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2024-04-23

资源科学概论结课论文(精选8篇)

篇1:资源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两年大学生活就快过去了,再也不能像孩子般天真的笑了。大学既是学知识,也同样是学做人。《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对个性课程是没有一点概念,只是下意识觉得跟公选差不多。

生命科学,听上去就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就是我对这门课最大的期待了。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有了这种情愫,看待身边生长的一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细胞,个体的层面了,仿佛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上这门课,还是很轻松愉悦的,没有专业课繁琐的公式,代码,没有马原无聊的理论。第一节课,因为来的不早的缘故,就坐到了前排(以我一贯的风格,肯定是在后面或是某个角落享受着自由的乐趣)。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就给我们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我很认真的了解这些系统对我们的意义所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了解这些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作用,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所问的问题就比较生活化,诸如几点睡觉,锻炼不,为什么晚上跑步而不是早上跑步,人体有多少骨骼等等。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关于这个话题就引起了我的深思,从小受《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熏陶,我倒是对这句话从没怀疑过,如今这个话题反而激起我的兴趣。很难说的清这其中的缘故,就必须打破思维的局限了。首先,我就把目标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心里小声问,你的本性是善意的还是恶呢?孟子说吾日三省,我是做不到。从内心深处来剖析自己,是认识自己最好的途径了。我觉得我是本善的,但有时会有一些小小的自私与狭隘,这里的恶并不只是代表邪恶,是有着多种含义的,比如自私,贪婪等。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倒是有着不少启发,许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就十分值得我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对认识传染病及预防也是很受益的。其中就有让我印象颇深的非典。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对这种病是无知与悸怕,每天都在父母的要求下勤洗手,学校也比较重视,会统一量体温,然后就是停课好多天的假期了。老师介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传染途径跟病理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狂犬病。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一旦被狗咬了,要在24小时之内打狂犬疫苗,而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就要注射抗体了,这让我想起高三生物的那些岁月。当然还有最近流行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我国已经确诊有几例了,临床表现是发热、发热伴畏寒寒战、咳嗽、气短、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对对流行疾病不能恐慌,合理的预防才是最佳途径,这些知识给了我对病毒的科学态度。

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

信管1301 王冬胜

学号0121303490102

篇2:资源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转眼间,半个学期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的。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是为了拿学分绩点而选修的,也知道熊老师是为很敬业很和蔼可亲的老师。但现在回想起来,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明白了一些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良好影响。生命科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一个关于健康生活的主题。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这对于我们无疑不是一笔财富。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重要的是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

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很深的印象。老师跟我们说不要把吃的带进教室来,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食堂。“那位同学,请你把你的东西收起来。”“不要看了,就是你,穿红色衣服那位同学。”老师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很赞同老师这个做法,之前上课常常看到同学拿着包子或者鸡蛋在教室里吃,弄得整个教室满是鸡蛋味或肉末味,影响教学质量。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提问了我们微生物有哪些,然后叫了几位同学回答。大家都说了一些,但答案不完整,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也只能想起一些真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最后老师说微生物主要有这几种:原核类,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包括真菌、藻类(部分)、原生动物(部分);非细胞类,包括病毒和亚病毒。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广义上属于细菌的一种)、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接着老师问道:“如果没有微生物是否可以?”这个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没有微生物就不会有可怕的病毒了,是不是对于人类就更加有利了呢?但想想觉得不对,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存在,必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还是听听老师讲解谜团吧。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因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生存链!微生物能腐蚀尸体,不然地球就变成一个垃圾场了,到处都是尸体,粪便等。人类的饮食方面也有问题,没有微生物,就不能发酵酒,泡菜,面......而且如果没有微生物,就不能让绿色植物转换二氧化碳,到时候到处都是二氧化碳,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体里没有微生物,那人体就不能消化食物,就会因直肠堵塞而死!所以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一切生物!从这几个问题我发现老师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师生互动。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老师又问了恐龙复活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就是老师说的“微生物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微生物对人好的时候说明你的身体很强”。老师说袜子要经常换,一双鞋子不要经常穿。从老师的讲解获知,如果脚底或者各个脚趾之间有掉皮的,那就是有细菌了,要注意个人卫生。上完课回去后,我特地检查了自己的脚,发现有一些皮,有时还觉得痒,我想肯定像老师说的有细菌了,于是我决定每天晚上用开水泡泡脚,常换鞋子和袜子,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

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循环中的作用,说微生物比我们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分解系统中的有机物,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特殊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巨大潜力,使其在控制污染、修复污染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其他有益作用,也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也说道了洁癖的知识,即洁癖虽是对微生物的隔离,但并不能保证不会感染疾病。不管有没有洁癖,不爱干净或太爱干净都不是防御疾病的好方法,重要的是注重个人卫生和适量地锻炼身体。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讨论幽门螺杆菌是好是坏。接到这个话题,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因为连幽门螺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好与坏呢?但知识都是学来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知道了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它的好处是: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10000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 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歇一会儿,这里我来吧。”这就是它被叫作“调节”细胞的原因。而它的坏处是: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幽门螺杆菌更适宜于微氧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并通过所分泌的细胞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进而产生炎症甚至溃疡。同时,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此菌的胃病患者的10倍。至于引起胃癌的机理,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黏膜,加上炎症过程中的介质产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诱发黏膜细胞癌变。从病理学上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有害的,因为它的弊大于利,导致的后果也比它达到的效果大得多,但是它毕竟存在于我们的胃里,所以不要当他不当回事,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尤为重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病毒的相关知识。比如病毒的传播,用病毒做武器,同性恋艾滋病的概率高。水痘的及时预防等等知识,想起自己小学时被猫咬,第二天去注射了五针的狂犬疫苗的那个情节,就在想,如果当时没有打狂犬疫苗,现在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现在一样健康或者变成残疾人。但仍就感谢当年没有节约那几百块钱,及时做好了预防准备。也通过上这门课,了解了一些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医学知识。课间老师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面试官,应聘的九个人中有一个患有乙肝,你要招五个人,你会招患者吗?”我想了想,觉得不会招。因为患者进入公司之后要为他提供特殊的照顾,比如在吃的和住的方面,这是一个成本。其次,倘若不小心传染到其他人,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利益,再者,对于患者本身,虽然他能为公司带来一时的利润,但如果突发意外情况,对公司而已可能他的人生安全费用会远远大于他个人给公司带来的利益。所以我不会选择患者的。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抗生素和性病相关的知识,知道了抗生素类药,即抗细菌药(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也知道了某些性病的相关知识,如: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在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细菌培养也无淋球菌生长。女性患者常合并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在我国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HSV-2型,少数为HSV-1型。是常见的性病之一。生殖器疱疹可反复发作,对病人的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因此该病也是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对其有效的防治引起重视;还有艾滋病、细菌性阴炎、阴道毛囊炎、疥疮等性病。想起这些性病就可怕,比如梅毒,在古代多少帝王多少人死于非命。我们应提高文化素养,洁身自好,防止不洁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尽量不输血,尽量不注射血制品,有生殖器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配偶得性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我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够选修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获得学分,更重要的是获得与自己健康有关的科学知识。

学院:理学院

篇3:对初中科学课堂结课的思考

一、结课的现状及功能的思考

结课是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人们往往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很多教师在导课的设计上往往都下足了工夫。可是在结课的设计上, 往往就没那么重视了, 结课成了“弹性内容”, 如何时间有余则讲一下, 时间不够就干脆忽略;或者迫于进度, 草草收场;或者做几个课堂练习来打发时间;还有的教师只在上公开课和赛课时才象征性的作一下结课, 似乎成为了作秀的需要……, 在实际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结课场景。

没有好的结课, 科学课堂教学就不完美, 结课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是否完成由量变到质变,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结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才能重视结课的重要作用, 才能自发地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结课方式, 才能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促进自主建构知识。

二、结课的方式与策略的思考

结课方式与策略的设计与选择应以学科特点、 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课堂情况为依据, 既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设置新情境、营造新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体验中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整理出一些结课的方式, 提出来就正于同道。

1.归纳式结课。归纳总结是结课常用的方式, 结课时教师和学生提纲挈领地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比较式结课。许多科学概念、现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 将知识结构十分相似、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内容, 通过比较异同, 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采用列表是最简洁的。它能帮助学生利用表格, 找出规律, 找出异同。

3.拓展式结课。结课时,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 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还可以有目的地把所讲知识延伸到课外, 以便沟通课内外的联系, 将科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太阳辐射能”时, 提出问题并讨论:如太阳距离地球再近一点或远一点将会如何呢?利用太阳辐射能比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有什么优点?并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又如在教学“电能”时, 可以延伸到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吹风、电热干手机、手机、电脑等的消耗电能的原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又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激励式结课。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贯穿在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初中生, 有满怀的激情, 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在结课时如果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激励, 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教学“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时, 联系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的辉煌事迹, 1921年, 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 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 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 回到祖国, 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实例, 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总之, 结课有法, 但结无定法, 贵在得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结课的方式远不止本文所提及的这几种,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采取不同的结课方式, 优化组合多种结课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结课, 或让学生自己结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形成精彩的动态结课, 促使学生知识的建构, 为一节成功的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朱凤.谈化学教学中的结课艺术[J].科教文汇, 2012.12.

篇4:结课: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探析

现象描述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是继“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从液体的角度来研究。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马铃薯在一大一小两个烧杯中,一个沉、一个浮,为什么呢?经过猜想、设计实验(放在金属勺中用火烧一烧)、验证(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水烧过以后,金属片上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这些白色的晶体是什么呢?是食盐吗?从科学的角度无法确定,即使到最后制作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以后,这杯是不是盐水还是无法确定。下课以后,许多学生都问我:“老师,这杯到底是什么水?”笔者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留给学生思考。

问题诊断

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课首先应体现科学性,教知识,教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具有准确性、精确性、严密性的特征。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应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决不能是“大概”“应该是”等模糊概念。这些白色的晶体是什么呢?从科学的角度无法确定。到最后学生制作了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原来这杯是不是盐水呢?还是无法确定,这正是科学性的体现。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讲解的内容也会受限,就像《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学生制作了一杯盐水让马铃薯浮起来之后,已经接近下课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小结。如果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用食盐,用白糖或味精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课的结尾如果能加上这样的环节,学生就会明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是液体轻重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食盐“独特的本领”,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局限于“这杯水是不是盐水”了。

学生对这杯水的好奇引起了笔者思考,科学探究究竟应将学生引向何方,科学探究的目标定位又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分为八个方面,其中“思考与结论”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能尝试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②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③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科学探究需要思维活动,需要学生与老师的思考,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解释进行反思。这使笔者对科学课的结尾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科学课堂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究已成为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但分析一些教学事实不难发现,课堂上不少的探究仅仅是处在“动动手”的层次上,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课堂的小结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学对策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文章有这样的要求,那么一堂课如何让它有内涵,有深度,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能更有思考,这就需要在课堂的结尾形成一个有力的“豹尾”。科学课堂需要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豹尾”呢?科学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并给予时间上的保证,给科学课一个有思考、有深度的结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形式的结课:

归纳式的结课 在一节课或单元学习的最后对本节课或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生把整个单元的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图示,这就是建构概念图。

开放式的结课 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式,处于核心地位,追求“开放性”极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观念应渗透到我们的每一次教学中,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实施开放性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吗?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在课的结尾,需要我们经常问一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研究什么?”通过这样的结尾,将课堂的研究向课外延伸。

问题式的结课 如五年级《摆的研究》一课,学生在研究了摆长、摆锤与摆动快慢的关系之后,发现了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两个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的摆,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摆动快慢不一样。课的结尾抛出一个问题,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新的质疑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

篇5: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姓名:张勇 学号:100501234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102班

艺术的精神

姓名:张勇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102班

学号:100501234

人的精神生活不妨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并将它平均分割成若干等分。顶上为最窄小部分,底部面积最大,也最深广。整个三角形缓慢地、几乎不能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今天的顶点位置,明天将被第二部分取代,今天只有顶点能理解的东西,明天就成了第二部分的思想和感情。

——《艺术中的精神》 康定斯基

虽然康定斯基作为一个艺术理论家,他的部分观点相当主观甚至自相矛盾,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大师,这里的话则是十分准确的概括了艺术或是精神生活,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我不认为他是叫我们如何去创造艺术作品,它实际上是在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在不同文化下艺术将以怎样的特点表现。

艺术作品本身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的精神。在第一节课上老师问我们什么才可以称为艺术。有人答道“街舞”,老师告诉我们“街舞”不是艺术,“街舞”更倾向于体育。老师为何会这样讲呢?因为街舞没有其所要表达的精神,徒具其表,无有其神。决定一幅画真正价值的不是用的多名贵的纸,也不是用的多好的笔,而是其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艺术表达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艺术表达的艺术精神却是独树一帜的。虽然人们对艺术起源认为有五种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但艺术精神却只源自一心。

有人认为艺术概论只是教授我们如何去看画,如何去听曲,其实不然,一幅画的好坏不在于这幅画表达的好坏,而在它背后所代表的时代,代表的现象,代表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思考,当我们得到这些知识,我们该把它用在哪里,如何去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课,但这又像学习哲学的人到最后只能把自己的知识重新回归原点一样,学习到的艺术理论知识最后也会帮助你去更加深刻的体会艺术的精神,提升一个精神层次,借此你可以让自己的绘画作品超越单纯的描绘,而具有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甚至是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那些太过古怪的事就是无法接受,即使是你明白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未来艺术发展的雏形,怎样才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高端,这并非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一个光影的变动,并非如那些评论家说的那么有道理,画家在绘画时简简单单得根据自己的感觉这样加上了一笔,然而却有了那些奇妙的效果,这种感觉,就是艺术家作为一个精神层面对世界,对感情的交流。这就是艺术的精神。每个艺术作品的存在都有精神的伴随。比如看电影不能只看画面,而应看其中要告诉我们的内在含义--即精神。比如电影《雷锋不在的日子》,那一次看电影的场景我难以忘记。在看的时候,有的同学关注的是大卡车的破旧和那时候人们的“傻”,而有的同学则看的是雷锋的事迹,雷锋的精神。这部电影是艺术,但有的人看不到真正的艺术,看不到真正的美。还有电影《天堂的颜色》,一开始我只是时不时看看,后来感觉画面漂亮就仔细看了看。我只在其中看到了表面,当老师最后点评时,我才明白这部电影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之所在——爱。没有精神的作品不能被称为艺术,正如没有思想的人就是芦苇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精神就是那龙的点睛之笔。

另外,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过艺术的流派。这些流派就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有些人告诉我这些空对空的对话没有任何的意义,去研究一个流派的发展不如多做一幅画,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基础的技法与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当你要超越普通,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技法与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厚重的文化。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枯竭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已经出现了它令人作呕的一面。艺术不是娱乐,当它过分的倾向于通俗化的时候,它的内在精神被众人一览无余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艺术应该是引导社会进步的旗帜,但当艺术内在精神匮乏的时候,艺术就会变成了大众的玩物,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低俗艺术,让有高尚内在精神的艺术指导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篇6:景观设计概论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自拟)

论文内容要求: 从课程中讲授的中外园林史部分。挑出一种具有明显代表性的

论文字数:

论文格式:

风格(或是景观设计师及其作品),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历史的发展,分析在当代时代背景下,此种风格的境遇、发展现状以及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此种风格在未来的发展状况。

1500字------2500字(手写、打印均可)

参照标准论文格式。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

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

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

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篇7:企业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本文着眼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用和发展几个方面,试图用较短的篇幅,勾勒出企业战略管理的轮廓及一般规律,在企业管理的决策和应用中参考。

【关键词】企业战略;意义和特点;制定和实施;作用和发展;概论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需要具有远见和预见的战略规划,只有具备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确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的策略,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处理现实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战略管理。

2.战略管理的特点。一是战略管理的显著特点。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战略管理的形成所考察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局部的,琐碎的一般管理,而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营活动制定的,追求的是总体效果和远期目标。二是战略管理的一般特点。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战略管理的规划涵盖的时间较长,虽然规划的制定是以当时的客观环境为依据,对近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指导和限制,并且对未来做出判断。但是,战略决策是为了企业未来的管理,企业对未来战略决策要以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为基础,具有前瞻性,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二、战略管理的作用

1.成就战略战术的多方位结合。战略管理需要开阔的眼界,不得不把眼光和触角伸向社会,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规划纳入复杂的经济大潮中来考量,把内部管理和变化的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战略管理决策的基础。把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方向和经营领域纳入战略管理,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显露的机会,使企业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到高度的统一。

2.持续加强战略管理的执行力。战略管理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纸上谈兵,不只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如果没有执行力作保证,将一事无成。因为战略管理的前瞻性,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执行中必须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修正和调整,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执行—修正—执行—调整,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执行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

三、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前期战略管理研究分析。制定规划的前期工作,就是细致的分析企业目前状况。一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价值,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二是对市场状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从而确定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强弱,掌握潜在性的威胁和机遇;三是企业自身的特定条件分析。弄清企业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对于行业和市场的适应能力等等。

2.中期的战略管理规划选择。战略选择阶段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将走向何方?战略选择尤为重要,在众多的规划方案中选取最有价值的,需要睿智的眼光,可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实现。(1)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发展趋势代表着企业的实力和后劲,是企业目标的具体体现,不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更具操作性,实用性。(2)根据内部的调研选择。这很重要,熟悉企业的人往往更能洞察到规划的优劣,意见更加的真实客观。

3.长期的战略管理实施。战略管理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将会不断的涉及一些战略性的和技术性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资源在部门间和层次间的使用和分配,这是实施的物质保证。在优化合理调配的同时,有效地获得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服务。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适时的对原有组织结构做出调整,正确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博弈。最后是企业文化的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塑造和文化引导,是战略管理的扬声器。

四、战略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国际流通,竞争空前激烈,空间更加狭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必须从全球的角度、大流通的眼光,无行业边际地来考虑经营战略,获取最佳的战略管理效果。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更具有灵活性,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使之具备较强的弹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步的形成企业特有的,不可复制的战略优势。

创造全新的,独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限于同行业、同类型业态的`竞争。而是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全方位较量。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因循守旧,将失去竞争力,必须创新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在竞争中寻求一个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位。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科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密不可分。良好的战略规划只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开端,坚定的遵守和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理论在于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就大业。

参考文献

[1]王晓辉,高丽华.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8:普外科学概论

按照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病因的分类, 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外伤:又暴力或者其他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 例如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 多需要手术或者其他外科处理, 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②肿瘤:绝大多数的肿瘤需要手术处理。良性肿瘤切除有良好的疗效;对于恶性肿瘤, 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③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者寄生虫侵袭人体, 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 发生坏死或脓肿, 这类局限的感染病灶适宜于手术治疗, 例如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等。④畸形:先天畸形,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肛管直肠闭锁等, 均需实行手术治疗。后天性畸形, 例如烧伤后的瘢痕挛缩, 也多需要手术修复, 以恢复功能和改善外观。⑤其他性质的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等。

普外科学作为现代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植于外科学大范围中。按照发病部位、器官等的不同, 将以下疾病列入普外科学范畴:①颈部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 颈部肿块, 颈部淋巴结结核,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②乳房疾病:包括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急性乳腺炎,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房肿瘤等疾病。③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 股疝等疾病。④腹部损伤:包括常见的各种内脏损伤如脾破裂、肝破裂、胰腺损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等疾病。⑤原发性记性化脓性腹膜炎:包括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腹腔脓肿,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疾病。⑥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十二指肠憩室, 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等疾病。⑦小肠疾病:包括肠炎性疾病, 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短肠综合征, 小肠肿瘤, 先天性肠疾病等疾病。⑧阑尾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 特殊类型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 阑尾肿瘤等疾病。⑨结、直肠与肛管疾病:包括乙状结肠扭转, 溃疡性结肠炎,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结肠癌, 直肠癌, 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 肛裂,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瘘, 痔, 直肠脱垂等疾病。⑩肝疾病:包括肝脓肿, 肝棘球蚴病, 肝肿瘤, 肝囊肿等疾病。⑾门脉高压症:包括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等疾病。⑿胆道疾病:包括胆道先天性畸形, 胆石病, 胆道感染,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道蛔虫病, 胆管损伤, 胆道肿瘤等疾病。⒀消化道大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和下消化道大出血。⒁急腹症。⒂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 胰腺囊肿, 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胰腺内分泌瘤等疾病。⒃脾疾病:包括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2 普外科学的发展

2.1 外科学简史

外科学和整个医学一样, 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进步, 其发展则是由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①疼痛:1846年:美国Morton首用乙醚全身麻醉;1892年:德国Schleich首用可卡因作局部麻醉。②感染: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用漂白粉水洗手, 抗菌技术开端;1865年:法国Pasteur细菌理;1867年:英国Lister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 纱布覆盖伤口, 奠定抗菌术基本原则;1877年:德国Bergann不让伤口再被玷污, 研究手术器械等的灭菌, 建立了无菌术;1889年:德国Fue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国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 使无菌术日臻完善。③.出血:1872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1873年:德国Esmarch截肢时用止血带;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1915年:德国Lewisohn混加枸橼酸钠溶液, 血不凝间接输血, 血库的建立。④抗生素:1929年:英国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35年:德国Domagk用百浪多息 (磺胺药) , 为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2.2 中医外科学简史

公元前14世纪商代甲骨文有“疥”、“疮”等字的记载。周代, 外科已经独立成为一门, 外科医生被称为“疡医”。秦汉时代, 医学名著《内经》已经有“痈疽篇”的外科专章。汉末, 杰出医学家华佗使用麻沸汤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南北朝,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中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隋代,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 叙及断肠缝连、腹疝脱出等手术采用结扎血管。唐代,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 应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 与现代医学采用的手法相似。宋代, 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记载用砒剂治疗痔核。金元时代,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已经有正骨经验。明代时我国中医外科学的兴旺时代, 精通外科的医生如薛己、汪机、王肯堂、申斗垣、陈实功和孙志宏等, 遗留科不少著作。清末高文晋《外科图说》, 是一本以图释为主的中医外科学。

2.3 近代外科学发展

外科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初期, 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 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创伤、整复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进。近30年, 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均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超声、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检查以及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 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病变的部位, 而且能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 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开展, 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 不但将诊断, 同时也将治疗深入到病变的内部结构。

2.4 外科学重要分支—普外科学的形成

随着现代外科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迅速发展, 任何一个外科医生现在已经不可能掌握如此广博的外科学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外科学走向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分科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目前最常用的就是根据人体的系统分为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周围血管科、普外科、胸心外科等。普外科作为各个分科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足以见得其在整个外科医学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5 我国普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建国后我国的外科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医学院校, 外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外科专科如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科、胸心外科均已先后建立。普外科技术不但得到普及, 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显著地进步。

3 现代普外科学的任务

明确普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不论是普外科疾病知识的基础研究人员, 还是临床普外科大夫, 都应该以熟练的医学知识体系为背景, 研究并掌握现代普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鉴别诊断、预防防治等个方面的知识, 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

4 现代普外科疾病诊疗的前沿发展举例

原发性肝癌现有治疗方法:

4.1 全身治疗

迄今为止, 原发性肝癌的全身治疗几乎一片空白。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治疗, 涉及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多个方面。①生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术后复发率。A.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 (HCC) 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应用干扰素 (INF) α辅助治疗, 可有效延缓复发和降低复发率, 并具抗病毒疗效。B.适当应用胸腺肽α1和白介素 (IL) 2可增强免疫功能、辅助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有助减少术后复发、改善生活质量。C.目前用于肝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 细胞和特异杀伤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CIK细胞对清除残癌、减少抗肿瘤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D.分子靶向治疗:主要包括:a.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药物, 如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b.抗血管生成药物, 如贝伐单抗和Brivanib等;c.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 如m TOR抑制剂依维莫司;d.多靶点抑制剂, 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②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肿瘤新生或复发。③中医中药。④全身系统化疗:总体疗效有限, 尚无临床数据支持。

4.2 局部治疗

目前, 原发性肝癌治疗仍然以局部治疗为主, 在可预见的未来, 局部治疗方法的单独和综合应用仍旧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主流, 占据主导地位。①肝部分切除术。②肝移植术。③血管介入治疗:a.TAE;b.TACE等。④放射治疗:a.外照射:伽马刀、X刀、质子刀等。b.内照射:粒子植入、利卡丁、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如碘 (131I) -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等) 。⑤局部消融治疗:a.物理消融:冷冻 (氩氦刀) 、热消融 (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超声聚焦刀) 、纳米刀。b.化学消融:无水乙醇注射、醋酸注射等。

5 结语

就自身来说, 作为一名普外科临床医务工作者, 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必须要做到“三个必须”, 即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必须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1,2,3]。为此, 我们必须大力培养既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又有高尚医德的新一代白衣天使。德才兼备的新一代青年人正在迅速的成长, 正是我国普外科学兴旺发达、赶超西方先进国家的希望所在, 他们必将在普外科事业上有所突破, 实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大进步与飞跃!

参考文献

[1]裘法祖,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Towsend Courtney M.Sabinston Textbook of Surgery[M].17th ed.Philadel-phia;Elsevier Saunders, 2004.

上一篇:稻庄镇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产前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