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08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文章通过构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

第一篇:消费论文范文

消费升级 信息消费新业态

2003年,淘宝网成立,开启了人们接触网购消费方式的大门。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淘宝网注册用户突破五亿,占中国总人口数的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支付宝、财付通、百付通、易宝支付等网络支付平台陆续成立,为网络购物、信息消费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十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信息消费也从纯线上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态发展,现已成为当前最活跃、增长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8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重要工作,提出了未来信息消费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表明了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意见》提出坚持需求拉动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消费领域广泛渗透,用安全、便捷、丰富的信息消费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并从网络建设、终端普及、提升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是网络建设层面。《意见》提出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升级,进一步扩展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应用,优化网络布局;要重点在通信、物流、信贷、支付、售后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效率,降低全过程信息消费成本;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接入能力,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和升级,力争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光纤,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广泛延伸。

二是在终端覆盖方面。智能手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接入,已成为推动信息消费发展的重要终端。但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智能手机普及水平还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意见》支持企业推广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终端设备,推介适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和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民族语言软件研发;此外,也要鼓励各地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终端普及。

三是在提升技能方面。我国国民信息技能目前总体偏低,制约了信息消费的发展。为此,《意见》提出提升消费者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消费体验。通过实施消费者信息技能提升工程,面向各类消费主体特别是信息知识相对薄弱的农牧民、老年人等群体,普及信息应用、网络支付、风险甄别等相关知识,依托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技能培训。

当前,随着信息服务向垂直领域不断延伸拓展,交通出行、上门服务、餐饮外卖等领域的信息消费也迅速崛起。《意见》聚焦四大领域——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和新型信息产品类,提出培育信息消费发展的工作重点。

第一,生活类信息消费。要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类便民惠民服务新业态,重点发展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文化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务。

第二,公共服務类信息消费。要推广高效、均等的在线公共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居家护理的智慧健康服务、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面向学习培训的在线教育服务、面向利企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第三,行业类信息消费。要培育支撑行业信息化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网络支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支撑服务,面向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系统集成服务。

第四,新型信息产品消费。要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

重点领域发展信息消费,需要实施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窃取、贩卖个人信息、抄袭他人网络文化作品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消费评价机制。

第二篇: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与政府消费互为Granger因果,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了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抑制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 政府消费 面板VAR 西部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以及出口的依赖很强,过去十余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的最终消费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且持续走低。随着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无以为继,扩大消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相对与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最终消费率过去十年间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更为严重,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作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政府消费能否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以及消费结构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对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政府消费是否挤入或挤出居民消费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经验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其中,姜洋和邓翔(2009)给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部分结论。同时,一些学者还考虑了区域差异的影响,并得出不同区域间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如魏向杰(2012)认为,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对中西部农村居民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农民的影响。此外,除了消费总量关系的研究之外,相关学者还研究了政府支出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其中,武晓利和晁江锋(2014)将政府财政支出分为消费性、转移支付、投资性和服务性四类,得出四类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迥异的结论;蔡伟贤(2014)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了公共支出内生性的情况下,得到了公共支出整体上挤出居民当期消费,非生产性公共支出提高了居民消费的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普遍关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上,关于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包含了更多的居民消费行为的信息,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另外,已有的研究也大多关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单向影响,而忽视了居民消费行为对政府规模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并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VAR方法,分析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为相关研究和政府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并不一致,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对居民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消费构成了直接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居民消费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会引起政府消费的变动,这是因为政府财政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居民需求的变动,而且政府消费也可能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居民消费,反之亦然。可见,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以及政府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的,而应该是交融的,采用VAR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较为合适。因此,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 (1)

其中,Y表示所有内生性变量组成的向量,α和β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使用面板VAR模型时,隐含了每个单位横截面所隐含的结构是相同的。

此外,考虑到西部省份具有同质性,在引入个体效应后,上述约束并非不合理的情况下,在模型估计时,采取先去除时间均值,再用前向均值差分的方式去除个体固定,最后采用系统GMM的方式估计出参数。Love等(2006)给出了面板VAR估计的步骤与程序。

(二)指标选择、数据来源及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西部城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了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和人均实际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作为研究的指标,即面板VAR模型里的内生性变量。其中,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作为消费结构的代理变量,恩格尔系数降低,代表了消费结构的提升,该指标由以下方式得到:先通过计算城市化率*城镇人均食品消费+(1-城市化率)*农村人均食品消费得到人均食品消费,再用同样方式得到人均消费支出,计算比率即可,对数化后记为LNEC;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常用代理变量,以2002年为基期消除通胀后取对数,记为GDPPC;而人均实际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则由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对GDP的占比得到,对数化后分别记为GOVCON和PRICON。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应用Stata12.0计量软件完成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步:一是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及滞后阶数的确定,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为面板VAR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奠定基础;二是应用Wald—Granger检验进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三是对变量进行面板VAR分析,以考察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双向动态影响关系。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与滞后阶数确定

本文采用LLC和IPS检验两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数据平稳性。人均真实经济变量往往表现为变结构趋势平稳,而对于本文采用的较短的样本区间而言,可能并不存在结构突变点,表1的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由表1可知,两种方法一致拒绝了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证明了数据的平稳性。进一步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滞后阶数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样本而言,各信息准则给出的最优滞后阶数并不一致。考虑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滞后阶数应选为3。

表1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滞后阶数检验

注:*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3阶PVAR系统中进行Wald—Granger检验发现,在10%置信水平下,人均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结构互为因果,而人均居民消费是居民消费结构的Granger原因。

表3 Wald-Granger检验结果

(三)面板VAR估计

1.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由于面板VAR模型的估计系数解释并不方便,我们直接对脉冲反应函数进行分析。对于正交化脉冲而言,变量顺序也许会影响分析结果,但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变换顺序对结果影响很小。这里给出的Cholesky分解顺序为GDPPC、GOVCON、PRICON和LNEC,进行了500次蒙特卡洛模拟并给出了90%的置信区间。

图1 脉冲反应图

从图1可以看出,面对居民消费的正交化新息,政府消费在同期没有反应,在第一期开始有正向的反应,在第二期累计效应达到最大,总体而言是正向的反应。政府消费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个正交化新息的反应同样存在滞后,但是在第一期之后累计效应为负,在第三期达到最大。由于LNEC减小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所以,脉冲反应图显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的对公共物品与服务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政府消费的增加。

对于居民消费量的一个正交化冲击,消费结构有较大的累计升级效应。同时可以看到,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政府消费的增加有负面影响,居民消费的增加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为先带动后抑制,虽然这种作用极为不显著。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虽然可能是由于挤出了投资有关,但是与居民消费比较来看,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支出的低效率。经济增长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都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也与过去十余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最终消费率增速持续降低相吻合。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有提升作用。

居民消费对来自于政府消费的正交化新息(生)冲击的累计正向反应在滞后一期达到最大,随后累计效应变为负向,这说明,扩大政府消费不能起到刺激居民消费的目的。可能的原因在于政府消费的增加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结构对政府消费的增加的反应是在同期升级而在滞后期降级,这反映了政府消费的增加并没有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脉冲反应来说,政府消费可能通过影响居民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但从数量关系上来看,很难认为这是主要的作用路径。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消费中存在大量的补贴性质的支出,直接替代了居民在一些领域的消费,与此同时却并未引致出居民的更多高端消费,居民将一部分消费转移到了食品类。

2.面板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给出了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是脉冲响应分析的互补分析。从表4可以看到,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度较小,在第十期为0.9%,在第二十期也仅为1%。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而言,政府消费的贡献度较高,在第十期、第二十期分别为22.7%、23.3%,稍低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度29.9%、30.0%。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贡献率在第十期、第二十期分别达到了26.3%、26,2%。

表4 方差分解表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在省级层面检验与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及启示。

首先,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并未明显挤出居民消费,尤其是短期可能有挤入作用,这说明了政府扩大支出作为总需求管理的可行性。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政府消费的低效率使得非选择地扩大政府消费规模不会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其次,政府消费扩张并未显著挤出居民消费,但是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事实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大潜力。政府应鼓励市场创新消费产品,拉动居民结构升级。

最后,政府应合理调整供给公共品的范围与方式,在公共物品与服务生产阶段推进市场化竞争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Inessa Love and Lea Zicchino,200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 Evidence from panel VAR,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46,pp.190-210.

[2]姜洋,邓翔.替代还是互补?——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03:1-7.

[3]魏向杰.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J].财经论丛,2012,02:45-50.

[4]武晓利,晁江锋.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14,06:4-15.

[5]蔡伟贤.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2SLS模型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4,04:25-28.

作者简介:宋昆鹏(1987-),男,河南人,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与分析;李红(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经济。

作者:宋昆鹏 李红

第三篇:消除不良消费,确立生态消费观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主流是合理和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多显著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吗,旨在消除大学生不良消费,确立其生态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

引言

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素质如何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价值观念,研究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最终形成生态消费观,是弘扬中华民族节俭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是我国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也就构建当代大学生合理、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

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发展需求,属于理性消费范畴,合理消费和健康消费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节俭意识

很多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存在消费奢侈浪费现象,追求在消费方面胜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消费和人情消费严重,高校宴请之风盛行,浪费了很多资源,甚至使校园风气污浊不堪。

2.缺少理财意识

当代大学生中,有多数人不具备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甚至不顾及家庭条件及自身消费水平,普遍存在提前消费与盲目消费现象,这是引发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存在攀比心理

很多90后学生年轻好胜,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在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赶时尚、比时髦、比名牌和比吃穿的现象,体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得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普遍存在。

4.注重物质享受

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金钱更多地用于物质消费,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服装饰品与数码设备等方面,但用于考取资格证、报考辅导班和购买参考资料等精神领域的消费较少,大学生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5.沉迷网络消费

网络消费应时代发展而生,因为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网络消费成为广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消费形式,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生活态度,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商品与服务,很多学生显得无从选择,特别是女大学生,易于陷入网络购物的泥潭。

二、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

相关调研资料表明,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概述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良价值观影响、网络消费市场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影响三个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不良引导;二是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除经济类专业有所涉及外,其他专业极少涉及到消费教育,教育形式偏重于观念教育,较少有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教育,教育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都有深刻影响;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个性心理及消费认知偏差的存在,都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应根据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

能否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意义深远,甚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任。可以从如下几项策略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

1.注重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此,应重视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点内容:一是对于身处市场经济中的大学生,既不能全面保护,也不能弃之不管,而是营造健康合理的社会消费氛围,激发大学生做出自主选择;二是消费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需要改善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三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四是面对网络消费异军突起的局面,相关部门需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和完善。

2.加强高校的引导规范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重要基地,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生态消费观,应发挥高校的对大学生的引导规范作用,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从理性高度引导大学生,消除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挥霍消费,使其具有正确的消费态度,逐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二是将消费教育加入公共选修课程的范畴,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实施消费教育,打破经济学专业开展消费教育的局限性;三是增强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宣传消费知识,提供助教岗位、增加勤工助学机会,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健康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四是将消费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

3.发挥家庭的教育表率作用

大学生消费所用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所决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受自身家庭所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构建,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指导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了解孩子消费情况,协助孩子做消费预算,合理控制孩子消费总额;二是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起到表率作用,及时消除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有效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三是家长不但给予孩子物质帮助,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如下三点做出努力:一是多研读经典文献和著作,从中汲取精华与营养,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力,抵制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二是自主学习消费知识,调整消费结构,制定消费计划,从而规范自身消费行为;三是大学生通过他人评价、比较他人消费情况及总结自身近期消费情况三个途径来展开自我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其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消费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行为,养成生态消费观,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谦.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2(13):140-141

[2]韩慧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探索,2010(7):138-140

[3]张旭.2011~2012年度中国人消费行为[J].小康,2012(2):54-59

作者:马姝媛

上一篇:化学史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