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综述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自动化专业综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电力系统中两个或多个电压等级的联系枢纽,在传输电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都非常重要。同时,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将大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一篇:自动化专业综述论文

智能建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建筑行业得到了明显的进步,智能建筑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建设来说电气工程十分重要,在这里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对此,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文章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电气工程设计的基础,分析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几点应用,希望能有效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智能建筑;施工建设;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加快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其中,电气设计工作一直都是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引起重视,积极找到解决办法,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1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基础

1.1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智能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可以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设是影响工程使用性能的关键环节,对此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1.2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电气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隶属于高科技领域。电气工程的实施要建立在电气学科的基础上,它关系到电能的产生和应用。近年来,市政电气工程凭借其广泛的研究方式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进步。

2当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图纸不够清晰。在工程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图纸设计不够专业,二是图纸细节不够明显,给后续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2.2工程设计缺乏深度。目前,许多智能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深度施工规程”的相关要求,导致施工过程性能变差,甚至产生重大的误差。由于这些是设计深度上的问题,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很难发现,一旦无法及时解决,势必会引起很大的麻烦。2.3缺乏标准化的设计标准。许多从事市政工程的公司,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或想要追求更大的利益,为节省生产成本,私底下不遵循国家建设标准,这给电气工程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4施工设计缺乏协调。由于电气工程自身的复杂性,要求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电气设备的兼容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接地点误差和接地钢网的漏电焊接。如果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和技术,或相关经验和技术不足,都将对施工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3智能建筑電气工程设计要点

3.1设备选型。一般智能建筑的变配电室都设置在主楼地下层,相关规范上明确规定高压柜开关不允许采用油开关。这方面国外常见的开关有三种,分别是高压空气断路器、SF6开关和真空断路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真空断路器。为了避免发生火灾,主楼内不允许装设容量过大的油浸电力变压器。3.2电气照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灯具造型设计、光源设计、照明度设计、光感控制、照明线路设计等都属于此类。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选择一些节能灯具,保证灯具照明的高效性和节能性,同时选择有效的照明控制措施对照明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电气照明设计的节能性。3.3变配电所设计。根据智能建筑的规模、性质作用、位置、总用电量,设计变配电所。在变配电所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设计供电半径,一般控制在250米之内,如果供电半径过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电质量,降低短路保护的灵敏度,甚至是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变配电所的位置最好布置在建筑物的负荷中心部位,“低基”变电所布置在住宅附近的地下室内。3.4防雷与接地。(1)接地工程。保证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同时对接地电阻进行严格控制,提前测试电阻值,保证电阻值符合工程需要。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接地电阻值,增加人工接地极。(2)防雷引下线。对于防雷引下线方面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当采用立柱主筋做引下线时,必须要注意做好标记,采取从下到上的顺序标记;当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必须要将上下线连接在一起,并做好焊接加固处理,以保证质量。(3)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配管与箱盒的预埋要做严格处理,保证位置和标高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规定。定期对管线内外壁实施防腐和除锈处理,避免其出现弯曲,必要情况下也要保证弯曲半径符合标准,同时对于一些硬质塑料管的预埋工作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3.5电气工程装饰设计(1)吊顶配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做好跨接地线的防腐处理与焊接工作,避免出现线路损坏的情况。与此同时,要保证通信和报警等系统的线路符合施工要求。(2)管内穿线:每条线路都要做好色标,在穿线时候按照色标分线,避免出现失误和造成不良影响。(3)电器设备安装:安装电气设备时,要明确设备的具体位置,做好防雷接地处理。(4)屋顶避雷网的安装:保证避雷网的的安装可靠性,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4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应用

4.1做好设计图纸的检查工作。为避免电气工程设计图纸标识不清晰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问题,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每个项目的电气图必须有设计描述,并应指定设计要点,合理进行设计解释,明确设计特殊要求,全面细化施工协调点等细节。4.2确保施工设计的深度。为解决设计深度不足的问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工艺流程,明确电气设备和材料的相关参数,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3严格审核设计方案。为防止因设计不规则而发生安全隐患,施工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起来,严格审核设计方案,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并在发现问题后认真细致地遵循相关规定。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所有非标准设计都是不合格的,因此不能盲目的用作施工参考。4.4确保设计的兼容性为了避免设计协调不良引起的问题,专业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设计图纸,并严格审查图纸,特别要注意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和民用图纸是否是相互对应和高度一致的,只有在全部审核通过后,才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后续的施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气工程时应尽量改变其地位。设计师设计的细节务必清晰,清晰地反映在设计图纸上,确保施工人员同样清楚细节。

5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此环境下,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电气设工程计作为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施工设计中已经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用电需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电气工程设计,从设计深度和其他细节入手,尽可能科学地、合理地设计电气工程。一旦在流程中发现错误和漏洞,就必须及时纠正错误和填补漏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建筑的根本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怡璇.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51-152.

[2]罗庆华.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31-231.

[3]汪岩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7(20):160-161.

[4]陈子亮.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36-38.

[5]鲍震.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7(04):359-359.

沈阳新佳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31

作者:许东旭

第二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综述

摘 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电力系统中两个或多个电压等级的联系枢纽,在传输电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都非常重要。同时,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将大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研究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环节中的应用及其基本功能。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可靠性;变电环节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压升高,从而有利于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或是将电压降低,从而给居民用户供电。因此,变电站作为变电的主要场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进一步确定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必要性。

随着电压等级和电网复杂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行模式,传统模式已经被证明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行业要求,逐渐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发展的阻力。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但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资源,还可以提高运行操作速度,减少成本损耗,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而本文从变电环节出发讨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与前景。

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经过优化,并且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目标,对变电站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应用的对象包括变电站的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等等。同时还包括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即实现监测和数据通信等多方面合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的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重要课题,变电站的自动化依附于计算机的快速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现阶段,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体现在多个方面,既包括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无人值班的目标,也有220 kV向少人值班的目标迈进。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在中低压的一些小型变电站,取消传统模式,即继电保护和监测屏等,而是用综合自动化的方式代替。这一举措不但提升了运行效率,而且减少了人力资源。

另外,在一些高压和超高压的变电站,由于电压等级较高,若发生事故后果归于严重,因此,将采用继电保护等传统模式与信息监控等自动化手段相结合,从而保证变电站的安群可靠运行。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

2.1 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的相比较而言,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传统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传统模式虽然能满足升压和降压的基本要求,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其很难再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无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其占地面积过大,已经远不适应现代化电网的要求和发展。

2.2 变电站采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

同时还要考虑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自动化技术在电能质量和电压水平上都能更加满足要求,不但较少了占地面积,而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因此在降低运营投资的同时,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3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主要功能

3.1 计算机保护功能的有效运用

计算机保护功能是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一个表现形式。计算机保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对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其中包括变压器保护和线路保护等。表现形式是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并且与给定值比较从而修正系统参数,并显示修正值。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受总部命令支配,对变电站运行的参数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实时准确的找到故障点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保护功能是非常有效的。

3.2 对自动化系统中自行诊断功能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可以实时的对变电站及其设备进行自我检查,实时的传送监测数据,通过对比验证,快速的找到故障和错误点,实现对故障的及时修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该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故障的发生,并且及时的自检,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劳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3 采集和处理运行数据

为了保证变电站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反应故障点,变电站需要实时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功能的体现。其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变电站的脉冲数据、状态数据和模拟数据等等。在系统运行时,通过光电隔离等方式采集获取无功功率值、各段母线电压、电流、馈线电流等模拟数据,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启动保护动作,对事故跳闸进行解决,并对断路器和预告信号进行处理等。

3.4 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设备故障

电气自动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故障数据。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时,记录故障发生时的开关跳合闸状态和保护动作的状态。从而便于对监控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通信,从而做出正对性的改进。

3.5 电气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

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实现在后台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而这在变电站正常运行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变电站由于电压等级高以及距离远等因素给操作带来不便,而通过自动化平台远程操作则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但是与此同时考虑到故障时无法进行自动操作的缘故,应同时安装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操作设备,从而全方位的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3.6 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有效性

变电站历史数据的处理也是自动化技术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断路器动作的数据处理、线路跳闸的数据处理和母线电压的数据处理等。该功能对于变电站的保护和管理意义重大。同时,该功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7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诊断功能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实现对内部设施的自行诊断,该功能对于数据传递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统一的时间设置,从而有利于系统维护。

4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近年来快速提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领域在不断革新。但我国自动化整体依旧还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由于我国各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很多,并且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足,导致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产品不兼容,标准不统一。因此,实现国际化的标准,统一的制造设备,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在变电站领域,随着自动化技术逐渐大规模应用于变电领域,其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影响。伴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变电站自动化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研究者提出了IED 电力自动化技术。相信未来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将向着数字化领域迈进。该技术是指以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变电站。它是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另外,在未来的工作中,以运行效率为出发点,采用测量、保护和控制合为一体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5 结 语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由计算机技术引领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会快速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变电站运行的多方面问题,在其安全运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减少了操作员劳动强度,避免了误操作;简化了二次接线,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设备监视和自诊断,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减少了人员对设备的干预,使人为事故大大减少。但是,我国电力行业总体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电力行业要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依旧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信,电气自动化技术必将为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唐涛.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4).

[2] 刘连永.试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3).

[3] He Wei.Design of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integrat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J].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s,2000,(16).

[4] 温曙辉.探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5] 李都红,李雪刚,王劲松.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供配电,2011,(10).

[6] 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0).

[7] 盘格武.浅谈110 kV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设计[J].科技与生活,2010,(12).

[8] 李娜,武琼.有关110 kV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作者:张捷

第三篇: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摘 要: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取得飞快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电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厂站;调度;自动化

前言: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的实现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的。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加强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厂站及调度的研究,并积极将其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提升了自动化水平。自动化现象在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中的有效实施,促使电能可靠性提升,对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

(一)水电厂方面

近年来,我国水电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有效应用,这是实现水电厂自动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该系统内部,功能分散模式及集中控制模式被有效应用于其初期的系统建设当中,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被分层分布模式所替代。我国二十世纪末,将开放分布模式应用到了水电厂的管理当中,其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水电厂的实际运行状况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相对较多的控制单元及监控部分存在于该系统当中,能够极大的提升水电厂的管理质量和效率[1]。现阶段,监控系统在水电厂应用当中,以全开放式分布为主,该系统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运行过程中能可以有效接入开放纵线网络,从而提升了增减硬件的速度和效率,较强的运行可靠性是该系统应用的最大优势。

(二)变电站方面

智能设备是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关键,也是提升变电站功能的基础,智能设备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获取并得到现场运行数据和实时资料,同时将其转换成数字,在传递到信息端时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辨别,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被有效应用于变电站当中[2]。针对传统的变电站而言,其运行过程对现场情况下的掌握需要将多个现场设备进行连接,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电缆进行充分的利用,相对复杂的连接存在于设备连接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对较大的场地空间进行利用,导致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增加。近年来,综合自动化被有效应用于变电站当中,简化了其二次回路,从而促使电缆的应用程度降低,现阶段,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以促使无人值班得以实现。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采集方面进展较快,能够将大量的实时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对于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实现自动化调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分级和分层调度,我国在积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的过程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分层调度管理的有效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

针对能量管理系统来讲,它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针对发电和输电进行有效的自动化调度,提升工作效率并保证工程质量。

(一)一体化主站功能

至二十世紀末,自动化调度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现,已经开始向全面自动化发展,这一环节为实现我国全面电网自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同以往的能量管理相比,原有系统运行过程中,调度员的工作是系统功能服务的主要对象,在自动化调度得以实现的过程中,提升了电力企业整体的自动性,因此相关服务开始针对共享事实数据来开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及时接受不同部门经分析制作出来的反馈内容[3]。

(二)开放和标准的支撑平台与体系结构

从开放化的角度来看,必须在软件当中首先实现这一特点,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拥有多个生产系统的厂家,开放化的软件至关重要,并且,软件的制作应当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例如,语言同接口的标准等。

(三)动态安全监测系统

新时期,在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过程中,是建立在GPS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检测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局限性较大,现阶段,检测过程中主要系统SCADA系统和故障录波仪,在记录对电磁暂态程序的过程中,后者具有一定的优势,而SCADA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检测状态始终处于稳定的环境当红,如果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地点,那么相等时间标记将会无法形成,导致相关数据在记录过程中并无法完全发挥功能,从而影响了分析系统的整体动态效果和速率。在这种情况下,应对GPS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其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并保证震荡状态下也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因此极大的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4]。值得注意的是,GPS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逐渐促使开放性和遥视功能得以实现,并提高系统运行设备质量,将双网系统应用于主站当中,并对自动热备用,从而有效减轻网络负荷,促使可靠性在系统当中越来越高,同时还应当逐渐提升分站当中使用的设备。

结论: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电力系统的建设力度。这一过程中,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进行自动化建设是关键趋势。本文分别对电力系统厂房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书逷. 2006年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综述与建议[J]. 电网技术,2007,10:1-9+27.

[2]马继中,梁秀萍,张蕾蕾. 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现状与发展[J]. 河南科技,2014,19:84.

[3]焦伟.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姜海波. 巴彦淖尔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工程的设计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作者:柏松 黄勇

上一篇:初中语文提问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局限课堂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