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2024-06-23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三台县红星小学:彭亚玲

学习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3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教具运用 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师抽几位同学出列,要求学生“”齐步走“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等,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抽生交流,学生可能说在运动,有平移,有旋转。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是怎么转动的呢? 抽生交流,老师可以结合教室里电风扇,开门,关门等。让学生明白旋转就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这过程就是旋转。

3出示指针旋转,水车旋转,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顺时针和逆时针,生回答后板书,在动手操作一下。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旋转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出示钟面模型,回忆钟面知识,指针在旋转,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圆心用字母O表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指针转动一圈是360度,转动一大格是30度。

2、小组合作学习指针的旋转和车杆的旋转,出示学习要求:四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交流完了收好钟面模型。在班级大声交流。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3、汇报指针的转动,最后一问可以多抽几个人交流

4、交流汽车进出小区,左侧右侧有车通过,车杆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学生操作,交流,记录并汇报。

3、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物体旋转前后有什么变化?

讨论后交流。每组一人汇报。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确旋转的特征,能比较准确的描述旋转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少预设,多生成,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83页的习题1、2、3。

讨论: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组内交流。旋转后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独立完成我能行(见题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看书81页,完成书上的习题和笔记,有问题和老师一起探讨。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三)物体绕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

旋转点、方向、角度

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改变

篇2: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28——29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对钟表的观察,使学生理解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并会画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的图形。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画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四、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演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研究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要素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先看看这幅图?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在哪儿见到过它? 生:我在停车场见过它 师:它有什么作用呢? 生:阻止外来车辆进入 师:它叫道闸(板书)

师:如果有汽车通过,这道闸会怎么样呢? 生:会打开

师:是这样吗?(课件)生:是

师:哎,为什么同一地点要设两个道闸?

生:因为一个是进口,一个是出口(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师:你们猜猜哪边是进口,哪边是出口?

生:因为汽车要靠右行驶,所以,应该右边进,左边出

师:看来你一定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咱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走斑马线,上下楼梯靠右行,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少年,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就请你上来扮演小汽车 师:好,我们再请两个同学上来,谁愿意来扮演道闸? 选2个同学,两个同学扮演道闸 游戏:进站

师:小汽车要进站了,注意观察,汽车进站时,道闸是怎样运动的? 生:旋转 师:怎样旋转

生:道闸在做逆时针旋转 师:什么是逆时针旋转?

生:就是和钟表指针方向相反的运动

师:(带着大家做手势)好,我们一起来逆时针转动一周,两周,三周,不错(板书逆时针)

师:好了,别让小汽车等久了,该出来了 游戏,出站

师:小汽车要出站了,注意观察,汽车出站时,道闸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一说? 生:道闸是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师:是90度吗? 生:是

师:你观察得很细微,回答的也很准确

师:用手势比划比划,顺时针旋转是怎样的?(板书顺时针)

师:刚才我们看到,左边道闸和右边道闸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 生: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动

师:这个点就是他们旋转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师: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旋转了90度。

师:到底是不是90度呢,还有待考证,不过,可以确定,他们都旋转了一定的度数,对吧,生:对

师:也就是说,旋转还跟角度有关(板书角度)师:两次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师:中心点、方向、角度就是构成旋转的三大要素。板书 ——旋转

师:谢谢咱们的3位小演员,请回。

(二)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

师: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找来一些,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师:不过,看之前我有一个要求,要说出他是朝什么方向进行旋转的?并用手势表示出来,能做到吗?

生:

师:准备开始(课件)

师:当物体或图形,围绕某一个点或一个轴进行转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接下来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出示钟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钟表上指针的旋转过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从12到1,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度。师:你怎么知道是旋转了30度?

生: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一周是360度,每个大格就是30度。师:说的真好,师:请大家接着观察,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生:从1到3,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师:继续看,说给你的同桌听听,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呢?注意纠正对方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哦。

师:谁愿意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指向12 师:为什么会指到12呢? 生:因为180度是平角,师: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师:果真如此 小结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说?

板书: 中心点

方向

角度

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师:这是什么图案? 生:风车。

师:我只用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制作出了这个漂亮的风车,想看看我是如何制作的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三角形是如何蜕变的(课件出示三角形)学生观察

师:谁来说说,这风车是如何变来的?

生:黄色三角形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蓝色三角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黄色三角形逆时针旋转了90度的呢? 生: 师: 课件演示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下面,请你来说一说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

课件播放

师: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不同的旋转可以创造出很多很美丽的图案来。你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

生:想

师:下面咱们同桌合作,请在信封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卡片围绕着某个点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并把旋转后得到的图案依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看看那一桌设计得又快又好,现在比赛开始。

生设计 展示作品

师:你愿意与大家分享这幅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吗?(一组图基本图形一样,但旋转的中心点不一样,得到的图形不一样;另一组图基本图形一样,但旋转的度数却不同,得到的图案也不一样)

生:

师:你们两用的基本图案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却完全不同呢? 生:

篇3:动静相宜——运动图形设计浅析

一、静态的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图形是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 系统中构成信息传达版面最重要的视觉元素, 图形是具有一定意义传达功能的符号化视觉形象, 是以某种构成方法完成的意象化的图的样式。图形的主要价值在于信息的视觉承载与形式表达、传播, 以此特征与图像的记录性、图案的装饰性、图表的说明性、图式的风格性相区别。以图形为主体的视觉传达较少受地域、语言等文化差异的限制, 因此可以用于跨文化讯息传播, 直观、简洁、易于识别和记忆, 视觉冲击力强。图形设计者依据自己的知觉经验、知识储备, 将信息进行视觉化编码, 经由图形的形、意、色等多种视觉元素的刺激, 受众通过逆向的解码还原信息。

图形的经典构成手法是同构, 其中同质同构是同一性质物象的局部拼贴, 异质同构则为不同性质的物象碎片的叠加、错构与编织。同构的具体方法有正负形、异影同构、异变图形、共生图形、矛盾图形等。

在运动图形设计中, 视觉元素的使用并不局限图形, 图案、图像、影像、图画、图表、动画等视觉形式均可使用, 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达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简洁、概括、抽象、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因此, 运动图形设计同样要遵循形式美的相关法则。

二、动态设计

运动图形的动态设计可以概括为视觉元素的运动设计和摄像机的运动设计。为了在二维的平面视域里模拟出三维的空间感受和四维的连续动态演变效果, 可以由视觉元素在固定视域里沿时间轴完成运动, 也可以随时间变化调整摄像机即控制视域的变化形成运动感受, 或者以上两种运动方式同时使用, 形成更加丰富多变的动态视觉效果。

(一) 元素的运动

运动图形设计常常由元素模仿物质世界真实物体的运动来虚拟其动态效果, 在此过程中元素的运动同样需要遵守物体的相关运动规律, 如重力的影响、弹力的作用、摩擦力的阻滞等。

位移是视觉元素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常用来引导视线。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元素在空间中的势能, 元素在移动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同时改变空间结构。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 元素有三个移动轴, 分别对应横向、竖向、纵深方向 (垂直于视域平面的方向) 的运动。如果位移发生在与屏幕画面 (视域) 不平行的面上, 就会产生三维透视。当多个元素从视域边缘向中心移动, 会产生汇聚感, 反之会产生疏离感;多个元素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则带有明显的指向性;有规律的位移会让受众觉得安心, 杂乱的位移会让受众眼睛承受压力, 产生紧张感, 但如果控制得当, 也会给人现代、时尚、快节奏的感受;元素相对运动, 则能提升速度感。

旋转能够创造视觉焦点。当一组视觉元素围绕某个中心旋转时, 这个潜在的中心就会成为画面中明确的视觉焦点。快速旋转配合位移动作, 能够带来绚烂丰富的视觉效果;较为慢速稳定的旋转, 则能够传递一种闲适、安静、祥和的氛围。

缩放具有调节节奏的功能。一组视觉元素以同样的方式运动, 如果其中一个元素突然做了缩放动作, 会形成一个突变中心。因此, 缩放通常作为辅助运动方式, 在运动主线上突然打断视觉惯性, 改变整体节奏。

元素的生长是模拟藤蔓植物的萌发、增殖。自然界中, 藤蔓的生长其实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在运动图形中, 这一过程被大大缩短, 通常将藤蔓进行抽象处理, 甚至简化到一根有机的曲线, 在较短的时间内模拟萌发、生长、扭曲、缠绕的动态, 巧妙利用线条的延展性, 引出文字或其他图形图像信息, 这根动态线成为贯穿整个场景的线索, 引导受众的视线, 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 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

(二) 摄像机运动

有观看行为就意味着有视角、视域, 受众可以选择想要观看的对象、聚焦某个区域。运动图形是在二维的视域中模拟四维的空间动态, 受二维视域长宽维度的限制, 受众无法根据自我需求来改变观看的方式, 这就要求设计师有意识地调整视域中所呈现的内容, 也即虚拟一台摄像机的存在, 用摄像机的机位、焦点、视角来为受众选择内容。

可以用于运动图形设计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及三维软件通常都提供摄像机节点控制选项, 有很高的操作自由度, 甚至可以避免真实摄像机的技术限制。数字摄像机可以一直跟随一个动态物体, 但现实中的摄像机必须通过有限幅度的推拉和多个机位组合才能达到完整跟随的效果。数字虚拟摄像机在使用时, 要尽量避免摇移动作过快, 以防画面模糊, 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摄像机机位有仰视、俯视、平视, 景别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摄像机自身可以做推、拉、摇、移等运动。向物体推进或拉出摄像机, 就会改变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改变元素的透视形态, 元素会呈现缩放的效果, 有利于改变运动的节奏, 也可以用于场景开始或结束, 形成转场效果。平视镜头能给人平等公正的感觉;仰视镜头能突出主体, 使之高大雄伟;俯视镜头会让元素弱小低微。远景视域开阔, 容纳较多的元素;中景、近景能刻画动作, 也能兼顾环境;特写更关注细节, 可以刻画元素局部、呈现肌理。

三、动静相宜是运动图形设计的关键

篇4: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一、通过图形类比,培养类似联想能力

所谓类似联想,指的是人们能够从几件事物的相似处着手,展开有效的联想活动。类似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想象能力,通过类似联想,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使学习更有效。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形之间的类比迁移,并以此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类似联想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想象。

例如,在教学《夸张变化的图案造型》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呈现了各种图案造型,在这些图案造型中都是通过夸张或者变化的手段进行构图的,因此,这些图案造型引发了学生的无限想象,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夸张与变化在构图中的重要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很自然地根据夸张与变化这两个标准把图形分成两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这些图形进行归纳与简化。最后,我再给学生出示了几幅图,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在局部或者细节处利用夸张、变化的手段进行重新构图造型。这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二度创作,生成了很多新的作品。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夸张、变化入手才有了有效联想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他们的类似联想,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图案特征更明显,更典型。

二、通过图形转化,培养接近联想能力

接近联想是指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接近联想能力能够诱发学生的美术创想。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通过图形转化,进行接近联想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求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该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作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色。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只是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通过图形推理,培养因果联想能力

因果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可以说因果联想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想象效果与想象空间。而美术创作的过程则更需要这一种能力。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推理,培养其因果联系能力。图形推理的主要方法可以采取记忆画、想象画、组合画的形式,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进行有效的推理。

例如,在教学“为童话、寓言配画”这一教学内容时,我紧紧抓住让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童话、寓言文字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这一些童话、寓言内容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及情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按组图创作的规则进行构图,并借助典型图形的描绘特点通过线条、色彩等因素进行构图。学生在课堂上所创作的很多作品是有效地表现了童话、寓言的内容及其情节,有的学生还通过漫画的形式典型化地表现了内容特点。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又看到了教师正是因为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先让学生根据内容特点进行提炼与重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因果推理,从而才创作了很好的作品。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而图形联想则是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图形类比、图形转化、图形推理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让美术课堂教学更高效。

篇5: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六小学

郭春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探索其特征和性质。2.能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过程方法:

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指名说一说。

师:刚才的游戏中,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同学们利用了很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学上的旋转。师板书课题。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3.联系生活,引出知识经验。

师:旋转现象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指名回答 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有关旋转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旋转的要素。

1、认识旋转中心。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几种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观察这些旋转,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呢? 指名说一说。

师小结:以上这些旋转现象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在旋转,我们把它称为旋转中心。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方向。

教师课件出示旋转方向不同的风车,观察:两个风车都再旋转,有什么不同吗? 1)指名说一说。2)指名画图表示一下。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即旋转方向。

3、认识旋转角度。

师:想要准确地描述旋转运动,除了要说清“绕着哪一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还需要说清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借助我们最熟悉的表针旋转来进一步研究旋转的另一个要素——角度。1)独立思考:

指针从“12”到“1”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2)自主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在空白表盘上画一画。从“1”到“

”,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3)组内互助:你研究的结果正确吗?请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一下。4)班级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相关情况。

4、小结:现在请你再次思考:什么是旋转呢?怎样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呢? 教师小结旋转的要素。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认识旋转。1)钟摆是不是在做旋转运动呢?为什么?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2题。2)完成83页做一做。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题。

四、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

1、线段的旋转。

1)动手操作:指针看做一条线段,用OA表示。线段能旋转吗?用你手中的笔表示线段OA,在方格纸中试一试,可以怎样旋转?

2)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旋转,可以绕点A旋转;可以顺时针旋转,可以逆时针旋转。3)尝试画图:线段OA如果绕点O逆时针旋转90°会到什么位置,请在方格纸中画出。思考:你是怎么画的?线段OA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感知面的旋转。

1)谈话过渡:前面两条线段,怎样使它变成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办法吗? 2)出示例2,模拟操作,迁移类推。

如图,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 90°,请你按照例2 那样在方格纸上将三角尺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发现?

3)展示交流:

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变,并且每旋转一次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4、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三次,最终会得到什么图案? 教师出示风车的图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的3题。

五、欣赏,感受旋转的美。

六、全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中心

方向

顺、逆

篇6: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准备 自制PPT、方格纸、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

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学

1.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出示自学指导

(1)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三.组织交流(学生自主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② 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

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2、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四.巩固应用

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

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篇7: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三)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且对对称、平移等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本单元安排了四个例题,每道例题的知识点各有侧重,层层递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换内容的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之后深入探究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在方格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一单元的活动要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2、能清楚地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和学握新知识,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感知学习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画出把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鱼图中的应用。

难点:能在方格纸画出把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五、课时安排:共2课时

图形的运动

篇8: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一、在操作中找方法

1. 播放体育彩票开奖录像中奖号码

师:这7个数字有什么用?

生:买的号码跟上面一样, 就中奖。

师:号码全一样, 就是特等奖。老师也买了彩票, 中了个小奖, 是个五等奖。电脑显示:选对两个连续的数字, 就可以中五等奖。

师:老师可能选中哪两个连续的数字?

生1:09。生2:26。……

师:中五等奖的彩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同学们可以用方框框一框, 也可以圈一圈, 写一写等方法, 试着找出答案。

2. 学生动手操作。

3. 汇报交流。

生1:用圈两个两个地圈, 一共有6种情况。

生2:我是写下来的, 86, 60, 09, 92, 26, 69。

生3:我是用方框来框的, 共有6种情况。

师:请生3再演示框的方法, 并提问:他是先框的哪两个数?接着再框哪两个数……, 他是怎么框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者板书:平移。

师:这样框有什么好处?

生:不乱。

生:从左往右有顺序。

4. 师:请全班同学再用生3的方法演示一遍, 师:注意看好平移几次?

生:平移5次。

师:平移5次, 怎么是6种情况呢?

生:先开始框的两个数第一种情况, 平移5次就是5种情况, 共有6种情况。

5. 师:如果选对三个连续的数, 就是四等奖, 四等奖有几种情况呢?你能先猜一猜吗?

学生猜出答案后, 再进行操作验证。

第一阶段的“找”是引导学生找到用平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得到答案。教学中, 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如何去解决问题。学生有的框一框, 有的圈一圈、写一写, 方法多样化, 个性化。在反思操作过程时,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了用平移的方法不容易“乱”, 也即不重复, 不遗漏。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四等奖时, 学生利用前面操作的经验, 大胆猜想, 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 再用平移的方法验证猜想, 培养了学生合情猜想的能力。这一次“找”处于具体形象阶段, 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 在交流中感知有序思考以及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 学生形成了丰富的动作思维。在动作思维和抽象思维中间应该有一个中介, 一个桥梁, 于是进入第二阶段的“寻找”。

二、在表象中找算理

1. 电脑出示:选对四个连续的数字就是三等奖

选对五个连续的数字就是四等奖

师:能不能看着号码, 不操作, 在脑子里直接移一移, 你能很快找出平移几次吗?

生:三等奖情况平移3次有4种情况

四等奖情况平移2次有3种情况

师:从表格中, 你怎么看出平移3次的, 这个上面有“3”吗?

生:先框住四个数字, 在心里移了一下, 后面有3个数, 平移3次。

师:移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生:框外的数。

生:剩下的数。

2. 师:回头再看刚才研究的四等奖、五等奖, 能直接看出平移几次吗?为什么?

直观固然重要, 但它往往只是认识的起点, 最终还必须摆脱它。表象的建立有助于更快的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 教者设疑:能不能不操作, 在脑子里直接移一移, 你能很快找出平移几次吗?这样, 从直观操作过渡到了表象操作, 把平移的操作进一步的简约。学生在头脑里移动方框, 不是机械操练, 简单重复, 而是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在平移中发现“平移的次数=剩下的个数”, 让操作活动真正内化, 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为后面规律中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 这也是图形覆盖规律的算理。接着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结论回头去验证四、五等奖, 完善了表象提升, 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内化直观形象。第二阶段的找以操作的表象为支撑, 学生能“知其所以然”, 找出算理, 逐步逼近了规律的本质, 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时, 学生需要将所获得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 需要从理性上把握其中的规律, 因此, 有了第三阶段的“寻找”。

三、在抽象中找规律

1. 师:看来, 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知道平移的次数?

生:剩下的格数。

师:知道平移几次, 有什么用呢?

生:用平移的次数+1就等于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师:如果平移20次, 就有 (21) 种不同情况。

如果有100种不同情况, 就是平移了 (99) 次。

2. 师:观察黑板上的数据, 平移的次数有变化吗?

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次数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平移次数越来越少。

生:平移次数一次比一次少1。

师:为什么会有变化呢?你发现什么呢?

生:剩下的数越来越来少。

生:每次框的数越来越多。

生: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次数, 总个数不变, 每次框的数越来越多, 平移次数就越来越少。

3. 师:看来, 同学们似乎已经初步掌握了某种规律, 下面来考考大家。

4. 出示花边题

每次给相邻的五个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生:数出剩下的花边, 再加1。

生:总个数每次盖的个数+110-5+1=6

师:你能试着解释一下吗?

生:10-5表示平移几次, 再加上先框住的一次。

出示

如果花边有13格呢?

生列式13-5+1=9

师:比较这两题, 有什么区别吗?

生:虽然每次盖的数相同, 但总数不同, 所以有几种盖法也不同。

5. 师:结合刚才同学们所做的以及黑板上的数据, 算式, 你能归纳这其中不变的规律吗?

6. 小组交流汇报。 (略)

7. 师:如果用a表示总个数, 用b表示每次框的个数, 有几种不同情况怎样表示呢?

生:a-b+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算理, 能很快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但学生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算理上,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更快更好地运用。在解决“彩票”问题后, 学生已经初步找出了规律, 教者没有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 而是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计算“花边题”, 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这样, 丰满、丰富的材料:“总个数相同, 每次框的个数不同;总个数不同, 每次框的数相同”, 依次呈现出来, 便于学生全面的分析、比较、剔除非本质属性, 顺理成章找到规律, 抽象出一般算法,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三次“找”不是让学生在匆匆忙忙中得出结论, 而是在大量感知、丰富积累后, 逐步归纳, 层层寻找, 在理解中概括, 在比较中抽象。

篇9:看“图形的运动”课件的一点体会

问题的引入生动自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Flash动画演示,确实直观准确地表现了图中所涉及的三大运动——平移、翻折、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课件突出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的思考与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和对图形美的感受等得到大力发展,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验图形运动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流畅自然,特别是动手操作、课后作业和欣赏小结的环节很有创意。设计的活动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多媒体”学习变成了“用多媒体”学习。信息技术起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建议作者和期待教这个素材的老师们一起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我没有计算机,怎样用其他“技术”手段来表现课件提到的教学意图?课件所表现的数学内容还可以做哪些学生能接受的开拓?课件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本身是否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现、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篇10: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三)一、轴对称

1、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重合

3、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定: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顶点、相交点、端点

②数(或量):数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描: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连接各对应点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的画法

先找出两个图形一组对应点,连接对应点成一条线段,过这条线段的中点作它的垂线,这条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旋转

1、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

5、画图形旋转90°的方法:找出关键点所在的线段,根据旋转方向作线段的垂线→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连接对应点

三、欣赏设计

1、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对称

2、运用平移设计的方法:确定平移方向、距离

3、运用旋转设计的方法:确定旋转点、旋转角度

篇11: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平移》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图形的平移也是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引入的。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难点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方法

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一系列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的自主构造。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有利于思维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好引导,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欢乐的游乐园中有着许多有趣的项目,那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

生:我认为观光梯、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

(生相互介绍)

师揭示:我们把像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平移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如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4、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 )

(2)物体平移时,形状、大小、位置不变。 ( )

(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 ( )

(4)电梯的升降是平移。 ( )

(5)拨计数器时珠子的运动是平移。( )

板书:

第2课时平移

平移→

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

平移--沿直线运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

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2: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共5题;

共8分)1.(2分)一棵小树被扶种好,这棵小树绕树脚_______方向旋转了_______。

2.(1分)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_______现象。

3.(2分)如图,绕点A顺时针旋转了_______°,右向下平移了_______个格。

4.(1分)如下图,三角形围绕着虚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 5.(2分)电梯上升属于_______现象,车轮运动属于_______现象。

二、选择题。

(共5题;

共11分)6.(2分)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1     B.2     C.3     D.4     7.(2分)下面哪个数字不是轴对称数字()A.80                                 B.58                               C.88     8.(2分)把一张圆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所形成的角是()度。

A.30     B.45     C.90     9.(2分)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1)(2)B.(1)(3)C.(1)(4)D.(2)(3)10.(3分)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多选)A.B.C.D.三、画图题。

(共3题;

共30分)11.(5分)下面图形是由4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卡片拼成的.请你画出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12.(5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3.(20分)按要求画图(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3)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

(4)画出图形A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E。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

共8分)1-1、2-1、3-1、4-1、5-1、二、选择题。

(共5题;

共11分)6-1、7-1、8-1、9-1、10-1、三、画图题。

(共3题;

上一篇:销售会计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第6章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