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校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022-09-30

随着中国加入W T O, 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 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也将有一系列重大的调整。这就对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等方面。近几年来, 各校立足于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增添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 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这也是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看, 目前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各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

1.1 教学计划的安排脱节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 而目前各校都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为公共基础课, 一般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它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经济法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而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二年级开设, 时间至少间隔一年, 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而中职学生的智能结构决定他们善于在接触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习, 富于形象思维, 在情景性教学中学习。因此,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至关重要。

1.2 教学方法欠灵活

《经济法》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 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 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信学生的能力, 给学生陈述意见、质疑问题的时间和权利。当然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 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在讲授经济法课程中, 一方面需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 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组织模拟法庭, 通过控辩双方的辩论, 锻炼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1.3 考核方法有待合理化

《经济法》课程在中职学校属于专业基础课, 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 扩大知识面。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经济法》课程, 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 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2.1《经济法》课程要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

素质教育在强调面向全体同学的同时,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 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 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 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给优生以提高的时间, 给一般的学生以理解的时间,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补缺的时间。

2.2 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合理

教学计划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 完善的教学计划能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操作性, 反之, 教学活动就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因此, 要组织好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要安排得合理、科学。《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学习经济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经济法》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课后, 但不能间隔时间太长。同统计原理、会计原理等专业同步开设, 应在授课时数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 力求做到课时少, 内容精, 通俗易懂。

2.3 课堂教学要注重案例教学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中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的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必须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 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 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 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 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 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 结合所讲内容, 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 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 激发学习热情;同时,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沦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此外, 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 活跃了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4 运用校园文化载体, 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图书室, 藏书较多, 而且大多数图书是近年购进, 内容比较新;并有了电子阅览室, 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学校的多媒体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 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 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 案例文字较多, 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 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 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 法律知识日新月异, 发展较快, 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2.5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 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 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 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增强对经济法的掌握和应用, 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 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 这里应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外, 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

上一篇:工民建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下一篇:云南苗族服饰文化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