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2024-05-16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精选10篇)

篇1: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让小学生快乐作文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小学生的习作质量如何呢?答案是否定的。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乐于作文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新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开辟新的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如创设“童话作文”(自编童话),“诗歌作文”(改写)。“美术作文”(绘画比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写调查报告等来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灵活训练,能提高写作兴趣。另外,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报上下功夫,尤其是作文前更应加强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搜索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写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平时,教师可选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报纸杂志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

趣。因为这些刊物中的作文是出自小学生之手,篇篇都适合小学生的胃口,读得进去,消化得了,能学得来,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1、从课文吸取。

每一篇课文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采用让学生仔细复述有关课文,摘抄其中优美精美的词句片断,甚至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日积月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2、从课文读物和传播媒体中获取。

我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读物,听广播,看电视,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词汇。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大量的阅读,收听、观看来获取、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活跃了写作思维。

3、制作我的采集本。

让学生将采集本分成人物、动物、景物及其它几大类,再把它们分成若干小类。比如将人物又可分成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物描写、语言描写等等。把遇到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记在采集本上,变离散积累为整体积累,变机械积累为记忆积累。这样既保证了积累数量的丰富性,又保证了写作时提取的敏捷性。同时,还可教学生给采集本编上索引,打开采集本,历历在目,随时拈来,不再有大海捞针的困难了。经常拿出采集

本来诵读品味,久而久之,学生受其语言熏陶,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妙语连珠。

三、指导观察,有感而发

观察是学生写好习作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感受事物。

教学中可以结合看图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幅图,要以怎样的顺序来看,告诉学生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还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物如带露珠的玫瑰、紫微微的茄子、甜滋滋的大鸭梨等,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实物的颜色、形态、特点、大小等。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雨前和雨后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雷声响的也不一样。还可把学生带到菜场、商场等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让他们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充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可以植述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积累写作素材又可练笔,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的作文新途径,让学生关注现

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篇2: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论及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目前,儿童阅读的现状很难让人恭维,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更突出,课外阅读面狭窄、量不足、能力缺失等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参与自己的情感,把阅读的艰辛过程化作愉悦之旅,那么阅读会变得津津有味。

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点儿功夫。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把教师的主观要求变为学生的主观愿望。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美国教育家杰姆〃 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在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的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逐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技巧,并能学以致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1、阅读“量”的指导

书籍浩如烟海,但是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想要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选取阅读材料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选要精。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

课堂教学可以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例如五年级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各种童话。学了《少年闰土》这一课后,我就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就大增。教师可以以教材典范精美的选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教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让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文学之窗,文明之窗、文化之窗。马克思曾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

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高尔基指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不断地日积月累。“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阅读“质”的指导

朱熹认为:“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喜爱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精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钩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又如略读法,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教师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当然,也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同时,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巩固阅读成果的好办法。写读书笔记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词汇;可概括故事大意,训练逻辑思维;可归纳写作特点,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书。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建好图书馆。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尽可能购臵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

3、引导网络阅读 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界,认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四、多作并举,让学生乐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书籍展评会、藏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现在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也想多读书,可是过多的作业、家长认识的偏差使得他们已没有机会去读课外书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声疾呼:“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可自由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师要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教师布臵的作业少了,学生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通过各学科的阅读教学,学生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的喜欢读文学作品,有的偏好科技小百科,有的喜欢读名人传记,有的对生物知识着迷,还有的对世界各国的风俗人情感兴趣,将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篇3: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一、愉快写作从“强调‘五多’,厚积薄发”开始

古人有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为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贯彻这一理念,即重视厚积薄发,强调“五多”,巩固学生的写作底子,让学生得以全方位地获得写作训练,进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多读书。读书是学生为写作积累素材、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具有了丰富的阅读量时,才能实现知识的增加,才能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学会如何去描述一件事或一样物品,进而做到有“物”可写、有“事”可言、有“话”可说。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在面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无法有准确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进而只能在“真好啊!”、“真棒啊!”的感慨中,将写好作文变为了一句空话。第二:多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而观察则是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自己准备描述的事物,总之,只有多观察,学生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将其反映在作文之中。第三:多揣摩。对于自己将要写的对象,学生要多思考与揣摩,经过主观性的加工,将其变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事物,然后再将其写下来。第四:多动笔。要提升写作的能力和技巧,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大量的实践写作,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写作练笔的任务,让学生多写一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熟悉的人等。第五:多修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二、愉快写作从“积极积累,形成习惯”开始

积累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多读书、多看报,进而让其发现积累与写作的乐趣所在,从而爱上写作。具体的养成积累习惯的手段有:首先,借助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生活。例如在不同的季节中,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又例如与学生一起展开种植、养殖的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在人人都愿做生活小主人的过程中积累生活体验,进而在作文课堂中做到有“物”可写。其次,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增加见识、丰富阅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除了书籍,互联网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为此,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借助上网进行学习,不仅要借助网络进行资料的查询,同时还要拓宽浏览的广泛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纵横八万里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都可以看与听。但是,读书、上网依旧还是获取知识、增加见识的间接手段,如果有条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或是学校的组织下,去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能储备写作的素材,实现快乐写作。最后,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走入生活,并不代表着就会有所发现,为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学生在调动自己五官的情况下,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发现平时不太关注的事物。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愉快写作从“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开始

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进行有效写作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播撒快乐、愉快教学的关键所在。当学生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不用自主地想去探究和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上的自主,而兴趣对写作的价值也是如此,即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之后,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就会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写作,并使写作变成一件可以让学生抒发情感、快乐劳作的事情。为此,教师就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主要的做法有两种,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情感作为主要的“引导线”,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第二,巧用激励评价,让其在成为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武器的同时,使学生在激励评价中进行快乐写作、趣味写作。为了更好地应用评价机制,教师还要明确的是:评价的作用是激励与校正、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正面评价中提升写作的自信心、获取成功的体验。然后再对作文评价进行改革:第一,改变评价的标准,提倡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评价尺度,同时,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还要力求在学生作文中寻找出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肯定,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取成功的心理体验。第二,改变评价的方式。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只有单纯的教师评价,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就要将单纯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种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作文教学对语文而言就是“半边天”的存在,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从蕴含语文知识及技巧的作文着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爱上作文、快乐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静.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4:小学作文快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作文;快乐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必须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取得实效。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方面,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特点,从提升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探索“快乐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作文,既要“放飞心灵”,又要“快乐作文”,这应当成为小学作文教学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要想使“快乐作文”成为可能和发挥作用,一定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而重中之重的更是要对“快乐作文”的重要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则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意识和作文能力,强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小学作文“快乐教学”的重要性

“快乐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快乐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学习。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爱玩、爱动、爱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因而通过“快乐教学”,能够极大的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一方面,小学作文“快乐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和氛围下学习作文,小学生能够将游戏与作文结合起来,小学生就会逐步的喜欢上作文,进而能够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小学生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小学作文“快乐教学”能够强化教学模式创新,在开展“快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围绕让学生“快乐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要想使“快乐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就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钻研和探索,因而一定会使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再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开展作文教学。

二、小学作文“快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开展“快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不能为了“快乐教学”而“快乐教学”,而是要将知识点与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使作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本文认为,要想使“快乐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发挥更好的功能和作用,一定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1.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下功夫。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进而愿意学习写作。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呢?首先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友谊和感情,让小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喜欢上作文课,比如可以多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再比如还可以经常关心和关爱小学生,同时也可以与小学生交朋友,这样就会发挥“情感教学”与“快乐教学”的整体功效,使小学生写作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再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加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和打造,比如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围绕作文教学的内容,采取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实物模拟情境等等,使小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情境,有利于使小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再比如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设定一定的教学“悬念”,让小学生去猜,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既感受到了快乐,教师也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渗透。

2.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方面下功夫。要想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积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积极素质。如何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生积累素材呢?一方面,快乐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因而在开展“快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使小学生很容易接受作文,避免出现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的整体教学工作与作文教学紧密的融为一体,让小学生多学习生活中的词语、句子,使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作文的内容和内涵,可以引导小学生学会记录,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要进行记录,慢慢的小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作文所需的词语;另一方面,要引导小学生喜欢作文,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与作文相关的竞赛活动,再比如还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到演讲比赛当中,而且小学生一定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融入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

3.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方面下功夫。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能够使小学生更有效的开展写作,比如从“情趣教学”来说,可以将“情趣教学”与“快乐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比如在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应当将语言教学内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对具体的课文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小学生写作一篇与之相似的作文,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互联网+”作文教学,由于小学生都比较乐于上网,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作文素质,然后让他们自己再进行重新整理,运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这样同样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意识和作文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受之以鱼”确实不如“授之以渔”,因而教师一定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方法,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措施,应当进行更多的实践和试验。

综上所述,“快乐教学”一种比较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这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生学习作文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小学生作文教学模式创新,因而广大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快乐教学”模式的应用,只有将“快乐”与“作文”结合起来,才能让广大小学生更加喜欢作文,同时也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方面,一定要在兴趣激发、教学引导、方法传授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进而使“快乐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要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意识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怀志.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6(05).

[2] 林桃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J].读与写,2015(05).

篇5: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小学生快乐作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针,积极贯彻市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精神,坚持 “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着力抓好“快乐作文”特色教学建设,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依托简妙作文教学模式研究,构建快乐习作氛围,提升办学品位,让作文成为学生乐趣,践行“为师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办学理念。

二、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继承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作文教学特色。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让学校绽放新枝。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0年)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妙趣横生习作内容和简约易学习作方法指导,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兴趣,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习作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写作的天地里,培养自主作文,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1、学习名家先进作文教学思想,移植《简妙作文》教学法,发挥我校现有资源优势,开展好学校作文教学探索,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积累作文教学经验。

2、明确教学内容。以简妙作文为主要内容,找准切入点,与语文教材习作内容有机整合,继承与创新保证作文教学研究实效性。

3、开展《班级优秀作文集》评比活动,并在班级间交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组织每年一次的作文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情操、习作能力。

5、做好作文教学经验总结,构建“四化”(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训练序列网网络化、兴趣培养多元化)作文教学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

6、创建校园主题文化长廊,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兴趣。

(三)第二阶段——提升特色建设阶段(2011年)

在作文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将在第二阶段积极总结反思前段工作,改进提高,使特色更加鲜明。

1.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拓宽研究领域,促进童生活作文教学的普及与提高,使其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项特色,并使其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活动,提高教师的辅导能力,促进学生

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和教师。

2.组织编生活话作文教学校本教材,创建生活作文教学专题文教学课题研究组,进行专题研究。在编写第《班级文集》的基础上,尝试编辑学年优秀作品集。

3.办好班级“图书角”,充实书库,继续开展“诗文素养训练”活动,丰富积累,开阔视野。

4.将简妙作文教学拓展,形成“简妙作文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体系,师生全员参与,学有所长,教有所长,使之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品位。

(四)第三阶段——深化特色特色阶段(2012年)

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作文教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1.拓宽研究领域,整合学校其他工作,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逐渐凸现一种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2.进一步巩固序列作文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与竞赛中向纵深发展,同时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宽研究领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加强“农村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的探索,积极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打造特色课堂教学,提高学校作文教学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文化环境,逐渐让研究指向为持续的、恒久的、无处不在的精神文化。积累优秀作文教学案例。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将通过学校讨论,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通过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向全体教师宣传学校快乐作文教学的特色建设设想,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学校重点工作,使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肩负起学校特色建设的重任。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

1.成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建研究机构,制定研究计划。学校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等为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建实施计划与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2.建立一支有教学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好特色学校的依靠力量,是创建特色学校最重要的条件。要想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拥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骨干力量。学校要挖掘本校教师内在资源,发现并积极培养有独特教学风格有特长的教师。一所学校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群体特色。加大师资培训的力

度,组织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外出观摩实践等,使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为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与落实作保障。

3.分层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加大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常规。

4.加大硬件投入,构筑保障平台。

(三)强化活动,促学校特色发展

1.灵活组织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校特色工作的有序开展。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征文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力争多创佳绩。

3.依托敦化市东片研培协助体和延边州“四校”研培协作体加强横向联系,定期举办作文教学研讨课,与兄弟学校切磋交流,共同发展。

(四)以科研引路,奏响特色建设主旋律

1.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撰写论文,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广。

2.聘请名师专家作为省级课题的顾问,为学校的课题研究作必要的引领。

3.逐步完善课题方案与实施计划,编写校本教材,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全校学生都将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围绕课题,开展好研讨活动。

6.营造特色学校环境氛围。利用手抄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独具的特色魅力。

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办学特色成果会更加显著。

官地镇中心小学校

篇6: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是: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农村小学教师从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论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撰写,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化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I)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篇7: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来写,这种模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及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引领写作方法、拓宽评价途径的教学策略,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它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从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内容中,有千万个点是与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即不仅有社会常识,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越多,就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组织互改,提升自我。在班级内,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进行。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

篇8: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当具有乐趣, 只有在乐趣的刺激下, 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收益才会更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学应该是一门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乐。”“做为教师要和善而快乐地教育儿童, 在没有殴打和哭泣的条件下, 让孩子们喝下知识的饮料。”因此快乐教学法对于低年级语文至关重要, 而这种方法也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和思想完全吻合。下面我就谈几点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实施快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人们认为“严师出高徒”, 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 用教师的威严武装自身, 整天板着脸, 寸步不离学生, 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其实这种理念恰恰泯灭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鉴于此, 当今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才会转变学习态度, 从厌学逐渐走向乐学。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首先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与成人一样平等的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心理和情感。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学生小而包办代替一切, 而是要尊重学生, 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的个体, 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改善师生关系。其次, 老师要理解学生, 要明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始终客观地存在着, 每个班级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 也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但作为老师决不能一刀切, 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全班同学, 而是要以一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学着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审视和解决一切问题。最后, 老师要积极适当地鼓励学生, 美国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 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 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非常重要, 这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期待, 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良好地展现自我, 就需要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当他们的思维不被压抑, 行动不被控制, 一个个奇思妙想就会喷涌而出, 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会增强, 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 自愿地与老师达成共识。因此,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让他们享受到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 让他们自由地奔驰在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中, 产生更加心旷神怡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才能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 老师应该把极大的教学热情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用自身的激情和活力去带动学生, 用真诚的语言去鼓励和赞扬学生, 让学生享受轻松学习的过程;其次, 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上课, 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 努力做到快乐教学、快乐上课, 并用这种快乐的因素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也体会到收获的乐趣。最后, 老师要增强自身的亲和力, 努力让学生更加地亲近老师, 更加地喜欢老师。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老师, 他们才会喜欢上这门课。

三、采用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眼球, 引起学生的关注,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内容之中,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要更广泛地使用各种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 尽量让孩子们变得活跃高兴起来, 让他们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下面我就列举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1、巧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 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多媒体情境,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具体的实物、场景、情感结合起来。例如在给低年级学生教授“蹲、依靠、严肃、喜出望外”等字词时, 让他们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又能促进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再如学习《争吵》这篇课文时, 我让班里两位男生扮演了文中的角色, 用行动和肢体语言去体会作者复杂的情绪, 从而懂得了友谊的珍贵。在课堂中使用这种情境教学法, 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绽开了幸福的笑脸, 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了, 求知欲更加强烈了。

2、注重教学语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纯真烂漫的年纪, 在他们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童话, 到处都是乐趣,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 就一定要把握住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和习惯, 在给他们讲课和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 尽量用孩子们的说话方式去说他们喜欢听的话, 让他们认为老师就是他们童话世界里美丽善良的公主和英俊潇洒的王子。例如我在课堂中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光头强的故事, 我会模仿他的方式去说一些他经常说的话, 每当此时, 班里的同学一个个都抱着肚子开怀大笑, 当然在他们笑过之后, 也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将游戏带入课堂

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儿童满足的源泉。”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 他们对游戏情有独钟,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注意力持久和稳定。例如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 即课前在卡片上写上不同的生字, 上课时把这些卡片发给每一位同学, 让他们去找各自的朋友, 组成不同的词语, 甚至组成一句话。此外, 我还会使用猜字谜, 成语接龙等游戏方法。将游戏带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而且有利于学生领会文字的魅力, 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享受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

4、展开适当的竞赛

小学低年级学生除了天真烂漫、好动喜欢游戏之外, 他们还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表现自我, 并且都有一颗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 那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想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就需要抓住同学们的这种心理, 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到获胜的荣誉感。鉴于此,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展开适当的竞赛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竞赛教学法多使用于做练习的时候, 我经常把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 选好小组长, 在小组长的领导下, 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以接力的方式去做同一类型的题, 下面的同学加油助威, 最后以做的又快又正确的小组为胜方。这种方式不但提升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效培养了同学们竞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篇9:刍议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联系生活 科学评价 尊重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健挺进,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也蒸蒸日上,许多教师大胆尝试了快乐作文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成功地描述了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与烦恼。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初步摸索出了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联系生活,合理挖掘写作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 可见,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生活又是瞬息万变的,闪光的素材要捕捉,否则就会失之交臂。我在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时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从学校生活中积累素材

学生的学校生活是充满乐趣的,特别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都是写作的素材。学生只有在细心观察、抓住契机的基础上,及时把切身见闻记录下来,才能使习作妙笔生花。譬如,我在布置学生完成游戏类作文《拔河》《钓瓶子》《左手夹黄豆比赛》和表演类作文《我能……》时,先让学生痛快的玩一下,然后让他们进行构思起草,从而使自己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二)坚持从家庭生活中捕捉素材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作为孩子的启蒙和终身老师的父母,完全有义务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家长帮助孩子捕捉生活素材,诸如有目的的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带孩子外出游览名胜古迹,以便记录下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坚持从社会生活中拓宽视野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生活素材犹如奔腾的长江、浩瀚的沙漠和无垠的星空,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花草、一望无际的金色谷物和细雨中默默耕耘的农民,让学生目不暇接;至于喧嚣繁华、绚丽多姿的大小城市生活,则更蕴含着寓意深刻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走进了神话般的迷宫,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拥有良好的习作心境,就会在积极主动的状况下进行创作。“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健康发展,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都能在最佳状态下得到锻炼(朱作人教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科学评价,从而有效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我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坚持把握“两大关”:

(一)激励关。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注重别人的评价,教师的一句鼓励性评语往往能激发他一生为此不懈的努力拼搏。我针对习作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在表扬为主的前提下,适当提出一些希望,诸如:“假如你的素材再提炼一下,那绝对可以在杂志上发表了!”“假如能做到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话,那本文不愧为是一篇名副其实的典范之作。”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不少学生的文章出现文句不通、主旨不明的现象,我面对现实,尽量寻觅习作的闪光点,多找出比较优美的片段,写出鼓励性的评语,但绝不能出现严厉批评甚至挖苦的评语。当然,可以含蓄地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这些学生将来在习作中尽量不出现类似的错误,切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情感关。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定要评改学生的习作,要尽量做到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小学生一般都急切知晓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结果,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务必要及时,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当然评语要富有启发性,做到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果教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抗拒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反之,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有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三、尊重个性,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的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激发想象是学生写作的无限动力,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较完美的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当然,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强求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譬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话题作文,巧妙借用《西游记》中好吃懒做、贪心物欲的猪八戒形象,西天取经返乡后,猪八戒开了一个建筑材料厂,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他大量砍伐树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酿成的苦果自己品尝,最后他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而追悔莫及。小作者如此神奇的想象,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既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篇10: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策略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人本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前提

封闭型的传统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已经异化为学生攫取语文高分的手段,成了传授写作知识和纯技巧的训练,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学生习惯于奉命和应付,作文成为教师意图的代言人,假、大、空;缺乏灵性、生气、情感,灵魂被扭曲,创造性被扼杀,造成个性的缺失。其实,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和感受的直接方式,学生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了解自己的个性情感和心理需要,给自己的成长塑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作文教学固然要培养技巧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但最本质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最高目的,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见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要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

以人为本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文教学好象只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的水平似乎就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其实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深层因素。为适应考试的需要,人为地拔高要求,揠苗助长式地开发,将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特级教师斯霞曾经指导低段学生写话时,不去删改“法国阿姨是个女的”一句,认为这个话出自学生天真幼稚的脑海,是他们认识水平的真实反映,而且闪动着孩子追求“进一步认识”的思维火花。这对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有所启发。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二、开放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革新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1.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

有的学生写命题作文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私下写的日记却灵气飞扬。本来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现实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泛化的政治论调,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见惯的所谓“好人好事”来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自欺欺人地演绎着这可怕的流行病,于是在高考的作文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许多考生因为“死”了母亲而悲痛欲绝。虚拟的伟大掩饰不了情感的苍白,苍白成了现代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思维的萎缩,语言的发展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拆除束缚学生作文的“紧箍”,首先要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让学生敢于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是很有限的。先导后作,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是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一开始就给学生定下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行事,作文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谈得上创新?而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其基本模式是“搜集材料—尝试作文—分类指导—协作修改—完善提高”。在这里,摒弃了教师先行指导的条条框框,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学生能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然后,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训练,对遇到不同困难的学生,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问题是他们受到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不能拥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灵,没有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需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那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来提高,要突出实用性,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作文写作空间,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作文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像结合学习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等,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感想体会等都是好形式。

4.开放作文评改

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参与命题,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参与评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学生自己。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作文评改,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学会批改方法,让学生能用常用的比较统一的方法进行评改,并能熟悉批改过程。在批改过程中,尽量让批改者能和写作者面对面协作批改,改的人能知道习作者的意图和想法,习作者能明了批改一方的心思。让评改成为下一次作文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三、信息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

作文涉及到一个人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其一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进行分门别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作文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一土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大有可为。第三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许多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的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其二是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获取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积累、转化、创新、运用,实现语言个性化的能力。

四、语感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语感。语感能力好坏表现在听说读写任何一环之中。语感就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语感源于人的感官和心灵对语言的感受,并由这种感受不断积淀而成,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就蕴含其中。学生要突破“语言面具”,语言表达充分个性化的根在于良好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当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定格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之上时,培养语感就很自然地进入作文教学改革的视野。

第一,增强阅读体验,培养语感。语言是相当复杂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符号。什么概念,用什么符号表示,是约定俗成的,而字、词、句的隐含意义在于使用符号的人和环境所给予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中,语言具有特定的潜在意义。语感的培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和理解,没有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感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意义(潜义),只有把具体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语言,进而把共同的语言转换成富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第二,联系生活情境,培养语感。联系生活情境我们更能把握语言的得体与否。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第一信号系统,良好的语感就得不到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感是不能单靠翻查字典来培养的。

五、评价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保证

完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

1.成功激励。

上一篇: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下一篇: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