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022-09-10

中国是诗的国度,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学生学习古诗词, 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 要着力于整体感知, 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一、有意识地用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诗词中蕴含深厚的文化, 做人的道理, 高尚的情操, 审美的趣味, 应有尽有, 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 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背诵, 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 打文化的底子, 底色亮丽, 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价值观, 在诵读时, 可告诉学生:读书在于明理, 明做人之理, 明报效国家之理。要抓住其中的思想精华, 要有感情地朗读, 要达到荡气回肠的诵读效果。又如杜甫的《望岳》, 读到“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时, 可结合该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 告诉学生“只有站得高, 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 启发大家要奋发图强, 不断挑战自己, 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 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 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 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 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 教出气氛, 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 受到启迪, 往往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

二、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 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 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 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 因此, 教学生阅读诗歌, 千万不能肢解, 不可嚼烂, 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 教呆板了, 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 朗读吟诵, 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 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 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 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 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 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 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 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 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 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 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 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 之后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 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把握诗歌的形象, 联系学生实际, 启发学生读出画意,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 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 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 导入学习主题, 激发学生兴趣, 在感知内容部分, 配乐朗读《流浪歌》,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引起学生联想, 让他们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 从而产生共鸣, 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并启发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心境如何, 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出结果:本诗表现了流落天涯的游子孤独、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 也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 理解感悟在那时局艰难的战争年代, 作者疾病缠身、身世坎坷的处境和苍凉萧瑟的感情。为了拓宽教学资源, 让学生收集背诵思念家乡亲人的古代诗词, 看谁收集背诵的多, 学生们兴趣盎然, 收集了《静夜思》、《泊船瓜洲》、《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月夜》等名篇, 此举增加了积累,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将《登高》改写成叙事文章,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要把握诗歌内涵, 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要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认真加以体会、感悟, 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一诗时, 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 我结合诗中的语句, 讲解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艰难情景, 两相映衬,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然后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让“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时, 可以根据诗歌意境, 因势利导, 发表简短的演讲:“是母亲, 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 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 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 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 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 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 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 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 家长反响强烈, 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四、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 发挥学生积极性, 积累语言, 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 言简意深, 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

古诗词讲究韵律, 乐感极强, 平声仄声交错组合, 跌宕起伏, 节奏鲜明, 具有悦耳的音乐美, 因而, 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 学生是有个性的, 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 要解放思想, 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 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身临其境, 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 可以读得慷慨激昂, 可以读得委婉含蓄, 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 读出语言的味道, 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上一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规避策略下一篇:浅议广播发射台安全播出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