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2024-06-25

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升学竞争愈趋紧张、激烈的背景下,教师的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教师也同样被席卷其中。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之下,广大小学教师的文化生活严重匮乏,单调、枯燥几乎成了广大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的唯一状态。为了更客观、真实地了解广大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的现状,我们对海门市所有乡镇小学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分析

(一)本次调查的概况。

相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物质生活的清贫来说,他们的文化生活更不尽如人意。因此,此次问卷主要关注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的两个层面:一是个人的休闲方式;二是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本次问卷调查是在今年六月份,我们通过海门市教育局公文流转系统发放了调查样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1645份,其中有效问卷1629份。从被调查人的性别来看,男教师有371人,占比22.8%;女教师1258人,占比77.2%。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有905人,占比56%;35~50岁有510,占比31%,50岁以上214人,占比13%。从调查问卷中透露出最核心的一个价值问题就是有68%以上的教师由于自身生活质量的低下,特别是文化生活的缺失,不能认同教师职业工作的幸福感。

(二)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一是无暇顾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从调查问卷来看,农村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占比竟高达77.8。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在早上7:00之前到班,下午5:30以后下班。如果遇上喜好开会的领导,下午六点以后下班那是常事。为了“分数”,教师无奈之下只好将早上、中午时间都瓜分了。可以说白天,长时间埋头于教育工作,谈不上休息,谈不上锻练身体。加之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诸如备课、批作业等工作有时还得带回家完成。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一天中能属于教师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很少了,顾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差不多成了一种奢望。

二是难有快乐的家庭生活氛围。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会给教师带来精神上无比的愉悦与安慰。但可以说,许多教师家庭中教师对家人的爱是残缺的。在被调查的人中,有近25%的教师在节假日从来不带孩子上公园或外出游玩。有65%的教师会考虑经济原因而不与家人外出旅游,只有20%左右的教师偶尔与家人外出旅游。当然不同的年龄与群体差异也较大。不愿与家人外出旅游的大多数都是早已成家,更多的考虑是家庭负担;而偶尔能与家人外出旅游的则是一些未成家的或成家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居多。

三是读书学习成了一种目的。本来,读书是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然而,据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一次网上随机调查中,有65%的被调查人认为现在中小学教师不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们这次调查问卷中,也证实了这种现象。每天能读书半小时以上的仅占10.7%。而且在读书目的的调查中,77.6%的教师把读书当成一种目的,一种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交待的任务。调查发现,之所以他们不愿读书学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工作压力太大,闲暇时间又少,因此便反感再读书;二是现在书籍琳琅满目,不知如何选择,加之书价较贵,认为花费高而不购买书籍;三是整天疲于奔命,应付各类检查、资料上交等,在校期间无法静下心来读书。

四是缺乏来自领导对教师的人性关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可谓极尽智慧,一方面开展多种活动,美其名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前提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状态和愉悦的精神。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有些举措已侵害了教师最基本的权益,使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作有益的努力,不定期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文体活动,或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外出旅游。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仅有的这些看似容易的活动实施起来也捉襟见肘。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4%的教师认为学校已经多年没有组织他们外出旅游了。只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基本能保证一年一次组织教师外出旅游。每年组织教师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希冀能掀起整个面上的教师体锻热潮。因为是比赛,虽说重在参与,但还是比较注重结果,因此每次比赛成了小部分有竞技特长的教师的表演赛。可想而知,真正全面推进教师的体育锻炼几乎又是一句话空话。

二、点亮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的有效对策

1、教师要善于寻找职业幸福感。调查显示,55.3%的小学教师工作心情不愉快,这种消极情绪长期累积造成的心理蓄势,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幸福感根本无从谈起。但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教师更应该勇于追求职业的幸福感。事实无可争辩地告诉我们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我们教师自己都愿意把子女交给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的老师,而不愿交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抱怨、整日死气沉沉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像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言的那样:“多多授人以我们的勇气而非我们的绝望,授人以我们的健康舒坦而非我们的愁容病态”,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就不用值得怀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自会油然而生。

2、教师要把读书当成生活方式。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生命。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的,一半是精神的,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能量的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论教授什么学科,教师的教育素养都取决于读书。一个学校只有拥有了爱学习、爱读书的教师群体,这个学校才会有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源动力。易中天和于丹教授在20上海书展的开幕式的演讲中谈到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时,不约而同地提及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读书用来‘谋心’”,可以“回归内心”。所以,一个人读几本好书,可以使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寄托,而不会使人的灵魂空虚和失落。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作为一个承担传承文化、教育他人的教师来说,读书理应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3、教师要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息传播。虽说网络和电视阅读不能完全替代读书,但因为其快捷、方便已吸引更多的人去涉足。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已不可能远离网络,快餐式阅读业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育也正面临着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接,这是对广大教师比常人更严峻的挑战。在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教师私人拥有电脑的已接近90%,但在家里能坚持每天上网学习、浏览新闻半小时以上的只有25%。虽然全市所有学校都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电脑,但学校的电脑只能保证一部分教师查阅资料。因此,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网络阅读还为时过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努力适应并使自己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

4、教师要自觉展示自身的多才多艺。大多数的小学教师相比中学教师更具才艺的天赋,他们歌善舞展,多才多艺。事实也证明,多才多艺的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的时候,他们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往往会容易取得成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自己在教育的成功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参加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才艺比拼、单项竞技比赛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5、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人性关怀。学校强化师德建设,加大教育教学考核力度,虽说没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有病不看、有家不回。可每年树立的师德标兵,他们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完全脱离整个社会,蜕变成一个纯粹的教育人。他们已经不能顾及家庭,无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且最终总是十有八九累垮在工作岗位上。其实这是对师德的误导。当下,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可以无限延长;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类培训学习堂而皇之占据节假日等等,学校把诸多习以为常的做法视作“管理法宝”,还将这些严重扭曲的做法与考核挂钩。许多学校对请假制度的考试应该说相当苛刻,平均一个教师请假一次扣除工资福利合起来20多元。试想,一个月薪一、二千元的农村小学教师哪敢请这样的假。可以说,这些考核条文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有病不敢看、有家不能回。师德是决不能蔑视生命的,教师的生命和健康也是国家财富。学校提倡师德,加强考核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漠视教师最基本的休息权,应该提倡人性化,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怀。比如,适时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文体活动,组织教师定期外出旅游等等。

6、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得以保障。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物质是基础,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教师的文化生活才有可能亮丽多姿、精彩纷呈。目前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的平均工资还是低下的。对于学校而言,几乎每一所农村小学都面临着同样尴尬的困境,那就是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每天正常的运作都很困难,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已成了一句空话。单调、枯燥的教育生活,加上低下的工资待遇,也造成了一些教师的流失。据调查,仅在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有三位年轻男教师辞职。因此,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以县统筹”的教师工资发放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师激励机制,以留住人才,稳定更多的人安心从事天底下最美好的教师职业。

结束语

在教师文化生活调查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一蹴而就,立马解决。除了寄希望于上级部门能及时出台教师基本权益的相关保障措施外,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生活与学校领导的关心以及自身心理的调节都是分不开的。但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想扭转当前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希望一下子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调节自我,换一种视角与心态来看待现实工作,那或许你就会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了。

篇2: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曹坪区域位于柞水县北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 所,学校都在农村,曹坪区域教师在全县教师中是最苦的农村教师。作为北线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此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区域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该区域农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2015 年9 月,我对通过对该区域11 所学校的部分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1份),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该区域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本次调查从教师层面和校长层面一致反映,近几年我县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四是在该区域小范围内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严重缺乏。

该区域学校都存在教师缺乏的现状,尤其初小学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一名教师要代三四门功课,有些学校因没有教师,一些本应开设的课程无法开设,直接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和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工作负担较重。

小学教师周平均课时22 节左右;初中教师为25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 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小组、少年宫、部室建设等所需时间。在调查到教师本人对工作量的感觉时,101 人中感觉很重的是31人(占30%),较重的是50 人(占50%),合适的是20人(占20%),较轻的是0人(占0%)。

3、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交通方面。该区域学校相对分散,到县城的距离比较远,曹坪距离和柞水县城就有55公里且要翻越两座大山。如遇雨雪便与外界失联。大部分教师住在学校,家在县城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数周回家一次。距县城最近曹坪镇到柞水县的路费是22 元,往返一次要花44元。有些学校分校比较偏远,也没通公共汽车,交通更不便利,老师回一次家只能步行或包黑车到乡镇上再换乘汽车,既给农村教师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住房方面。经对101位农村教师调查:没有1人享受单位分房,没有1人拿到一次性住房补贴,这些教师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学校集体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柞水房价这几年涨幅较大,很多老师无力购买房子。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边远乡镇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或廉租房,极大地缓解了住校教师的住宿问题。但大多数生活设施简单且不符合职工周转房或廉租房的要求。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较为舒适的住房,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质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汉族教师在生活上非常不习惯,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周五从学校回到和田,买足一周所需的物资后,周日再带去学校。这样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都想调离农村,或者至少调到离城近的学校。

4、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486 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77 人(占36%);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262 人(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47 人(占10%)。经与农村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自我发展空间不大;三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间狭窄,家庭照顾不上,婚恋不尽人意等;四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农村教师因心理压力较大,由此产生了一些躯体化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烦燥、抑郁偏执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从整体上看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也使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不同的态度。据对486 位教师调查,表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252人(占52%),不喜欢的是73 人(占15%),认为说不清的是161 人(占33%)。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觉得在农村当教师太没意思。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教师积极想办法往城镇学校调,10%的教师表示想调其他单位,50%以上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调城镇学校的机会,会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还有一些老师,尤其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调城里学校不可能,在当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比较消极,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农村教师这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势必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后劲。

6、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1800 元左右,扣除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1400 元左右,训、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原有传统授课培训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四)发挥政策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工作,鼓励和引导县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鼓励引导县直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讲课指导,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县直学校的部分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为评职评优的先决条件;农村学校也轮流选派部分教师到县直学校从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都与原单位教师相同,即“人走关系留”。

篇3: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往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比较偏重对教师的智能结构、教育行为等实践层面的讨论, 而相对忽视对教师的文化性格、职业信念等精神层面的探讨;比较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个体发展, 而相对忽视对学校外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剖析, 尤其是对处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教师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师的教育风格深深根植于他们的背景和生命史,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需要智能、学术、专业等内在性基础, “还需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外在基础, 如生态这种外在性的基础”[1]。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有必要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设计

整个调查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个别访谈和实地观察为主, 主要考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学校建筑、学校标志、学校设备条件等;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 主要考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文化和人际环境, 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组织认同、专业情感、教育价值感、发展需求, 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同事之间、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以及教师晋升、进修、激励、学习、研修、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研究需要, 我们选取了河北省三个县的9所农村中学的40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实地考察等三种研究方法。在问卷发放前, 组织者向被调查者仔细讲解了填答注意事项, 问卷当场发放, 当场回收。共发放400份问卷, 收回问卷340份, 回收率为85%。经检验, 有效问卷为338份, 有效率为99.41%。问卷数据信息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根据研究目标, 按照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 对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副校长、校长各10名进行该谈, 不拘泥于提纲, 自然展开, 结束后根据录音整理访谈内容。同时对三所代表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做了详尽的文字记录和摄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状况

1.农村学校物质标志与教师的认识

调查发现, 农村学校建筑、标志、标牌的教育性质不明显, 标志标语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与相互之间的统一协调, 甚至相互矛盾。在问到“这些标语口号是否代表贵校的办学理念?”“你是怎么理解这些标语的?”时, 很多农村学校领导、教师表示, 学校的标志口号并不是刻意安排的, 大多是随意写上去的, 他们并不能解释其含义。可以判断, 农村学校的标语并不是教师认同的学校文化。

2.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状况

就工作付出与工资水平的比较而言, 仅有8.88%的农村教师表示较为满意, 而有79.29%的教师对现有工资水平很不满意;就教师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工资的比较而言, 仅有2.96%的农村教师比较满意;有63.31%的农村教师不满意学校提供的福利待遇。这些数据表明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状况十分不理想。

3.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资源状况

与工资待遇相比, 农村教师对学校教学资源和设备条件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33.73%的教师认为本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和资源比较理想。很多农村学校已经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 在图书、杂志、报纸、音像资料、计算机等基础设施设备和资源建设上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有半数的学校藏书在1万册以上, 就图书的类别而言, 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 75%的学校拥有10种以上的各类杂志, 超过一半的学校拥有总量在500学时以上的音像资料。这为农村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修提供了一定的资源条件。

(二) 农村学校组织文化环境状况

1.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状况

在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状况调查中, 46.74%的教师对“我校教师有充分的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表示明确反对。这表明当前农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并不多。调查发现, 教师主要参与的是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对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问题, 则很少参与。

2.教师晋升激励制度的状况

在对教师晋升激励管理现状的调查中, 仅有5.92%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校内职务/职称得到晋升的机会很理想, 47.34%的教师则持相反的意见, 46.74%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11.24%的教师认同“工作有良好表现时, 学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而52.07%教师则表示上述说法并不符合本校的实际。这表明农村教师晋升激励制度有待于完善。

3.学校研修制度状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 “专业发展就意味着教师的学习”[2]。正如顾明远先生说的那样:“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当今时代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 即使一个优秀教师, 如果不再学习, 也不能永远保持优秀。”[3]本研究主要从教师个人学习、教学反思和合作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农村教师研修情况进行调查。

对教师个人学习的调查中, 有61.54%的教师总是习惯手头有几本书随时可以翻阅, 73.97%的教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材教法。这表明多数农村教师能够坚持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 很少涉及教育理论知识。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不通过反思, 就无法对自己的意识活动进行认识, 它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活动。作为教师的反思, 必须是教育学意向性的反思。教师进行职业生活体验研究, 按照现象学的反思方法去操作, 就可以真正去实现对事情本身的本质认识”[4]。调查显示, 66.87%的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 30.18%的教师有写工作日记的习惯, 但同时有44.97%的教师很少写日记, 即使写也不愿提及工作。我们在访谈中又进一步了解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情况, 发现很多农村教师的确会进行教学反思, 但不会把反思的过程记录下来。

在教学合作研究方面, 43.20%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有良好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氛围, 56.80%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有研讨的习惯, 70.41%的教师表示会与同事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合作, 49.71%的教师愿意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但仍有25.44%的教师觉得教研活动挤占了自己的时间。这说明农村学校教学合作研究活动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4.教师进修培训制度状况

调查显示, 37.28%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获得足够的培训机会, 34.91%教师则表示自己并不能获得足够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智能;38.46%的教师一年能参加一次校外学术会议或研讨会, 40.83%则持相反意见。这说明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偏少, 而且不同教师所能获得的培训机会不均衡, 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差异很大。78.11%的教师认为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还得靠自己;62.13%的教师表示并不敢尝试从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这说明农村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培训内容往往脱离了农村学校的实际, 对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没有提供应有的帮助, 很难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 农村学校精神文化环境状况

学校精神层面文化环境包括很多如学校的教育范式、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教师的教育理想、思维与行为模式、学校人际关系与情感等, 这些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这里主要对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情感、教育价值与发展需求进行了调查。

1.农村教师的教育信念

调查发现有62.13%的教师对学校很有感情, 71.60%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愿意为争取学校的形象与荣誉而全力以赴, 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忠诚, 但教师们依然表现出较强的离职或转行的倾向;超过三分之一 (34.91%) 的教师不会再次选择教师职业, 60.95%的教师比较羡慕跳槽到城里学校工作的同事。访谈发现“为学生好”是许多教师的价值追求, 但教师认为“联考、中考成绩好就是对学生好”, 学校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目标就是“四线联考优异成绩”, “如果这个不能称其为目标的话, 那么今天不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了”, 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不能跟上时代要求, 考试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农村教师的价值感

调查显示, 有42.01%的教师能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 30.77%的教师认为自己并不能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34.32%的教师把教师工作单纯作为一种糊口谋生的手段, 44.97%的教师觉得当教师在个人发展上常受到限制。35.50%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教师很尊重, 55.62%的教师不能确定学生是否尊重教师;41.42%的教师认为学校很重视自己工作, 24.26%的教师则持相反的看法。从整体上看, 农村教师的专业情感体验不高, 内在价值感不足, 已经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发展。

3.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显示, 教师专业发展所缺乏的更多的不是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而是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本次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 最需要的依次是:研究能力的指导、学生心理研究指导、集体协作能力指导、教学能力指导、个人生涯规划指导以及减轻工作压力和负担等。

(四) 农村教师的人际环境状况

在同伴支持方面, 63.90%的教师认为同事间经常相互支援协助各项工作, 61.54%的教师觉得在业务问题上教师之间比较客气, 30.77%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存在小群体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当前农村教师的同伴支持环境与理想的合作文化还是有距离的。

在领导支持方面, 45.56%的教师认为校长对教师很关怀, 52.66%的教师觉得校长能体谅自己的辛苦, 55.62%的教师觉得校长重视教师们的意见, 43.79%的教师认为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苦恼都可以和学校领导谈谈, 62.13%的教师觉得学校行政大体上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55.62%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自己业绩方面的要求是符合实际的。这些数据都表明, 当前农村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49.71%的教师觉得校长认同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但大多数 (71.01%) 教师认为学校领导抓得最实的还是学生的成绩。

在家长支持方面, 52.07%的教师觉得学生家长能配合学校工作, 62.72%的教师认为家长信任教师。这说明, 多数家长能获得家长的支持。但是, 同时仍有20.12%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不能配合教学工作, 12.43%的教师认为家长并不信任教师。这反映出农村教师的家长支持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四、改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与资源、教师进修培训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环境并不是很理想, 突出地表现在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缺乏教育意蕴:无论是外在的校园自然物质环境还是内在的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民主、合作文化与人本的管理制度。教师把校长看成是“父母官”, “行政长官”, 期待校长的是关心、理解, 而不是专业引领, 领导与教师关系更遵从行政隶属关系而不是专业合作伙伴关系, 农村教师的专业认同和专业价值感不高, 尤其是教师内在价值感不高, 加上教师工资待遇偏低、教学负担重、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动能的主要原因。各种教师培训虽然不断增加, 有利于教师个体发展, 但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 农村学校文化生态亟待改善, 在优选“种子”的同时, 改变土壤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已有研究, 提出如下建议:

(一) 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作为一个组织, 学校必须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 以规范学校组织成员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运行。教师作为一个组织成员, 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学校组织环境中, 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既要受特定的组织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又要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学校从外在环境上重视文化熏陶与感染作用, 整理学校文化传统中的积极要素, 梳理学校办学定位, 统一教师办学思想, 重整教育理想, 重设教育标志, “让学校的墙壁都能说话”;同时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 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决定权, 并唤起其参与学校领导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以实现个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文化环境的作用

组织不仅要学习, 同时也要教导, 领导者、组织成员双向学习、教导、教学相长, 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导与学习循环组织, 组织竞争力才能不断增生。首先, 从学校角度要打造学习型学校, 建立学习制度;其次,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重视基层教研活动, 发挥备课组、年级组基层组织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再次, 开展系列开放活动为教师合作沟通提供开放平台与环境, 打造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三) 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利的力量不足以说明人类动机的全部, 人们因内在的原因而回应工作, 不断寻找正在从事的工作本身所有的意义和价值。对工作中的教师而言, 什么才是重要的呢?美国学者Susan Moore Johnson认为, 尽管教师们在学校中遭遇种种困难, 如他们不满意低收入、几乎没有提高的机会、不必要的科层要求、非教学的职责、有限的参与权等, 但是, 与学生一起工作, 对于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学工作所带来的智力活动过程、困惑、问题和挑战的兴趣等足以支撑、鼓舞教师, 激励他们不断前进[5]。因此, 针对教师需求指导教师进行教师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指导, 指导教师建立专业自我, 使教师坚定教师信念, 体验教育教学对社会对自我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体验到校园环境的欢乐, 体验到与学生交往的愉悦, 体验到从事专业的幸福, 增强发展的内在动能。

(四) 重视学校中的层级关系

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教师同伴互助已成为众多国家所采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师通过结成伙伴关系, 在一起工作, 通过共同讨论、课例研究等形式, 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 改进教学策略,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6]。学校领导是教师的特殊同伴, 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校长既可以激发教师的潜能, 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 使教师群体智慧得到彰显, 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也可以利用不恰当的行政干预, 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目前, 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眼中的角色仍是“行政领导”, 教师渴望的是领导的关心、爱护、体贴、理解、尊重, 而不是专业上引领与指导, 因此如何提升校长的“专业领导力”越发显得重要。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有自己经营学校的技术理念, 运用核心技术培育层级领导人, 以核心技术融入故事激励教导, 进而将学校打造成为教导型组织, 推动学校变革走向成功。

(五) 开展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系列校本活动, 减少行政干预和某些束缚教师发展活力的僵死的制度规范

在调查中, 有相当部分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现状并不满意。“工作压力大, 没有足够的时间, 缺乏充分的学习机会”, 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因此, 教育改革要想赋能增效不仅要增加教师的活动, 如要求教学反思、增加教研的实效, 要求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更要关心教师的情意, 关心教师人格成长和教师的修为, 实行人本化管理, 了解教师需求, 减少行政干预和某些束缚教师发展活力的僵死的制度规范。“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 一个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创造力的过程, 一个释放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 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 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7]。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的主动发展方式, 从“被造”变为“自造”。学校还应该创造机会发展教师的交流和团队协作技巧;给予教师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 多关照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信任和自主性;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共同持续学习、创造、整理和分享从课程和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 通过系列活动来培养持续学习和改善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基础[J].当代教师教育, 2010, (3) :14.

[2]卢乃桂, 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73.

[3]顾明远.我们需要这样可贵的教师气质[N].中国教育报, 2008-3-27 (4) .

[4]金美福.秉持现象学态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 2007, (8) :60.

[5][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冯大鸣,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9-30.

[6]崔允漷.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导[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20) :3.

篇4: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生活现状;青年教师;农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48-01

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压力大、负荷重

教师是一份高压力的职业。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有工作负荷压力、考试压力、社会地位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来自自身的压力。归根结底教师的压力还是来自社会、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三个方面。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师德好,而且要业务精,却忽视了教师也有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教师每天要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还有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一旦学生到了学习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升学率也就成了领导、家长、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要选择好的教师,所以对老师的期望值更大。在老师这个职业中,他们经常都是早上7点到学校,每天忙到很晚顶着星星回家,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对于农村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更多的考核,成绩排名、升学率等。

二、待遇低、福利薄

待遇超低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除了工资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接着扣去各种费用,就只能糊口,不能养家。所以教师最怕出差,因为回来后不能报销出差费,学校甚至有时还要向教师硬性集资,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不交就让他们下岗。在工资拖欠问题稍微得到缓解的今天,大多数农村教师依然是村里最贫穷的群体。我特地走访了几位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工资低,这是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心声。由于农村经济相对城镇比较落后,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师的收入比较低。这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地区偏远、经济落后导致财政支出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农村教师的整体收入还是偏低。值得关注的是,绝大多数农村教师们仍是“每个月都在等着发工资”的状态。

三、职称评定滞后

城镇的老师职称评定标准体系比较规范,有专门的机构直接评定,而农村的老师由于信息的落后、评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从而会影响到教师们职称的评定。还有,公办老师工资是国家发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没什么压力和紧迫感。然而聘用教师不一样,他们之中大多是年轻人,很多都是刚刚毕业未分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最初对教育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和公办教师一样的待遇,所以干劲十足。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年轻人都会你追我赶,都在暗中默默地互相较劲,看谁的教学成绩好,以至于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惜在课外活动时上课,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闲下来的时候他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怎么样,怎样才能上好这一课,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充实。然而很多聘用教师在满怀信心地干了一年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由于现实和理想的猛烈冲撞,热情往往开始降温。

四、物质、精神匮乏

由于农村的学校都处在偏远地段,交通运输方面不发达,以至于老师很少有活动,每天的生活都很固定,基本上是上课后就回家批改作业,过着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乏味”的生活;信息也比较落后,一些演出、活动也很少参加,偏远的地方电视网络及一些多媒体就更稀少了,精神食粮比较稀少。有的工资也不算很低,但生活还是远不能和那些城里的老师以及公务员们相比。参加工作十几、二十年的农村教师,现在还住的是学校的房子,寝办合一,买房的事根本不敢想。很多农村教师都把能过上城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不少农村教师失落感强,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工作态度消极。他们最大的苦恼不仅是待遇低,而且社会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从而缺乏热情,没有好的机制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其实刚开始工作的两年,农村教师也很认真地去钻研了教材,探究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守住清贫,确实感觉到精神上有过富有,但这种富有却是不能持久的。青年教师是学校里收入最低微的阶层,工作虽然辛苦却囊中羞涩。而且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又相当落后,远远无法满足年轻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对于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难以忍受。长期在超负荷运作和高强度压力下身心却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调节,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疲惫状态,早就失去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农村青年教师再苦再累也会觉得还是有希望在前头,这样才能保持年轻人旺盛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

五、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如果对于农村青年教师来说,物质条件的贫乏是一种不良刺激,那么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负性事件。很多农村教师们都有意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他们在用新教材授课中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农村教师都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但现在很多继续教育都效果一般,不仅要交不少钱,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而且计算机还要过关考试,普通话也要过关考试,这些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效果一般、较差或很差。而且青年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没什么效果的原因在于:培训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有的培训教师的水平还不如受训教师;培训内容重复等。致使教师们对继续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认为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教育没有给青年教师一个确定的目标,没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一个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更不要说没有给这样跳一跳的机会。所以在农村教师中的聘用教师,只能是在忙碌的教学中消磨自己的光阴,一天天失去理想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2]徐勇 .《中国农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邹敏.《农村教育现代化》[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5: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吴江市黎里小学龚玉林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本次对农村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的调查,了解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生在双休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提供借鉴,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本次调查的方法

1.调查时间:2010年5月。

2.调查对象:本校四年级48位学生

3.调查方法:问卷

三、本次调查的结果

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调查各项占百分比

(一)、你是否期盼双休日的到来?

(1)非常期盼 的占35.4%;

(2)还可以的占37.5%;

(3)不太期望的占6.3%;

(4)视情况而定的占20.8%.(二)、期盼或不期盼双休日的主要原因

(1)可以痛快看电视或电子游戏机的占27.1%;

(2)可参加补习班(语文、数学、英语)的占12.5%;

(3)不想参加补习班的占10.4%;

(4)可参加喜欢的兴趣班的占31.3%;

(5)大人答应带我去玩的占18。8%.(三)、目前,双休日的活动、内容由谁来安排?

(1)自己的占27.1%;

(2)家长的占37.5%;

(3)老师的占2.1%;

(4)无规律,不一定的占33.3%.(四)、周五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大都在什么时间完成?

(1)周五的占43.8%;

(2)周六的占47.9%;

(3)周日白天的占4.2%;

(4)周日晚上的占0%;

(5)周一早上的占4.2%.(五)、双休日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1)2天的占10.4%;

(2)1.5天的占22.9%;

(3)1天的占47.9%;

(4)半天的占16.7%;

(5)没有的占2.1%.(六)、你在双休日为街坊邻居做过有益义的事吗?

(1)经常做的占12.5%;

(2)做过的占66.7%;

(3)没做过的占8.3%;

(4)从没想过的占12.5%.(七)、双休日对你意味着什么?

(1)休息的占8.3%;

(2)娱乐的占14.6%;

(3)学习的占18.8%;

(4)放松自己的占62.5%.(八)、双休日如果呆在家里,你一般会做什么?

(1)看电视的占22.9%;

(2)玩电子游戏机的占2.1%;

(3)上网的占20.8%;

(4)看书的占31.3%;

(5)其它的占22.9%.(九)、双休日晚上你一般几点睡觉?

(1)9点左右的占60.4%;

(2)10点左右的占18.8%;

(3)11点左右的占6.3%;

(4)12点左右的占14.6%.(十)、在双休日,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想好好地玩一下的占37.5%;

(2)想上网的占6.3%;

(3)想玩电脑的占10.4%;

(4)想看电视的占10.4%;

(5)想看书的占10.4%;

(6)想做作业和各类培训班的占8。3%;

(7)想休息的占8。3%;

(8)2人弃权。

(十一)、双休日你参加哪些培训班?大约时间?

参加的培训班主要是奥数、语文、英语、书法、美术等,共27人占56.3%。

(十二)、其他说明。无

从调查的结果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双休日应是小学生非常期盼的,可以放松一下五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然而,从调查发现“非常期盼”的只占35.4%。说明双休日不是学生自己的天下,而是学生在家长的强迫下做了自己不愿做的事。

2、双休日参加各类培训班的人较多,从调查看占56.3%。不难发现家长的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牺牲孩子好玩的天性,获取所谓的知识。

3、双休日部分学生睡得太晚,从调查看“10点左右的占18.8%; 11点左右的占6.3%; 12点左右的占14.6%.”导致一部分学生周一上课无精打采,原因在与缺少家长的监督或根本无人监督,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一旦投入无法自拔。

综上所述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不容乐观

原因之一是与家长自身的休闲时间安排有关。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在双休日以家庭内活动为主,外出活动相对较少。导致小学生双休日生活也少有外出游玩、放松的机会。

原因之二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们普遍重视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家长们送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主要是“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孩子整体素质”和陶冶孩子情操。所以参加这班那班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家长手中,而且有的家长盲目从众,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学什么,自己的也跟着去学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孩子个人意愿和孩子个性特点,造成孩子身心疲惫。这也是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星期一综合症”的根源之一。

原因之三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很多家长认为是外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而不存在于我们孩子的自身。我们的家长忽视了我们孩子个性特点,按照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按着牛头吃草,不重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以为兴趣越多越好,使部分同学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篇6: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

1、姓名:()

2、性别:□男 □女

3、年龄:□30岁以下 □30~40岁 □40~50岁 □50岁以上

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 □2~5万元 □5~10万元 □10万元以上

5、职业:□事业单位 □个体、私营 □农民 □无业 □其他

6、文化程度:□大专或本科 □硕士或硕士以上 □大专 □高中以下

7、所在城市()

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

1、玩麻将、纸牌游戏()

2、看电视、听广播()

3、串门()

4、上网()

5、赶集,逛庙会

6、广场舞()

7、其他活动()

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 1、15小时以下()2、15~30小时 3、30~60小时()4、60~90小时()5、90~120小时()6、120小时以上()

四、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

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

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

4、观看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影视剧作品()

五、家中是否通有网络

1、有()

2、无()

六、上网目的

1、工作()

2、学习()

3、娱乐()

4、其他()

七、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

1、有()

2、无()

八、是否经常到文化站参加活动

1、经常

()

2、偶尔()

3、从不参加()

九、对当地业余文化生活态度

1、满意()

2、不满意()

3、无所谓()

十、对政府文化生活方面工作的态度

1、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你认为

十一、农村地区应该建设那些文化基础设施

1、乡镇文化活动中心()

2、村文化大院()

3、广播站()

4、体育健身设施()

5、图书室()

6、棋牌室()

7、有线电视()

8、网络()

篇7:农村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对农村的生活还是挺了解的,因此我借暑假的时间对家乡的居民生活现状(主要是教育以及收入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居民生活的现状,进而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采取恰当的措施,将好的现状维持下去,并使不好的现状得以改善。

调查地点:河南省沈丘县莲池乡

调查时间: 20011年7月

调查对象: 河南省沈丘县莲池乡部分村民.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调查背景简介:

沈丘县位于本省东南部,沙颍河上游,属周口地区。面积1070平方公里,人口113.61万,辖21个乡镇,551个行政村。莲池乡,位于沈丘县城南7公里处东连石槽集乡,西与项城市接壤,南邻范营乡,槐刘公路穿境而过,全乡境域96平方公里,共辖2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6万亩,总人口47920人(来自2010年7月周口市人口调查数据)。主要经济特色:矿山配件加工业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主要产业,对莲池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调查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教育历来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我也借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下是对这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

教育 程度

年龄 0岁~20岁 21岁~40岁 41岁~60岁 60岁以上

小学 60625324

初中 4545256

高中 13920

大学2400

共计 1201208030

结合上面的表格以及我的调查记录,我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莲池乡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没能顺利普及。而表中20岁以下的120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7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2000元,再除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几乎所剩无几;21至40岁的12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们几乎都是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据我所知,不仅莲池乡,在其他农村甚至小城镇,似乎外出打工也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据邻居等人所说,最近几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因为他们觉得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并且大学生越来越多,就算考上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也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倒不如早点参加工作,积累经验。因此这个原因成为了影响农村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居民收支情况调查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话一直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就算是现在生产耕作半机械化的农村,这样的维生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而且只靠农作物来维持日常开销是极其困难的。对这种情况,我也作了调查,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结果如下: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 农副产品 一人外出打工种田补助

收入 1500斤(1500元)1200斤(1000元)2000元200元6000元200元

项目 化肥种子农药日杂学生学费及生活费蔬菜油盐等 礼钱

支出 400元 200元1000元500~7000元不等10001000左右

这组数据基本反映了多数农村居民的收支情况.由该表我们可以看到,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

1500+1000+2000+200+6000+200=10900元,10900-400-200-1000-2000-1000-1000=5300元,按平均每户4人算,则人均净还达不到1500元。由此可见,农村收入偏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又是粮食大省,所以,河南省的众多农村村民仍以务农为主来维持生计。

当然,有的农村已经发展了部分个体经营户,就以莲池乡几个钻头加工个体经营户为例;据我调查,我乡共有钻头加工厂商7家,粗略估计每年每家加工约35万枚钻头,每枚钻头获得净利6.5元,则每家钻头厂每年获利227.5万元,则莲池乡钻头产业净利润为1592.5万元。按每家6口人计算,人均收入37.92万元,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52.8倍。可见,极少数的人口,却占了将近1/10的总收入,可见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在这项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农村的产业仍然很不健全,一般只有几家规模中等的个体私营企业,虽然使得整个农村的人均收入有很大提高,但并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再加上较为落后的粮食生产方式,导致农村村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质量难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调查分析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我个人结合调查结果及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如下: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

势始,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

二.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下,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社会的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基本走向以及农村改革的思路不甚理解,缺乏热情和信息,不敢尝试新的经济劳作模式,过渡的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三.农产品的贬价:虽然粮食的价格在上涨,但是在物价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粮食价格却相对下降了。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假如平均每斤降价0.1元,那末:4亿*2000*0.1=8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将近800亿元。也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作物生产的利润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因此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

调查建议:

那么,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科学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二.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四.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应该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同时,也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体系建设.调查心得:

篇8: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 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 寄宿制也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和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王景、张学强针对寄宿制学校资金投入、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指出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相应的配套体制改革, 确立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1]杨毅分析了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和弊, 提出了学校和家长在学生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等。[2]原青林提出英国公学的优良的寄宿制传统和文化, 建议我国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3]杜威提出了由高年级的学生来照顾低年级的学生的方法, 这样做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爱心及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聘用生活教师的费用。[4]

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农村寄宿制整体现状进行的, 本研究旨在讨论生活管理这个单方面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方面的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中心小学3~6年级共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学校校长、4名教师、4名生活教师、10名学生家长为访谈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访谈问卷 (校长、教师、生活教师、家长) 。问卷主要包括宿舍基本情况、饮食、课余生活、医疗、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师选聘制度等方面。

数据处理:Excel2003。

三、研究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 寄宿生选择住校的原因。通过对校长的访谈得知, 该小学是遵循上级的规定实施寄宿制管理的, 与家长和学生自愿与否没有关系。

(2) 寄宿生对宿舍的态度情况, 详见图1。

由图1可见, 寄宿生认为宿舍条件一般的占48.33%, 也有44.17%的学生认为学校宿舍很好。通过实地考察, 宿舍具体情况如下:第一, 宿舍条件差, 很拥挤。该小学每个宿舍面积为30平方米, 但学生就住了30人, 采用的还是旧式大通铺的形式, 没有单人单床的宿舍。第二, 宿舍条件极为简陋。很多宿舍内的墙壁都不太干净, 虽然校方也尽力给简陋的宿舍做了一番装饰, 但还是难以掩盖斑驳的墙壁, 有的床铺的栏杆漆皮已脱落, 而且学生宿舍内没有桌子, 只有放饭盒的一个公用的大架子, 夏天的时候连遮盖的东西都没有, 很不卫生, 且宿舍的空气不流通, 存在很大的卫生及安全隐患。第三, 宿舍管理制度严明。学校对每个宿舍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管理, 制度严明。第四, 宿舍实行高低年级学生组合制。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与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住一起, 此外再加一名生活教师。

2. 寄宿生饮食基本情况

每个寄宿制的学生一个月交65元伙食费, 饭菜管饱, 学生在学校也基本都能吃饱, 但是饭菜质量不高, 仅能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 根本没条件谈及营养问题, 47.50%的学生都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一般, 25%的学生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不好, 详见图2。

该小学没有设立餐厅, 只有一个做饭的厨房, 学生吃饭基本上都是带回宿舍统一就餐。通过对校长及学生家长的访谈得知, 学校没有建设餐厅, 饭菜质量也很平常,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营养, 学校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饭菜的干净、卫生,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而且据家长反映, 孩子吃得一般, 有时饭菜不太干净。

3. 寄宿生课余时间的安排

该小学的活动场地仅有400平方米, 条件很差, 基础设备很不完备。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小而且经常不开放, 一星期轮一个班去图书室借书。此外, 宿舍内也没有配置电视或电脑等, 寄宿生课余时间在校园里玩耍、进行体育活动的占到了55%, 在教室学习的占35.83%, 详见图3。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可选范围太小, 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4. 寄宿生生病时看校医的情况

该小学仅有一名医生, 50%的学生生病时一般会去找校医,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 学校就会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去。但是也有33.33%的学生从不在学校就医, 详见图4。

四、结果讨论及建议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还较差, 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发展成熟,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需要政府、学校及家长投入更多的关心, 将寄宿的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1. 政府

寄宿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政府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经费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拓宽经费来源, 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 减少辍学率;促进城乡教师编制的公平性, 严格聘用标准。此外, 针对寄宿生生活管理, 国家应重点拨付一部分资金, 比如拨付专项资金到学生的吃、住等方面, 而且要监督资金的落实情况。同时, 学校的宿舍、操场、体育设施、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应该给予好的建设, 以保障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

2. 学校

学校是寄宿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地, 寄宿制学校规范的建设和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

第一,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学生只有在学校寄宿的过程中吃好、住好、生活管理好, 才有可能学习得好。因此,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生活管理水平,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第二, 加强学生生活管理。制定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制度, 从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富余的在职教师中选择道德品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的人员担任保育员工作, 并加强对保育员的管理和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按“一校一医”的要求设立农村寄宿小学医务室, 配备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 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 做好防疫工作,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成长档案。

调研发现, 纵然样本学校也比较重视安全教育, 但还是流于形式, 实质性的东西很少。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生活保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寄宿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管理, 尤其学生周末往返校园要由家长或监护人接送。

第三, 生活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寄宿制学校中, 生活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活教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生活, 是学生身心的依靠。寄宿制小学要有一支高质量的生活教师队伍来保证学生的生活。

第四,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所学校各种制度的建设与规范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样本学校有着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表, 但是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漏洞。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寄宿生作息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和与家长有机联系的制度等。此外, 还要突出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生活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制定。

第五,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该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大多是由生活教师给有困惑的学生一些建议, 很不专业, 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建立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 重视寄宿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辅导。同时, 学校应该建立起寄宿生心理发展档案,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及时发现和诊治寄宿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维护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3. 家庭

通过调研得知, 由于样本学校在农村, 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总体不高, 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 在看待寄宿制这一制度时, 大多数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住校, 他们普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更放心。他们认为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孩子辅导作业, 相当于请了个家教, 孩子住校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家长可以利用时间来做其他农活, 省时省心。孩子成长的一切由校方和教师全权负责, 家长仅仅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花销问题, 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关心甚少。这样的认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 至少家庭教育这方面缺失了。因此, 学校应该经常与家长沟通, 共建亲情管理。

此外, 还要注重在家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经调查发现, 有部分家长不让孩子在周末休息时帮忙做家务, 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 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景, 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 2010 (3) .

[2]杨毅.反思当前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弊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9) .

[3]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6) .

上一篇:餐饮类企业员工培训手册下一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