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寸心知

2024-05-02

得失寸心知(通用6篇)

篇1:得失寸心知

作文学习心得之得失寸心知

人有两只眼睛,一只观察世界,一只观察自己。人要清醒、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我的作文文字虽然没有问题,但重写和修改的次数还是不少。

我的AB式作文结构和文字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总是平铺直叙,没有创新,文章中也没有多少描写,有时还会有许多没用的话,引入主体事件较慢。并列式的作文虽然运用了很多描写,结构也正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尽量达到简短,但总想着要用小标题连接各个部分,却忽略了主体之间的连接用

“一”“二”“三”代替即可,有些加上小标题反而不好。双层含义的作文我经常用AB式作文的结构去写,由于AB式作文已经练了一段时间,所以文章中缺少描写的问题已有所改善,也基本上没了废话,但有时候两层含意扣题不紧,不能突出中心。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总会面临选材的问题,我经常感到没有事件可写,主要是因为自己平时对生活没有仔细观察,不曾留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不会积累素材。

如果我能能发扬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或许我的作文就会更好了。

篇2:得失寸心知

得失寸心知――自由快乐是语文

武汉市武昌水果湖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龚小林

我认为每个人都与文学有缘,不是作家才有文学缘。少小时,我的生活中是没有“文学作品”的,可读之书极为有限,万幸的是,我在长辈的故事和他们讲述的故事里知道了“真《水浒》,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体验”到“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文学的启蒙没想到就在“民间”开始了,于是乎就有了读书的渴望,在少小时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还读了《儿女风尘记》《三辈儿》《飘香四季》等等一些完全不为现代少年少女所知的书,更读了许多没有封皮、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毒草”。从而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做了多年的作家梦。可惜呀,直到上了大学,仍然不见一个“铅字”。我与语文有缘。

我的写作训练开始于发言稿、大字报和小字报,也写过日记,写了几个本子,每个本子都只写了几页,后来想想,写日记是我生平感到最难的事情。作文水平就在“说假话”中提高了。与语文最大的缘分在于从小就教会班里“很笨”的同学认字,我认字特别快而且多,我总是不解,怎么那么简单的字,还有人不认识,也正好给了我“当老师”的机会,当时班上有几个年长四五岁的同学,天天要到我这儿过识字关,检查背诵更是朝朝暮暮。毛泽东诗词全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我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我曾经为大人们背诵示范,骄傲得很。

可以说,我在语文与文学中充分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于是乎我当上语文教师也就认定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给学生以快乐,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从教近30 年,没有建树什么理念,没有总结出这法那法,但有些许体会,努力完成了从不愿意教书到只能教书到努力教好书的嬗变。

语文学习要有点情趣

语文是一点情趣。汉语言及汉字无愧是上苍极大的恩赐,不光字形优美,取用灵活,而且极富机趣。

回环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首尾衔接,天衣无缝;倒读诗“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颠来倒去,浑然天成。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多么富于雅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涵泳汉语汉字的同时,体味其情趣,感受其魅力。语文学习的情趣需要涵泳,涵泳需要一份自在无碍的心境。黄石东方山传说是因东方朔于此地游历、讲学、炼丹,后人遂名为东方,山上有弘化禅寺,佛殿有一匾额,上书“得大自在”。于“得大自在”各有所解,在佛应是指消除一切违缘障道、疾病、灾难,能令他人敬爱,具大威势,得财增福,所求如愿。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在说当个好老师、做个好学生的境界,当老师自由自在自成一家,做学生自觉自励自得其乐。

“给学生以自由。”这是我近30 年的教学实践中透析出来的一句话。(教学论文 )这自由是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自由;自由来自于教师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有赖于课堂教学民主化,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包容与呵护。

年学子刘满(化名)在回母校时,与学弟学妹调侃:“语文课和语文老师很好玩。”高一新生哄堂大笑,他们感到奇怪,竟然还有学生说“语文课和语文老师很好玩”,不仅语文课好玩,语文老师也好玩,这个“玩”字让他们新鲜、惊讶。刘满狡黠地笑着:汉字好玩,阅读好玩,活动更好玩,老师话语风格好玩,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好玩。这是对他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及语文课的感受与评价。让语文课不再面目可憎,让语文课使学生开心起来,是我多年来的努力与实践。

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语文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学生一个个都打不起精神,不爱听,开小差,作业常常交不齐。我也曾经为此苦恼过,甚至觉得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但作为语文教师岂能安之若素,必须担当起来,努力去改变现状。我不能改变那么多的人的现状,但至少可以改变我的学生们,哪怕是死水微澜,也得弄出一点动静、一点生机。我带着问题、带着苦恼,深入到学生中去交流。来自于学生的反馈是:语文课不好玩,内容枯燥;语文课堂很死板,毫无新意;语言训练不得要领,没有规律可循。这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远不是一人一时之功所能凑效的。

语文课应当“好玩”,母语教学应该给学生带来的喻悦身心体验,构建这样的课堂需要一种智慧。在这里,明白了“好玩”的师生应当懂得幽默、自嘲、活泼放松、宽容和豁达,知道进退、包容、合作和共享。所以,好玩的课堂它给语文教学留下的应当是宽阔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回旋的`余地、深厚的背景和丰富的侧面,使当下过分严肃、紧张、刻意的课堂能复归于语文教学自然的田园生态之本色本真。

让课堂成为乐园,是一个涉及到教材观、学生观、课堂观等方面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其视之为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变教师为学长,力求将课堂成为民主的土壤,进行着快乐语文课堂、快乐作文教学、快乐读写训练等实践,把文章上得生动有趣,变课堂教学为美丽语言感受课,文学形象再现课,语文节目活动课,文学评价课,语言得失辩论课;努力使课上得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我虽愚鲁但特别推崇孔子的教学方式,努力去创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也强了,课堂活动有序开展,学生知识学得活,记得住,也能考得出。比如在《春香闹学》的教学中,自己以陈最良的“形态”出现,惟妙惟肖地唱读(虽然不靠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私塾教学的模式与氛围,再让学生参与进来,体会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品味戏剧的语言,并且指导学生演出课本剧。又如,一次作文教学,我踩着铃声抱着一摞作文本闯进教室,一个踉跄,本子掉了一地,学生哄笑起来,我无奈的四下里看,弯下身子,一本一本的捡起本子,然后向学生做了个鬼脸,吹胡子瞪眼睛大叫一声“上课”。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立马宣布:“今天作文的内容是――细节描写。”先前一系列的动作、语言、神态其实是作文教学的设计。

语文教学的多样化,诗意化,好玩有趣,轻松愉快,学生欢迎。每年学校的科技艺术节是最热闹的,最为学生关注的又是课本剧场,我的学生演过《雷雨》《春香闹学》《飞越疯人院》《窦娥冤》《哈姆雷特》,也改编过《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学生太投入,太较真,太有体验,也太快乐了,语文课也太好玩了,语文学科也就不再面目可憎了。

语文教师需要宽容

教师的宽容品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 宽厚容纳不同学生的见解、思想、行动,甚至是理智接纳学生的错误的品质。作为中学教师,教了近30 年语文,当了20 多年班主任,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爱和宽容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教师可能做不到绝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一定要尊重、宽容每一个学生,客观、无私、公正地对待他们。

有了宽容才会无拘无碍,学生才敢于“肆无忌惮”。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敢于发言的,因为“胡说”都得到保护。在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学生自由的碰撞,闪现出智慧之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在教学《孔乙己》的过程中,我有意的鼓励学生就孔乙己“偷书”的情节“胡说”,让他们在碰撞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孔乙己》有这样的一段情节: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关于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理解,大多数学生一笑了之,也有人对这件事很有疑心,我反复揣摩和琢磨这件事,却得不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那么“偷”和“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对于这个事情,孔乙己为什么“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也要奋力争辩呢?专家、行家总是从“偷”“窃”的语意程度、使用范围去纠缠,从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去辨别,勉强自圆其说就过去了。但我故意发动学生“胡说”。

有同学说,因为他没钱啊,可是又觉得自己是文人,当然就要读书嘛,读书人看书是天经地义的,书本来就是给“我”看的。所以就说自己偷书不算偷。

有同学说,偷就是偷,不是窃,孔乙己故意咬文嚼字,想蒙混过去,扯开话题,分散注意力。

我在学生的论辩中,简要地介绍了鲁迅先生创作的一些特色,特别是人物塑造的成就:

鲁迅笔下的人物各有特色,深深地打上了鲁迅的烙印。有些人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独特的人物群像,鲁迅以他鲜明独特的语言、思维、行动、个性创造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人物形象。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时,常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方法。

鲁迅说:“作家的取人为模特,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细微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象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法的。”“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在启发之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七嘴八舌,好不热闹,最有意义的是,有同学提出“偷”的新见解。该同学说:“我祖籍是黄冈,小时候我回老家,长辈们总是问‘偷书吗?偷几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我总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总是问‘偷书吗’,我哪里去偷了?”“有些方言‘偷’‘读’同音,都读t侪u,孔乙己的辩解可以理解为:我孔乙己是个读(t侪u)书人,读(偷)(t侪u)书是我的本分,我偷书能算偷么?”妙,实在是妙!没有奇思何来妙想?但是有同学说,鲁迅不是湖北人,“偷”“读”同音吗?这是臆断。赞成者与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我就适时地引导,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文学创作中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人物的语言能否也是取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答案是次要的,宽容的态度,自在的课堂,自由的碰撞,才是弥足珍贵的。

语文课堂需要原生态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标准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通过课堂让学生整体了解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心智,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

课堂教学“原生态”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的过程,是一种没有经过刻意加工的自然想法,一种原始的自然美,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肯定学生的充分表现为特征,融入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达到丰富灵活的教学效果,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的再现。教学“原生态”强调的是真实、自然,追求的是和谐。新课程背景下尤其需要原生态课。

我认为原生态的课堂应该是基于具体的学生,也就是符合所谓的学情的课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使教学更趋于实际,更注重实效。原生态的课堂教学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是思维的原初性和知识的生成性。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融入自己的智慧,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魅力教学风格。

原生态课堂不只是让学生大胆的、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而且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知识在交流与碰撞中自然生成。教师原生态课堂,要在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及时转换角色,还原思维状态,时而做一个倾听者,时而做一个示范者,时而做一个引导者,时而做一个参与者。

语文学科是让学生倍感苦恼的学科,尤其是语文考试的成绩常常难以令人满意,更有甚者,学生花了不少的工夫却不见长进。学生经常慨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老师也常常哀叹:“语文,我拿什么拯救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既有死的又有活的,既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说不清”是常有的事情,语文学习常常是非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还不能反一。姑且不说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试水平有一点长进都是难乎其难。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在老师来讲,就是在还原思维状态过程中,体会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原生态。我始终践行共进式学习,在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教案,精选课堂练习之外,每次检测和作业,都与学生同步完成,还原思维状态,在原初状态中去进行考察,以获得对试题的真实把握,苦恼着学生的苦恼,找出学生的“困惑”。

甚至有时逼迫自己“出丑”,在出丑中突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在试题评讲中,我抛开“参考答案”,只顺着自己总结的方法和思路解答,哪怕中途卡壳、出丑,也要把思维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卡壳了,有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经过“原生态”练习,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在苦恼着学生的苦恼的时候,也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自由自在自主自得之

常有好学者讨教语文学习方法,也常有好事者指点迷津,在我看来,语文学习实在是无法可言。我常常说,语文素养和考试成绩是不能等同的,语文考试成绩达到极高的水平不是老师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也不是老师教的。个中道理当如是解:语文学习依托母语,学习的内容、场所、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又使得她和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曾有大家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内容何其丰富,生活的界面又是多么宽阔,这些是某个老师、某个名师能够教育的来的吗?更遑论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活动课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深得学生的欢迎。

篇3:得失寸心知

一、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拥有权威地位,经常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强制性记忆,甚至作文的主要框架也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作。长此以往,学生一直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令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课堂氛围也非常压抑,对作文课产生了恐惧感。此外,当课文内容与实际写作具有一定的差距时,学生很难从背诵过的内容中找到吻合的部分,也无法恰当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容,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深度。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种情况,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写作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并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由此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此外,由于受到了性格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的作文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逐步提升作文质量。

二、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文命题

有效的作文课堂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思维敏锐,但是却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容易偏激。因此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设计科学的作文命题,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多鼓励学生。例如高中生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充满了兴趣,很喜欢听一些社会中的新鲜事,并且渴望长大。同时还会对生活中的问题作出评价,较喜欢模拟角色活动,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班主任”等,对于自理以及创办刊物等有强烈的需求,学生的思维已经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做未来主人翁的思想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逐渐成了意识中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多关心时事热点,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作文命题,还可随时让学生展开即兴写作,由此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与思维能力。

三、充分运用现代手段丰富评改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产生了冲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批改作文,将学生的文章呈现在显示器上,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批改。教学实践表明,此种评改的方式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上,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批改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如可登陆特定的论坛批改作文,或者建立专题网站来批改作文等,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都参与到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作文评审团,这不仅避免了批改的片面性,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多样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制定修改措施,由此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此外,借助网络交流平台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多元化,在互动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修改作文学生也可在电脑上进行,这便于删减或者增加内容,这样就能够减少重复抄写的问题,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作文逐渐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需要较长的时间细心锻造,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合理的命题,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是教师转变角色的转折。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难点,作文课堂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4:得失寸心知

时间都去哪了?作为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在一次次上课、下课铃声中,在一本本作业的圈阅批改中,在一场场考试中,时间就“伶伶俐俐”地不见了。可我们的日子不应该只是一日一日复制昨天的生活,也不应止于仅仅按时上班下班、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在流水般的时间里,我们能留住的其实很多。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三位教师在过去一年工作中的感悟和收获吧。

从省城回来的路上,接到数学老师打来的电话,得知班里的学生徐嘉瑞离家出走了。我心情很复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1岁的孩子下决心出走呢?静下心来细想想,才发觉这孩子对于我是那么陌生,以至于想到最后,脑海中只剩下他平时少言寡语的样子。

带这个班一年了,一年里我看着学生长大了一岁,也见证了他们的快乐和忧伤。坐在夜里疾驰的大巴车上,我试着把这一年的片断串联起来。

学期开始一段时间后,魏鹏转学到我们班。他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孩子学习不太好,请您一定多操点心。”我满口答应。但当我真正知道他学习不好到什么程度时,还是出乎意料:拼音字母表都读不熟练。在一次听写全错后,我狠狠批评了他,告诉他如果再这样,我就送他到一年级去“进修”。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依然过不了拼音字母关。我觉得这孩子可能是故意不学习的。

五月初,杨柳开始抽嫩条儿,天也亮得早了。清晨我跑步路过教室,发现教室的灯亮着。谁这么早就到了呢?进去之后,我看见魏鹏一只手拿着笤帚,另一只手拿着用饮料瓶自制的洒水壶,在一排一排地打扫地面。我问他怎么来这么早。他说:“今天是我们组做值日,我动作慢,就早点来。”我听完心里五味杂陈。多有责任心的孩子!我却用粗暴的成绩红线让他承受明显的压力。利用班会时间,我表扬了他,同时鼓励他每周进步一点点。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他为此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想想,是偶然的一个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孩子。我有点后怕,如果那天没有跑步,自己会怎么看待魏鹏呢?恐怕是很难有改观吧。此后,我常常用这件事提醒自己——快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我开始记录每个学生的优点,写在便条上,贴到教室里。孩子们经常去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笑做一团,也会互相督促着发扬这些优点。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的开心和上进程度真是我意想不到的。

每次批阅作文,我都会把陈雪莹的挑出来第一个批阅,这个小女孩每次都能把作文题做出独特的解读。可奇怪的是,我却很少看到她的笑脸。有一次自习,我无意中看到她在写些什么,大致内容是:“如果爸爸不总是喝醉,妈妈不要一直唠叨,弟弟不那么调皮难管,我们一家人会非常幸福。”经过了解我知道,有了弟弟以后,她在家里经常被冷落,变得很不自信。

晚饭后,班里女生总爱分组去打篮球,而陈雪莹就坐在台阶上看书。有一天,我加入篮球队伍,并让班长去叫陈雪莹。她站在边上不肯进场,我故意把篮球丢过去,说:“快接住,不然砸到了别哭鼻子啊!”她没接住,砸在了胳膊上,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天,她加入集体,玩得也颇为开心。只是这样的状态总是需要刻意调动,每周一到校,她又闷闷不乐。我知道不和谐的家庭让她备感压抑,但也没有更多方法让她开朗起来,于是渐渐地放弃了尝试。

此刻在昏暗的车厢里,我才发现自己的轻易放弃,可能让一个孩子失去转变的机会和更多的成长空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懊恼的吗?

又想起了离家出走的徐嘉瑞,班里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但我对他们的印象却很模糊,可对经常犯错的孩子我是“如数家珍”。原来我所在意的,仅仅是“不要出现问题”。那些静静成长的生命,总是被优秀生的光芒和常犯错的学生的喧嚣掩盖。这实在是我作为教师的狭隘和缺憾!

一年的时间到底给了我什么?可能就是此刻的不安、遗憾和思考。我每天深陷在追查作业和卫生评比的琐事中不能自拔,朝着成绩与秩序埋头飞奔,既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也没有让自己获得专业成长的幸福,何其可悲!不过终究还是有收获的,比如我知道了倾听与等待的重要性,也懂得了怎样鼓励与帮助学生。

篇5:冷暖得失问寸心抒情散文

我在努力忘记一些事,当然主要是想忘记跟这些事相关的人。

事实证明,想要忘记的,其实很难忘记,因为,我的“努力”对我的潜意识就是一种强烈的暗示,所以,有些人,有些事,不但不能忘记,反而记得更牢。

真的,我真的没有想到,忘记,原来是这样的难。

终于做出忘记的决定的时候,是那样的果断,简直不亚于“易水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那样坚定地离开了,却不知道,背叛的终究是别人还是自己,也不知道解脱了别人还是解脱了自己。从一个楼层到另一个楼层,从一间办公室到另一间办公室,我完成的首先是空间上的隔离和疏远,觉得这样很好,至少是“眼不见,心不烦”,然后,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工作,我不必再留心别人无休止的喧闹扰攘,也不必再躲闪我不想见到却总是在我眼前晃荡的身影。自此,工作之余,我可以利用每一刻闲暇来看书,来写作,不想看书不想写作的时候,侧头看冬日的晴天或阴天,让自己的意念像野地里的水一样自在地流,像高天的风一样自在地吹。我不必疲惫不堪地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又在猛然之间觉得他们原来是那样的陌生。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心猿归穴,让意马回厩。甚至,我还特意告诫自己:不要随意参与大家的闲谈,闲聊无益,我的时间陪不起,我的心境伤不起,我的灵性消磨不起。我还告诉自己:也不要让耳闻目睹的种种丑恶和卑劣伤害自己,因为卑劣和丑恶太多了,某人擢升,某人发财,擢升之后,舆论四起,真相大白,那样的人都被提拔当领导了,原来某人的背后有那么多人在提携,原来某人很有“手艺”;发财之后,财源暴露,原来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来得可真容易,来得也真不光彩。想想自己,只是个教师,怎么能够让自己柔弱的灵魂和此等强悍的精神污浊进行残酷的“肉搏”呢?不上课,不备课,不批改作业,也不想看书的时候,最好还是强令自己看点书,虽然现在喜欢看书的人不是很多。

换了一个环境,已经成功地逃离了一半,若能再走进书本的世界,又成功地逃离了另一半,想忘掉的,怎么能够忘不掉呢?虽然心力有限,时间有限,但还是相信自己能够从旷日持久的情感泥沼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心境平和一点,正常一点,更重要的是宁静一点,抛弃虚幻,触摸真实,最真实的是自己已经走到了“知天命”的边缘,无论怎么说也应该有掌控自己的情感和理智的定力了吧。

然而,我错了,因为我太天真,因为我实际上还在感情用事,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所以,我这次错得一塌糊涂。

心灵的历程可以受时间的控制,但好像不受空间的阻隔,行为上全新的结果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彻底改变。当我把自己在新环境中安顿好之后,我又茫然了,因为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听大家的闲聊,听女人们提高了嗓门谈论冬装外套,听她们压低了嗓门谈论各式内衣,听她们当众谈论本埠的桃色新闻,也听她们咬着别人的耳朵抖搂别人的隐私。当我发现自己在痴痴呆呆地听人说闲话的时候,竟不知听了多久了。记得窗前本无日光,一惊猛醒,窗前已是一大片艳丽的冬阳;记得窗外远处有薄雾轻飏,恍然猛醒,薄雾,不知何时已经散尽,阳光下,槐的黄叶放射着耀眼的金光,梧桐的黄叶,像一大堆火在热烈地燃烧,而竹子的叶子居然绿得鲜亮。我就使劲摇摇头,仿佛要把这一切扰攘从脑子里摇出去,摔倒很远的地方。我重又看书。

当我再次发现自己又走神了之后,书已经翻过去了好几页,却什么也没有记住,终究是白看了。更糟糕的是,我制定好的写作计划也是一拖再拖,脑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创作灵感。就这样,常常发现自己的失态反常,有时也会勉为其难地写一点东西,写出来的文字连自己都觉得味同嚼蜡,我就慌乱,我就恨自己的不争气。

我明白了,我非但没有走出泥沼,反而将自己置身于更大的一片汪洋,水天一色,找不到岸。我总觉得有一个人在我的后面,就回头,就转身,四处张望,但还是觉得那人还在我的后面,用那一双我最熟悉的眼睛看着我,静静地看着,并不做声,似乎永远也不想做声,那双眼睛比淹没我的汪洋更广大更深沉,仿佛两个强力磁场,而我只是一枚铁钉,磁场将我牢牢吸住,我们却无法靠近,因为我们之间还有一层理智的隔阂,我可以把自己的身体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我却无法逃离那人强大的磁场的吸引。

我被俘获了。

这个结局,不应该是我的宿命。

人生的坐标系里,我不该发生这样意外的偏移,更不该走得很远。Ahlily,我一直这样称呼她,当然总是无声的称呼,这种无声也包括我屡屡把这个名字写出来,除了我,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知道。关于她的名号,我不敢使用汉字,我怕汉字的名号会有一星半点的信息的泄露而伤害于她,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终极理想,即便有难以避免的伤害,我都情愿留给自己,即便这场情感遭遇不会有任何世俗意义上的结局,我也要保全这个人的一切,包括这个人的姓氏和名号。我必须这样做。

街灯初放,人影绰绰。

散步归来,我信步行走在人行道上。我的视力不好,晚间所见除了高亮的对象,其余,我大抵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正走着,迎面一人,仿佛突然站定了,仿佛就是为我站定的,并且有一股力量从这个人身上向我袭来。在光影迷离的夜晚,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让人高度警觉。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看到了对方模糊的轮廓,虽然模糊,却是我非常熟悉的轮廓,匀称,精致。我知道是谁了,也侧身在街边站定。

她站在一棵香樟树下,浓密的树叶中难能可贵的缝隙筛下零碎的灯光,逆光,勾勒出来的只是她的身体清晰的轮廓,仿佛一幅剪影画面。我看不清她,她一定能够看清我,我的脑海里却能清晰地呈现出她的眼神和表情,那是早就储存在我心里的信息。我从她很自矜的姿态想象着她的内心,她在询问我,以自矜的站姿询问我,却没有任何言语。看着这个影像,我也无言。说什么呢?真的不知说什么好。那一刻,我只能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时间凝固了,或者,时间已经消失了。

那时,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永恒。

车流,人流,车灯,路灯,一动不动的广告牌灯,闪烁变幻的霓虹灯,婆娑的树影,凌乱的光点。我的对面,站着伸手可及的那个身影,我却不能伸手,因为连言语都没有,手在这时显得最笨拙,也最粗野,所以,伸手便是多余。再说,伸手干什么呢?手无法解释,也无可索要,要握吗?如果不是最后的握别,这时候的握手就显得过于虚伪,也过于猥琐。唯有一动不动地站着,唯有让她清楚地看着我,而我不能看清她。这样最好,最真实,最合理,最公平,我活该被暴露无遗,活该被晾晒在道义的`阳光之下。我连任何形式任何性质的伤害都能全包全揽了,还在乎被一双眼睛被一个心灵层层解剖吗?在这种时候,连自己的情感都无法安顿的男人,又何谈落魄的窘相呢?

在我眼睛的余光里,街上,光与影在闪烁,在流动,在变换,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到后来,连自己的心跳和呼吸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连自己都不复存在。

我希望这样的“永恒”千万不要永恒,因为我决计要忘记她了;我又希望这一刻的“永恒”真的变成永恒,因为我并没有忘记她。

到底是谁先移动脚步继续前行的呢?记不得了,反正我们各自往前走了,仿佛两个行星偶然相遇,并未碰撞,只是以各自的引力扰动了对方的内核,引发了一场无声无形的天体变故,然后,循规蹈矩,依序而行。

内心一旦扰动,必将引发“灾情”。

我才发现,我自己原来幼稚得很心疼,也幼稚得很可憎,我的所作所为,也许早就成了自私的典型。既然没有奢求,何必跋前踬后?我的只身逃离或许是给对方故意的伤害?或许,我们都需要的不过仅仅是在平静的相处中给对方以精神上的支持、从而求得感情理智上的平衡对等?或者,我们的幸福快乐原本就是因为我们都没有任何奢求、而我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她一定看得很清楚,我一定看得不清楚。

自私又可怜的男人,你又一次犯错了!

无言,是最直接的灵魂拷问,沉默,是最明确的内心说明。以后的日子里,我又该怎样安置自己的心呢?

当这一切都变成了既成事实,属于我的生命的一段光阴又成了无法挽回的过往,丢弃在过往中的还有我本不愿离开的人,却离开了,像两个运行半径不相等的行星,我们之间渐渐拉开了距离,我只知道我在回头,回头……我太小,在里圈运行,浮躁,慌乱,劳累,是我离开了;她很大,在外圈运行,安定,平静,洒脱,她落在了我的后面。这都是真的,我比她衰老,是心的衰老。

Ahlily,除了我,谁也不知道她是谁,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有人叫她Ahlily。当我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完成了又一次忏悔,我希望在仅有的时光间隔里,我们还能够并行不悖。我从来没有向她说出过那个字,我嫌它太俗气,她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洁净的都是完美的,毋庸置疑,不可指摘。等过了这个冬天,等到下一次杨柳飘絮,我想我会告诉她,我的做法尽管很可笑,但我并无恶意。

此后不久的一天,我独自沿街前行,被人重重地拍了一掌,一回头,原来是她,Ahlily,容光焕发,一身青春气息,满脸活力阳光。

“怎么,连招呼都不打了吗?”她问我。

我还是无言,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轻松一笑,想证明我的憨厚和宽容,也想证明我的无奈和无辜。无疑,那确实是我今生笑得最真诚的一次,仿佛度尽劫波之后的坦然一笑,悄然冰释,顷刻之间春回大地万木复苏,心旷神怡地沐浴着浩浩荡荡的暖风。

篇6:得失寸心知

一、“文革”前学艺至实践时期。

童年的我常对着留声机学唱外江戏名小生赖宣唱盘中的《斩莽》《芦花雪》等剧目, 日子久了能分辨出西皮、二簧曲调来。进剧团之后, 在邓芝晶老师身边学有《断桥会》《拾玉镯》《盘夫》等戏。《断桥会》是老师的看门戏, 唱功、做功较为全面, 在他严格训练、自己的勤奋学习, 打下了扎实基础。老师看我学戏行, 不久传给了我全本《白蛇传》。《盘夫》是著名广东汉剧小生曾谋的拿手戏, 各团小生行都以此戏作教材。我崇拜曾谋老师, 他专门以此戏给我讲戏文、教唱曲, 使我得益匪浅。在组织重视培育下, 进团不久时间, 能演出小生戏有《白蛇传》《团圆之后》。无奈好景不长, 刚露头角的我, 遇上禁演传统戏的来临。时代的变迁促使艺术要从新学起, 特别我唱小喉改唱原喉, 难以一时适应, 表演上更不习惯。“面对困难, 不进则退!”耳边警钟敲响我重新勤学苦练的决心。我首次担负的现代戏《李队长负伤》饰李队长, 该剧讲述李队长负伤后在后方与群众如何与敌人开展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当时我满有信心演好此角, 想不到彩排后提出那么多意见, 总的说我的表演不象赤卫战士, 象似一员教师。一盆冷水几乎把我胸中炽热的艺术火花扑火了。是啊!演传统戏有其整套的戏曲表演程式, 行当中还有人物形象化的艺术动作, 按此照搬, 感情、唱腔到位, 可说没错。然而, 现代戏的表演是不拘于程式, 注意人物要性格化, 讲究角色身份和历史时代背景, 在不脱离生活的基础上高于生活。那么在艺术处理上就要重新创作出能刻划人物性格的表演动作来。要表现舞台上李队长的英雄形象, 首先应了解他的英雄事迹、历史背景入手, 掌握素材后, 再用戏曲这门特有的艺术设计出唱、念、做、打一系列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舞台动作来, 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 就是高于生活的舞台英雄人物。当我明白了这方面的道理后, 茅塞顿开, 将几乎熄灭的艺术火花重新点燃。此后我更加认真学习文化、苦练基本功、钻研曲牌知识和有关业务方面的理论知识, 为提高自身文化、专业素质打好基础。我记住了“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的教导, 以学者不羞的精神, 长期坚持学习, 刎苦钻研, 在组织的教育培养下, 很快成为主演。我扮演的角色有勤劳的青年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老贫农等不同年龄性格的人物形象。演出过移植样板戏选场《沙家浜》郭建光、《智取威虎山》少剑波。1967年开始, 连续多年抽调参加省专业文艺汇演, 饰演主角和比较主要角色, 得到专家们、同行们青睐。

二、恢复传统戏以来, 艺术成长、丰富、结果时期

“春风吹绿大地, 唤起百业生辉。”打倒“四人帮”后, 被禁演的传统戏又重新展现舞台, 从此我又操起了老本行。那时我还在平远文工团, 组织请来汉剧院罗恒报老师, 与本团艺术骨干一起掀起了恢复传统戏的练功、排练热潮。我从《十五贯》开始, 接连演出小生戏有《龟山案》《胭脂》《秦香莲》《王老虎抢亲》《白蛇传》等。为满足广大观众要求, 常常一天负担两场主角戏, 我趁此良机, 获得了更多在舞台实践的机会。演出任务较重的同时, 还肩负着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身边的学徒有管焱君、刘小娟 (女) 我离开此团后, 他们都上岗演出了。我常说:“人是锻炼中成长, 繁忙的工作磨练了我, 使我在各方面渐渐成长起来。”

1980年我被组织调进广东汉剧院, 真正拜在曾谋老师门下为徒。在群雄汇集的剧院里, 我鼓足十二分劲头钻研业务。以《林昭德》剧中人物的一句唱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先贤话, 激励我振作精神步云程”为动力, 我报到后四天, 在手中无剧, 曲本也无多排练的情况下, 登台饰演了林昭德主角, 当晚得到全团的好评, 还得到梁素珍院长的重视和爱护, 第二天晚上, 梁院长亲自登台为我对戏, 从此以后, 我非常荣幸地接替了曾谋老师与梁院长配戏的重担。老师的宠爱, 真传与我的小生戏有《林昭德与王金爱》《秦香莲》《闹严府》《丛台别》等, 由于这些节目与梁院长拍当演出, 所以又得到她在艺术上的指导、关怀。近三十年来梁院长既是舞台拍当, 又是我其中一位好老师。

我为寻求艺术的发展、进步, 常常写演戏心得和体会, 这样既可锻炼人的写作能力, 又可将饰演的剧中人物进一步深化,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上来。这样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学习, 我的艺术造诣明显地又上了一层梯阶。我经常参加巡回公演, 参加重要场面的演出活动, 例如1981年秋交会时在广州友谊剧院演出《林昭德与王金爱》, 我饰演林昭德, 得到梁灵光、李坚贞、欧梦觉等省领导和日本朋友三甫先生、香港客属商会会长刘锦庆、曾宪梓先生等各届人士赞扬、接见和合影, 还受到国内外、香港、泰国等记者采访和报导。从此, 在我原有一点小名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广大观众了解和熟悉。点滴成绩不可松懈, 激励我不遗余力地投身汉剧艺术事业中。曾有一段时间, 我从一团暂到二团主持业务工作, 我负责《花灯案》《林昭德》《闹严府》的移植排练工作, 带团至韩江一带演出了两个多月。我独负男主角重担, 夜夜登场, 连续公演了百多场戏。白天带班排练, 补角色和解决一些业务上出现的问题, 身边带有接班人黄云、陈建月等。超负荷的劳动, 有时也觉得劳累, 但看到年青人能一天天地走向舞台中央, 心里顿感欣慰。我经常这样想:“汗水能洗刷人的心灵, 辛勤的劳动换来我艺术上的果实, 丰富了我的人生观。”

艺术追求是无止境的, 想做真正的艺术家就要不负流水年华, 做时光的支配者。为寻求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并在继承传统艺术基础上有所创新, 有所变革, 我对自己订出了今后奋斗目标:

一、争取多排新戏, 增强自己艺术上的创作能力

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舞台经验, 积累艺术资料

三、学习编导工作, 加强理论修养

四、艺术上树立学到老做到老的精神

多年来我尊诚自己的诺言上演了好些自己创作的新剧目, 充分发挥了我的艺术才华, 就以《春江月》《凤冠梦》两剧谈点体会吧:该剧目中我负担导演, 主演兼音乐唱腔设计等工作。如《春》剧的柳宝, 《凤》剧的沈少卿同样用小生扮演, 因各有其不同的身世、背景, 故人物处理上也要不同, 柳宝一出娘胎, 父母受害, 是在贫苦屈辱的环境中成长。沈少卿生长在官僚富有家庭, 家遭不幸才逃命于民间一渔民家中。因此我在塑造两者人物性格时, 柳宝用小生跨行手法, 于粗犷大方, 志气过人的表演气质贯串角色性格之中。沈少卿用文小生表演, 艺术处理上以文雅恭谦、多思多虑为基凋。这样就创作出同样行当不同人物性格的表演艺术风格来。唱腔也是如此, 沈少卿与《闹严府》曾荣的遭遇相近, 人物基调相同, 所以我基本继承曾谋老师流派唱法作主心骨, 渗进自己的行腔, 于潇洒飘逸感人中唱出他十足的书生味和落难时的悲伤感情。柳宝的唱腔则吸收另一著名小生赖宣的唱法, 唱出高昂悠扬的韵味, 使人听后信服他才气出众, 志气过人。又根据两者剧情需要, 分别用不同风格设计了好些新腔、导腔, 还借鉴其它剧种二重唱的手法作大胆尝试。通过巡回演出验证, 广人观众不但喜欢, 还得到好些戏迷、票友们的赞扬和鼓励。

演员学写作是件较困难之事, 能刻苦钻研, 坚持锻炼是会有收获的。想当初我学写几句唱词, 彻夜无眠也难下手中千斤之笔, 后来通过自己长期不懈学习和实践, 请教老作家指点, 今天, 千斤之笔已减过半。近年, 起笔挖掘整理或改编小生主演的折子戏有《仕林祭塔》《罗成叫关》《薛平贵别窑》《断桥会》《书馆奇缘》《辕门射戟》等, 新编独幕小汉剧有《灵光传奇》《观音引度》等。还在舞台长期实践中创作积累了自己的唱腔艺术资料《广东汉剧谢仁昌唱腔专辑》。这些唱腔既不脱离传统, 又有革新, 记得汉剧院建院三十周年, 小戏专场展演, 《仕林祭塔》被选参赛, 我在该剧中承担剧本改编、导演、音乐唱腔设计, 主演等工作一举获得四项二等奖。1995年2月22日的《南方农村报》“明星心曲”栏目, 专门刊登我撰写的《改革时代求创新》文章。最近我撰写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整理导演《仕林祭塔》的体会》和《小生唱腔浅谈》这两篇论文, 又被《广东戏剧家》 (1988年第二期、第三期) 分别发表。舞台表演方面, 通过吸收各剧种优秀艺术和自己长期实践积累, 于业余时间进行着小生扇功、水袖功的文字艺术资料的编写。我曾任本院汉剧培训班声乐唱腔老师, 为剧院培养出一批青年演员。1997年4月份, 我随剧院赴台湾演出, 肩负小生行当重头戏, 在公演期间, 我的表演艺术受到台胞们的赞扬, 不少观众要求签名、合影留念。有一位名叫郑荣兴的教授看了《盘夫》后, 到后台对我说:“此戏太高雅了, 你们的演出太棒了!你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在台湾难觅第二者……。”我急忙恭谦地说:“大陆好戏很多, 象我这样的演员更多, 欢迎来大陆指导。”他非常高兴地说:“一定会去的。”从这件事实说明, 两岸的文化交流非常必要, 谨此, 我受了一次切身教育和体会。

几十年的舞台生活, 甘苦寸心知。我饰演的小生戏有《秦香莲》《闹严府》《林昭德与王金爱》《龟山案》《火焰山》《胭脂》《姐妹花》《花灯案》《白蛇传》等。现代戏有《燕双飞》《山乡风云》《焦裕禄》《货郎记》《南方来信》等共百多台剧目。导演过《春江月》《凤冠梦》《仕林祭塔》《王老虎抢亲》等, 现代戏《五把锁匙》《劲往一处使》等剧目并参于音乐唱腔设计等工作。其中与梁院长拍当演出的多数剧目, 先后在中国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惠州夏里巴、汕头海洋、梅州嘉应等音像公司录制了唱片、原音合带、光盘销往海内外, 影响颇大。中央电视台、广东省电视台、福建省电视台、汕头电视台、梅州电视台、台湾省电视台, 有播放我们演出的折子戏或全连大戏。

我虽说戏演得多, 艺术上有一定造就, 群众中有声望高, 并且有我一帮的戏迷, 可我不是一个幸运的演员哪!由于前几年梁院长注重培养青年, 多次省汇演主动让位, 故我这个舞台拍当自然失去一次又一次参赛获奖机遇, 行话说:“无机会参赛, 无缘份评高职称。”可我从不失去信心, 耐心等待、等待……。而在艺术创作、研究上从不放松, 我明白要当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更重要的是凭自己的实力, 我不敢指望一朝登峰巅, 只要求自己每天在攀登。烈火定能炼真金, 机遇终于来了, 97年剧院调动全院艺术力量排练新编大型汉剧《蝴蝶梦》。组织决定让我反串老生饰庄周一角, 与中国戏剧研究生、青年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仙花拍当演出。我接受任务后, 认真塑造, 通过数月奋战, 该剧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戏剧节汇演, 剧组荣获“97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演员方面李仙花荣获“优秀表演 (主角) 奖”, 我荣获了“优秀表演 (配角) 奖”。调至汉剧院十多年来, 首次给我参赛机会, 谨一次机会获得全国大奖, 事实证明了我的实力。当时我感慨万千, 多年来的人生坎坷情不自禁地写出了真实心声:

离平来院十八春, 誓为汉业献终身。

孤鸟投林苦度日, 石缝长出一枝春。

1995年, 院领导决定恢复青年实验剧团, 我服从分配, 于5月1日到“青团”任副团长并主持全面工作。李仙花挂正团长在北京读书。当时该团行当不齐、物资破旧、经济空白等问题很多, 我顶着风险, 以艰苦创业的精神, 克服重重困难, 在抓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时抓好业务建设。我凡事带头, 身先士卒, 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用、兼职管理, 以老带新的办法, 抓好节目生产同时, 广泛争取社会热心人士、实业家的资助, 共筹集资金四万余元, 补充购置了急用物资, 及时保障了“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的实施。那年我们送戏到边远山区、农村、乡镇、工厂、大中学校等地巡回演出, 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演出任务, 并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我被评为“96梅州市送戏下乡积极分子、广东省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先进分子”。事实面前又一次证实“胜利果实是属于敢向困难挑战之人”。

事后我从青年剧团调回广东汉剧院一团任团长主持全面工作以来, 既当领导又是业务骨干, 花尽脑汁为培养一批业务接班人, 边抓节目生产, 从中推出新人新戏, 认真开发演出市场。为了汉剧事业, 肩负重任, 在抓好全盘工作同时我一直闪光在舞台, 言传身教带领全团中青年攀登艺术高峰、直至退休头一天, 仍闪光在舞台中央, 谨此我作诗一首:

四十余年苦练功, 粉墨登场古今通。

上一篇:写规范字说普通话下一篇:要创新宣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