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2023-02-26

第一篇: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代甫散社区2011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为客观、公正、准确评价代甫散社区每位干部的工作成绩,尤其是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加强对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强化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社区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代甫散社区2011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社区全体干部及居民小组长

二、考核内容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上级部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党支部和居委会临时安排的重要工作完成情况。

(三)开拓进取、工作创新、争先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三、考核目标的构成

(一)社区党建工作(12分)

1、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2分)

2、“十个一”活动台帐填写规并及时登记完善。(2分)

3、党支部各类会议有记录。(3分)

4、加强党员教育,党员政治学习每周一次,有会议记录。(3分)

5、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各项组织活动正常开展。(2分)

1

(二)社区社会工作(12分)

1、加强城市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对象准确,程序规范,按标施保,分类施保,资料完善。(2分)

2、建立低保、困难、特大病医疗救助家庭、城镇“三无”对象、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的档案资料和各类帮扶救助工作台帐,按上级民政部门和帮扶救助机构的要求,及时、准确填报有关帮扶救助工作报表。(5分)

3、低保证、城镇特困家庭救助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各项临时救助资金、特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及其它帮扶救助款物发放按时发放到户。(5分)

(三)计划生育工作(15分)

1、开展计划生育达标活动,建立健全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管理基础工作台帐和相关软件资料。(3分)

2、开展计划生育服务,送知识、送药具、送服务上门,定期进行回访活动。(3分)

3、调查违反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生育行为。(5分)

4、为辖区居民办理《两证》,即《独生子女光荣证》及《计划生育光荣证》。(4分)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5分)

1、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有完善的基础工作台帐。(3分)

2、认真把握信访信息,及时处理信访问题,防止矛盾激化,

2 坚决控制越级上访现象。(3分)

3、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档案完备,按时更新,不漏户、不漏人。(3分)

4、强化对重点人员、刑事解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转化,促进社区安定和谐。(3分)

5、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辖区范围内单位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事故。(3分)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15分)

1、完成上级部门要求完成的基本业务目标任务。(2分)

2、完成医疗保险办理及电子信息录入工作。(4分)

3、完成人员培训及就业再就业工作。(2分)

4、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及《求职登记证》的办理。(2分)

5、完成信息任务48篇。(5分)

(六)社区卫生工作。(8分)

1、社区院落卫生干净整洁。(2分)

2、辖区垃圾堆放有序,巷道干净整洁。(4分)

3、垃圾费按时上缴。(2分)

(七)社区建设工作。(10分)

1、辖区内居民宅基地的初审、上报和抗震安居、城市拆迁工作按要求完成。(3分)

3

2、辖区内居民私人建房条件的初审、房屋产权证办理的初审工作按要求完成。(3分)

3、各类档案资料规范齐备。(4分)

(八)社区宣传教育工作。(8分)

1、学习计划、总结、信息起草上报及时。(2分)

2、全民学习台帐规范整齐。(4分)

3、社区各类活动及工作宣传到位。(2分)

(九)其它工作(5分)

1、配合县、镇政府及有关站所,按时完成县、镇交待的各项突击性工作任务。(2分)

2、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馈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决定在基层贯彻执行情况,年向新闻单位报送稿件不少于6篇。(3分)

四、考核计分办法

(一)单项计分

单项记分是指达到要求得基本分,达不到要求相应扣分。

(二)加分项目

1、争先创优工作完成计划的站所,工作人员人均加0.5分,站长加1分。

2、积极开拓创新,工作富有特色,受到地县镇部门表扬的,地加3分、县加2分、镇加1分;如被镇以上新闻媒体报道的,视同被表扬并加相应分值。

4

3、综合工作受镇以上表彰的,其中地级加3分、县级2分、镇级加1分。个人受上级表彰的,相应减半加分。

4、配合县、镇中心工作,取得前

1、

2、3名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

5、计划生育、低保、社保等各站工作在全镇社区排名前

1、

2、3名的分别加3分、2分、1分。

6、完成信息报送任务,年向新闻单位投稿6篇(采纳)以上,超出6篇的每录用1篇属省级的加3分,地级加2分,县级加1分。

(三)扣分项目

1、争先创优不成功扣1分。

2、信息报送任务每少完成1篇扣1分。

3、信访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辖区内干部、居民每到镇上访一批(次)扣1分;到县上访一批(次)扣2分;到地区上访一批(次)扣3分;3人以上到省政府集访的,一批(次)扣4分。上访人员若是干部的,干部扣2分。未尽责任的分别加扣1分,是否尽责由社区领导班子认定。

4、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出现“一票否决”情形的不得被评为优秀个人并实行责任倒查制。其中,计划外怀孕及生育有一胎的,计划生育干部扣1分,包片干部扣0.5分,相应片区居民组长罚款200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现重大事件的有一例综治干部扣1分,包片干部扣0.5分,并按

5 工作制度进行罚款,相应片区居民组长罚款200元;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每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干部扣1分,并按工作制度进行罚款,相应片区居民组长罚款200元;每发生一起其他责任事故扣1分。

以上所有扣分项目均以扣完该项基本分为止。未涉及到的内容按照社区工作制度执行。

五、考核奖惩

社区干部半年、年终以考核得分(经过全体干部民主测评打分为主)为依据评先选优,同时,考虑半年或一年以来平时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纪律考勤情况。对考核排名靠前的作为一档进行奖励,对考核排名居中的作为一档进行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或是不称职的适当给予处罚。

五、考核组织

在社区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由社区领导牵头,组织各相关站所站长组成专门考核小组,年终进行逐项考核,并确定各档次分值段,最终确定考核结果。

本考核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6

第二篇: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日常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日常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与管理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准确及时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充分体现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

第三条 各区县社区矫正工作记载要准确及时。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徇私舞弊等情形,市局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全市通报批评。

第二章 考核组织及方法

第四条 对各区县的社区矫正工作日常考核由市局统一组织。

第五条 考核采用加扣分制。考核项目设扣分项与加分项。每个扣分单项设最高扣分限值,扣完为止。每次考核前,设基础分60分,根据各考核单项的得分进行累计,得出本次考核总分。

第六条 对各区县的社区矫正工作日常考核以矫正平台中的工作信息为主要依据。每次考核,市局视情对区县或司法所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周期为每两个月考核一次,具体考核日为双月份的26号。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七条 考核扣分项目:

(1) 手机定位开通(10分)。没有对严管级矫正对象开通手机定位监管的,一人扣2分。严管级矫正对象不接受手机定位监管,且矫正组织未对其进行处罚的,一人扣2分。

(2) 跟踪管理(10分)。开通手机定位监管后,没有在“跟踪管理”栏内设置矫正平台对矫正对象进行自动定位管理的(跟踪管理时间间隔不得长于1小时),一人扣2分。

(3) 定位状态(10分)。因矫正对象违反手机定位监管规定,导致连续3天以上(含)手机定位失败,且矫正组织未及时对其进行处罚的,一人扣2分。

(4) 区域越界(10分)。手机定位监管的矫正对象连续3天以上(含)定位状态为越界状态,且矫正组织未及时对其进行处罚的,一人扣2分。

(5) 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10分)。矫正对象信息录入错误、重要信息录入不全或未录入矫正平台的,一处扣1分。矫正平台中无矫正对象相片的,一人扣1分。

(6) 矫正方案(10分)。入矫后一个月内未为矫正对象制定矫正方案的,一人扣2分。

(7) 计分考核(10分)。未对矫正对象进行月计分考核的,缺一次扣2分。

(8) 季度鉴定(10分)。上季度未对矫正对象进行季度评审鉴定的,缺一次扣2分。

(9) 电话汇报(10分)。根据我市社区矫正对象等级管理处遇规定,矫正对象电话汇报次数不足的,缺一次扣1分。

(10) 书面汇报(10分)。根据等级管理处遇规定,矫正对象未按规定递交书面思想汇报材料的,缺一次扣1分。

(11) 公益劳动(10分)。根据等级管理处遇规定,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时数不足的,缺一小时扣1分。

(12) 出境控制(10分)。矫正对象报到入矫后五个工作日内未将其《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通知书》送交公安机关报备的,一人扣1分。

(13) 风险评估(10分)。矫正对象入矫一个月内,未对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一人扣2分。

(14) 工作走访(5分)。未按规定对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工作走访的,一人扣1分。

(15) 脱逃、下落不明(10分)。矫正对象出现脱逃、下落不明情形,但矫正组织未在矫正平台“下落不明”栏目中详细记载相关情况及所采取措施的,一例扣2分。

(16) 重新犯罪(10分)。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并且法院判决生效,但矫正组织未在矫正平台“重新犯罪”栏目中记载相关信息的,一例扣2分。

(17) 期满鉴定(10分)。矫正对象已解除社区矫正,但期满鉴定表仍未填写的,一人扣2分。

(18) 超期解矫(10分)。矫正对象矫正期限已满,但未对其实施解除矫正的,一人扣5分。

(19) 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10分)。无《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或保证书上无矫正对象签名的,一人扣1分。

(20) 入矫宣告书(5分)。无《入矫宣告书》或宣告书上无矫正对象签名的,一人扣1分。

(21) 监督协议书(5分)。矫正组织没有为矫正对象确定监督人或未签订《监督协议书》的,一人扣1分。

(22) 志愿者帮教协议书(5分)。矫正组织没有为矫正对象确定社区矫正志愿者或未签订《志愿者帮教协议书》的,一人扣1分。

第八条 考核加分项目:

(1) 集中教育。月报表中,组织集中教育的人次与月报表中在册人数一致或高于在册人数的,加3分。

(2) 个别谈话教育。月报表中,开展个别谈话教育的人次与月报表中在册人数一致或高于在册人数的,加3分。

(3) 心理矫正。月报表中,开展心理矫正的矫正对象人次不低于月报表中在册矫正对象人数10%的,加3分。

(4) 帮困解难。月报表中,对矫正对象进行帮困解难的(落实低保、或落实责任田、或技能培训、或指导就业、或其它形式),加3分。

(5) 基地建设。建立教育警示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并在矫正平台“基地信息”栏目中记载的,每新建一个基地加2分。

(6) 社会机构。积极联系并吸纳社会机构参与当地社区矫正工作,并在矫正平台“社会机构”栏目中记载的,每新增加一个社会机构加2分。

(7) 网上办公。对矫正对象的表扬、积极分子、记功、警告、记过、请假审批、委托管理通过网上办公流程实施的,每成功办理一件,加1分。

(8) 信息发布。矫正组织在矫正平台“动态工作交流”栏目中发布工作信息,且文字不少于100个汉字的,每发布一篇有效信息加1分。

(9) 减刑奖励。矫正对象获减刑奖励并在平台“减刑”栏目中及时记载的,每减刑一例加6分。

(10) 治安处罚。配合公安机关对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矫正对象进行治安处罚,并在矫正平台“公安治安处罚”栏目中及时记载的,每处罚一例加8分。

(11) 收监执行。对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矫正对象,及时提请撤销假释、撤销缓刑或收监执行,每成功办理一例,并在平台中“收监”栏目中及时记载的,每例加10分。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九条 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市局将对每次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并通报各区县。

第十条 在对各区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年度考核中,根据日常考核占年度考核总分的比重,每次日常考核结果将作为各区县社区矫正工作综合排名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区县司法局。因特殊情况导致考核日延迟或提前的,市局不再另行通知。

第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导致矫正平台中信息记载空白、不全或有误等情形的,司法所要及时在矫正平台的“备注”栏中进行详细说明,区县司法局要将相关情况书面报市局备案。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局社区矫正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罚正确实施,维护社区矫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社区矫正人员: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主要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等情况。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享有的合法权利,应依法予以保护。 第六条 在实施考核奖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章 考 核

第八条 考核自社区矫正人员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至社区矫正期满或终止之日止。

第九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遵守下列监督管理规定情况进行考核,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一)矫正报到规定;

(二)定期报告规定;

(三)会客管理规定;

(四)外出管理规定;

(五)居住地变更管理规定;

(六)教育学习规定;

(七)社区服务规定;

(八)禁止令规定;

(九)信息化核查规定;

(十)其他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

对于被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配合公安机关监督考核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办理社区矫正登记接收手续,并在三日内到指定司法所报到。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定期向司法所当面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遵守向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告等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如有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接触对其矫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等情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司法所。

第十三条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状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病情、治疗措施等特殊原因所限,无法到司法所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可委托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每月向司法所书面报告身体情况。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可由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送交司法所。

第十四条 宣告执行后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下列原因不能到司法所当面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后,可以委托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代为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司法所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一)患严重疾病正在治疗或行动不便的;

(二)怀孕且行动不便的;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

(四)年老体弱且行动不便的;

(五)符合《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五十条规定且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社会的。

上述社区矫正人员,经司法所审核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免除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威胁或骚扰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及他们的家人或亲属。

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批准离开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请假、续假和销假等手续。返回居住地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司法所报告。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不得出国(境),不得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应当主动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缴出国(境)证照。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一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二条 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宣告的禁止令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规定,持有的定位手机不得设置呼叫转移、人机分离、恶意关机和欠费或交给他人使用等。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按月进行,月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考核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二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遵守法律法规,但违反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未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章 分类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考核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管理等级分为严格管理和普通管理两类。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督管理期间考核情况,经合议后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合议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小组等有关人员三人以上组成,人民检察院基层检察室等可派员列席,司法所合议意见应当保存。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三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可以调整或维持为普通管理等级。

社区矫正人员经评估确认再犯罪风险较大的,或者三个月内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基本合格的,或者一次不合格的,应当调整或维持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二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处遇。

(一)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半月当面报告一次,一般不得请假外出。

(二)普通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半月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指定每次电话报告、当面报告的具体日期,并将报告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条 分类管理等级按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符合调整条件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出调整等级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不符合调整条件,或者虽然符合调整条件但剩余矫正期限不满一个月的,按照原等级管理,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管理等级调整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调整结果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奖 惩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奖励条件或具有处罚情形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合议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

证据材料包括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事实材料、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表现证明材料、其他有关证人证言和物证以及司法所合议意见等。 第三十二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调查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奖励或处罚的事实及有关证据进行集体评议审核,决定相关处理意见。

给予表扬或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提请减刑或者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等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居住地司法所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居住地的基层检察室或同级人民检察院可派员列席会议。

评议审核意见纳入给予社区矫正人员奖励或处罚的相关证据材料范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留存。

第三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六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表扬一次,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表扬名单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参照《浙江省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相关规定计算奖励分值,一次表扬计10分。

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被收监执行的,其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奖励分值不得作为今后提请减刑或假释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 对判处管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连续获得三次以上表扬、累计获得四次以上表扬且未受警告以上处罚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出减刑建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提出减刑建议。

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并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拟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请减刑的,应当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在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村(居)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应当包括:

(一)社区矫正人员的姓名;

(二)原判认定的罪名、矫正类别和矫正期限;

(三)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和依据;

(四)公示期限;

(五)意见反馈方式等。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减刑案件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经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建议书副本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抄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

司法所合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一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减刑建议的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区矫正人员本人。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裁定书后,应当将裁定书分别送达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分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不当的,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裁定。

第四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并附相关证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一年内违反社区矫正机构信息化核查规定三次以上的;

(七)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或其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送达书面警告决定。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警告决定的,应当通报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不满一个月的;

(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情节较重的。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在处理结果作出后三日内书面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二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

(三)、

(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三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缓刑、假释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中,撤销假释的,还应将撤销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分送原服刑监狱。

第四十三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

(三)、

(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两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收监执行的建议不予采纳的,应当书面通知提请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的,应当报送下列相关材料:

(一)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

(二)原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期间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证明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或构成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情形的证据;

(四)社区矫正人员月度考核表,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审批表;

(五)司法所合议和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意见;

(六)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要求移送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收 监

第四十六条 对已被提请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监管。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收监执行的裁定、决定送达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将罪犯送居住地看守所临时羁押,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第四十八条 对收监执行的罪犯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交付手续:

(一)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二)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监狱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第四十九条 被裁定或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第五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

(五)项和第四十三条第

(八)项规定提出收监执行建议。收监决定生效后,负责执行收监裁定、决定的机关,应当及时与强制隔离戒毒的批准或者执行机关办理罪犯交接手续,将罪犯收监。

第五十一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

(一)项规定情形的,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

(二)项规定的脱离监管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被收监前一日止,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五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不计入刑期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限。

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的, 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在罪犯被收监后及时上报决定机关审核,并向其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对罪犯不计入执行刑期的期限作出审核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建议机关及罪犯本人,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被提请收监执行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原裁判人民法院及决定机关等相关单位,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四条 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没有判决的,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与法律和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执行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有关规定。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核暂行办法》(浙司〔2004〕204号)同时废止。《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切实加强中心管理,提高中心工作效率,逐步建立中心提供医疗服务所得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不直接挂钩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结合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效率优先原则。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按劳取酬、优劳多酬,不得将个人收入与开单提成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淡化经济效益。

2、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工作总量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岗位风险与分配系数相统一,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定分、以分取酬。

3、合理分配原则。坚持成本核算、保底封顶、总量控制、确保结余,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摒弃短期行为,增强发展后劲。

二、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

中心干部职工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参照附件。

三、考核方法

1、中心成立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为组长,各科主要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全体职工每月轮流)一名为成员,每月25-30日进行系统考核。

2、中心考核小组负责每月对职工进行考核,定期不定期对考核情况进行督查审核。

3、中心每年年初根据职工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评价标准,坚持每月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并备案,按考核结果兑付绩效工资。

4、中心职工实行考勤与考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的70%作为

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考勤发放,中心依据出勤情况实行日工资制,出勤天数按照当月法定出勤日计算。绩效工资的3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考核二次分配,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四、考核方式

1、查阅资料。包括查阅各种统计报表、病历、处方、诊疗登记、健康档案、疫情报告等。

2、现场检查。包括查看医疗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工作纪律、制度建设、环境卫生等。

3、走访群众。包括对预防接种对象、保健对象、建档对象和患者及其家属等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测评满意度。

4、计算工作量。对每个职工的工作量进行核算。

5、评价服务质量。对每个职工的服务质量采取不定期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

6、评估满意度。对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等要按次、按性质予以扣分。

五、考核结果运用

1、中心职工绩效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分值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考核优秀的比例不得超过30%,按分数高低依次确定。按考核结果确定相应考核系数,优秀为1.2,合格为1.0,不合格为0。

2、中心根据职工担任职务确定职务考核系数。其中中心主任1.6。

3、加分情况:中心可根据情况,对特殊情况予以加分。

4、制定出台本中心成本控制考核工作方案。

5、每月将各自岗位绩效考核系数×职务岗位系数×成本核算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但其总额不超过全中心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六、监督管理

1、中心根据卫计局绩效考核办法和目标责任书所明确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结合本中心实际,制订并签订内部管理责任书,并同本办法一并备案。

2、中心绩效考核分配工作接受全员监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紧贴实际制定可操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权利到人、考核到人、分配到人。坚持公平、公道、公正,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奖勤罚懒、激励创优作用,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4、中心对绩效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等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的监督。

5、中心职工的特殊岗位津贴、节假日加班费等按照省市区有关规定执行,列入支出预算。

6、中心职工的请销假旷工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七、中心辖区站职工绩效考核分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庐城社区计生综合信息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

(一)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防治、家政教育等科普知识;

(二)协助镇计生办或依托社区卫生资源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帮助育龄群众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咨询服务,向育龄群众提供生育、生产、生活和其他服务;

(三)做好社区内常住人口(包括失业人员、无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流动人口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四)及时收集、整理、上报社区内人户分离、居住人员的迁移、流入、流出、新婚、出生、节育、死亡等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协助辖区内的育龄群众办理《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划生育证件,为申请办理计划生育医学鉴定手续的对象提供有关服务等;

(五)做好照顾生育二孩的情况核对、申报工作;协助做好本辖区内所有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六)协助相关部门征收政策外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

(七)协助镇政府落实社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

(八)协助、配合镇政府做好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考核办法

为强化奖优罚劣的力度,对工作踏实、积极

负责,表现突出的实行重奖;对不负责不能按要求开展工作,完不成社区计生综合信息员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镇最后一名的,实行末位淘汰并予以解聘。

1、宣传教育工作。被抽查社区宣传访视及育

龄群众知晓率未达到考核要求的每差一个百分点扣5元,抽查结果达到考核要求奖励50元。

2、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流出、流入人员要

及时全面掌握各种信息。未深入调查而导致底子不清,每差一个扣5元,准确无误奖励每个对象2元。

3、“双查”工作。要求各村“双查”达100%(含

外出务工双查对象寄回有效双查证明),每差1

人未到位扣5元,连续二轮未到位的扣10元/人,100%完成的奖励每个对象1元。

4、“四术”工作。“四术”对象要求做到及时落

实(上环90天之内,女扎90天之内,剖腹产上环240天,剖腹产结扎180天),上环拖欠1例扣20元,女扎拖欠1例扣30元,及时落实上环每例奖励10元,女扎20元。

5、政策外生育工作:凡当年政策外生育和政

策外抱养,不论是在家与外出对象,每出现1例政策外停发工资一个月,当年未出现政策外生育奖励500元。

6、软硬件材料准备工作:凡被上级检查评比

软硬件材料准备不齐全扣50元,被检查合格奖励50元。

7、按时参加镇计生例会及有关业务学习及培训,未经请假缺席一次扣20元(镇计生办提供记录由社区代扣)。实行计生综合信息员上班签到制度,奖惩与本社区干部相同。

8、对于有下列情况或其它不称职行为的,给

予辞退处理:

二、对于有下列情况或其它不称职行为的给予辞退处理:

(一)本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二)没有准确掌握育龄群众的婚、孕、育和节育情况,造成漏报、错报或瞒报、虚报的;

(三)利用职权包庇子女、亲属超生的;

(四)有吃、拿、卡、要行为的;

(五)旷工或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六)因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致使本社区政策外生育较多,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七)不能配合镇、社区干部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在省、市、县计生检查调研中工作失误或有严重失职行为的;

(八)育龄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

解聘程序。对辞职和辞退的社区计生综合信息员,应按以下程序办理解聘手续:

(一)个人申请辞职报告;

(二)社区研究,注明意见、盖章,报镇计生办审核,同时报组工办备案;

(三)镇计生办审核后,提出解聘意见报组工办;

上一篇: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