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

2022-09-11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教职工对于住房的需求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以前的可以住, 转向追求住房宽敞、舒适和拥有自己产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教职工对于住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尤为重要。

1 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特殊性

高校是一个人口密度大, 知识、学术氛围浓厚的事业单位, 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而展开的, 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也不例外。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也对大专院校的住房改革有着特殊的规定。教发[1998]23号文规定, 为了避免学校住房流失, 学校向教职工个人出售住房时, 要根据所售房产权的具体情况, 同购房者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凡享有国家和学校优惠政策的住房和建在学校校园内的住房, 应明确购房者不能擅自改变住房用途或赠与他人;购房一定期限后如出售, 只能出售给学校, 学校教职工或学校主管部门。因此高校的住房改革有它的特殊性。

2 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校住房制度改革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形势, 在充分研究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基础上, 高等学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是必要的。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体制的弊端更加显现, 高校有高校的特点,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根除原有制度的种种弊端, 建立适应高校特点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进而改善教职工的住房待遇, 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深入研究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 建立适应高校特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 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住房制度关系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通过对国家住房制度的准确把握, 采取多种举措建立科学的住房分配货币化体制无疑能够凝聚人心, 稳定教师队伍, 激发高校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更好的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广大教职工的住房完全依靠学校。由于学校的住房无论是租房还是购房, 都含有相当大的福利, 这必然会导致许多员工即使不需要住房, 也要向学校要求住房。只有通过不断深化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 使住房消费社会化, 才能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

3 因地制宜, 创造性地推动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

高校住房改革, 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经济实力等存在着一定差距, 因此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来运作。住房改革要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 以为广大教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为前提, 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稳妥的推进。

3.1 加大房改宣传力度, 更新教职工观念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教职工根本就没有住房消费意识, 认为解决住房是单位的事情, 住房有困难就伸手向组织要。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逐步实施, 住房实物分配的逐步取消, 人们对花钱住房的思想已开始慢慢接受。但是真正离完全确立住房消费观念还有一定的距离, 人们的住房消费意识仍然很淡薄。因此加大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 树立广大教职工的住房消费意识, 是推进住房改革的首要任务。

3.2 根据高校只身条件, 积极、稳妥地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

国家房改政策已明确规定,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它有利地保证了住房分配的公开、公正和合理性, 有利于促进住房市场的建立和个人住房消费观念的形成。因此高校要积极的多方面筹措资金, 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 减轻他们的购房负担, 尽可能全面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

3.3 积极利用存量土地集资修建经济适用房

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职工的安居问题, 而且关系到师资队伍的稳定问题, 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大局问题。目前, 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由于住房货币化还不能全面实施, 商品房价与教职工的承受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校区内能与教学区完全分离的存量土地上修建经济适用房, 是这一时期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

3.4 创造条件, 培育和发展校内住房二级市场

大多数高校由于历史的原因, 许多已售住房未能与教学区实现完全分离, 从而影响上市交易, 严重制约了高校住房二级市场的拓展。因此高校应妥善规划, 尽可能创造条件, 使售房区实现与教学区的完全分离, 为住房二级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 同时达到优化教学环境的目标。

3.5 创造条件, 开发商品住房

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需要一个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较为安静的生活环境。因此高校应积极的创造条件, 形式多样的开发部分商品房, 使部分有条件的职工去购买商品房, 同时使这部分教职工在心理上, 仍然能感受到生活在学校的氛围之中。对那些居住在非售房区的教职工在购买商品住房时予以优先和优惠, 这样不但改善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区职工住房的外迁。

3.6 对已售房小区实施物业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单位不但负担职工的住房, 也承担职工住房的物业管理。随着房改的深入, 住房消费的私有化, 由单位无偿提供物业服务的局面必须打破, 否则房改就不彻底。规范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委托, 依据物业委托合同对物业进行维护、维修和整治, 并向物业所有人或使用人提供综合的有偿服务。房改后, 已售房的产权发生了转移, 而且在计划体制下的各种维修、绿化等由于不支付费用, 因而浪费现象严重。实施物业管理后, 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 管理实现了专业化, 不但有利于节约学校大量的管理及维修开支, 而且更有利于物业的保值和增值, 使业主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使学校能从琐碎的日常后勤事务中摆脱出来, 集中精力抓教学和科学研究。

摘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本文从高校的教职工住房房改的特殊性、重要意义和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高校,职工住房,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1999-11-3.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资料汇编[J].湖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 2004, 8.

[3]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新华出版社, 2003, 11.

[4] 后勤管理百科全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3.

[5] 张泓铭, 等.住宅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179~180.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