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真正学会反思

2024-06-20

教师需要真正学会反思(精选6篇)

篇1:教师需要真正学会反思

听 专 家 题

目:真正的教师要学会多角度看待学生学

校:新县福和希望小学教

师:李日

期:报 告 心 得 体 会

心 2013年5月15日

听专家报告心得体会

——真正的教师要学会多角度看待学生

2013年5月11日,我参加了新县教体局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班级》专家报告会,聆听了韩玲和刘霄两位老师关于《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在专业成长中寻找幸福的支点——发展学生,成就自我》等相关主题的讲座,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的确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我是一名只有将近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有时很迷茫。刚开始我以为跟学生打成一片,尽量去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就行,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一来,根本就管不住那些调皮、习惯差的学生,我付出了艰辛,却收效甚微。后来我开始改变管理方法,我变得很严格,我每天板着脸,将严肃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结果学生表面上很服从我的管理,很怕我,但是内心却很叛逆,很抵制我的管理。我也经常自我反省,感觉自己非常尽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呢?听了这次讲座后,我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真的需要努力学习,更新管理方法。

——“教师要学会多角度看待学生”

韩玲老师讲到: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你可以不赏识他,但你必须接纳他,因为他是你的学生;改变所能改变的,接纳所不能接纳的,不能改变的。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活泼可爱,也不是每一个都聪明善良,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班级里面始终存在着这样的群体,也许是留守儿童,也许是单亲孩子,也许是重组家庭,也许学生家长是残疾、无劳动力,甚至是孤儿。由于很多原因,他们可能会孤僻、自卑、彷徨、堕落,他们不善言辞,不喜欢交往,成绩差„„因为他们是孩子,就会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困惑、疑问,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

——“不要把想象的东西摆在桌面上”

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捣乱时,不分青红皂白就狂批一番,最后发现孩子流泪了,那泪水究竟是悔恨的泪水还是委屈的泪水呢?值得思考„„其实,像韩玲老师说的,看见什么解决什么,不要把想象的东西拿出来,把握住什么是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了,不是批评出来的,在教育过程中,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韩玲老师讲到:这些老师都是本着为学生好,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都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一来,站位就站反了,站位就站错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所以学生和家长就不买账。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叫做先跟后带。

我仔细思考,我觉得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直接去批评他,这样更会打击、伤害到他们,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心理,从心理需求入手。我们应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去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再去引导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学生的行为使我们下不了台,很尴尬,而我们要做的是包容、理解!

——“认真对待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学生” 韩萧老师说过“:只有饱满的种子,才会破土成长。只有脚踏实地的教师,梦的种子才能在教育的沃土中成长。”是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教师应该尽量把批评教育的过程理解为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学生问题之所在,换位思考,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变被动的说服教育为主动的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实施批评教育过程中,教师客观上处于权威的一方,强势的一方,而学生则处于弱势的一方。批评教育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于学生人格不对等的关系之上,更有甚者,将批评教育的过程演变为施虐与受虐的过程,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掌握。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需要我们用心来思考。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尺度,把握好态度和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连带伤害。面对学生的错误,要指出,不要指责。

作为教师,只有潜心教育事业,并付诸努力,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实现人生的价值。我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加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专业知识,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我相信我将会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加油吧!

篇2:教师需要真正学会反思

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校情。松江区民乐学校是松江城区规模较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前三年,学校在创建规范、稳定型学校过程中,建立规范,稳定教学质量,确立了学校的地位。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过于关注教学

优劣的偏向,使学校一直囿于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和谐成长、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怎样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以为,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的视角是:发掘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期中的更新点,我的实践理念是:管理人就是发展人。

我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农村学校调入的,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了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也明显地表现出教育理念的缺乏。然而,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年富力强的教师占了多数,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更新期,发展潜力很大。他们对学生学业的悉心关怀和敬业奉献精神应该加以传承和发扬,但他们需要引领,他们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特别是在创新精神和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需要有效的培训和提高。我以为,关键是让他们“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我提出立足于校本培训,实现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让教师的工作学习化,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合作”,这基于如下几点认识:

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同事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是基于主动式的校本学习,而非被动式“受训”,因而,构建教师校本学习机制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的是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但更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默会的知识)。教学领域中,有许多体现教师个性化和实践情境性的知识,它们很难格式化;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也很难将它们“言传”给教师,只能依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的理解和领悟。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在促进教师掌握这些隐性的、默会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对教师学习的认识是:教师学习是反思性的经验学习(教学经验是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学习是基于经验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学习是知行结合、当前运用的学习;

教师学习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学习,而非以书本为中心。

篇3:教师成长需要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要有哪些反思

通常来说, 反思的内容包括下述几项:第一, 教学技术层面, 也就是反思在课堂中哪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技能更为有效,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合理, 某种课堂构建形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等。第二, 教学理念层面, 也就是反思能够正常进行的各种假定, 如教学时的目标预设、人性假定、教学哲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基础。第三, 教学伦理层面, 也就是与反思有关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 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平衡等。第四, 教学背景层面, 也就是教师需要对同教学发生过程有密切关系的社会背景、组织体系、文化环境等周边内容进行反思。

二、何以产生教学反思

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反思的根源不但有教师的影响, 也有学生的参与。在周而复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养成一种被动的习惯, 一些学生可能会对课堂教学有一种熟视无睹的感受, 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观念造就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在接受新知识与新能力方面显然无法做到主动投入, 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数时候如蜻蜓点水, 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 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偏科的问题, 偏科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晰, 他们更习惯于接受理科那种直接的答案, 教师应当考虑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另一方面, 教师教学渗透浅尝辄止, 没有与学生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这又为反思提供一种急迫的必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点与爱好点不够了解, 无法及时有效启发学生说出自身见解。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 这一点众所周知, 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做好, 有些教师可能是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则干脆是主观上对师生交流的心理排斥。实际上, 教师基本技能方面的进步是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时才能深刻领悟到的, 这种领悟又需要教学反思的助力, 二者互为补充, 皆不可少。在教师备课、说课、讲课、听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都要求在学生群体中反思, 以求得观念与能力上的进步。

三、教学中要怎样反思

首先, 教师需要公正客观地对自身教学情况进行观照, 针对以往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甚至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 了解所应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否表现到位, 以便从中发现可取之处, 也发现需要改进之处。

其次, 教师应当理清思路, 进行深刻的思想反思, 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那些浮现于行为上的显性内容应当进行反思, 而那些属于理论性的、背景性的内容更需要进行反思, 这些内容综合到一起, 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成败。正所谓高瞻方能远瞩, 教师的认识深入了, 眼光放远了, 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感悟才能更加独到, 对于教材的把握也才能具有更加新颖的视角与切入点。所以, 从思想上进行综合化分析, 是教师教学反思极有必要的环节。

再次, 教师需要研究今后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反思成果要具体应用, 而不是仅将反思汲汲于既往的思索之中。教师应当全面探索自身教学方法及文本选择的不足之处, 既而辨证施治, 达到“苟日新、日日新”的效果。

最后, 对于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而言, 还需要时常进行这样的反思:我能够给学生留下哪些可以长久记忆的东西, 我又能给自己留下哪些可以长久记忆的东西。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答案, 那么即使课堂气氛表现得一派活跃, 也仅仅会收到一个“目迷五色, 一无所获”的成果而已。

四、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方案调整

在必要且有效的教学反思之后, 教师应当根据反思成果, 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 根据现行教材及教育指导方案, 反思后的教学调整应当符合下述要求。首先, 教学中应当增加“情”的分量, 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只有情才是启发认知活动、维持认知发展的动力。语文不是“无情物”, 只要教师把自身之情、文本之情与学生之情有效结合, 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并不是什么难事。例如, 教师在讲解到苏轼的散文名篇《赤壁赋》的时候, 可以把景物描写、苏子与客的情感描写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法展现给学生看, 让“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清幽、“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的浩荡与学生近距离接触,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苏子与客开怀畅饮之景、之情。而像“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等情怀, 都可以在教师恰当方法的引介之下, 与学生心灵发生共鸣, 《赤壁赋》是如此, 其他文章同样如此。至于方法如何选择, 则要靠教师不断的反思才能提供最佳方案了。

其次, 教学中应当添入“味”的元素,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 应当意识到, 语文教学不但需要有情, 还需要有味, 情味兼备, 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什么是“味”, 要而言之, 味即是生活的提炼, 教师如果可以把生活之味融入课题教学, 必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情, 带领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潮迭起。例如, 在讲解到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时候, 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媒体找到同文本相关的图片内容, 使学生在图片里面了解到荷塘之美在何处。这种了解可能只是轻浮于景的层面, 并未达到情的深度, 但是因为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想象力也就会因此变得丰富, 无形中增加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除了图片的引入, 教师还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进行名句摘抄、课外征文等办法, 让语文的味道变得更浓。当语文的味浓了, 不但学生会从中受益, 教师在进行反思时所站的高度也会完全不一样。

最后, 教学中应当保持“新”的活力, 我们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其实答案最终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语文教学方案比以前更有效。所有的教与学都需要同时代相联系, 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特征, 尤其是语文, 更容易也更应当关联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来讲, 因为生活环境的单纯性, 往往对新问题、新观念不够关注, 所以思路易于禁锢于特定范围之内。教师需要反思这种现象, 并努力破解这种现象, 如可以把新闻热点问题带到语文课堂中来, 还可以针对将某些新闻评论当作教材文本的延伸拓展内容进行一并教学;或者在课后安排学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信息, 在下一次上课时集中讨论。总之, 教师的反思是为了求得教学方法的“新”, 而这种努力同样是为了学生知识与能力获取的“新”。

篇4:教师成长需要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要有哪些反思

通常来说,反思的内容包括下述几项:第一,教学技术层面,也就是反思在课堂中哪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技能更为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合理,某种课堂构建形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等。第二,教学理念层面,也就是反思能够正常进行的各种假定,如教学时的目标预设、人性假定、教学哲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基础。第三,教学伦理层面,也就是与反思有关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平衡等。第四,教学背景层面,也就是教师需要对同教学发生过程有密切关系的社会背景、组织体系、文化环境等周边内容进行反思。

二、何以产生教学反思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反思的根源不但有教师的影响,也有学生的参与。在周而复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养成一种被动的习惯,一些学生可能会对课堂教学有一种熟视无睹的感受,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观念造就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接受新知识与新能力方面显然无法做到主动投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数时候如蜻蜓点水,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偏科的问题,偏科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晰,他们更习惯于接受理科那种直接的答案,教师应当考虑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渗透浅尝辄止,没有与学生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又为反思提供一种急迫的必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点与爱好点不够了解,无法及时有效启发学生说出自身见解。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做好,有些教师可能是经验不足,有些教师则干脆是主观上对师生交流的心理排斥。实际上,教师基本技能方面的进步是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时才能深刻领悟到的,这种领悟又需要教学反思的助力,二者互为补充,皆不可少。在教师备课、说课、讲课、听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都要求在学生群体中反思,以求得观念与能力上的进步。

三、教学中要怎样反思

首先,教师需要公正客观地对自身教学情况进行观照,针对以往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了解所应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否表现到位,以便从中发现可取之处,也发现需要改进之处。

其次,教师应当理清思路,进行深刻的思想反思,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浮现于行为上的显性内容应当进行反思,而那些属于理论性的、背景性的内容更需要进行反思,这些内容综合到一起,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成败。正所谓高瞻方能远瞩,教师的认识深入了,眼光放远了,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感悟才能更加独到,对于教材的把握也才能具有更加新颖的视角与切入点。所以,从思想上进行综合化分析,是教师教学反思极有必要的环节。

再次,教师需要研究今后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反思成果要具体应用,而不是仅将反思汲汲于既往的思索之中。教师应当全面探索自身教学方法及文本选择的不足之处,既而辨证施治,达到“苟日新、日日新”的效果。

最后,对于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而言,还需要时常进行这样的反思:我能够给学生留下哪些可以长久记忆的东西,我又能给自己留下哪些可以长久记忆的东西。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答案,那么即使课堂气氛表现得一派活跃,也仅仅会收到一个“目迷五色,一无所获”的成果而已。

四、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方案调整

在必要且有效的教学反思之后,教师应当根据反思成果,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根据现行教材及教育指导方案,反思后的教学调整应当符合下述要求。首先,教学中应当增加“情”的分量,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只有情才是启发认知活动、维持认知发展的动力。语文不是“无情物”,只要教师把自身之情、文本之情与学生之情有效结合,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并不是什么难事。例如,教师在讲解到苏轼的散文名篇《赤壁赋》的时候,可以把景物描写、苏子与客的情感描写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法展现给学生看,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清幽、“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浩荡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苏子与客开怀畅饮之景、之情。而像“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等情怀,都可以在教师恰当方法的引介之下,与学生心灵发生共鸣,《赤壁赋》是如此,其他文章同样如此。至于方法如何选择,则要靠教师不断的反思才能提供最佳方案了。

其次,教学中应当添入“味”的元素,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应当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但需要有情,还需要有味,情味兼备,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什么是“味”,要而言之,味即是生活的提炼,教师如果可以把生活之味融入课题教学,必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情,带领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潮迭起。例如,在讲解到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媒体找到同文本相关的图片内容,使学生在图片里面了解到荷塘之美在何处。这种了解可能只是轻浮于景的层面,并未达到情的深度,但是因为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想象力也就会因此变得丰富,无形中增加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除了图片的引入,教师还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进行名句摘抄、课外征文等办法,让语文的味道变得更浓。当语文的味浓了,不但学生会从中受益,教师在进行反思时所站的高度也会完全不一样。

最后,教学中应当保持“新”的活力,我们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其实答案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语文教学方案比以前更有效。所有的教与学都需要同时代相联系,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特征,尤其是语文,更容易也更应当关联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因为生活环境的单纯性,往往对新问题、新观念不够关注,所以思路易于禁锢于特定范围之内。教师需要反思这种现象,并努力破解这种现象,如可以把新闻热点问题带到语文课堂中来,还可以针对将某些新闻评论当作教材文本的延伸拓展内容进行一并教学;或者在课后安排学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信息,在下一次上课时集中讨论。总之,教师的反思是为了求得教学方法的“新”,而这种努力同样是为了学生知识与能力获取的“新”。

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反思各有不同的表现,而无论如何,反思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让教学效益得到最大化,让学生知识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趋于完善。另外,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升与反思水平进步的良好方法,可以为教师专业技能进步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篇5:教师应该学会教学反思

反省是一面镜子,能帮助我们照出自己的美与丑;反省是一道分水岭,能岔开你的清澈与混浊;反省又是一句好友鼓励你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更是你前进的动力,推动你走向成功。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做了俘虏以后,卧薪尝胆,每天都反省着自己失败的原因,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思考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够再一次成为王者。通过几年的反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蓄力量,终于战败了吴国,洗雪了自己的耻辱,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他也因此成为一名贤能的君王。

可见,反省的作用是如此的伟大,它能使一名亡国之君再次成为君王。

商纣王,一代暴君,每天只知道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不分是非,被美女琼浆所迷惑而不能反省自拔。在西周的打击下多次失败,但他却不反省,认为这只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仍每天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不思量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如此动荡不安,最后被自己的诸侯小国所灭。

可见,反省是多么的重要啊!纣王如果能总结反思,所信忠言,及时反省自己,绝不会走到身败名裂的悲惨地步。教书也一样,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反省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每个教师的重视。“体完而志不足,心美而神不聚”,当今天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刻,教学要进步,靠课后反省,教育要发展,靠反省,那种只低头拉车,不回头看车,属不慧之举,只埋头苦干,而不认真回头思考者,归不智之者。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课后要反省,找差扬优,才能克服弊端,教得更好。一名领导更要时刻反省自己,才能不犯重复之错,做过的错事不再重做。一个组织要反省,看其他组织艺术之高低。一个团体要反省,才能适应形势,牢不可破。中国共产党靠反省,取得了十次路线斗争的胜利,纠正了党内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年代,我们党不断总结治党之训,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各种经验教训,通过反省,纠正了“反右”和“十年浩劫”的历史错误,拨乱反正,应民心,顺民意,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们的国家出现了今天繁荣富强的喜人局面。

古往今来,成功总是伴随着失败,行百里者退五十,失败总是跟在胜利者的后头,成功总是应着反省而诞生,朋友啊,老师们,让我们反省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擦亮你教学中的慧眼,克服你课堂上的的弊端,走向你成功的课堂,走向你朋壁生辉的明天,收获你失败后得来的甘甜。

附:有关反思的偶句

篇6: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精选)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内容都是在抽象了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上一篇:初一下册数学题及答案下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