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经典诵读诗文

2024-06-21

廉洁经典诵读诗文(通用8篇)

篇1:廉洁经典诵读诗文

中华廉洁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初赛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我们学校召开了“诵读中华廉洁经典诗文创建文明书香校园”中华廉洁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学生亲近中华经典,从而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懂得廉洁奉公,推进学校民族精神教育。

本次比赛参演节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有反映孩子童趣的,有歌颂祖国廉洁名人的,有抒发四季情怀的,有赞美人杰地灵的,有歌咏亲情的„„不仅从浩繁的中华古今廉洁经典中选取了适合师生诵读的诗文,还对所选内容进行了二次创编,把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优秀作品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连成一个整体。在“六一”儿童节前,我们以级为单位进行了诵读表演比赛,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入诵读之中,用他们的声音、肢体语言把经典的内涵形象地阐释给观众,进而带领观众一同进入艺术的天地。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分别评出了一等奖3个班,二等奖6个班,三等奖14个班。

通过这次中华廉洁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使同学们无不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不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了中华经典,从而更加热爱中国文化,要为弘扬中华廉洁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6月5日

篇2:廉洁经典诵读诗文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一个子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课题组负责总指导,由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我们学校成为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者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也是锤炼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全校轰轰烈烈地兴起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由于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同,为了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子课题,低段为《如何引领学生读古诗》,中段为《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段为《古诗文诵读对高年级习作的促进》。现将我们学校各年级在活动中开展的的计划和做法归纳如下:学校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首诗为三级,背25首诗为二级,背30首以上的为一级。根据这一计划,大部分老师们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周二、周四早读课,每周集中背两首诗,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读。有的班级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许多活动,如低年级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做法有: 一、一年级新生

针对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特点,一年级备课组认为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极为重要。孩子必须先得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求知,所以把《弟子规》作为孩子入学读的第一本经典。老师们利用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的放学时间、每节课上课铃响之前,点点滴滴的时间都是诵读的好时机。而且《弟子规》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音韵很和谐,节奏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低年级孩子喜欢热闹,喜欢集体朗诵,采用小组评比,男女评比,个人挑战等。比如小组评比,哪一组背的好,那么整组都能奖励一个小奖花,积五朵可以换一朵贴在墙上的光荣榜里,这样孩子们诵读兴趣很浓;很多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兴奋地把自己的奖花拿给家长看。而且一开学我们就告诉家长我们学校是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告诉家长们经典诵读的意义,要求家长尽量作孩子诵读的伙伴,创造经典诵读地氛围,激发孩子去诵读经典,传承经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的训练,但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成效,目前《弟子规》孩子们基本上快背完了,而且他们的诵读积极性非常高,家长们对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也非常欣赏、认可,认为这些经典对孩子人格的熏陶、感染以及教孩子学做人都是非常有用。除了《弟子规》,一年级备课组还按照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的篇目,根据情境指导学生诵读,教师节、重阳节时,教孩子们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诗,要他们把诗送给老师、老人。学完了《看菊花》,就让孩子读元稹的《菊花》。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们诵读的热情非常高。

二、老校低年级的具体做法

自荐古诗就是让学生每周一、周三自己到老师或班长面前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推荐者可用一两句话向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这样做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诗的印象,选中诗后,由这位学生把诗、作者、朝代抄在黑板一角,可自配插图或自己喜欢装饰,由于孩子们小,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利用两天每节课课前准备的两分钟时间齐诵读,学生一般一天中的几节课课前两分钟准备时间就能背熟一首诗,再经过第二天的巩固诵读,基本能烂记脑中。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不增加学生诵读负担,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更能锻炼自荐诗学生的能力,学生都乐于推荐诗,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一起诵读。

三、赠诗

高年级的学生每逢各种节日、父母、亲友、同学生日,都喜欢买礼品、贺卡赠送,甚至请吃饭,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让学生养成不良的攀比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班学生才二年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又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我让学生遇到以上事情不许花钱,可赠诗,就是自制诗卡,把自己喜欢的诗根据不同的需要抄在卡上,并配上插图,写上祝词。在送卡时最好能感情朗诵所赠的诗给收卡人听,以表示自己的真心。孩子们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可是设计的贺卡却很不错,我也收藏了一些诗卡,这种活动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由曲引情,吟、唱诗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互相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领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诵读古诗时,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游子吟》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打着节拍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帮助学生以吟古诗的语言美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学生会吟后,我又用水调歌头的曲子,教学生唱《游子吟》这首诗,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学会唱后,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一边小声哼唱,一边想象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情景,体会做子女的难以报答母恩的思想感情。

五、自赏诵读诗

自赏诵读诗就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盘录音磁带,不定期把自己诵读的诗用录音机录下来,先自己欣赏,直到满意自己的诵读吟唱为止,然后把录音带带到班级播放,和老师、同学一起听自己的录音,再让同学评一评自己的诵读情况,便于以后诵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诵读能力提高较快,现在我班学生诵读时,还真有一种小诗人吟诵的味道。

六、结合语文教学诵读 语文教学和古诗文诵读不能脱节,两者应做到有益的补充,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一时,教完词串,我问学生看到这些词,你能由一个词想到一首诗并背出来吗?学生马上纷纷举起小手,由“清明”一词背出了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清明》,由“中秋”一词背出了大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由“团圆”一词背出了诗人王维写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每次学生即兴背诗,我都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夸他们了不起,这样背诗,坚持到六年级,肯定比老师还棒,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赶超老师,背诗的劲头更足了。

七、读诗作画

诵读中,我还让学生出古诗手抄报,主要内容是读诗作画,让学生根据诗意,用水彩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除了以上活动,我班还开展了让学生比背诗组、评比小诗人、猜诗等活动。虽然学生才二年级,但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的背五、六十首诗了。不过,中华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诵读中,作为教者应为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孩子们积淀丰厚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素质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做贡献。中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做法有:

(一)制定学期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学期初,我们根据课题方案,结合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每周两次的古诗晨读,每周必背两首诗,并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初见成效:(1)、培养朗读能力,正确掌握古诗的朗读规律。古诗朗读讲究抑扬顿挫,朗读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即一声和二声读长,三声和四声读的短。经过指导,现在学生看到古诗,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律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培养读诗作画的能力。古诗中有不少“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寂静的群山、寒冷的江面,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绘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寒江独钓图。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于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面美。在作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体会古诗的意境。(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朗读古诗时,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吟诵和理解重点的基础上,(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恰恰是我们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上网浏览了部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文章和教学实例评析。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归纳总结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古诗教学公开课。本学期,分别由徐琳、郭东梅、贾敏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一堂课题研究课,并做好了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了听课、研讨的全过程。在研究中,课题组教师能围绕课题展开研究,坦言相见,各抒己见,为主课题积累丰富的资料。

(四)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晨读,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要想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之外,更需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的建设更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结合“书香班级”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古诗诵读比赛”、“古诗手抄报评比”、“小书迷的评比”、“我是小小诗人”等读书和歌谣创作活动,都为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更为课题能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高年级的具体做法为:

一、多读多诵,培养能力,积淀知识。

不管生活怎样的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理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能缺少的要素。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外界的种种不良诱惑使得许多孩子的心性过于浮躁。颂读经典诗文可以让孩子心性宁静而志远,给孩子打下深厚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我们高年级组为了增强孩子们诵读古诗文兴趣,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周两次的颂读时间外,还经常组织组织各种形式的颂读比赛,如:男女生诵读大比拼,五年级组诗文朗诵赛等等。让小学生在这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记多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天天吟诵,学到了有关天文、地理、历史及文化各类知识,长期的吟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了记忆力,提高了背诵力。过去一篇课文几天才能背过,如今一节课就能熟读成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背诵一首诗。又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能把自己诵读的诗句运用进去,作文中会经常出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能力的形成,正是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沉淀,必将厚积薄发,它对习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二、把握诗的神韵,激发习作兴趣,以说促写。

古诗词中往往藏着是十分丰富的,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把其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用自己的感受,触摸诗人的心灵。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先让学生想象诗境,揭开“烟花三月是个什么样的情景,李白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当他久久伫立在天边,目送流向天际的流水,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诗人,你会对友人说些什么话呢?他们分别是动作、神态和心理怎样?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想象诗人分别时互诉衷肠,互道珍重的语言、饯行离别的场面,扩写成记叙文。拓展了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诗文的鉴赏能力。这样说写结合,学生学得愉快,写得轻松,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自然得到提升。

古诗词的内蕴之美,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感悟不同而有所不同,各种各样的视角,切入点,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理解和感受,没有规定的标准,只要你能在颂读过程中享受着古诗词带你的美感,并把这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别人。是你的理解,你的感受,就是一种再创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稿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脍炙人口,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这首词摘写的意境是那么悠远呀,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体会。看那明月、稻田、星光、茅店、社林、小溪,听那蝉鸣、蛙声;再加上缕缕清风,点点细雨,夹杂着阵阵稻香。是多么让人沉醉的意境啊。如果你也来到词人描绘的小村。走在大词人辛弃疾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上,在这样的夜晚里,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你是否也体会到辛弃疾那喜悦幸福的心情。拿起笔来,把那份感受记录下来,和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比一比,谁笔下的情景更令人向往,令人回味。这样一引导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立刻增强,他们会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想像进行再创造。

孟郊的《游子吟》引起过无数读者的共鸣,我们读诗时脑海中时常会再现慈母缝衣的场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语言,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而出,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常常出现吗?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唤出我们对母亲深挚的忆念,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一谈对这首诗的感受。学生说起自己的母亲当然会滔滔不绝,这样对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慈母之爱理解得也就更加透彻了也更愿意去写了,笔下也更有话可写了。

三、给诗配画、演课本剧等,多管其下。

有许多诗词的意境很优美,孩子在欣赏完诗句后,我们再要求孩子想象诗的意境,给诗配上合理的画面: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我们先让孩子在脑海中想象春天江南岸的美景,然后再说一说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岸会有那些变化?接着再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画完后在画的旁边再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也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不用“到”、“过”、“满”,而用“绿”了。这既锻炼了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又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的诗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当年的情景,演一演。如: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场面,极富生活情趣,而这淡淡的一问中,有包含了诗人无穷的感慨,很多学生都被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感染,这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诗词联系起来去想诗,创造诗的意境。有的孩子想到了看过的电视剧中的那些归国华侨,他们常年漂泊异乡,不正和诗人此时的心境一样吗,于是学生把自己扮成是八十多岁的游子来表演,演得既可笑,又让人心酸。通过演课本剧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使学生对诗的内涵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当孩子颂读一定量的古诗词后,对古诗词也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了。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每人选一两句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想想自己为什么选他,他让你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有的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激励自己抓紧年少时努力学习;有的用“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来告诉自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喜悦。有的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诫自己谦虚多吸取别人的长处。当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中徘徊不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他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学生迷惘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他们指点迷津,树立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把这些名人警句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张贴在教室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写在日记本里,作为自己思想、行动的准则,不断上进,汲取力量,取得自信,从而表现出非凡的气质,谈吐文雅,举止大方。通过交流,也使学生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同时也使其与诗文的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沟通。使孩子们感受到其实自己离伟大人物并不远。

实践证明,大量的颂读古诗词,让孩子在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使他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恬静。也使他们气质不凡,谈吐文质彬彬、举止温文尔雅,出口成章。另外结合着说与写,深化了对的诗的意境的理解,不经意间,点点滴滴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今年庐阳区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高年级组诵读的岳飞的《满江红》获得区一等奖。这与我校长期对古诗文的重视和训练是分不开的。我校结合古诗诵读情况创办校报《尖尖报》,在家长开放日汇报了我校的诵读成果,“六一”儿童节许多班级根据诗歌的意境编舞展示风采。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在诵读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多,时间较为紧张。

2、搜集的有关材料较少,供求不足。

3、能否让<<“经典”在短期内从学生的习作看出效果?

篇3:诵读经典诗文提升道德修养

(一) 培养经典诗文诵读的引导员

1. 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

读书意识强的引导员就像是一个老师, 他在班级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读书意识, 提高其他学生的阅读经典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级阅读引导员是学生养成阅读经典习惯的重要一环。

2. 培养学校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

在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的同时, 我们还要把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组织培养好。在平时的学校活动特别是读书活动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组织全体学生轮流进行引读经典活动, 从中选择一批读书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 这样就会慢慢地使他们进入角色, 作为榜样先要求自己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以点带面为全学校养成经典诗文诵读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制度

1. 建立学校、家庭、班级相互配合, 协同管理制度。

无数的例子表明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做好的, 而是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和提高。建立班级和学校读书联系卡是及时反馈学生读书情况的有效方法, 并及时向管理员回报交流读书情况, 学校也要积极地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及正确的读书方法。

2. 建立监督员巡视制度。

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学生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检查组, 并对每天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对管理员、引读员、班级读书等分别进行登记, 每星期评比出经典诗文诵读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奖励。使班级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在竞争中相互提高, 相互促进, 最后使每个班级都成为经典诗文诵读的优秀班级。

3.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制度。

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是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经典诗文诵读情况的档案, 内容包括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内容、效果、地点等方面。记录卡挂在学校公开栏醒目的位置, 及时记录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这是促使学生能够坚持经典诗文诵读, 不半途而废从而养成习惯的良方。

4.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三个“一”制度。

即有一个“经典诗文诵读合作”的伙伴, 互助互学, 相互监督、相互进步;有一个为别人“导读”的机会, 建立学生轮流导读的制度, 每天引读30分钟。这个引读可以是引读课本内知识, 也可以自己组织一些课本外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逐渐由读过渡到讲, 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坚持记录经典诗文诵读的习惯, 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班级小组, 由各个班级小组长记录组员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每星期总结一次, 在下周开始时向全体学生反馈, 表优激差, 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进步。

(三)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习惯, 除了建立制度, 我们还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各种读书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提高他们的读书意识。

1. 一人读一书活动。

成立班级“流动图书室”,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学校推荐书目等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带一本书到班级图书室, 相互传阅。

2. 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每个月组织一次经典诵读课外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 让大家把自己的读书内容都拿出来集中展示, 交流评比, 这既是读书内容的交流, 也是对读书效果的检验。

3. 举办学校经典诗文诵读节。

每学期的某个月, 学校举办“让经典诗文诵读伴我成长”的经典诗文诵读节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经典书 (一篇经典文章) ”读书征文竞赛、书香学校、读书园地、读书橱窗、好书推荐会、优秀读书笔记集展览、故事会、经典诗文诵读成果展示、读书节文艺汇演等活动, 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养成经典诗文诵读习惯。

(四) 完善经典诗文诵读的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个别差异, 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 最终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

1. 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我们在对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采用“星级”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为优秀的得3颗星, 良好的得2颗星, 一般的得1颗星, 不好的不得星。

2. 进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 在管理中通过不断观察和交流,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加以反馈, 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评价—管理循环体”过程。

3. 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形式就是强调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 在每一个阅读阶段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 全方位地展现每个学生的信息, 让学生在自己家人和学校的表扬中得到激励, 不仅使评价者看得见摸得着, 还能让学生自己看得见摸得着, 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篇4:经典诗文诵读策略

一、诵读兴趣巧激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形式多样,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首先,诵读形式应多样化。比如看经典诵读的相关视频。我找来一些好的经典诵读视频,经常组织学生听读。再如教师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恰当地运用诵读方式,可以让学生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呢?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增进对诗的理解,与诗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采用激励评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地发展,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成长。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来评出优秀诵读者,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我是吟唱家”来激励学生诵读经典。此外,我在每天的课间操活动结束后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诵读方法要指导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领学生诵读。

1.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音),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要保证多读多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

2.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作硬性规定,即使学生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汇报的成果,只是适当地鼓励、引导他们下一次争取汇报一些内容更丰富的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还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选择诵读内容。如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并选择背诵,以便在诵读古诗时能达到“触类旁通”。

3.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把学生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专用的“经典诵读“本子上,然后利用学校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写字前半小时,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早自习之前,或中午上学以后等课内外时间,进行诵读积累。

三、厚积美读常吟咏

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1.熟读成诵就是要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中,把优美的诗文烂熟于心。背诵便是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不断地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2.用音乐营造美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学生放声地朗诵,再次体验、感悟经典诗文。如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配以一首古典《阳关三叠》,能跨越时空,把学生对离别愁情的体验推向高潮。

3.吟唱经典古诗文。大多数经典诗文是有乐曲的。如《长歌行》、《阳关三叠》等,有的古诗是后人帮它谱曲,如《送别》《将进酒》等,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诗歌,带着学生吟唱。

有心诵读皆为趣,无意他年柳成荫。当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篇5: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一、活动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5)年级复赛时间:12月

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12月16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

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1》《2》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相关的文章。

诵中华经典

品中华古韵

——花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广读博览,诵读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语言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的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比赛安排

参赛对象:各参赛节目以班为单位,每个班选派1个代表队参赛,参赛队员为30人以上。

参赛内容:中华诗词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诵读方式,以朗诵为主,形式多样,可选择配乐等。

比赛时间: 2011年12月30日(另具体安排抽签顺序)。

比赛地点:学校大礼堂

比赛形式: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每个参赛队诵读时间为3-5分钟。实行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设奖办法:本次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并向获奖代表队颁发证书和奖品。对此项活动组织好的年级发优秀组织奖。

四、评比细则

本次比赛对每个参赛队实行单独评分,评比采用10分制,8分起评,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评分保留两位小数。具体细则如下:

评比项目

评 比 标 准

分值

诗词内容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

1分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

3分

感情处理

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情感,富有表现力,诗情并茂。

2分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大胆创新,展现班级特点,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到好处。

2分

仪态风度

服装整洁,精神面貌良好,进退场整齐有序,朗诵大方镇定,台风

好。

2分

五、其它要求

1、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

2、各参赛班级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各组诵读时间为3-5分钟),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参赛班级将诵读篇目和诵读内容(电子稿)于12月15上报大队部。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柯城区花园小学大队部

篇6:诵读经典诗文

让学生在感受经典诗文魅力的同时,在心灵最纯粹、吸纳力最强的年龄段,把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是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课题组的研究意义。营造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创造书香校园,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以情激情,带动和引领学生扎实开展各项诵读活动,是我们研究的态度。所以,把学科教育和教育科研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诵读中也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现将开展课题实验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率先垂范,始终成为诵读经典的带头人。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以争做“书香教师”为目标,在活动中,我常常和其他教师一起诵读经典诗文,互帮互教,共同进步。带领学生背诵,把积累和运用放在了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文,用行动感染学生诵读的热情。在参加的《诵读经典诗文》知识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二、营造诵读氛围,把各项活动做细做实。

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班级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让学生展示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手抄报等等。利用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还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是其成为诵读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

三、开展精彩纷呈的科研活动,结出硕果累累。

1、我们在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研究的同时,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感悟、体验写成论文和教学随笔,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论文及教案比赛活动;课题组还把我们在研究中突出的材料整理好,送报上一级参加评先、评优活动。

2、在“遨游书海,做书香型教师”的活动中,博览群书,写的论文“读《论语》有感”获得了第二名。

3、“五一”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经典活动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诗文小报”评比中,我班陈俊月获得第一名,梁桂宁获得第二名,刘文鑫获得第三名,真可谓硕果累累。

篇7:经典诗文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背诵并理解课文

2、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4、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古诗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情境导入,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宋诗(板书、宋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二、读通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并配乐放录音。

(板书:山河破碎悲)

你能把这种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两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 巍巍华山)指一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嘱咐儿子,一再叮嘱。

你来读,再指一名学生读。评价:你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们一起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诗人,你知道的有那些?

毕生的心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板书:示儿: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教学反思】

一、找准切入口,建构文本

在《示儿》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了诗句中的一个“悲”字进行理解。在认识了诗人,了解了诗句意思,初步感受诗人心情之“悲哀”后,我又选取了课外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

经典诵读古诗文教案

《敕勒歌》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总结。

附:古诗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篇8:诵读经典诗文 享受诗意人生

小说家金庸曾说:外国人常问什么叫“中国特色”, 我想把中华古诗文拿出来, 随便背一篇就能说明问题。我有一位英国教授朋友来中国, 早晨起来散步, 鸟语花香, 一位正在修剪花枝的园丁向他打招呼:“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啊!”他乘船过三峡, 又听一位水手吟道“……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感慨不已:一个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古诗文的国度, 文化根基自然了不起!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 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 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许嘉璐也说:“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但是业余的诵读还不够, 它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著名的小学语文教师窦桂梅用实际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孩子们成长的黄金期, 一定要有经典奠基幼小的生命, 长此以往, 孩子将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听了前辈们的谆谆教嘱, 反思平时的课堂内外, 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们兴致盎然的学古诗, 达到快乐积累, 创造运用的目的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兴趣第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内外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别人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让墙面变成学生的展示台。

定期进行班级诗文书法比赛, 诵读与书写相结合, 并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墙上, 这样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让墙面变成学生的展示台。

2. 书声琅琅, 古诗串串烧。

根据古诗文的特点, 选择第一首诗的末字是第二首诗的首字的规律让学生们接龙背古诗。教师事先按学生的年龄段选好适合的古诗, 然后每天用早读之前的十分钟集体学习一首诗, 并且进行全班的古诗开火车, 复习前面所学的古诗。孩子们觉得背诵古诗不是负担反而乐在其中, 有的摇头晃脑背, 有的打着节拍背, 每天早晨, 班级都会想起琅琅的诵读声, 孩子们沉醉其中甚至不知往返。

3. 诗配画, 让想象插上翅膀。

俗话说诗书画一脉相承, 让学生动手做古诗绘本既能让古诗更生动更传神, 让文字中的色彩跳跃于纸面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驰骋学生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4. 发现古诗中的小故事。

通过每周的阅读课, 教师可以讲讲古诗小故事, 学生也可以搜集诗人的传说故事或有关古诗的争议等等, 评选出诗文故事大王, 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 当一把小诗人。

既可以让学生扩写古诗, 将古诗意犹未尽的意境补充完整,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来创作古诗, 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 往往也会有吟诵古诗的愿望, 此时, 教师可以稍加指导方法, 让学生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 从而激发其背诵的兴趣。

二、自然达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 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记得前几日在组内上了一节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课, 课上, 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意境下时而感受古诗的韵味, 不自觉的划出古诗的诵读节奏;时而伴着古筝曲《渔舟唱晚》自由的驰骋想象, 感受诗意的画面;时而在老师范读后能够在脑海中跳跃出几种相应的色彩, 将古诗转化成一幅唯美的画面, 古诗像一块磁铁, 牢牢的吸引着孩子们的心。自然而然,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这是教育艺术的理想境界。背诵是切菜, 朗读是磨刀, 磨刀不误切菜功。我们教学生朗诵时一定要专心要熟读, 不要急求背诵。专心是关键, 熟读是前提, 一遍又一遍, 全心投入地读, 有滋有味地读, 在读中享受, 在读中深化, 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 古诗文中的意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到得真正的滋养。

三、内外结合, 让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生活处处皆学问, 生活中也处处皆古诗。学生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在生活源泉中发现诗意。课下, 孩子们学完《村居》后忙着体会“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趣, 春游时, 见到桃花, 孩子们自然的咏诵“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见到成行的柳树, 不自然的想到“客舍青青柳色新”“拂堤杨柳醉春烟”。见到桃花、杏花、玉兰花争相开放, 会冒出“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诗文已经浸润到孩子们的内心中, 成了他们语言中, 生命中的一部分了。而古诗文凝练典雅的风格一旦融入自己的语言, 语言风格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 学生在说话、写话时就会不自觉的引用诗句, 增加文采。“腹有诗书气自华”, 到了这种境界, 你要学生不爱诗不读诗都不可能了。

四、循序渐进

“合抱之木, 起于毫末, 百层之台, 起于垒土”, 该给我们教学的人以很深刻的启示。观察众多成功案例, 都有这么一种共同的精神———恒心毅力, 这是成功的保证。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 有目的有章法地学习、背诵, 并不断地激励孩子, 教育孩子万事贵在坚持。如此持之以恒, 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诗文的殿堂, 领略它的无穷魅力, 走在诗文诵读的路上, 我们且行且歌, 含英咀华, 诵读着古往今来的经典, 享受着诗意充盈的人生!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而且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班级在古诗文诵读方面的一系列特色做法取得初步成效, 学生们在品读优秀诗文的同时知识丰富了, 视野开阔了, 气质儒雅了, 精神境界也提升了。引领学生走在诗文诵读的大道上, 诵读着古往今来的经典, 享受着诗意充盈的人生!

上一篇:2018年华文六年级上册书法全册教案下一篇: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