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2024-06-29

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精选8篇)

篇1: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日常事务,其具体职责如下: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及行政法规,使公司营造出“安全生产光荣,违章野蛮作业可耻”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教育和培养全公司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作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和减少一般事故发生,作为中心工作,并作到长抓不懈、警钟常鸣。

三、抓好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参与和指导公司各项目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使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督促各项目、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按照«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要求,落实和执行好各项目安全措施,切实作好安全生产工作。

五、组织公司有关各项目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公司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对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项目和人员提请公司予以奖励,对忽视安全工作造成安全事故的项目和人员提请公司予以处罚。

六、参与公司安全资金投入计划的制订、落实、检查安全监督的使用情况,年终对安全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为公司制订下一的安全资金投入提供科学的依据。

七、制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参与危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发生和万一发生后能迅速组织实施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八、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安全事故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并尽快将详细的事故处理报告,按照程序逐级上报。

篇2: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2.负责局机关文秘、政务信息、档案、信访、机要保密、人事、接待、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3.负责拟定局机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检査落实。

4.依法统一管理和发放安全生产有关证照。

5.组织拟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制订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并承办检查和考核工作,参与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组织协调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综合管理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

7.负责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8.具体承办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篇3: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普通计算机终端作为日常办公设备, 数量众多, 分布范围广, 使用环境复杂, 用户群大, 网络暴露面广, 当遇到用户技术水平不高, 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 容易遭受外来恶意软件入侵, 是黑客攻击控制的常见对象。我国个人计算机被植入木马成为“肉鸡”的数量已超400万台, 病毒木马从业人员也接近百万规模, 发展为包括木马制造、传播、密码窃取和售卖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普通计算机终端的安全防护缺陷能通过“木桶效应”传导, 容易造成单位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短板。本文通过构建安全硬件支撑层、安全防护层、安全维护层和管理审计层4道防线, 围绕普通计算机办公终端设备生命周期, 结合终端立体安全防护网, 构筑信息安全基本防护面, 与读者一起探讨加强普通办公终端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思路。

二、措施

(一) 构建安全硬件支撑层, 是加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的基础

一是在产品选择上, 优先选用国产品牌设备, 支持本土企业, 增强产品安全自主可控性, 选用具有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节能设备, 选择符合行业高标准的电源配件, 消除不合格产品引发的火灾隐患。二是在产品配置选择上, 依据不同的用途, 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 结合设备历史使用情况统计, 分析设备生命周期规律, 寻找设备配置水平与业务需求最佳平衡点, 寻找配置最佳组合, 优化设备购置需求, 形成高、中、低设备配置搭配格局, 在满足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在产品软件配置选择上, 选取成熟可靠、有专业服务支持的操作系统, 提倡使用国产操作系统, 从基础软件层面提高终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安装硬盘健康情况监测软件, 监控硬盘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硬盘故障, 并向用户发出告警信息, 避免出现因硬盘损坏引发数据丢失风险。此外, 整体上要保持新购置终端设备软硬件环境初始纯净性, 从设备引入伊始杜绝各类不安全软硬件。

(二) 打造全面可信的终端安全防护层, 是加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的关键

一是加固操作系统层。对每一类型的操作系统制定不同安全加固标准, 确保所有终端满足基本安全加固要求;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 按照“必须知道”和“最小授权”的原则合理分配用户权限, 加强对最高权限用户的审批和审计管理;安装最新系统补丁, 并及时修复系统自身缺陷, 开启系统各项审核审计功能以及各类安全策略;关闭无关的系统服务和共享。

二是在操作系统安全加固基础上, 着力引入各类防护软件, 提高专业防护能力。安装专业的防病毒和防间谍软件, 在具备查杀病毒和恶意软件的能力的同时, 加入主动防御威胁的功能;部署专业的补丁分发系统, 对终端进行系统漏洞修复和提供关键基础软件更新;部署木马查杀工具, 定期对终端进行木马查杀和检测, 让终端远离“肉鸡”;部署专业入侵检测系统, 时刻监测网络上终端行为, 有效发现各类恶意入侵行为, 定位、隔离问题终端;部署终端综合管理软件, 从技术上强制规范终端各类外设的使用, 强制对系统进行各类基本安全加固, 避免因人为或误操作引发防护实效。

三是对特殊的系统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防护, 对终端按重要性进行分级、分区域管理, 因地制宜, 提高终端安全防护效能。

(三) 规范日常终端维护, 形成办公终端安全维护层, 是加强终端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是采用成熟的网络准入技术, 定制终端准入标准, 实现对终端接入的自动化审批。准入标准一般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技术防护要求, 包括终端系统加固要求、安全防护软件安装要求和用户个性化软件安装要求等;另一方面是身份认证审核机制, 即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被允许接入网络, 准入标准的制定可有效防止“不合格”终端接入网络, 或非法终端“潜入”网络。

二是保持和强化终端防护能力, 重在终端变更管理。要求在终端日常维护过程中, 不能破坏已建立的安全防护网, 不能降低防护能力, 维护过程应严格遵循风险防范标准, 扎牢终端安全防护的笼子。在人的要求和管理上, 技术维护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要有足够的保密意识和相应的维修维护资质。在维护工具选用上, 要使用安全的工具, 软件工具要无病毒、无木马, 软件来源安全, 硬件工具特别是电气类工具要满足行业标准, 避免存在短路等火灾隐患。在具体维护过程中, 要格外注意数据的处理, 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接触范围扩大。在硬件故障的维修上, 要从正规渠道购置配件替换件, 避免引入有“夹带”的配件, 留下安全隐患。维修维护原则上不能移出办公地点, 采用定点定人维修机制, 杜绝携带信息存储部件送修;注重终端设备的生命终期的管理, 规范设备报废。

三是保持和强化终端防护能力, 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延续。要建立终端维护文档, 积累经验知识, 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行为日志记录, 用于监督和审计。一类是技术文档, 登记各种故障现象、处理方式以及技术操作要点, 有利于培养维护人才, 提高维护技能;另一类是日志文档, 记录终端编号、故障原因、现象等信息, 也保存维护人员和日期等信息, 有利于责任划分, 也可用于日后的监督审计。

(四) 全员参与, 强化过程监督, 建立管理审计层, 是加强办公终端安全管理必要措施

办公终端信息安全工作需要每一位终端设备使用人的共同参与。科技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全单位信息安全培训, 讲解信息安全保护的知识, 及时发布信息安全保护中的新风险、新技术, 灌输信息安全保护不利的严重后果, 使他们正确认识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要熟悉信息保护流程, 掌握信息安全基本常识,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群防群治,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通过信息安全交流平台, 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一是通过部署行为审计和日志分析系统, 对终端进行全过程的行为记录和分析, 时时收集终端系统行为和用户行为信息, 自动分析行为信息日志, 较快发现异常行为, 定位问题终端, 发出告警信息, 及时排查和阻止终端的非法或不安全操作。根据维护日志和审计日志的统计分析, 建立终端防护能力曲线, 分析终端防护效果, 重点修补薄弱点。通过行为日志, 加强对“不稳定”人员的管理, 消除人为故意降低终端防护能力的风险隐患。

二是终端安全专项检查与各类综合检查相结合, 有利于强化终端安全管理力度, 提升用户对终端信息安全主动保护意识。

此外, 不能忽视便携式设备安全管理。笔记本计算机由于体积较小、重量轻, 方便携带, 已在各单位普遍使用, 在提供工作便利和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存在被盗、被抢或遗失风险, 要重点根据笔记本计算机存储信息量大、移动性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其次加强对手机、平板等手持式移动终端的安全管理, 防止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金融机构普通计算机终端面临更多攻击风险, 往往成为机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短板。本文通过构建安全硬件支撑层、安全防护层、安全维护层和管理层审计层4道防线, 围绕普通计算机办公终端设备生命周期, 与读者一起探讨加强普通办公终端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终端,安全防护,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Z].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

篇4:浅论企业办公网络的安全管理

企业办公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开放性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发展,使得上网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其作用与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深入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瘫痪而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空想。从网络办公的安全现状出发,把安全建设环境的重要性提到日程上面来。

(二)网络犯罪和恶意无意病毒入侵与构建绿色网络存在的问题

现代,由于时代的发展,在计算机方面愈多优秀人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入企业内部窃取资料信息,非法获取利润。更有之,利用全网开放性特征,以歪门邪道入侵公司或银行网站,非法谋取暴利[1]。

企业办公网络的安全管理

(一)建立网络预警制度,做好安全防范

新形势下,构建企业办公网络,做好日常防护,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网络办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个人还是整个国民经济。建立良好的预警和防御机制,防范与未然。统观网络全局,首先建立网络预警制度,制止黑客入侵,,从系统层面最大程度降低危害。对于网络维护方面的专业技师来说,谎报的网络预警机制,会将他们对网络的安全失掉警惕心。这就很大程度上的致使黑客入侵,给办公网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二)合理配置网络信息资源

对于一台独立的计算机,必须首先安装防毒软件,对于整个网络系统,必须要有全方位的防病毒方案。办公网络的技术维护人员,首先要设置好防火墙,及时地修复网络漏洞。安装杀毒软件并在使用中定期升级软件版本。对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防止网络黑客对办公网络的破坏。一旦防火墙检测到异常数据包,则直接丢弃,有效的防止病毒木马的传播,有效的保护整网的安全和稳定,发动联动机制,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一般企业网络维护师只注重外域网的文件及防范数据包,排除不安全隐患的重心都投在那上面——内域网上。因管理员有意或者无意泄露甚至故意用黑客控制内域网全员,这是最大程度上对网络资源的威胁。网络信息资源固然是共享的,但一般用户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在日常的收发郵件中,甚至被黑客恶意跟踪。需要利用服务器和防火墙将二者相对应的防毒软件制成一系列完整全面的网络结构平台,对企业的办公网络体系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科学的管理,同时也可将远程管理落实到实处。

(三)有效地防治病毒

系统管理员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正在运行的实时性防毒软件的防毒效果和功能是否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再次分析,企业若不能按时治理好病毒防治,会否造成网络的瘫痪及对企业造成的财产损失估价。大量统计数据显示,引起网络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网站维护者自身。首先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网上随意浏览网页,及网络下载资源的不合理。在对外界进行数据交换时,管理和控制不到位,辨识不清盗版软件。

(四)做好计算机数据修复技术

企业办公网之间除了自己正常的办公以外,还与其他主机相连,一旦遭遇黑客木马袭击,直接影响联机的全网安全。需做好计算机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清理磁盘,扫除垃圾文件。如果系统瘫痪或重要数据丢失,恢复的难度有多大,费用有多高。首先需要对硬件进行全面体验,针对自身企业的IT设备维修标准及制度,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现在很多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网络维护人员,各人员使用的操作系统均限于单机杀毒软件,使得企业办公网络的维护变得千差万别,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变得极为复杂,企业的重要数据一旦泄露,遭到恶意攻击之后,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良好的办公网络维护机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在设计、技术和投资上平衡网络文化,才能为企业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企业信息化的今天,创设绿色的网络文化,建造一个安全的网络办公区域,才能有效地维护办公网络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拉美公司)

篇5:办公室安全管理职责

一、保密制度

(一)文件保密

1.所有文件,特别是涉密文件,在收发、传递、送阅、打印、办理、保管、归档过程中,必须建立明确的责任制,防止文件丢失和发生失泄密事件。

2.秘密文件要按规定的范围阅读和传达,不经批准,不许随意扩大范围。

3.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转发、翻印和复印秘密文件。

4.借阅秘密文件时,必须登记签字。借阅绝密文件须经办公室领导批准。非因工作需要和非阅读范围的人员,不得借阅秘密文件。

5.个人外出开会带回的会议秘密文件,阅办完后应及时交回办公室保管。

6.文件柜必须放在指定地点,印章,必须放在铁皮保险柜内,门窗要有安全设施。

(二)档案保密

1.办公室的文书档案,统一由办公室管理,专人管理。

2.查阅档案,外来单位必须持单位的介绍信,注明查阅内容,并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

3.查阅档案时,只许查阅有关部分,不许翻阅其他部分

或摘抄无关的内容。摘抄的有关内容经审核无误后,方可盖章。

4.查阅文件、资料,必须经办公室主管领导批准。

5.查阅或抄录档案,必须在档案室(或查档室)进行,不许将案卷带出拿走。案卷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者外,概不外借。

二、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

1.档案库房要有“八防”措施,即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霉、防光、防水、防尘。

2.库房内应保持清洁卫生,随时对档案柜进行除尘,以防止有害物质的侵蚀。

3.库房内严禁吸烟及存放易燃物品。

4.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做好日常温湿度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严格遵守档案的审批、鉴定、销毁制度。销毁档案时,重要文件要逐份登记造册,并在指定地点监督销毁。

6.对计算机内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清理信息,以防信息的丢失与损坏。

7.配备灭火设备。

8.对库房内电线、电路经常进行维护。

三、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1.公司车辆实行定人定车责任制,专人驾驶,禁止私自

将车辆交他人驾驶。

2.驾驶员应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规则,禁止酒后驾驶,做到谨慎驾驶,确保安全。

3.驾驶员应严格遵守车辆操作规程,加强对车辆的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维护保养,严禁带故障出车。

4.驾驶员出车,必须带齐有关证照。

5.车库和车辆须按规定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

篇6: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办公室全面负责公司日常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示,在公司经理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3.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对新入厂职工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组织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

4.组织制订、修订本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提出劳动保护专项措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

5.组织参加安全大检查,贯彻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订防范措施,检查隐患整改工作;

6.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投产等工作,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7.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搞好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8.深入现场检查,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9.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规定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篇7: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院内产科质量管理。认真落实《上海市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的工作要求,建立和健全院内相关工作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产科相关业务及三基知识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院内产科安全工作自查和质控,并进行针对性整改。负责《上海市孕产妇保健信息系统》数据质控及信息统计报告工作的管理,按时上报产科服务能力相关统计报表。每个助产医疗机构必须做到“五清”:医务力量清、业务状况清、工作流程清、服务质量清、追踪结局清。

(二)重点孕产妇全程追踪随访。在对所有本院建卡孕产妇进行登记和管理基础上,按照产前检查风险评估和动态变化情况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尤其对有低、高风险(包括黄色和红色、橙色、紫色)的孕妇。对转入或转出医院的孕产妇,根据管理规范及时进行信息的录入和报告。

(三)协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根据《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转诊工作原则与处置流程》和《上海市产科质量管理要求》等文件规定,对本院发生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救。市级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和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所在医疗机构,在接到会诊抢救的请求报告后,及时协调并派出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或专家团队到现场进行会诊抢救。

篇8: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 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 明确产业定位, 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 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 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 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 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 符合条件的, 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 (以下统称危险工艺) 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 纳入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工作计划, 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 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 否则一律不予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 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 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 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 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 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 (使用) 方案备案时, 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 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 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 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保障安全投入,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 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 (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 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 制定试车方案, 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 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 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 (以下称重点企业) 要在2010年底前, 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 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 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 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 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 要制定整改计划, 采取防范措施, 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 向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 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 办理登记手续, 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 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 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 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 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 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 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 的要求, 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实行全员培训, 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 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企[2006]478号) , 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足额提取安全费用, 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通过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 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在2010年底前, 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 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 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 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 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 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 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 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 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 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 (HAZOP) , 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 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 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 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 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 保证监控覆盖范围, 减少监管盲点, 共享监控资源, 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形成合力, 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 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 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 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 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 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修订) 》即将发布施行为契机, 积极通过地方立法, 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 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 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 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规范执法工作。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 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 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 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 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 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 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 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 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认真履行职责, 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查清事故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严格责任追究, 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 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 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 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 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 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 吸取事故教训, 举一反三, 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 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 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 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 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 指导,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 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 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 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 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密切协作, 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上一篇:嵩山作文400字下一篇:招商银行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