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2023-05-14

好的工作计划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拟定方向和实现路径,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做好计划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定中药制剂研究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制定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中药饮片制定的养护计划、方案

针对不同品种、类型、性能,结合企业仓库实际,制定养护计划、方案。养护方案应明确:

1.1、中药饮片养护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2、存放位置:根据仓库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各种药材、饮片需避光、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不同要求,将药材、饮片置放于适宜的地方。

1.3、重点养护时节:较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的黄梅天、三伏天等季节。

1.4、重点养护品种:

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的药材和饮片;

珍贵药材和饮片;

贮存期较长的药材和饮片。

1.5、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养护周期:一般品种3个月,重点品种1个月。本店中药饮片养护周期:一般品种个月,重点品种15天。

第二篇:骨伤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彭山县中医医院康复部(骨伤科)

骨伤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中医离不开中药,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临床特色的体现和支撑,专科专病建设更不能没有特色制剂。为进一步发展我院骨伤科特色专科建设,医院将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中药制剂室,按照临床需要研制出新伤一号、新伤二号、膝1号方、软坚消肿散、药酒1号、药酒2号、药酒3号方。其使用方法包括外敷,内服、外搽等。为确保骨伤科中药制剂的质量,现将院内制剂计划如下:

一、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发目标

特色明显,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低廉。

二、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制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三、加强中药制剂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制剂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配制人员和制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选派制剂技术人员到上级中医院制剂中心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加强我院制剂室技术力量。力争五到十年内建立一支院内制剂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中药制剂室

完善制剂室配套设施:多功能提取罐、 真空浓缩罐、 全自动液体灌装旋盖机等现代化制药设备。设有液体制剂生产线等。使院内制剂符合GMP认证标准。

五、大力开展申报注册,满足专科专病建设需要。

随着我院业务不断发展,骨伤科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加强,临床科室需要申报专科特色制剂不断增加,特别是加强骨伤科重点专科制剂的研发。骨伤科三期中药的使用,中药外敷、外搽制剂的使用。真正实现我院“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业务建设思路。

六、建立健全质控措施,调动临床科室积极性。

由于院内制剂仅限本院使用,医院在严格保证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同时,根据 彭山县中医医院康复部(骨伤科)

《二甲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以及国家有关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要求,制定医院全面的质控标准。逐步制定院内制剂的考核指标。提高了中医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促进了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七、专科制剂的临床实施。

院内中药制剂是我院临床药物使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对医院制剂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医院制剂室进行定期验收,促进了医院制剂室的全面发展,医院自制中药制剂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中药制剂作为医院制剂的重点工作之一,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的需要,而且可以补充市场供应不足和市场不供应而临床又需要的品种。

我科根据院内计划,以及我科实际情况。计划分三步走来完成我院骨伤科中药制剂的实施。具体如下:

第一步:专病专剂的常规运用。例如我科优势病种之一膝痹的治疗手段方面,我们将中药外敷这一大方面统一运用我院重要专科制剂——膝1号方,建立好回访制度,据患者回馈信息不断总结、优化。

第二步:在三年时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大规模临床运用我科中药专科制剂以后,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病原量,我们逐步尝试制作相关中药制剂专题课题,并请上级医院专业人员修改、指正和优化。

第三步:在大规模临床运用;成熟、完善的专题课题的制作后,上报上级部门,开展骨伤科专科制剂的相关基础实验,以分析临床疗效,找出不足,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第三篇:针灸推拿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

中医离不开中药,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临床特色的体现和支撑,专科专病建设更不能没有特色制剂。为进一步发展针灸推拿特色专科建设,医院将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中药制剂室,按照临床需要研制中药散剂,其使用方法有穴位贴敷、口服、外擦等。为确保针灸推拿科中药制剂的质量,现将院内制剂计划如下:

一、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发目标

特色明显,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低廉。

二、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制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三、加强中药制剂队伍人才建设

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配制人员和制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选派制剂技术人员到上级中医院制剂中心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加强我院制剂室技术力量。力争五到十年建立一支院内制剂人才队伍。

四、建立中药制剂室

完善制剂室配套设施:多功能提取罐,微波真空干燥机,自动颗粒包装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制丸机、流化床气流粉碎机,院内制剂达到40个品种,其中针灸推拿科占10种左右。

五、建立健全质控措施,调动科室积极性 由于院内制剂仅限本院使用,医院在保证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同时,根据《二甲中医院评审标准》以及国家有关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要求,制定医院全面的质控标准。逐步制定院内制剂考核标准。提高中医治疗率和中医使用率,促进中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针灸推拿科中药制剂实施情况:

一、大力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满足专科专病建设需要

随着我院业务不断发展,针灸推拿科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加强,临床科室需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特别是针灸推拿科在一些特色病种治疗上需要体现院内中药制剂地位,利用中药穴位贴敷,发挥中药制剂在治疗中的明显优势,在治疗青春痘、面部色斑、前列腺增生、便秘、痛经等疾病上发挥其效果显著的特点,真正实现我院“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业务建设思路。 总之,针灸推拿科中药制剂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针灸推拿科中药制剂作为中医特色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存在。我们要坚持控制规模,保证质量、创造特色、开发新药的医院制剂发展策略。发挥中药制剂专业人员的才智,抓住改革的机遇,围绕中药制剂的特点,加大研究、开发力度,重视中药制剂开发、生产及质量。更好的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制剂的竞争力,为本地经济及健康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科 2012年1月2日

第四篇: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来源:研究生学习专题网站 发表时间:2006-2-19 15:16:40 访问次数:80

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题目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怎样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等。

研究程序

程序就是研究的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人员安排

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成果形式

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成品制作。

经费预算

设备条件

的研究计划可作为参考。

:自然与人 课题题目:闵行区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处理意见 导师:康达桩

组成员:傅 俊 王莉静 殷佳君 汪英美 祝贞萤 组长:乔蔚炜 班级:高二(3)

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外环境的卫生令人担忧,尤其是垃圾的处理问题。公共卫生设施的缺乏使农民们无处倾侄垃圾,随意的倾倒造成河,农作物的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如何使这些得到改善呢?我们就从垃圾入手……

的目的与意义:

对目前我区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能得以改计划:

任务分工:

调查:全体 访问专家:乔蔚炜 傅 俊

:祝贞萤 王莉静 查书面资料:汪英美 殷佳君

论文:乔蔚炜 发倡议:傅 俊 殷佳君

活动步骤:分3阶段实施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4周 实地调查 获得事实资料

周 资料查询 获得能借鉴的资料及专家的建议

~2周 成果汇总 探讨出合理的处理农村垃圾的方法,

总结论文,发出倡议书。

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3位,如地理老师、化学老师、生物老师等

2位,如区有关领导、有关专家等

活动所需的条件

资料如:有关环保及垃圾问题的图书

室(设备)如:

工具如:公交车、自行车

(如计算机上网等):计算机上网

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论文、调研报告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文字、照片

第五篇: 无菌制剂之眼用制剂研究概述

摘要: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眼用制剂是无菌制剂的一个类别。眼用制剂是指直接用于眼部的无菌制剂。随着眼疾患者的增加和眼部保健要求的提高,眼用药物的使用日益频繁,而眼用制剂引起的眼及其周围黏膜的可逆性炎症改变等眼部不良反应出现频率增多,近年世界各国对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已逐渐向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方向发展。

关键词:灭菌与无菌制剂;灭菌与无菌技术;眼用制剂

1、概述

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眼用制剂是无菌制剂的一个类别。

2、灭菌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及分类

《中国药典》对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大体分为:规定无菌制剂 和非规定无菌制剂(即限菌制剂)。限菌制剂是指允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定控制菌存在的药物制剂;如口服制剂不得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 2.1 定

根据药物制剂除去活微生物的制备工艺,将无菌制剂分为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2.1.1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2.1.2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2.2 分

药物制剂中规定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 (1)注射用制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针等;

(2)眼用制剂:滴眼剂、眼用膜剂、眼用软膏剂和凝胶剂等; (3)植入型制剂:植入片等;

(4)创面用制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软膏剂和气雾剂等; (5)手术用制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

3、灭菌与无菌技术

3.1采用灭菌与无菌技术的主要目的

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保护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3.2药剂学中灭菌法的分类

3.2.1物理灭菌法:利用加热、射线、过滤等 物理方法 杀死或除去微生物的方法

(1)干热灭菌法(热穿透力较差)

火焰

适用:物品与用具

干热空气

适用:耐高温玻璃与金属制品及药品 (2)湿热灭菌法

流通蒸汽灭菌

适用:消毒、不耐热制剂

煮沸灭菌

适用:消毒

低温间歇式灭菌

适用:对热敏感制剂 (3)射线灭菌法

辐射灭菌

适用:不耐热制剂

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和臭氧)

适用: 空气灭菌

微波灭菌

适用:不耐热制剂 (4)滤过除菌法(机械除菌)

0.22 μm 或 0.3 μm 的微孔滤膜滤器,G6号垂熔玻璃漏斗(芽胞 > 0.5 μm)

3.2.2.化学灭菌法

(1)气体灭菌法 (冷灭菌法) 常用气体:环氧乙烷、臭氧、气化双氧水、甲醛、过氧乙酸等; 适用:环境消毒、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械、设备和设施的消毒。 (2)药液灭菌法:

常用消毒液:75% 乙醇、1% PVP 碘液、0.1 ~ 0.2% 新洁尔灭液、2% 酚

或媒酚皂溶液;

适用:常用于其它灭菌方法的辅助,适合于皮肤、无菌器皿和设备的消毒。

3.3常用灭菌参数

D值: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 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因微生物种类、环境、灭菌温度不同而异。

Z值: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对特定微生物在特定介质或环境中测得D值后,用logD对T图。

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F0值: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 ℃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 、Z值为10 ℃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min)。F0即把各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 121℃下灭菌的等效值,因此称 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

3.4无菌操作法

3.4.1定义: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该法适合一些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制剂、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制剂的制备。按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产品,一般不再灭菌,但某些特殊耐热品种亦可进行再灭菌(如青霉素G等)。

4、空气净化技术

4.1空气净化技术定义

空气净化技术是以创造洁净的空气为主要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 4.2空气净化技术作用

制剂行业中的空气净化需要生物洁净,即在除掉空气中的各种尘埃的同时除掉各种微生物等。药品的净化过程是在净化的空气环境中进行的防止药品受到污染、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5、眼用制剂

5.1眼用制剂概念

眼用制剂是指直接用于眼部的无菌制剂。 5.1.1分类

眼用制剂按剂型可以分为: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 眼用液体制剂按给药方式可以分为:滴眼剂、洗眼剂、眼内注射溶液 眼用半固体制剂按性质可以分为: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 眼用固体制剂按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眼膜剂、眼丸剂、眼内插入剂等。 5.1.2用途

杀菌消炎、散瞳缩瞳、降低眼压、诊断或麻醉、保健等。

5.2 以滴眼剂为例的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pH值:正常眼耐受pH为5.0~9.0。pH 6~8时无不舒适感,小于5.0和大于11.4有明显的感觉。

渗透压:眼球能适应的渗透压范围相当于0.6%~1.5%的氯化钠溶液,超过2%就有明显的不适。

无菌: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度的界限。用于眼外伤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包括手术后用药在内,不能添加抑菌剂。一般滴眼剂要求没有致病菌(绿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量滴眼剂需加入抑菌剂。滴眼剂的抑菌剂要作用迅速,要在1~2 h内达到无菌。

澄明度:滴眼剂的澄明度要求比注射剂要低些。混悬液滴眼剂应进行药物颗粒细度检查,15 m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90%,50 m的颗粒不得超过10%。不应有玻璃,颗粒应易摇匀,不得结块。

粘度:滴眼剂的粘度适当增大可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强药物的作用,同时粘度增加后减少刺激作用,也能增加疗效。合适的粘度在4.0~5.0 cPas之间。

稳定性:眼用溶液类似注射剂,要注意稳定性问题,很多眼用药物是不稳定的,如毒扁豆碱。

5.3 国内眼用制剂生产情况

5.3.1眼用制剂符合无菌要求的必要性

眼用制剂作为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其质量、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不同于其他外用制剂,近年世界各国对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已逐渐向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方向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出版的《药品生产验证指南》中明确指出:滴眼剂虽为外用制剂,但质量要求类似注射剂,对pH、渗透压、无菌等都有一定要求。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也明确规定各类眼用制剂均应符合无菌要求。由此可见眼用制剂的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是关系到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质量要求和工艺步骤之一。

5.3.2眼用制剂的作用

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窗口,也是极其敏感的器官。许多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部感染性炎症、干眼症、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眼表过敏症等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导致失明。治疗这些眼部疾病,滴眼剂是眼科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角膜屏障的存在、泪液的稀释作用、泪道的引流等原因,许多局部眼用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在治疗应用时受到了限制。[1]

5.3.3眼用制剂的形式及用药特点

最常用的眼用制剂往往过于简单,通常水溶性药物制成滴眼液,而水不溶性药物的制剂形式是眼膏或混悬型滴眼液。常规制剂的主要缺陷包括用药后药物脉冲式进入,鼻泪管引流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以及缺乏有效进入眼后段的药物传递系统。普遍认为最佳的眼用制剂是滴眼剂(占上市产品约%"A),不会引起糊视和刺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眼部生物利用度和控释给药。如用增黏剂,亲水性聚合物,纤维素类等来提高滴眼液的眼部生物利用度,但人体证明对其提高很小,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现在应用上述聚合物的目的主要是使病人舒适,或是生物黏附而并非增黏。过去用的纳米粒材料是非生物降解性,且有局部毒性而使产品基本上无法市场化,目前研究已转向生物降解性和生物黏附性的材料。植入剂自我插入困难,有异物感,易从眼内脱落,病人对植入剂的顺应性较差,目前植入剂产品也很少。

此外,为了在玻璃体内获得并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必须反复给药。从而导致患者顺应性差,增加病情恶化的危险。但是,通过反复给药来维持药物浓度,病人耐受性差。另一方面,药物可经鼻腔、口腔等途径吸收,增强了毒副作用。因此,近年来许多眼科研究者正在探索眼部新的载药系统,以求较长时间地维持药物浓度,减少系统性吸收。减少并发症,增强疗效。大多数药物会产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理想的眼用药物传递系统应该具备这些性质:角膜和结膜透过性好,在角膜前停留时间延长,容易被消除、无刺激、使用舒适(包括减少催泪作用和眨眼反射作用)、适宜的流变学性质。许多眼科控释给药系统,如:脂质体、环糊精、微球体等。这些剂型能够长时问平稳地释放治疗浓度的药物、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消减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流失、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剂量等。[2]

5.4 眼用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改善措施

5.4.1 不良反应

随着眼疾患者的增加和眼部保健要求的提高,眼用药物的使用日益频繁,而眼用制剂引起的眼及其周围黏膜的可逆性炎症改变等眼部不良反应出现频率增多,特别是长期使用或滥用眼药水,易引起如眼部不适、结膜炎、结膜上皮细胞调亡及角膜表面损伤等眼部不良反应。加之眼内环境较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但眼用制剂所用的附加剂一般都对眼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些抗菌类药物也会在眼部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因素易导致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眼压升高及诱发青光眼等,限制了眼用制剂的使用。

5.4.2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药物影响 由于眼球由多层组织(外层纤维膜、中层血管膜及内层视网膜)构成,又有许多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大部分给药不能进入眼组织,一般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小于5%。眼部给药过程中,为达到有效药物浓度,通常会增大给药浓度或增加给药频率,因此易导致局部药物聚

集,增加对眼部的刺激性。 (2)、抑菌剂的影响

目前,国内市场使用的眼用制剂大多为多剂量包装,开封后易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被泪液及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故大部分眼用制剂(包括抗生素类)中都添加了抑菌剂。国内外研究表明,抑菌剂对眼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或不良反应。

(3)、渗透促进剂的影响

为提高眼用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会加入一些渗透促进剂来提高眼部对药物的吸收。如加入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对等成分,可提高药物在眼部用药的疗效。渗透促进剂主要通过改变结膜上皮细胞结构,破坏结膜上皮整体性的方法促进药物的眼部吸收,因此长期使用易导致对眼表的损伤。

(4)、其它因素的影响

由于眼的特殊性和角膜及结膜组织的高度敏感性,眼用制剂的pH和渗透压与对眼表的刺激性有较大关系。pH小于5.0或大于11.4时刺激明显。高渗溶液在眼内易吸收水分,使眼部干燥而不适,而低渗溶液会使角膜膨胀而产生疼痛。 5.4.3改善措施

(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应用

以缓控释和靶向定点释药为主要特点的新型给药系统可更有效、迅速并精确地释药于患处,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频率和单次给药剂量,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生物相容性和渗透性良好、毒性低的新型辅料,也可提高眼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对角膜的刺激性。如采用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以液相的形式点眼,少剂量和使用频率,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或使用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对刺激性药物的包合,可掩盖其刺激性,增加药物的角膜透过率,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使用浓度,而减少高浓度药物产生的刺激性,同时可置换掉对眼组织具刺激性的辅料。[3]

(2)减少抑菌剂的使用

由于抑菌剂易对眼组织产生损害,处方筛选过程中应高度关注抑菌剂种类和用量的科学依据。

(3)配制合理的pH和渗透压

滴眼剂在pH、渗透压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一方面,眼用制剂处方中需加入缓冲剂以调节pH为6.0~8.O;另一方面,在缓冲剂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或非药用辅料的化学试剂。 (4)利用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无菌制剂生产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准确、可控、视觉化等特点结合无菌生产工艺对眼用制剂的生产进行数据采集,杂质检测,不合格品剔除等操作,生产质量更好的眼用制剂。[4]

(5)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要求 眼用制剂中应加强无菌要求,按照无菌制剂的生产工艺设计眼用制剂的灭菌工艺,共同提高眼用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强眼用制剂灭菌工艺研究。[5]

6、课程学习总结

在学习了制剂学这门课程后我对制剂学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新技术与新剂型以及用药辅料,中药剂型、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制药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于生活中更加合理、科学地对药物进行使用及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拓宽了我对于专业知识应用方向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眼用制剂的研究进展[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9,28(10):13-15.

[2]曹健,陆锦芳.眼用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志,2003,38(3):161-163.DOI:10.3321/j .issn :

1001-2494.2003.03.001.

[3]Loftssona T;Jarvinen T Cyclodextrins in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外文期刊] 1999(01) [4]赵敏.信息工程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11):47-50. [5]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9):800-802.DOI:10.3321/j.issn:1003-3734.2008.09.023.

上一篇: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下一篇:作风纪律整顿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