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2024-04-16

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着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篇2: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推荐阅读: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2006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篇3: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茶园里, 现场操作演示的各种新型机械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多少钱?”“有没有购机补贴?”“一个人可以操作吗?”茶农们围在茶机前问个不停。现场会上, 来自国内外4家厂商的茶园修剪、植保、茶叶采摘、加工等机械进行了集中展示及现场操作演示, 功能先进、省时节力的采茶机和修剪机械让前来参观的茶农们大开眼界。

演示现场的2 0多亩老茶园茶树枝条高矮不一、树形不齐, 只见浙江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和武汉公平园林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轻松手持茶叶修剪机, “扫过”茶树梢, 参差不齐的茶树冠顿时平平整整, 令围观者欣喜和叹服。据厂家技术人员介绍, “人工修剪, 一个人拿着一把大剪刀干一天也只能修剪半亩茶园, 如果用机械, 一人一天至少可以修剪茶园8亩以上, 既省工省时, 而且修剪后茶树出芽整齐, 便于机械采摘。”

机械采摘现场, 浙江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的双人采茶机和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单人采茶机, 先后进行了示范演示, 两种机型机采鲜叶工效是人工的1 0~30倍, 每小时可达60~300公斤;机械植保现场, 3个喷头同时喷施的3 W Z-6背负式植保机械“独领风骚”, 药水喷施均匀, 雾化效果好, 引来围观群众阵阵叫好声。浙江富阳茶叶机械总厂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向茶农们讲授了机制龙井茶的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筛分等工艺技术。

5月13日至14日, 市农机部门在黄陂区蔡家榨镇红岗山茶叶生产基地、江夏区团结茶叶生产基地以及洪山区花山镇茶叶生产基地也成功举办了现场演示培训会。

近几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武汉市茶园面积迅速增加, 茶叶生产成为该市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由于茶叶的修剪、采摘、除草、中耕、喷药等都需大量的劳动力, 为此市农机化办科技培训处通过对全市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全程机械化项目的调研, 确定重点开展茶园生产机械的示范和适用性考核。此次精心组织的4场 (次) 送茶机、送技术进基地现场演示会, 一方面展示了我国现代化的茶叶机械, 让更多茶农了解掌握茶机使用技术, 另一方面通过进基地与茶农面对面演示, 管理推广部门对茶机的适用性进行了考核, 为机具选型、示范推广工作提供了依据。

篇4: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关键词:观澜;版画;运营状况;艺术市场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观澜版画基地)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牛湖社区,2008年5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开发,建立了集创作、制作、展示、收藏、交流、研究、培训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版画基地,它将中国版画艺术与产业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将传统优势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观澜古墟始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末民初,它是与鲁迅同时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中国第一代版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陈烟桥的故乡,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是观澜文化产业的重要禀赋,也是观澜版画基地主要的关联性人文景观。观澜版画基地整体规划面积140万平方米,中心区规划面积为31.6万平方米,北接东莞塘厦、凤岗,西北面与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场观澜湖球场相连,比邻国内最大的红木产业基地——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如此的地缘优势使得这一环境内各产业中的高端客户达到共享,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高效率地利用,为拓宽版画市场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1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运营模式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在七年的探索中已有了较为系统地运作模式,坚持学术和市场“双腿走路”是观澜版画基地的特色之一,主要涵盖“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观澜版画博览馆”、“版画工坊”、“中国(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艺术部落”这五个常设性的学术和市场开发平台。“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目前已成为国外艺术家参与最多的中国美术类展览,是观澜版画基地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首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于2007年举办,共收到来自57个国家1145位艺术家的1976件作品,在发展初期就奠定了其广泛的国际基础,至 2013年已经是该展览已举办四届,展览作品遍及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667位艺术家汇集3965件作品,经过7年的发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参展的国家数量、艺术家数量、作品数量数均大幅度提高,且右多位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版画名家都积极参选。“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是观澜版画基地一个明显的推广平台,但它不是唯一的推广方式,隐性的推广时时正在发生,如《版画》季刊也是有观澜版画基地支持的。

从艺术家构成(基地生产者)方面来看,“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近些年吸引了47个国家和地区的256位著名版画家入驻,并创作了数千件版画作品,吸引了数百位版画家留在基地創作。据不完整统计,入驻基地的艺术家共有248人,其中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美国、芬兰、韩国、印度、瑞典、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多个国家的139名艺术家,其多为职业艺术家和艺术学院教授;国内艺术家包括国家一级美术师如苏新平、李焕民、徐匡、郝平、阿鸽、王公懿等,各大美院教授如广军、谭平、其加达瓦、康剑飞等人,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如宋冬梅、孟宪华等人。艺术家入驻基地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一为基地对重要艺术家的邀请;另外则是自由申请,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其能否在观澜工作。艺术家进入基地创作后,一切费用全免,在艺术家离开时留下一些作品作为平衡条件。入驻观澜版画基地的艺术家市场情况都不尽相同,一流艺术家市场行情一直比较稳定,多为20世纪30、40年代出生的老一辈艺术家,这些版画家的艺术贡献已经被时代所印证,其普遍价位一般在二十几万徘徊,虽未真正实现版画理性价值的回归,但相对来讲也是符合版画市场的发展规律。例如,1965年由李焕民、徐匡和其他艺术家集体创作的《抗日烽火》木刻组画11幅于2005年广州夏季拍卖会以12.1万元成交,徐匡1971年作《亲切的指导》于201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小雅馆心——赵庆伟藏插画连环画手稿”专场拍得20.7万人民币,王公懿1980年作木刻版画《秋瑾》(共7幅)于上海明道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拍得16.8万元人民币,阿鸽、徐匡二人的木刻版画16幅于2009年嘉德秋拍拍得19.04万人民币。而一些中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市场中的表现比较平缓,还有一些刚毕业于各大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虽在国内拍卖市场还未崭露头角,但观澜版画基地的交易会是其重要的推广平台。

从硬件设施(生产工具)来看,观澜版画基地为国内外版画家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创作环境,版画工坊引进欧美、日本等世界一流的版画设备和制作材料,工坊空间宽阔明亮,凸、凹、平、孔四大版种齐全,并聘有国内外技术全面的版画技师,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目前中国当代版画的创作力量主要集中在美术学院和一些版画家群体,其中包括画院、工作室等,版画的创作团队较小。因版画的创作需要宽敞的空间和先进的设备,许多学生本科或者硕士阶段在美院学习版画之后,因没有了先进的器材、设备做支撑,很难进行版画创作,以至于以版画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越来越少,而“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恰恰为滞后的中国版画市场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难题,技术上的支持、人才上的广纳,为观澜版画基地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从销售方面来看,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观澜版画基地联合推出的单一画种的交易会,旨在以“让版画进入百姓家”的理念,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版画交易平台。同时,它也是观澜版画基地艺术作品产业开发的重要市场渠道。自2007年观澜首届版画交易会的举办到2014年第七届版画交易会结束,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的交易额逐年升高。在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低谷的时候,版画市场却没有低谷,与国画、油画相比,则表现得更加稳定。连续8年的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整体利润翻一番,成交额稳步、持续走高。

2 国内版画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在不到十年的发展中树立了自身独特的品牌,究其原因:其一,因其有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其二,深圳市政府财力物力的全方位支持。其三,基地自身紧靠中国美协,决定了其版画作品的主流性和社会认同感。其四,全世界各地优秀版画家的相互交流,给予观澜版画基地一个更为自由且广阔的平台。继观澜版画基地之后,国内各地区“观澜”纷纷崛起,如正在与观澜版画基地合作的山西晋中灵石版画基地,2001年于北京成立的虚苑美术馆,其整体运作模式几乎照搬“观澜”。近年来,“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在国内日益受到学术领域、艺术市场及投资的关注与认同,原创性版画愈加受到推崇,各大拍卖行、画廊相继推出版画专场、原创版画作品展等,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观澜版画基地的运作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对中国版画市场的发展而言,其存在还有更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子康.版画今日谈[M].金城出版社,2013.

篇5: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5米、最大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

全乡辖**、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715户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9人,少数民族人口28806人,占人口总数的92﹪。

XX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86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006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元。财政收入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6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量3万公斤,收入2.5万元。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XX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

**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6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XX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15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基地由136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普龙等地建了6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30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茶找销路、找客户,为**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30360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三)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茶”品牌,为**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场。

篇6: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3:4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5米、最大海拔698米、平均

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

全乡辖**、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715户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9人,少数民族人口28806人,占人口总数的92﹪。

2006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86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006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元。财政收入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量3万公斤,收入万元。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

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2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

**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6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

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2000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15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基地由136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06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普龙等地建了6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教育不需要惩戒的作文范文下一篇:证券业务部经理2010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