017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各种主题活动在全国展开。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C.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D.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我国的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3.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说明

A.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保障 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D.宪法集中体现了公民的共同意志

4.下列选项中,对“民主集中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引入了一些引爆媒体的新名词,其中“有权不可任性”浸润人心。下列对“有权不可任性”理解最贴切的是

A.履行职能,提升政府形象

B.民主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C.简政放权,降低行政成本

D.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总书记的讲话表明

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B.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 7.在我国,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享有公民的权利。这里的公民权利是指 ①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②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③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8.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自动柜员机(ATM机)转账的,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这一规定的实施

①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严厉打击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

④不利于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人身自由

④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0.《法律在线》栏目邀请网友参与互动。下列网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曼哈顿:入室盗窃他人的钱财主要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B.微日记:偷看他人日记并到处宣扬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 C.侠客行: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没有尊重他人名誉权的表现 D.好声音:学校在校园网介绍我的先进事迹侵犯我的知识产权 11.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有 ①李勇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

②林华按时纳税

③刘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④陈泉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7年5月9日下午,一名候车男子在合肥地铁长淮站无故按下站内紧急停车按钮,影响到列车的运营安全。该男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该案例警示每个公民

①要增强权利意识

②要牢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有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对此你的认识是 A.正确的,她充分享受了权利 B.错误的,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正确的,充分享受权利才能更好履行义务 D.错误的,她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14.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采取教师城乡轮岗交流、“强校+弱校”等措施,使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首位。青岛市的举措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②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③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机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二、非选择题

15.观察漫画《走进笼子》,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一说“走进笼子”的原因。(6分)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怎样行使权力?(8分)

16.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将于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前后,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集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1)请你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维护宪法权威。(4分)

(2)假设学校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宪法宣传进校园的活动,请你设计两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4分)

(3)有人认为我们还是中学生,没必要学习和了解宪法,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3 (4)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出谋划策。(4分)

17.《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境下通过电子化复制,将期刊上刊载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受戒》提供给公众,并进行付费下载,两家公司被中国文字著作协会诉至法院。2017年9月2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据悉,此案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提起的首起维权诉讼。

(1)当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2)公民维护权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4分)

(3)诉讼有哪几种?(3分)

(4)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4分)

18.材料:王冠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王冠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王冠把吃剩的面包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王冠到邮局代表学校的红十字会给灾区的受灾学校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王冠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王冠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校园周围还有很多黑网吧”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1)王冠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写出三项,6分)

(2)请你评判一下,说说在王冠的一天活动中,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说明原因?(7分)

4

1A 2A 3B 4B 5D 6B 7B 8D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1)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①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④行使国家权力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6(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开展关于宪法知识的竞赛活动;举办宪法知识的手抄报比赛:举行宪法知识讲座活动、开展宪法朗诵活动等。 (3)认识错误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4)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认同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17(1)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2)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3)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

(4)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8(1)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监督权、财产权等权利: 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扶助父母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2)王冠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污染环境。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5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cn·jy·com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教案设计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

能力目标 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下列图片)

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

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活动一:小军的一天

(展示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

活动二:“谣言”来了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

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

(材料展示)

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展示下列图片)

3.思考:分析上面图片的表现,谈谈为什么会被禁止。

提示:左图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以被法律禁止。右图是利用网络攻击他人网络,是违法的,所以被法律禁止。

目标导学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活动四:网络开启一扇门——建言献策

(材料展示)

2017年4月12日,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

1.思考: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提示:1.材料反映了太原市利用网络给老百姓开通了解决困难的平台。太原市能够正确运用网络。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师强调: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活动五:网络助力张远坤的愿望

(材料展示)

张远坤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纳巴扎小学支教。当他看到学生们大冬天的还在接自来水管的凉水喝,冬装只是把四件夏装穿在身上时,就想到通过募捐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短短三天时间,爱心人士送来了约70公斤的物资。第一次活动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出乎张远坤和学校的意料。随后,张远坤把目光投向了学校的运动场地。希望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将募集到的善款建一个运动场,并购买篮球架、单双杠、球类等体育器材,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

思考:张远坤的事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张远坤利用网络募捐,解决所在学校学生的困难。他能够正确地运用网络,传递了网络正能量。

分析下列图片,看看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什么正能量?

提示:图1利用网络传播了舞蹈,图2利用网络抓捕了逃犯,图3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图4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教师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三、课堂总结

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即网络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

3板书设计

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遵守网络规则传播网络正能量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第五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的哪些规定保障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答:(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答: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答: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在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答:(1)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怎样组织和建立起来的?

答:(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1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8、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背诵)这一原则是如何贯彻执行的?(了解)

答: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9、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答:(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权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构成?

答: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

2

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如何认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了解)

答: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了解)

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的表现有哪些?

答:(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7、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了解)

答: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怎样的?

答: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加强宪法监督?(了解) 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

答:全国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答: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增强宪法意识该怎么做?

答:(1)学习宪法。我们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答: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等,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义?

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我国宪法对政治自由的规定是怎样的?

答: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4

答: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6、公民的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答: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

答: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9、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0、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意义?

答: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1、我国宪法关于“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2、我国宪法关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3、我国宪法关于“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4、我国宪法关于“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

15、我国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权利及宪法相关规定分别是什么?

答:(1)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注: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6、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答:(1)受教育权 (2)文化权利

17、受教育权的含义?

答: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18、教育的作用?

答: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19、国家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文化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1、宪法和法律还附予了公民哪些权利?

答: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2、如何理解“行使权利有界限”? 答: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3、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什么?

答:(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休利益为代价。

(2)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4、为什么公民行使和维护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6

答: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有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5、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答: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2)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3)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4)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和行政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必要性?(了解)

答: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了解)

答: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注:这些内容同时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3、怎样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了解)

答: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4、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义务的必要性?

答:(1)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5、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了解)

答:(1)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7

(2)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直捷方式有哪些?

答: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7、公民为什么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答: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8、我国兵役制度是怎样的?

答: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9、税收的意义?

答: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0、违反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及其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宪法还规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1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13、我们(公民)应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4、什么是法定义务?

答: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15、公民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答:(1)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8

答: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7、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答:(1)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3)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分别是什么?

答:(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及国家对其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 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3) 国家对其态度: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及国家对其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国家对其态度: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9

6、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 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答:(1)权利: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极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2)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9、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0、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答:(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答:(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

(2)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分别是什么?

答:(1)性质: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地位: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答:(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 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答: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1)民族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1

19、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有哪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答:(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4)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答:(1)内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了解)

答:(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3、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和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了解)

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4、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的意义?

答: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12

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答: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是怎样的?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是怎样的?

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答:(1)立法权;(2)决定权; (3)任免权;(4)监督权。

5、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答:(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

6、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7、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8、行政机关的职权有哪些?(了解)

答: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9、行政机关的层级和职权是怎样的?

答: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0、如何才能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3

答:(1)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11、人民法院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12、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是怎样的?

答: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等。

13、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什么?

答: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14、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要求是什么?

答: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5、人民法院的作用?

答: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16、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7、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怎样的?

答: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18、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有哪些?

答: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19、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的要求是什么?

答:(1)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4

1、 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有哪些?(了解)

答: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2、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答: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 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度的”?

答: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4、 自由的内涵是什么?

答: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5、法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6、 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7、 平等的内涵是什么?

答: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和表现是什么?

答:(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9、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答:(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15

10、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答:(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11、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答:(1)现象:身高歧视、学历歧视、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2、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答:(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答:(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答:⑴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⑵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什么是正义的行为?

答: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4、正义的要求有哪些?

答:(1)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5、正义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16

(2)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6、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实现公平的坚守?

答:(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7、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8、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实现正义的守护?

答:(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7

上一篇: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下一篇: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