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论文生命科学

2024-04-13

结课论文生命科学(共8篇)

篇1:结课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两年大学生活就快过去了,再也不能像孩子般天真的笑了。大学既是学知识,也同样是学做人。《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对个性课程是没有一点概念,只是下意识觉得跟公选差不多。

生命科学,听上去就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就是我对这门课最大的期待了。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有了这种情愫,看待身边生长的一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细胞,个体的层面了,仿佛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上这门课,还是很轻松愉悦的,没有专业课繁琐的公式,代码,没有马原无聊的理论。第一节课,因为来的不早的缘故,就坐到了前排(以我一贯的风格,肯定是在后面或是某个角落享受着自由的乐趣)。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就给我们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我很认真的了解这些系统对我们的意义所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了解这些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作用,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所问的问题就比较生活化,诸如几点睡觉,锻炼不,为什么晚上跑步而不是早上跑步,人体有多少骨骼等等。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关于这个话题就引起了我的深思,从小受《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熏陶,我倒是对这句话从没怀疑过,如今这个话题反而激起我的兴趣。很难说的清这其中的缘故,就必须打破思维的局限了。首先,我就把目标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心里小声问,你的本性是善意的还是恶呢?孟子说吾日三省,我是做不到。从内心深处来剖析自己,是认识自己最好的途径了。我觉得我是本善的,但有时会有一些小小的自私与狭隘,这里的恶并不只是代表邪恶,是有着多种含义的,比如自私,贪婪等。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倒是有着不少启发,许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就十分值得我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对认识传染病及预防也是很受益的。其中就有让我印象颇深的非典。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对这种病是无知与悸怕,每天都在父母的要求下勤洗手,学校也比较重视,会统一量体温,然后就是停课好多天的假期了。老师介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传染途径跟病理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狂犬病。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一旦被狗咬了,要在24小时之内打狂犬疫苗,而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就要注射抗体了,这让我想起高三生物的那些岁月。当然还有最近流行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我国已经确诊有几例了,临床表现是发热、发热伴畏寒寒战、咳嗽、气短、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对对流行疾病不能恐慌,合理的预防才是最佳途径,这些知识给了我对病毒的科学态度。

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

信管1301 王冬胜

学号0121303490102

篇2:结课论文生命科学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通过本学期选修课《生命与科学奥秘》的学习,又一次对中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了解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人体的奥秘、多样性、遗传与变异,基因工程和环境保护等,细致的讲解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也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了: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永无止尽!

关键字:生命科学奥秘 人类起源 探索 建议 体会

《生命科学奥秘》--结课论文

正文:

有关生命科学奥秘的知识在中学阶段就曾经接触到过,但大都是肤浅的讲解,并没有进行更细致的学习。在本学期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奥秘》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与生命科学奥秘有关的更多的知识,这些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也激起了我对这门学科更大的兴趣。

首先谈谈我对这门学科的了解: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乏它的身影。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快速前进。在物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不能缺乏生物科学的指引。

真是因为这些,生命科学的研究必会随着人类文明而不断前进,《生命科学奥秘》--结课论文

研究几乎处于起步阶段,在拥有的文献资料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社会学术研究风气不良。这个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领域的通病,严重制约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很多研究人员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或人物,在研究过程中投机取巧,抄袭他人或杜撰一些数据和“事实”。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高。相比国外,之所以国外的研究人员能够在生命科学领域有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国外政府和社会对这一领域的投入较大。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投入了极大地关注度。反观中国,仅仅是一些高等学府或研究所在进行研究,政府,特别是社会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关注度和投入明显不足。

由此可见,倘若中国无法在以上几方面多做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落后的局面必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当然,中国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还是处于世界前沿的。袁隆平教授引领的“杂交水稻”工程在轰动全球的同时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7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成功人工合成胰岛素,证明了中国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实力;中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进行的多项环境治理工程在最近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最后,说说我对学习这门学科的体会和建议:

篇3:对初中科学课堂结课的思考

一、结课的现状及功能的思考

结课是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人们往往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很多教师在导课的设计上往往都下足了工夫。可是在结课的设计上, 往往就没那么重视了, 结课成了“弹性内容”, 如何时间有余则讲一下, 时间不够就干脆忽略;或者迫于进度, 草草收场;或者做几个课堂练习来打发时间;还有的教师只在上公开课和赛课时才象征性的作一下结课, 似乎成为了作秀的需要……, 在实际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结课场景。

没有好的结课, 科学课堂教学就不完美, 结课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是否完成由量变到质变,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结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才能重视结课的重要作用, 才能自发地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结课方式, 才能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促进自主建构知识。

二、结课的方式与策略的思考

结课方式与策略的设计与选择应以学科特点、 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课堂情况为依据, 既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设置新情境、营造新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体验中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整理出一些结课的方式, 提出来就正于同道。

1.归纳式结课。归纳总结是结课常用的方式, 结课时教师和学生提纲挈领地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比较式结课。许多科学概念、现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 将知识结构十分相似、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内容, 通过比较异同, 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采用列表是最简洁的。它能帮助学生利用表格, 找出规律, 找出异同。

3.拓展式结课。结课时,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 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还可以有目的地把所讲知识延伸到课外, 以便沟通课内外的联系, 将科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太阳辐射能”时, 提出问题并讨论:如太阳距离地球再近一点或远一点将会如何呢?利用太阳辐射能比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有什么优点?并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又如在教学“电能”时, 可以延伸到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吹风、电热干手机、手机、电脑等的消耗电能的原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又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激励式结课。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贯穿在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初中生, 有满怀的激情, 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在结课时如果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激励, 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教学“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时, 联系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的辉煌事迹, 1921年, 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 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 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 回到祖国, 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实例, 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总之, 结课有法, 但结无定法, 贵在得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结课的方式远不止本文所提及的这几种,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采取不同的结课方式, 优化组合多种结课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结课, 或让学生自己结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形成精彩的动态结课, 促使学生知识的建构, 为一节成功的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朱凤.谈化学教学中的结课艺术[J].科教文汇, 2012.12.

篇4:结课: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探析

现象描述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是继“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从液体的角度来研究。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马铃薯在一大一小两个烧杯中,一个沉、一个浮,为什么呢?经过猜想、设计实验(放在金属勺中用火烧一烧)、验证(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水烧过以后,金属片上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这些白色的晶体是什么呢?是食盐吗?从科学的角度无法确定,即使到最后制作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以后,这杯是不是盐水还是无法确定。下课以后,许多学生都问我:“老师,这杯到底是什么水?”笔者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留给学生思考。

问题诊断

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课首先应体现科学性,教知识,教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具有准确性、精确性、严密性的特征。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应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决不能是“大概”“应该是”等模糊概念。这些白色的晶体是什么呢?从科学的角度无法确定。到最后学生制作了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原来这杯是不是盐水呢?还是无法确定,这正是科学性的体现。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讲解的内容也会受限,就像《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学生制作了一杯盐水让马铃薯浮起来之后,已经接近下课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小结。如果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用食盐,用白糖或味精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课的结尾如果能加上这样的环节,学生就会明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是液体轻重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食盐“独特的本领”,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局限于“这杯水是不是盐水”了。

学生对这杯水的好奇引起了笔者思考,科学探究究竟应将学生引向何方,科学探究的目标定位又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分为八个方面,其中“思考与结论”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能尝试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②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③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科学探究需要思维活动,需要学生与老师的思考,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解释进行反思。这使笔者对科学课的结尾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科学课堂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究已成为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但分析一些教学事实不难发现,课堂上不少的探究仅仅是处在“动动手”的层次上,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课堂的小结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学对策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文章有这样的要求,那么一堂课如何让它有内涵,有深度,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能更有思考,这就需要在课堂的结尾形成一个有力的“豹尾”。科学课堂需要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豹尾”呢?科学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并给予时间上的保证,给科学课一个有思考、有深度的结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形式的结课:

归纳式的结课 在一节课或单元学习的最后对本节课或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生把整个单元的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图示,这就是建构概念图。

开放式的结课 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式,处于核心地位,追求“开放性”极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观念应渗透到我们的每一次教学中,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实施开放性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吗?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在课的结尾,需要我们经常问一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研究什么?”通过这样的结尾,将课堂的研究向课外延伸。

问题式的结课 如五年级《摆的研究》一课,学生在研究了摆长、摆锤与摆动快慢的关系之后,发现了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两个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的摆,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摆动快慢不一样。课的结尾抛出一个问题,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新的质疑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

篇5: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_结课论文

首先我要感谢姬老师这么长时间对大家的谆谆教导,无论我们缺课与否都能坚持按照授课计划进行详细的讲解,特别是给我们通过提出的许多真挚而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鲜实用的生活小常识,对于我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更增加了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下面请允许就我这半年来收获的东西向您做个汇报: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形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现象、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21世纪高速发达的今天,生命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联合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日趋成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及正在迅猛发展的基因组技术和蛋白质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核心技术,正在推动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的龙头产业之一,他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现代化、人口爆炸和粮食紧缺及食品安全等关乎人类生存质量的现实状况。

然而,与人们生活质量最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健康问题,每一位现代公民都应该对养生和保健方面的小常识有一定的认识。首先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元素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人体必须的九种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这几种氨基酸只能通过饮食从食物中摄取而自身不能合成。此外还包括各种维生素、纤维素等改善人体机能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要多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关于生活习惯,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喝水,会喝水,(因为人体70%是水),正常成年人一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水,这其中不包括食物中含的水分。要多吃蔬菜,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时令果蔬,同时也要适量补充肉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学科,他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就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它不仅解决了许多科研难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我们带来了更健康、更科学的生活保证,所以学习好发展好这一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还想给您提几点建议:

1.课件制作可以更简单明了些,少一些过于专业性的概念,这样对于大多数非此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为大家放一些科普视频,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便于理解掌握因而应用于今后的生活学习中。3.在上课时组织一些小游戏或小测验,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当场检验学生们的听课效果,此举可以加强课堂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篇6:前沿材料科学结课论文

摘要:上一个世纪,人类的认识向外延伸到了外层宇宙,向内深入到了物质结构的更微观层次,引发了物理学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推动了包括化学、生命科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伟大变革,为材料科学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知识基础和活力。材料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设计、合成并制备出具有优良使用性能的材料。进入21世纪,回顾一下材料学的主要进展,估计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材料科学

现状

发展趋势

传统材料

新材料

挑战

一、传统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地位

传统材料是生产工艺已经成熟而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一类材料,如钢铁、铜、铝、橡胶、塑料、玻璃和水泥等金属、高分子和非金属无机化合物,这类材料量大面广,占材料生产总量的9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上个世纪末20~30年间传统材料的产量、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超过以前数百年,成为人类经济生活的支柱。但能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传统材料发展的瓶颈,因此改进传统材料的合成、加工技术,控制微观组织结构,提高使用性能,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任务十分迫切、繁重。

二、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新材料又称先进材料。它不以生产规模,而以优异性能、高质量、高稳定性取胜的高知识、高技术密集形为特点。新材料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之分,前者主要利用它的力学性能,而后者以其各种物理、化学效应为主。当前新材料的发展方向有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和复合化、极限化、仿生化、环境友好化几方面。

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铜、铝等,仍是21世纪的主要结构材料和电能传输材料。金属材料已有成熟的生产工艺,相当多的配套设施和工业规模生产,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已成为涉及面广、市场需求大的基础材料。金属材料虽然今后会部分被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所代替,由于它有比高分子材料高得多的弹性模量,比陶瓷高得多的韧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改变不了它在材料中的主导地位,即使在高技术产业中也不例外。随着航天航空和其它尖端技术的飞跃的发展,在改善和提升传统材料品质的同时,金属功能材料、非平衡态金属,特别是高比强、高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耐磨损合金和金属基复合材料会有快速的发展,如金属超导材料、钛及其合金、铝基增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形状记忆合金和纳米晶块体材料等。

2.先进陶瓷材料: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人造材料,质地坚硬、耐磨损、抗腐蚀、膨胀系数低,可经受1400—1600℃的高温,比金属间化合物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是很好的高温结构材料;部分陶瓷还具有压电、铁电,半导体、湿敏和气敏等特殊功能,广泛用于电子、计算机、激光、核反应、宇航等现代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近20年来,通过多种增韧手段和原始粉末超细化、纳米化技术,在消除陶瓷本征脆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传统的落后制备成型工艺已逐渐被先进的注射成型技术、高温热等静压和微波烧结等技术所替代;在反应动力学、表面特征、相平衡、烧结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主要趋势是根据使用性能要求对陶瓷结构作一定程度的剪裁和设计,实现陶瓷结构纳米化和组分的复相结构,包括纤维或晶须增韧和有机、无机复合等。

3.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从几百到几万,由可加聚或缩聚链条状官能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上世纪90年代,世界的高分子材料年产量超过1亿吨,其中塑料8000一9000万吨,合成橡胶700—800万吨,合成纤维1000万吨;仅塑料的产量以体积计算就相当于5.6亿吨钢的体积,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材料之一。这些材料品种繁多,并且正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高分子材料80%以上作为包装、建筑、交通运输和纺织行业的结构材料和原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主要有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固化酶,用于印刷、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微细加工的感光树脂,用于薄膜电磁、静电复印及全息记录的电功能离子材料和生物功能材料等。高分子合成理论与技术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制取、改性、设计越来越重要,对发展高分子新材料有着不可忽视的开拓作用。接枝共聚、共混、缩合聚合、开环聚合和缩合,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手段。发展先进的树脂基、有机、无机和异质材料连接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降鳃机制和控制技术,制备综合性能更好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

4.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信息材料是指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显示及处理有关的材料。目前光和电是信息的主要传递媒介,又称光电信息材料。这类材料有半导体材料,各种记录材料,信息传输、显示、激光、非线性光学、传感和压电、铁电材料,几乎包括了现代所有的先进功能材料。其中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从材料角度看,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仍然是单晶硅。上一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光导通讯系统的相对信息容量比同轴电缆、微波系统和卫星通讯都有数量级的提高,不但节省材料,而且保密性强、抗干扰、损耗小,主要材料是高纯石英;目前正在研究损耗仅为0.001~0.01分贝/公里的多组分玻璃信息功能材料,高品质传感器与敏感材料,激光材料、显示材料,它们均系一批金属氧化物陶瓷。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技术领域,它打破了地域和种族的界限,使人类能够快速地分享共同的知识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迸步。

5.能源材料: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世纪以来科学与工业的发展使能源消耗量大幅度上升,全球年耗量超过10¹² 瓦。能源种类繁多,属于一次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海洋能等。就大规模应用而言,一次能源利用还需要克服许多科学和技术难关,其中材料就是一个带共性的关键问题。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最为洁净的天然能源,每年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达60亿亿度,比全球年耗能的总量还大一万倍。原理上所有的光电转换材料均可作为太阳能材料,但考虑到效率、价格比和使用寿命,GaAs之类的材料近期内发展前途不大,多晶硅效率虽低,但廉价、性能稳定,仍有发展前途。除了光、电转换之外,目前人们还在寻找其它太阳能转换机制。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是储氢材料。这类材料包括钛、镍为基的含铁、铜、锰材料。这些过渡族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由于特殊的晶体结构,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形成金属氢化物,储氢体积可比其体积大1000~1300倍。此外,正在开发中的核聚变能和磁流体发电机,可望在2l世纪投入实际应用。它们需要能在更高的温度、磁场和耐蚀条件下长期工作。

6.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与合成物的组合体。它能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在一定时限内,治疗、增进或替代机体的组织、器官或功能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生物学原理,设计、制造真正仿生物的材料,并且注重可降解吸收、最终形成与生物体完全相容的材料;在加工技术方面发展在微米或纳米级尺寸上进行三维组织结构控制、设计与制造仿生材料。7.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由数百或几千个原子组成的超细微粒或由这些微粒组成的纳米晶块体材料的总称。纳米微粒是保留材料特性的最小单元,它既不同于常规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和分子,具有许多与相同组分一般材料完全不同的奇异特性,研究表明,上述奇异特性与纳米材料特殊的内部电子结构和原子排序密切相关。这些特殊的物理效应和功能,为新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研究领域。很有可能使21世纪的信息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在飞跃,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存质量。

8.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超导体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特点,对电流传输无能量损耗,是一种理想的导体材料。超导材料有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材料之分。低温超导材料要在液氦温度(4.2K)才能显示超导性,目前已发现有近70种单质元素和5千多种合金、化合物具有超导性,其中NbTi合金和Nb3Sn化合物的超导性能最好,已经用于大型工程项目。高温超导材料是1986年才发现的一种新型超导体,在液氮温度(77K)就显现超导特性。液氮比液氦资源丰富,容易制取,因此高温超导材料比低温超导材料更易被工程使用接受,倍受各国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温超导材料多数是含铜的氧化物陶瓷。在已发现的数十种高温超导材料中,YBa2cu3西和Bi2%ca2cu308具有最好的综合超导性能,已经在工程项目中开始试用。我国超导材料研究在加工合成和组织控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Bi系长带研究和Y系块材制备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继续寻找更高转变温度的超导材料,加强对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组织结构控制和成型方法研究,提高现有材料在磁场中的工程临界电流密度,扩大和开拓应用领域,加强功能元器件制备工艺研究,是当前超导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材料设计、合成与加工成形技术

材料设计的设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目的是淘汰传统的“炒菜”法,按指定性能“定做”新材料,按生产要求“设计”最佳的制备和加工方法。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凝聚态理论、量子化学和化学成键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与加工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为材料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物理、化学理论和大批杂乱的实验资料沟通起来,使人们可以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对新材料研究做出决策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很多过去不能制备的人造材料,如超晶格、纳米晶固体、亚稳相准晶、复合材料和一大批人工裁剪、缩合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都是预先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指的是按设计要求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团的新排列,在所有尺度上,包括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对结构进行控制,高效、经济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过程。材料设计、合成和加工是制造和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关键,是融合人类物质结构知识、技术进步与工程基础科学的一个很大交叉领域。长期以来,不仅在中国,甚至包括美国等许多先进国家都把材料合成与加工看成是服务性的,缺乏应有的支持与关注,削弱了它与材料工程其它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基础研究机构和教育部门尤其如此,致使这一领域缺乏合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出现了合成加工落后于基础研究的局面,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尽快的改变和纠正。

四、结束语

在上一世纪里,世界的变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其原因在于技术直接紧随基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这为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结构材料方面,除了继续对传统材料进行改造升级之外,应该特别重视发展耐高温、抗腐蚀、高比强、高韧、高刚度新材料及复合材料:对于功能材料,应特别重视多功能,高集成度、高效率的信息功能材料;大力加强能源材料、超导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扩大它们的应用领域;加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加工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装备研究,把21世纪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参考文献:

篇7:大学生生命教育结课论文

不要害怕生活,坚信生活的确值得去生活,那么你的信念就会有助于创造这个事实。

——威廉·詹姆斯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信息10-1班姓名:郭晓宏学号:0967118105指导老师:徐永斌

如果我的生活更完美

(内蒙古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10-1班 郭晓宏 014010)

[摘要] 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也是人类这种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是对人生旅途的考验与经历,充满着悲伤和喜悦、充满着自信和激情,更面临着极大的人生挑战。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

[正文]

在我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很少觉得自己的思想很庸俗,但是进入大三以后我发现“思想”绝对算得上是我的“短板”,我从来不会走一条别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这是懦弱,真正的懦弱,害怕失败,害怕烂摊子需要自己收拾。朋友根据我的性格特征,推荐给我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看过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思维里确实有堵墙,无论承认不承认,它就在那里,让自己越发懦弱。就考研这件事情来说,我最初想着考研纯粹是因为老师说考研时我们专业一个很好的出路,那时的我绝对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今后走这条道到底是为什么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迷惑,让我觉得前方的路一片灰暗,只能走好当下的路,只是一直隐隐约约觉得考研是我的使命,而无数的前人又给我证明了这条路的尽头是相对比较美好的。现在想想这个想法多么幼稚,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你去走,而且这样一个浅显的理由似乎并不足以支撑我走到最后。我发现似乎只有我身边的人是在这样“庸庸碌碌”的生活着,谈论八卦、每天以闲侃为乐,为游戏通关而骄傲,我没有资格去谈论人家,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也是这样一个人,只是我比较厌恶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而已,而远处的很多人却都在为了一个梦想努力奋斗,纵然小有成就也不会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突然,我的心中萌发一种惧怕感,我害怕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害怕,怕我真的就这样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一事无成。

记得从小书里就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现在的境界必然还没有达到“读万卷书”的程度,只是单纯地在一边思考,一

边摸索着前行而已,我在自己先前造成的苦海中挣扎,希望有一天可以脱离这片苦海,去我脑子里的从小向往的大学生活真正的体验一把。朋友说,我想的太过消极,其实这样的生活相对还是比较不错的,是我不知道满足。可能是这样的,但是书上告诉我的世界确实不是我现在接触的这个样子的,而且似乎还离得很远很远。我想着,我要去追寻我想要的生活,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可能,我做的还是不够好,我还需要很多努力才能成为这样一个人,但是我已经在前行的路上。

在结交朋友这件事情上,我都不清楚现在我的状态,毕竟人心这种东西很难去把握,隔着肚皮不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地域和观念上的差异被无情的放大,很多的交际不再属于你的掌控范围。《牛仔裤的夏天》里的友谊真的让人羡慕,不得不说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友谊,大家好到了巴不得共穿一条裤子的程度,每个人因为不同的选择走上了不同的路,各自的生活都被琐事充斥着,所以联系也就渐渐少了。不过,从小长大的感情终究是经得起考验的,大家一聚,四五个笑话之后也就没有任何隔阂了,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悲哀。

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热情如火,有的人冷漠如冰,有的人积极向上,有的人消极至极,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有的人喜欢思考,有的人喜欢出行,一开始的交往总是舒心的,大家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虚伪的人,可是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这人自私、冷漠、心眼多、爱算计、心胸狭隘等等无法忍受的缺点,或许谁都是这样的吧,因此为了生存大家都习惯于带着面具生活,可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因为伪装的时间过长而产生疲乏感,最终露出一点点马脚。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看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能让自己吸取正能量的朋友,陪他们跌倒,再陪他们爬起来,无怨无悔。我很羡慕那样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我也想要做真正的自己,可是有时候生活逼迫你伪装起来,也就造成了很少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不断有东西需要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你的路才称得上是经过深思熟虑走过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存在任何遗憾,毕竟曾经为此而努力过,如果有机会在那个岔路口,在那条前行的路上再走一次也会走出同样的轨迹,这样的人生是完美的,即使在行进过程中,会有岔子,会有不舒坦,会身心疲惫,但是“绝不后悔”。这就好比贝壳里的珍珠孕育的那个过程,蛹破茧成蝶的那个过程,都是痛苦的,但是结局是美好的。

我想让我的人生更加完美一些,所以我现在开始行动,读书、思考、旅行、计划、做有意义的事情、远离鸡毛蒜皮的小事等等。这时我想起北大才女张曼菱的一句话:心中在做着一件大事,我的脸上就会不由自主挂着微笑。是呀,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现在我笑了,因为我也在做着一件大事,一件人生中的大事,一件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的大事。

[总结]

篇8:设计精心,结课也“惊心”

一、巧妙板书, 锦上添花

板书是开启思维的钥匙, 是一节课的灵魂。好的板书, 能撬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 课的最后几分钟, 我再次出示第二小节, 让学生再来看看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 然后我问:“小女孩捧着的仅仅是花瓣吗?”我板书:花瓣。“不是”“还是什么?”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作答:“孝心。”我在花瓣外画了一颗心形。我又问:“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我板书:飘香, 学生们回答:“妈妈还感受到了女儿的孝心。妈妈还感受到了女儿的爱。”此时, 我在心形的外面再添几条射线, 意味着花香四溢、爱心四射。这时, 学生们的眼睛里透着惊喜。这样的板书有字有画, 无疑更直观形象, 既帮助孩子们理解了题意, 领会了课文主旨, 又给孩子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获得美的享受。至此再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应该是顺水推舟了。

二、智慧拓展, 升华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在学校里工作了三十五年。而直到二十年前我才明白, 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 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 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 当学生们根据要求读完最后一小节故事的结尾“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了两座青山, 分别立在日

候, 总是参照“齐步走”的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要求总是整齐划一, 全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习任务的整齐划一的同时, 教师往往将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置于同一个标尺之下。这样一来, 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完成老师的课外阅读任务非常轻松, 在他们的心中, 只要完成老师的阅读任务就可以了, 而对于一些学生, 不管老师怎么布置, 不管提出多么低的阅读要求, 他们依然不想完成, 依旧是一有机会不读, 就觉得非常快乐。

笔者以为, 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得到教师充分关注, 并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别,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速度才会更快。学生之所以有不一样的表现, 缘于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实行个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全班课外阅读的时候, 关注整体固然重要, 但是更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学生不一样的阅读速度, 不一样的阅读兴趣, 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从知识、能力和语感这几个不同的维度, 制定出个性化的分层指标。这样一来, 阅读能力相对滞后的学生在课外读物面前不会望而却步。而阅读水平高的学生, 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以分层的弹性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收获更好的课外阅读生成。

三、链接发展评一评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循序渐进的过月潭的两边”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事是这样的结局, 你怎么看?”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大尖哥、水社姐为了大家这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出日月, 最后还是死了, 不值得。”这样的回答在教上一届学生时可没有出现, 但我知道很多孩子会这样想。我马上插入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随即吟诵起来:“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然后我问孩子们::“哪些人死了却还活着?哪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孩子们豁然开朗、畅所欲言:“坏人活着却已经死了。为人民献身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他活在人民的心中。”“大尖哥、水社姐舍己为人, 他们是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知道孩子们是真懂了, 他们很满意这样的解释, 同时对两个主人公更敬佩。课文这个传说故事不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故事的同时学作善人吗?此时的孩子们在读课文结尾时声情并茂, 情感得以升华, “善有善报”这一思想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兴趣练习, 提升能力

结课往往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巩固和提升, 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小学生在结课时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借鉴于永正老师的一个做法, 我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 课将结束, 我扮演起了孩子的妈妈, 与学生交流起来, 学生马上向“妈妈”复述起课文中的故事。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的复述能力、表达能力得以锻炼、提升。再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 当读到最后一小节“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我马上引导:“大海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天是一块翡翠, 海是一块蓝玉———”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背起了曾经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 学生们情绪高亢, 兴致勃勃地表现着自己。这样在动感背诵里加强了记忆, 激发了兴趣, 让旧知新识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

程。在这一过程中, 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 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状态也需要有个发展性的动态评价。但是, 很多的老师习惯于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粗暴的横向比较, 全然丢失了“发展”这一评价关键词。这样, 很容易形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过早地定性评价, 缺失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目标期待。

这样一来, 学习有暂时困难的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粗暴比较中被忽略了。而这些学生的这些点滴进步本应该成为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的生发点。同时, 一些阅读水平很好的学生, 一段时间内, 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能会降低, 也被老师忽视了。因此, 需要在横向比较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到纵向比较。遵循发展的原则, 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 认识到他们的原有阅读水平, 重视目前的阅读状态, 不断调整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发展的目标期待。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会随时看到课外阅读的进步, 时常享受到课外阅读的成果, 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幸福指数。

既然教师已经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的时空, 那么就不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评价的缺失变得高耗低效。作为语文教师, 不能让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走向空白。要用有效的评价作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动力源, 不断引领学生走遍天下书为侣, 始终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四、恰当总结, 画龙点睛

王国维先生曾说:“境非独谓景也, 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课境的开发同样如此, “境”在文本中, 更在人的心中。

学习《菩萨兵》, 结课时, 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 想想说说:回家后的藏胞们会和朱总司令、红军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千言万语说不完啊。此情此景, 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军民鱼水情。”这样的作结, 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红军和藏胞就是鱼儿和水的关系。在学习《放飞蜻蜓》结课时, 我这样问学生:“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收获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丰富多彩:“他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了要保护益虫”……这不正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所在吗?

五、适时引领, 设置悬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设置悬念往往是非常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如学完《少年王勃》, 我就简单介绍王勃, 还介绍古代其他文人的故事, 然后卖了个关子:“要想了解更多, 你们自己去读书吧。”一下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了课外资料。

是啊, 只要教师用心, 设计精心, 让学生们参与其中, 沉浸其中, 结课也能让学生们“惊心”。

【IT与成才】【才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课程, 它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 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处角落,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 都使用计算机作为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由此可见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更好地适应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以下就本人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感受谈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和各位同仁切磋技艺, 以求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 甚至对学习有畏惧和厌烦心理, 他们对社会及知识的重要性认知有限, 往往以为计算机课程就是打字、上网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 作为教师首先要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广博的知识面和超高的计算机驾驭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软件和有关设备的其他功能, 例如, 可以查阅资料, 网上自学或者名师远程辅导, 可以发表各种评论, 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每时每刻发生的各种新闻、轶闻趣谈, 可以做一个当下流行的“宅男宅女”等, 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方便快捷的方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根据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训练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寻找适合各个章节的训练方法,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更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 刚开始进行计算机硬件知识教学时, 我把一台电脑主机箱打开让学生边看书上的理论边讲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当堂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在熟悉键盘操作中, 我从网上选取了一些游戏软件:打地鼠、切苹果、“乖乖熊”打字、警察抓小偷等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了打字。在Office这一章节中, 首先发挥教师的传道授业作用, 自己精心准备一些范例, 然后一点一点给学生演示, 最后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让他们巩固知识点, 让学生做中学, 乐中学。

三、采用分组教学, 让学生做老师

从我本人几年的教学经历我感觉,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采用分组教学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进而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家庭,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大部分家里配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早已熟悉, 根本不用教师怎么去教, 就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 掌握理论知识就相对较慢, 动手能力就差一些, 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学生“请”到微机室里, 进行分组教学, 把一些程度好的、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透彻的同学和程度差一些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中职生虽然学习主动性差, 但是他们思维比较活跃, 顺势引导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中。这时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并主动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共同提高。

四、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平时的上机实践课中, 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进步, 哪怕是一点点的, 微不足道的, 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步。

五、把计算机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以更贴近社会专业岗位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教师应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在满足计算机课程基础知识学习要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选取含有专业课知识的练习或者素材, 有侧重地引导学生怎样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例如, 在文字录入训练课中, 教师可结合班级的专业情况选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文字材料, 如在文秘专业班, 一些企业管理的相关文字材料, 可选用Word图文混排, 如在财会专业或者审计专业中, 利用Excle对表格进行综合管理、统计计算和数据库管理。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 以上只是我本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具有创新性的、更适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目标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呈现出来, 更大程度上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更好地培育现代人才。

(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

加强计算机应用教学培育现代人才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教研计划下一篇:种红薯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