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提高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的探索性研究

摘要: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是高校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教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但是教师评价的制度,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现代教育体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最近几年,高校进行了一系列聘任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其中心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任、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实现这些改革目标都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模式作为前提。传统的评价模式一直都面临着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难以仅仅通过简单的“结果”来衡量。特别是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很难有一个合理的结果作为标准,而胜任素质的提出和发展为高校教师评价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胜任素质理论也被引入到了中国,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胜任素质模型也在部分企业及政府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将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基础,可以有效推动招聘、选拔、培训、职业发展、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等工作水平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目前,国内有关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管理领域,党政机关中也有不少研究,而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还不多,关于高校教师的胜任素质研究更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教书育人、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等多项任务;教师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其素质高低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服务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将胜任素质的思想运用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国内重点高校都定位于研究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教师的选拔和评价上普遍更加注重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而教学能力的考察和提升则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本科生的教学能力。本科学习作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也是研究型人才打下学科基础的重要阶段,对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对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笔者在文献梳理中未见到有学者按照不同的培养阶段对高校教师的胜任素质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为探索性研究。本文以有本科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为调研对象,从胜任素质和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高校教师本科教学的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进而构建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的相关研究作比较,比较不同研究研究结果的差异,探索本研究以及前人研究中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可能存在的瑕疵、造成原因及其改进方法。此外,本研究还力图通过比较找到本科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关键性差异。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教师的招聘甄选、工作评价、培训发展、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提高学生满意度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提高教师本科教学能力水平、改善高校教学质量、激励教师自我学习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总结。在实证研究阶段,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胜任素质特征,通过两次问卷调查获得 -手数据,并采用比较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进而构建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最后,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本研究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差异及其原因。 通过理论回顾、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共有7个素质维度和两个素质层次。7个素质维度分别是:教学能力、关爱学生、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个人特质、成就动机和专业能力。两个层次分为基准胜任素质和鉴别胜任素质。其中基准胜任素质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知识和方法、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计划和条理性、师德师风、诚实正直、责任心、专业功底9个素质;鉴别胜任素质包括引导培养学生、影响和感染力、换位思考、鼓励他人、组织协调能力、接受挑战、倾听和反馈、自我完善、学生成就导向9个素质。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证明7维度模型的结构良好,通过比较均值分析得到的素质层次显著。 2、研究方法、调研对象以及研究过程将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影响模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模型的构建方式,而在于研究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研究过程控制是否严谨。采用问卷法识别胜任素质特征时,采用“您认为下列素质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程度如何”的提问方式调查教师获取基准胜任素质更为客观和全面,采用“下列素质某位教师的符合程度如何”的提问方式调查学生获取鉴别胜任素质有更好的效果。胜任素质模型有划分素质层次的必要性,模型的胜任素质项目不能过多和过于宽泛,应具备关键性和鉴别性。 3、高校教师本科教学以及广义的高校教师的共有基准胜任素质主要有6项,分别是责任心、诚实正直、帮助学生(他人)、尊重他人、专业功底、理论联系实际;共有鉴别素质主要有4项,分别是自我完善、(引导)培养学生、接受挑战、感召和影响力。本科教学的素质要求更加强调教师鼓励他人、倾听和反馈、换位思考等几项胜任素质。 结合研究结论,本研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7点建议: (1)重视本科教学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2)设计更为合理甄选标准和方式,从多角度考察教师素质;(3)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本科教学能力;(4)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5)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6)薪酬体系设计增加胜任素质的评价因素;(7)加强师生沟通,听取学生反馈。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目前还没有学者按照不同的培养阶段对高校教师的胜任素质进行研究,本研究是对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另外,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做了比较分析,对研究研究方法、调研对象和研究过程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对将来相关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1)样本选择上,本研究只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样本覆盖面不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研结果的效度,进而对研究的结论产生影响。(2)调研对象上,本研究在访谈阶段选取教师为调研对象,在问卷调研阶段选取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在与前人研究成果比较时发现,问卷调查阶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调研能够取得更好的调研数据。(3)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了比较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本文选择了因子累计解释量超过60%来解释了7因子模型的结构效度,没有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检验。(4)此外,由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篇幅的限制,本研究没有对胜任素质模型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做深入探讨。 本研究进一步研究方向在于:(1)在已有的胜任素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有效地将素质模型应用到高校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升高校的人才管理水平。(2)由于胜任素质研究的应用性大于其理论性,尽管它在实践领域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至今还缺乏大量的实验研究,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也备受争议。如果研究方法不科学,其研究成果将对组织的管理工作产生误导,其应用越广泛深入,对组织的伤害越大。因此,本研究认为素质模型构建的各主要研究方法应该形成一个规范的要求,以对研究过程进行的严格的控制。(3)如何提模型的信度和效度也是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评价体系

学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与文献

2.1 胜任素质的相关概念

2.1.1 胜任素质运动的发展

2.1.2 胜任素质的定义

2.1.3 胜任素质模型

2.1.4 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2.1.5 胜任素质研究领域的争议

2.2 教师胜任素质研究文献的回顾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2.3 教师胜任素质研究文献的总结

3.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步骤

3.3 研究过程

3.3.1 访谈

3.3.2 编制初试问卷并试调查

3.3.3 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3.3.4 正式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3.3.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3.6 调研结果

4. 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

4.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比较

4.2 模型差异的原因分析

4.3 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胜任素质模型与高校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的比较

4.4 比较分析总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本研究的观点和结论

5.2 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寓思想政治语文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艺术品市场发展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