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

2022-12-10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确保教学质量, 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实际, 实施分组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按知识结构实施分组, 促其竞争

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 那问题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他, 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 促使他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 以达到清楚的理解。让学生会学, 还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掌握各科学习的技巧。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在课堂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渗透: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加以批注, 就可以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率。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预习、练习、听教师讲解时都能积极思考, 大胆参与, 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所提问题得到了解决, 学生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功感, 也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

培养学生主动使用工具书, 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准确。

抓住各学科的特点, 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施“分层教学”, 优化教学环节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 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 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明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使学生心理平衡, 互相帮助, 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民主的教风, 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 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 注意信息反馈, 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分组层次化即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下、中、上三个层次:下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上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中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知识,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上层同学请教;上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知识,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中层、下层的难点, 与下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首先, 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 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 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 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 通过学生自我评估, 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若有必要,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 公布分层结果。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作必要的调整 (可以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 , 最终达到下层逐步解体, 中、上层人数不断增强的结果。

3、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 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下层学生达到①-③;中层学生达到①-④;上层学生达到①-⑤。例如, 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应要求下层学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中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 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上层学生会推导公式,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包括应用题) 。

4、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必须以中层学生为基准, 兼顾下、中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受冷落下、上两层学生。对较深难的问题, 上课不讲, 课后再给上层学生讲。课堂教学遵循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的规律, 要求不要过高, 层次落差不要太大。要保证上层在听课时不空等, 下层基本能听懂, 得到及时辅导, 这样下层"吃得了", 中层"吃得好", 上层"吃得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层次分明, 无缝、自然。

5、作业布置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 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 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下层学生吃不消, 上层学生吃不饱。为此,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下层是基础性作业 (练习) ;中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习题) ;上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复习题) 。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因材施教, 给没有过关的下层学生补课, 给上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下层学生"吃得了", 能奋发向上, 上层学生"吃得饱", 能充分发展,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 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 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 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 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操作难度大的工作, 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与家长密切配合, 与班主任的协调, 教师的责任心, 教态, 语言, 作风, 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三、分类评价, 激励提高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从近几年的实践看, 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 提高学习的兴趣, 优等生堂堂都能吃得饱, 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这些都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要从教师专业基本功、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去考虑,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时时想, 实实在在做, 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况。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 它能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整体成绩,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便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普遍提高。

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都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轨道, 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非常机械,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课堂效率也不高。因此, 针对以上情况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 比如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等。在当代的教学中, 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渐渐受到重视。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 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习好的学生发展受到限制,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难接受知识,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就成了解决这种差异问题的关键。

摘要: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然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分类评价

上一篇:略谈将情境设置植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下一篇:燃煤技术在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