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的感悟作文

2024-06-23

名言的感悟作文(共19篇)

篇1:名言的感悟作文

感悟名言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名言如星星一样多,让我数也数不清,然而我最喜欢的要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了!

还记得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心里乐滋滋地,心想着:这个暑假有两个月呢!作业我到时候再写吧!于是,在暑假的前一个多月,我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里度过。而妈妈也总在我耳边督促:“宝贝儿,快写作业呀!你总不能只到处吃喝玩乐,而不写作业吧!作业是你的任务,越早完成,就越好!”而我,总是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一个字都没有记在心中,总是一“应”而过。

然而,在开学三天前,我着急了!便冲着妈妈大叫“妈妈!你怎么能不督促我写作业呢!你看两个月的作业,我三天完成的了吗?”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我怎么没有督促你了?我说的话,你还不是都当耳旁风了吗?你不是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吗?”听完这句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心想:是啊!那几十天我不是正如妈妈所说的那样,把她说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了吗?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走过来说:“宝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不要气馁,加油!”

经过妈妈对我的加油鼓励,我下定决心开始写作业。三天!一定能把这些写完!我开始“奋斗”了!一会儿做语文抄写,一会儿做数学卷子,一会儿又做英语报纸。累得我手都酸了,腰也酸了,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写好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终于明白了:时间和金钱一样贵重,然而金钱却买不到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每一秒。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的原因了!

篇2:名言的感悟作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激励我帮助爸爸改掉了抽烟的坏毛病。

爸爸很爱抽烟,一天大约要抽几十枝,弄得整个房子弥漫着烟的臭味,害得我和妈妈经常头昏。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气冲冲地跑到爸爸面前气愤地说:“爸爸别抽烟了,我和妈妈快被你的烟弄得晕头转向的。”爸爸理也不理站起来,随口扔下了一句话:“吸烟有益健康。”我看着爸爸离开的背景,心里直嘀咕:吸烟还有益健康呢,我看他是吸糊涂了,算了,我不跟他争了,等他清醒了我再给他讲道理。妈妈好像也受不了了,几次和我配合劝爸爸,可是他把我们的话当作耳旁风,一耳进一耳出,真是的,还一次我们把爸爸的烟缸收起来,可是爸爸好像在家里装了观测器似的,一到家就把烟缸全都找了出来,我看是没办法了,只好败在爸爸手下,妈妈见了我垂头丧气的样子,马上猜出了我的心思,便说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听了立刻醒悟过来。来到爸爸跟前温和地说:“爸爸吸烟有害健康,别人吸了你抽出来的烟生命会立刻减少15秒,你自己吸了烟得到的也是减少生命的下场,爸爸醒醒吧,为了妈妈,为了我,还为了你自己,不要吸烟好不好?”刚开始爸爸不听劝告,继续抽呀抽,可是久了爸爸好像醒悟了,慢慢从几十枝到十几枝到几枝,最后爸爸不抽烟了。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天我想考证一下爸爸是否还想抽烟,于是我把一枝烟放到桌子上,躲在房间里看看外面爸爸的举动,爸爸看到桌上的了烟,刚要拿起来,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把烟折断了,我

篇3:《论语》名言的感悟

施政, 尤其是施德政, 必须取信于民。子贡问政, 孔子说:“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又问, 万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呢?“去兵。”那又要去掉一项呢?“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颜渊》) 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垮掉, 而取信于民历来是为政的第一要务。“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 就不知道他如何立身处世。为政者还应当知道, 就像有若所说的:“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颜渊》) 只有民富国兴, 不能民穷国富。孔子说:“近者悦, 远者来。” (《子路》) 一个国家国力强盛, 人民安居乐业, 声名远播, 外国人慕名而来, 内政、外交俱佳, 岂不是为政者的功劳?

为政以德, 还要注意领导艺术。孔子说:“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子路》) 要有明确的职责, 不要事必躬亲;对部下的小错不要揪住不放, 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拔德才兼备之人, 实行民主开放的用人之道。孔子还说:“无为而治者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 孔子提出的“无为而治”, 一方面提倡从修养自身入手, 治理国家, “恭己正南面”;另一方面, 强调举贤授能, 就像舜那样, 左膀右臂有禹和皋陶, 不下席而天下治。所以说, 儒家的“无为而治”是积极有为的态度, 实际上是领导艺术的问题。领导艺术表现在组织手段上。孔子说:“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为政》) 选拔正直的人放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 人民拥护, 并“能使枉者直” (《颜渊》) , 带动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可见, 如何选拔人才也是治国方略之一。 (待续)

篇4: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一 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自己的写作素材,不知如何下笔。其次是对作文的一种畏惧心理,总觉得写作文太难,不敢去征服它。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我在上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之前就让学生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作文的主题是“中秋节”。首先我要学生搜集有关歌咏中秋节或中秋月的古诗词,查找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向长者了解当地中秋节的习俗。近些年时兴的中秋新风俗。并且要求孩子们亲自参与中秋团圆饭准备工作中,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节日的氛围,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秋情。孩子们觉得这样的中秋节太让人回味,回到学校开展一次介绍怎样过中秋的活动。这样孩子们就滔滔不绝,个个大显身手。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缤纷的世界。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所以在学生要写课堂作文前一定要布置学生做好写作文的准备工作,或者老师要在写作文前开展相关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动笔之前作文已在胸中成形。

二 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这个班是我刚接手的一个班,学生日记写到第三天时,我规定今天所有的同学都写自己的老师。从老师的外貌、讲课的环节、你对老师的印象几方面去写。第二天当我批阅学生的日记时我感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句句充满童稚的语言,很真实,很贴心,很让我在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奉献一辈子。作文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参加完阳光体育活动以后,学生就能把在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活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稻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 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傲霜篇》一文时,文中的对霜大描写具体,先写葡萄、梧桐是为了衬托菊花傲霜的品质,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接着写在深秋其它花木都枯萎,只有菊花迎着寒霜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写出了菊花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最后写了作者为什么喜欢菊花,采用了一个排比句,增强了作者喜爱菊花的强烈情感。文章表面上是写花,其实是写具有菊花那种精神的人。那我们身边有哪些人像菊花一样呢?让学生去想,去发现。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文本后面的内容。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 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教育学生作文不能写完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篇5:感悟名言作文

我喜欢他的一句名言: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高尔基并非出生于富有家庭,他父亲在高尔基4岁时去世。10岁那年,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可他没有放弃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有大成就的人。大家看,出生贫寒的他有一番大成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一段小故事,是十分真实的。我在新闻快报中看到:一天,一个工地小伙乘公交车回家,因为他在工地工作,身上有一股臭味,一位老奶奶闻到了这种味道,不停在抱怨,说了一句:下一站你下车!那位小伙很伤心,到了下一站,小伙伤心的想下车,一位孕妇拉住了这个小伙,对老人说:你真是的,人家是回家探望母亲的,你不喜欢他可以下车再说!老人吃惊的看着她,抡起手来就要打,因为才怀胎2―3个月衣服穿上看不出来,妇女把肚子拉链打开,说:你敢打孕妇?老人之后一直不动。我看下面的评论,有人说这位老人太没礼貌了,这位姑娘做的好,这位姑娘真棒啊!我心想:对!这位孕妇做的真好啊,真棒!

篇6:感悟名言作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比喻人要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才能成功。

有一次,我准备要去画画比赛的那一幅画,被我那调皮的妹妹弄花了,我知道后一蹶不振,赌气地说:“还参加什么画画比赛呢?画都没了!”说完,豆大的泪珠不争气地掉了下来,爸爸心平气和地对我说:“难道你忘了你常常挂在嘴上的那一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了吧?”爸爸的话提醒了我,我低着头思考着:“难道我画了八年画,才等来了一个这样的画画比赛,我就因为妹妹弄花了我的画而放弃吗?不,不可以失去这个机会,我要重新振作起来,刹那间,我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十分忙碌:早晨太阳还未升起,我就在画架前构思了;中午也从不休息,总是在修改,晚上做完了作业,画画也十分正常……每当我想放弃时,这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就会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鼓励着我坚持,奋斗,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拿到了“国际绘画比赛”的一等奖,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欣喜若狂,心里像吃了蜜一样。

篇7:感悟名言作文

我的好朋友郁童已经给我留好了座位,并且笑嘻嘻的向我打招呼,“今天画什么啊?”我问道,郁童从她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说道:“给,这是老师亲自为你挑选的,好好画呦!”她想了想又补了一句:“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我表面看似镇定,其实内心慌的不行。这张照片上有:苹果、西红柿、提子……要写生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长叹一口气,但只能认命,谁让这是老师的吩咐呢!我拿出铅笔和橡皮,开始勾勒它的大致形状。

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因为在勾勒形状的过程中,不是坛画扁了,就是果画大了,画了十分钟又十分钟,我终于心生烦躁把手中的铅笔一摔说了一句:“不画了!”然后转身就去楼下接水喝,以此来浇灭我的怒气。

篇8:《论语》名言的感悟

孔子恳切地告诫为政者:“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卫灵公》) 为政者要做到:团结大多数而不结党营私, 庄重自尊而不争强斗胜, 办事讲原则而不相互勾结利用, 不搞宗派, 不拉小团伙, 不排除异己, 不唯利是图。“先行, 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少说空话, 多做实事, 先做后说, 而不要光吹牛不做。须知“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宪问》) 大言不惭, 却不能兑现, 往往被人看穿了。

孔子反对为政者急功近利, 他告诉为莒父宰的子夏:“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事实确实如此。嫌庄稼长得慢而揠苗助长, 是“欲速则不达”的典型。虞国国君贪图晋国送给他的宝马、美玉, 借道给晋国消灭虢国, 虞国最终被晋国所灭。这个“假虞灭虢”的故事, 就是贪小便宜坏大事的实例。像这种欲速不达、因小失大的教训, 我们要引以为鉴。

孔子提出为政者要戒除贪欲, 防止上行下效。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而向孔子请教对策, 孔子没有告诉他抓盗贼的具体办法, 而是指出根治盗贼的关键:“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 (《颜渊》) 为政者勤政廉洁, 不贪财物, 老百姓就会效法, 即使奖励他们盗窃他们也不干, 就不会出现盗贼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 谁还敢不端正?律己正人, 是为政者的根本。 (待续)

篇9:我的作文之感悟

【关键词】日记;民间文学;作文教学;农村中学

我在农村中学从教已达二十年之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站在语文教学讲堂上的我颇有几点感悟,尤其是语文课的作文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上作文课,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趣,作文写起来头疼。一布置作文,就有学生在底下说:“又要写作文”。而老师一批起作文都喊累,批了学生也不看、不批学校又要查。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敷衍了事。而以上现象绝非个别,而是一种普通现象。它无情地昭示了目前农村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于是我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我注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兴趣写作训练:

一、要求学生坚持写好日记,勤于练笔

写日记,从题材到字数不受限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一旦学生养成写好日记的习惯,实际上也就每天增加了好几百字的练笔机会。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两种类型的日记方式:一是生活日记——以记中学生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一是雏形作文——以记述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一些有意义的片段为主要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日记写作方面的知识及其作用,使学生们对日记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此后,我又不定时地要求学生精选数则日记,在经过审阅后,将它们张贴在班级的《学生天地》佳作栏里,使全班同学广泛交流和互相研磨学习。

二、指导学生挖掘整理民间文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学生们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爷爷、奶奶有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民间传说、笑话、民谣。而孩子们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格外浓厚,指导他们对之加以整理、挖掘,不仅会使他们感到乐趣无穷,而且也给他们展示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练笔领域。结合有关民间文学课文的教学,我花了两课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民间文学搜集和整理的一些常识,指导他们根据“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去进行。一般说来,民间传说故事性强,学生整理起来饶有兴趣;民间文学的搜集不需要太大的气力,学生回家后,一边同爷爷、奶奶聊天,一边也获取了写作的素材,这比搜肠刮肚地找素材写作要感兴趣得多。学生作文交来后,我要求他们把写好的作文拿回去念给家里人听,让他们提意见,并要求将的意见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再次修改的参考。我还安排了两三节课内兴趣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故事、讲传说、唱民歌,学生对此个个感到兴高采烈,感到原来作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趣事,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踊跃向校广播站投稿,使学生学会写新闻、通讯

我于是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新闻、通讯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要领。实践证明,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新闻、通讯的练笔是一种极好的写作训练方式。从大的方面说,学生写作新闻、通讯,及时地报道社会及学校中的新人新事,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从小的方面说,首先,写好一篇通讯或新闻报道,要求学生能敏锐地观察事物,及时地把握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信息,从中受到教育。其次,新闻、通讯的写作,锻炼了学生的文笔。第三,这些新闻、通讯被校广播站录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第四,新闻、通讯的写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要求学生在假期写调查报告,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品评事物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生必须具有写作调查报告的能力。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学习和健康成才是会有帮助的。这几年农村学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同学辍学。为此,我指导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然后写成调查报告(作为假期作业,假期前讲一点写调查报告的常识和要求)。这些习作的练习,比起那些说教空洞、言之无物的写作题来说,学生是要感兴趣得多的,开学后进行评选、奖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认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舒心。那么我们必须做到:

(1)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应“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如教师可根据农村的特点及当地的景色,风俗安排相应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收集相应的资料。

(2)作文教学中必要的理论知识不能讲得过多过滥,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以为掌握好了作文的技巧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也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地在模仿这种开头,那种结尾。好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有真情实感。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在安排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语言和思维要放灵活。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大多中学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飘,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作文、改写作文、扩写作文和想象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桃花源记》这一课,在学完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武陵人找不到桃花源了,那么桃花源里面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木兰诗》中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请同学发挥合理的想象扩写成一篇文章。这样,我们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4)让学生参与批改。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讲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而且应让学生参与批改,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在讲评时还可采用比较、下水作文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有所收获。此外批改的方式还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互批等等。但不管如何,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批改一定要及时,要具体,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利用我们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迎来作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10:感悟名言作文

记得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我心想:不就是数学考试吗?不就出几道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数学题吗?

于是,我就飞快地写了起来,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写完了卷子,只检查了一遍就开始自娱自乐地玩了起来。考试结束后,本想数学能考一百分,不料,因为看错了一个字,写错了一道应用题,只考了九十三分,听到这个分数后,心想:都愿自己没有把数学当回事,如果自己看题仔细点,多检查几遍就不会出那么多的错误了,以后我做题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再骄傲了。

没多久,又到了期末考试,想起了上次的经历后,我就用心地做题。做完题后,我一直仔细检查,终于考出了让我满意的成绩。

篇11:感悟名言作文

这句名言虽精但饱含了一条宝贵的人生道理“勤奋”,我曾尝过它的喜悦,让我永生难忘!记得那次考试前,我在家快马加鞭地复习着,外面的夜都睡了。那时正值夏天,夜晚虽没烈日高照,但小房间里却已成了小蒸笼,我的汗一个尽地往下淌。百般折磨下,我很想放弃,但这句名言一直在激励着我,认真地复习又展开了。从中我得到了启示:“勤奋”是良药,能治人懒惰,收获的是累累硕果。虽良药是苦的,但苦后留下的是浓郁的香甜,滋心润肺。

许多名人也曾通过“勤奋”成为栋梁之材。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家境贫寒,望着别人遨游知识海洋的身影,童第周打心眼里的羡慕呀!12岁时他终于圆梦了,可一个12岁的人进7、8岁的一年级班级上课,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并且他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都是红灯笼高挂,但童第周并没有放弃。从此,他每天最早到校晨读,最晚回家;别人做题一遍,他不辞辛劳地加倍做。时光流逝,瘦弱的他从没叫苦。当然,他这种勤奋,使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让周边的人刮目相看,并且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看!在勤奋的作用下,无论你以前是根朽木,最终也能成器的。

篇12:感悟名言作文

一句名言可以让一个人受用不尽,也可以让一个人改过自新。古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要知道坏事虽小不可以做,好事虽小必须做,好事和坏事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慢慢就会变成大事,比如行人在路上吐了口痰,他以为这没什么,如果每个人都吐口痰,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又比如,一个业主为了节约一点停车费,把车随意停在路边,他以为这样不会影响交通持序,那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车停在路边,不是惹出更多的麻烦吗?对自己的车也不安全。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记得上个暑假,几个姐姐带我出去玩,我们来到车站等车,眼前一个垃圾箱外堆满了垃圾,几个清洁工正在清理,正前面,走过来一个小孩,手里拿着几张废纸一扔,掉在了垃圾箱外,其中一个清洁工说:“小朋友,我们刚刚清理干净,你把废纸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吧”。小男孩听了回头看了那几个清洁工,心想,扔了点垃圾算什么,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你会给我什么好处吗?然后头也不回走了,没办法,清洁工便弯下腰把垃圾捡进了垃圾箱。经过这件事,我认为这虽然是小事,但却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不向别人索要奖励,那样,世界就会变得更家美丽!

篇13:《论语》名言的感悟

对于“仁”的确切定义, 孔子并没有正面解释, 这给后来的儒者从不同的方面理解“仁”的概念, 留下了较大空间。对“仁”的重要性, 孔子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民之于仁也, 甚于水火。水火, 吾见蹈而死者矣,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卫灵公》) 老百姓对“仁”是出于满足精神生活方面需要的, 但为什么比对水火的需求还更甚呢?试想, 假如处于不仁之下, “苛政猛于虎”, 哪里还能满足对水火的物质生活需要呢?还不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再说回来, 赴水火会死人, 施仁德却不会危害人。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里仁》) 没有仁心既不会安贫乐道, 也不会长久安乐, 必然会反复无常;有仁心, 境界高, 无论贫富得失, 都会置之平淡, 处之坦然。所以说,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了仁心, 就会安于仁, 或顺从仁。因此,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泰伯》) 以仁为己任, 任重而道远, 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里就存在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品格修养问题, 因为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 , 就是能克服偏见, 正确对待人。同时, 还要做到“内省不疚”、“不忧不惧” (《颜渊》) 。问心无愧, 何忧何惧?正如孔子指出的:“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子罕》) “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 要做到不迷惘、不忧愁、不畏惧、不骄不躁、泰然自若。修养到无忧无惧的程度, 也就算得上是君子了。假如没有仁德, 就像孔子说的:“如有周公之美, 使骄且吝, 其余不足观也已。” (《泰伯》) 骄横、吝啬得缺德, 即使才高八斗, 人们也不会看他一眼。 (待续)

篇14: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课外阅读 作文训练 写作方法 写作能力

一、注重积累,用积累为写作蓄势

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的思想,才能让学生观点正确;只有丰富的积累,学生才能文从字顺,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运用灵活自如。不是让学生在考试时背几段,背几篇就能解决问题。那只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一)增加阅读量,切实落实课标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

教师可以针对课外阅读书目的内容分别给学生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篇目产生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达到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情操。如教学《空城计》时,在引导学生总结出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后,我及时引导出:“孔明的这一形象在《三国演义》里还表现在‘草船借箭’‘火烧石壁’‘七擒孟获’等情节中,孔明用计变幻莫测,层出不穷。当你看完《三国演义》后,你一定为孔明的神机妙算惊叹不已,拍案叫绝。”从而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三国演义》。

(二)摘抄经典语句,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在阅读时学生如果感受到文章写的好词佳句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或是给人以哲理启迪,可以让学生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并要求学生对这些词语、句子、段落作认真评析,认为好在哪里,并作简要批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刻画父亲买橘子时艰辛的“攀”“缩”“微倾”等词语,让学生摘记下来并作简要批注,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又如他的《春》这篇散文中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贴切,形象地写出春雨“细、亮、密”的特点。这样优美的语句还很多,让学生找出来细心品味朱自清用语的精妙。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就能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拼凑。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

人们常说:“三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口生。”“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作文写作也是如此,需要经常训练,才能写好作文,才能文从字顺,才能倾泻心中的情感。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会热闹的场面,奋力拼搏的细节等让学生用笔描绘出来,学生亲身经历,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又如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的感人事件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再让学生纷纷讨论,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一)注重口头作文训练

语文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口头作文就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工具性上。如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可以让学生剖析传统教育的弊端。

(二)培养学生写出看过的文章的感想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三)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达到写作的真正目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刻画特定的细节来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学生在生活中常有父母在雨中送伞,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子女,父母宁愿在烈日炎炎下干苦活也不让子女辍学,父母在为自己买东西很“抠门”,为子女买学习用品时却很“大方”等生活事件让学生回忆交流,然后再让学生按《背影》模仿,选取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的一个特定的细节,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三、改变作文的评改机制,让学生成为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快速浏览先交卷的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示范。也可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长再评等多种方法灵活多样的互评互改。学生评改时,教师切忌完美,只要学生在评改过程中能改出一些问题就可以。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等都可以。要让学生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能够以改促写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予以点拨,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评语,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

四、针对病因作“治疗”,做好补救训练

教师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评改,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找出病因后再练习,容易达到写作目标。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把握好此环节。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作用是导,要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说、写、评、议,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及体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师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创新作文训练方法,以提高写作成绩为核心。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并能快速提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雷新梅.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新课程学习: 中,2011(12):380.

[2]李颖.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2(24):720.

篇15:感悟名言作文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这句话我看过不止一遍。刚开始,我看到这句话非常没有感觉,甚至感觉它和我以前看到的话语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第二天,当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拉一个故事,我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一个小女孩,她看好了一双很漂亮很漂亮的鞋子,她非常喜欢,于是,就想让她的妈妈给她买,可是她们家很穷,并没有多余的钱给她买那双漂亮的鞋子。小女孩就感到非常的沮丧,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很伤心;正当她在伤心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一位没有脚的残疾人,心里仿佛豁然开朗一般般,那一刻,她明白了许多许多

这就是那个故事。当我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是否想过那些比我们更糟糕的人,不要再为自己的问题而烦恼,因为或许有许多人,连你现在的一半好都没有,如: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中国的保吴运铎想想他们吧,后续你就会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了。

篇16:感悟名言作文

以前我只知道玩,怎么好玩就怎么玩。写作文时,若是在家里就让妈妈告诉我写;若在教室里,就拿出作文书来抄。

可是,有一次妈妈说再也不告诉我写作文了,并且也不允许我抄作文书了。还说如果我再抄作文,她就把作文撕了,让我重写。这可把我吓坏了,因为这次的作文我重来没写过,妈妈又不告诉我写,又不允许我抄作文。紧要关头,我只好乞求妈妈的帮助。最后,妈妈终于松口了,但是妈妈同时有一个附加条件――规定我每天都要读书,并且还要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开始的几天,我把读书当成任务去完成。后来几天,我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天天主动去读书。后来,老师让我们写《第一次学骑车》,我看到题目后,很高兴。因为我在作文书上看过许多篇《第一次学骑车》。当我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时,老师看了,一会儿说这处描写的好,一会儿说那段描写的细致。还给我打了A+,并且当范文在班上朗读。这下真正让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以后我就更爱读书了,从此作文也不再是我最头疼的事了,并且总有写不完的话。

篇17:名言感悟500字作文

真正理解它是那么有动力,是在六年级的一次班委竞选上。其实我一直想担任班里的中队长,但因为勇气不足,没有自信,再加上以前的我生性害羞,一直没有在班委竞选的时候走上讲台推荐过自己,即使我知道我是有实力,有能力的。

又是一次班委竞选,我很是烦恼,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在父母的声声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班委竞选时第一次踏上了讲台。在讲台上的我望着同学们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我好紧张,不肯抬头,只是低着头,红着脸,一字一句地背着推荐稿。突然我脑中闪过老爸说过的那句话,也许是它赐予我神奇的力量吧!我竟然在刹时昂起头,从容地面对大家,微笑着、不慌不忙地、富有感情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当我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同学们热情地鼓起掌来,那一刻我真的是得到了成功一刻的满足,那种欣喜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后来,真的,我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中队长,这都是那句话“想做就做,做就做最好”给予了我能量,我真正地意识到原来想做就做加上做就做最好的结果等于成功。

以后的日子中,在我有愿望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望而却步时,它——我的人生格言就会给我以鼓励;在我遇事想涂个草草了事时,它——我的人生格言就会给我以警告;无论我在哪里,在干什么,它都回陪伴着我,注定一生都伴我而行。

篇18:《论语》名言的感悟

推行仁德, 义不容辞。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当仁, 不让于师。” (《卫灵公》) 只要是行仁义之事, 不必拘泥, 就连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孔子在义与利、德与益、法度与实惠上, 对君子与小人作了明确的区别:“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提倡发扬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朝闻道, 夕死可矣!”主张:“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居住地, 也要明智地选择好:“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这样就会“德不孤, 必有邻。” (《里仁》) 再加上子夏说的:“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颜渊》) 呈现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之大观。

孔子曾对他的儿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 (《季氏》) 他儿子就立即学起礼来, 可见礼的重要。孔子一贯主张以礼为标准, 用礼来节制, 使人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泰伯》) 毕恭毕敬的劳倦, 小心翼翼的畏缩, 恣意放胆的出乱, 口无遮拦的伤人, 皆源于不合礼的法度, 不是过, 就是不及。要倡导言行合度, 遵守道德规范, 中和有礼, 和谐共处。有子说:“礼之用, 和为贵。” (《学而》) 礼的根本目的在于起中和作用, 以达到和谐。 (待续)

篇19: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

作文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呢?下面就如何在作文过程中力求新意谈几点感悟。

一、从熟悉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富有个性化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取。

二、从经典文章中借鉴表达方法

有借鉴才有创新,经典作品无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经得起时间的磨洗,只有对经典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等爛熟于心,才能“推陈出新”,所以仿写才能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经典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方法。可先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再仿课外文章。

应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汲取不同风格的文章语言表达艺术。如,萧红那种像汩汩流淌的呼兰河水朴实自然叙述艺术、赵树理的富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语言艺术等。

三、多视角展开想象

作文是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更是作文创新的翅膀。它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思路更广阔。

1.扩写训练。这是作文训练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

中,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扩展想象,再造细节,使原文某一形象更加具体,色彩更加鲜明立意更深远。

2.拓展想象深度。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情节发展,展开深度想象,合理推测事情发展的趋向,把故事情节引向一个不可预知的维度。

另外,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变换情节或人物的活动场景进行改写训练,想象事情的变化或人物的变化。

四、寻求事情发展的曲折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即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创新写作,也就是让作文具新意特征。在这里重点阐述指导构思情节的回环与主题的拓展。

1.回环,是指构思时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以求引人入胜。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始是对蜜蜂的“不大喜欢”,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儿“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

指导学生写某人某物时,可以学习上文采用先贬后扬法。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设置悬念,设置巧合,使人和事产生纠葛,扣人心弦,推动情节发展。

2.拓展,是指结合自身真实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视角思考,摒弃陈规,做出新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不同经历的人看,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写作可以用他人的技巧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最终,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正所谓融会贯通,化为己有才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定能产生质的

飞跃。

参考文献:

刘玉红.弹奏美妙作文之声:探索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之路.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

上一篇: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下一篇:GRE考试长难句考点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