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2024-06-20

如何在作文中创新(共8篇)

篇1: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的写作教学,“教师不是实验者,而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作文创新的内容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命题要创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好作文命题是作文创新教学的第一步。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命题时打破常规,渗透创新思想,注重命题的新鲜、活泼和生动性。在作文教学中,由老师统一命题让学生作文,这是一种常

2、实中求“趣” 文艺学家邓拓说过:“谁要是给我出一个好题目,我给他磕三个头。”可见,要真正好一个作文题目是很不容易的。而要“趣”字上下功夫,也是我们出好作文题目的一个法宝之一。新颖、有趣的题目能唤起学生兴奋、激动、惊诧等情感,能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自述”时,他给学生出的题目是:《(嗬,哈,嘿,嗨)我这个人》,让学生从中选出不同的语气词与“我这个人”搭配成题目,写成文章。这样的题目既新颖又有趣,从不同的语气词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文章风格。再比如《老师爱我,我爱她》、《猜猜他是谁》、《我的“围裙”爸爸》这三道作文题,就比单一刻板、司空见惯的《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爱老师》、《我的好朋友》更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心理学指出:“具体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负担。”也需要老师具有创新意识,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童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和感悟他们的童稚、童言、童趣、童心、童识。这样才能触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

二、材料要创新。

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你只须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①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又是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如《事事关心》根据介绍东林党人“事事关心”对联知识的需要,作者安排6个小节介绍对联的出处、含义,引出论点。小说根据主题、篇幅的需要,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外的效果。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四、语言要创新。

新鲜的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典雅,富有文

恰好为培养这种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可以这么说,作文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传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即创新能力。另外,象征手法的运用,同联想,想象密不可分,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要指导学生在联想、想象的前提下的运用象征手法,力求立意的新颖和构思的精巧。为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更需用在创新。比喻手法运用得娴熟,不光对于写有用,就是说话也获益匪浅,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追求创新个性的社会,“改革开放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青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放、追求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创新作文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看不惯”,而应正确的加以引导,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不要强加给学生一个公式化、千篇一律的固定摸式,而是精心命题,以题启思,以题激情,开拓思路,张扬个性,立意求新,辟奇径、发奇思,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佳作。

篇2: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二、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共和思维方法的并成,培并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一是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 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二是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三是外向思维,即思维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譬如面对《夜》这个题目,可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加班加点的工人报门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逻的等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削铁兴起

篇3: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1) 学生的思维模式过于单一, 以致他们的写作思路受到拘限, 难以拓展。

(2)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创新能力。作文思维创新, 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求异思维是作文创新思维的基础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它是一种在定点基础上的发散型思维模式。它具有独创性、多样性、灵活性、新颖性, 对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阅读《南郭处士》, 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会从批判南郭先生的角度去写, 批评他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结果读后感千篇一律, 没有创意。假如思维逆转, 学生能从讽刺齐宣王的视觉去思考, 讽刺他用人不当, 岂不妙笔生花。所以, 如果一个人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意识的。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求异思考, 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 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 标新立异, 写出有新意, 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二、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思维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可以说想象是作文创新的翅膀。正是在作文中有了想象, 作文才有了灵气, 才充满了活力, 才孕育了生活的醇香。丰富的想象是作文创新的必要条件。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是想象的结果, 这首诗美就美在它的美妙神奇的想象。诗人运用想象, 由明星想到空中, 由空中想到街市, 由街市想到珍奇, 由天河想到牛郎、织女。想象手法的运用不仅开拓了读者的思维空间, 而且还赋予诗歌浓厚幻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还使诗的意境深远隽永。

三、联想思维是作文创新思维的材料加工厂

联想是创造的加工厂, 有了联想, 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 从而使思维更活跃, 作者的眼界更开阔, 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构思更精巧, 语言更生动。联想能触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拓展作文思路。例如: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 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 一律向上的丫枝, 对抗西北风的特征, 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周总理, 你在哪里》一诗里, 呼唤、寻找、回答都是艺术想象和联想, 几呼几答, 跌宕多姿, 使文章思路开阔, 主旨鲜明, 思绪如长江、大海, 滔滔不绝。作文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 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 可以跨越时间限制, 冲破空间的阻隔, 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缺乏联想, 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 冲不破时空的限制, 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窄。

四、生活是作文创新思维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青年诗人东篱在自序中说:生活永远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导师, 它博大、厚重而深邃, 我们的写作根本无法穷尽所有生活和生活的一切, 我们倾其所能也只能揭示一部分生活、一部分事物、一部分世界、一部分存在。叶圣陶老先生和诗人东篱的话表明, 作文的创新内容需要汲取生活中的新的素材, 新的思想, 新的血液。在《红楼梦》这一本书里面, 许多主要人物的原型都来自于作者曹雪芹的家庭人员。贾府的由盛转衰的历史就是曹雪芹的家族由盛转衰的历史。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富有创新精神, 就需要经常体验、感悟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 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生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和理解能力。离开了生活, 作文创新就如同无水之鱼, 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 .2006, (9) .

篇4: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创新

一、立意贵新颖

立意新颖指对问题或事情有独到的见解、主张和认识,不落俗套。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并多从诗文名篇中汲取营养,写文章就能写出新意。

训练学生立意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创造住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约束和影响,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具体来说,可以引导采用发散思维用导学生要善于围绕题材或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特别要善于逆向思维,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敢于突破常规,独辟溪径,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以独特的构思和材料表现出来。以前,由于作文考试的一些弊端,我们常鼓励学生得放心分,大家说什么你说什么,大家写什么;你也写什么,作文出不了高成绩也跑不了大分,这样的作文永远不能创新、在平时中,我们只有涉猎别人不敢涉猎的雷区,才有可能创新。铁棒成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我让学生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写二篇议论文,许多同学都以做事情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进行立意,而有一个学生却持反面观点,立意为“磨针者愚,引进者高,改进者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不能因幼稚而忽视,也不要因无理而棒喝,而是要首先肯定其积极性,然后作出他们能理解的解释。

二、材料贵典型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在诸多材料中,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最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运用典型的材料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地说明问题。文章总要受到篇幅和表现形式的限制,在这一篇文章里,决不能把一切能说明中心思想的材料都充填进去,而只能选择其中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有一些材料虽然能说明中心思想,但并不一定是典型的。因此,要精心筛选,全面平衡。

典型材料,并不一定都是大事件,有的事件很平常,很小,却能以小见大说明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要做到选材典型,道德要本质地、全面的看待一切事物,不为事物的的表面所迷惑,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次,不能浮在生活的表面,浅尝辄止,抓住一点就写,要如沙里淘金一般,反复筛选,仔细鉴别。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情与理都要材料来表现。选择材料时应努力避免用那些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多用能给人新鲜感、时代感、现实感的材料。一个新鲜的材料可以弥补语言能力的欠缺,显示良好的语文素养,胜过许多苍白无力的说教。平常学生作文中的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如:下雨父母送伞;生病老师补课;帮助孤寡老人;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三、构思贵巧妙

构思的巧妙是好文章成功的关键,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文主题、篇幅的需要创新破格了。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写《我的妈妈》一文时,一个同学构思就比较独特,他没有按一般的结构模式先写妈妈的外貌,再通过一、二件事,写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或写妈妈某个特点,最后写爱自己的妈妈或表决心报答妈妈,而是先用倒叙写出妈妈的腿残废了,给她带来不便,引人入胜。接着写残废的原因,是给奶奶夜晚拾药时被一辆三轮车扎的,中间插叙了妈妈的身世,记叙了妈妈对自己;对奶奶的关心照顾,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照顾自己和奶奶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作者用巧妙的构思,使这篇文章与众不同,成为佳作。

四、语言贵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能使文章出色、升格,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就会活泼生动。

大家知道,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没有积累和继承何来创新?好文章或者是言人所未言,往往能够打开人们蒙蔽的视域,启发人们的认知;或者是人虽言之,我则常中出新、出深,从广泛的材料中选择适合话题的材料。材料越广泛,可以展开的思维空间就越开阔,文章就越大气、越灵气,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越富有创新精神。真正优秀的写作者往往具有知难而进、遇难则强的心理素质,善于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凸现个性,以平时基础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性灵文章。

篇5: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学生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主要是缺少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思维是学生写出创新文章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作文创新作了一些尝试。

一、训练扩散思维,拨动创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方法是巧设问题,诱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肯定学生中合理的思维。教读《孔乙己》时,设置问题:既然长衫是读书人的象征,孔乙己一直穿在身上,为什么最后喝酒是穿一件破夹袄?结果学生想象各异,其中一个同学这样描述:“丁举人奸笑道:‘你也配穿长衫,有什么资格?丢我们读书人的面子,给我脱下撕了,再打五十大板。’”这一思维既合情又合理,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残忍摧残孔乙己的主旨。进行扩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培养求异思维,挑战陈旧观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当然应建立在健康向上的立意基础上。为训练学生这种能力,我平时设计了一些辩论题让学生辩论。如正方“有志者事竟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空有大志而无行动);又如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读不健康书);再如正方“不必班门弄斧”,反方“弄斧敢到班门”(敢向权威挑战)。由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作文有创意。某同学在《我要为南郭先生辩护》一文中写道:“我认为南郭先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庸人,但让他有机可乘的不正是齐宣王吗?我们怎能只盯住南郭先生不放呢?齐宣王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明真假的昏君,是他为南郭先生大开了绿灯。”“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优胜劣汰,再也不可能有培育南郭先生的土壤。这样,‘南郭先生’不再会有机可乘了。”这篇习作采用了求异思维,摒弃了人们的一贯思维方式--一味指责南郭先生的弄虚作假行为,其立意达到了创新的要求。

三、合理运用技法,驾驭创新技巧

范文网

要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需讲究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巧用比喻、烘托、铺垫、对比、象征、借物喻人等手法。如以“播种”为话题作文,一同学以《要在春天播种》为题巧用比喻手法,其中写道:“春天,是最美好的时光,是人们播种的黄金季节,青少年时代,就是人生的春天,是播下知识种子的黄金时代”,作者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在结尾又写道:“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播下理想的种子,才会有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朋友记住:知识的种子要在求知的春天播下。”由于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使文章达到了创新。

篇6: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处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其内容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作为支撑生产经营的基层维护单位,我们的员工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也要频繁面对机构调整、岗位变动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客观现实面前,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仍旧简单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已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抓住公司“以创新求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积极主动地把“创新”落实到行动上。

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何在?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网络、电视等先进媒体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工作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方法仍旧单

一、形式仍旧枯燥,就很难取得效果。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是重视个人的时代,全球经济和文化融合的加剧,使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个性更加突出。由于知识是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它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因而它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政治上优秀、业务上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是今天竞争的关键,强化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拓意识,方能使我们在竞争中稳操胜券。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反思以往那种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弊端,在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上重视个人的内在需要,通过启发和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提高人的单一素质升格为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伴随这个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应从纯粹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功能,向着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前提下,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个体功能方面转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重要关头,时代变了,对象变了,目标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方法、手段就要变;环境变了,需求变了,重心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原则、形式就要变。那么,如何在继承中创新,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呢?本人认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突破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关键是我们要打破思想政治工作固有的封闭性、凝重性和一元性,彻底清除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的旧观念,走出“规范化”的束缚,重视激活思想政治工作,构筑立体的、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再具体说来,就是要走出“纯粹”的思想和政治的工作范畴,在更广大的范畴和空间里,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媒介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低姿态”、“世俗化”运作。实事求是面对员工们所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例如:生产人员紧张,职工工作压力大;受经营形势影响,职工收入不理想,领导与职工沟通不畅等等。通过对国家通信行业调整政策、企业经营发展形势的宣传,使员工对所处的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岗位的职责、薪酬等的调整有客观充分的认识,只有员工的认识清晰了,才会在行动上减少盲目冲动、不负责的做法。

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通过调整以下几个关系,来打开思想政治工作的通道,扩充内容,拓展途径,提高质量,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做“出彩”。

(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

在知识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内涵或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它与其他各项工作有了更多的相互包容性、整合性,它的实践价值和引导作用被突显出来。因此,改革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居高临下、不应仅仅停留在号召和鼓动上,而要溶入企业建设过程及各项业务流程中,与之融为一体,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广泛凝聚人心,才能落到实处。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弘扬人文精神的联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它的表现形式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革新调整,而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今天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就要始终把人放在首位,认真捕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观念、心理、意趣的变化,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多重矛盾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高度重视解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弘扬人文精神的联动。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人文主义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和关怀人,肯定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这对于今天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就业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这标示了一种深刻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以及伴随改革必然要经受的精神阵痛过程。它必然带来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带来一部分人的心理失重。因此,改革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就要重视“内化”,切实弘扬人文精神,从根本上重视人,尊重个人的情感和权利,鼓励个人的成长,同时把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放在突出位臵。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化”,首先要努力营造理解人、关怀人的氛围,细致入微地、设身处地为工作对象考虑,要“放低姿态”,消除身份和岗位的壁垒,将被教育者臵于和自己平等的位臵上,以交流为途径,以沟通为方法,通过为其办实事、办好事,获取信任和友谊,在赢得人心中赢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其次,要鼓励创新,鼓励独立思考,努力为人的发展提供舞台和机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在重视社会规范的灌输的同时,重视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相当多的时候,能力和个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调动一切手段强化人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构筑社会发展的智慧高地;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为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发挥机制,也就是说,挖掘人的优点,制约人的弱点,使人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立意高,起点实的有力表现。

(三)促成思想工作与系统管理、制度规范和舆论监督的动态互补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除弊去邪的利器,因此,它无论如何是不能削弱的,相反要通过和管理、和法制规范及舆论监督的结合,通过受制于上述控制手段而立体地发挥教育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软工程”,常常诉诸于无形,而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健全的法制法规等等是“硬章程”。两者实现一种动态互补,强化政策、制度、机制的导向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体现在制度规范中,无疑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率和实际成效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更广大的时空中显示威力,也使企业管理更见效果。因为一个单位,良好风气的形成,既依赖持续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没有外在约束,内在约束的过程将十分漫长,事实上也很艰难,并且缺少保障。当我们把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之中,堵住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消灭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盲区,我们就能通过扬善惩恶营建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的有序的制度化的良好环境。

现代化的企业是有序管理的企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大课堂,今天市场和迅速现代化的社会在用生动的例证教育我们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强化管理而提高效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借助时代环境的“逼迫”,引导员工以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如果因为市场竞争很激烈,“需要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系统管理、法制约束、舆论监督,甚至抛开企业规范的灌输,一味迁就个人意愿、个人情感,放任个性与自我的无限膨胀,那么,思想政治工作最终会是形同虚设的,企业改革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四)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逐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风格和方法上的客体主导,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强调防止形式主义。在环境、任务、内容、渠道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所有这些说得都是正确认识对象,准确把握需求的问题。

每个人都最了解自己,也最爱自己,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结合,坚持方法论上的客体主导,首先要推崇科学精神与民主意识,变服从权威为服从真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努力创造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共同探讨的气氛。通过经常性民意讨论,特别是开展群众性思想互助、帮学互助,现身说法,集思广益,形成多个积极性同时推进,依靠群众,贴近现实,自己教育自己的有利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抓典型、树标兵、立榜样,可以建立群众学习型组织、研究型组织,可以从群众的智慧中提炼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招”、“绝招”,以“通心”求“同心”,通过正确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实绩的最大化。

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现,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性的确立、感召力与吸引力的确立。它既是教育过程,也是审美过程、娱乐过程。它是一种学习,更应是一种享受。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公众参与,让他们在愉悦的精神文化享受中陶冶人格、升华境界、获得启示,就能成百上千倍地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将抽象、空洞、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还原为琳琅满目、充满情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消除以往思想政治工作那种冷峻感、隔膜感,就能以人情味、亲和力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为感召力滋生了亲和感,而亲和感建立了主客体之间的信赖,由此他愿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就使他律和自律能在真正意义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卫生和科普活动,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为主体,变“包办式”为“自选式”,变“一人掌勺”为“大家动手”,有效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施与受”的矛盾,其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五)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文化知识传播的整合今天,知识、信息和智力已成为经济要素中关键的要素,借助科学和文化的传播,一方面能有效抑制经济活动中非促动因素的干扰,清除社会上形形色色愚昧落后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培育目光远大、襟怀坦白、知识丰富、意志超群的一代英才。因此,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在方式和方法上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渗透、熔铸,吸收哲学、逻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是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跟踪当代科学文化的进展,加快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技术更新,推进整合传播;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现代信息理论,积极利用现代

网络技术,加强对社会动态和舆情的研究分析,逐步建立思想教育调研网络,通过科技手段拓宽思想教育领域,实施科学价值观的全方位辐射。

篇7: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2、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3、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关键字】学生;创新能力;教学

【正文】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充满新奇幻想、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喜欢问问想想,经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刮风时为什么会呜呜作响?”,“早晨的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来?”等等。其实多问就是儿童思维主动

性的表现,是其求知欲的萌芽。“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喜欢刨根问底,有时问得别人无话可答,他还要问:“你为什么不知道?”可见,他的巨大创造力就是从这种寻求根究的精神中迸发出来的。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发问,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发问,应尽量不厌其烦的予以形象、准确、浅近的回答,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悟出其中的道理,那是更好。另外,还要让他们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事例分析):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 老师问:“小皮球掉进洞里怎么办?” 孩子说:“用小手掏出来。”

老师又问:“洞很深,小手掏不到怎么办?” 孩子说:“用夹子或其他工具夹出来。” 老师又为难他们说:“洞是弯的,夹不到。”

孩子动了动脑筋说:“向洞里灌水,皮球就浮上来了。” 老师还是不放过继续问:“洞是漏水的,水一灌下去就流走了,怎么办?”

孩子们这下被难住了,这时有个孩子就说:“这个皮球我不要了,再买一个。”

当然这个孩子的回答不能说正确,但从求异思维来看,他的回答非常好,因为他突破了问题的情境,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幼儿学会灵活改变思维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使孩子们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意识,甚至成为习惯。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心理学家早已指明:“想象力是人脑中对已有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即一个人事物表象越丰富,提供想象的材料也就越充足。反之,表象贫乏,想象力就会受到局限,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培养儿童创新实践能力,除有意点拨、启迪之外,还得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充分活动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吸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储备丰富的表象。所以说经验的积累是创造首要条件,而观察又是丰富知识、技能最好的途径。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正确的认识客观的事物,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比如课外活动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为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孩子在这种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展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有必要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留心观察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他们看到人们是怎样劳动和创造的,从而大量的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探索、创造的欲望,并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

知识、技能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新的设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当“新、旧知识相互延伸、碰撞,进而优化组合”时,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使故知发生转化,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事例分析):我在组织学生自编《母鸭带小鸭》的律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鸭子的三态(形态、动态、神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律动的创编。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展开想象,从自身兴趣出发,把鸭子的不同特征揉合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学生表现小鸭在水里游、有的表现用嘴整理羽毛、有的表现小鸭在陆地上一摇一摆的走路。可见,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越多,但是却为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成人在平时一定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打好创新的根基,并鼓励幼儿多动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来活跃孩子的思路,进而出现创新的可能。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他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材料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质疑。

(事例分析):在美术活动《手指印画》中,我先不讲手指印画 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猜一猜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并让动手尝试自己的想法,再讲一讲你是怎样画的。有一位学生提出:“用棉签画。”课堂上有的觉得是,有的幼儿觉得不是。此时,我没有学生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在听取了孩子的发言后,首先肯定了他的画法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验:对于他的这种画法,你有什么意见?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质疑:“用棉签画,点子小,而且点子上没有‘花纹’?”这时又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用纸球画?”“是不是用手指画的?”教师最后也请学生一一尝试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幼儿从有疑到敢问,从敢问到敢想,是积极思维、创新求知的表现。可见,质疑、设疑能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参考书目:

1、刘以林主编 《实用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 华语教学出版社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行之杯征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太和县城关镇第六小学

张 丽

篇8:如何在作文中创新

一、语言材料积累, 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中培养创新思维, 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 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1. 指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写作材料来源于学生的所历所见所闻。教师应尽可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让他们多了解社会、多参加游览、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扩大他们的生活面, 使他们逐步正确地评价身边的人和事。

2.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诗歌, 还是寓言、小说;无论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教师都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 并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成才的道路, 用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 指导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目前, 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 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动手操作性的活动, 如布置并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在办报中, 学生既要写文章、查找资料, 又要设计版面、画插图, 最后还要工工整整地抄写。这既有趣又艰苦, 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培养各种能力, 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烦恼。这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

4. 指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要建立起一个充实的“材料库”, 就应当及时写好观察笔记。教师一般应指导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作好观察笔记。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人的容貌、身体、语言、动作, 写出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如写事:可以指导学生写“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市场的事”等不同的地点、不同时间的事。如写物:可以写房屋、布娃娃、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 学生在教师的有意识指导下, 将观察所得分门别类地写成笔记, 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材料库”, 学生到写作时, 一个个素材便可随手拈来。

二、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绚丽的花朵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 思维居于核心地位, 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以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因为它可以从一个信息源输出多种不同的信息。开启各种新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产生新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摈除陈旧教法

“教师命题—分析题目—范文指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的教学程序, 主要以教师为主导, 以集中思维为主体思维, 这种思维封闭式的教法只能越俎代庖, 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辽宁教育》载文说:“一位教师读了范文《我的妈妈》后, 让学生写同题作文, 结果全班所写的五十个妈妈都一样。 (1) 单一狭隘的写前指导只能产生同一模子铸的程式化泛滥、模仿做作、无病呻吟之作, 因此我们也就对几十位妈妈一样的作文没有惊诧的必要了。 (2) 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学生, 从这个角度讲,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2.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尺度思考和探究

如写“一件难忘的事”, 可以这样展开思考: (1) 快乐—难忘。 (2) 悔恨—难忘。 (3) 悲伤———难忘。 (4) 意义深远—难忘, 等等。只要灵活思考, 展开发散思维, 就会产生各具特色、新颖独到的文章。

3. 广泛创设平等民主、灵活多变的思维空间, 充分利用群体智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让一个大脑与五十个大脑对垒”

在讨论中拓展思维, 于交流中开拓思路。这种方法是奥斯本在1939年发明的, 称为“脑轰法”, 也称为智力激励法。我以“一位老人站在大街上……”为话题, 要求学生续写。学生答案丰富多彩, 令人叹服———手捧鲜花等人、送孙子、雨中独行、看夜景、回想童年……学生在民主、友爱的气氛中体验到思维的快乐, 闻到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无穷芳香。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大特征, 然而流畅性尚可办到, 变通性却比较困难, 独特性最不容易, 尽管如此, 后两者却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鼓励学生多作“翻案文章”, 锻炼逆向思维, 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和惯性思维是教师追求的。

三、联想和想象, 创作性思维腾飞的翅膀

学生作文一个明显的“沉疴”就是思维单一、思路狭窄、内容单调。究其根本, 主要是平时缺乏对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作文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灵气与创新比翼, 才情与个性尽显。

联想是想象的开始和基础, 是形成一个人创作力的因素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氛围, 设置情境。如, 我在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情景:把一枝刚抽出嫩芽的柳枝插在瓶子中放在讲桌上, 让学生展开联想。如何引导呢?过程如下:

联想一:嫩芽的颜色———生机勃勃的新世界, 预示着希望与激情, 蕴含了生机与活力, 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是一幅春天的美景。

联想二:嫩芽的数量———寂寞孤独, 离开熟悉的亲人朋友, 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

联想三:嫩芽将长大——祖国的未来, 在充分汲取大自然、生活中的养分后, 茁壮成长, 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终生。

联想四:瓶中的嫩芽———失去依托, 即将消逝的生命, 春光飞逝, 人生有太多的遗憾。

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还有利于把作文写得深刻而又不落窠臼。

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遨游于联想想象的王国, “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 生花的妙笔, 定会写出连自己都惊诧不已的好文章。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是否有丰富、开拓、活跃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是衡量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创造性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母语教学的半壁河山———作文教学任重道远, 我们期待着……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对学生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考查。进行作文教学, 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中培养创新思维, 开启各种新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产生新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作文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上一篇:药企半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与现代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