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富民穷”现象及对策

2022-09-16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总财富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飞速的发展令世界瞩目。然而, 我国政府和人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并不同步, 政府积累财政的比重变大, 个人收入比重变小倾向越来越突出, 正形成一种国富与民富不同步的状况。

2 我国“国富民穷”表现

2.1 财政收入增幅大于GDP增幅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2001~2014年我国GDP增幅分别为8.3%、9.1%、10.0%、10.1%、11.3%、12.7%、14.2%、9.6%、9.2%、10.6%、9.5%、7.7%、7.7%、7.3%。而我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22.3%、15.4%、14.9%、21.6%、19.9%、22.5%、32.4%、19.5%、11.7%、21.3%、25.0%、12.9%、10.2%、8.6%。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数值都较大, 总体上偏快, 且基本上总是超过我国GDP的增幅, 许多年间财政收入增幅都在GDP的两倍左右甚至之上。这说明我国财富流向国家的速度比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快, 容易造成政府收入过多, 造成“国富民穷”。

2.2 居民收入与GDP增长不同步, 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1~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9.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7.9%, GDP平均增长9.9%;1978~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7.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7.6%, GDP平均增长9.7%。由此可见,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

同时,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总体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收集我国2001~2013年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制成表格如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政府收入在不论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中比重总体都处于一种上升趋势, 且再次分配中政府部门的比重又较初次分配时提高。而我国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比重相比2001年都是下降的, 且初次分配比率和再次分配比率线几乎重合, 两次分配之间差异不大。这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居民收入占比降低, 政府收入占比升高的倾向。国民收入分配正在逐渐偏向于国家政府而不利于居民。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协调, 说明广大人民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2.3 社会保障不完善, 民生投入不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快进展,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已建立, 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并未实现全方位的覆盖, 国家对于民生方面的投入也还远远不够。2007年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 为全年GDP的2.4%, 人均461元, 居世界倒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当财政民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时,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为最优;然而目前我国这一比重的最高数值为8.03%, 与最优规模比重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 在增长幅度方面, 财政民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缓慢, 反映出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民生投入规模严重不足的阶段。”在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上, 虽然当前我国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长, 但是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自2012年达到近5年来的顶点后, 已经连续两年小幅下降。

民生支出占GDP和财政支出比例低说明我国的社会财富并没有很好地返还给百姓, 百姓不能够切身感受到国家福利。在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若政府不能很好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 那么百姓的相对收入也不会提高, 出于对未来的忧虑, 储蓄意愿将越来越强, 消费动力不足, 即使国家再怎么实行家电下乡、中西部开发等政策, 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

3“国富民穷”的原因

3.1 过重的税收负担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但过高的税收会降低人民的实际收入, 造成国家和人民收入的不平衡。虽然我国的税种和税率不是世界最高, 但我国的税负确实是被公认为较重的。由于数据口径和测算方法差异, 政府和民间对于中国的宏观税负的统计测算结果也不同, 但官方和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中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自2007年以来已经超过30%。其中还不包括规模不小的未纳入政府预算的非税收入、不合法的制度外收入, 以及学校赞助费、医院“红包”等灰色收入。若考虑以上政府及公共机构的隐性成本,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将超过40%。这个数据是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就个人所得税来说, 在澳洲、美国或者其他国家, 一般都允许各种和收入相关支出的抵扣, 另加上各种政策上的减免, 实际税负率会低于法定税率。但我国除了很小程度的免征额以外, 对于大多数人就没有任何减免。从我国企业所负担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来说, 增值税和营业税约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47%以上, 企业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20%以上, 加起来达到67%。 (2008年) 企业税负过重和增值税占主要地位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支付给居民的劳动报酬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支付给政府的增值税逐年上升。而我国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劳动报酬, 因此劳动报酬比例下降所导致的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 正如我们去超市买的东西其实已经含税然而并不标明税费, 我国许多税都是属于隐性税种, 税收缺乏透明性公开性。另外, 一些地方政府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费用也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人民的负担, 加剧“国富民穷”局面。

3.2 国家掌控资源对于金融结构、资源价格的影响

在中国, 政府是最大的资源所有者, 除了矿产、公有土地等自然资源基本归国家所有外, 国家也掌握了绝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因此, 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资源的配置和财富在相应层面的分配, 进而也主导了发展和获取财富的路径。

在我国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的状况下, 国家掌控资源就很容易造成资本和资源所有者收入份额不断提高, 劳动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降低。特别是土地资源, 除了农用地属于农民, 其他都属于国家, 而属于农民的那部分地产也被多重限制, 也并没有给农民带来高收益。农用地的所有者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民, 但是农民只能获得土地用于农业的收益, 转换成工商用地的高收益被政府收走了。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比起来, 中国的农民是最穷的, 因为他们的土地只能限于农用。而房地产商通过向政府买入土地进行房地产投资, 使近些年来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连年飙升, 使许多工薪阶层望“房”兴叹, 成为“房奴”。

在矿产方面, 目前我国对于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征收极低, 且从1980年代中中期开始, 民营和外资企业开始被允许进入到这一行业。这意味着谁优先占有了资源, 谁就可能暴富。这就使相当部分的社会财富被少数权势阶级所瓜分, 而绝大部分没有资源的百姓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资源价格暴涨的结果, 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造成了少数人富多数人穷的局面。

在金融资源方面,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业占据垄断性优势, 其拥有的人民币资金占整个金融体系拥有资金总量的70%, 而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了普遍现象。而这就限制了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工资增长陷入瓶颈, 同时就业机会大大减少, 极不利于我国广大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同时也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3.3 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一直推行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来拉动出口, 政府强行压低土地、资源以及人力的成本, 使得中国商品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国际市场, 出口增长常年保持在30%以上。通过这种方式,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之国, 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但是这些红利并没有分到百姓头上。由于我国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加工制造层面, 因此利润率十分低下, 而作为分配链条底端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自然被压到极低。劳动的高强度和收入的低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一个例证。而劳动力的低廉使厂家安于现状, 不愿意在创新上进行投资, 因为新技术虽然节省人力却需要花费成本。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劳动力价格越低廉, 企业越不愿意投资新技术和新设备。另外, 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不愿意为职工进行培训、加薪, 职工的素质与技术水平就越得不到提高。而由于素质和技术一直停留在原地, 职工的工资也难有大的改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阻碍民富的一大重要原因。

4 中国如何走向民富

4.1 国家、政府层面

(1) 控制税收规模, 加强税收监督。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依据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策目标合理调整现有税种的类别、征收比例以及适时开征新税种, 降低个人和企业负担。同时, 征税应做到公开化、透明化、法制化。一些学者专家认为, 应该将征税权由政府向人大过渡, 如果征税权不能卡紧, 民间的收入就无法与GDP同步增长, 政府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就会继续膨胀, 民间消费自然没有收入基础。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发挥人大系统的独立监督作用, 经常性举行各种听证会, 新增税种、税率提升必须经过广泛的公开听证和媒体讨论。

(2) 减少权利对财富的分配,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反对超经济的政治力量规定或主导经济运行, 最重要的是要减少权力, 即减少由政府掌控和调配的经济资源。对于政府权力应加以规范, 同时加强监督, 预防政府权力的“缺位”和“越位”。政府应减少对土地、矿藏资源垄断收入的依赖, 降低土地要素价格, 避免与创业者和居民“争利”。同时, 政府应转变经济职能和执政理念, 要从全能行政转向有限行政, 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 从增长型理念转向协调型理念, 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避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而是将着重点放在解决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企业创新、社会秩序等问题上, 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要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和少数资源所有者积聚过量财富的状况, 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能再依靠自然资源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而应该大力发展教育, 坚持长期的智力投资, 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现代化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科技人员, 从而加大劳动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作用, 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 要重视科技创新, 不能满足于“制造大国”, 而是应该追求“质造大国”, 不再单纯依靠资源、劳动力与资金的大量投入, 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业态创新、组织创新等来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 改变依靠低价劳动力发展低端产业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实现民富。

(4) 加大民生支出, 完善社会保障。政府应该贯彻“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原则, 将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 切实增加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质性投入, 提高人民福利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会增加国民的相对收入, 提供老百姓底线经济安全感, 降低储蓄压力, 释放消费潜力, 拉动内需,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达到国富和民富的平衡。

(5) 实现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指出, 中国百姓消费不足的很大原因在于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资产。通过国有土地、国有资源、国有企业等, 政府拥有的资产性财富相当于社会总财富的近四分之三。虽然这些国有财产是“全民所有”, 且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增值很多, 但是老百姓没有能分享到好处, 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工资就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而工资收入的增速又低于GDP的增速。因此, 必须进行民有化改革, 让国有资产的升值和盈利直接进入老百姓消费预算中。具体可把现有的央企国有资产、地方国企产权除给社保基金注入部分产权以外, 剩下的分别注入中央和地方国民权益基金, 中央级的一个, 31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各一个共32个国民权益基金, 将中央国民权益基金的份额均分到13亿公民, 地方国民权益基金的份额可以给当地公民多分、外省公民少分。经济学家谢国忠提出, 应将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发给国民;尤其如银行、电信、铁路、采矿等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尽快上市;每个城市的国有土地放如信托基金, 基金应该独立于地方政府, 并市场的基础上定价。

(6) 提高财政分配绩效, 提高人民满意度。我国政府应该压缩行政经费, 减少冗杂人员, 降低行政成本。同时, 提高政府预算信息的透明化、预算安排的合理性、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将“国富民穷”的压力转换为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为民尽责理财、把“民众的血汗钱”花好这种财政分配绩效提升的压力和动力。

4.2 个人层面

对于实现民富, 不仅需要国家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 个人也需要积极行动, 发挥能动性, 增加个人财富。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点:

(1) 学习个人理财知识, 多样投资财富。我国储蓄率一向居高。2013年9月, 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 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 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15年度《世界概况》称, 中国大陆在收入储蓄排行榜上位居前三。较高的储蓄率与我国居民水平还没达到较高水平、社会保障不完善有关, 也与个人消费理念、投资意识等有密切关联。当前我国居民理财以储蓄为主, 较为单一, 这也就使我国居民的财富来源较为稳定但也没有上涨空间。百姓应该转变投资理念, 学习个人理财, 改单一的储蓄模式为债券、股票、外汇、期货、信托、基金、储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模式, 使个人收益最大化。

(2) 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技能。尽管劳动报酬占收入分配比重较低, 但个人不能因此停滞不前, 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技能, 增加对企业贡献率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此外, 也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广泛学习新的技术, 培养自身成为复合型人才, 增加个人职业竞争力, 适应社会多元需求, 为自己的工资收入增添砝码。

(3) 利用网络寻找新的财富途径。当前网络发达, 网络资源丰富, 网络平台参与度高。一方面, 电子商务前途正茂, 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网上交易平台为许多普通居民提供了经商致富的机会, 从零开始经营淘宝积累财富成百万富翁的实例现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各种依托网络进行的游戏直播、网红直播等越来越盛行, 甚至连吃饭、刷牙、坐公交车等极其普通的内容也可以直播。只要有特色, 有观众, 就能获取收入。许多在现实中可能是普通人的百姓, 成为主播后可能就会获取丰厚的回报, 并且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因此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发掘投资机会, 拓展收入渠道也是个人提高收入的不错选择。

5 结语

我国“国富民强”现象源自于我国在税收、国家权力、经济增长方式和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要解决“国富民穷”, 政府应该控制税收规模,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 加大民生支出, 实现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 提高财政分配绩效。同时, 个人也应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 不断拓宽收入增加渠道, 以此中国才能走向“国富民富”的道路。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也出现了社会财富呈现向少数阶层靠拢, 个人收入比重降低的“国富民穷”现象。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探讨了“国富民穷”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以寻找解决对策。同时提出个人也不能消极应对, 应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 寻找途径创造财富。

关键词:国富民穷,民富,对策

参考文献

[1] 闫婷.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 2013.

[2] 据财新网数据[EB/OL].http://magazine.caixin.com.

[3] 张培花.建立国民同富的财富分配格局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2) .

[4] 梅伟霞.从“排斥”到“包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路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 2011 (3) .

[5] 陈志武.国富民穷, 经济如何转型?[J].新经济导刊, 2010 (5) .

[6] 谢国忠.国有资产还之于民的诸多好处[J].证券市场周刊, 2005 (16) .

上一篇: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下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