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溶栓治疗探索

2022-09-11

在我们临床工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对此类患者的治疗, 如何更快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是我们广大工作者要解决的最大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我们已经掌握了采用抗血小板抗凝等改善脑循环, 以及运用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 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项目通过对急性脑血栓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使闭塞的血管及早地再通, 挽救濒死的脑细胞, 使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突破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用6例急性初发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做研究组, 其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50~70岁, 其诊断符合WHO标准。并且具备以下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1) 年龄<70岁; (2) 时间窗在6h以内; (3) 血压<180/110mm Hg; (4) 近半年无出血性疾病; (5) 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如单侧肢体肌力<3级或有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等; (6) 头部CT显示, 无明显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另选10例初发脑血栓形成的患者, 发病时间在6h以内,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7例, 女3例, 年龄50~70岁, 脑血栓诊断符合WHO标准。

1.2 方法

把治疗组6例患者分别给予尿激酶30万u10min内静脉推注, 后改为尿激酶10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 L中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同时监测每位患者出凝血时, 以后改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抗每12小时皮下注射, 共3d, 阿司匹林100mg长期顿服, 以及应用疏血通10m 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 L, 每日1次静注, 三磷酸胞苷二钠12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 L, 每日1次静注, 平均住院7d后出院。同时对每位患者入院和出院时2次进行神经功能评分[1], 这6例患者入院与出院时2次神经功能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64.50和86.20分, 差值为21.7分。同样把对照组10例患者, 入院后除未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外, 其余治疗方案与治疗组一致, 平均住院日15d, 同样分别对每位患者入院和出院时2次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这10例患者入院与出院时2次神经功能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63.4和74.3分, 差值为10.9分。

2 结果 (表1)

从上述结果中可得出, 虽然研究组例数较少, 只有6例, 对照组10例, 不能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比较, 但是研究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的提高明显大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3讨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由于血栓的形成导致血管的闭塞, 使该血管所供应区域内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 中心区域内的少数神经细胞几钟内就已经坏死, 坏死周边区域内的神经细胞虽然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神经细胞生物电已经终止, 但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和结构上的完整性, 是可逆性的, 若及时增加这个区域内的血液供应, 这些细胞的功能完全可以恢复[2]。在血栓形成导致产生脑梗塞的过程中, 肌体内纤溶系统可自然再通一般平均发病后3~4d, 此时坏死周边区域内的神经细胞已经出现不可逆性坏死, 所以促进血栓早期溶解、再通, 挽救尚未形成永久性损害的神经组织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关键。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平均分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溶栓治疗疗效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组对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的6例急性初发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同时进行抗血小板, 抗凝以及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平均住院7d。对来我院住院治疗10例初发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除未用尿激酶外, 余治疗方案与研究组一致, 平均住院日15d。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1]平均分提高, 研究组提高了21.7, 对照组提高了10.9。结论 2组比较, 研究组神经功能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时间窗,溶栓治疗,神经功能评分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0:809~283.

[2] 薄传强, 郎森阳, 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6:277.

上一篇: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下一篇:基于php+Apache+Mysql开发蔬菜病虫害防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