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2024-06-01

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共9篇)

篇1: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呼叫中心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一种需要提供“情绪劳动”的行业。因此,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心理素质的高要求,而这一点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略。因此,很多年轻人满怀着热情走进这个行业,但待不了多久就因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能适应工作性质而辞职。很多在行业内坚持工作的员工,因为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心情低落、焦虑、精神紧张等现象。

亿伦呼叫中心对从业人员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缓解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的方法。

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主要的心理压力有七点:

1.逆向情绪造成的心理压力;

2.身体疲劳造成的心理压力;

3.绩效考核造成的心理压力;

4.学习任务繁重造成的心理压力;

5.工作噪音造成的心理压力;

6.客户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

7.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

亿伦人力资源部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缓解员工压力:

1.开展团队文化建设:良好的团队气氛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氛围。在良好的团队氛围里,员工表现更加积极,情绪更稳定,心态更健康。亿伦呼叫中心尽力树立一种良好的团队气氛,所以团队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1)定期开展团体活动能 帮助员工纾解压力,例如团队KTV、郊游等集体活动。

(2)定期举办各种业务竞赛能激励员工工作热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优胜者团队的奖励,而非对落后者团队的惩罚。

(3)员工生日关怀,生日当天短信祝福,每月定期举办生日会。

2.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一天中,员工至少有8个小时在公司渡过,将办公环境布置得温馨和舒适能增加员工的满意度。首先,我们注意房间颜色的选择和灯光的控制,刺激性的或过于艳丽的颜色,太过强烈或过于昏暗的灯光,都会让人产生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其次,呼叫中心现场多布置绿色阔叶植物,个性化的墙面贴纸等。

3.合理设置绩效指标

亿伦呼叫中心人力资源部在设定绩效指标时,综合考虑客户期望、公司目标、市场规划、人员配备、技术水平等条件,科学合理的设置绩效目标。既不能让员工认为达不成而失去信心,也不能让员工感觉太过简单而失去努力的动机。绩效的设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而应该合理设置,突出重点。适当的压力是员工工作的动力,而不是阻碍。

江苏亿伦希望员工能在这个行业中健康快乐的工作,创造良好业绩,实现自我价值。希望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篇2: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呼叫中心座席无时无刻地体验着各种压力,而且这些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会迅速传播蔓延。我们需要对座席的正确情绪加以提倡,同时对消极情绪及时控制和解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呼叫中心的管理技能,帮助座席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对于亿伦呼叫中心的员工来说也有同感,说到工作任务量重、压力大,似乎每个员工都有同感,但提起自己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否经常反省自己,寻求最好的工作方式,大家都该沉默不语了!

是啊,没有反省就不会有进步,今天的工作绝不是昨天的重复,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职位上都应当不断地尝试最好的工作方式,寻找最佳的工作状态,只有不断反省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不会觉得工作那么枯燥无味,才不会在职场中感到的仅仅是压力和痛苦,才会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

关键是该如何去调整,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最高效的工作方式。可能每天的工作都大同小异,做得多了就会找到捷径,就会找到最快最好的方式。

如果你是领导,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总是会出现一些冲突,需要从中调解,改变工作方式,化解这些冲突,实现团队的高效。人的性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人的个性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作为一个管理者要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用自己的领导力建立起自己的威信。管理者首先应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员工的优点,让他发光;其次,用包容的心态接受他们的缺点;最后,有一颗感恩的心,引导一群有缺点的人、手拉手共同前进,和谐相处!

如果你是员工,在职场中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工作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很多心情低落、郁闷、茫然的时刻,缓解这一症状就需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及沟通方式,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理清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我想干什么,设定一个目标,不断向这个目标迈进。

根据亿伦呼叫中心的管理经验,座席人员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 1.生活规律化

规律的生活即有劳有逸,应该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和饮食规律,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留点时间,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打球、钓鱼、书法、绘画、音乐、烹饪、郊游、睡懒觉等,使紧张工作的大脑松弛下来,这能使你在下一个工作单元中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长期、持续、紧张的加班工作,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2.适时地转移

如果条件不具备,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那么你应该分析一下,这个目标对于你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再努力下去只能是失败,就像是从一楼向十楼蹦一样,再蹦下去只能是多跌几个包(挫折、失败)。这时你可以说一句“我尽力了”,适时地退出,重新设立新的目标,俗话说得好,“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篇3:法官群体心理压力及缓解措施浅析

2011年11月, 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李步安从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丰乐路某楼盘的自家住所阳台纵身跳下身亡。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他写道:“对不起!我好累, 让我去照顾我有病的妈妈吧!”家人和同事曾多次听他说过工作压力大, 但万万没想到, 他最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警醒世人对法官群体心理压力状况的关注。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依法治国深入人心, 形形色色的案件带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涌入法院。法官群体不仅面对着繁重的审判任务, 还面对着社会对法官的高定位高要求与低保障低待遇的巨大落差, 法官群体精神压力大已经成为当前法官队伍思想状况的一个集中表现, 也是法官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 采取综合措施以缓解法官群体的心理压力。

二、法官群体心理压力对社会影响巨大

法官群体心理压力导致法官群体身体疲劳、情绪压抑、浮躁和焦虑, 如果不尽快予以缓解, 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一) 情绪化办案, 影响司法公正

有些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担心出现差错而如履薄冰, 常常处于一种“案未结、心难安、情难稳”的压抑状态, 时间一长, 难免出现情绪化办案的情况。

情绪化办案主要体现在对当事人及律师态度粗暴, 尤其是在当事人或代理律师比较纠缠啰嗦的情况下, 容易产生不耐烦、反感、厌恶等情绪,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在判决或执行过程中夹带个人情绪或倾向性意见, 影响司法的公平、公正。

(二) 职业倦怠, 办案效率低下

法官由于长期压力巨大无处释放, 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身心难以放松, 工作束手束脚, 没有活力也难有创新, 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 甚至产生职业倦怠。这种心理不仅影响了法官对工作的兴趣和态度, 还导致办案效率低下, 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及时实现, 社会对司法效率不满。

(三) 滋生司法腐败, 降低司法公信力

有些法官由于家庭生活的压力, 挡不住物资金钱之诱惑, 收受当事人财物, 滋生腐败及享乐意识, 严重影响了司法队伍廉洁及司法公信力。

(四) 专业人才流失, 队伍出现断层

很多多年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官, 经过长期的锻炼, 已具备较好的司法素养, 正是可用之中坚力量, 却因为工作压力过大, 工作频率过快, 付出与回报的不等, 产生消极逃避的心理, 不少中年骨干法官选择离开司法队伍, 从事律师或企业管理工作。而由于法院工作的专业性, 新进的人员需要若干年锻炼之后, 才能成为审判工作的骨干, 因此, 不少法院出现队伍断层, 青黄不接的现象。

由此可见, 法官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 可能影响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法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法官工作积极性;它不仅影响到法官队伍的稳定, 还会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运转。长此以往, 依法治国将难以落到实处。

三、法官群体心理压力的来源

法官群体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一) 案多人少, 审判任务压力大

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快速发展, 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大幅度增长。仅以深圳为例, 据《晶报》报道2008年罗湖法院收案数达到17000多宗, 而一线办案法官仅有70余人, 平均每个法官办案数达250宗, 扣除必要的或不必要的休假、学习、相关单位组织的活动, 个案平均所需时间不到一天。根据2009年统计的数据, 深圳中院在近年来的受理案件数量都维持在每年两万多件, 2008年更是创历史新高, 达到33853件。《法制日报》报道2009年深圳市宝安区法院84名一线办案法官, 人均结案577宗创了新纪录, “案多人少”的矛盾异常突出。

另一方面, 近几年来, 由于法院工作压力大、法官待遇上不去, 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 加上提前退休和正常退休的, 骨干法官和资深法官数量呈递减趋势;而同时, 由于政法专项行政编制的有限和招录的严格控制, 导致法院补充新进人员的速度赶不上人员流失和退休的速度, 法官断层的现象已经比较突出, 在岗的法官承担的办案任务越来越重, 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在经济发达地方的法院, “5+2” (每周五天工作日加上2天公休都要办案) 和“白+黑” (白天开庭、晚上加班写文书) 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法官加班加点也已经是家常便饭, 法官处于严重的超负荷高压工作状态。

(二) 办案质量要求高, 司法压力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司法制度的不断发展, 当前法官不仅要实现实体公正, 还要实现程序公正;不仅要实现公正, 还要高效和公开, 实现有效率的公正和看得见的公正;不仅要依法独立审判, 还要坚持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不仅要执行好法律, 当法律家, 还要执行好政策, 当政治家;不仅要讲究法律效果, 还要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做到内容公正, 还要做到形式规范, 符合案件评查标准和归档要求;

法官要办好每一件案件, 不仅要有渊博的法律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黄金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的这一特点, 导致案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案件不是仅靠法律就能够解决的, 这就需要法官具备更强的司法能力, 包括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做群众工作和调解工作的能力。如近年来涉及劳动合同、物业管理合同、医疗服务合同的案件大量涌现, 此类案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而有关的法律规定相对空白或不够完善, 造成办案的难点。同时, 由于涉外贸易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这些新的形势, 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法官面临着储备的知识老化、需要不断更新的压力;年轻法官面临着储备的知识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审判经验的压力。

(三) 司法对无法, 排除干扰压力大

法官在履行排解社会矛盾职责的同时, 也因此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很大一部分当事人对于一整套高度专业化的诉讼程序和术语难以理解, 更难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身权益。他们大多把希望寄托于法官的明察秋毫, 而一旦审判结果与自身预期不一致, 则迁怒于法官。常有法官在生活中遇到当事人无端指责、无理辱骂, 甚至频频受到人身暴力伤害。在这种情况下, 尽心尽力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法官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却常常是有心无力。

此外, 当事人不停地信访申诉也给法官带来了压力。现在有一种“信访不信法”的不良风气, 不论有理无理, 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只要不服就要信访申诉, 有的是反复上访, 甚至赴省进京上访, 采取暴力访、极端访方式, 希望从信访申诉中捞回点好处, 给法院和法官施压。

此外, 来自当事人的压力还有“案件一进门, 双方都托人”带来的关系难处理、司法廉洁风险加大的压力。

(四) 八方监控, 刀尖舞者压力大

与来自当事人的压力相伴随的是来自各方面监督批评的压力。当前, 我国监督法官的主体很多, 外部监督包括党的领导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人大及人大代表的监督、政协及政协委员的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内部监督包括院庭领导的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部门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等等, 但监督的程序还不够规范。有些行政干预司法, 导致司法独立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案件多个领导过问、督办, 导致承办法官要不停地写出书面报告或者向领导汇报情况, 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也增加了办案压力。法院内、外部的严格监督使法官成为“刀尖上的舞者”, 监督压力必然传递到法官的身上, 免不了受批评, 给法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五) 绩效考核, 头顶泰山压力大

随着法院审判管理和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不断完善, 法官绩效考评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 》下发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9~2013) 》出台后, 全国法院的案件质量评估和法官绩效考评工作全面推开, 且越来越规范和严格。法官办案的多少, 办案质量的高低, 社会政治效果的好坏, 案件的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发放改判率、案件的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 在这个考评机制下, 法官的责任压力加大。

(六) 名不副实, 高低落差压力大

主要是关于法官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评价的压力。理论上和名义上, 社会发展层次越高, 对法官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就会越高, 法院和法官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都是要求比较高的, 但现实生活中, 法官的政治待遇解决得还不够好, 社会地位还不够高, 法官职业还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尊荣。现在社会对法官的要求形象点说, 要求他们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和尚, 却没给和尚们清幽的庙宇, 而把他们放到闹市里接受各种诱惑的煎熬;规定了很多禁止方面, 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偿。高定位高要求与低保障低待遇所形成的落差, 给法官们造成很大压力。

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也要养家糊口, 也要承担当父母、当子女、当妻子或丈夫的责任。法官工作任务重, 甚至经常把家里当成办公室, 必然会导致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不够, 给家属增加负担;法官待遇不高, 靠法官收入养家经济十分拮据, 如果碰到购买房屋、家属下岗、子女待业、家人生病住院等等情况, 则家庭顿时陷入困境。法官在家庭中面临的夫妻关系、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等方面的困扰和压力, 必然会传导到法官的工作中, 影响法官的心情, 增加法官的工作压力。可以说, 绝大多数法官生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重重压之下, 难怪绝大多数年轻法官也早生白发, 绝大多数法官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甚至带病的状态。

四、建议采取综合措施缓解法官群体心理压力

(一) 加强人才储备, 形成梯型结构, 建立合理配置

一是要按照“三公”原则招聘本专业人才, 建立人才储备库;二是要建立师徒制搞好传帮带, 尽快让新人担当重任;三是要充分发挥现有法官的积极性, 做得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四是要对审判任务不够均衡、忙闲不均和相关审判业务庭的任务分配和人员配备进行调整, 尽量做到均衡化、科学化, 以有效利用现有法官资源, 减轻法官个体的任务量和工作压力。

(二) 落实好集体负责制, 分担主办法官责任

法官压力的一个来源是差错风险高、责任追究严。法官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 要确保案件高质量, 不出一点差错, 就需要集体把关和担责。坚持好合议庭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和院庭领导审核把关制度, 对于承办法官来说应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它可以帮助法官发现问题、减少差错, 即使最后出现了差错, 也分担了承办法官的责任风险。就出差错风险较高的裁判文书而言, 有的业务庭实行内部三校两核把关制, 有的法院直接抽调专人成立文书检查 (审核) 室,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学习借鉴。

(三) 发挥法官协会作用, 加强沟通交流, 加强社会对法官的了解和理解

充分发挥法官协会的作用, 通过研讨会、组建法官沙龙等形式, 增强法官之间的交流和价值观的融合, 使法官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 它可在维护法官合法权益方面为法官代言, 特别是在维护法官尊严和保障法官人身安全方面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使法官产生职业归宿感与安全感。与此同时, 建议开设心理咨询与心理讲座以帮助基层法官减轻心理负荷。比如, 可以借鉴公安机关的做法, 建立心理服务中心和心理咨询热线。实践证明, 通过专家门诊来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可以采取匿名方式咨询, 心理热线就显得非常便捷, 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 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到法院做定期的心理讲座。通过心理讲座, 促使法官树立正确的成就观与价值观, 增强职业信念。

同时, 针对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 也可以通过加强法院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达到减少误会、加深理解, 让社会了解到法官的立场和出发点的效果。

(四) 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如果纯以改判率、发回重审率论质量, 以结案率论效率, 将致使法院忙于应付, 法官为此身心俱疲。因此, 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估体系, 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法官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的目的是要实现对法官的科学、公正评价, 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原则, 从而促使法官争优创先, 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提高审判绩效。因而在设计法官绩效评估制度时, 一定要体现这一目标要求, 要真正让埋头干事、勤勉敬业、实绩显著的法官得到肯定和奖励, 让无所事事、作风漂浮、敷衍塞责的人受到惩戒。绩效评估结果一定要与专项奖励、年度评先表彰、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晋职晋级、岗位调整等挂钩, 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五) 关怀关注关心关爱, 努力提高法官待遇

改善法官待遇是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体系、缓解法官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是在政治上关怀他们, 提高法官政治待遇, 切忌大话空话。建议适当提高各级法官职级, 实行法官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的“双梯制”, 以提高法官的显形政治待遇, 同时上级法院出现法官员额空缺时应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调, 以畅通基层法官晋升晋级的渠道, 让基层法官在政治上有奔头。这样可以克服基层法官因升职空间狭窄或无望而产生的苦闷、懈怠等心理,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在经济上关注他们,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与法官等级相匹配的工资政策, 研究制定有利于稳定法官队伍的工资制度, 完善法官定期增资制度;尽快统筹解决法官岗位津贴、办案津贴和加班补助;提高法官岗位津贴、审判津贴在法官工资收入中的比例。让法官在经济上有靠头。三是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适当提高法官因公牺牲、伤残的抚恤标准, 制定患重病法官的生活补助办法;修改完善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一线办案法官退休制度;完善法官人身安全保障、任职保障等职业保障制度。同时, 各级法院要根据本院工作实际, 制定法官年休假的计划和规定, 有系统有组织的安排法官休假, 同时也应将公费休养作为对法官的一项激励措施, 利用年休假时间分期分批安排法官公费休养。让法官在生活上有甜头。四是在身体上关爱他们, 法官工作压力大, 对身体健康的损害也就大。因此建立定期的健康体检制度十分必要, 它可以及时发现法官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问题, 及时加以防范和治疗。开展文体活动既可以为法官展示文艺特长提供舞台, 又可以陶冶法官情操、锻炼法官体格, 增进法官间的交流和友谊。

一旦上述制度和措施得以实施, 法官待遇大大改善, 法官心理压力必将大大缓解。

五、小结

法官群体心理压力问题是多年来司法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解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应是一个循序渐进、内外结合的过程。

我相信, 社会各界如果对于法官群体的心理压力引起极大重视, 法院系统及社会各界果断采取综合、长效的措施, 努力缓解法官群体心理压力, 必将有利于司法队伍稳定、司法环境的改善及社会和谐稳定。

摘要:通过对法官群体心理压力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其压力来源的分析, 引发社会对这一职业群体心理压力的关注, 并提出可有效缓解法官群体心理压力的措施。本文阐述了法官群体心理压力的影响并指出其压力来源, 综述了法官群体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压力。最后指出缓解压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法官群体,心理压力,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郭莲舫, 张明园.精神卫生学[J].1993.

[2]陈于婧.法治进程中我国法官呈现的不良心理现状分析[期刊论文][J].青年文学家, 2009, (22) .

[3]期刊论文.法官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8, 26 (6) .

[4]期刊论文.法官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 (4) .

[5]期刊论文。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1) .

[6]期刊论文.法官职业道德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30 (2) .

[7]期刊论文.司法官的尊严感意味着什么[J].检察风云, 2009, (10) .

[8]会议论文.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第十三次全国法制心理会学术研讨会暨首次两岸四地刑事司法心理研讨会[J].2006.

[9]期刊论文.论法官选任标准的完善[J].社会科学论坛, 2006, (12) .

篇4: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关键词】 压力;员工;疏导;方法

1. 前言

中文版《财富》杂志曾对北京的1576名,高级管理人员做过调查,其中70%的人员表示当前承受压力过大,而20%的人认为当前承受的压力极大。压力作为目前社会中普遍产生的一种情绪,需要被人们认识和了解,再次基础上才能寻找压力的源头,利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和释放压力。正确进行员工的心理疏导和正确对待压力才能够保证员工的心理健康,同时有益于企业经济绩效。所以目前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和缓解压力成为了我国企业共同研究的重点。

2. 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和缓解压力的作用

2.1便于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社会的多样化和企业生产格局的变化,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存在变化趋势。针对目前许多员工出现各种思想和心理問题的情况,管理者适时实施心理疏导能够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此外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对员工实施心理辅导还能够贯彻企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

2.2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工作与上进心等因素,在企业中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适当进行情绪的疏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减轻员工的心理负担。正确处理此类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处理得当便能够及时调整好员工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有所提高。只有适时实施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缓解员工压力才能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企业其他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2.3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市场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动,与许多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作用于员工身上就变现为思想观念的波动。员工的思想观念一旦产生波动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员工的各种价值观念也会有所改变。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来缓解压力能够引导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几时调整员工的各种错误观念跟情绪,让员工能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在心理上也能找到支撑自己工作于生活的平衡点,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大的效益。

3.心理疏导与缓解压力双管齐下

如何缓解员工压力,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是解决员工压力过大的两大重难点。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文关怀机制与心理疏导机制,在细节中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引导员工去缓解压力,克服消极负面情绪。因此必须先缓解员工压力,其次再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员工完全解开心结。

3.1缓解员工压力

3.1.1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员工缓解需求、期望等个人因素引起的压力

(1)帮助员工肯定自己。古有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更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企业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并且建立起自信,让员工无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相信自己,充分肯定自身的能力,首先从心理上做个巨人。但这并非是让员工过度地自卖自夸,或是自我膨胀。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企业要适时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员工的自信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此一来企业便能够零成本的激励员工,释放员工的压力。(2)倡导员工平和的心态。要引导员工正确对待压力,让员工认识到一定的压力便是动力。从心态上帮助员工改变消极地态度,教会员工平和处事。平和处事强调对于自己不可以改变的环境和事情能够心态平和地接受并正确对待。这种心态本身便是最好的缓解压力所应具有的心态。管理者多多倡导和帮助员工具备平和的心态,才能让员工少些埋怨,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3.1.2从组织管理角度,缓解员工由于组织、同事、上下级等造成的压力

(1)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员工的压力大小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一个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温暖,心情也能够随之放松,工作时的压力也能够相应的减少。许多外企的工作环境相当人性化,布局合理,各种灯光照明与桌椅等都能营造出舒适的气氛。还能够在工作环境中适当添加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缓解疲劳还能够美化办公环境,让员工在更自然地环境下工作。(2)弹性工作制。要想更好地缓解员工的压力,就要改变以往的硬性工作制度,实施弹性工作制度。当员工拥有可以自行支配相应的与工作有关的内容,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和变革服务。弹性工作制的原理是弹性冗余原理Flexible Redundancy Principle,这项原理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工作强度有弹性。工作强度课适度根据时间、专业等不可控因素而弹性调整;其次是工作目标有弹性。员工必须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难度适合的工作目标,要有一定的实现度但切不可过高,以免徒增压力;最后人力资源有弹性。企业有有意识地进行人才储备,也不可浪费当下的人才,利用人力资源帮助企业提升适应能力。(3)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首先在人力资源上,管理者应增加与员工的对话,向员工提供企业的有关信息,并且适当让员工参与跟他们有密切相关的决策之中,让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现状,增加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由此由各种不确定因素与上下级沟通不当产生的压力变能够迎刃而解。为了避免此类恶性发展,管理者应多关心员工,尽可能地了解员工们得困难与压力来源,以更好地帮助员工。(4)薪酬管理方面。薪酬方面尽量在尊重每个员工的努力前提下来发放。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设立一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奖励项目,帮助员工来激发工作积极性,消除员工在薪酬方面的顾虑与压力,让员工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工作如此一来帮助实现了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追求。

3.1.3从社会的角度,缓解员工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企业要尽量完善员工福利保证制度,向员工提供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让员工消除后顾之忧,此举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员工因家庭和社会而产生的压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感,让员工能够稳定事业心。

3.2采用人文关怀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主要是采用人文关怀的形式,对员工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的关怀,注重员工的生存和发展,尊重员工,爱护员工,让员工能够打开心结,排解不良情绪,让员工的心理状况更健康。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岗前关爱。针对每年公司的新进员工,给予员工适当的岗前培训,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兴致、业绩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其余的要让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有助于新进员工更快融入工作環境,最后便是要了解公司规章制度,让员工工作更规范。如此一来员工在上岗之前对所在工作环境有所了解,便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将要面对的工作的公司管理也都能够从容应对,如此一来便能够大大提高到岗后的工作效率,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2)环境关爱。对员工进行环境关爱主要是进行办公环境的关爱以及人际环境的关爱。首先是在办公环境上,要主动为员工配备所需工作用具,尽量为员工提供齐全的办公用品让员工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工作。而人际环境关爱主要是在员工之间提倡员工互爱互助,营造温暖和谐的办公室人际环境,并且倡导员工之间形成积极正面的激励,让员工能够充满斗志和信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减少员工因工作不顺利或人际环境不顺利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3)工作关爱。工作中最容易出现且最不利于工作的情绪便是“职业倦怠”。相关数据表明工作5年后倦怠感上升明显,16年后倦怠程度达到最大。并且在中青年人群中最易出现职业倦怠随之而来便是并换工作。要想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从员工入手。增加对员工工作上的关爱,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在工作上的正当需求,并着力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让员工感受到关爱之情,才能够消除员工因工作不顺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让员工更忠诚更努力地为企业服务。(4)开展双向交流。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应注重于员工的交流对话,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还能够在交流对话之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改进自身的管理。双向交流还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身尊重,便能够增加在工作上的自信心。当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了一定的感情之后,企业处理各种问题更能得心应手,同时员工也因交流能够打开心结,更专心于工作。

4.总结

总之企业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关注员工动态,积极想办法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并且针对员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负面情绪加以排解,解决了员工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员工增强自信心与对企业的信任,才能够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杜晓华.如何缓解员工压力[J].中国电子商务.2011(10):104

[2]王永红.有效缓解基层员工压力的相关措施及建议[J].致富时代.2011(07):160

[3]田芳.加强人文关怀和情绪疏导,缓解员工工作压力[J].大观周刊.2012(27):56-57

篇5:如何缓解员工压力

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首先,许多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导致工作压力,如工作进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没有两个人会对同一工作做出同样的反应,因为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压力。例如,沉迷于工作者及那些总是感到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准时赶上截止日期者,通常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下。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而不良的压力,不管其来源是什么,对雇员和组织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工作压力会引起焦虑、沮丧、发怒等后果,造成各种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并给组织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称工作压力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那么,如何缓解来自环境或个人因素的工作压力呢?

A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

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别认为你是惟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你的工作强度就大大增加了。

B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

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老板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C及时总结,妥善计划

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不时查阅,一是总结经验,二是为自己寻找自信。为将要进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做尽可能细致的准备。

D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减少你所关注的琐事数量,别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就由它去。

E享受个人空间

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F适当的运动

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暴力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另据一项在北京的调查,84%的男受访者观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而女观众居然也超过了女性中的半数。可见这类让情绪尽情释放的比赛,越来越受到欢迎。

食物减压

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工作的间隙,可以来一杯冰咖啡,能够很好的舒缓心情。在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

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揣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1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写作减压

“把烦恼写出来。”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1994年的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这些测试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减压办法,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都可以实行。在美国,不仅医院大夫鼓励病人记病床日记,就连一些书店也开始卖空白病历日志,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和杂志指导病人如何操作。

工作减压

许多身居高位的经理人们,往往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自把关。可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能兼顾,于是专家指出,信任下属和同事、适当放权才是避免“积虑成疾”的正道。当然,在此之前,企业领导人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花一些时间悉心调教属下,让他们也能领悟你的经营之道??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挖掘出未来的领导者。

那些普通白领,或者说一个人做老板、没人分担工作的人,在那么多事情堆在面前要完成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一个做媒体出版的朋友介绍他的减压法:工作安排一定要得当,可以列一个电子报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须马上送到客户手里的活……一目了然。

睡眠减压

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压力的侵袭,睡眠便是一个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会的专家给出以下别出心裁的小贴士:

如果外界噪声让你难以入眠,那就人为制造一些“白色噪声”,比如让电视机一直小声地开着,盖过讨厌的噪声。

睡觉前少量吃些小点心,只一点点是不会发胖的,这样夜里就不致于因为饥饿而惊醒。

金枪鱼、火鸡精肉、香蕉、热牛奶、中草药茶等食物都可以催眠。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让你无法入睡。

如果上床后脑子里还在想事情,那就在床头放一个录音机、记事本什么的,这样一来,想到什么就能马上记录下来,不用担心第二天醒来会忘记。

不要羡慕那些吹嘘自己压力有多大、缺乏睡眠、时间不够用的同事。提醒自己说不定哪一天你会参加他们的葬礼,或者至少去医院探望他们。

--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我的休会是:

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事不对人

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羸得他的信任与赏识。工作中,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还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

2、未雨绸缪,随时准备应对方案。

面对各种情况,只有一个方案是不够的。从头至尾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并且事先设想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可以迅速替代的行动方案,主动迎接工作压力,当你胸有成竹时,压力自然不会找上门来。

3、要学会向下层授权。

充分信任下层,理清彼此权责、明确完成的时间。这样即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展现工作能力,也避免自己大包大揽,吃力不讨好。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适时放松一下,正如一休小师傅说的“休息,休息一会儿”,会对身心有益处。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了。另外,有空运动一下,这是调剂心情的良方。参加某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是旅游,看自己喜欢的书和电视节目,或干脆休假,放松一段时间,眼不见,心不烦。

5、自我良性暗示,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经历,想一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公司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人恐怕还不如我呢!

6、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可以找一个和自己经历比较接近的知心朋友谈一谈你的苦恼,听取一些来自他人的建议。但最好是不要把工作的压力告诉自己的配偶、父母听,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你可能差别很大,帮不上什么忙,徒给家人增加烦恼。当然更不能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里:工作已经很乱,再把家里搞乱,那可是雪上加霜了。

篇6: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的都曾大了。大人有大人的心理压力,小孩有小孩的心理压力,学生也有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不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身处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不同的心理压力,有的压力是上司给的,有的压力是老师给的,还有一些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总的来说是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的提高自己。

在我们认清楚这些心理压力的来源之后,要如何缓解这些心理压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根本不把心理压力当回事,他们认为有心理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殊不知,心理压力过大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更有甚者,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使人们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据可靠研究显示理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对我们缓解心理压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会发现一直烦恼你的这些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轻缓的音乐,唱歌,到不会影响别人的地方喊几嗓子,哪怕是哭出来,这些都是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有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哭出来显得自己懦弱了,殊不知,其实哭出来是最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办法,总是憋着,我法释放自己的情绪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比较实用与大多数人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冥想放松法,舒适地坐在草坪上或者床上,并拿掉眼镜、手表、腰带、领带等容易妨碍身体 充分放松的物品,便可以进行冥想放松,有条件的话可以焚一支香,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的思想完全放松。我们也可以多多参加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尽情的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会对我们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

我们在长时间高负荷的紧张工作环境下,机体的耗氧量很大,但是我 们的呼吸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工作综合征,甚至还会出现紧张、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又一大原因。其实多去户外运动或锻炼,对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果平时我们在其他不方便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可进行腹部呼吸训练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手拿开,只是用意识关注呼吸过程即可。注意事项:呼吸要深长而缓,用鼻呼吸而不用口,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 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带来的烦躁情绪。

篇7: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选准最佳时机,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动作、回忆、想象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等对自己实施积极暗示,可以消除负性情绪,减缓心理紧张,使心理保持平静和愉快。

如背诵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经历、精心打扮自己等。

2、换境法

固定的环境会使人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适当地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如到远方旅游,能够转移精力,寄托情感,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

3、随境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

古人云:“随遇而安。

”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各种各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对待它们,可以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拥有一片宁静愉快的心灵天地。

4、放松法

选择幽雅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养神,尽量放松全身肌肉,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确有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的功效。

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过敏性鼻炎症状吸气后稍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

确定适合自己的频率来重复呼吸。

5、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环境的“空调器”。

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6、音乐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听一听音乐,做一次心理“按摩”,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起到调适心理和转换情绪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谐,《步步高》的欢快,《秋日私语》的宁静等,会让你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愉悦。

7、观赏法

阅读精彩的图书,观赏优美的影视剧,容易唤起愉快的生活体验,释放紧张,排解忧郁,驱赶无聊。

8、自嘲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嘲,来调适一下鼻子干燥怎么办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9、宣泄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你悲伤抑郁时不妨向朋友倾诉;也可以进行一项你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10、逃避法

这是使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采取逃避措施,假装“糊涂”,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

篇8: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及缓解方式

(二)适宜的评价

评价方式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他们更多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其健康行为养成的情况应以积极评价为主。改变评价方式关键是转变评价观念,把积极、多元、客观作为评价的基本观念。若学前儿童达到了健康行为的要求,教师则将其归因于学前儿童的能力与努力,从而使其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1.把握评价时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长期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是不闻不问,常常会使学前儿童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易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下。为了让使幼儿的点滴成功成为推动他继续努力的动力,教师要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的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时,及时给予评价(7)。学前儿童会从中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健康行为养成点滴进步的关注,自信心和自尊心就会增强。

2.采用纵向评价,坚持鼓励性评价。

对学前儿童在健康行为养成方面的评价,应着眼于每一名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变化。比如,在吃饭中,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天天(不爱吃蔬菜的)今天把蔬菜都吃掉了,老师表扬他!”“今天妈妈走的时候媛媛没有哭,媛媛进步了!”

3.准确评价,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如何看待成败会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将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自我发挥。

如果学前儿童能将身体健康归因到日常点点滴滴的健康行为,将疾病、身体不适归因到某些不健康行为,其自我效能感就将大大提高。通过教师的干预学前儿童把不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因素是归因训练的最终目的,即让学前儿童保持积极的情感和期望。因此,指导学前儿童进行正确的归因对成人十分重要。为了让学前儿童从自身寻找身体健康的因素,成人应引导其对健康行为的养成作内在的可控的归因,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积极的归因训练,可使学前儿童从小就形成身体健康是坚持健康行为的结果的信念。

(三)合理的期望

教师对“低期望”学前儿童鼓励少,批评多;对“高期望”的学前儿童则相反(8)。罗森塔尔1968年提出的期望效应早已为许多教师熟知,这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着儿童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只有经过学前儿童的“内化”,成人的期望才能起作用。一般来说,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威信高,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该职是有压力的,其中有62.7%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者极有压力。在自我总体压力感方面,14.2%教师处于极有压力状态,77.3%的教师处于很有压力状态。

一、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1. 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学前儿童就易接受教师期望的正面影响,则健康行为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不起作用,甚至会让学前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了解每名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每名学前儿童都寄予全面的积极的期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平等地看待健康行为现状好或不好的每个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教师的期望成为促进每位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的强劲动力。

注释:

(1)班杜拉著,谬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52.

(2)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M].心理学评论,1977:191.

(3)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8-89.

(4)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17.

(5)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1.

(6)梁志燊.幼儿好行为养成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3.

(7)康丽颖.没有坏孩子[J].少年儿童研究,1997,(5):8-9.

(8)宋广文,王立军.影响中小学教师期望的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1998,(1).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梁志燊.幼儿好行为养成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班杜拉著,谬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励琪.在素质教育观念下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1,(5).

[8]祈功.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J].教育导航·幼儿教育,2000,(1).

谈谈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

马得宝

(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小学,甘肃白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流动人群持续加大,成为我国20世纪末人口现象中蔚为壮观的一景。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身外出”逐渐转为“举家迁徙”,出现了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至今,许多大城市都已出现人口流动家庭化的现象,而且这一态势仍在继续发展中。

人口流动家庭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提供了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具有特殊而基础性的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他们付出的劳动和他们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他们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他们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 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而且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要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再加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如论资排辈、滥用职权等)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3. 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要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他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心情如何,都必须精神饱满地讲课,满怀热情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但是,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研究表明,有48%的教师有心理问题,比其他行业高出23%。主要表现为:(1)焦虑,其主要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抑郁。(2)情绪暴躁,表现为过分激动、愤怒、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3)习得性失助,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和态度冷漠。(4)自我评价降低,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长期处于沉重压力的状况下,在生理上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性头通、头晕、失眠、多梦、四肢乏力、胃肠不适、心悸、心慌等。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措施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可知采取各种策略减少教师的职业

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家庭流动性强,在流入地就学的学校办学质量相对较低,居住的社区环境比较复杂等,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特别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尽管流动人口家长跟城市家长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同样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他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更偏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足,对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多数不懂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压力对于教师自身和学生都有好处。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 善于理解、善于宽容、善于换位。

正如《论语》所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要主观臆测、不要武断专横、又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教师要接纳学生,横加指责或许维护了师道的“威严”,却以牺牲自身的威信为代价。要善于宽容,宽容之中蕴含的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诚挚的热爱。而心理换位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体验、认识和思考,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2. 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其次,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3. 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就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放松训练、转移注意等方法。

4. 与人交流。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而且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2.

[2]钱名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篇9: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摘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以及各种无菌医疗用品的供应单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全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现代先进医疗技术不断革新和医疗模式不断转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日益复杂,护士们的工作从过去单纯的制备供应无菌物品,转变为承担护理、教学、科研等多种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护士们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机体失调并引发身心疾病。因此,及时了解供应室护士们的心理状况并适时给予缓解,对保证其身心健康及提高供应室整体的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81-02

一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职业相关压力大

一方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主要为集中管理、主动服务,以患者和临床为中心,全面实现下收下送,供应的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并且周转快、要求严。护士们不仅工作量大,工作难度也有增加,极易引起身心疲劳。另一方面,供应室是供应全院无菌医疗用品,回收并处理用后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品的部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们在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等多个环节都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导致精神压力的增加。

2、知识储备要求高

首先,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大量先进的诊疗仪器和手术器械正逐步被接受并广泛被用于临床诊治活动中。因此,为了保证工作质量、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供应室护士必须牢记各种器械的名称、用途,并且熟练掌握不同器械的清洗、灭菌、消毒的方法。其次,由于部分地区护士未能普及高等教育,相应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护士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再者,关于供应室业务知识的学术活动相对缺乏,护士们缺少进行经验交流、知识更新的机会。

3、工作环境危害多

3.1 生物因素 护士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所污染的医疗器械等医疗物品,接触的微生物数量多,菌种杂,有被扎伤、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经针刺伤是临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据研究表明,在美国经针刺伤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80%。锐器伤不仅会影响护士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3.2 化学因素 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需要接触多种的化学消毒剂,常见的有环氧乙烷、戊二醛、甲醛、含氯消毒剂等。人长期暴于与低浓度环氧乙烷环境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贫血。戊二醛水溶液及挥发气体可以刺激皮肤、眼睛、呼吸道,进而引起皮炎、皮肤过敏、眼灼烧伤、气喘等疾病。长期接触甲醛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并可引起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多用于器械浸泡消毒和地面消毒,长期吸入其挥发性气体可能会引起头疼、恶心、哮喘等。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护士们疲倦、消极情绪的产生。

3.3 物理因素 护士们的工作环境往往有来自高压蒸汽灭菌器、烘干机、全自动清洗机等仪器的噪声,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中,护士们极易产生疲劳、恶心、耳鸣等症状,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导致护士们的职业倦怠感、焦虑等情绪的产生。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加之金属搁物架高大、笨重,护士们在取物时容易被烫伤、烧伤。

4、临床科室误解多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涉及全院每个临床科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基础保障。目前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大、工作模式复杂,有时很难满足每位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要求,另外,临床科室由于不了解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认为消毒供应是可以随叫随到的,更加重了护士们工作的压力。临床科室和供应室之间沟通机会少会加重双方的误解,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对护士们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5、有效心理干预

据报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国内多数医院没有开展针对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培训,造成护士们心理状况每况愈下。

二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开展一些心理

健康教育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系统科学、逐层深入的学习,使护士们可以掌握心理宣泄和疏通的方法、技巧,进而提升心理素质。护士们应该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逐步树立起自信的形象,以适应供应室的工作。

2、健全安全防护制度

通过制定各种安全防护制度,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普及安全防护的常识,将安全防护的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切实保护护士们的身体健康。工作中要求实施标准预防原则,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对于不慎发生的针刺伤、烫伤等。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同时,在选择清洗、消毒剂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效价高、对身体伤害较低的试剂。

3、调整供应室人员结构

医院管理层应该顺应新形势变化,充分重视消毒供应室的职能,严格进行供应室评审标准,积极调整人员结构,对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供应室工作的护士进行重新安排,逐渐建立以中青年为主的全新队伍,确保医院集中消毒供应工作顺利进行。

三小结

集中消毒供应工作是全院医疗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护士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工作效率。通过剖析护士们心理压力的来源,从管理层、护士自身等多层面着手解决该问题,保证消毒供应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旭.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04)

[2]張国先,安妍. 护士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现状[J]. 家庭护士. 2007(33)

[3]邓秀英.供应室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2(34)

上一篇:《员工培训手册》设施设备篇/供配电设备设施安全操作下一篇:电子杂志制作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