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与语文教学有效链接实效性的探究

2022-09-10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 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如果没有它们, 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 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写作及思维能力,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培养写作的兴趣;丰富知识;启发思想, 培养品德以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从书里看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从书里学到许多知识和智慧。书籍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阅历。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 更积奠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为此, 我们通过《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重温古人遗志, 以古引今, 古为今用, 既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又可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并力争通过增加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促进孩子们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2007年3月, 我校确立了以《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研究》的课题为平台, 全面提升我校师生品位的科研课题, 其目的不仅是让师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 在熟读古诗词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深厚师生的人文底蕴, 更希望依托这一载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链接线

(一) 着眼“熏陶”, 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提倡探究但可不求甚解, 只求朗朗上口, 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 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诵读、领略其内涵, 以此内化自己的言行, 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位,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 在教学探索中, 始终坚持做到:

1、开辟一段诵读时间:

每天早读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老师在诵读工作的组织上注重于常规诵读指导与课外诵读活动的整合。一方面, 予以内容的选择、读法的指导, 以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习惯巩固;另一方面, 课外诵读活动纷呈开展, 潜移默化。坚持严格要求与激趣促学相结合, 持之以恒, 强化行为定势习惯, 引导主观思想重视, 激趣促学,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

2、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 将校

1、将经典美文列为语文开放性阅读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的许多经典美文不仅具有较强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 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与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因此, 为进一步丰富语文大阅读内容, 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 丰富阅读内容, 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进行了《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研究》的尝试。

2、将经典美文融于学科教学。语文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里面有许多成语、典故、小故事等与经典内容密切相关。一方面在课堂上要适时展开, 引经据典, 使教学内容更鲜活、生动,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经典中的奥秘, 激发学生钟情经典的兴趣、信心和毅力, 不断创新诵读形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学校不断创新和丰富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 化枯燥为快乐, 让人感觉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

在实践研究中, 通过交流和教研活动, 老师们自发取长补短, 对备课有了更深的思考。最终, 紧凑的教学环节, 简洁的PPT演示, 优美的插图配乐,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了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拓展型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元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们自己独立制作的教学媒体填补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有效运用教学媒体为课堂服务的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从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开放性阅读的实施策略上, 以此为突破口, 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美感, 把“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的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不断探究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在诵读活动中, 学生们通过知识积累, 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同学们经常是出口唐诗, 闭口宋词, 生活中同学们在交流中也不时会吟出几句经典诗文, 或描述事物, 或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情, 虽不一定贴切, 却着实令人欣慰。

在《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 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提高了教师素质, 丰富了教学内容。

通过《民族地区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的实施, 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了观念, 更新了知识, 形成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 具备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 深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价值取向不断提升, 良好的师德基本形成。在该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的习惯, 无论是个人心理素质, 还是业务水平, 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们上进心变强, 爱钻研;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涵, 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业务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迈进。

2、引领学生成长, 增加了语言积累, 增强了创作意识。

开放性阅读为学生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 创设了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 增加了实践活动机会, 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内容的封闭, 解放了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 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沟通了社会,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据调查, 在该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涉及了“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寓言传说等,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阅读层次不断提高, 许多学生改变了对阅读认识上的不足, 舍弃了对玩电脑游戏的兴趣, 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书目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普遍浓厚, 爱看课外书, 自信乐观, 富有创新精神, 学习成绩大多令人满意。对写作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 他们更愿意去表达, 摘记、写作热情高涨。学生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征文活动成绩显著, 获县级及以上奖项多篇次。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隆鑫希望小学)

摘要: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 更积奠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语文教学,实效性

上一篇:“两型”理念与新城开发的关系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