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2024-07-03

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共8篇)

篇1: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浅议基层图书馆藏书之书建设

湖北省图书馆

郝敏

摘要:信息资源建设是衡量图书馆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体系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本文分析了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上的理念误区,就基层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采访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资源 采访 藏书 文献

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取、组织、序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自近代图书馆学在我国诞生以来,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名称经历了藏书采访→藏书补充→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五个阶段。当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文献型的资源建设,也包括数据库的建设,还包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组织。

一、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理念误区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根据自身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有计划并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1]。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直接指导和影响资源建设的实践,而我国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缺乏先进的资源建设理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唯经费论

资源建设以经费投入为基础,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就无法进行资源建设,这是大多数基层图书馆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资源无处不在,除了花钱购买,许许多多的免费开放资源遍布国内外网络平台,国内外的各种公益机构也提供一些特色资源,关键是我们的馆员要去了解、认识、发现和挖掘。比如说,读者就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在读者办证时请他们填写单位、专长、年龄、是否愿意参加文化志愿者等信息,以此为基础建立“专家读者资源库”,从而借助读者资源解决专业信息资源与资深馆员不足的问题。再如,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倡导个人和集体向图书馆捐赠古籍、手稿、正式出版物,内部资料、宣传手册、广告、电子出版物、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实物等;还可以借助两会,请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向地方政府提出议案、提案,建议地方出台“向图书馆呈交地方文献的条例”,图书馆通过上门征集和各单位呈交,可将本地政府、机关、企事业等相关单位的会议资料、专题汇编及其所制作、出版的各种书报刊汇集到图书馆,从而形成一批地方特色馆藏和专题资源库。

同时,也可到上级馆甚至省级大馆批量担保借阅,联系国内外的公益慈善机构,如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Apple Tree Library Foundation)致力于通过募集资金的方式,在中国大陆捐助建立英文少儿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针对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开展讲座资源配送工作,每月将其开展的讲座刻录成光盘,免费物流给签约的基层图书馆。除此之外,我国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也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可供基层图书馆免费获取;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http:///zh/)等数字图书馆项目,以及新浪读书等很多免费的网络阅读资源,基层图书馆都可通过其网络站点向读者导航推介,让更多的人免费使用经图书馆专业人员筛选推荐的优秀书籍报刊、声像图片等资源。

2、唯藏书量论。

大多数基层图书馆因其公共馆性质,在藏书种类上贪大求全,追求藏书量的快速上涨。虽然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但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由于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购置经费非常有限,如果一味谋求馆藏数量的增加,而不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民众的需求,科学地规划和设计馆藏,精心地选择和组织馆藏,规范评价馆藏、周期性地剔除陈旧和无价值的文献,那么最贴近基层大众阅读需求的基层图书馆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最需要在经费不足的基础上,维持一个结构优化、高效有用的文献资源体系。然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形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任一形态信息资源也都有其存在的优劣势,作为面向地方民众的基层图书馆,所建设并提供的信息资源既不能局限于传统纸本资源,也不能单单依靠数字资源,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合理安排采访比例,从而发挥信息资源体系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阅读需求[同1]。

3、唯喜好论。

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核心任务,而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信息资源建设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是图书馆的不二追求。然而,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由于人员少,一人多职,且采编人员并不具备图情专业素养,造成在采购信息资源时随意性很大,没有本馆特色馆藏和整体藏书体系的概念。采访标准多为采购人员自己的主观喜好,或者以不同时期读者的阶段性喜好而论。信息资源采购是图书馆的第一个关口,由于购书经费的不足,基层图书馆采访人员更要在充分调研读者阅读需求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荐书活动提升读者参与选书的流程,并参考上级馆或大馆的经典信息资源推介,综合平衡读者需求实施采购。要切实做到不完全以读者喜好为唯一标准,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推选经典、指导阅读的作用,引导读者读好书。

二、合理有效的信息资源采访对策

1、把握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的特点与规律

笔者认为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应与读者需求和地区特性相应,采访类型以纸本书刊为主,数字资源以共享上级馆资源为主,内容深度应以满足读者一般生活、休闲、学习与工作所需信息为主。例如:

县(区)图书馆是为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是本县范围内的藏书、目录和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协调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文献采购的重点是适合当地工农业生产需求的实用性文献、地方文献、中文工具书、科普读物、文学艺术作品等。由于在县馆的服务对象中,大众性读者占多数,故在文献的采集过程中,要根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采选专业书刊的比重不宜过大,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通俗的综合性藏书体系[2]。而社区图书馆(室)、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多为老人和孩子,因此,其文献采访范围主要是实用型科技书刊、生活类综合书刊和少儿书刊等普及性通俗读物。行业图书馆是在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图书室,服务对象是广大干部职工,其文献采访主要侧重于各单位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文献和各种文史哲类书刊,辅之以生活保健类休闲书刊,多推荐专业性、学术性、真实性都很高的数据库资源,以及讲座、听书等音视频多媒体资源。

2、建立完善、规范的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程序

首先,要在图书馆内各开放部门建立起有效的资源需求及资源利用信息反馈渠道,经常到读者部门听取和收集一线工作人员对藏书补充的建议,及时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购置和补充的意见与建议,并做好读者调研和查访记录,建立信息档案。

其次,严格执行文献采购原则和标准,确保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预算”。定期进行采选工作检查。其中,采选工作环节检查应包括审核选书质量和数量,对误采率、加工时限、书商的配书情况、业务统计、购书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同时,要对文献购置经费使用进行效益评估,一方面要考虑重点馆藏的完备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调整各类文献购置经费的比例优化文献结构。

三、探索与创新文献采访方式。

文献采访方式按照采访主体划分,可分为单馆自行采购、合作采购、集团采购和采访外包;按照经费使用权限划分,可分为政府采购和自主采购;按照采访工作方式划分,可分为预采、现采、邮购、网购、交换、调拨、征集等[同

1]。由于基层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文化层次各异的大众,而且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经费相对短缺,采访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原因,建议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探索以下采访方式。

1、合作采访。合作采访又称为协调采购、联合采购,是多个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就各馆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进行协商,建立地区文献联合采购体系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达到节省购书经费、资源共享的目的。合作采访通过馆际互借、交换、复制以及建立合作检索网的办法,谋求充分发挥每册图书资料的作用。合作采访的方式包括:图书馆与图书馆合作和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合作[3]。

2、非购买方式。为弥补购书经费的不足,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非购买方式获取文献资源。如捐赠、调拨、租借方式,目前发达地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相对比较充足,可以利用对口支援的方式,申请馆际支援,免费获取其利用率不足的书刊或复本量大的书刊,也可定期向其申请批量外借书刊。其次,向政府申请下文,倡导社会各界向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和各种信息资源。

3、读者荐购。读者荐购是指读者可以通过征订目录来浏览推荐书刊,也可以在征订库中检索所需书刊并选择,还可以自己输入书刊信息以推荐自认为有价值的图书,采访人员在书目截止期限内,汇总收回的书目及电子荐购文档中的相应信息,并依此形成最终的选书策略[同1]。

4、读者决策荐购。即首先由图书馆与书商确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然后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机读书目记录,图书馆把机读书目记录导入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读者通过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查到书目记录后,或者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或者要求提供印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同1]。

5、读者自主采购。这是一种由图书馆和书商合作的采购与借阅服务。图书馆为书商提供场地和销售平台,书商为图书馆提供突破图书馆购书经费限制的可借阅图书,读者可以就室阅览,也可以外借或购买新书。读者外借图书视为图书待选采购图书,通过查重、读者评价、采访人员评估,图书馆在书商规定的期限内决定购买还是退订[同1]。

6、读者交换。又称带书办证,读者把自己闲置的图书,捐赠给图书馆,冲抵办证押金,从而获得借书证。带书办证所办理的借书证,其使用和退证方法和普通证读者相同。读者捐赠图书须是无污损、无缺页的图书,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所带图书相关情况,有权确定是否接受捐赠[4]。

参考文献

[1] 杨玉麟,屈义华.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 [3] 张蕾.一种新型的中文图书采购模式——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5(6)

[4]屈义华.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

篇2: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93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胡有清

主 题 词:图书馆,文化建设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群众阅读需求,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设和管理公共图书馆的主体不同,公共图书馆可划分为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其中县级及以下图书馆称为基层图书馆。从我国发展实践看,大多数省、市级图书馆无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在现代化设施、服务水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却仍然不尽如人意。

我国图书馆界第一份综合性研究报告《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为1.5册到2.5册,而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图书为0.44册,县级以下更是人均只有0.1册,人均购书费仅为0.7元。报告显示,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基层图书馆的书还是三四十年前的,实际上早已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不少区县图书馆成了网吧、茶室,甚至只是堆放旧书的仓库。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于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基层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财政拨款投入到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资金也明显偏低,有的地方政府虽然在财政预算中有列支,但也很难到位。再加上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基层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比,其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了“读者越少,政府就越不重视,越不愿增加投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梢组织,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对于保证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建设基层图书馆,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图书馆立法,确保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为了提供永久性和不断发展的国家图书馆事业,全面管理和协调只有靠立法才能获得。”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基层政府开始主动分担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但由于这种行为没有被法制化和制度化,因此往往具有临时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图书馆由于缺少后续经费而难以为继。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急需加强图书馆立法,尽快出台《图书馆法》,规范和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协调图书馆与其他社会外部的关系,使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创造基层图书馆发展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把图书馆建设当成民生工程来抓,纳入到政府规划中实施。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有法律保障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机制,实现经费投入预算化,经费项目法定化,使经费增加幅度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确保购书等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帮助基层图书馆争取社会机构和组织捐赠或资助,多方募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力量援建基层图书馆的新模式。

3、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图书馆服务能力。基层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原则,注重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的提升。要加强与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具有浏览、检索、在线服务等功能的信息化网络和地区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要加强基层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整合,建立、完善服务便利和资源共享理念,积极推行“服务一体化”。实现统一编目、统一检索、统一服务标准、共用一个物流系统和网络技术平台,不断深化基层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工作内涵,实行馆际借阅,通借通还,方便群众。

4、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基层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经受长期的门庭冷落,多年来已经少有新进大学毕业生,原有工作人员也很少得到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基层图书馆亟待建立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和对既有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机制。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基层图书馆引进、培养既懂图书管理学专业知识,又会操作和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快适应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篇3:我国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关键词:区域图书馆联盟,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基层图书馆联盟以其卓越的资源共享效果而受到世界各地区图书馆的重视。例如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多个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在自己国内建立了许多基层图书馆联盟。在20世纪末期, 我国也推行了基层图书馆联盟制度的建设工作, 并相继建立了部分区域性的基层图书馆联盟, 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图书馆联盟数量较少, 管理水平较低, 尤其是一些基层图书馆联盟发展落后, 阻碍了我国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推行。所以, 我们要积极努力地研究基层图书馆联盟发展问题, 增强对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认识观念, 这对于我国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并且施行基层图书馆联盟制度, 可以充分调动起我国社会多方面的力量, 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是地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背景下走上发展之路的必要途径。

一、基层地区图书馆联盟

基层地区图书馆联盟指一些基层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按照合资协商, 共同讨论组成的地区图书馆联盟体。基层地区图书馆联盟是按照各个图书馆平等资源的原则来组成的机构和组织, 通过有效合作来进行数据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与沟通交流工作。基层图书馆地区联盟组织形式具有多元化特征, 求同存异, 呈现出十分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特征, 能够较好地展现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特征, 运用资源共享与互助合作的形式来满足广大地区读者与日俱增的数据信息需求, 是现代基层图书馆机构的生存模式与发展方向。推行图书馆联盟可以促使各级各类图书馆广泛开展馆际交流、协调和合作, 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行图书馆联盟可以使各级种类图书馆特色互补, 共同构建图书馆体系, 保证全社会成员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

我们纵观世界的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 能够看出基层图书馆联盟在整个图书馆联盟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可以将图书馆联盟按照合作区域划分成国际性图书馆联盟、全国性图书馆联盟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而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可以被分成专业性联盟与行业性联盟。可以说这种组织是以区域为单位的基层图书馆联合协作机构,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地区内基层图书馆机构的发展, 增强基层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而地缘关系与地理因素在现代基层图书馆联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早期的基层图书馆联盟的形成过程中, 多数与地理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些离得相对较近的基层图书馆由于更加便于交流信息, 增强联合协作, 因此会形成图书馆联盟。虽然当前通信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 让空间距离已经不能阻碍基层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但是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工作建设多数是在同一个地区内实现的。我们说在一定范围内的基层图书馆, 由于地理位置相距较近, 因此会具有相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与社会结构, 并且具有相同的需求与存在共性的问题, 多个图书馆之间很容易会达成共识, 并且不同图书馆之间经常会被地区机构统一管理, 分享同样的资金来源, 很容易进行组织管理工作。

美国一直被研究学者们评为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最快速的国家, 基本上州内的基层图书馆占据了国家图书馆联盟中的较多数量。在美国, 平均每个州都设置了3个以上的基层图书馆联盟, 在参与ICOLC的70余个美国地区性院校图书馆联盟中, 其中有64个就是州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占据了全部图书馆联盟的84%, 而美国地区图书馆联盟的数量众多, 具有较高水平, 基层读者利用率较高。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美国, 有97%以上的读者依靠基层地区图书馆获得信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美国在国内已经构建了较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例如WRLC等, 而其中Ohio LNK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是由全州分散的84个基层图书馆构成, 为全州的六百余万名师生服务, 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 引进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是国际上图书服务的典范。

二、我国基层图书馆联盟发展问题

虽然我国基层图书馆联盟在近几年获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整体上来说发展相对落后, 水平较低, 发展不平衡, 可以说整体上发展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发展相对较快以外, 我国其他地区的基层图书馆联盟依然发展速度较慢, 甚至一些地区没有建立基层图书馆联盟。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 领导者思想观念上对发展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认识不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 部分基层图书馆领导对于提出“联合协作, 资源共享”的原则认识不够, 思想封闭保守, 并没有将这种原则当作管理图书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 一些图书馆具有较严重的本位思想, 认为与其他小型图书馆资源共享就会吃亏, 并没有将基层图书馆联盟的后期发展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也正是由于自身认识不足, 使得许多地区的基层图书馆参与联盟制度兴趣不高。

第二, 基层图书馆在实际管理体制上出现条块分割, 不同地区并没有构建起跨系统的情报机构来统一协调基层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 使一些区域内构建的合作组织机构, 出现较为散漫、流于形式的状况, 呈现出较低的工作水平, 对于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工作并没有从法律方面、制度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与约束, 并且在公共资源共享方面缺少相应奖惩措施, 让基层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资源积极性方面大打折扣。

第三, 在经济方面, 构建基层图书馆联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浪费, 节约大量经费, 但是在一定阶段内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够搞好各项工作。例如构建信息数据库与局域检索网络系统, 构建图书馆协调机构等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地区政府对于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 经费投入不够, 缺少经济的必要支持, 使得图书馆联合协作与共享资源等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第四, 基层图书馆规范化与标准化呈现出较低水平。当前, 我国许多地区对基层图书馆发展过程中, 对于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建设不够重视。基层图书馆中文献数据库、计算机自动化网络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 使得各个图书馆之间的检索系统与管理系统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衔接, 难以有效组织起系统化的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阻碍了共享资源工作的进行。

三、促进我国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策略研究

首先, 转变思想观念, 提升认识。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工作要求各个基层图书馆对于联盟这种互助性活动, 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要具有深刻的认识, 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各个基层图书馆参加地区图书馆联盟的积极性。如今走上联合协作发展的道路是现代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 基层图书馆领导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走出封闭坚守的状态, 摒弃原有的办馆传统模式与保守的思想意识, 转变本本主义观念, 推行开放办馆, 共赢发展。要深入认识到基层图书馆联盟制度, 是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与互惠互利的创新组织形式, 是当前基层图书馆的生存模式与发展趋势, 努力开展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工作, 推动我国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

其次,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 向读者宣传介绍联盟资源, 提高读者自主利用联盟获取信息的能力,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除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高水平的信息获取能力之外更离不开用户信息素质的提高。作为基层图书馆, 应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展览、交流等活动, 向读者宣传介绍联盟资源, 着力培养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 帮助用户提高利用联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 加快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工作的脚步。由于我国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建设工作依然处在初始时期, 建设初具规模的联盟较少, 而这种状况与我国地区基层几万所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难以适应, 直接阻碍了地区性数据信息资源库共享活动的进行, 阻碍了信息资源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各地区要重视起基层图书馆联盟工作的建设问题, 加速基层图书馆联盟工作的建设脚步, 投入巨大力度发展地区基层图书馆联盟, 这对于提升我国文献资源的现阶段开发利用工作与共享资源具有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 地区图书馆联盟要树立起互帮互助的思想理念。联盟中的高端成员馆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优势, 为相对落后的基层图书馆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支持基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建设, 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使基层图书馆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效益。

发展基层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活动, 可以通过基层各个图书馆的相互合作, 进行资源共享, 满足广大社会群众对数据信息的需求, 让信息资源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兹恒.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J].图书馆建设, 2008 (2) .

[2]吴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吉林农村实践与思考[J].贵图学刊, 2009 (1) .

[3]杨月辉.谈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技术协作[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1) .

篇4: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误区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29-003

On the Idea of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Wan Wenqing(Chancheng District Library, Guangdong Foshan, 52803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blems which generally exist in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dea.

Key words: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dea; misunderstanding

CLC number:G258.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129-003

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直接指导和影响资源建设的实践。在我国,基层图书馆一方面普遍存在经费紧缺,难于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浪费的局面。基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合理地配置资源, 构建适合本地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实,我国基层图书馆并不缺乏先进而又实用的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但这只是体现在极少数图书馆,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先进的资源建设理念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唯经费论

资源建设是以经费投入为基础,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就无法进行资源建设,我们称之为唯经费论。

其实,在我们身边充满资源,有些确实需要投入购买,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免费的资源,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发现,更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和挖掘。[1 ]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或人,有时候就是资源,比如读者就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某图书馆在读者办证过程中,把有专长的读者集中,建立了“专家读者资源库”,以备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专门服务。该库建立不久,一位读者通过网络提出了一个参考咨询服务的请求,希望解决技术难题。该馆接到请求后,从读者专家库中查询到一位相关专业人员,经他指点,短短的二十分钟内,顺利地解决了读者的要求。这个例子说明:一、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二、有些资源不需要投入经费。一个地区企业的产品目录,一般来说是不收费的。基层图书馆坚持长期、系统收集这些资料,到一定规模后,就是一部本地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深加工,制成本地产品目录数据库,就成为向外宣传、推介本地经济的重要资源,随着本地产业特色的形成,在图书馆中派生出许多相关特色馆藏或特色数据库。还有,系统、全面收集本地政府、企业及有关单位的会议资料,若干年后,就可能是一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全书,对后人借鉴前人经验提供重要参考。

有了经费,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资源。90年代中,被称为“盛世之典”的线装本《四库全书》,采用手工宣纸、手工印造、手工装帧,全套共1184册。该书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图书出版工程。国内一些县区级图书馆惊叹于该书的精美装潢、古籍图书的历史价值,纷纷投重金收藏。对一个基层图书馆来说,购买这样的图书,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收藏心理满足,而疏忽资源效益。图书馆资源的效益是在使用中得以体现,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经费投入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经费都十分紧张,把每一分钱当一元钱用,才是我们该做的。

2 贪大求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满足读者的所有文献信息需求,尤其在基层图书馆,“大而全”更不是它应有的目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任何单一的图书馆对“每个读者有其书”(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的需求都无法全面实现。

某市少儿图书馆,雄心勃勃,为了形成本馆特色,立志在2—3年内把全国2860个县(市、区、县)、332个市(地、州)、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基本收齐。实际情况是,该项目虽然立项已有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只收齐了本省各地、县地方志,其它省、地的地方志由于种种困难,无法收集齐全。这是一种典型的贪大求全实例。作为一个市级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衷情于地方志,而且要收集齐全全国的地方志,显然超越了本身工作范围,也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基于因特网的高效且传输成本低廉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使用户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整个图书馆网络的文献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共享人类文明所积累的一切信息资源。可以说,在网络环境下任何重复性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独具特色才能拥有自己的读者和生存空间,只有依靠特色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孤立图书馆根本无法无限地满足读者要求。共享性与特色化是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同时遵循的一个原则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相辅相成,特色化是共享性的保障,共享性是特色化的必然结果。信息网络以其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相互渗透力,在促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同时,也促使不同图书馆之间进一步分工。

3 重藏轻用

许多基层图书馆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装订的报纸和大量已无使用价值的旧书,读者利用情况几乎为零。占用了本就十分宝贵的空间,还要花费人力进行维护。藏又无用,抛之可惜,成为基层图书馆的一块“鸡肋”。究其原因,就是“重藏轻用”观念根深蒂固。这里与图书馆本身功能有关,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其核心功能,仍然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现代图书馆已经实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我国的体制和现实是,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有更高一级的地市馆,省级馆,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主要由他们来承担。而基层图书馆,在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地方文献。这些历经多年保存下来的报刊,在上级馆几乎都能找到,而且,随着电子报刊和报刊数据库的发行,检索这些报刊中的资料变得十分容易。丢掉这些“包袱”的办法,就是将没有利用价值,内容过时的资料及时剔除, 使整个藏书结构始终保持着一种“ 吐故纳新” 的动态体系。

早在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第一定律就是“书是为了用的”,阐明了图书馆“藏书”与“用书”的关系,从根本上打破了“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强调了图书馆工作务必做到“书尽其用”的思想和“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信息资源本身更强调的是“利用”而不是“拥有”,更注重的是“动态获取”而不是保障性的“静态库存”,其作用和功能更多的是在信息传递和吸收过程中得以实现,建设焦点在于利用自动化、网络化获得更大的外延馆藏和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存取服务。

4 盲目追求特色

基层图书馆资源有限、藏书不多,更需要强调特色服务,每个图书馆都希望体现本馆特色。但公共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务。特色图书馆,是提供特殊文献为特殊读者群体服务的图书馆,图书馆首先要定位清晰,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经济特点,在藏书及服务上突出本地特色,开展特色服务。[2 ]

在我国,特色图书馆最早是从80年代末期,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社区图书馆中出现的,如上海曲阳图书馆开办的上海“影视文献中心”、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开办的“北京服装资料馆”、北京崇文区图书馆的“北京包装资料馆”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馆建设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特色服务已渐渐被社会认可,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因此,在我国各基层图书馆也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图书馆的热潮。一些地区出现了围绕本地经济发展需要而建设的专业图书馆,如广东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金属分馆、童装分馆,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许多可贵的经验,值得其它馆借鉴。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实用性的调查,部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无人问津,举步维艰,甚至被迫停止。[3 ]这些都是脱离主要服务对象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盲目追求特色的结果。

如我国北方某市图书馆,石油化工及纺织是该地的支柱产业,为突出图书馆为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也为了使藏书体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该馆购进了一大批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及棉纺织工业类等大量技术性强的图书, 但最终这些图书成了无人问津的死书。通过调查了解, 原因是, 这些大厂矿企业情报(资料) 室机构健全, 专业藏书丰富, 除由常规渠道购进的与该馆所购品种相同的图书外, 还经常通过行业渠道购进比该馆更新、更全、更实用的技术文献, 因此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已能自给自足, 工程技术人员也就不需来图书馆借阅了。[4 ]

又如已关闭的“重庆皮鞋信息中心”。1999年,重庆图书馆与西南皮鞋行业协会联合创办了 “重庆皮鞋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设立在皮鞋生产厂家林立的南岸区涂山路,重庆图书馆将收藏的500多册与皮鞋相关的资料搬进了信息中心,以供人查阅。然而,大半年过去后,前来信息中心办理阅览证的制鞋企业仅有十几家,信息中心附近400余家皮鞋生产企业很少有人前来阅览,即使办了证的企业,也较少来查阅资料。“重庆皮鞋信息中心”在艰难中开办了一年后,被迫关闭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资源不足,后期投入、管理跟不上。仅有纸质型书刊500多册,种类较少,大多较为陈旧,新书、新刊不多,即使是新刊,又由于外文原版刊时效性的原因,寄至重庆需一定的时间,等它们进信息中心时,已不能跟上制鞋季节的节拍了。此外,信息中心还缺乏对资源的开发与补充,难以满足企业需求。[5 ]

以上二例说明,藏书特色本身并不是目的,在特色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馆实际,特色建设,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开发与补充。

5 盲目建设数字资源

面对现代化网络服务环境,各图书馆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也正在蓬勃发展,各图书馆也迎来了书目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热潮。但基层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不是研究性的读者,而是消闲性的群体。部分基层图书馆面对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显得有些盲从,出现“人有我有”的攀比心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部分基层图书馆花高额经费购进数字资源,即图书馆购买了访问权的信息资源,如网上电子期刊,网上全文数据库等。结果是其点击率、下载率都不高,使这部分资源失去作用。其中原因主要是缺乏读者需求调查,没有进行数据库购进前的论证工作或缺乏对已购数据库效益评估。[6]

部分基层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或建设特色数据库缺乏理性,超越自身财力、人才、技术和设备能力,盲目上马特色数据库,由于维护水平低,数据更新慢,吸引力不大,利用价值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相当低下。

基层图书馆必须明确,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不是要在图书馆已有的馆藏体系之外另外再建设一个独立的馆藏体系,而是要通过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已有的馆藏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必须进行协调,成为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在购买和开发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读者需求调查,量力而行。如果是少数读者需要利用的数据库,可以采取其它经济实用的办法,如购买充值卡等,既解决少数读者利用需求,又让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发挥大的效用;对购买后的数据库资源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和利用服务,如制作宣传资料介绍数据库内容及使用方法,为读者提供方便查找数据库的电子阅览服务等。

6结语

我国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的缺失,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少儿功能淡化、为充实馆藏,不注重信息资源存取质量的高低等等。究其根源,既有我们基层图书馆管理者的原因,也源自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理念滞后,缺乏理性与科学态度。比如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把人均藏书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或接近各级政府所规定的“人均藏书数量指标”,只好保留历史藏书,形成了藏书数量多,可看图书少,全国范围内的重藏轻用局面。要扭转这些局面,就要求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和文化管理部门转换理念,走出资源建设的误区,探索现代社会与技术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刀刃上,用新型的文献资源体系来应对和满足社会各界的文献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子牛.巧妇且为无米之炊[J].图书与情报,2009,(5).

[2][4]刘全强.谈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地方特色问题

[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2).

[3][5]邵康庆,王祝康.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

[6]黄俊贵.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3,(6).

篇5: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内在价值

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还面临着资金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困境,不仅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設水平。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有必要明确自身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关措施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在价值

1.1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先进文化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实现先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等的支持。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对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文明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对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保障。

1.2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要

现阶段,人们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化的需求。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它是保障人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图书馆、文化站等对知识进行及时获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1.3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篇6: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在破解基层图书馆发展难题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文献资源、服务能力与效果、基础业务等方面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基层图书馆建设的难题,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文中的“基层图书馆”专指县级以下图书馆.

作 者:高莹 作者单位:首都图书馆,北京,100021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年,卷(期):29(5)分类号:G250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

篇7: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杂谈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政治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以人为本”体现着社会对人的尊重、对道德和法律的尊重;“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已经被各级政府所普遍接受。

然而,目前作为拥有60万在编人员的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其无论是对个体工商业户的收费,还是对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都无法完全符合新时代的法制精神,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职责,有的因和其他执法部门交叉,形成有利益就争,无利益就逃避的尴尬局面;有些毫无意义的管理已经阻碍了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国家应该尽快撤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其理由如下:

一、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严重不适应法制环境下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目前除通信、供电、金融等一些“国”字号垄断的领域外,基本上都实行了市场化,而市场化的经济干吗还需要政府指手画脚,政府长期以来对他们的管理真的是有效吗?大家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政府最有计划的时候,国家处于全面的短缺经济时代;“双轨制”时代让很多官家成为了富翁;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当今,才使得商品极为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工商行政管理”一词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该机构成立的初衷,就是国家为了建立遏制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具。计划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组织都必须有一个婆婆,也就是各类主管局、委、办,而个体经营者被国家指定的婆婆就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现如今,企业的婆婆已经分别死亡了,而个体经营者的婆婆却依然健在,而且还愈加行使着自己不一定合法的权利。

我们的政府应该崇尚“无为而治”的理念,尽可能地避免把自己摆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只要不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我们的政府就没有必要去管理,以给老百姓营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市场,远不如让市场自身调节来得科学。

目前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假冒伪劣商品制造中心,我们随处可以接触到的假冒伪劣产品正在一些工商管理所的门前大量批发,给大众带来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只知收费而不去管理的印象,使管理者的诚信度受到损害。作为一个以被管理者提供费用养活自己的执法部门,怎么可能不在收费和管理之间权衡呢,在这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实扮演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这样的管理当然无法做到公正了。

再说,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这几十万大军,一年组织查处的垄断、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合同欺诈案件,和这么多人的物质消耗能成正比吗?以“经济卫士”自称是否有点言过其实?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要说“作用”最大的时候,应该算是改革开放之初了,那时候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真的打击过很多小商小贩,最典型的要数芜湖市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了,要不是邓小平先生数次提到他,恐怕他还要在牢里多待一些日子呢。

有人戏称,工商行政管理越薄弱的地方,其民营经济发展也就越快,反之亦然。

二、对个体工商业户的收费有政府歧视的嫌疑,并使该系统人员数量急剧膨胀

去年,全国人大决定五年内在全国取消农业税。一年后,已经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取消了农业税,明年全国将不再有农业税,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尊重。

目前的工商管理费收取的对象是个体工商业户,而作为有着一定实力的法人则不需要交纳该项费用,这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岐视政策的执行,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

损坏了工商的形象,耗去了基层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工商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国家应如取消农业税一样尽快取消工商管理费,以充分体现个体工商业户在经营活动中所享有的平等地位。

其实,作为个体工商业户,一般经营规模较小,绝大多数处于养家糊口的阶段,在社会中一般处于弱势群体,在收费的合法性都受到百姓质疑的情况下收取他们的管理费,往往容易引起对抗性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目前,个体工商业户如果月营业额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连被老百姓说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都不需要缴纳了,这一措施在为千千万万个体户减轻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税务部门的征收成本,是政府和个体经营者双赢的举措。而个体工商业户还要按照不低的比例上缴工商行政管理费,不知道国家有关部门是如何考虑的,征收税款和收取管理费,哪一样更能让百姓接受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三、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一些无效管理,已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为典型的要数对工商注册的管理了。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如果不是需要有严格准入制度的行业,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为什么需要国家职能部门批准?如果对一些经营小商品的行业不进行工商注册,他们会对社会构成什么危害呢?如果一个专门修理皮鞋的作坊,顺带卖一些鞋垫、鞋油之类的,如果注册的经营范围中没有销售这一项,对社会会带来危害吗?

一些具有较先进管理理念的国家,大部分企业是不需要到工商注册、审批、登记的,有的可以在商会注册,有的是在法院注册,都是简单的注册;很多中小企业不用登记,普遍实行备案制;个体经营者作为自由职业者,劳动是自由的,根本不用登记。而我国实行的是普遍登记制度,不论你是限制性发展行业、需要有严格准入标准的特种行业还是个体工商业户,都要进行注册登记。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工商系统自身的工作量,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扩大了收费的需求,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另一方面这种普遍准入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和创业的自由,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与其他部门重叠的职能,应让位于更有权威性的部门

职责的重叠,是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一大根源,有利益的事情大家抢着去管,没有利益的事情又相互推诿,这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和其他部门职责重叠的最多,而这些部门却一般都有着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较之工商管理系统的条例显然更具有权威性。

(一)商标的注册和管理应该划归国家知识产权局

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和专利具有极为相似的功能,均应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而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却只负责专利权的审批,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商标权的审批让给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去负责,这不能不说明我国政府对商标权的不够重视。

(二)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份内事

目前,我国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职责实行的是分段管理办法,即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

我不理解国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样来划分职责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作为专业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执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着较强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能,而国家愣是不想充分发挥该部门的作用,非得让他们把自己的职责让一半给那个不够专业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去查处。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我国会把刑事案件也以昼夜划的标准分段让公安和哪个部门分别侦破。

(三)交易管理职能应该转移给商务管理部门

对于市场竞争、公平交易等行为的监督,查处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应该由商务

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负责管理,国家没有必要在商务部以外还要设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局,要么就应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商务部的权力。

(四)传销及合同欺诈行为,应由公安机关查处

传销和变相传销及合同欺诈,属于经济犯罪行为,应由公安机关组织侦查,情节严重并构成犯罪的,应由法院进行审判,以达到威慑犯罪分子的作用。靠行政管理手段、罚款措施来遏制该类犯罪,只会让该类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五)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应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完全脱钩

作为国家规定应为纯民间机构的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其收取的会费,一直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另一个收入渠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从而导致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变相强行要求法人及个体工商业户缴纳会费,以满足他们的部门利益。如果不让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尽早完全脱钩,这种有损于政府形象的收费就永远无法停止。

五、人员的安置问题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人员进行合理分流,妥善安置工商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作为仅有的几个正部级局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其有效职能来说,级别实在是有点高了。高级别的职能部门必然会水涨船高地衍生出更多的二级局、司,使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膨胀。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处于最基层的工商管理所的数量,恐怕已经在全国各执法系列的各类站、所中名列前茅了。而过多的基层执法单位,必定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实施。国家可以从降低总局行政级别做起,大力精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的机构,冻结工商系统一切理由的新设机构和人员进入。

(二)依照职责将相关人员划转到新的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将一些职责移交其他部门时,可以将相关人员一并移交,一方面这些人员通常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新单位在增加职责后也需要增加人员,让有经验的同志继续从事熟悉的工作,比在社会上招收新的工作人员来得经济、实用。

(三)鼓励现有人员改变身份,加入“两协会”

从政策上鼓励现有人员放下身段,志愿加入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国家可以赋予“两协会”更多的职能,让“两协会”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两协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协调作用。

(四)鼓励工作人员提前退休或自主就业

一是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人员自主就业;二是从物质上鼓励有公务员身份并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提前退休;三是利用机构撤消后遗留下的办公楼和设备,组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司、中介公司等。

(五)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可直接转入市容执法部门。

篇8:浅谈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0 引言

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社会动力的社会形态。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在其建设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下笔者就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浅谈几点认识。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公共图书馆是指业务上由文化部门负责指导、地方各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等各级图书馆。而本文基层公共图书馆主要指县以下公共图书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兴起时期(1949年-1965年);停滞时期(1966年-1976年);恢复时期(1977年-1978年);振兴时期(1979年至今)。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都建立了新的馆舍,装备了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计算机公共网络等系统,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了藏阅合一。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和各省、市制定颁布了多项图书馆法规和行政规范,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有力保障和推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向前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财力的增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逐步加强,尤其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及沿海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已成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10年来,各级政府努力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如深圳市就拟定了《劳务工图书馆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专门为特定的社会群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图书馆,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

2 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困扰,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出现了反复,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今不如昔的现象。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五”以来,全国县级图书馆无购书费的近700个,大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尚且如此,乡镇图书馆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就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个别县级市,“十一五”以来,乡镇图书馆数量和功能也发生了大幅度萎缩。这反映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就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中,存在下列问题:

2.1 办馆经费明显不足

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县级图书馆职工的工资财政基本能保证,但购书、业务、运行、维护等经费严重短缺;大部分乡镇图书馆是民办事业,其职工缺乏工资保障机制。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大部分乡镇文化站被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而文化站随着乡镇企业改制,其经费主要来源被剥离,从而导致办馆经费得不到保证。

2.2 硬件设施设备陈旧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县级图书馆舍多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筑,时至今日,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已远落后于当地的县级中学图书馆。正在使用的设备年久、老化,很难更新、补充,将就使用较为普遍,甚至存在少数个别图书馆没有计算机,未接互联网的现象,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无从谈起。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节点的公共图书馆,令人难以置信。

2.3 管理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图书馆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积聚而成的,相当部分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大都存在“重藏轻用”、“等客上门”、“被动服务”、“能混则混”的现象。只要不失火、不失窃、安保合格、卫生合格、借阅有人接待即可,“等、靠、要”思想较为普遍,缺乏危机感。在此观念影响下,形成了管理松懈,考核不严,视野狭窄,按部就班,没有压力等消极现象。

2.4 管理体制模式欠佳

由于体制原因,基层公共图书馆大都没有用工自主权,其人员进出需上级和主管部门决定。尽管现在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实行了公开招聘,但上级领导的话语权、影响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出现了图书馆急需的专业人员进不来,而非专业人员逐年增加,严重超编,且越贫困的县级图书馆超编现象越严重,其人员有的达40人之多,岂能不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吃大锅饭等回潮现象。

2.5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必须承认在相当或大部分领导干部心目中,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搞经济建设出政绩,是硬道理;搞文化建设是软道理,难出政绩,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己无多大关系。宁肯花上百万、上千万用于购车、公务接待,也不肯拿出上述费用的10%用于当地公共图书馆建设。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也确实存在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扶持不够,表面文章做得多,深层次和实质性工作做得少,支持力度差强人意。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其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不重视、不到位,是造成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所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

3 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路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打造、夯实基础,加强链接、强化巩固的漫长历程。在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基层县(市)级图书馆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没有资源丰富、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县(市)级图书馆,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服务系统的链条就会出现断裂;而城市中的街道和农村的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如何,则是社会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积极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以努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笔者谈六点初步思路。

3.1 建立政府投入机制

鉴于我国近四分之一的公共图书馆无购书费,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同级政府进言,在国家《图书馆法》出台前,由同级政府向“人大”走立法程序,以法律形式确立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同步,确保办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其经费投入增幅与本地国民经济增幅同步,切实保障办馆经费得到落实。

3.2 建立政绩考核机制

要将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列入同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年度政绩考核目标,作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评价标准,明确领导责任,实行责任问责,严格考核程序,做到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关领导的奖惩、使用相结合,努力形成政府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基层领导全力抓的工作格局。

3.3 建立完善用人机制

基层公共图书馆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不等不靠,主动发展。要引入竞争机制,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利时机,实行竞争上岗,把每个职工推向“赛场”;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机制。

3.4 建立良好服务机制

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加强自身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馆藏、管理、人才、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对乡镇、街道图书馆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建设和系统化管理。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好阅览服务,送书上门、提供场地、举办讲座和故事会、传递信息、家教辅导、有奖读书、专业培训、各类展览、读书俱乐部等各种公共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

3.5 建立科学运营机制

在确保公益性前提下,建立多种办馆模式。县(市)级由政府主办,乡镇、街道以同级政府为主,上级、社会支持为辅。根据不同情况,以适宜为原则,采用与企业联合办馆,政府提供土地,企业投入资金或共同出资,为企业职工和当地市民、农民提供完善的服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设特色图书馆,也可把图书馆直接交给社区管理,加快普及率,增强巩固率,不断强化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把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优劣与其紧密联系,严格考评。

3.6 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

坚决贯彻《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成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向所有读者提供平等、便利、人性化服务,实施人文关怀,致力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全民阅读,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欢迎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图书馆建设,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尽快建成。

4 结语

目前,我国平均40万人左右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不到0.4册,远低于国际图联规定的2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2册的国际标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建国已60多年,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而国家的《图书馆法》尚未进入立法程序,这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快立法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图书文献的形式、载体及管理手段虽已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文献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无纸化阅读也得到较大范围普及,但目前还无人敢断言:数字化文献将彻底取代纸质文献,电子图书将取代纸质图书。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广大图书馆职工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公民的精神乐园,求知者的学习家园,科技人员的信息中心,文化建设的标志,文明程度的象征,其地位和作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进程中,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征程中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我们要正视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的差距、面临的各种困难,容不得有任何懈怠。只要我们各级政府能像抓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抓好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公共财政制度、资源配置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广大公共图书馆职工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充分发挥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实现各项目标,必定能够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步。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10.

上一篇:国庆节暖心的祝福短信下一篇:一杯水的温度一辈子的守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