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2024-06-02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共10篇)

篇1: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尊重孩子树立自信心

城关小学王丽荣

“对人一生产生影响力的因素中,谁的作用最大? ”毋庸置疑一定是父母。日前有美国情感纪录片显示,一位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话,不仅影响了其女儿在青春期的审美观形成,还直接影响其婚姻质量。沪上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支招: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父母一定要选择得当的话语,其作用可能真的影响孩子一辈子。

父母的抱怨孩子最敏感

常常听到家长说:“你看某某的学习多么自觉,从来不要父母操心的,你为什么就这么不省心。我想了好多办法,花了大价钱,你的成绩怎么还是上不去? ”亲子关系研究者认为,即便是出于事实的抱怨,家长的态度会让孩子相当敏感。

因此,家长若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并且真诚表达自己的情绪、看法,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性格。据了解,有少数孩子能在打击中越挫越勇,最后建立优秀品质,但是大部分孩子可能都达不到我们想要获得的目的,长期接受父母未过滤、筛选的直白抱怨,尤其是针对自己的这些消极评价,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点强人所难。

亲子专家总结出批评孩子用语原则:不能批评他们的人格特质。同样以考试成绩为例,孩子考差了不能说他笨、没用,而是要告诉他在考前浪费时间在看电视或上网等行为不当,告诉他下次要努力改掉。

口头禅式表扬让孩子产生错觉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他们也懂得用表扬来激励孩子们的潜能,而表扬却是有法可循的。

孩子学习网球很长时间了,一点技术长进也没有,爸爸却说:“儿子你太棒了,发球比我好多了。”当孩子自己明白事实是怎样时,爸爸的表扬可能让儿子感到紧张,并影响他接下来的打球质量。

事实上,父母的表扬不能成为口头禅,尤其是当表扬的内容与事实明显不符时。同时,亲子关系研究者认为,家长表扬的范围过大,相当于没有表扬。

“对于孩子不擅长、不优秀的地方也去信任、赞美,会让孩子出现错觉。”该研究者举例称,心理学家曾经在6个国家的13岁孩子中做一个数学测试,分数考得最好的是韩国,美国排名垫底。但是在这份试卷中除了数学试题外,还有一道判断题“我很擅长数学”,美国有68%的孩子选“是”,排在6个国家之首。不管在美国的学校还是家庭,孩子们总能听到不分青红皂白的赞美,“哦,你太棒了,你真厉害,你真行。”长期以往,容易把孩子教育成自负、自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低龄儿童批评更重心灵承受

对于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研究者提醒,家长批评低龄儿童时,一定不能超出他们的心灵承受度。

两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两岁的孩子会经常犯生活常识的错误,比如打翻玻璃杯、不听话,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必须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批评三到五岁的孩子,不妨直接将结果告诉他们。比如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了,父母可以说:被打会很痛。有家长会告诫孩子:下次打小朋友,我就揍你。这在孩子看来,他的任何行为都会引来父母同等的对待,无论做什么就会以“以物易物”的思维考虑,而无法形成对事情的对错判断。教育研究者认为,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以正确或错误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你真笨”、“说了多少次都教不会”,这样容易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的标签。

建议

绝对不能对孩子使用的措辞: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谁谁。”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2.“你真不懂事。”原本孩子做事就缺信心,这样的话更易刺伤他们,以后只会越做越糟。

3.“你真笨。”这绝对是最伤孩子的话,自卑、孤僻、抑郁、堕落都可能因此话而出现。

4.“你吵死了。”孩子生性活泼、偶尔胡闹,父母可以和他们耐心解释:我需要你安静一点,妈妈要工作。用“吵”来训斥他们,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多余。

5.“给我闭嘴。”粗暴打断孩子的意见,极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懦弱、胆怯、对事情毫无主见,严重的可能会自我否定。

6.“揍死你。”可能一次两次见效,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拿他没办法,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极为不利。

7.“给我滚/滚开!”无论是任性调皮还是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这话都会长久地在他们心里扎根,在他们看来,父母并不在乎自己,也不愿意关注自己的表现。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通过极端方式引起大人注意,或从此不再和父母交心。

篇2: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建设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自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将来成为充满自信、有坚强毅力和足够勇气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家长怎样培养幼年子女的自信心呢?

1、相信孩子

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家长的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要相信,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持这种认识的家长一般都能比较放手地培养孩子,并经常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行!”孩子是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发展;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总结过这一条宝贵的经验。

2、放手培养 孩子一般长到两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人们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孩子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不自量力的。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我们常见婴孩子每当要去做事遇到家长阻拦时,他们会执拗地嚷嚷:“我长大了,我长大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去压抑孩子,更不能说:“你不行!”而应利用婴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善于引导,给予援助,满足他们“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1995

年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孩子,名叫茜茜。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也抢着要去拖,明智的母亲便帮他扶着拖把的上端,给予支持让她拖几下,以满足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自信的基础。我看到《生活空间》又一次报导了茜茜,这时5岁的茜茜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看上去发展得相当好。

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促使孩子的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使之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并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自信。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限制在狭窄的空间,或事事越俎代庖,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无异便是剥夺了孩子通过活动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并容易导致能力低下、依赖、胆怯和自卑。

3、多鼓励

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讲到孩子心理特点时指出:“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如三岁的孩子喜欢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是希望得到夸赞,到了四五岁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浓厚。做父母的应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只要他去干就要给于肯定与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赞赏,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有,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因为孩子正是在历经错误与失败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所以,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失。千万不要总盯着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长若对孩子否定多、指责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勿要求过高

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实际的,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例如,两三岁的婴孩子要求他们自己吃饭,开始自己吃时经常会撒得满桌,这时母亲不仅不能指责,还应对孩子说:“宝宝真能干,会自己吃饭了!”与此同时,耐心教给他怎样吃就能吃得更

好。须知,孩子做事总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这是发展规律,要求过高、过急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再有,有些盼子成才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例如,有的家长到孩子园看孩子的活动,每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不如别人之处,便对孩子说;“瞧,某某比你唱得好!”“某某画得比你强多了!”??以别人的优势比自己孩子的不足。家长的.本意可能是想刺激自己的孩子赶上别人,但这种横向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为,孩子们的发展速度与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各有长短,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是非常不实际的,家长们千万别作这样的攀比。

5、家园合作

篇3:家园合力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

一、教师: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 分层阶梯式培养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中, 教师很容易判断出孩子是否自信。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动脑思考, 大胆探索创造, 乐于表现出自己的才能;缺乏自信的孩子则不敢表现自己。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培养策略。

1. 分层阶梯式培养。对能力弱、年龄小的幼儿可以让他回答简单一点的问题, 在得到老师和伙伴的肯定后, 使他认识到“我可以”, 再通过阶梯式的培养, 使他认识到“我最棒”, 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信心的目的;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一些“跳一跳”可回答出的问题让他更有兴趣, 认为大胆发言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达到进一步发展其自信心。

2. 鼓励孩子展示自己。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身体动作的表演比口语表达更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把故事、歌曲等内容编成一个个小短剧让幼儿二三人一组, 在集体中表演。在孩子们表演成熟后, 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自编一些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在集体中表演。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发言和表演能力, 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主要手段, 幼儿有了自信心, 就能积极、愉快地面对每件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 老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影响。

3. 给孩子制造锻炼的机会。作为教师尤其要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 这在他一生的道路上将是良好的起步。如:我班的席浩成小朋友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小男孩, 平时从不与人交流。于是我打算把每天放杯子的准备工作交给他来做。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时, 他很吃惊地看着我, 以为听错了。我又说一遍:“浩浩, 以后帮老师摆放杯子好吗?”他犹豫了一下, 小声地说:“怎么摆呢?我不会。”“你一定会的!你和木子一起摆?不会的话可以问木子, 他会帮助你的。你们一定会做好的。”就这样席浩成小朋友在一次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中肯定了自我,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现在的席浩成, 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怯懦的“小可怜”了。教师应尽量为幼儿创设有助于形成自信的环境氛围, 充分尊重每个小朋友, 掌握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让小朋友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自己。对于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 切不可说“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刺激性语言, 要多份关心、爱心和耐心, 对他们充满信心。

二、家长:积极评价, 赏识孩子

幼儿缺乏自信心, 过分自卑, 在很大程度上, 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 降低要求。当我们在抱怨孩子不上进, 不努力时, 当其搭着高凳都够不到家长给其设定的目标的时候,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或许该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让他做不到?是不是降低一点对孩子的要求, 给孩子一个力所能及的高度?我经常跟我班的家长讲“看到自己宝宝的进步, 不拿宝宝跟别的孩子比”。

2. 积极评价。不要经常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没有谁能在打压下彰显自己的特长, 也没有谁能在批评中快乐成长。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 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 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 他们更需要成人的赏识, 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赏识。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在日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学会赏识孩子, 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孩子, 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 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 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

三、家园合力, 紧密配合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虽然教师有教师的做法, 家长有家长的注意事项, 但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措施不是相互独立的, 要彼此了解, 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1. 做好家长的观念引导。在家园共育工作中, 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可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定期举办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 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 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 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 不让锻炼, 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自信心的。

2. 家园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在家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带孩子外出游玩, 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并及时地认可或鼓励。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针对某个孩子制定培养计划, 并贯彻实施, 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我班一名幼儿由于年龄较小, 刚入园时显得怯生生的, 老师请她回答问题, 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听见。针对这种情况, 我和她母亲联系, 共商教育方法, 共定教育计划, 共施教育方案。首先, 从幼儿生活自理要求方面做起, 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教师和家长耐心地教她一些日常的如厕、梳洗、穿衣服、脱衣服等, 这样有效提高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渐渐地她在园不需要老师的重点照顾了。其次,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对她多引导、多鼓励, 增加锻炼她的机会;在家, 家长也请她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在家人面前表演。每一次获得成功, 家长和教师都积极鼓励她, 她也会增加一份自信。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经常互递信息, 互相交流, 孩子明显进步了, 能主动要求讲自编的故事, 也会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手工作品也被展示在幼儿园的橱窗里, 被幼儿评为“小能手”。

篇4:用爱为孩子树立信心

[关键词]学生;爱心;教师;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有细心和耐心,更要具备“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6年的时间了,在6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辛酸,有喜悦,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故事不会都是完美的,但却能给我以鞭策和启迪。

这是发生在我教三年级时的一个故事。班里有一个成绩很不理想的女生叫张金环,我对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我很着急,有时对她发脾气,总想一下子改变她,但事与愿违。怎么办?对于这种自制力比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一味的批评和责骂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决定和她进行一次和颜悦色地心灵对话。通过这一次的谈话我了解到,她不是不想背书、写作业,只是比较贪玩,自制力比较差,而父母比较忙无暇过问她的学习,更不要说监督她了,因而她才钻了这个空子。针对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帮一”的方式,找了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当她的同桌,时时提醒监督她,当她在学习上遇到疑难也可以找这位同学,除此之外,我还电话联系到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之后,张金环的作业能够按时交上来了,书也背了,只是背书还是会拖到最后。这时我抓住机会在班上表扬了她,并鼓励她在背书上多下功夫。在一次复习课上,当我点名背书时,被叫起来的学生没有一个准确、完整而流利的背出来,我有些失望,这时我看见张金环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抱着让她试试的态度叫了她,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流利而准确的背完了,我马上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借此机会我对她大加表扬了一番,她带着自豪和自信坐下了。从那以后我就时常关注她,给她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经常给予鼓励。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她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她的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篇5:父母怎样帮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病根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微博]反思自己。

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过度保护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疱。

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过多批评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喷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许许多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去为难孩子,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做必然是自讨苦吃,也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许多家长往往只盯住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所谓“恨铁不成钢”,而对于他的长处和优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声:“我什么优点都没有吗?”“为什么老批评我?”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只是家长没有说,或是不去注意发现而已。对孩子的批评,也有冤枉或不恰当的地方,只是很少有家长认账,更少有敢于放下架子认错的。知道原因后,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呢?下面有三条建议:

一、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真的很难。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可是很多家长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很少深入孩子的内心。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孩子在数学方面确实比一般的孩子要差,所以母亲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帮助孩子补数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母亲失望了、愤怒了。母亲失望和愤怒的原因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情况一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哪个孩子会故意把自己的分数考低,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母亲就要接受这个现实,除了耐心的给予必要的帮助,不要再把失望和愤怒挂在脸上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孩子,就算有人用一个数学打百分的孩子与你交换你也不会换的。她也许不是为数学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肯定有更重要的使命,就象姚明是为篮球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样。你如果把这个建议想通了,你就再不会为了孩子数学不及格而失望和愤怒了。

二、成功之道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短处。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之道,也很容易明白。如果姚明的妈妈发现姚明作文写得不好拼命帮他补习作文而不让他打篮球;如果刘翔的妈妈发现刘翔数学不好不准他跨栏天天逼他做奥数;如果马林的妈妈发现他英语不好不准他打乒乓球要他天天背英语单词;我看用不着我再举更多的如果了,你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你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弥补孩子的短处上了。既然你花了那么多工夫都没有一点效果,不妨转变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长相出众爱蹦爱跳嘴巴又甜”,也许这正是孩子的最大优势,为什么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发展孩子的优势上呢?你朝这方面引导发展,说不定孩子的艺术天赋就表现出来了,有几个歌唱家的数学很好呢?建议你从现在起,仔细观察孩子,看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她学得最快的是什么?她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你找到这个了就努力去发展它,也许就为孩子找到一条阳光大道。如果你还把精力放在数学上,从你介绍的情况看,她累到不睡觉以后也考不上大学数学系啊。

三、从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篇6: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表现为,害怕失败,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经常的情况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

着孩子的正常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乏成功的机会;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更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教育,必须娃娃抓起,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更应从小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具备的坚韧性、持久性和克服困难、逾越困难的毅力和首创精神。我们的教育应为孩子们树立一面自信的旗帜。

1.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中,从小养成。孩子出生,要学会站立、独立行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经过多次的摔跤之后,才能学会,之后,他们又在家长、教师的鼓励下,学习读书、写字,搬弄玩具、堆积积木、拍皮球、蹬高跳跃翻跟斗……等等;孩子在获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能”,并因此喜欢“我来”、“我会”、“我自己做”等等,这就是类自信心,同时也是将来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的启始、萌芽,我们应加以保护、培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成功、学习机会,让他们动手,同时予以指导,使之真正学会读书、操作,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方法、方式,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举一反三,积累经验,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如此,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的表现与要求,表示不放心,不给他们机会,处处担心他们“摔跤”,不让他们动手、操作与练习,或在孩子动手之时,嫌他们做得不清楚,不合自己的“口味”,于是便横加指责,进而进行不人道的体罚。如此这般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便受到严重的损伤和打击;因而也使得孩子感受不到成功。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从他们的穿衣、吃饭、洗脸、收拾玩具做起,逐步扩大“自己”动手、实践的范围,尽管孩子做得不一定令人满意,但孩子却从中得到机会,休验成功,感受成功,并从这种成功的体验与感受中,不断增强自信心、上进廴,调动、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及“我能”、“我会”等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不断、循环的实践中重复成功,增加知识,成长为富于创造革新的新世纪优秀人才。

2.用肯定和赞赏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十分不起眼的好事,我们的家长、教师都应有所表示;比如:孩子第一次用筷子吃饭,第一次上攀登架,第一次系鞋带,举手发言、回答课堂提问,第一次上图书馆借书,参加读书活动,第一次帮助同学、与同学一起完成一个庞大的积木工程……等等,我们的家长、教师都要作出极积的反馈:例如,点头、微笑、亲切的抚摸、拥抱、语言肯定和赞扬等有声无声的言语来支持、鼓励,他们的成长。因为,当孩子的进步或为他人做了好事而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赞美,这在他们情绪上就会产生快感,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精神上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极积的内心体验,又进一步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由此产生再进步的极积的内心体验。孩子的自信水平越高,“干劲”越大,做起事来也就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容易成功。这是一个互为因果循环过程。当我们期盼我们的孩子,形成某种形为习惯时,我们就用赞赏的语言,来肯定,来支持,来指导孩子重复这种形为,满足孩子的“成功体验”、“成功学习”,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孩子的受挫承受力;从而使得孩子的自信

心,上进心得以巩固、发展。

3.用暗示与引导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暗示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在于家长、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是用暗示的语言或行为来引导孩子,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教学目的。暗示告诉孩子:“你一定能”、“你一定会”、“你做得对”、“你做得非常的好”,这时,他们就会信心大加,就会努力去干好你所期望他们去做的事,来说明他的确“能”。记得有一次,教学生们仰卧起坐,可是有个叫小红的女孩子,怎么也不肯做。这天,我没有强迫她做。过几天,我又带他们去跳绳,我知道,跳绳是小红的拿手好“戏”,于是我就特意请她给同学做示范动作,同时请她讲跳绳要领。小红她很得意地告诉大家说:“……跳绳很简单,只要手脚能够相互配合,慢慢来就行了。”我表扬了她后又说:“其实,仰卧起坐也一样简单,只要人卷成一团,屁股一抬,人就上来了”。下课后不久,小红就主动找我说:“老师,我也会仰卧起坐了”。我高兴地抚着小红的头说:“好啊!那我们就一起回教室,你做几个给老师看看好吗?”在大家的掌声中,不红顺利地学会了仰卧起坐。

运用暗示与引导的方法,好处是在不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的“自身学法”,但用“暗示”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年纪越小,其参照物越要具体、形象。如:身边的人物动作、语言和故事中的典型的人物、事件等形象性的东西来做板样,予以仿效。这样,我们便

容易收到预期的满意效果。

篇7: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目标

学习上没有动力的孩子,相当大的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幼稚,许多学生的心理表现是幼儿园阶段的行为。好动、控制不住自己,随意性玩耍,碰到什么玩什么,没有时间概念,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干预,他们会无节制地玩下去。

父母们对孩子这样的状况很着急,迫切地想办法,让孩子有点上进心,能主动地学习。

孩子学习不主动,成绩差,往往是因为缺乏上进的目标。他们虽然也希望成为大家赞扬的好学生,但是这种欲望很弱。因为,他们失败太多了。他们达到当好孩子的目标对他们太难了,于是索性回避。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意识就是一个“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学生心目中追求的形象,就如一个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到这一机制动作的结果。如果学生头脑中追求的形象很清晰,比如,要做一个学习好、和同学友好相处的好学生,它就会在孩子内心的荧光屏上出现一个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班里活动、关心同学的好形象。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说,他们脑中常常出现好孩子受老师表扬的形象,是这种形象督促着他们认真学习,控制住自己随意玩耍的心理欲求。

相比之下,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他们头脑中没有一个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清晰的形象。不能说,他们没有上进心,好孩子形象在他

们头脑中没有出现过。

要解决孩子上进心的关键,是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经他们努力能达到的好形象。于是,我们创设了“一点点进步欣赏法”。具体做法是,把大目标形象,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形象来完成。比如,让孩子成为一个能胜任写作、常受到老师赞扬的学生,可以将目标分成五步。第一步,仿写一段;第二步,仿写二段;第三步,仿写三段;第四步,仿写400字的短文;第五步400字命题训练。对于孩子每一次的仿写,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具体赞扬。甚至可以将表扬夸张一些。赞扬的原则是,只和孩子的过去比,是个体的纵向比较。不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

“每次进步一点点,获得一个好形象”,这成了孩子们心目中清晰的形象,是他们进取的动力。为什么?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蹦一蹦能达到的目标,是他们乐于去追求的。我们根据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他们能够追求到的目标,在他们达到后又加以赞扬,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经常出现的形象。

篇8: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忙了好一会儿, 名也报得差不多了。缓缓神, 浏览了一下报名表, 我才发现跳远一栏居然最有实力的马××没报名。抬眼看看他, 学生心中的跳远王子又一向自私高傲的马××此时显得十分沉默。

当有学生向我建议马××应该参加跳远项目时, 我本着民主, 希望得到他的响应, 问他:“你愿意吗?”可他竟一口回绝了我。当时, 我认为是他的自私、傲慢在作祟, 故意的。于是, 我生气地说:“集体需要你, 同学相信你, 你却不领情!我再问你一次, 你参不参加跳远?”可他头也不抬, 想也不想一口回绝了我“:不!”我看到他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竟有些失态地大吼:“你太自私了!那这次运动会, 我班弃权!”话音一落, 班上就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有同学悄悄地埋怨他:“就是你, 不爱集体!”也有央求他参加的:“求求你, 你就参加吧。”……

我静静地等待, 希望学生的舆论能让他改变决定。然而, 奇迹并没出现, 他依然面不改色地稳坐着。不过, 我发现他的头埋得低低的。我想算了, 就别逼他了, 他毕竟是个孩子。我走到他跟前, 轻声地对他说:“真的就那么为难你吗?真的不愿再为集体出力吗?”他慢慢站起身来, 红着眼说:“我不是不想为集体出力, 我怕我得不了第一名, 不能多为班级争点光。”他的话让我回想起上次他比赛失利的情形。此刻, 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也后悔自己太冲动, 错怪了他。他之所以不愿报名应该是他缺少自信的原因。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 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 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学生如果拥有自信就会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不惧怕任何困难, 不害怕任何挫折, 从而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奋斗、去拼搏, 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我眼前的这位高大帅气的男孩, 骨子里却显得那么胆怯懦弱, 还没参加比赛, 自己先给自己下了定论“我不行”。假如他每天生活在“我不行”的自卑阴影里将来会有发展吗?他将远离成功, 因为他给自己成功的道路上设置了“自己”这个最可怕的敌人!

想到这些, 我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一定要试图帮助他走出上次失利的阴影, 找回自信。那我该如何做呢?我们班不是一个十分向上团结的集体吗?我何不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来试试呢?

于是, 我把他不愿参加跳远的真正原因告诉了大家, 并请他们想想我们该怎么做。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教室里沉寂了半分钟之久。没想到, 一个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女同学大胆地走到他跟前, 拍拍他的肩, 语重心长地鼓励他:“马××,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我相信你不会轻易服输!”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居然一个接一个地走到他身边真诚地为他加油, 为他送上鼓舞人心的话语:“兄弟, 只要你参加了, 无论成绩如何, 你都是最棒的!”“马××加油, 我们永远支持你, 相信你。”“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次失败不等于永远失败!”……马××感动地哭了, 同学们和他相拥在一起放声呜呜地哭了, 我也被这纯洁、善良的真情与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含着泪为他送上鼓励:“你走第一步之前, 从来没有走过吧?你不是一样学会走了吗?相信我, 我告诉你, 你行;相信自己, 只要参加了, 走出第一步, 你就是好样的, 成绩无所谓。记住:凡事努力之后才知道结果。不做, 一定失败, 做, 就是成功!”终于, 他卸下思想包袱, 勇敢地报了名, 脸上扬起自信的微笑。大家不约而同为他送上了最响亮、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

在报名动员后的两周里, 他每天都坚持练习跳远。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他夺得了高段组第一名并打破了我校的跳远记录。他脸上那种灿烂和喜悦, 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喜出望外, 马××同学激动地告诉我:“老师, 我妈妈说了, 我得了第一名的话假期就会带我去香港迪斯尼玩。老师, 幸亏你, 否则迪斯尼就泡汤了。”抓住契机, 我召开了班会, 告诉孩子们, 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相信自己, 凡事要敢于尝试, 更重要的是, 一旦决定做某事, 一定要认真对待, 下功夫去练习, 相信自己, 像拳王阿里一样每次比赛前都要想象把对手打倒在地的样子……在周记上, 很多同学提及此事, 也跟马××同学一样用笔写下了此次运动会:“相信自己, 凡事不仅要敢做, 而且更重要的是, 确定目标之后一定要努力, 要相信自己。”看着孩子们情真意切的话语, 我好欣慰, 好感动!

正是在这一份份感动中, 我读懂了学生, 学生也读懂了我, 我们师生间的距离由此拉近。我不仅收获了学生对我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 我让学生从此拥有了自信, 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 凡事要敢于挑战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潜力, 要敢于迈出第一步, 相信自己, 努力就有收获!

我自己也从这件事上明白了, 作为老师, 要认真研究学生, 教育和引导学生注重过程, 淡化结果。同时还要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 以个例带动整体。只有把握住每一个契机, 我们教育的田野, 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 喧腾着生活的甜蜜, 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给他们自信心, 那我们就能收获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参考文献

篇9:角色扮演帮胆怯孩子树立自信

有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比较胆怯,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发现他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

对于比较胆怯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由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去模仿,并进行有指导的训练,使他逐渐走向自信。

比如:孩子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也想加入,但是又不敢说。那么,您在家里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先问问孩子他担心的是什么,孩子可能说:“我担心同学们不带我玩。”您可以继续问:“他们为什么会不带你玩呢?”孩子可能会说:“他们几个总是在一起玩,或者我玩得不好。”您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经常和他们玩,那么他们每次玩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叫上你了。他们几个里面有没有玩的不好的呢?他们有没有因为他玩得不好就不带他玩了呢?其实,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高兴,技术好坏都不重要。”

解决了孩子担心的问题,接下来,您就要开始进入角色扮演阶段了。首先,孩子和您的家人扮演他的同学在一起玩,您来扮演他—— 一个想加入的孩子。您可以说:“嗨,加我一个吧。”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欢快地加入进去,或者从帮助他们捡玩具开始,逐步地加入游戏的队伍。总之,让孩子看到其实加入游戏队伍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困难,而且办法有很多种。当孩子看清了之后,您再和孩子调换角色,由您和家人一起扮演正在玩耍的同学,让孩子来加入,看他能否熟练地运用刚才学到的办法,如果孩子能够有所创新,家长应当鼓励。

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朋友多,社交活动多,生活相对快乐;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朋友少,经常一个人独处,或者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引起大家对他的不满。

当孩子在和家人的演练中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技巧的时候,您可以给他找一些比较容易相处的孩子,让孩子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继续练习交往技巧,然后逐渐扩大交往圈子。

【注意事项】

一个比较胆怯的孩子要想加入一个游戏团体是有实际困难的。他需要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能急躁,不要硬把孩子往孩子堆里推,或者逼着孩子去和某人说话,这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串门,带孩子到小区里散步,然后和带孩子的家长聊天,给孩子一个和陌生小朋友交往的机会。还可以在外出的时候多让孩子去买票,点菜等(这些都是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事情),当孩子获得了一次成功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一些,他就会希望获得第二次锻炼的机会,一次次的成功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加强,慢慢地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发展起来了。

篇10: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在他们看来,是忙碌的操劳的,他们懂得辛苦懂得感恩,因此他们成长得更快,心智更加成熟。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避风港,是可以依慰(依偎)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他们的下一代。陪伴孩子成长的,仅仅是让孩子依赖自己是不足的,更多的是培育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辩识真与假,成长的道路仍需他们去拼搏,而父母则是那个推动他们起航的人。(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衔接,但是,论述的内容深度不够,此文段中的言语明白如话,作文过度直白,不是特别好)

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榜样是树立着的,指引也是少不了的。许多父母会以自己是父母,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而去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以自己的方式去认定孩子未来行走的路线。但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更多的是给孩子指引方向,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而父母的角色,是陪伴,在困难时期悄悄施予帮助,既不让孩子产生依赖又能帮助他们成长。做好了指引让孩子成长得更加独立自信。(这个文段依旧不能将论述的深度推进一层,简单地说,这个文段中所用的语言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句,根本无法将主题该有的深度阐述出来,我觉得,行文至此,可以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论述父母长时间陪伴孩子的不好之处,并以此与上面的内容形成对照)

陪伴不是长久的等待,不是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小心呵护着不磕不撞。陪伴也不是绑捆孩子的自由,任他听命于自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微博的一篇文章刷新了父母的认识,许多父母受其影响将孩子的未来寄予在起跑线上,补课的听讲座的络绎不绝。但这就是对的吗?起跑线的距离确实会影响,但这并非就是绝对的。美国一所体育大学就以起跑线作了一个实验。许多黑人学生都落后于白人学生很远的起点,但他们凭着努力,与他们站在了一起。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去标榜他们的未来,更多的应该告诉他们用自己双手去闯荡,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让他们以正确的模板去拼搏,成长为更好的人。(这一自然段写得有点乱,跟文章的主题渐渐地背离了,虽然你是想以起点低来证明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观点,但论述角度不恰当,这体现不出该有的说服力来)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以个人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行的,父母帮助孩子的,是在陪伴他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方式指引他们,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而父母的影响,却也是孩子成长的影响,榜样的树立,既是父母自己的成长,也是孩子成长中的补课或缺的模板。(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实也不能对全文进行总结,文章显得有些凌乱,东拼西凑)

教师点评:我觉得,能够将一个观点解释清楚,即使所用语言是最为平实直白的,那这样的材料作文也算作是合格的。本文的语言确实平淡,但是,对一个观点的解释却解释得不是很清楚,整篇文章看下来,我还是得不出一个明确的中心来,因为,在本文之中,作者对于父母陪伴孩子的态度是犹豫的,此种犹豫就体现在文本之中,首鼠两端,无法写好文章。

从语言表达来看,文章的前两段显得干净利落,不会拖泥带水,但后面的内容就渐渐的凌乱,其中杂碎句子特别多,这样就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写作者词汇匮乏,也不擅长谋篇布局。

作者:玉生烟

上一篇:预防保健答案下一篇:投融资管理与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