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

2024-05-24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共2篇)

篇1: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

通知

各位校长大家好!

根据松原市下发的《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要求第三批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第四批校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少数民族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寒假期间要充分利用好网上课程资源搞好自主学习,具体要求详见《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现将松原市《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希望各位校长能够认真按照要求去做。

进修学校干训办公室 2015年1月8日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

为了切实做好全市第三批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第四批校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少数民族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自主研修活动的管理,督促全体学员充分利用好网上课程资源搞好自主学习,现就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的网上研修活动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全市第三批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第四批校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少数民族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的网上研修活动采取个人自主学习与集中统一要求相结合、选修课程学习与必修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学员个人管理、县(市、区)辅助管理和市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一、个人自主选修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上课程包括700多位教育名家的报告及2万余节名师课堂实录,学习时间为一年(2014年7月——2015年7月)。三个班学员要充分用好丰富的网上课程资源,做好个人自主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凭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VIP会员卡自主登录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学习感兴趣的相关网络课程。

学员个人自主学习要达到如下要求:

1、学员的自主学习要有计划,有重点。

2、要记录学习笔记。学习笔记要用专用笔记本手写记录,写清学习时间、课程名称、课程讲授人、主要内容摘要及个人学习感悟等内容。

3、要撰写学习感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撰写2篇以上的学习感悟。

4、每月至少学习4门以上课程。

二、统一要求必修

为了突出重点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市里根据三个班学员的实际情况,划定了必修课程内容。必修课程内容为视频课程目录《校长培训课程》中的课程(学员可根据个人需要自行选择确定),在2015年7月份之前须完成30门必修内容课程的学习任务。

对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市里将采取集中统一检测的方式对学员必修即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三、县(市、区)责任

县(市、区)干训部要协助市学院做好本县(市、区)三个班学员网上研修活动的管理,督促学员个人自主学习,检查学习笔记和学习感悟完成情况,于2015年7月份之前上收学员的学习笔记和学习感悟报市学院干训部存档备案。

四、市里集中检查

市学院干训部在网上课程学习结束后,将通过抽检学习笔记和感悟心得或试卷答题的方式对学员的必修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松原市教育学院干训部 2015年1月7日

篇2: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网络研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国家政务外网建设和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国家政务外网分为中央政务外网和地方政务外网,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和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在国家政务外网上运行的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运维和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的相关条款执行。

第三条 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要统筹规划、统一策略、分级建设,在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国家信息中心负责中央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各级政务外网单位负责本级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接入政务外网的各级政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在进行政务外网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应同步做好安全保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落实好运行维护管理中的安全检查、等级测评和风险评估等经费。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家政务外网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国家政务外网的安全。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应落实一名分管领导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第七条 国家信息中心政务外网工程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工程办”)负责协调、指导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负责中央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指导、协调和规范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二)组织制定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安全策略、标准规范和各项管理制度;

(三)负责联系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并接受其指导,向有关部门报告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件;

(四)组织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安全自查、检查和风险评估,对全网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和通报;

(五)负责中央级政务外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六)建立和管理全国统一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

(七)制定中央级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八)组织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八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的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负责单位应参照本办法第七条,确定本级政务外网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三章 网络安全管理

第九条 国家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第十条 按照业务安全需求,中央政务外网划分为互联网接入区、公用网络区和专用网络区等功能区域。地方政务外网均应按照业务应用需求,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域,在各区域之间实现逻辑隔离和安全有效控制。

第十一条 中央和省级政务外网应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的要求。

第十二条 互联网接入区与互联网之间,按照统一的安全策略实现安全连接。第十三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都要开展网络安全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定位、分析、控制安全事件,定期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汇报网络安全状况。

第十四条 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在接入政务外网前,应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通过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第十五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都应组织制定本级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第十六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都要加强安全审计工作,审计记录的保存时间不少于半年。第十七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都要加强政务外网终端安全管理,必须安装计算机防病毒系统并及时更新补丁。对承担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和管理的所有终端应安装终端管理软件,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章 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政务外网承载各级政务部门非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不得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数据。

第十九条 国家政务外网承载的业务应用系统应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信息安全由该系统所属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 业务应用系统需要与国家政务外网的互联网接入区、公用区或专用区进行跨区数据交换时,应按照国家政务外网的安全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五章 网络信任体系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国家政务外网全网统一、分级管理的信任体系,实现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保障国家政务外网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

第二十二条 在国家信息中心政务外网工程办设立国家政务外网数字证书中心。在省(部)级政务外网单位设立省(部)级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分中心。

第二十三条 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业务应用系统需采用数字证书的,应使用国家政务外网数字证书;通过互联网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用户必须使用国家政务外网数字证书。第二十四条 国家政务外网数字证书中心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编制《国家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规范,省(部)级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分中心应遵照规范对本级信任体系设施进行建设、运行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国家政务外网使用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定的商用密码。第六章 信息安全检查与通报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政务外网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统一要求,负责组织在本级政务外网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与风险评估,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政务外网单位做好本级政务外网的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应将信息安全检查结果及时报上一级政务外网单位。同时,按要求通报本地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并责成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第二十八条 建立信息安全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向上一级政务外网单位通报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第七章 人员管理

第二十九条 加强各级政务外网单位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增强其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对从事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技能。

第三十条 对从事国家政务外网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按照“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最小授权和任期有限”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应设置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安全审计岗位,负责网络运行、安全和审计工作。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的权限设置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第三十二条 建立信息安全工作重要岗位上岗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第三十三条 建立奖惩制度。对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违反信息安全规定的责任人,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务外网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

上一篇:姐姐妹妹站起来舞蹈下一篇:教师减负计划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