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2023-01-01

9月19日, 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 中国大陆31个省份全部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改革意见中, 各地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 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中, 坚决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逐步解决农民的全面国民待遇问题。

10月1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发布。《通知》提出的主要目标是, “十三五”期间, 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 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 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毋庸讳言,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乡下人”是蔑称, 一度被标签化, 充满了歧视意味。如今, “乡下人”退出历史舞台, 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更重要的是, 从乡下人到居民, 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 这背后更伴随着权利的“补给”和公共服务走向均等化的难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仍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根本解决问题, 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从“农民”到“居民”, 一字之差, 天壤之别, 但要从文字变化到实质变化, 需要更多努力, 需要更多后续政策跟上, 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比如, 农民变居民之后, 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 如何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又如,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如何一体化, 补上农村基建的短板?再如, 针对农村居民担心的取消农业户口之后的农村土地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通过土地确权、同地同价等制度, 实现同地同“权”, 获得土地收益, 从而让他们公平地分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啃硬骨头、涉险滩, 这是必须正视、必须有所作为的现实命题。户籍制度等硬骨头, 很难啃却又不能不啃。中国大地上, 一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正在推进, 原来的农民, 今天的居民, 不管是居住在农村的、正在向城镇迁徙的或者已经在城市定居的, 他们都渴盼:善意的政策, 能够给他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能够让他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上一篇:陕西省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下一篇:微电压强化法7天降解有机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