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2024-06-23

经典书法作品欣赏(共8篇)

篇1: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1. 你还没来,我还在等。

2. 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会到头。马不是好马,那就能走就走;马不听指挥,那就随处停留。

3. 爱情的美好总是引人无限遐想,如云一样,而云成其为云,是因为距离,当你走进时就变成了雾。

4. 我合着眼/便是夜/永无天明《醒》

5. 我回到城里,思想陷入混乱。我又看见了那些墙壁。我小时就感到那是死人的灰刷成的,谁最终都会涂在上面。我在长大,时钟在身体里走,白色的灰在生长,我说话的声音难听起来。所有人都说话难听。我看到我一年级的成绩册,老师的评语说:不和大家一起玩儿;极端地爱干净。我坐到楼上,看下边的人叮叮咚咚摇着饭盒吃饭去,我想,听不见话只有声音的时候,人真美好。我想我可以再活一天,死放在明天就不用害怕,我锯木头.拉石灰.说话,不用逃跑,也不用道歉,不怕钟在身体里走,死放在明天,明天钟就会停下。一切都不用害怕。《一段笔记》

6.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使鸟保持它的航程/使它想起潮水的声音/鸟在空中说话:/它说:中午/它说:树冠的年龄/芳香遍布我们的全身/长长清凉的手臂越过内心/我们在风中游泳寂寞成型/我们看不见最初的日子/最初,只有爱情《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7.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杨树》

8.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9. 春天没有来/树枝是黑色的/我们只有分别/为了结束寂寞/在最后的回顾中/我看到一点绿色/是你的衣领/在湿风中微微摇着/我一直向前走/对道路不加选择/直到小麦年轻的叶子/把我的一切淹没《初雪~剧末》

10. 我愿作一枚白昼的月亮,不求眩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潮浪。《白昼的月亮》

11. 我希望/能在喜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的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方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2. 阳光水和灰烬,一朵花的颜色,爱的三个季节。

篇2: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2. 秋天的雨/在争论不停,小水泡开始了旅行??????《水泡的想象》

3. 我喜欢走在路上,太阳爱我,也爱所有人。

4. 一九八五年弯弯曲曲的声音把我引到了兴安岭,那儿树差不多砍光了,人也走没了,大片大片的野花长起来,被阳光照得百里都是摇曳的花朵;一只喇叭留在那里,像坚持着讲花听不懂的人间的故事……/生命的自然顺序在时间中是混乱的,我做洗牌的工作,从身体潜在的记忆中将它们一张张找出来,放好,理顺,走通,发现它们是一副,全了。这是我做的工作,就像找出一个个散失的零件,装成个电视,找出一个个遗落的音符,配成支乐曲,我清理出原初的自己。天上一日,世上千年。《一段笔记》

5. 我没有被谁知道,也没有被谁忘记。活在别人的回忆里,那不是我的目的。

6. 被人丢弃的,我总默默寻找。被人争夺的,我总偷偷丢掉。当遇到惊奇时,我说:这是礼貌。《礼貌》

7. 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我努力着/好像只是为了拉紧绳索

8.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忧天》

9. 我要像果仁一样洁净,在你的心中安睡,让树叶永远沙沙作响,也不生出鸟的翅膀,我要汇入你的湖泊,在水底静静地长成大树,我要在早晨明亮地站起,把我们的太阳投入天空《南国之秋》

10. 我在火车上遇到了我的妻子。我写:我喜欢精致的赞美,像海风喜欢你的头发……《一段笔记》

1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12. 墙,使我们隔离/窗子,使我们联系/我们需要更大的窗子/却不想从墙中走出《墙和窗》

13. 用堤,可以捕住无边的浪;用帆,可以捕住无形的风;用爱,可以捕住无踪的梦;用钱,可以捕住无情的心。《铭言》

14. 你们都到生活里去了,生活里人口众多。

15. 我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来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传于世。

16. 在小时候没有泪/只有露滴《在淡淡的秋季》

17. 你的笑,是大海拥抱海岛的笑,是星星跳跃浪花的笑,是椰树遮掩椰果的笑。你笑着,使黑夜奔逃。《你笑了》

篇3: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每远每异,所谓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三远法”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错地使用“三远法”安排形象,在长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隐有显,将散点透视和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散点透视给画面带来了整体上的音乐节奏感。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写道:“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先抬头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远山与远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的节奏,因为我们的视线是从上到下的流转曲直,是节奏的动感。“散点透视”这个概念,其实是由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推导出来的。

接着我们看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此幅作品表现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而且错落有致,洁净并且清幽就像神仙居住之所。用简练单纯笔墨皴染,淡淡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被映衬得格外突出。并且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具有萧索气氛的雪山寒林,极具艺术的感染力。这幅作品是黄公望经典之作,作者采用的是山水画深远法构图形式,用这种构图形式表现的作品给人以江山无边无际之感,比高远法构图形式更有层层推进的层次变化。

我们再看元代倪瓒的《鱼庄秋霁图》,作品画面有五六株树,水面空阔,山峦平远。笔墨干枯、简练,意境荒寒、气韵深远。寥寥数笔,饱含了画家复杂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此幅作品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元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倪瓒的山水画大多数采用平远三段式构图,近景平坡,上有杂树数株,有时加上细竹和小亭,中景大片空白,表示湖水,造成空间的广阔。远景画低矮逶迤的冈峦。这种构图能使画面的视野十分开阔,作者表现的是平淡天真之意,给观众留下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们看五代荆浩的《匡庐图》,画家不但创作了不朽的传世名画《匡庐图》,并且完成了著名的山水画论《笔法记》与《画山水赋》;荆浩因此被尊称为古代山水画宗师。我们来欣赏荆浩《匡庐图》,主峰置于中轴线上,视点可用“上突巍峰,下瞰穷台”加以形容。依据主轴线,主次、错落、勾连、参差、远近、高下、虚实、藏露、“天、地、中”等范畴均有关联演绎,首次系统运用了中国画成像空间的知觉心理范畴。他用独特的视点去观察山上一切元素——房屋、瀑布等,并通过新的视点巧妙地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作品空间有层次地推进,把最高的山峰摆放在群峰之中,更显得大气磅礴,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全观整幅画面,树木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很繁密。有一旅店坐落在树林深密处,在旅店旁边的古渡旁边有水而且十分宽阔。前面与后面的山峦重叠交织在一起好像它们之间有主次之分,后面的山好像在向前面的山作揖问好。画家把画中的山很有秩序地摆放在画面中,大小适宜、聚散有序且远近分明,在水的处理上同样安排有序,前后层次明确。在山腰中山峰似乎迂回拥抱在一起,房屋、小桥等摆放在山脚下,在整个画面中起着点缀作用,使画面充满生机与富有韵味。

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下面我们从中国传统经典山水作品分析山水画构图形式。

《溪山行旅图》为北宋画家范宽所作,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山体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山头杂树林木茂密,一条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的巨石纵横交错,使整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有一湾溪水流淌,正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那条飞瀑,让读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如临其境。也点出了《溪山行旅图》的主题。这种构图形式是典型的山水画高远法构图形式。自山脚下而向山上仰望,能表现出山势的高大宏伟的气势,这种山水画构图形式,能使山顶与山底有足够的空间。

《匡庐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从此开创了山水画“鸟瞰式”的全景构图的创作模式。他对画面的主次、错落、参差、远近、高低、虚实、藏露等演绎,使得画面更具音乐般的节奏感。尤其是他对山水画空间表达呈现,把北方山水的壮观、宏伟、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荆浩利用全景式构图之前,他很少去表现大山大水以及雄伟壮阔的山水画作品。当他见到气势磅礴的太行山之后,他的审美视点立即发生了重要改变,“山水之象,气势相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使他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使他的眼界更加广阔,使他的山水画有“开图千里”的新格局。“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这是沈括《图画歌》里的一段话。荆浩对广阔空间的雄伟气象关注这一变化,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界的审美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把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一些山水形体分别作出新的名称:山峰、山顶、山峦、山岭、山岫、山崖、岩石、山谷、溪流、山涧等,并且他总结出“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表现反映自然山水的规律特征。对于表现山水画的上下、远近、虚实、宾主关系的重新审视与表达,“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整体观念在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应用。为表现北方重岩叠嶂、气势宏伟山水画作品找到了突破口。这种由荆浩创造全景式山水画构图形式,奠定了后人创作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以上通过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不同的构图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角效果。无论是高远法构图、深远法构图、平远法构图,还是“鸟瞰式”的全景构图等都是中国山水画有代表性的构图形式。随着人们对绘画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构图形式以及更高的审美要求。

摘要: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鸟瞰式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4: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一.作品介绍

我们认为在欣赏经典作品改编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经典作品充分加以引导和介绍,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用多些时间来让学生欣赏原作品,即使时间少这个环节也不可省略。笔者上大学期间有个外教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为给学生朗读《狮子•女巫•衣橱》这本书,他每次上课读一两章,上课以前发给学生一些生词和一些问题,先教会学生熟悉生词,然后大声朗读让学生听,读完以后,提问,讨论。最后整本书读完,学生对内容已经非常熟悉,生词也都已经掌握,而且终生难忘。然后在学期末的时候为学生放映了这部电影,还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了考试,学习的效果非常好。那位外教当时是以欣赏经典作品为主,电影只是辅助,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欣赏电影,经典作品理解是辅助,因此不可能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欣赏一部电影。笔者让学生欣赏这部电影,一共用了三次课的时间。第一次课主要是对《狮子•女巫和衣橱》这部经典作品做了一些基本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介绍作者

《纳尼亚系列故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成为经典畅销作品。它们是已故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 (Clive Staples Lewis, 1898-1963) 在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畅销儿童魔幻读物,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和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和《最后之战》,《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就取材自第二部《狮子•女巫和衣橱》,是最受欢迎的一集。

C.S.路易斯作为英国知名文学家,与《魔戒》作者J.R.R Tolkien同为牛津大学教授,私交甚笃,两人各自创作的奇幻文学作品都对后世影响很大。路易斯从小大量阅读寓言、神话、传奇故事,对奇幻文学颇有兴趣,他还研究文学、哲学、神学,一生着作包括:童话、小说、诗集、文学批评等,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作家兼思想家之一。

根据课堂情况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故乡,他的家庭,童年生活,学校生活,学者生涯,其他作品等等。

(二)介绍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他们关于二战的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作品中白女巫诱惑Edmund给他吃了一种糖果叫“Turkish Delight”,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这种糖果。构成成分,味道如何,哪里有卖等等。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这种糖的来历,并且引导学生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三)介绍主要人物

给学生介绍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他们之间的关系。佩文西(Pevensie)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老教授Digory Kirke,还有那些奇特的动物Mr.Tumnus the Faun,Mr.Beaver, Aslan the lion,邪恶的代表Jadis The White Witch等等。

(四)介绍生词

由于大学英语电影欣赏课主要是为了欣赏电影,所以不能花太多时间介绍作品中的生词,但择要介绍一下有助于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例如:faun: n.(古罗马传说中)半人半羊的农牧神,管农牧的神,呈人形,有角、耳朵、尾巴,有时还有羊腿;beaver:海狸,河狸;stag:成年牡鹿,尤指赤牡鹿;dwarf n.矮子,侏儒;unicorn n.独角兽, 麒麟;centaur n.[希神]人首马身的怪物, 半人马座;griffin n[希神]狮身鹫首的怪兽;Minotaur n.[希神]人身牛头怪物,reindeer n.驯鹿,traitor n.叛逆者,叛国者;Chronicles n.(旧约圣经)历代记等等。

(五)作业

要求没有读过的学生课下找该作品自己阅读。

二.电影欣赏

第二次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电影。看电影时教师最好能调出中英文双字幕供学生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

(一)影片的宣传语(Tagline)

影片的宣传语一般都比较精辟,如:

1.Some journeys take us far from home.Some adventures lead us to our destiny.此句引人深思。

2.It all began with a picture of a Faun carrying an umbrella and parcels in a snowy wood.此句生动形象。

(二)故事大意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饱受空袭威胁,孩子们都被疏散到乡下,佩文西家的四个兄妹Peter,Susan、Edmund和Lucy被安排到一位老教授Digory Kirke的乡间大宅暂住。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妹Lucy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衣橱,从那里可以通往一个神奇的国度——纳尼亚。四个兄弟姐妹从那个魔幻衣橱一脚踏入神秘的纳尼亚国度。这原是一块和平祥和宁静的乐土,生活着精灵、半人马和其他神话中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矮人、人羊、人马还有巨人等等。但是这个国度却遭到邪恶的白女巫Jadis下毒咒,成为冰雪世界。那里一直有个预言,说将有两个夏娃的女儿和两个亚当的儿子来到纳尼亚,在春天唤醒狮王Aslan,一起把这个王国从白女巫的魔爪下拯救出来。当女巫知道有四个人类孩子造访纳尼亚,就决心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中Edmund受到白女巫的诱惑,还背叛了自己的兄妹。另一方面,代表正义和纳尼亚的精神领袖狮子王Aslan和其他的孩子,率领着羊怪、海狸、矮人和树精们,承担起拯救纳尼亚王国的大任。四个人类的孩子在伟大崇高的万兽之王——圣狮Aslan是带领下与白女巫展开恶战,并最终唤醒了洪荒时期的古老魔法,破除冰封咒语,彻底击溃了白女巫,使纳尼亚大地冰雪消融,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生机,四个孩子成为纳尼亚的国王与女王。

(三)让学生理解影片中的预言(prophecy)

此部电影中出现了几个预言,可以加深学生对prophecy一词的认识,如:

1.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will free Narnia from a great evil and put an end to the 100 Year Winter.

2.When Aslan comes again he will make everything that's wrong right again.

3.Down at Cair Paravel there are four thrones and it's a saying in Narnia time out of mind that when two Sons of Adam and two Daughters of Eve sit in those four thrones, then it will be the end not only of the White Witch's reign but of her life.

要理解这些预言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四)让学生理解某些电影对白

教师可以选取任何自己认为重要的电影对白片断,比如:

1.lucy和Mr.Tumnus初次见面

Lucy: If you don't mind my asking,what are you?

Mr.Tumnus: I'm a faun.And what about you? You must be some kind of beardless dwarf?

Lucy: I'm not a dwarf! I'm a girl! And actually I'm the tallest in my class.

这段对白可以让学生理解faun和dwarf这两个词。

2.关于Edmund的背叛

Peter: My brother has been captured by the White Witch.

Aslan: Captured? How could this happen?

Mr.Beaver: He betrayed them, your Majesty.

Oreius: And he has betrayed us all.

Aslan: Appease, warriors.I'm sure there's an explanation.

Peter: It's my fault, really.I was too hard on him.

Susan: We all were.

Lucy: Sir, he's our brother.

Aslan: I know, dear one.But that only makes the betrayal all the worse.It's maybe harder than you think.

这段对白可以加深学生对betray一词的理解。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查找资料,思考提出问题,下次课进行讨论。

三.观后讨论

第三次课就是电影欣赏完以后的对比讨论,可以分为如下内容:

(一)小测验

笔者设置了十个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看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1: Why are the children sent to the country?

A) their mother is ill B) it's summer vacation C) there are air-raids

2: Who is the first to reach Narnia? A)Peter B) Susan C) Lucy

3: What is a faun?

A) half man, half goat B) half man,half dwarf C) half man, half horse

4: Who tells the children about Aslan?

A) Mr.Tumnus B) Mr.and Mrs.Beaver C) the White Witch

5: Where do they plan to meet Aslan?

A) at the stone table B)at the witch's house C) at the lamppost

6: Who befriends the White Witch? A)Susan B) Edmund C) Peter

7: What gift does Father Christmas give Susan? A) a shield B)a sword C)a horn

8: What does he give Lucy? A) a potion B) a bow and arrow C) a crown

9: What is Cair Paravel? A) an island B) a castle C) a mountain

10: Who are the children following when they return to the lamppost?

A) Aslan B) Mr.Tumnus C)the White Stag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回答。

(二)讨论理解Who Is Aslan?

这部电影中,Asla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尽管Lewis是给儿童写的作品,但是他也希望能够用更大的信息来吸引成人,因此纳尼亚的故事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欣赏,就是作为圣经里讲的基督的故事。狮子Aslan是耶稣基督的代表,为了人类的罪孽而死去然后又复苏过来升入天堂。在1954年Lewis曾经在一封信中向一个马里兰州五年级的小读者这样解释:让我们假设有一个像纳尼亚这样的国度,主耶稣在我们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人,在那里变成了一个狮子,然后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与原著对比讨论

请读过原著的学生和电影进行对比,谈谈内容差异,感想等等。还可以问学生更喜欢书还是电影,为什么等等。

(四)评论电影演员

可以让学生评论主要演员演技如何,喜欢哪个演员等等。

(五)作业

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影评。

总结

篇5:冰心经典散文作品欣赏

我想起古人的两句诗,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现在北京就是我的家,我没有客子思家的怅惘,我苦忆的是我的万里外的许多朋友!

我的好友不多,这不多之中,海外的朋友几乎占了一半;这“一半”之中,日本朋友又占去大半。

我开始结识日本朋友,还是在万里外的美国。二十年代初期,我在美国留学,在同学中,和日本女学生更容易亲近。大家拿起毛笔写汉字,难起筷子吃米饭,一下子就“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那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当权,中日关系相当紧张,但我们谈起国事来都有很坚定的信念,认为我们两个东方国家应该而且必须永远和平友好下去,来维持东亚和世界的繁荣和进步,只要我们年轻一代不断地为此奋斗,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的崇高理想一定会实现。

在这些日本同学中,我特别要提到濑尾澄江,她和我住在同一宿舍——娜安碧珈楼。她是一个地道的东方女孩子,敏而好学,沉静而温柔,我们虽不同班,下了课却常在一起。我们吃西餐吃腻了,就从附近村里买点大米,肉末和青菜,在电炉上做饭吃。一般总是我烹调,她洗碗,吃得十分高兴。这几十年来,除了抗战那几年外,我们通信不断。我每次到日本去都见得着她;她也到过中国,北京。前几天我还得到她的贺年信。

一九四六年冬,我到了战后的东京,结识了松冈洋子。她是一位评论家,又是一位热心从事日中友好和世界和平工作的人。她也在美国留过学,我们用英语交谈,越说越兴奋。此后我们不断地在北京或东京,或国际和平会议上见面。不幸她在七十年代末期逝世了。一九八○年,我们作家代表团访日时,巴金和我曾到她家吊唁;见到她的女儿——曾在中国上过学的松冈征子。前几天我得到她给我的一封贺年信,她说:“我要在今年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多的贡献。”多么可爱的接班人啊!

这里应当提到女作家三宅艳子,她也是和松冈洋子一起搞和平友好运动的。我在六十年代初期写了篇《尼罗河上的春天》,那里面的两位日本妇女,就是以她们为模特儿的。她们都曾分别单独访问过中国,我也曾分别陪着她们乘京广火车南下,一路参观游览,并一直送到深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们在车中舟上,山光水色中的深谈,真有许多是值得好好地追忆的。

谈到女作家,我还接待过有吉佐和子。她对中国很有感情,我只在北京陪她游览,日子不多,但我每次到日本都见到她。

还有漱户内晴美,也是一位女作家,在六十年代的一次访问中,我同诗人李季曾到过她家。一九八○年春,我再到日本时,她已削发为尼,但谈锋之健,不减当年。

一路写来,提到的尽是些女性朋友!其实我的日本男性朋友的数目,不在我的女朋友之下。现在索性把他们放过一边,谈谈他们的夫人吧。

中岛健藏自称为我的哥哥,中岛夫人就是我最敬爱的嫂嫂。每次我到东京中岛先生的府上,在四壁图书、茶香酒冽之中,总有中岛夫人慈柔的笑脸和亲切的谈话。一九八○年我生病以后,中岛夫人每次来华,必到医院或家中来看我。还有井上靖先生的夫人,也是多次在井上先生的书室里以最精美的茶点来招待我,也曾在我病中到医院或我蜗居来探问我。她们两位的盛情厚意,都使我感激,也使我奋发,我愿自己早早康复起来,好和她们一起多做些有益于中日友好的工作。

我的回忆潮水般涌来,我的笔也跑开了野马。在我勒住缰绳之先,我还必须提到一位在友谊桥上奔走招呼的人,佐藤纯子女士。我和日本朋友相见的场合,常常有她在座。仅仅一个多月以前,陪着井上靖先生到我新居来看我的,就是她!

窗外的爆竹声音更加脆亮,更多的烟火照得我的窗帘上一时浓红,一时碧绿。孩子们大声欢呼拍手跳跃,甲子之旦来到了!我这篇短文竟然写了两年,也是从未有过的。在这欢庆声中我祝愿我的日本朋友们(不论是女士,先生,夫人)健康长寿。我将永远和他们一起为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努力到底!

一九八四年二月一日子夜

散文的灵动向在一真诚,在于作家毫不伪饰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们通过散文作品的阅读,了解了作家的个性,他的思想、信仰、性格、爱好,他对人生的体验与眷恋,那种编造故事、设计主题,强行把读者的思绪引导到一个至圣光圈的散文,于论使用了多么绝伦的技巧,读者终于于法与作者相近。

冰心的态度,始终是那么谦和而真诚,从二十年代写作《寄小读者》起,她总是与她的读者们采取促膝谈心的方式,以她清丽的文字,似水的柔情,直抒胸臆,尽情倾吐;我们正是在这情切、相近之中,感受到作家的真情实感,意绪绵绵。

这篇散文,作家依然坦诚地倾诉了她的真挚的情思。在除夕之夜,当民族学院职工宿舍大院里,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到处是火树银花的色彩缤纷,以至千家万户的人们围坐电视机前,沉浸于春节晚会的欢乐之中的时候,冰心老人却独坐灯下,“多么热闹欢畅的北京除夕之夜啊,我的心中为什么有一点惆怅呢?”——这是老人藏于心底的一个强烈的感情反差,现在忽作披露,自然引起读者的关切。

然而,作者并不急于说明,而是先引述了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五律《除夜宿石头驿》中的诗句:“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除夕之夜,寒灯独坐,这是颇为相似的情境;但作者随即指出,她正在北京自己家中,并无他乡逆旅的凄苦。此刻的作者,完全不像六十年前——1924年2月,独在异国缠绵病榻时那般孤寂:“今日何日,正是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寄小读者·通讯十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荡起了老人内心的怅惘呢?只是到这时候,作者才明白地道出:“我苦忆的是我的万里外的许多朋友!”

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开头:文章从窗外繁密的爆竹声写起,而后写到窗帘上所映出的粲然亮光,宛如摄影机的采用摇摄,渐渐把视线集中到灯下独坐的老人,她沉思,她惆怅,她在苦忆万里之外的故友。欢畅与怅惘、热闹与沉思之间的反差对比,愈发显露出老人的一往情深,而叙述中的一波三折,又似乎在不经意间布下的悬念,紧扣读者心弦,从而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虽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但既为文学艺术,总还需要掌握各自领域内的种种技巧,只是要求运用中不露痕迹,如水入乳,交融无隙。冰心是一位善于根据不同内容需要,灵活运用不同艺术技巧的文学大家,她的作品无不经过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尽管已至八九十岁的高龄,她的文笔清新隽永依旧。

占据这篇散文主要篇幅的,正是题目所点明的对友人的回忆,只是作者把她的友人范围,逐层收拢,然后像聚光灯集中于一点,单单叙述对日本友人的思念。这样写法,当可不使文章枝蔓过多,陷于松散;作者数十年来游历各国,广泛交友,而她的文章道德,又为天下鸿儒所崇敬,倘若随着回忆一一写来,恐非一篇短文所能容纳。

然而,除了写法上的这一原因而外,作者自有她的更为着重的主旨,这就是通过点点深情的回忆,来赞颂那些在不同时期为中日友好而做过有益工作的日本朋友。

作者说她的“回忆潮水般涌来”,她的“笔也跑开了野马”,这是作者的谦虚,其实,她还是紧紧依照岁月的先后,有条不紊地抒写而来。她的.笔,追溯到二十年代初在美国留学时最早结识的日本同学,然后再写到抗战胜利后,她随吴文藻教授东渡日本,在东京所相识的评论家松冈洋子;再之后,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在为和平友好而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所结交的朋友。在这些叙述中,作者还两次提到1980年春天,她与巴金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去看望昔日老友的情景。这种友好往来的美好情谊,作者一直记叙到1983年底,也即撰写此文的一个多月以前。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是就地理而言,但作者精心炼材,更着重于两国古老文化的挖掘,“拿起毛笔写汉字,拿起筷子吃米饭,一下子就‘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寥寥数语,就那么亲切地点出了彼此间的可亲可近。不仅是年轻时的同学,就是与年长的学者交往,“在四壁图书、茶香酒冽之中”,也同样显得亲密无间。这种细节的运用,正有助于主旨的深化。而这些感情色彩的点染,无不显示作者的艺术功力。

篇6:白落梅作品经典语录欣赏

2. 也许会忘记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老到孤独无依 当所有的故事都成为背影 就在心底种下一树菩提只要一点禅意,一点点慈悲 那时候,任凭光阴静静流去 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3. 也许有过去 也许只有 在回忆里才能再见你 红尘如泥 而我在最深的红尘里与你相遇 又在风轻云淡的光阴下 匆匆别离也许我还是我 也许你还是你 也许有一天 在乱世的红尘里 还可以闻到彼此的呼吸 那时候 我答应你 在最烟火的人间沉迷 并且再也不轻易说分离

4. 世事早已擦肩而过,我们又何必反复追忆,反复提起。是时候和昨天告别了,忘记一切,也原谅一切。是真的忘记,做到心平气和,在安稳的现世里,循规蹈矩的过日子。不再追求虚浮的奢华,不再喜好俏丽的颜色,不再渴望热烈的爱情。只愿在简约的四季里,穿粗布素衣,和某个平淡的人,一同老去,相约白头。

5. 情到深时,总免不了问一句:“为什么要让我遇到你。”是啊,假如没有相遇,我也只是一粒平凡的尘土,每天为了生活忙忙碌碌,湮没在茫茫人海中。因为有了相遇,一切开始改变,有了责任和担当,有了喜悦和痛苦。所以有时候宁可不要相遇,宁可一生不要握手,但人生倘若没有相遇,又将会是多么的索然无味。

6. 有时候,伫立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觉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们应该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温暖,为凡间弥漫的烟火感到幸福。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都将后会无期。既知如此,又何忍为一些微小的错过,做出深刻的伤害?何忍为一个回不去的曾经,做出悲情的沉迷。

7. 该怎样阅读一首动人的诗歌,才不会惊动已经平静的心情?该怎样讲述一个过客的故事,才不会打扰行将安宁的日子?人的情感和命运,就像漂浮的流云一样无法掌控,时聚时散,时离时合。

8. 看着你年华老去,我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命运还有多少参透不了的玄机,让我们,如此地不能把握自己。都说人生如戏,可为什么,总在开始的时候,导演别人的结局。又在已知的结局里,找不到昨天的痕迹。

9. 一个开始不信宿命的人,日子过得久了,被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因果所感染,变得从此相信命定之说。人到了一定年岁,追求的只是平和与淡定,待到华丽转身,从前的时光已是回不去的浪漫。

10. 这样洁净的容妆,一如我平淡如水的忧伤,带着清醒的薄凉。无论你多么鲜妍地绽放,都始终无法更改当初清绝模样。你可知,有多少语笑嫣然的轻漾,就会有多少零落的惆怅。有多少风华绝代的过往,就会有多少疏离的迷茫。如果说追忆只是怅惘,那么,我不会假装将你遗忘,并陪你走过一生的雨露风霜。

11. 不爱在一起是错误,太爱在一起,同样是错误。

12. 光阴催人老,难道将记忆一直停留在从前,流年就会戛然而止?人因为有了回忆,生活才有了人情味,日子不至于毫无血色。一个人过于沉浸在回忆里,却会荒废当下的时光,蹉跎剩余的年华。回忆对一个情深的人来说,就像一杯久藏的窖酿,越品越醇香。对一个寡淡的人来说,则像一壶泡过的清茶,淡到无味。

13. 时光如水,物转星移,许多人事都分道扬镳,不明下落。而缘分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我们划着桨橹漂浮在其中,朝着各自的方向驶去。在没有约定的未来,却终有一天会不期而遇。就像一段前朝往事,一出经年的戏曲,一本古老的书。被五味杂陈的烟火浸染,被悲欢冷暖的世情冲洗,繁芜中,依然有种地老天荒的安宁。

14. 开始忘记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又一场盛大的筵席。是呵,谁的一生没有许下承诺,可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就必定可以做到。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15. 岁月总是太过匆忙,往事已不知,蒙上了几多风霜。而我一如从前,拥有这淡淡妆容。不是流光多情地将我照料,而是看过凡尘来往,我早已学会了相忘。如果说追忆注定只是怅惘,我又何必再为远去的昨天神伤。守着一剪月光的清凉,在平静的日子里,我真的安然无恙。

16. 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来年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为陌路。

17. 我是一个孤独的伶人,坐在秋天薄暮的黄昏,回忆过往似水的烟云。以为掩上韶光的重门,就可以寻到自己的真身。在这乱世的红尘,我总是用自己的泪痕,装扮着别人的酸辛。我是一个凉薄的伶人,命运在我的手心,雕琢了冷暖的烙印。就让我做一个荒寒的伶人,独自坐在消瘦的烟火里,漠漠地看一段老去的光阴。

18. 我曾许过诺言,此生只做凡俗中的女子,来世再听佛诉说禅音。可此刻我却想做布达拉宫的一个无名的朝圣者,独行在悠长的石阶。因为我有一个心愿,唯愿这世间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青山,每一株草木,可以不分彼此。愿山河静美,盛世长宁。

19. 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人,还是不曾踏足过江南的异客,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碰触的梦。因为生怕这个梦会在有生之年,无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尽头,还不能得偿所愿。

篇7:经典爱情诗歌优质作品欣赏

已然抽出新芽。

它用新鲜的叶子,唱一曲,

关于冬天的歌谣。

我于葱笼的绿荫下,

静静地沉想。

如今,我在这里。

而你,却随着落叶,飘向何方?

你曾说,

生命如平淡的河流。

岁月无波,

时光静好。

可谁知,

生命是浩瀚的汪洋。

一艘小船,

在海和天的彼端,

转瞬,即是消失。

也许某天,

我们还会再相遇吧。

也许我们,

篇8:漫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关键词:漫谈,书法,欣赏

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他是与书法创作取反方向的思维过程。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 组字而成篇, 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欣赏与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 再审视它的章法, 剖析它的结字、用笔、书作的意向以及墨色的韵味, 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事物, 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 进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 书法的欣赏与品评的过程, 是欣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中国汉文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 就含有一种朴素的因素, 因为它是从“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观鸟兽蹄远之迹, 山川天象之形而产生的。对于一件书法作品的赏识和评价, 常常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不尽相同, 而且由于各人的艺术素养不一, 经历、爱好存在差异, 对一件作品的感悟, 也不可能一样。尚雄伟刚健者偏重颜真卿, 不一定见赏赵孟頫、董其昌的秀丽婉媚;尚古拙淳朴者偏重甲骨文、金文篆籀, 不一定爱好魏碑的险绝峻峭。

书法欣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一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总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拟从布白、笔法、墨法、情趣诸方面来谈谈如何力求客观鉴赏一幅书法作品。

一、布白

一件书法作品, 最先映入观赏者眼帘的, 是其整体章法布局, 即布白。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结字即字的结构。元赵松雪 (赵孟頫) 云:“用笔千古不易, 结字因时相传, ”说明字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欧阳询结字严谨险劲, 颜真卿结字宽博丰腴。楷书结字要求有“法度”, 须“势连”, 它常常借助笔画间的相互呼应来表现, 恰如行草中的牵引, 只不过楷书的牵引是点画之间的空间动作。行草用笔要“流而畅, 转而圆”, 结字求“简而动”。行草书法作品常常靠改变草法以及牵引线条的取舍处理, 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董其昌、王宠的草书牵引少, 明快洗炼;傅山、王铎的草书牵引多, 气势跌宕, 交错有致。

行气, 即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的连贯呼应。非字无以成行, 非行无以成篇。字之变如生命, 行之变如灵魂, 字与行如阴阳相生, 密不可分。一幅作品以笔势连绵, 气脉畅通, 若行云流水, 自然成文为妙品, 其典型代表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皆秒造自然, 意趣天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之所以位列于诸多行书之后, 因其行气不畅之故。

章法即整幅作品的黑白分布情况。优秀的行草作品能使人感到若卧游鱼九曲黄河、万里长江;同样, 错落有致的楷篆或隶书作品也会使人感到心境开阔, 临之惊觉“山高水深斯人不出。”从历代传本来看, 书法的分行布白, 大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疏朗取胜, 看去犹如疏星朗月, 即字距或行距排的比较宽舒, 从容不迫, 如欧阳询的《梦祭帖》, 杨凝式的《韭花帖》以及董其昌诸作等等。第二种是以缜密为宗, 字距行距皆为紧凑。字与字, 行与行互换交错, 若群仙赴会, 接踵摩肩, 或如乱石铺街, 大小相抱, 错而不乱, 如黄山谷的《诸上座帖》, 郑板桥、毛泽东的作品皆属此类。第三种, 不疏不密。或字距较密而行距较疏, 或字距稍疏而行距较密。如王献之的《中秋帖》, 赵佶的《千字文》等。

布白之中, 行气最重要。作品各要素间须互相关照, 顾盼有情, 有收有放, 张弛适度, 大小交错, 疏可走马, 密不容针。前人有云:“古之写字, 有如作文, 有字法, 有章法, 有篇法, 有终篇结构, 首尾呼应。故羲之能为一笔书, 谓《兰亭序》自‘永’字至‘文’字, 笔意顾盼, 朝向偃仰, 阴阳起伏, 笔笔不断, 人不能也。”快哉斯言!

二、笔法

书法作品的行文布白, 首先给欣赏者以表象的感觉, 或疏朗或纵逸, 或静穆或含蕴, 要深入探寻作品的内涵, 必须进一步观其字法笔法功夫, 自古善书者皆工笔法。蔡邕《九势》:“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 下笔用力, 肌肤之丽。”一般说来, 笔法的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笔法丰富。通常来讲, 篆书以圆笔为主, 汉隶、魏碑以方笔为主, 楷书多藏锋, 行草兼而有之。清代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诸家以隶法作篆, 当今上海韩天衡以草法作篆, 黄石陈新亚以碑法作章草, 都是为了丰富笔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无一相同, 除了字体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笔法的变化。

中侧互用。自古作书以中锋为主, 侧锋为辅取其势, 中侧并用, 方为上乘。中锋笔法圆润, 元气内含, 侧锋笔法锋端峻挺, 精神外露。

节奏强烈。书法线条的抑扬顿挫, 轻重徐疾, 恰如音乐的旋律。以傅山草书作品为例, 其意态奔放, 笔势超迈, 线条“导之则泉注, 顿止则山安”, 峰回路转, 不可端倪。用笔丰富于节奏变化, 可令人深悟“行到水穿处, 坐看云起时”的艺术趣味。书法线条的形式美因素是变化无穷的。

一般来说, 湿度较大的润笔能给人以浑厚的感觉, 而湿度较小的枯笔能令人感到苍劲, 圆笔能令人感到温柔, 而方笔使人感到俊俏;直笔使人感到劲挺, 曲笔委婉, 向上弯曲倔强, 而向下弯曲的笔蕴藉。粗线条凝重, 细线条飘逸, 长线奔放, 短画含蓄, 中锋敛笔骨力铮铮, 中锋铺毫线条血肉丰满。

笔法与结字的巧妙结合, 互相渗透往往是形成书家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王羲之用笔内偃, 直入蔡邑, 纵肆不羁;王献之用笔外拓, 妙接李斯, 清贵华滋;欧阳询笔法方整, 纵敛严谨;褚遂良笔意劲秀, 圆润姸丽;颜真卿笔势雄健, 峻势磅礴。至宋之苏、黄、米、蔡各家, 都是不拘一格, 各有千秋。苏东坡笔圆韵胜, 自足不媚, 气象阔大;黄山谷笔势纵横, 内敛外舒, 豪放跌宕;米襄阳最善用笔, 自谓“八面出锋”, 溢丽痛快, 多用侧势。元赵孟頫笔法娴熟, 圆转通达。明祝枝山用笔斩截干脆, 险绝峻峭, 文征明笔势清矍, 微妙精工, 王铎笔挟风雷, 惊波翻澜。到了清代的刘石庵, 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等, 都吸取了历代名家碑帖的笔法, 博采众长, 取精用宏;在结构上穷极变化, 锐意创新, 纵横涵泳, 各具气象。

三、墨法

墨法与笔法相辅相成, 笔飘则墨浮, 笔涩则墨沉。不同书家用墨的习惯不同, 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大不相同。赵孟頫笔笔圆润, 浓墨富丽;董其昌时有渴笔, 淡墨清雅, 一润一干, 犹如“润含春雨, 干裂秋风”, 清刘墉善用浓墨, 王文治喜用淡墨, 世有“浓墨宰相, 淡黑探花”之称。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 在一幅作品中能起很直接的作用, 运用得好, 往往使作品的韵味更足。当代“草圣”林散之老人每每作字, 先蘸水, 后掭墨, 力运笔端, 墨注纸上, 水墨交融, 渗化烟散, 浓淡相交, 有天成之感。

四、情趣

情趣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称某书浑雄, 或曰质朴, 或曰秀逸, 是指风韵。称某书“书卷气”, 或曰“金石气”, 或曰“山林气”, 或曰“市侩气”, 是指格调。杨雄说“书为心画”,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书”是书者精神境界的外化, 与其人的情感、性格、修养都密切相关, 这是掩饰不住、伪装不了的。

南齐王僧虔《笔意赞》说:“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 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传之后世。”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形美神足, 形神俱备, 欣赏者要从领会其体势中, 捕捉情趣。如《兰亭序》从文字到笔墨, 都洋溢着畅快之情, 《黄州寒食诗》则与之相反, 从文字到笔墨都流出压抑沉闷的心绪;《祭侄稿》则是在交织国难家仇的极度悲伤时一蹴而就的, 所以欣赏者能从中领略到悲壮美。

书法之为艺术则正因为它能够潜移默化的陶冶性灵而有不可言妙的美学价值, 如林散之的草书, 偃仰欹侧, 烟卷云舒, 实是众美毕呈, 无愧当代“草圣”之称。以上是从书法作品本身来谈书法欣赏, 与此同时, 欣赏者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1. 有书法实践体会。没有读过碑帖, 没有拿过毛笔的人, 是无法进行欣赏活动的。

2. 具备一定书法理论知识。了解一些有关书法碑帖、书法史、书论及文字学方面的知识, 这样欣赏作品时便可追根溯源,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典书法作品欣赏】相关文章:

经典朗诵作品05-17

经典文案作品05-19

鲁迅经典作品05-26

经典诗歌朗诵作品07-04

羊年经典书法对联07-25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05-01

名人作品经典语录06-16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05-24

英语经典文学作品05-24

经典诗歌作品范文05-28

上一篇: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下一篇:关于调整改革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