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体集字书法作品

2022-07-17

第一篇:褚体集字书法作品

书法教案 - 第8课 集字练习

第8课 集字练习 始于足下 教学目标:

1.掌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2.了解“始于足下”书写规律。 3.掌握“始于足下”的书写要领。 教学重点:了解“始于足下”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始于足下”的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读一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阅读课本第17页,小组内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始”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17页中部例字“始”字,思考:它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

一是左斜右正,左动右静;二是左右相依相靠。 (3)多媒体展示“始”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阅读课本第17页中部例字“于”字,思考:它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左收右放 (3)多媒体展示“于”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3、阅读课本第18页中部例字“足、下”字,思考:它们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汇报总结。

足:动中有静 下:中正

(3)多媒体展示“足、下”字的书写。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多媒体展示“始于足下”字的书写。 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8课

集字练习

“始于足下”

始:左斜右正 于:左收右放 足:动中有静 下:中正

教学后记:

第二篇:兰亭集字教案

兰亭序集字对联

“兰竹自幽春不管,山水在抱气能和”笔法学习

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

陈丫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字的笔法;通过作品的学习,能感受到诗词带来的意境和书法的魅力。 教学重点:字的行书笔法

教学难点:“兰”“竹““幽”“春“的笔法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展示范作,齐读对联

2、“兰竹自幽春不管,山水在抱气能和”

3、释义(兰草和翠竹在山谷中悠然自在地开放着,就连春天也不去打扰他们;在这样幽静的山水之间,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心境能变得很平和。)

二、教授新字

1、齐诵《兰亭集序》第一小节,感受徜徉山水之间的情怀。

2、教授“兰”的笔法

(1)教师在黑板上水写示范,边讲解边直观演示“兰”的行书笔法。(“兰”:草头笔顺请注意,门框笔顺要记牢) (2)师范写:生齐读草头笔顺和门框笔顺

(3)检验学习效果:指名生上台写,其余生在座位上练习。 (4)展示:师生点评

3、教授“竹”的笔法

(1)教师在黑板上水写示范,边讲解边直观演示“竹”的行书笔法。 (2)师范写:生齐读笔顺 (3)生临写一个。

4、教授“幽”的笔法

(1)师范写,详细讲解笔法(中竖起笔重落笔轻,绞丝左粗右细,左低右高,幽点带笔呼应到外竖) (3)生临写一个。

5、教授“春”的笔法

(1)师范写,详细讲解笔法(注意三个左轻横,长短不一,撇捺分别往左右舒展开,“日”左低右高) (3)生临写一个。

三、展示学习效果

1、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写“竹”、“幽”、“春”。

2、师点评,纠正错误笔法

3、生在毛边纸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写对联作品

1、欣赏对联范作,师讲解章法。

2、生尝试用宣纸学写对联作品

3、作品展示点评

五、整理工具,下课。

第三篇:毛笔字集字练习(“入木三分”教案)

毛笔字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横幅的基本特点。

2、使学生学会书写“入木三分”,掌握“入木三分”字体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入木三分“字体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笔墨、毛毡等

课前准备:

学生做课前准备:铺毛毡—摆笔架—放墨盒—取毛笔—拿纸张 请大家注意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一拳一尺一寸记心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书法魅力

1、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这节课老师大家准备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师简单介绍)。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也有着较高的地位。

2、关于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哪些?

是啊,为了练好字,他把整个池子都染黑了,难怪他的字入木三分呢!你们想听听入木三分的典故吗?

讲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朝廷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经常会请王羲之执笔,书写有关祭祀天地神明、乞求国泰民安的柱板。有一次,晋成帝想换掉王羲之在柱板上的题词,便命一群工匠把题词刮掉,工匠们把柱板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三分深,也没能把王羲之的字迹刮掉,他们惊讶不已,拿起柱板仔细一看,都不禁大吃一惊,连声赞叹道:“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入木三分”的典故由此而来。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横幅上的内容就是“入木三分”。横幅是扁宽形横着张挂的。书写的正文内容要完整,可从左往右顺着书写,也可从右往左书写。正文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边空,在正文末尾一侧,一般都写上书写者的姓名并盖章。

这四个大字写得怎么样?你们也想写出这么漂亮的横幅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入木三分”这四个字。

二、探究技法,练习书写

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撇、捺、横、竖、横折钩)还记得它们的运笔方法吗?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体会。

(一)、学写“入”

1、把笔轻轻搁好,我们先看“入”字,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想想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2、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评价:好;不错;希望你练习时能做到,也希望大家能做到;你有一双火眼金睛)

(字形:撇细捺粗,撇短捺长,撇与米字格斜线平行,捺写在米字格斜线上,略带弧度。)

3、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握笔姿势,哪位同学愿意带大家复习一下? 请同学们对照这些要求练写一个“入”。 (播放音乐,师巡视、把笔)

4、请同学们轻轻把毛笔搁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人”字,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哪里做得好?有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吗?

(学生点评,老师用红笔适当修改,好的地方画红圈圈,不好的地方用红笔修改)

5老师也想来练练这个字,请同学们认真看,专心听,并用手跟着我书空练习。(师边范写边解说)

很多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再练写一遍。(配乐) 6你们今天练得可真认真啊,进步也挺大的,这是xx同学写的,看看他写得怎样。(生评价,老师给出红圈圈)

(二)、学写“木”

1、过渡:看来“入”字大家掌握得都不错,我们再看写“木”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横画左低右高,撇捺舒展自如,和垂露竖呈45度角,撇捺收笔处要在一条水平线上,垂露竖较长,粗细有变化。

2、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下面对照这些要求请同学们临摹一个“木” (生临摹,师巡视,并适当把笔)

3、轻轻放下毛笔,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说说他哪里写得比较好?(生评价,师给红圈圈)

还有不足的地方吗?(老师用红笔加以修改)

4、再练一个“木”,看看自己是不是进步了。

5、通过刚才的巡视,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信你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一定能写得更漂亮。

(三)、学写“三”

1、(幻灯片出示“三”)“三”这个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写过,还记得书写这个字的要领吗?(指名说,

三横匀称,一致上斜,上面两横长短差不多,第二横稍长,上面两横收笔轻,第三横收笔重。)

2、轻轻拿起你的毛笔,对照这些要求临摹一个“三”。(生临摹,师巡视,给红圈圈)

3、请同学们再次把毛笔轻轻放下,通过巡视,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练写,特别是这几个同学的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展示几个写得好的)

(四)、学写“分”

1、这几位同学的毛笔字几乎是从字帖上克隆下来的,真让人赏心悦目。下面我们来学写“分”。(出示幻灯片“分”)同学们,我们还是先来读帖,对于这个字的书写,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八字头较宽,撇短捺长,撇捺粗细变化较大,“刀”部稍小,横折钩壮实有力,撇和折部平行。)

2、哪位小书法家愿意来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轻轻拿毛笔在空中书空,体会运笔方法。

3、真不愧是咱班的小书法家,我要向你竖起大拇指,当然在座的很多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他逊色,小书法家们,我们也来练一练“分”这个字吧!(播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

同学们写得非常棒,还想不想展示一次呢?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评:

1、你很有勇气

2、你很自信

3、你真谦虚

4、加油)

三、总结本课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书写“入木三分”这四个大字,虽然写的难度较大,但只要大家注意运用正确的运笔方法勤学苦练,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像王羲之那样,书法作品遒劲有力、入木三分。

第四篇:书法作品推荐

张首罡,1952年生,甘肃灵台县人,从一九九七年以来,有上百幅作品

和艺术简历,刊登在国家级大型书画刊物之中,并被电视台和知名报刊作了报道,简历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和《世界人物辞海》,在甘肃中医学院,2012年5月,兰大、交大、政法学院、西北师大联合举办的书画摄影展,本人作品得到省美协主席的好评,并将作品在四校巡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第五篇:苏轼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一、教学导入:(先以作品欣赏导入)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二、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三、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洞庭春色赋》(上)与《中山松醪赋》(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後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 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上一篇:甜蜜爱情语录短句下一篇:谈话谈心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