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08

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6篇)

篇1: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1月6日在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晓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们克服经济危机复苏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大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140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8740元,增长1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6%,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我市成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跻身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行列,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强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4亿元。马鞍山发电厂“上大压小”扩建、格力电器等11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结构调整、方圆回转支承等项目加快实施,国星生物等52个项目竣工。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9.2%。马钢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星马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山鹰公司等60户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增势强劲。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增长18%。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10亿元。长运物流港竣工投入运营,欧尚超市、沃尔玛新一城等大型商场开业。龙湾水文化主题度假公园开工建设,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截至上年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0亿元,贷款余额553亿元,新增存贷款均超百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26亿美元,增长59%。外贸内支线班轮正式开通,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投入运营。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出台落实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4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7户,总数分别达753户、110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8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华菱公司、矿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马钢车轮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组建授牌。马钢、矿院两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成立,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挂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15%;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0亿元,增长46%。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依法关停15户高耗能企业,对全社会电力消费进行调控,东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慈湖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污泥处臵工程开工建设。马钢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示范园区起步区路网框架拉开,5万平方米农民安臵房竣工交付,优异光伏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50%以上,晶威电子等41个项目建成投产,华菱3万辆重卡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慈湖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省级开发区首位,立白10万吨油脂、金星钛白粉技改等项目加快实施,金桐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精心承办皖江示范区政策推介暨项目对接会、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座谈会,成功举办装备制造、软件动漫、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专题招商会,格力电器、东风小康汽车、启耀光电、开米日化等项目签约落户。全市实际利用内资380亿元,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增长20%。新发展私营企业2400户、个体工商户9300户,长江钢铁、鑫港炉料两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前十强。加强与全国知名非公企业合作发展,1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781亿元。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与南京市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宿州市结对合作稳步实施。

过去的一年,我们立足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拉开了大规划、大建设的序幕。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有序推进,东环路原址高速化改造基本建成,马濮公路升级改建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即将开工。314省道升级改造稳步推进,205国道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太白大道等4条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完成,湖东南路、沿江大道北段主体工程完工。谋划编制副城区、中心镇和产业功能区规划,完成新区设计。滨江新区沿江大道南段、采石河西路和九华小区加快建设,秀山新区秀山湖、东部环路、霍里山公园综合整治启动。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8.2亿元,增长63.7%。12个电网项目加快推进,高压线廊整合改造有序实施。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慈湖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竣工,滨湖游园建成开放,东湖公园主体工程完工。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当涂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推进整村整治示范县。通过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市容管理社会化、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试点扎实开展,主干道机械化清扫作业全面推行。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对市直129家行政事业单位产权实施统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实现阶段性医改目标。组建市艺术剧院,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马钢产权多元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与长钢签订合资框架协议。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新建农村道路65公里,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90%以上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42家农家书屋建成使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加大金融创新力度,20亿元城市建设债券获准发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首期募集7亿元,闽江等融资担保公司揭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发起设立的两家外地村镇银行开业。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当涂支行挂牌营业,光大银行、招商银行马鞍山分行加紧筹建。泰尔重工、鼎泰新材、现代牧业成功上市。

过去的一年,县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力以赴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当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32%;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2%,当涂经济开发区家电、汽车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三区固定资产投资均超百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53.4%。花山区雨山路东段商圈初步形成,软件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被授予“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吉联国际软件园、长江泛太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雨山工业园获准筹建省级开发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签约企业120家,清华紫光等知名企业入驻,国家级(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漫实验园加快推进,国家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即将竣工。金家庄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当年搬迁居民3543户,累计7167户、2.2万人。县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农村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全市累计完成拆迁20573户,拆迁面积340万平方米,交地47310亩,拆除各类违法建设93万平方米,征迁拆迁拆违集中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投入资金14.3亿元,实施50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缓缴、减免税费及兑现补贴2.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12%。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工作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马钢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与市本级完成并轨,城乡低保标准居全省前列。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加快推进,雨山区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计划,首批18个小区整治开始实施。33642套安臵房开工建设,5979套竣工;4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完工,11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位居全省前列。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扩大,在支持廉租房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出台落实21条稳定市场价格措施,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受到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关注。在全国部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得较好成绩。第九届省艺术节暨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隆重举办,“城市之光”群众大巡游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千羽锦》、《姑溪情歌》剧目受到各方好评。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体封顶,市体育会展中心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实施,二十中建成使用,中职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学校通过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马鞍山师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中医院南迁一期工程竣工使用,提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我市运动员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获得金牌第四、奖牌第五的好成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和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为重点工程创平安、技防“五进”、创建“零发案小区”活动,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9%,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世博会和亚运会安保任务顺利完成,校园安保工作全面落实。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及重点信访案件牵头大调解活动,重点信访积案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臵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第三方调处机制建立。通过“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双拥创建不断深入,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升到全省首位,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继续巩固。人防、地方志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老干部活动中心基本完工,老年大学南校区投入使用,青少年和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新进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政府系统创先争优和“三民一促”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5件人大议案、99件建议批评意见、294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在全省率先实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考核,创新开展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构建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全覆盖,首次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活动。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目标管理激励导向作用有效发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涉及征迁拆违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启动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试行廉政风险点管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一五”规划的全面超额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由349.5亿元增加到760亿元,年均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27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年均增长30.5%;财政收入由64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35元提高到22900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11元提高到8740元,年均增长14.1%。

这五年,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的五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马钢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5%。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层次快速提升。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这五年,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利用内资超过1100亿元。全市形成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梯度跟进、错位发展的格局,示范园区建设开局良好。马鞍山口岸实现对外籍轮开放,马鞍山港跻身长江港口十强行列。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超过120亿美元。对外友好交往不断扩大。

这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政府机构、行政管理、财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马钢、十七冶、矿院、中冶华天等企业改革顺利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快速推进。金融创新迈出重要步伐,一批金融机构相继落户。5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公司增至8家,股票9支,市值接近3000亿元。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6平方公里扩大到7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68%。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及在建公路总里程720公里。主城区向两翼拓展迈出坚实步伐,副城区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中心镇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这五年,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连续4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6亿元。统筹城乡就业、创建创业型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居民生育保险、“金保工程”建设6项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十一五”成就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马单位、来马投资企业,向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企业数量偏少、体量不大,牵动性大项目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尚在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矛盾日渐突出,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开发园区亟待扩容升级,中心镇辐射带动力较弱,转型发展压力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少数机关干部发展紧迫感不强、责任感缺失、紧张感不够,工作节奏慢、服务不到位,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工作落实和效能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马鞍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期。纵观全局,我们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导向十分鲜明,为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现实机遇;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为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为我们经济发展增添了持续动力;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必将为我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我市人均经济水平较高,但经济规模不大、增长速度不快、综合实力不强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谋求更高层次跨越,省内兄弟城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态势。标兵越跑越远,追兵已到跟前,已将我们臵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要关口。我们务必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新标杆,推动大发展,比人均增强信心,比总量和速度自我加压,勇做皖江城市带的“箭头”,敢在融入长三角中“带头”,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急起直追的胆识和气魄,奋力提升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位次。

根据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实施工业主导、城乡一体、创新推动、开放带动、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确保“十二五”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建设和谐幸福马鞍山。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坚持提高经济质量的前提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皖江城市带前列,人均值保持全省第一,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三强。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市发展展现新面貌。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力争目标概括为“124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三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坚持向上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激活民资和扩大融资“四资并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管理体制,突破项目建设瓶颈制约。大力拓展消费需求,开拓南京市场,努力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马钢成为全省首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支持华菱公司形成年产10万台重卡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服务业,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品位,推进副城区建设,抓好中心镇建设。加快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实现示范园区“五年大发展”目标,快速推进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建设,高水平开发江心洲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濮塘休闲度假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力争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开发人才资源,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市场配臵功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南京、合肥、芜湖、巢湖的对接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加强与宿州市结对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提高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完成金家庄部分地区居民搬迁任务。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实现全面文明、全体文明、全域文明、全程文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统筹抓好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马鞍山”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围绕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事关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综合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这是必须完成的目标,实际工作中还要完成得更好些,力争“十二五”有一个良好开局、有一个较高起点。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支持马钢加快环保搬迁和本部配套、高速车轮用钢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长钢300万吨精品钢和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华菱3万辆重卡实施步伐,确保年底前竣工投产。开工建设格力2000万台小家电、东风小康10万辆微型车、西安开米40万吨洗涤剂项目,推进科达洁能、中钢天源电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马鞍山发电厂扩建、方圆回转支承重型装备、金星钛白粉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积极推进大唐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精心谋划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创造条件尽快组织实施。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马钢产品开发与创新,提高优势产品比重,加强矿山资源开发,培育非钢支柱产业,力争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加快山鹰80万吨纸技改、统力风电用回转支承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华菱新一代节能环保大功率发动机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拓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外部市场,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工业经济走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向企业预警。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增长2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二)抓新兴产业、服务业,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政策、资金、要素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投放力度,加快推进优异光伏、天翊光能、启耀光电等项目建设,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上取得突破。以马鞍山软件园、动漫游戏基地为载体,引进知名企业入驻,培育马鞍山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城市核心商圈培育力度,加快团结广场核心商务区、雨山路现代商务中心建设,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引导做大本地消费。加快会展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重新审视完善商业规划和旅游规划,迎接大桥和城铁时代的到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兴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鼓励重点流通企业连锁网络向新区延伸。合理布局和建设商业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采石风景区创建5A级旅游区,加快濮塘休闲度假区规划编制和招商步伐,促进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倍增计划,突破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高校院所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积极筹建院士工作站。

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钢铁、化工、发电、矿山等行业的电机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炉窑改造、清洁生产等节能改造项目,加快推广成熟实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实施路灯节能改造。推进饮用水保护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本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臵中心,加强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三)抓外延拓展、内涵提升,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

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建设。积极推进宁安城际铁路建设,启动客运中心枢纽站及站前广场配套工程。完成东环路高速化改造高架路段建设,确保整体工程全面竣工。启动围乌路升级改造及北延工程,加快314省道、205国道升级改造步伐,确保马濮公路升级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推进人头矶港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太平府港口码头。积极筹划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推动姑溪河航道升级、太平府航道开通、扁担河综合整治和石臼湖保护开发利用前期工作。

力争新区建设出形象。坚持大规划、紧凑式开发,找准切入点,有序推进新区建设。滨江新区要建成沿江大道南段、采石河路西延工程和九华小区,启动采石古镇整体改造、滨江湿地生态公园建设,认真规划建设“小九华”。秀山新区要突出社会事业优先,加快实施星光大道、向霍路等路网建设,推进秀山湖、东部环路、霍里山公园等重点工程,为新区积聚人气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博望新区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建设与招商工作。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完成采石河路市政化改造、沿江大道北段工程建设,推进江东大道、慈湖河路及霍里山大道南延工程。实施湖西南路、花山路综合改造,续建丰收路、勤俭路、九华路二期。新建花雨广场、解放路等地下停车场,努力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川气东送门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电网改造工程有序实施。完善东部污水处理厂、慈湖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继续推进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完成39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进一步规范强化小区物业管理。综合整治城市主出入口,续建南湖公园及花雨广场景观提升工程,新建花果山公园及东郊动植物园。加强中心镇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

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完善规划运行机制和规则,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立足全域马鞍山,对市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功能区统一规划布局,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本着同城化的原则,加强与南京、芜湖的城市规划对接,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步伐。开展江心洲概念规划招标,提升副城区、中心镇规划水平。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四)抓示范园区、开发园区,着力构建产业承接大平台。

全力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全覆盖。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现代机械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探索共建园区开发新模式。开工建设美格尔电器等项目,快速推进闽江物流园、广大工业园等在建项目,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加快公租房、安臵房及商业配套建设,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

促进开发园区扩容升级。加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16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16万平方米以上,建成道路12公里,实施华菱汽车技术中心、蒙牛四期等项目。推动慈湖经济开发区扩区,加快港口物流加工区、台湾工业园和华福、优科、中海项目建设。推动当涂经济开发区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南区与太白工业集中区组团发展。促进花山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推动雨山经济开发区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以博望工业园为龙头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特色产业园。

着力提升招商有效性。创新招商方式,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延伸优势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市级统筹,构建招商信息筛选、项目评估、政策把关、落地开工机制,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早开工、早见效。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类指导、分类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招商引资动力和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再造招商工作流程,实施项目全程代理。全年引进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500亿元以上。提升对外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五)抓用地保障、资金来源,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建立有序顺畅的土地管理机制,健全集体决策、净地出让、双向约束、用地规模预审、建设项目开竣工清理等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保护、节约集约、保障供应。改革土地指标分配方式,按项目统一规划、分期供地,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知识培训,理清土地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各级干部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扎实开展闲臵土地清理、土地指标臵换、违法用地查处专项行动,做好第十一次土地卫片执法迎检工作。进一步完善征迁政策,深入推进征迁拆迁拆违行动,全年完成房屋拆迁260万平方米,交地2万亩。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农民建房审批政策,加强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拆除,建立健全城乡高效快捷拆违控违机制。

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逐步实行规划、建设、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对所有工程、信息化等政府投资项目,推行项目统建、资金统管、开工审批表“两统一表”制度。不断丰富金融体系,推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马鞍山分行早日开业运营,至少再引进3家银行,新设立20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典当行、2家证券营业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稳定实质性贷款增长态势。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支持金融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惊天液压、华骐环保、奥盛新材料、华菱西厨上市进程,新增上市公司3家。

(六)抓城乡统筹、农民增收,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组织实施当涂县新增1.6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创建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综合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和大型排涝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完成江心洲洲头保护工程。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实施“绿色马鞍山”建设行动,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保障饮水质量。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做好农民就业创业工作,逐步建立农民收入内生增长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多途径就近就地就业和平稳有序转移。积极发展农民创业园,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七)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分工协作机制。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深化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劳动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向,推动社会事业经费供给方式改革。

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网上预审工作机制。深化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实行产权出让最高价者得制度,探索建立建设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健全完善集中统一规范的招标采购交易市场。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革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扩大县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非公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引导有创业意愿、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人员进入创业园兴业,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八)抓文化发展、公共服务,着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市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运行,加快市体育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济美坊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休闲基地建设,做好李白文化博览园前期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办好李白诗歌节。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举办全市第十届运动会

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文明创建任务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深化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净化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争创第三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逐步让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让全市的孩子都能“上好学”。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公办初中加强发展工程,加快南部高中建设,完成中职园一期工程。推进安工大东校区、文天学院二期、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加快发展。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楼改扩建及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居民就诊住院环境和条件。制定实施区域卫生、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设臵发展规划,合理配臵医疗资源。启动健康城市建设,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考核。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完善计生服务体系,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九)抓就业、社会保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在有线数字电视1项工程完成和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健全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等4项工程纳入常态化管理的基础上,实施4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7.3亿元,增长21%。全面加快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安臵房11978套、廉租房3000套,建成安臵房30000套、廉租房2028套,力争让过渡期满18个月的所有征迁拆迁户在2012年春节前搬入新居。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加强对重要商品供求价格信息发布,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标准化建设,强化城乡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认真做好马钢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与市本级并轨运行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加快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改革创新警务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访综合治理,建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畅通信访渠道,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逐步健全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十)抓执行力、公信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机遇、新挑战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建设负责、高效、务实政府。

要高度负责。在一定程度上,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要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坐立不安的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力赶超、争创一流的精气神。要认真钻研本行业务,把工作搞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在其位尽其责,不说“不行”,要说“怎样才行”,少找干不成的理由,多想干成事的办法。要坚持发展为上、干成为算,敢于碰硬,勇于负责。加大治庸罚懒力度,严格行政问责,努力形成全市上下时时在状态、人人有激情、事事争先进的氛围。

要务实高效。为民要真心、工作要真干。要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静下心来谋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多干当前最紧迫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要保持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摒弃浅尝辄止、不深入研究的肤浅做法,善于深思,做到极致。创新政府工作流程,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应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坚持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要快速落实。政府每项工作都必须实打实地做、快节奏地干、严要求地抓。要把复杂的任务具体化、项目化,逐一分解到岗,“点将”到人。工作一经安排布臵,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主动排难而进,快速抓好落实,努力将每一项工作做到完成任务、不出问题、群众满意的效果。要严格目标管理,加强督查督办,严查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解决不落实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决策运行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以实际行动树立政府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迈上了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前景无限美好,责任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和谐幸福马鞍山而努力奋斗!

篇2: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6日在马鞍山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 长 周春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强大动力,攻坚克难保增长,化危为机调结构,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改善成效明显,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入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率先全面达小康”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122.3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亿元,增长18.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增长10.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4.2%,比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在支柱产业遭受前所未有冲击的情况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值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增幅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

(一)突出保增长首要任务,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快节奏、高效率、大力度推进保增长各项工作。

扎实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全面落实六大类85项帮扶措施,建立领导干部企业帮扶联系点制度,成立5个帮扶工作组,对大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和一对一联系帮扶,对中小企业实行点面结合和分类扶持,想方设法帮助各类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办法,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造性地落实宏观调控减免税费政策,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税21亿元,减免费2.6亿元,缓缴税费2.2亿元;同时争取中央和省支持11.3亿元,本级财政安排3.1亿元,合计对企业各类补贴达14.4亿元。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631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913户,总数突破1万户,个私经济纳税额达20.8亿元。全市企业在决战危机中强化自身,广大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为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做出了突出贡献。马钢紧紧围绕“聚焦品种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主题,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保持了生产经营基本稳定。星马集团突出产品高端定位,产销重型卡车1.8万辆、专用汽车7000辆,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立白日化、雨润食品等外来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攀升,泰尔重工等一批中小企业产销两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4.5%。

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增后劲的关键举措,健全市级领导牵头调度制度,强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动态调整,全方位增加有效投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省“861”计划项目完成投资居全省前列。科达机电、达利食品、稳润光电等52个项目建成投产,天成纺织搬迁扩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华菱3万辆重卡等90个项目开工建设,一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扩建项目即将获批。结合马钢周边环境整治和金家庄老工业区搬迁,强力推进马钢“十一五”后期结构调整规划项目前期工作,累计征迁住户2397户、企业44家,征迁面积33万平方米。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81个、资金3.4亿元。着力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总投资672亿元的2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精心谋划战略性产业项目,总投资1180亿元的32个项目充实重大项目库。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洗牌效应,坚持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扶持发展新兴产业,引进上海晟峰、东华软件、美国微因等国内外知名软件、动漫企业80多家,一批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行列,新认定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总数分别达6家、8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6个,总数达155个;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0亿元。马钢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十七冶被确定为球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国家标准主编单位,矿院研制的新型磁选机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中冶华天“合金化微调方法”填补了我市海外专利申请空白。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建设,省机床及刃模具产品质检中心成功落户。国家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马钢尘泥脱锌转底炉等项目建成投产,我市成为全国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

服务业提升发展。依法彻底解决多年困扰大华国际广场二期项目建设的拆迁难题,八佰伴大型商贸购物中心和香港城百货市场入驻运营。法国欧尚、南京金鹰、上海百联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签约落户,核心商圈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合理引导住房开发建设与消费,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新建和二手商品房交易量分别增长1.3倍和1倍,住房公积金支取使用和贷款刷新纪录,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龙湾水文化度假主题公园成功落户,皇冠假日酒店建成开业,一批生态旅游园投入运营,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7.5%。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实施新的土地征迁补偿安臵办法,严格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制度,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市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纵深推进。深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为实施产权集中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创造了条件。按照“整合资源、运行高效、统一监管、节约成本”的原则,全市集中统一的招标采购监管体制初步建立。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15所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2所幼儿园移交区级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平稳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快速推进,跻身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行列。成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平稳实施。工商系统12个集贸市场办管脱钩全面完成。

金融创新亮点纷呈。截至上年底,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96亿元,增长26.4%,当年新增145亿元。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1亿元,增长40.5%;累计发放贷款770亿元,当年新增133亿元,超过前3年总和。同时,全市金融投放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多品种新格局,票据融资192亿元,异地银行在我市发放贷款77.5亿元,资本市场累计融资230多亿元,企业市场融资总额突破120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国首家以地级市组建的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发起设立的当涂新华村镇银行揭牌开业。浦发银行马鞍山支行开业运营。总规模30亿元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正式设立,成为全省首个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在全省第一个面向全国成功发行10亿元理财产品,有力支持了县区和开发区加快发展。1.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并投入使用,1.1亿元中央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有力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20亿元城市建设债券发行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顺利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2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至亿元。首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安徽省高新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泰尔重工、鼎泰稀土一次性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星马汽车重组华菱重卡整体上市加快推进,山鹰纸业可转换债券转股顺利实施,奥盛钢缆、华菱西厨、惊天液压上市前期工作扎实开展。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建立市领导招商联系点制度,组建6个招商分局和18个招商小分队,加快构建信息、利益共享机制,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精心组团参加第四届中博会暨第五届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马鞍山(杭州)土地推介招商会、中国(马鞍山)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赴香港、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招商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17.4%;实际利用内资260亿元,增长15%。市经济开发区南区路网框架进一步拉开,30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户,全区实现财政收入6.7亿元。慈湖经济开发区省级台湾工业园挂牌,台湾和桐化工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市经济开发区和慈湖经济开发区双双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十强行列。建立中小企业出口风险补偿资金,实行政府主管部门推荐、平台公司统一担保、银行审核放贷的融资保障机制,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出口逆势上扬。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6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85亿美元,增长75%。口岸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边防检查站组建挂牌,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按期建成,外贸进出口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对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发展地位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口岸直运量实现翻番,外运量占全省份额80%以上。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与宿州市开展结对合作、与巢湖市跨江联动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四)县区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当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5%;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15.5%;长江钢铁精品钢技改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博望镇被授予“全国文明乡镇”称号,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实施新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将1766户市级企业财税关系下放区级管理,三区财政收入均突破6亿元,增幅均超过30%,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花山区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大厦和晟峰集团安徽总部大楼加快建设,花山美居项目基本完工,省级花山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雨山区视聆通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国家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开工建设,安民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即将投入运营。金家庄区金属制品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和菱包装新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区域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三区共计征迁土地面积超过2万亩,拆迁房屋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花山区张庄中心村一期基本完工,霍里镇“镇改街”全面完成。新农村“四条示范线”启动建设,试点镇村示范作用明显。全年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4.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80公里。一五圩国家大型排涝泵站改造工程顺利竣工,5座病险水库、34座涵闸除险改造全面完成。优化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得到加强。在全省率先实现文化信息传输“村村通”,新建农家书屋39个。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使用,用1年时间完成了国家和省确定的5年达标任务。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实施,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提前2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5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使用。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出台落实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5.3%。总投资4.7亿元的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启动建设。当涂县被列入“中国1000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项目县”,成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面积达17.6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24.8%。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达561户,全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50%,水产生态养殖比重提高到76%。农业产业化超亿元龙头企业增至10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2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总数达177家。“三资”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到位资金4.9亿元。主要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94.5%,居全省首位。粮食市级储备进一步充实,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走在全省前列。

(五)城乡建设大规模展开,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全面开工建设了一批投入较大、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建设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5亿元。长江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加快建设,斜拉桥、引桥及接线工程全面开工,分三年实施的长江江心洲段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宁安城际铁路站房建设方案得到优化,沿线征迁同步快速推进。完成东环路股权回购,顺利实现资产交接,高速化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对部分路段实施高架改线,为主城区加速东扩开辟了无障碍通道。马濮旅游大道竣工通车,与江苏对接的马濮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宁马边界国道收费站成功合并。天顺码头、长江港口码头投入运营,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完成湖南路、佳山路、花雨路“白加黑”改造及综合整治,慈湖河路北段、湖南东路、江东大道三期建成通车。湖东南路加快推进,沿江大道北段、九华东路开工建设。按照“尊重历史、面向未来,有利交通、民主决策”的原则,对多年来市民广为关注的团结广场及周边进行改造,整体效应初步显现。雨山湖公园南门入口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滨湖公园开工建设。12个电网对接项目加快实施,园水变电站等项目建成运营,高压线廊整合移位改造启动实施,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线廊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与安徽电信、移动、联通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数字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慈湖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上游河道清淤全面完成,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同步推进,中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启动建设。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当涂污水处理厂一期竣工运行,慈湖污水处理厂、东部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永丰河等水系整治顺利完成。向山垃圾处臵场二期、尾矿库酸水处理工程相继完工,渗沥液处理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生活质量竞争力名列全国第9位。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被列入国务院审批范围,规划大纲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三年行动方案,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取得好成绩,名列全国参评地级市第4位。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加快推进。突出标本兼治,加大疏导力度,一批摊群点专业市场建成使用。户外广告、门头招牌设臵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管理得到加强。严格实行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全面加大土地出让金清欠追缴力度,扎实开展清理整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和管理全面强化。投入资金近10亿元,深入实施50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近1500万元更新70辆高档公交车并将分批投入运营,提升改造公交场站,调整、延伸和增加公交线路,在所有线路落实特殊群体免费乘车政策,并规范管理公交广告,努力使公交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完成新建3万套安臵房规划选址,661套廉租住房竣工交付使用。金家庄部分地区居民搬迁步伐加快,江边地区1800户居民基本搬迁完毕。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1200余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超过40%,贫困残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出台落实“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等稳定就业10项政策,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启动失业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就业矛盾。大力推动以创业促就业,成为全国首批创业型试点城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完成各类人员培训2.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在全省率先整合市辖区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定点医院、报销比例、医药目录并轨,与上海建立常居异地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制度。实施居民生育保险制度,成为全国居民生育保险工作试点市。城乡低保标准提升至全省首位,实现市区农村和城镇、当涂县城镇和市区“两个统一”,政策差别逐步消除。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建立丧葬抚恤金制度,广大农民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二十中迁址主体工程封顶,南部高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石桥中学进入省示范高中行列,中等职教园区启动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8%。安工大东校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续建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补助制度,对高校和中职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实行资助。市博物馆、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硬件设施居全国中等城市前列。大剧院主体工程完成,集科技馆、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馆即将开工建设。太白楼维修暨李白纪念馆陈列改造完工,谪仙园建成开放。成功举办’2009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暨国际吟诗节,《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在我市首发,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李白研究成果丰硕,文化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表彰。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成效明显。市档案馆改扩建工程按期完成并投入使用。《马鞍山市志》(1988-2005)编纂完成,《太平府志》点校出版。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工程封顶,中医院南院建设加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抓基层强基础、抓队伍强素质取得积极成效,建成“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以内。市体育中心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学校体育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社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市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3金4银好成绩。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受到国务院检查组表彰。调整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标准,大幅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民兵训练基地建成使用,兵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扎实有力。民族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人防事业不断推进。国家一级气象站建成。对台经贸和文化交流增多。老年教育条件得到改善、工作成效明显,青少年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新进展。

顺利完成国庆60周年安保各项任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泛深入开展领导接待日、包案带案下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一批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去省进京上访总量明显下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治安防控措施,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和“重点工程创平安”活动扎实开展。社区矫正新体制基本建立,安臵帮教、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社区规模调整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和谐社区、特色社区创建取得积极成果,半山花园社区荣获“全国文明社区”称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预防和处臵各类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政府系统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率先全面达小康”主题,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最大实践,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分析检查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87项具体整改措施,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年来,市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12件人大议案、127件建议批评意见、26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制定法治政府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成果,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推行并联审批,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投入使用。政务督查力度加大,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和效能评议,11名违反工作岗位禁令的直接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实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派驻监察,严肃查处工程建设等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生产秩序和经营活动监管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在上年基础上削减10.6%,车辆购臵及运行费用、公款出国(境)经费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分别降低23.8%、20.3%。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预算执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过去一年我市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强烈的,经历的考验是严峻的,面临的困难是空前的,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即便如此,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没有下行而是进一步上扬,城乡建设力度没有减小而是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没有降低而是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进程没有放缓而是进一步加快,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没有消沉而是进一步激昂。成绩极为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与、支持马鞍山现代化建设的中央和省驻马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境内外投资者、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深层次问题“水落石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项目引进难、拆迁安臵慢,大项目和好项目不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中心镇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真正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城镇格局;广大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领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水平不高,消极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基础、谋划“十二五”发展、加速全面小康进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今年我市的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总体稳定、稳中有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国家全面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加速转型和调整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我们发挥综合比较优势,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先机。加之我市去年谋划和新开工了一大批项目,以及通过对接央企和招商引资成功签约了一批项目,为今年投资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去年底召开的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立足新起点,树立新标杆,明确新思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预示着全市经济社会新一轮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经济运行尚未根本好转,发展的复杂性不容低估。尤其令我们警醒的是,省内兄弟城市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竞相发展态势,已将我市臵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要关口。如何巩固在全省东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优势,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主体贡献,做到盯住标兵、拉开追兵,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最大考验。我们务必要全面辩证地把握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积极拼抢机遇,勇于突破难点,提高度,扩气度,加速度,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高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要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总体思路,把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作为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把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大体量、更快速度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综合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结构调整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对马鞍山这样一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特殊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要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基地。

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依托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着力提升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6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个超千亿级、五个超百亿级的产业。支持马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实施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当涂县钢铁产能臵换项目加紧实施。做强重卡和专用车制造业,大力引进发展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整合装备制造业资源,提高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推动现有电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皖电东送前沿基地。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生产能力,着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壮大。实施食品加工扩能改造,引进更多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我市,建设长三角食品加工基地。

培育壮大六大新兴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政策集中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6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政策,开展创新企业培育和试点示范活动,着力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矿院金属矿山开采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深入实施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安工大等市域内高校培养各类新型人才的作用,集成科技资源推进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努力让更多的科技资源在我市集聚,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确保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以上。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重,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品向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5大传统优势产业。与此同时,落实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实施万能达燃煤机组系统优化等7个重大节能工程,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长运物流港、华东物流园和长江大桥仓储物流园建设,推动软件动漫及服务外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建成沃尔玛购物广场,开工建设欧尚大型购物超市,实施金鹰、杉杉现代商业项目,提升现代商贸发展水平,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培育跨区域、广辐射、上档次的品牌专业批发市场,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完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综合开发滨江和濮塘旅游资源,加快建设龙湾水文化度假主题公园等现代大型旅游项目,不断壮大旅游业规模,提升旅游业层次。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和考核制度,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大手笔展开城乡规划建设,进一步拉开城乡融合发展大框架,倾力打造城市新形象。

强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树立全域马鞍山理念,着力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的要求,做大做优主城区。规划建设滨江新区和秀山新区,力争到“十二五”末,整体建成,展示新貌。本着“科学规划、基础先行”的原则,着手打造姑孰和博望2个副城区,加快构建连接市区和副城区的高水平快速通道。遵循“产业特色、扩权强镇”的思路,加快建设向山、石桥、黄池、太白、年陡5个中心镇,使之成为全市加快发展的生力军。强化“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濮塘休闲度假区5个产业功能区,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努力构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完成长江江心洲段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加快宁安城际铁路土地征迁步伐,积极配合、协调推进铁路主线及站场建设。强力实施东环路高速化改造,基本完成原址路段改造主体工程,启动改线路段高架工程建设。完成马濮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打通至禄口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步伐,认真做好205国道、313和314省道市政化改造以及黄池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实现中心镇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全面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大力发展水运事业。集中力量打造城市东部路网,新建星光大道、东部环路、丰收路和桥山路,续建霍里山大道、九华东路。完善城市南部路网,实施采石河路高水平市政化改造,建成湖东南路。推进沿江大道建设,贯通红旗北路,续建钟山路、泰山路和勤俭路拓宽工程,实施湖西路、艳阳路“白加黑”综合改造。开工建设江东大道地下人行通道,缓解市二中周边交通压力。深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加快实施高压线廊整合移位改造,推进川气东送工程管线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

着力优化城乡环境。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国家卫生城市暗访检查工作。实施东环路与采石河路、葛羊路2个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完成马濮旅游大道绿化配套建设,使之成为又一条高水平景观大道。建成滨湖公园,实施南湖公园及花雨广场景观提升工程,启动东湖、秀山湖公园建设。赋予城市建设更多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继续推进慈湖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中下游河道治理和沿河绿化景观工程,实现三年整治目标。续建东部污水处理厂和慈湖污水处理厂,新建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危险废弃物集中处臵中心,启动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臵工程。加强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统筹做好城乡绿化工作。实施恒兴、西塘等水系整治,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成向山垃圾场渗沥液处理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的建筑垃圾处臵场和有机物处理中心。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主攻招商引资头号工程,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高强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决定马鞍山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去年底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开门大招商、落地倍亲商,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加大、氛围日益浓厚。我们要巩固当前好势头,持续升温,乘势而上,锲而不舍,让招商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真正使招商引资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支撑,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突出重点区域,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实效。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招商分局驻点招商和小分队专业招商相结合,鼓励以商招商、全员招商,努力形成人人关注招商、个个投身招商、全面推进招商的浓厚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协调调度力度,健全项目商谈、签约、落地机制,出台落实考核奖惩办法,促进招商引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平台,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展示城市形象,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要求的同时,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内资320亿元以上。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及实施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取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明显突破。推动慈湖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增强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整合南部沿江发展空间,加紧展开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相关工作,精心打造若干特色园区,力争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拓展当涂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加快花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雨山区、博望镇申报筹建省级开发区,促进金家庄工业园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明确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江心洲生态旅游区。高水平推进濮塘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组团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濮塘休闲度假区。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着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促进对外经贸合作。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舞台、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合作交流。加快集装箱外贸内支线定期航班开通步伐,增加航班密度,促进更多企业在我市口岸报关直运。抓住国际市场回暖机遇,加快出口基地培育和建设,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出口稳步提升。切实发挥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政策引导和保障功能,及时为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确保企业不因资金困难影响出口。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鼓励十七冶、中冶华天等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境外工程总承包,参与援外工程建设,带动成套设备、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

(四)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集中开展土地征迁拆违行动。再好的项目不落地生根、不投产见效,都是一纸空文。把拆迁安臵和拆违整治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以区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下决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集中行动,着力破解项目落地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强化县区、开发区主体责任,全面整合配强征迁拆违力量,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完善快速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土地征迁和拆违步伐。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全面开展土地复垦。积极争取土地利用计划和项目单独选址,加大闲臵土地清理力度,千方百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努力使项目建设周期最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市级领导牵头联系制度,形成领导牵头、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督查跟进的项目推进落实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续建项目中的突出问题,加快马钢动车组车轮配套、华菱3万辆重卡、立白日用化工二期、方圆重型回转支承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进度。倒排工期、科学调度,确保泰尔重工联轴器、天成纺织搬迁扩建等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只争朝夕地抓好项目开工,推进一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扩建、科达机电二期、格力电器等项目尽快动工建设。认真落实与央企合作成果,确保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建立与央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项目建设支撑要件,推动山鹰80万吨纸板、中钢天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项目谋划机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和梯次推进,扩大项目储备规模。高度重视项目与资金的衔接,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力争全年工业性投资增长30%以上。促进各类企业加快发展。支持马钢实施“依托主业、适度多元”发展战略,在提高钢铁主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健全应对风险的稳定发展机制,未来五年实现集团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非钢产业年产值超150亿元的目标。支持星马、山鹰等重点骨干企业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增强对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出台扶持壮大行业龙头企业政策措施,精心培育“小巨人”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总数超100户。

(五)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加快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市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实施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和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工作。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把分散沉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化成集中流动的国有资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广播电视台顺利运营,整合专业文艺团体组建市艺术剧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前1年实现我省确定的3年改革目标。探索国道省道养护体制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健全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银行积极向上争取信贷额度,优化信贷结构,创新和拓展信贷品种,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市信贷增量高于去年、增幅高于全省。支持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开展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国内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重点推进光大、民生等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新增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完成2家以上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按照“上市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在泰尔重工、鼎泰稀土上市的同时,加快星马汽车重组华菱重卡整体上市步伐,支持奥盛钢缆、惊天液压、华菱西厨等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全年实现首发及再融资4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极具活力的“马鞍山板块”。争取20亿元城市建设债券获批发行,并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打造市政建设融资平台,建立更加稳定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功能,再引进发起设立1家创业投资基金。推动股权融资和期货交易,促进保险、证券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扎实开展全国创业型城市试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结构性减税、企业减负、信贷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把广大市民的创业愿望变成创业行动。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注重发挥政府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创业街、创业市场功能,新增创业基地面积15万平方米。坚决清理涉及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1500户以上。

(六)夯实“三农”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下大气力做大做强中心镇经济。在更大范围实施扩权强镇改革,赋予其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持特色产业兴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区位较优、规模较大、层次较高、辐射较强的经济强镇。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特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把中心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服务便利区、和谐社会示范区,着力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放宽户籍限制,积极推进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导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水平。重点推进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初步拉开发展框架。加快国家级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一步扩大水产、粮油、蔬菜、苗木花卉基地规模,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开放办社,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加快粮食仓储设施资源整合和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切实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工建设花山区张庄中心村二、三期项目,实施当涂县、雨山区中心村建设工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力争土地流转面积增至20万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秩序。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建设寄宿制学校。完成乡镇文化站配套建设,新建40个农家书屋。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全面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农村敬老院改扩建任务,力争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农村路网体系,拓展农村客运服务范围。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大近郊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扩大新农村示范镇、村建设试点范围,放大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效应。

(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健全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和困难职工就业再就业、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现阶段民生问题的核心内容,建立框架,逐步覆盖,巩固成果,提升内涵,不断健全和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形成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不断扩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范围,提高民生工程的实施标准和水平。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大规模建设安臵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积极实施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实施标准化光荣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困难企业就业帮扶政策,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标准化建设,实施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困难群体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强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建设,不断提高职业培训水平。整合市人力资源市场,完善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推进全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试点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进一步扩大参保面。扎实开展全国新农保试点,全力推进当涂县新农保参保扩面达标。开展居民生育保险全国试点,完善现行生育保险政策,出台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生育保障办法,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确保基金安全和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上限标准。积极开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

(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完成南部高中主体工程建设,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中职集团和中职园区发展,加强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力争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推进安工大东校区二期、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开展省示范高职高专创建工作,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提升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营造和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推进文化保护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申报太白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高水平承办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办好’2010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动漫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大剧院按期建成运营,实施市文化馆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和集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馆。启动档案电子文件中心暨文档一体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成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传染病医院门诊楼并投入使用,加快中医院南迁工程步伐,启动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综合住院楼建设工程,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合理配臵医疗资源,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监管体系。坚持鼓励支持与监督管理并重,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扩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免疫规划实施范围,抓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马鞍山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加强以视频监控和大情报平台建设为主的公安信息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和谐警民关系,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继续开展为企业和重点项目“保平安”活动,稳步推进以“零发案小区”为目标的平安小区建设,扎实开展禁吸戒毒工作。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大信访接待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化解不和谐因素。积极创建精品、四优社区,巩固提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发展,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逐步健全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气象、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支持驻马部队建设,完善民兵训练基地功能,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提升双拥优抚安臵水平,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的经济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施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把各项发展措施谋在先处、落到实处,才能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坚持创新推动,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把强化学习作为改革创新的先导,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努力学习履行职责必需的知识,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本领,着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始终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多思发展之法,多谋发展之策,多出发展之力,多求发展之效。更加重视发展方式的优化和创新,绝不停留在原有增长方式的延续和复苏上,全力追求发展的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益。大力营造创新环境,敢走新路,善破难题,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着力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摒弃对抗性思维,增强适应性才干,做到既有想法、更有办法,既会出题、更会做题,在有想法、有办法中推动发展,在出题、做题中创造业绩。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切实增强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努力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把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宏伟大业不断推向前进。提振精神状态,保持干事创业激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应对危机、力保增长的深刻体会。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以敢想敢闯的宏伟气魄、敢做敢干的拼搏精神、敢为敢当的责任意识,做到复杂局面善于驾驭、重大问题勇于担当、关键时刻敢于负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按认准的科学发展之路走下去。把政府追求的目标和老百姓的期盼统一起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坚持重心下移,深入问题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的实事好事。

强化执行落实,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任何好的规划和设想,如果缺乏实干,只能是空中楼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落实为要,不说空话,不避难题,多干实事。健全保障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的目标举措、时限要求、责任主体,把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健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创新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言出法随,确保政令畅通。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提倡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快、办得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扩大并联审批范围,积极推行网上办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办事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推进依法行政,努力规范施政行为。坚持市委的统一领导,依法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地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救济与监督功能。推进依法决策制度建设,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务公开全覆盖。进一步办好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和政府网站,广开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形象。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完善全市集中统一的招标采购监管体制,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行为,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离任审计、离任与接任经济事项交接、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努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篇3: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从安徽省马鞍山市招管局获悉,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对重点工程商品混凝土实行批量采购, 3家混凝土供应商成功中标, 最高优惠率达85%, 从9月1日起, 3家混凝土供应商将为市重点工程局工程项目提供一年商品混凝土“专供”, 这是马鞍山市首次对大宗建材实行政府批量采购, 此举不仅为加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成本及质量控制奠定“底气”, 更节约了政府资金投入。

据介绍, 目前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场上有十余家混凝土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质量参差不齐, 为加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建筑材料的成本及质量控制, 市招管局与市重点局紧密合作, 对重点工程商品混凝土进行批量采购。2013年7月25日, 市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受市重点工程建设局委托在中国政府采购网、马鞍山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上发布采购公告, 对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商品混凝土采购项目组织竞争性谈判。项目内容: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商品混凝土采购;供货范围:各种标号商品混凝土;供货有效期:1年 (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 。为保证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 2013年8月14日, 安徽省马鞍山市招管局从外地抽取了5名经验丰富、专业精通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以造价部门发布的市场信息价为计价依据, 中标供应商最高优惠率达85%。

(摘自中安在线网)

篇4:马鞍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马鞍山水库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瑶干村,属山区、丘陵区地形,水库集水区域植被尚好,坝址处河谷宽50m,基础为裸露的千枚岩和红砂岩。该水库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气象上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19mm,但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夏雨量多,六、七份常出现暴雨,而易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雨量少,又易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区内,水库的调节作用越见明显,水库的正常运行对当地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极其重要。

二、工程概况

马鞍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月12月,原为大山塘,1974年3月由社队在原山塘自行扩建成,由于建水库时的特殊历史原因,该库施工时属于“三边”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大坝渗漏严重,属病险水库。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47m,最大坝高13.7m,内坡面1:2.6,外坡面1:2,内坡经多年的雨水风浪冲刷以及耕牛踩踏,内坡填土塌陷严重,外坡倒滤体高3.0m,风化倾斜剥落严重。

水库溢洪道位于水库左岸,为开敝式溢洪道,溢洪道左岸为自然山坡,右岸为浆砌石侧墙,1981年拓宽为10m。

水库放水涵洞为B×H=1.2×1.5米圆拱形隧洞,隧洞进口20m采用混凝土衬砌,放水建筑物为40mm直径启闭机放水。

三、防洪能力

马鞍山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在左端与山丘交汇处,宽10m,高2.3m,系开敝式宽顶堰。

1、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淮》(GB50201-94)执行,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复核。

2、防洪标准复核

水库无实测降水、径流等资料,根据《安徽省暴雨参数图,山丘区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洪水计算。

马鞍山水库流域特征值:F=1.16KM2,L=1480M,B=F/L=784M,J=[(164.2+168.4)×900+(168.4+220)×340+(220+253.5)×240-2×164.2×1480]/1480/1480=52.09/1480=35%.H24=130mm,H1=40mm,CV24=0.5,CV1=0.45

200年一遇点暴雨量:H24=KP×H24=3.06×130=397.8mm HI=KP×H1=2.79×40=111.6mm

面雨量:P24=397.8mm P1=111.6mm面净雨量:R24=397.8-60=337.8mm

P1/P24=0.28查得n=0.6 R3/P24=0.43 R3=171.05mm

K=6(F/J)0.16R3-0.55(F/J)-0.55=0.12取K=0.12,据n=0.6查得qm=89 m3/S

洪峰流量Q 0.5%=qm×F×R24/1000=89×1.16×337.8/1000=34.87m3/S

同理经计算(略)20年一遇洪峰流量Q5%=17.25m3/S

经调洪演算: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 m3/S,2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13.28 m3/S

3、水库防洪能力复核

通过计算已知马鞍山水库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3.28m3/S溢洪道宽10m,溢洪道底高程164.3m,坝顶高程166.6m,采用宽顶堰公式H=(Q/BM)2/3计算设计水位与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H=(13.28/10×1.5)2/3=0.92m:

则H设=164.30+0.92=165.22m

校核洪水位:H=(26.85/1010×1.5)2/3=1.47m

则H校=164.30+1.47=165.77m

4、坝顶高程校核

水库校核运行时,坝顶高程=H校+H波+安全超高△h,

H波=0.208V5/4D1/3(取7、8级v=15m/S,D最大坝程300m)经计算H波=0.45m.

安全超高设计洪水取0.5m,校核洪水取0.3m,

则坝顶设计高程=164.3+0.92+0.45+0.5=165.17<166.6m(现状坝顶高程)

坝顶校核高程=164.3+1.47+0.45+0.30=166.52<166.6m(现状坝顶高程)故水库大坝能满足防洪要求。

四、结构安全评估

水库大坝抗滑稳定,经计算(略)稳定安全系数K0=1.70>1.1根据抗滑稳定计算成果,马鞍山水库现有坝坡稳定,不会产生滑坡问题。

大坝基础经多年运行未见沉降、位移,内坡面塌陷严重,外坡面未设排水设施,局部渗漏,内外坡均为土质护坡,质量较差,反滤体,块石风化剥落严重且倾斜,底涵渗漏。

五、渗流安全评估

大坝在1974年3月扩建后运行三十多年来,大坝未产生滑坡迹象,但坝体渗水严重,在水库水位达到兴利水位时,坝脚沿线均有渗水,据管理人员目测,渗水量达0.02m3/秒。

1、基本资料

坝顶高程式166.60m,设计水位165.22米,校核水位165.77m,外坡地基高程152.90m,坝顶宽5.0m,内坡1:2.6,外坡面1:2按不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坝考虑,下游无水。

2、下游逸出逸点高度

计算公式:hO=√(H12+L2)-L式中:H1=165.77-152.9=12.87m

L1=(166.6-165.22)×2.6+5+12.87×2=34.33m △L=(mh1/2m+1=5.44m L=L1+△L=39.77m

则ho=√(H12+L2)-L=2.03m

3、渗漏出逸出点比降

JO=1/√(1+m2)=0.447

经计算下游逸出点高度2.03m小于滤体高度3m,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六、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评估

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端的山丘边,属开敝式宽顶堰,堰顶宽10.m,高2.3m,右侧墙为浆砌块石,经过多年运行.砌石已老化脱落,消力池砌石被洪水冲松,底板杂草丛生,影响洪水下泄安全。

水库灌溉底涵为1.2×1.5m混凝土圆拱隧洞结构,由于建设早衬砌质量差,涵洞有漏水现象。

七、运行管理安全评价

马鞍山水库主要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由所在地瑶干村进行管理,在重要的小(二)型水库要达到的三有中,该水库基本的不能达到,在主汛期按照区防汛指挥部控制运用计划控制蓄水,但平常管理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底,报酬不能及时兑现,加上水库存在众多问题,给水库的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建立运行机制,落实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制是水库运行管理安全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大坝安全评估结论

按照2007年安徽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对马鞍山水库的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以及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进行大坝安全评估,该水库属三类坝。

九、水库加固处理意见

1、坝体上游面设置防渗设施。

2、下游坝面、坝址、坝肩处设排水系统。

3、重修底涵。

4、溢洪道底板,侧墙,消力池整修。

篇5:2013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7日在鞍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世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成就及2012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实现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6%。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占全市经济比重由40.4%提升到42.4%;设施农业面积由16.9%提升到41.6%。民营经济比重达到68%。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到61%。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域外资金分别年均增长34%。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展。新增城市主次干道328条,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12公里,新铺设燃气管网165公里,新增城区供暖面积1900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部行政村通柏油路、通客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5%。森林覆盖率由46.4%提高到48.1%。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每个社区(村)都有健身场所。职教城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成市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大厦。鞍山籍体育健儿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奖牌总数双列全省第一名。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市、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和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五连冠。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1%。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44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棚户区加快改造,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2.4平方米增加到27.9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2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总基调,全力稳增长,加速调结构,实现惠民生,经济呈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7亿元,同比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亿元,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9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2818元,增长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8%。

(一)全力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抓项目建设稳增长。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实施出让土地、招商引资、整治违章、加速审批、项目建设“五个百日行动”。全市在建项目2600项,总投资4663亿元。新开工项目1760项,总投资1380亿元。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3%。

抓招商引资稳增长。先后赴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主题招商。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增长15%;引进域外资金1040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3亿美元,增长15%。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5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175亿元。

抓扶持企业稳增长。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融资等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稳定经营。帮助海城、岫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抓地企合作稳增长。支持鞍钢不锈钢复合板、特钢板和煤化工产业项目。积极为中冶集团、中钢集团、中船重工等央企上项目提供服务。鞍钢等中省直企业为鞍山稳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加速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进展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高端阀门、激光、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总数达到1167家。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充分发挥城区经济的支撑作用,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主城区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楼宇总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项目加速建设。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45家,总数达到2827家。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开发企业来鞍投资。通过举办房交会,出台惠民政策,刚需购买力得到较好释放。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386.6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8亿元,增长22%。

(三)立足统城乡,县域经济较快发展

预计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海城优质大蒜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南果梨栽植面积发展到33万亩;台安鸭鹅饲养量和年加工能力达到1.5亿只,成为东北鸭鹅第一县;岫岩克服洪灾影响,食用菌产量恢复到40万吨。全市设施农业拉动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海台岫三个农高区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引进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总投资161亿元。

县域工业不断壮大。海城打造千亿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62个入园项目加速建设。台安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彩涂板深加工产业基地,8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岫岩规划建设大洋河临港产业区和雅河工业园,36个项目逐步落地。全市县域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亿元以上项目397个。

县域服务业加速集聚。海城西柳中国商贸城投入运营,南台箱包城配套加工园入驻企业26家。台安八角台新城入驻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05家。岫岩玉皇山文化旅游区已有中国玉文化艺术园等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四)注重增活力,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

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利用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全力推进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城市矿产资源利用、职业教育、社会管理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鞍山高新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区,汤岗子新城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鞍山经济开发区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级钢铁物流出口基地。

产业园区活力不断增强。完成激光产业园等5个新兴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了《汤岗子新城享受市级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意见》。按照明确区划、制定规划、产业定位、政策扶持、优化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引进项目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园区和新城新市镇体制机制。全年各园区新引进项目1500个,总投资1100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出台了《鞍山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搭建了激光技术测试中心等7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7个。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0%。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出台了《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鞍山重矿股份成功上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速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40亿元,增长20.3%。

(五)着力优环境,城乡面貌得到改善

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启动汤岗子新城主干路网、中央活力区、凤凰湖中央公园等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达道湾新城一批品牌连锁商场、商务楼宇、体育场馆、职教设施和交通道路加速建设。海西新城主干路网和城市环路基本建成。

腾鳌新城路网及设施配套工程加速推进。析木新城纳入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规划。批准建设台安八角台新城和岫岩玉都新城。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建国南路和杨柳河桥拓宽改造主体工程竣工通车;建国东路、千山东路、机场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沈西工业走廊出海通道、哈大高铁鞍山西客站竣工通车。腾鳌机场列入国家民航规划序列。建筑围挡、广告牌匾等城市设施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推动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完成矿山环境治理1.4万亩,造林绿化4.4万亩,封育围栏150公里。辽河生态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大孤山等8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国控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羊耳峪垃圾处理场环境初步改善。6项空气污染减排项目较好完成,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提高到350天。

(六)实现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为城乡群众办的20件实事较好完成。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1.97%。城市居民医保最高报销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2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报销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2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5%和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回迁住房281.5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509套。3.1万户居民陆续回迁。改造36所农村敬老院。帮助256户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住房。资助1046名困难家庭大学生。新增100辆城市公交车。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50%。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造2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和5所高中。县区普九全部达到“双高”水平。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为全市43万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奥体中心和市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十二届全运会我市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建成鞍山文化大市场。完成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民族宗教政策很好落实。气象灾害和地震监测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灾后重建有序进行。“8.4”洪灾造成我市15万亩农作物绝产,7.2万栋大棚不同程度受灾。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洪救灾,较快完成交通、电力、通讯和饮水设施抢通工程,及时为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入冬前1832户水毁房屋的受灾群众搬进新居。实施灾后恢复生产扶持政策,受灾企业基本恢复生产,受损大棚大部分已恢复。

(七)加快转职能,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议案。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27件,办理政协提案294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件,制定和修正政府规章8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5件。支持检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健全了鼓励先进、奖优罚劣的责任目标体系。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战胜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自然灾害的挑战,而且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部门的辛勤工作,得益于以鞍钢为代表的各类企业的巨大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鞍山发展付出辛劳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鞍山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鞍山发展做出贡献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下行趋势明显,运行中的困难依然很多;战略性牵动性重大项目较少,优势新兴产业比重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压力巨大;新城新市镇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任务繁重;软环境还需不断改善,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及2013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双重叠加优势,推进鞍山发展取得新进步。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三转型一创新”和三个“两手抓”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稳增长中提升质量效益,在调结构中推动转型升级,在惠民生中实现生活富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打造世界级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健康养生产业基地。加速提升辽宁中南部中心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是实施“十二五”规划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总体需求不足,改革开放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更应看到,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和资源市场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举措,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还应看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城乡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我市持续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一定要理性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机遇,努力拼搏实干,全力推动鞍山老工业基地新的崛起!

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

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加速县域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继续在全市率先发展,成为鞍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海台岫三个农高区建设,重点推进江苏润恒农产品物流园、海城三星无公害设施农业等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0家。加速岫岩国家级食用菌出口示范区建设。组建综合性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土地股份制经营。推进抵押性融资方式,扩大农业保险规模和品种,构建以企业投入为重点、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推进农业设施化。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设施林业和设施渔业。按照“一县一业”的总体要求,海城继续扩大优质大蒜和南果梨种植规模;台安鸭鹅养殖发展到2亿只;岫岩食用菌培植恢复到60万吨。加快实施大型泵站改造、节水滴灌、果树引水上山等水利化项目。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保护地农业、工厂化农业。

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年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00项、新技术50项、新装备20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职业农民。

(二)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

以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集群、企业升级、项目建设、企业并购、淘汰落后“五项工程”,让各类高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业、菱镁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阀门、激光科技、能源电池、健康制造、彩涂板、临港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各类产业集群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3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

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明确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突出专业性、集群化。完善工业园区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研发、检测、人力、金融、总部、展销等公共平台建设。

支持鞍钢等骨干企业发展。促进鞍钢加速结构调整,发展非钢产业,建设钢铁物流平台,打赢扭亏增效攻坚战。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项目融资、品牌建设、并购重组,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中冶集团、中钢集团、中船重工等驻鞍企业做强做大。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搬迁升级、专利申请、引进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建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中心各10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0%。

(三)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集聚化,提升城区发展水平

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让城区加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20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达道湾钢铁物流交易中心、汤岗子健康产业基地、高新区激光科技城、立山商贸城、西柳服装城和南台箱包城。发展钢铁物流、健康服务、激光研发、服装销售等服务于优势工业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中心城区要在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加速发展以城市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为主的楼宇经济,增强中心城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建设千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开发区、玉佛苑文化旅游区、汤岗子温泉养生度假区、腾鳌温泉休闲度假区、白云山风景旅游区、辽河生态旅游区、玉皇山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健康运动、乡村旅游等旅游度假产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区发展建设中,要特别突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建立健全创城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创城带动城市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把鞍山建设成为活力旺盛、生态宜居的现代中心城市。

(四)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鞍山

按照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新一轮鞍山城市总体规划,注重规划的程序化、法制化管理。以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市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铁东中央商务区、铁西高铁新区和东部万水河新区。以承办全运会项目为契机,全面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加速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八角台新城、玉都新城、腾鳌新城、析木新城和牛庄新市镇建设,加快推动鞍海一体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区域特色中心镇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关键节点的作用。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商品房开发和销售水平。强化小区配套、环境改造和物业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全年实现房地产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均增长15%以上。在稳步发展住宅地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楼宇地产、旅游地产和文化地产等各类地产。

大力发展建筑产业。积极培育资质优、专业精的建筑企业,重点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建筑企业向大型化、高端化和外向化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环城兴业大道建设,实现城区与园区、城市与周边的有效衔接。加快汤岗子新城主干路网、中央活力区路网、凤凰湖中央公园、康复养生基地和中国国际商会健康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腾鳌机场民用化改造,建设机场盲降系统,开通鞍山至上海、广州等新航线。推进鞍海城际铁路和城市地铁、海岫铁路提级改造、沈盘货运铁路台安段、鞍台高速公路、高铁大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鞍山城乡交通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完成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实施造林绿化、矿山绿化、墓园绿化和路网绿化,全年完成小开荒还林2万亩,超坡地造林2.2万亩,封育围栏1100公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1.1万亩,墓园绿化12.6万株。继续实施碧水工程,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新建汤岗子新城污水处理厂,推进辽河生态恢复工程,继续推动万水河、运粮河、杨柳河、海城河、小柳河、大洋河等城镇水系景观建设工程,加快推动万水河公园、莲花湖公园、文化岛公园、激光主题公园、凤凰湖公园、高铁广场公园、奥体广场公园、营城子公园等水系公园建设。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热电联产项目、气化鞍山项目、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及提标改造项目。推动实施净土工程,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做好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危废等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五)进一步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加速改革开放

以项目建设年为重点,全面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在抓项目中深化改革,在上项目中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滚动实施“五个百日行动”,破除一切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做大做强一批已投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已签约项目,积极推进一批已在谈项目,认真谋划一批牵动性项目。确保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700个,当年完成投资2100亿元。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握国内外产业结构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重点引进一批优势工业集群项目、新兴服务业项目和牵动性强的大项目,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域外资金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2%。

加速综合配套改革。按照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切实抓好土地供给,依法科学管理征而未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做好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征收征用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切实抓好融资服务,推动土地、房产等国有资产资本化,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全年各类融资总量增长30%以上;继续抓好扩权强县区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县(市)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各级各类园区和新城新市镇在机构设置、绩效考评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作为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事业发展等方面创造优惠政策,努力培养和吸引一批德才兼备、勇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各类人才队伍。

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解决项目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严格监督和严肃查处项目审批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效率高、服务好、讲诚信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从资金扶持、企业减负、市场拓展、要素供给和高效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加快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启动实施市长质量奖,加速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六)进一步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幸福鞍山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各类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取得新进展,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全民创业,做好大学毕业生、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年实名制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力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标准。加快养老家园建设,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回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续建回迁住房项目26项。新建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8000套。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城乡群众住房难题。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20所农村幼儿园,组建优质幼教集团。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区工程。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建设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园区。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发展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新建7个县级和20个乡镇级电子阅览室,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规划建设文化广场。加快文艺院团改革与建设。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建成2个国家级文化专业市场。

加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和政府救助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试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病透析患者免费治疗。打造城区3—5公里急救半径绿色生命圈。实施市级公立医院药物统一采购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海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努力发展体育事业。高标准建成奥体中心,做好十二届全运会鞍山赛区工作,办精彩全运,展鞍山风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更新和新建100个城乡健身广场。

不断强化社会管理。继续做好受灾乡镇灾后重建工作,保证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强化价格调控监管,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贴。推进“六五”普法,建设法治城市。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和交通、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级政府矢志不渝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实干型、创新型政府。

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检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作为行政决策的必要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亲民为民理念,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解决好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牢固树立亲商爱商理念,察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发挥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等服务平台作用,自觉接受人民和社会监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建设实干型政府。以重点工作项目化为核心,深入实施项目法人制、协调推进制和决策执行制。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绩效考评,实行问责追究,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干实事,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建设创新型政府。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篇6: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鞍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鞍政办发[2009]5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鞍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谷春立 市长?

副组长:戴恩彪 副市长?

梁 勇 副市级领导干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徐刚毅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成 员:杨 凯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何 方 市开发办副主任?

边长青 市监察局局长?

胡继民 市民政局局长?

韩 义 市财政局局长?

杜俊双 市审计局局长?

杨 君 市规划局局长?

胡谷会 市房产局局长?

付德民 市物价局局长?

赵忠太 千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周 钢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周忠武 铁东区区长?

张立有 铁西区区长?

孙巨先 立山区区长?

汪洪溟 千山区区长?

郑成安 市地税局局长?

孙书鹏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负责住房保障工作的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督查督办、信息统计和其它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胡谷会(兼),副主任:刘克东(市房产局副局长、市房改办副主任)。???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华都酒店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运动会开幕校长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