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2022-09-01

第一篇: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学的创立者之一加布里艾尔在其名著《模仿律》中指出:“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模仿潮流;历史事件是这些潮流的交点,这些交点本身注定要受到或多或少的模仿。”新闻专业主义在全球的扩散,正是这种模仿与创新的交点。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在西方的提出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近十几年来,这一理念对中国的新闻事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到底是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其基本内核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各个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面对中国的传播环境,未来前景如何?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实践;内涵;未来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言论批评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闻工作者开始寻找适当的专业规范。

二、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几十年来,虽然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信念、伦理和规范的研究文献日有所增,但至今为止,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是基于我们对传媒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的,而传媒的作用和地位又是基于我们对社会结构的总体认识,基于我们对国家——社会——公众这一社会模型的设定,基于我们对于社会管理方式的设定。但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就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和社会管理手段达成共时性的观念。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及概念形成一个体系,新闻专业主义大致可以有一下几个内涵,这就是客观性理念、自由与责任的观念、服务公众的意识以及自律和他律的原则体系。

客观性理念,指的就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对目前新闻的报道主要存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认为现实中得新闻报道不客观;二是认为新闻报道难以客观;三是认识新闻报道没有必要客观。新闻报道的不客观也可以认识是新闻报道是不可能客观的,理查德得森认为,在当代美国,被称作“新闻而的东西,既不是对事件的客观表达,也不是媒介所有者的信念的忠实反映,因为“新闻”是报纸,新闻周刊和电视新闻部门中的道,以及编辑的例行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外结果。新闻报道的难以客观,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从社会体系上来看,社会对新闻界存在着多方面的控制。政治势力,商业势力都对新闻的客观性存在着控制。其二,从人类的认知能力来看,新闻报道也难以做到客观。媒体批评者曼罗夫认为:新闻出现在事件与情境的交接处,而当时间创造了新闻时,新闻业同样创造了实际事件。记者并非单纯的把世界“照”给人看,读者看到的只是记者看到的那一部分世界。其三,从新闻媒体组织的权利结构和文化角度来看,客观性也是难以做到的。从企业组织理论来看,新闻并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事实。从编辑室决策来看,大多数发行人尤其会关注足以影响报社收入的论题。新闻报道不必客观是多讲新闻媒体看作是国家或者政党利益的维护工具。所以当国家与国家,党派与党派之间有冲突时,媒体被要求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的一致,不允许媒体有半点的独立性。

自由和责任,首先谈到自由,中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相对于中国的发展已经是相对成熟,西方的媒体报道享有更大的言论自由,但是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是舶来品,才是刚刚起步阶段,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还没有很好的实现。为中国的言论自由发展做出贡献的有梁启超,胡适,严复,李大

钊等。现在对自由的思考更多的事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这同时也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也就是报刊的自由理论以及社会责任论的思考。报刊有不受„„的自由,有做„„的自由。就对报刊的这种自由而言,社会责任很有效的平衡了这一自由。报刊必须是由责任的,报刊必须自由的致力于保持和发展一个自由的社会,必须承担满足公众的需要和保持市民的权利,并且保持几乎被遗忘了没有报刊发表自己意见的人的权利。报刊自由只有作为一种负责任的自认菜能够发展一下。

公共服务,何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竭诚“公共服务”是,守护“公共利益”,建筑“公共领域”,这些内容表示了媒体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是营利并不是全部,它还必须是“群众的口舌”。这就意味着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为公众服务的决心,还需要不畏强势,不受利诱的公益心。根据公众的需求提供客观、准确、生动的新闻评论。这其实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大的考验,,也就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要要具备职业操守,也就是记者精神。

自律和他律,关系到的主要是新闻道德问题及新闻专业的伦理问题。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指出:“在了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新闻传播业需要一个伦理道德进行限制,比如现在的炒作,假新闻,狗仔队,以及一些以侵犯别人隐私来谋取利益的新闻工作的新闻人士或新闻组织,违背了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根本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没有做到自律。

三、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现状及未来

中国的传媒业本身起步的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主义主要还是舶来品,是借助西方的新闻主义在我国进行实践套用以及改善。但是以本身只发展磨合了了几十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中国人缺乏公色,表现为公共观念、几率习惯、组织能力、法律精神的缺乏,原因主要在与中国人偏重家族生活,二缺乏西方式的集团生活的传统。中国的传媒业,一方面面临着社会转型这一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自身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媒体一改过去的单一的宣传角色,而集体宣传、社会工期和文化产业等多重角色与一体。

如果将不同的角色归结为不同的场域的话,着就意味着媒体需要遵守更多的种冉场域的游戏规则,则自然又会导致其轮地道的秩序的紊乱。目前的中国主要缺少一个有效的道德体系包括明确而清晰的道德条文,组织监督机构,社会监督体系。以这三个方面来观中国内地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发现中国建设新闻专业体系任重而道远。

四、如何让实现新闻专业主义

大力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最终是希望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能够实现,那么如何实现新闻专业主义就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点。试着从四个方面来努力地实现新闻专业主义。其一,要弄清楚何谓专业,何谓专业主义。其二,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我们首要的是考虑让新闻职业成为专业。其三,在实现新闻专业主义时,最主要的是从新闻从业人员入手。在专业学校学习时,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端正对工作的态度,确立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培养行为自律的觉悟,充分认识自我充实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中国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建议,但要实现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使在号称“新闻独立、自由”的美国,新闻媒介也没有实现完全独立,没有获得绝对的新闻自由。所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飞, 《新闻主义专业研究》P25~100

[2]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与消解》P36,126~131

[3]郑保卫、陈绚,《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新闻记者.2004年5月

[4]程道才,《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传播,2003年6月

[5]陈涵,《浅谈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现实意义》 2010年8月

[6]廖欣,《浅谈我国新闻主义的研究综述》,中华励志网,2011年9月11日

第二篇:专业新闻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选择 (2)

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把发扬新闻主义伸张正义作为其重要的信条,同时也力求本国国民理解其爱国主义的立场。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在国内事件的报道处理上,新闻主义与爱国主义往往是一致的。但是在战争报道方面,我觉得我们必须对这两种主义就必须做出选择。

战争报道史表明,当记者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时,其爱国主义的升华是一个极其自然的心理过程。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失败,更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灭亡。这种情感的出发点,会使记者自动站在本国政府、军队一边,力求使自己的报道对自己的国家军队有利,并且有助于提高国民的士气,至少不为敌人所用。为此目的,某些记者歪曲事实,掩盖某些真相,就难以避免了。如“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报纸就在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尽力诬蔑中国军队,颠倒黑白,将日军描述为正义之师。1937年7月21日,《东京日日新闻》在第二版头条制作一个超大活字标题:三度交战,严惩暴戾的中国军。右边又刊登三段超大标题:我军决然发炮还击/宛平长辛店敌军沉默/无视通牒突然挑战。将保卫国土的中国军人视为 暴戾,而将日军的侵略说成是自卫,这是所谓日本“爱国派”报纸惯用的手法。

正义植根于事实。歪曲事实的宣传与正义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一家以伸张正义为宗旨的报纸,应敢于面对现实,尤其是自己的祖国和盟国在践踏主义的原则时,记者们更有必要将一切重要的事实告知民众,而不能实现双重标准。

战争史上当然也存在这样的记者。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持续一个月的空袭,虽然摧毁了伊拉克大量的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伤亡者,其经济设施也大量被毁。对这种明显超出联合国决议范围的行动,只有为数极少的记者敢于报道。能采访越战并且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阿伦德对美军硬是把被炸的牛奶厂说成是生物化学厂的做法,大胆地表示了愤慨。

第三篇:浅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精选)

浅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

所谓新闻专业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新闻职业道德外在表现。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理念和专业控制模式的思潮,是十九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而在西方兴起的,它以自由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的媒介实践。对它的理论描述有很多,有的学者归纳出其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专业性、服务性、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论和技巧,其主要的价值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另外强调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以服务为实质。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职业道德中彰显突出。在新闻业务中,新闻专业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记者在面对凶险时体现出的专业和客观,不论是危险的第一战线,还是面对强权的威胁,记者的职业道德就是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保持正义和公道。随着西方新闻职业理念的影响,新闻专业主义内涵逐渐体现在各家媒体的竞争中,成为国内媒体自觉追求的理念,不仅是在新闻业务方面,还体现在其他关系中。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依旧承受多种因素的考验。尤其是政治因素,由新闻和政治的关系我们知道,政治对新闻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必然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另外还有经济、暴力、“人情”等因素对新闻专业主义存在冲击。如何协调这些因素,以至于将新闻真正的做到专业,成为我们一再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在我国的新闻记者身上普遍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浓浓的“底色”,包括入世情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而非真正的专业主义。所以说,专业主义不可能简单的就能移植到我国,文化的自由思潮也是在我国一直无家可归。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形成的工作仍需很长时间来完成。

第四篇: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理想状态下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标准、工作态度与行为准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环境,在此种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也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出发,分析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应该怎样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0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专业主义做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1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在19世纪90年代,新闻主义在美国形成,最初在美国报纸报道的事件以政治事件为主,在美国的政党报刊瓦解之后,报纸媒体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与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事件是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黄色大战,这次事件之后,报刊等纸质媒体的报道越趋于经济利益化和低俗化。在这种状况下群众对新闻报道公平客观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专业主义既区别于以政治事件报道为中心的煽情主义,也不同于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商业主义,它作为两者之间的中坚力量,在与两者的博弈之中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新闻专业主义主张从客观、真实、准确的角度去报道,将事件最真实的状态反映在大众面前,反对权威主义、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新闻专业主义涉及到多方面的理念,它涉及到新闻媒体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实践操作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新闻报道这一工作的基本性质等理念。

一直以来,新闻专业理论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分裂的现象。在理论上,新闻专业主义主张绝对的公平公正,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新闻报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实践新闻报道又是相对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不受团体、权威影响的,但每个具体的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因素是不同的,这在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实践中都会影响到新闻工作者对具体客观事实报道的角度、层面、方向等,因此在实践操作的层面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相对客观,而非绝对客观。

2 新媒体的特质

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信息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新媒体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个新概念异军突起,不断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古自今,从最初的手口相传发展至今,在人类漫长的传播历史中,传播的内容不断地更替,而真正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是传播媒介的改变。新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媒体支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其形态非常的复杂多样,比如:移动手机、网络、数字杂志等。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新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播的领域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传播,同时新媒体传播兼具了传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

3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的发展既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的

挑战。

首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新媒体实行的是“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这相对于传统报刊等的“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信息的主体变得多如牛毛,这也就使得无论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经济因素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就削弱了许多,因为面多如此众多的信息发布主体,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相比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更能为公众提供公平、公正、客观的报道,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以温州动车事故这一事件来说,微博这一新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前期和后续报道无论是从更新速度、时效性,还是从连续性、专题性、分析评论等方面来看,比传统的报纸新闻都要技高一筹。网络已渐渐成为一个更加便捷、更加受欢迎的传播平台。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更有利于客观事实真相的传播,更能够引起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在大家的辩论中,事实真理也就凸显出来,这样就使得客观报道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当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带来的许多的困难与阻碍。一方面是随着信息传播主体的增多,这也就使得信息的质量不齐,真假难辨。另一方面就是商业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一旦商业主义控制了传播媒介的平台,就会使得事实舆论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

4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理论所坚持主张的绝对公平客观为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与困难。因此,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不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而来;政治因素和商业因素是对新闻报道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新闻报道除了不能屈服于权威,避免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功利化趋势,新闻专业主义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

妥协。

5 结束语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要想实现中国的本土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恪守职业规范和坚守社会责任,尽最大的努力报道事实真相。

参考文献

[1]焦绪泽.浅析网络反腐监督机制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4(15):150-151.

[2]黄朔.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J].东南传播,2010(6):99-101.

[3]郑瑜.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自由与责任[J].当代传播,2010(3):1.

第五篇:新闻专业主义

目录[隐藏]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早在1896年,美国人奥克斯(AdolfOchs)购买《纽约时报》之后,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三大目标,与刺激性的黄色新闻相对抗。从此新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3年,普立策向哥伦比亚大学捐助250万美元,建立新闻系并设置新闻奖金,以培养和鼓励专业人才。1908年,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美国新闻工作者开始寻找适当的专业规范。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订《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会于1934年制订《记者道德律》。美国的广播(1937年)和电视(1952年)也各自拟定了对行业的规范和准则。在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后的50年间,委员会的多数建议成为新闻界自律的基础。

与自由化的美国报纸不同,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受到法律的规范,被要求作公共信息的运载渠道,服务于“公众的利益、便利与必需”。广播电视顺利地投入专业主义的主流。

[]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建筑师或教授,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当然,目前的新闻专业与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仍然是有区别的:医学、法律、建筑都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专业人士多数来自学术的高层。在就业于传统的专业前,需要专门的训练,通过考试后持证上岗;同行学术评议委员会对其能力进行鉴定,也是专业生涯中必备的程序。这些与新闻专业有所不同。不过,一旦冠以“专业人士”的名称,美国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陡增,职业形象焕然一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穿着体面、出入高层,进行社会信息鉴别的把关人、对社会舆论具有判断作用的仲裁者。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facts)——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

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客观性是资产阶级新闻学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新闻活动方式的巨大进步。但是,西方学者根据大量证据指出,某些客观报道本身便是有偏见的,尽管这种偏见往往是隐含着的,不易察觉的。而且,新闻事实也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反映。新闻不是直接从现实事实中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是新闻行业的产品,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后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对政府可见的独立性是西方媒介社会地位的基石。然而,这种独立性并不像媒介人竭力表现的那样真实。美国新闻媒介对政府的监视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服务的,是“小骂大帮忙”。而且,大众传播媒介还忽略了自身权力的膨胀。对于这种未经民选而膨胀的“第四权力”,似乎无人能够监督或制约。因此,人民的权利始终是一个问题。

[编辑本段]

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

新闻专业主义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选择。

②、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失去了真实,客观便无从谈起,独立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③、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臣服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④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

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指出了明显的三项功能:巡视环境、组合社会和传承文化。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则使用了更简洁的表述方式——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m)和教师(teacher)。自由主义者分配给媒介的“看门狗”(watchdog)任务,是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新闻舆论功能。在实施媒介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

“把关人”模式强调必须发现和散布重要消息。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同时,新闻工作者用“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中立的立场、客观的报道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新闻事业内在的矛盾。不过,它的确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美国新闻工作者将专业的规定内化为对自己的约束,在具有商业和政治双重性质的机构中,他们强调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保卫者。新闻专业主义者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或标准,同时,相信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可能性,即,他们既有财富和参与权,同时却又是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其老板讨价还价,赢得了专业的自治。媒介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监视职责,把人民的关切、人民的意志传播到各个角落。专业主义者不仅是自己权利的捍卫者,而且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媒介经济的繁荣与新闻专业的神圣也很合拍。新闻部与广告经营部相互分离。在“专业主义”的旗号下,美国媒介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客观性从整体上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合法的途径。随着媒介经济来源的改变,新闻的定义和外观也改变了。狂热的观点和表述失去了市场;公平和平衡的编辑方针伴随着客观性的写作方法开始大行其道。在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客观性起先是职业精神的关键信条,后来则成为新闻实践的“策略性程式”——它保护新闻工作者免受各方面的攻击。

上一篇:新闻专业生实习报告下一篇:小乌龟找工作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