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当代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之美

2022-09-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音乐源远流长, 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着交流融合的习惯、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在以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三大来源的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 可以说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不断的交流和交融中, 它们交相辉映, 进而衍生、发展。

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 为人民所喜爱, 所以, 重视民族音乐, 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 运用优秀的民族音乐实施美育, 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

音乐艺术所给予人们的感受叫美感, 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 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共鸣和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 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 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 促进情感来理解和体察生活、体察世界;另一方面, 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是一种自由的鉴赏, 具有认知和道德的双重属性。审美教育, 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作为审美对象的民族音乐究竟美在哪里, 作为民族音乐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乐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 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民族器乐体现了一种和谐美

中国民族器乐委婉抒情、铿锵有力, 充分体现了一种和谐美。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 那时涌现了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 魏晋的清商乐, 隋唐时的琵琶音乐, 宋代的细乐、清乐, 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 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 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 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筝曲《渔舟唱晚》;唢呐曲《百鸟朝凤》;笛曲《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 等, 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 音色丰富, 节奏性强, 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浙东锣鼓《八仙序》、苏南吹打《十八六丝二》、陕西打瓜社《鹞子翻身》、湘西土家族“打溜子”《八哥洗澡》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 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 适宜于室内演奏。如《高山》、《流水》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 演奏风格细致, 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 如江南丝竹《行街》,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 演奏风格粗犷, 适宜于室外演奏, 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苏南吹打《将军令》、山东鼓吹《普天乐》等。有不少吹打乐种, 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 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 如福州十番《五凤吟》等。一般说来, 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 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 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 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 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可以这样说, 现代流行的各种民间合奏、乐器独奏, 都是传统民族器乐表演形式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器乐曲的音色有的优雅、柔和, 有的清晰、明亮, 有的刚劲、欢快, 其和谐美, 美不胜收。

2 中国民歌体现了一种朴实美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 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 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一般都短小精悍, 易于传唱、记忆,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在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 而唱词的特点, 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因素。音乐形式方面, 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 歌词方面, 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如蒙古族民歌《牧歌》、陕北民歌《兰花花》等作品, 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 清新自然, 音乐没有浓重的和声, 只是在独具特色伴奏音乐的陪衬下, 充分发挥着旋律的美, 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 使公众易于接受, 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3 中国戏曲音乐体现了一种特色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 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 需要塑造人物形象, 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还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 这一唱段, 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 予以精雕细琢, 深刻地表达了剧情, 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 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 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4 民族管弦乐曲体现了一种创新美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 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 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 民族管弦乐曲就是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民族管弦乐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优秀乐器作品之一, 原以琵琶曲, 后改编民族管弦乐曲, 不仅保持了原有音乐的古雅情趣和幽雅飘逸的美感, 而且运用民族管弦乐队, 加上巧妙的和声、复调及配器手法, 实现了丰富音色中的多声思维和立体美感, 使作品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加丰富、感情更加热烈, 显示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总之, 民族音乐的涉及面非常广, 有地方语言与音乐结合的问题, 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的问题, 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 只有不断地学习、欣赏、领悟中才能把握住民族音乐的精髓, 领略其韵味, 理解其情感内涵, 阐释其本质特征, 体验其韵律美, 最终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 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 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 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 更应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民歌

上一篇:合作治理立法完善建议下一篇:PLC在双边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