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2024-05-28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共9篇)

篇1: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冰花吗?把你见到的说给大家听。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的窗花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对照课后生字表)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及时改正过来。

2.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1)自主识记。

(2)这些生字小朋友在文章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试一试吧。

(3)自己读课文。看谁不丢字,不加字,读音准确。

(4)读词语卡片,生练习读并扩词。

(5)识记多音字。读音,组词。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并练习做旁注。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小作者的心情都有那些变化。

(3)体会小作者的不同心情,自己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美丽的窗花把我们带竟了进了童话世界。想象一下,窗花还可能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作业。

选做题: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词语,照样子写。

轻轻地

密密的

(1)读一读词语。

(2)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自己独立写。

篇2: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根据意思正确默写课文。

3、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入: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猜猜,什么意思。

探讨学习论语的步骤。提示:可以参考古诗的学习方法。

读正确;解句意;悟含义;会默写。

二、初读,了解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准。

2、说说句意,提出不懂问题。

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读书。本班已经预习,有些小组已经检查。重点落在朗读的停顿、字音的检查上。着重“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三、研读、感悟

1、说说读懂了什么,告诉同学你是怎样读懂的。

2、谁想试着说一说。

3、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4、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5、背诵、默写检查。

四、拓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课堂小结

篇3: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篇4: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4.找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扬长避短()——()

自始至终()——()

转危为安()——()

阴差阳错()——()

5.选字、词填空。

着了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正好走()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十分安全。

()爸爸的回头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日积月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

2.用动物的名填空,补充成语。( )视眈眈 画( )点睛 老( )识途

3.名人名言填空。

______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梁实秋多责备_______,多原谅_______。——谢觉哉

快乐读书屋

1.选择人物填空:

本册书第一篇课文就讲述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吉鸿昌宋庆龄华罗庚贝多芬

选择人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小就深知对人要讲信用的_____________

死也不倒下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

才华出众不畏权势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

冲破阻力回国工作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季的美丽景色。分别描写了树木、融化的积雪、_______、溪水、_______五种景物。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像______。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顺序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告诉小华

( )爸爸告诉小华:“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像这样的服务电话还有很多,如110是匪(f5i)警(jing)电话,119是火警电话。 114是查号电话,121是天气预报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小华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话。

()小华问爸爸:“真奇怪,怎么一打电话救护车就来了______”

()一天,爷爷病了,爸爸连忙拨(b6)打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听了爸爸的话,小华觉得电话的作用可真大。

按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

在_______上中填标点。

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拨打什么电话?你知道吗?

(1)小华想知道少年宫在哪,可以拨打______查问少年宫的电话号码。

(2)小华的妈妈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拨打________查问。

(3)小华爸爸在路上看见一起车祸,可以拨打_______报警。

以《我喜爱的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习作。

篇5:人教三年级语文上教案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水泄不通”、“气宇轩昂”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其造句。

2、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3、理解课文,体会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的情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以及人们激动而骄傲的心情。

教学准备

_升旗仪式的挂图像资料,《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_广场的升旗仪式隆重而庄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播放_广场的升旗仪式,学生畅谈感想。

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迎风飘扬,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时,每个炎黄子孙怎能不欣喜与自豪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_广场,目睹这庄严的时刻——《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并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及不认识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2、检查生字和生词掌握情况。

用猜字谜、我指你认、开火车等形式检查生字,出示词语卡片,抽读词语,并说说词意。

3、检查读书效果。

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升旗仪式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再现情景

1、学习“升旗前”这一部分。(1、2段)

(1) 自由朗读第1、2段,画出表现人们心情的句子或词语。

(2) 观看升旗仪式的人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

(3) 这么多的人涌向广场,却都“静静地”等候。你从“静静地”一词中体会到什么?(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

(4) 学生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2、学习“升旗中”这一部分。(3、4段)

(1) 学习第3段。

① 出示挂图(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片段),让学生感受卫士们的精神抖擞、威武神圣,并结合课文理解“气宇轩昂”的意思。

② 在文中画出描写国旗卫士的动作的词,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

③ 配上《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2) 学习第4段。

①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全体同学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观看国旗冉冉升上天空。

② 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广场上空,你是怎样的心情呢?(自豪、激动)

③ 用你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吧!

④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升旗仪式庄严,升旗时间非常准确)

⑤ 配上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3、学习“升旗后”这一部分。

抓住“久久不愿离去”,体会人们对国旗、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为什么说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引导学生结合国旗与太阳升起的时间、方式以及太阳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理解)

五、简单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1、找出文中有书名号的句子。

2、说说它的用法。

六、激情总结

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中国,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和骄傲。同学们,我们不会忘记,南极上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不会忘记,奥运赛场上那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让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板书设计

国旗同太阳一同升起

七、作业

1、书写生字

2、课后练习

八、教学后记

1、学生掌握本课的字、词

篇6:三年级上《风筝》教案

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12个生字。积累“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好词。

理清课文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三件事,感受字里行间充满的童真童趣。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不同的心情,并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摘抄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并找出具体描写心情的词句,从中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溢的童真童趣。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交流自身放风筝经历的基础上导入课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并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一共写了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这三件事。

第二课时:找出描写心情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心情的句子、词语,深入体会做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快乐、兴奋,找风筝时的失望、懊丧以及对继续寻找充满了希望,从而感受风筝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聊风筝,激趣导入

1、交流放风筝的经历和感受。【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谁来为我们介绍介绍当时的情景?可以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去的,当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都可以说。

【教师小结】一只小小的风筝,承载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第十课《风筝》,循着贾平凹先生的记忆,与一群乡村孩子共同感受风筝带给他们的快乐。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教师导语】看老师写课题。(写“筝”的时候,教师解说:古时的风筝,骨架都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筝”是竹字头。)【教师导语】一起读。(“风筝”的“筝”在这里读轻声,学生容易读错,教师提醒后,可再指名读,加深学生记忆。)

3、读资料袋,欣赏图片,了解风筝。

【教师导语】我们都见过风筝,是吗?风筝的制作看上去并不复杂,可你别小看了风筝,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想要更多地了解风筝吗?打开课本第41页,课后的资料袋告诉了我们很多风筝的课外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导语】(欣赏图片)风筝的形状有很多种,传统的风筝造型一般有燕子、蝴蝶、老鹰、蜈蚣等等。

二、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2、学习字词。

a、出示字词,分行指名读。精心

希望

依然

飞舞

拼命 奔跑

抖动

寻找

磨坊

继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预设】读音错误。①“精心”的“精”、“拼命”的“命”后鼻音不到位。②“磨坊”读音错误。教师提醒: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磨”的另一个读音是mó(让学生组词),“坊”的另一个读音是fāng,比如街坊、牌坊。(顺势提问:磨坊是什么?你见过磨坊吗?)(出示图片)

③“垂头丧气”的“垂”和“丧”平翘舌音不到位。

b、分组读,一、二组读第一行,三、四组读第二行,全班齐读第三行。c、理解词意。

【教师导语】哪些词语你还不理解?

【预设】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连脸色都变了。千呼万唤:一遍一遍呼唤。“千、万”是虚指,表示很多次。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叹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恼的样子。(可以让学生动作示范一下)d、认清字形并练写。

【教师导语】这些标红的字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预设】①“精心”的“精”偏旁是米字旁(顺势提问:如果给它换个偏旁,有哪些字?你能再给“精”组几个词吗?)

②“抖动”的“抖”偏旁是提手旁。

③“垂头丧气”的“丧”笔顺要注意,下面没有一撇。

【教师导语】这些字写起来不难,但是要把它们写好,还是有点难度的,尤其是“希、奔、丧”这几个字。下面,我们就先来写写这三个字。(教师示范,边写边提醒注意点,学生练写。)

3、指名读课文。

【教师导语】刚刚我们已经自己读过一遍课文了,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和句子特别难读,不知道你有没有把它们读准、读好。我们来检查一下。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时候,教师顺势出示几个句子,指导学生练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我们水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4、理清课文内容 【教师导语】这篇课文的作者贾平凹先生是一个大作家,这是他回忆小时候风筝给家乡的孩子带来快乐的场景。这篇课文有一个特点,就是思路非常清楚,请你找一找,围绕风筝,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预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这两方面学生容易发现,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写的是做风筝,第3、4自然段写的是放风筝的基础上,明确第5—8自然段写的是找风筝。)

三、找句子,初感心情 【教师导语】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发达的年代,风筝无疑是我们这群乡村孩子最好的玩具了,所以,一想到能做风筝、放风筝,我们便会觉得——快乐。所以,作者一开头便写到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快乐)

【教师导语】快乐是肯定的,但仅仅快乐却不足以完全形容他们当时的心情。他们当时的心情呀,随着风筝的制作、起飞、掉落不断起起落落。贾平凹先生用他朴实的文笔,把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笔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这就叫做阅读批注,我们读书的时候适当地做一点阅读批注,可以把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四、作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导语】作者是怎样把当时的心情写出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下面,请你拿出课堂作业本,完成第1—3题。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3题。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10、风筝

快乐 做风筝

放风筝

心情 找风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复习导入

1、做课堂练习第1、2题,复习生字词

2、回顾内容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弄清楚了这篇课文围绕风筝一共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作者把做这三件事时的心情写具体了,我们已经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了,也作了阅读批注,请你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告诉他,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

二、线牵风筝,感受心情

【教师导语】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版块)板块一:做风筝的心情 出示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预设】很渴望、很急切的心情(憧憬)

“憧憬”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读读课文,也可以查字典来了解它的意思。【预设】向往 【指导】“憧憬”一般是用在对美好的事情的向往上。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学生想象)多好玩的风筝呀,多么快乐的场景呀,这就是憧憬,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份对风筝做好以后的向往和期盼读出来?

出示句子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你读到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快活

2、做风筝的时候,“我们”怀着一份对风筝做好以后的美好憧憬,心里是快活的。可是,风筝做好以后什么也不像,“我们”还是觉得快活。作者用了一个词——依然,“依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预设】仍然

3、为什么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依然让“我们”快活?辛辛苦苦做的风筝啊,竟然什么也不像,“我们”怎么不难过呢?

【预设】①虽然风筝什么也不像,但仍然可以放风筝,不影响“我们”玩,所以“我们”依然快乐。

②不管做出来的风筝是什么样,都是自己辛苦换来的作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就仍然会感到快乐。

③在制作风筝的过程当中,小伙伴们围在一起说说笑笑,这个过程已经很快乐了。【评价】是呀,这样一份快乐是谁也夺不走的。

4、谁能读出这种谁也夺不走的快活的心情?

5、齐读这两段话。

【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快乐读出来。

板块二:放风筝的心情 出示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欢快、快乐、快活

2、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我们”的快活的? 【预设】喊叫、拼命

3、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强调这两个词,这样就可以把那种欢快的心情读出来了。谁来试试?

4、这句话写的是放风筝的快乐。作者还把他们怎样放风筝写出来了,找到这个句子了吗?一起说。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5、这里有一个词“凌空”,是什么意思知道吗?(学生不知)老师来解释一下,凌空就是高高地升起在天空中,就是说风筝飞得很高啊,很快就高过——树梢了。

6、我们都放过风筝吧?自己一边读这个句子,一边回想,放风筝是不是这么放的?

7、刚刚是一边读句子一边回想,现在你能一边回想,一边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留下“一个人„„另一个人„„站在„„说声„„那线„„凌空飞起„„渐渐”这些词作为提醒,让学生背诵这句话。)

8、看着天上翩翩飞舞,越飞越高的风筝,听着村里人的夸奖,“我们”除了感到快活,还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9、带着你的体验,激动、快乐、自豪等等,来读一读这一段。

出示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你读到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焦急、担心

2、“倏地”就是指很快地、迅速地。风筝一下子没了踪影,“我们”能不着急、能不担心嘛!老师来读风筝掉落飞走的句子,你来读这个写他们心情的句子,要把那份着急、担心读出来。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前面两句,学生齐读该句。

板块三:找风筝的心情 出示句子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哪个词语最能反映出“我们”此时的心情? 【预设】垂头丧气

2、我们精心制作的风筝就这样丢失了,找不到了,此时此刻,除了垂头丧气,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我们”的心情? 【预设】伤心、难过、不甘

3、带着这种伤心/难过/不甘,请你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三、畅想结尾,深情结课

1、找了半个下午,找遍了“幸福鸟”有可能掉落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幸福鸟”的踪影。就在“我们”垂头丧气,不知要再去哪里寻找之时,一抬头,就看见了——水磨坊。于是,我们——(齐读)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你觉得孩子们能在水磨坊里找到“幸福鸟”吗? 【预设】能/不能

【教师小结】在水磨坊里顺利找到这只“幸福鸟”的机会很小,微乎其微,当然也有可能就在那里。只要你有自己的理由,都可以。

3、如果水磨坊里没有,他们还会去哪里寻找?

4、孩子们为什么要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呢?

(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因为风筝身上寄托着“我们”童年的快乐,寄托着“我们”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5、总结:一只小小的风筝,寄托着“我们”这群孩子对快乐、对幸福的向往,是“我们”童年生活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只风筝,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愿你们每一个人都珍惜这一份童年的美好愿景。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精心

依然

放风筝

拼命

找风筝

垂头丧气

快乐

幸福

快活、憧憬、喜滋滋„„

篇7:三年级上乡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九龙江对家乡人民的重要性。

2、认识九龙江基本情况。[教学过程]:

一、介绍地理位置

是福建省的第二大河流,是漳州人民的母亲河。

发源于龙岩博平岭,有北溪、西溪、南溪3支分流,在龙还猪江屿注入台湾海峡。

二、具体介绍北溪、西溪。

1、北溪是主流,长258千米,发源与龙岩,经过漳平、华安、长泰、芗城、龙文、龙海,在福河与西溪汇合。上游山高水急,到潭口后,地势渐渐平坦。

2、西溪发源于龙岩,经南靖、芗城、龙文、龙海,在福河与北溪汇合。

3、南溪发源于平和,三平山为分水岭,经漳浦、龙海=在浮宫白水镇汇入九龙江。

三、了解漳州平原。

1、冲积成漳州平原。

2、漳州平原的特点。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我省主要粮仓,也是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一。

漳州的六大名果:荔枝、龙眼、菠萝、香蕉、柚子、芦柑。

四、治理九龙江。

修筑防洪堤、排涝站,保护漳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农业生产。

五、教师小结

六、完成思考与练习。

东海明珠东山岛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山岛的地理位置。

2、认识东山岛风景名胜。

3、知道东山岛的主要特产。[教学过程]:

一、介绍东山岛的地理位置

1、地处漳州南部,台湾海峡西南端,全岛面积188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

2、让学生了解“蝶岛”:整个岛的形状像一只彩色的蝴蝶。

二、东门屿。是我国四大名屿之一

龙、虎、狮、象四屿活灵活现。

三、铜山“风动石”。

传说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它的形似仙桃,海风吹时会微微晃动,它因大、奇、险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四、其他。

1、“石僧拜塔”是一位和尚长期跪拜的化身。

2、“鹰嘴岩”酷似一只巨大的老鹰。

3、“虎崆滴玉”因泉得名。

五、东山岛的古迹众多,风格各异。

1、关帝庙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2、铜山古城是600多年前修建的。

3、“天下第一完人”黄道周的遗物遗迹。

六、是闽南渔场中心,物产丰富。

1、鱿鱼、龙虾、对虾、鲍鱼全国闻名。

2、“总统菜”芦笋。

3、硅砂产量很大。

七、旅游胜地。

马銮湾:有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沙滩,蔽日的绿树。

八、教师小结

九、完成思考与练习。

南一水库

[教学目标]:

1、知道南一水库的地理位置。

2、认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一水库的地理位置

1、位于南靖县奎洋镇。

2、拦河大坝:坝宽236米,高97米,坝高居全省第一位。

3、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4、游览南一水库。

湖面上:有海鸥、养鱼网箱。

湖面时而宽、时而窄,宽处近两公里,窄处则仅有百米长。

二、介绍风景点。

瀑布、羊岭朝云、太子亭、北龙宫、庄亨阳墓。

三、水库的规模。

水库水面296平方千米,库容量1.58亿立方米,水库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年发电量160万千瓦。

四、水库的其他作用。

1、具有防洪作用。

2、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

五、教师小结

六、完成思考与练习。

向东渠和峰头水库

[教学目标]:

1、知道云霄向东渠地理位置。

2、知道向东渠对云霄及邻县的重要作用。

3、认识云霄人民的协作和奉献精神。[教学过程]:

一、修建向东渠和峰头水库。

1、向东渠。

是云霄人民、东山人民1970年集中力量建设的大型引水工程。

2、由漳江上游建滚水坝,逼水上山,依山引水,通过86千米渠道,引入各地。

3、飞跨八尺门海峡,流入东山岛。

二、峰头水库。

1977年,在马浦乡峰头村兴建,1986年蓄水,是漳州最大、全省第二大水库,容量是1.8亿立方米,巨大人工湖灌溉云霄、东山大部分农田。诏安、漳浦受益面积15333公顷。进行二期总修工程,可增加18667公顷。总装机容量11500千瓦,占全县发电量的三分之二。

三、人民作出的奉献。

1、淹没11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

2、淹没24.4万平方米,淹没耕地40多公顷。

3、安置移民2000多户,10000多人口。

4、安置区人民无偿让出土地兴建移民新村,让出土地260多公顷。

四、教师小结

五、完成思考与练习。

养花致富的百花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百花村的由来。

2、百花村又分成几部分,有什么用途。

3、认识百花村花卉品种的三个特点。[教学过程]:

一、百花村的由来。

1、原名长福村,以养花为主,世代相传,至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因为养花赏花卖花得福,有“卖花在长福”之称。2、1964年,朱德委员长视察长福村,高兴地说:“真是百花村啊!” 3、1980年,国家文化部部长陆定一参观长福村,为长福村题写:“百花村”三个字。

4、改革开放后,花农有各种花卉1200多种,具有新、奇、贵三个特点。

5、花卉产品销往全国27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二、百花村经营走向产业化。

建成龙海百花园,配合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建立百花园。可分为展销区和经营区。

体现百花园作为全国花卉定点市场。

四、花农收入增多,1992年2月,李鹏题写:“百化争艳,万民常福”。

五、教师小结

六、完成思考与练习。

云洞岩风景区

[教学目标]:

1、游览云洞岩知道一些著名景点。

2、知道云洞岩是闽南第一碑林。[教学过程]:

一、介绍云洞岩地理位置。

位于漳州市蓝田镇,方圆22平方千米,海拔220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闽南第一碑林的由来。

1、自五代以来,共有180处。

2、讲解著名景点:丰熙的霞窝,张鹏的寒泉,蔡潮的月峡,朱熹的石室清隐和溪山第一。

3、这里名人题刻比比皆是,各种字体齐全,许多书法作品古雅大方,风格独特,在书法艺苑中各有一定地位。

三、云洞岩古庙。

宋朝“忠义开漳”陈元光将军,蔡烈养鹤室。

四、介绍旅游景点。

从别有天起可分两路游山,一路是往东环山腰而行,遍览众多洞室、崖刻;一路是从西北登山,游览奇石、岩洞直上顶峰。

1、从别有天向东行:仙岛、寒泉、仙人迹、石室清隐、云洞岩、天梯径、听泉崖、晒衣台、瑶台等景观。

2、从别有天向西行:可观赏许多大字崖刻和奇石洞岩。

五、有清乾隆三十五年洪水水位。

六、解放后,发掘许多石器时代的陶片。

七、龙之山休闲度假游乐区。

八、教师小结

九、完成思考与练习。

漳南第一关

[教学目标]:

1、知道漳南第一关地理位置。

2、漳南第一关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介绍福建的分水关。

一个同广东交界,在漳州的诏安县。

二、介绍地理位置。

1、在诏安县同广东饶平县交界的地方,大小山岭一座接着一座,连绵延续几十公里。

2、它的地势向东西两边倾斜,东向水流往诏安,西向水流往饶平,是一个分水岭,分水关便设在岭上的福建境内。

3、地势高峻险要,是漳州地区通往广东省的交通要道。这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曾在关门上题刻“漳南第一关”。

四、介绍作用。

1、解放前在此设关卡,缉私盐、收关税,盗贼经常在附近出没。解放后漳州通往汕头、潮洲公路经过多次整修,为福建、广东两省重要交通线,成为诏安县和漳州地区重要门户,促进人民交流和商品的交流。

2、改革开放后,国道324线通过此关,南来北往汽车络绎不绝。目前,成为一个集旅游、娱乐、饮食、购物为一体的省界新区。

五、教师小结

六、完成思考与练习。

明代状元林震

[教学要求]:

了解历史人物林震的事迹,学习有点发扬长处。

[教学过程]:

1.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读课文,了解林震的事迹。2.想:林震为什么学有所成? 林震怎么考上状元的? 中状元后,林震是怎么做的? 3.学生小组讨论 4.全班内交流

思考题:

1.林震在殿试时,现场所作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课外搜集一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抗元女英雄陈吊花

[教学要求]:

了解陈吊花率女义军机智勇敢,与敌斗争的小故事,她是抗元斗争中的一位巾帼英雄。

[教学过程]:

1.介绍陈吊花生平事迹。

2.1277年夏天,她配合哥哥陈吊眼同举义旗。在她的号召和带动下,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入伍组成了女义军,成为起义军中一支重要的反面军。

3.1280年8月,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漳州之战”中,陈吊花立了盲功。4.1281年冬陈吊花智慧过人,她苦思良策,到处求粮,接济义军。5.1282年深秋,起义军营寨被一个个攻陷,起义军失败。

陈吊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光彩照人。她是抗元斗争中的一位巾帼英雄,一位勇于冲破礼教束缚的反封建的女战士。

思考题:

1.陈吊花的家世怎么样?她在抗元斗争中立了什么战功? 2.说一个陈吊花率女义军机智勇敢,与敌人斗争的小故事。

革命烈士张太西

[教学要求]:

了解革命烈士张太西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抗捐抗税,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开展武装斗争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在漳浦县城关东外印石亭边,翠柏簇拥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篆刻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张太西。

2.教师介绍张太西事迹。

3.1943年7月27日。张太西高呼口号走向刑场。从容就义,用鲜血和生命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

思考题:

1.革命烈士张太西于_____年出生在_____村。2.简述张太西同志被捕和牺牲的经过。

少年英雄康亚宗

[教学要求]:

学习康亚宗烈士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介绍康亚宗烈士出生于一个勤劳朴实的船民家庭。

2.1949年9月19日,部队首长看到康亚宗求战心切。态度坚决,就批准他当支前船士,把他编入第二中队。

3.1949年10月15日,康亚宗参加的第一梯队船只把解放军送上鼓浪屿,反船后部队领导劝他在嵩屿休息,可是他又主动投入第二次运载渡海战斗。

4.10月17日,解放军渡海解放厦、鼓的战役胜利结束,在随后的评功表彰会上,康亚宗被评为“支前特等功臣”,他的死重如泰山,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形象永垂不朽。

思考题:

1.康亚宗时_____人,他____岁就参加_____ 为_____光荣牺牲。2.你敬佩康亚宗吗?为什么?

华安奇观

[教学要求]:

了解“万世清”“倒扦竹”“四脚直”知道华安奇观,激发学生热爱漳州,爱华安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导言:华安奇观的确神奇而独特,再加上有关它们的来历都伴随着神话般的传说,使之更加耐人寻味。

2.让学生阅读全文

3.老师当导游介绍“万世清”。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介绍“倒扦竹”“四脚直”

思考题:

1.“万世清”是一条_____溪水_____。

2.“倒扦竹”的枝杈_____“四角直”长着_____ 拖着______。3.你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奇观吗?搜集一个有关它们的传说、并写下来。

琯溪蜜柚

[教学要求]:

1.了解琯溪蜜柚的突出特点,外形特点等。2.了解琯溪蜜柚的荣誉。

教学内容:

1.琯溪蜜柚被称为“闽南六大名果”之一,是平和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2.学生通过读书了解琯溪蜜柚荣获了许多奖项,了解琯溪蜜柚的外形特点。3.琯溪蜜柚的出产地。

思考题:

篇8:三年级语文教案上

读懂, 读不懂, 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 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 便会纷至沓来。

何谓线性思维?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只按逻辑规则和既定秩序进行;二是思维结果惟一;三是思维方向单一。线性思维属于静态思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往往只满足于关注文本“有几个生字、词语, 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有几种修辞方法, 有哪些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关乎知识点与考点层面的信息。而这些被关注的信息, 一方面来自神圣权威——教参, 另一方面来自指挥魔棒——考纲。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地与文本对话, 行走的是“字、词、句、篇”的“直线”, 看到的是教参标准答案的“单向度”;听到的是考纲刚性要求的“单维声”。如此这般教书30年, 只不过是把第一年的备课重复了30遍而已。

一如小猫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永远接近不了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

教师应该怎样与文本对话, 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呢?

于是, 我们想到了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来讲, 如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 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思维, 是指相互连接的, 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

通常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非线性思维属于右脑思维, 它有助于拓展思路, 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更真实地接近事物本体。

所以, 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才能达至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下面, 试以《风筝》与《慈母情深》例谈之。

《风筝》, 是一篇三年级的课文, 听过不少教学, 教者仅仅在“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与“找”风筝的失落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终难跳出线性思维的窠臼。以至于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堂质问老师:“风筝找不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一时语塞;另一次, 一个孩子当堂扣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结果, 老师被“挂”在了黑板上。

设若运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真正读懂了《风筝》, 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不至于如此窘迫了。

譬如, 我们不妨先在自己的“心空”中, 多放飞几只“风筝”。

首先, 我们可以放飞鲁迅的《风筝》 (全文略) 。与鲁迅的《风筝》对话, 抓住第四节的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难怪放风筝的孩子快活地“一边奔跑, 一边喊叫……”风筝断线了, 飞跑了, 找不到了, “天使”消失了, 他们能不伤心吗?以至于他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其次, 我们还可以放飞林晓燕《挂在墙上的童年》里的“风筝” (全文略) 。与林晓燕的《挂在墙上的童年》对话, 孩子们的疑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便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原来, 风筝被一只只厌恶孩子玩耍的手撕掉了, 或者, 挂在了墙上。

再者, 我们便可以放飞周国平《童年价值》里的“风筝”——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 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 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 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 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 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鲁迅、林晓燕、周国平的“风筝”, 与文本的“风筝”在我们的心空放飞、对话, 我们读到的《风筝》, 还仅仅只是风筝?

不!风筝是儿童玩具的隐喻。换句话说, 放飞风筝便放飞了孩子的童年;没收了风筝, 便没收了孩子的童年;撕毁了风筝, 便撕毁了孩子的童年!

相互勾连、相互开启、相互融合的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不仅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 还可以在同一文本内部进行。

譬如, 若干次听老师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遗憾的是千课一面, 九九归一, 落脚在“情”怎样“深”上。“情”为什么“深”?便鲜有人读懂了。究其因, 乃“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为之。设若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母亲!

第一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苦”母——

她工作环境噪音大:“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温度高:“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经年累月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母亲脊背弯曲了, 手指龟裂了:“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工作着实辛苦啊!

其实, 每个家庭、每个母亲都很辛苦啊!有人说, 天底下有一条苦不尽的河流叫母亲。

第二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慈”母——

无怨无悔供养孩子吃穿, 这就是慈母。如此慈母, 天下不计其数, 但单靠“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能解放自己, 解放孩子吗?

第三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圣母——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 而更高质量地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点燃孩子的兴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书中自有“生产力”。读书, 让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从事技术含量很低, 流血流汗很多、经济收入却很少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母亲可能不识字, 但是, 她懂教育;母亲不是作家, 但是她成为了作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 难道不是圣母?

有了圣母, 便有了圣子。

不是吗?圣母给了圣子一本《青年近卫军》;圣子便还圣母《浮城》、《死神》、《父亲》、《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等一部部宏篇巨著。

篇9:三年级:操场上的笑声

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自己在操场上经常玩的游戏有哪些。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觉得最有意思,最让自己感到愉快的游戏。分清步骤把游戏活动的经过写清楚,还要特别注意把大家在做游戏时的心情写出来。留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玩得高兴时的各种表现。要求内容具体,情景交融。

快乐导航:

笑声是人们对快乐最直接的表达。只有在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将真实的情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所以首先一定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活动,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若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项活动一定要特别。第二,活动的过程要具体。笑声是伴随着活动的发生而发生的,要紧紧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情、动作和语言等多个方面去重点突出引人发笑的场景和环节。第三,升华主题。笑声不仅是“笑声”,更是对美好时光的铭记。

词语加油站:

你追我赶 酣畅淋漓 势不可挡

心急火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名言加油站: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有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

——[苏联]高尔基

操场上的笑声

上海市七宝明强第二小学三年级 徐浩洋

走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向右穿过走廊,就看见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长长的跑道白线绘成的一张硕大的花色地毯,那就是我们的操场。学校的操场是我们的最爱,这里每天都有快乐的故事上演,操场上空总是回响着我们的笑声。

今天,太阳下的操场异常热闹,一场激烈的“亲子运动会”正在举行。和着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操场。我们每班排成方阵,在操场上席地而坐,爸爸妈妈们站在我们的队伍后面。我们成了欢乐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今天的比赛项目——“抬花轿”。很多同学羡慕我:我要成为“新娘”,坐在爸爸妈妈的人体“花轿”上,被“嫁”到操场左侧的体育老师“家”了!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千只小兔子,上蹿下跳。我不是害怕见体育老师,而是担心拿不到第一名,给班级丢脸。

话筒里传来集合声。我脱掉外套,深吸一口气,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跟着爸爸妈妈走向赛点。一声令下,爸爸妈妈立刻蹲下。他俩先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腕,一个坚固的花轿底座就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脚分别伸进去,坐好,紧紧搂住爸爸妈妈的肩,花轿被抬了起来。啊!好高啊!爸爸叮嘱我:“坐稳,搂住,别紧张,爸妈绝不会让你受伤!”“好!”我大声回答。

“砰”的一声枪响,我的花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射出去。爸爸妈妈步子迈得很大,身体微微向前倾斜,一步紧跟一步向前奔跑。“靠紧!走直线!”爸爸发出指令。我双腿夹紧,屏住呼吸,咬紧牙关,暗暗使劲。只听耳边一片加油声。我们配合默契,动作灵敏,终于第一个冲到了终点!其他六组选手也分别到达。

爸爸妈妈松开双手把我放下。哇,操场沸腾了!我们班一片欢腾,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他们笑着、蹦着,挥舞着双手,欢呼着:“胜利啦!我们班是第一名!”我骄傲地跑回班级,即刻被笑声和赞美声包围。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场亲子运动会的笑声已被我珍藏在记忆的百宝箱里。学校的操场是我们的开心乐园,我们的幸福天堂!

指导老师 黄 英

老师点评:

小作者巧妙地通过“亲子运动会”这项具体的游戏活动来展现操场上的笑声,小中见大。文中三次提到“笑声”,开篇提到“这里每天都有快乐的故事上演,操场上空总是回响着我们的笑声”,直入主题。文末再次点题,对“笑声”进行升华。

文章主体在介绍这些笑声缘何而来,小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兴奋、激动、紧张,直到最后取得了胜利,赢得了班级同学的一片欢呼和发自内心的欢笑。笑声里饱含着对班级荣誉的在乎,也饱含着自己对童年欢乐的怀念。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充满童趣。

教师简介:

黄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教于上海市闵行七宝明强第二小学。热爱教育,热爱文学,喜欢写作。

上一篇:环境化学工程下一篇:学生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