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探究

2022-09-12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许多化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方法, 同时, 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 总感觉在化学教学中最难以跟学生讲解的部分就是化学实验, 特别是在农村中学, 由于种种原因, 实验课安排不多, 更需要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 以保证让学生在实验课上理解、掌握各个实验。因此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思考,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该具备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搞好实验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化学实验功底, 还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 时刻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中有关化学学的新知识。开拓思维, 走出封闭的课堂, 走进生动的生活。使化学实验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不墨守成规地照搬照套, 而是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 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几乎都为我们设计好了的, 只需要照着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依葫芦画瓢, 一板一眼的按部就班操作, 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没有任何创造性,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验证过程,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多大帮助。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化学教师完全可以自己或者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素材, 根据化学原理建构模型, 重新创设实验。这既能使化学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化学, 不能不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

因此, 教师只有使自身具备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才能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以适应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思维跳跃, 也才能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二、研读学生, 提高实验合理优化

学生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最活跃的因素,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获得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研读学生, 在课堂教学时,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让他们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实验为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有效实验, 有效的实验课堂=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应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在课堂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所得。随着学习的深入, 实验操作能力的增加, 教师再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来认识规律, 理解概念, 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实验能力, 达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索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对未知事物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 总想知道个为什么, 这种特殊的心理往往能驱使他们将心中的疑问与好奇通过探索实践来求证。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化学原理的欲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甚至平常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一些自然中有趣的化学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紧密联系科学知识, 并引导他们去思考甚至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来求证, 使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探索欲望, 再在不断地探索求证过程中形成探求未知化学知识的探索习惯。例如, 在上绪言课时, 我一般是丢开课本, 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我拿出一块用60%酒精溶液浸过的手帕, 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疑惑中, 接着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 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 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先是欢欣、惊讶, 进而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实验演示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引导, 告诉他们, 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我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 瞬间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 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 趣味无穷,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改进实验, 拓展创新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 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 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 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面去,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实验, 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 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 要求组内同学相互配合, 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并积极转变角色, 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 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 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 人人都动手, 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 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 有的是单孔橡皮塞, 有的是双孔橡皮塞, 等等, 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 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 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心里由衷感到高兴, 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 如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值得大大提倡。第一, 依据家庭条件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实验, 给学生提供可探究的问题, 给他们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 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第二, 努力设计出在家庭中可以进行的简单实验, 使学生能在家独立地进行探究。由于家庭小实验从设计到准备、操作、观察、记录、结论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家里自制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如旺旺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取一只玻璃杯, 加入约半杯水, 再加入一包“干燥剂”, 用筷子搅拌, 静置。并在玻璃杯口上放一玻璃片, 通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得出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热的结论 (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 。另外还可以做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土洋结合”, 充分利用实验代用品开展实验课, 这样不仅能获得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 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上一篇:关于人性化与艺术化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思考下一篇:正确执法应当贯彻准确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