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2024-04-16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共14篇)

篇1: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它的精神力量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取决于人口的阅读质量。一个国家只有靠人口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强者,而人口素质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阅读是一条提高人口素质的高效便捷的途径,阅读让人的精神走向高远。小学生正处在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教师要潜心研究并实践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有条理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表述为:要求小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默读时有一定的速度,具体的量化标准为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学会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以上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个学期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规划,使教学工作在规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展开。

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自主阅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师生之间可以多就某一篇课文或课外读物展开读后感受的分享,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大胆的说出来。很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机械地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甚至阅读题的答案也要统一,这种做法只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受挫感,从而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目标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三、应着力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和热情是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源动力,小学生一旦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热情,阅读能力的提升只是个时间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们识字量有限,阅读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的带读,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去阅读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导入:你见过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他们会画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去开始阅读,他们的专注度会大幅提升,更容易投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读完课文之后,教师也可以启发大家思考一些问题:你还在雪地里见过其他小画家吗?你自己做过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以此将课文进一步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们分享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另外,我们会发现,小学生间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启发多鼓励,以免部分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受挫心理,从而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让他们在如饥似渴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组建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分享阅读的体会心得,还应该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其次,避免阅读的功利化。很多家长抱着阅读可以提高识字量、写作能力等各种目的指导孩子阅读,对此,教师要指定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书,如作文集、名家名作等,让孩子培养兴趣。还有些家长会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而边读书边查字典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能被困干扰而感觉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孩子如果能投入在阅读当中,沉浸在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当中,家长和教师就不要有太多的干涉。最后,还要多让孩子们接触到适龄的读物,丰富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调动他们阅读的自主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养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钟定强。阅读教学重在以读促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3)。

篇2: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现在的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所以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泛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

篇3: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一、巧妙引导,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教师规定学习, 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文本拓展引导。 在当前互联网普及的时代, 通过耳提面命让学生进行阅读是十分困难的, 而且最终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有效地拓展,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例如, 在教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 将文本中描绘的青蛙在井中的样子直观地表现出来, 并且告诉学生很多成语当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故事。在这样的讲述之下,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了解故事的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将《成语故事》这本书介绍给学生。

2. 悬疑引导。 所谓的悬疑引导, 实际上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实现增强学生阅读欲望的目的。例如, 在讲授《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将文章当中爱迪生妈妈需要手术, 而房间太暗的案例托出, 让学生动脑思考去寻找答案。小学生相对来说更愿意表现自己, 喜欢踊跃地发表自身的看法。所以, 教师可以先悬疑引导, 再进行一定的总结, 最终将其有效地引入到文本的教学当中。

二、分析用词, 锻炼思维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用词都十分准确。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有效地把握住那些关键词, 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 在《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中, 有一句话写到: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教师针对这句话可以提出问题, 如果将文中的“一溜烟似的”改成“快步跑”是否可以。学生经过思考认为, 还是文中用词恰当, 因为这种带有比喻的形容方法, 能更好地体现当时爱迪生迫切的心情。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 教师可以总结这两个词的感情色彩存在的差异, 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当中, 用词不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三、多元教学, 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 拥有了一定的语感, 就会使小学生在整体阅读中事半功倍。在具体教学中,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语感:

1. 反复诵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这是说在反复阅读之后, 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同样, 这也是培养语感的不二法门。在反复诵读过程当中, 学生眼、耳、口充分参与, 使其对于文章的内容能够有更好的了解。尤其是在进行古诗的阅读中, 通过反复阅读, 能够更好地掌握读诗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使古诗中的景色、作者的情感, 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

2. 启发想象。 文字的描绘相对来说是间接的, 并不能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所以, 教师应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 将文本内容和自身阅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例如, 在教学《春》一文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春天到来了, 燕子飞回来了, 小草绿了, 一切都开始蓬勃生长了。这样能使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印象, 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

3. 在示范中引导。 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天性, 所以教师在培养语感时, 还要进行恰到好处的示范, 从而使学生进行更好的训练。所谓的示范, 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领读时, 要充分注意文本中的重音、断句、停顿和节奏等, 让这种习惯在学生的模仿中, 彻底成为学生自身的东西。

总之,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切入点, 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词的提炼和分析, 锻炼学生学习的思维, 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着眼点, 最终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根本目的。

篇4: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達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引导学生勤于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为本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前提。

二、养成阅读思考习惯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

例如,《丰碑》一课语言朴素、感情浓烈,是歌颂军需处长大公无私的课文。学生熟读课文后都有自己的感受,而我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想,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个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和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感受文章呢?

通过阅读课文中对军需处长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描写,引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关注,从而以课文关键人物的“情”导出学生的“情”。在“导”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导读中感悟、质疑、实现、掌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深刻体会、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中要善于想象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世界,并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情感。

四、朗读时要带有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入情入境,让主体的思想感情与文章融为一体,细细品味,体味文章的气韵和语言美。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特别讲究一个“情”字,“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语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而小学生更是情感尤物。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验,加之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学生情感的波纹就会涌动起来。如指导朗读《小珊迪》中男孩卖火柴时的语言,就要根据课文中男孩语言的变化,体会男孩急于卖出火柴的迫切心情,感受这个可怜的小男孩饱受饥寒的处境。通过指导,学生的感情沉浸在这催人泪下的气氛中,仿佛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男孩就站在自己面前,对小珊迪的同情油然而生。用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

五、阅读中学会品味

一篇优秀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达的贴切、形象。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甚至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品味、归纳、比较、概括的习惯,其语感是不难培养出来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开始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再由教师要求学生重点对前三自然段进行重复朗读。学生朗读后,并不难悟出其中的意境。作者在文章中描写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细细品味“精神”一词,原本用于写人的精神状况,本文中却用于描写花,作者的创作手法既有“赏花”之举,又有“喻己之情”。推敲“精神”一词的妙用,可以领悟作者的心声。再写“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两句,说明了溪流与洞存在直接关联,文章中“迎”字的出现,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溪声时时变换调子”一句描写的是溪流,却说出了双龙洞周围迷人的环境。通过“读”抓住文章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

六、养成积累的习惯

篇5: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还在学生上语文课的质量.一位很有威望的语文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过,语文老师最好当,语文老师又最不好当.那时我还太年轻,不能体会出这位老师的话的内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师的话的分量.是啊,当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可真是难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 我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朋友说“ 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吧。 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扇起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三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第五讨论解疑.第六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等等.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条

[1] [2]

篇6: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对更重视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和引导实践创新,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阅读教学缺乏实效。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水平;重要途径;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36-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创新更具实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生课外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法国教育家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不正说明肯定和赞赏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灵丹妙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坚决杜绝对学生训斥性的评价。当然,并不是不评价或只是作简单的评价。我总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丰富、鼓励性的评价去营造和谐的氛围。对于阅读中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批评,我就用婉转的语言指出。这样,学生才能充满自信,自动地学习,使其各方面得到发展。师生间保持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是让学生处于自由的、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主动的,成功的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

2.“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篇7: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篇8: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阅读材料方面的指导时, 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文章难度由易到难。

随着近些年来农村学校状况的好转, 大多数学校已有简单的图书室、网络设备。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支付得起一两本简单课外读物的费用。不过,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大多还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不妨由简短的、生词很少的、学生读来几乎没有困难的小笑话、小故事开始。

2. 文章长度应由短到长。

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教师要让他们在一开始消除以往对英语阅读的焦虑和畏惧, 让他们轻松地去进行阅读, 感受阅读, 克服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心理障碍, 慢慢培养阅读习惯。所以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让他们读又长又难的文章, 这样只会雪上加霜。

3. 文章内容应由浅入深。

刚开始,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有鲜明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性文章。学生既感兴趣, 又会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有利于增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接下来可以逐渐地过渡到较为难懂的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另外, 在选择材料时, 也要考虑文章语言规范和时效性等。

4. 基础性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报上的文章。如Trave这个单元, 学完之后, 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与旅游相关的一些文章, 这样除了对这一方面的常识进行了复习外, 对于一些与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也是一个很好的重现复习的方式。

5. 拓展性阅读。

这种阅读是对课文中话题的延伸, 让学生触及到更宽更广的知识层面,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窄、阅历浅,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拓展性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读相同题材的文章, 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如在教学Nelson Mandela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关于英语名人故事的报纸或书籍, 这样可以很好地扩充学生的知识。此外, 教师要有所选择地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有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

6. 欣赏性阅读。

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英语文化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 去交换阅读一些英文小说简写本, 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 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梗概, 字数不限, 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充分发挥。此外, 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英文电影, 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的英语新闻等英文节目。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1. 从宏观上进行指导。

(1) 初期阅读阶段,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 完全放在课外, 可能会让阅读变成一句空话, 这一点很多农村老师都深有体会。所以一开始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堂上留出一小部分时间, 指定一些短小、幽默的文章让学生来读, 让他们更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2) 在学生有了一些阅读基础和兴趣, 能力逐步有所提高之后, 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 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的零碎时间去阅读。阅读材料的难度和体裁也可做相应的调整。可以布置一些报刊杂志文章, 也可以布置一些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英语简易读本, 如“书虫系列”。 (3) 教师可适当挑选一些阅读文章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分析, 让学生去背诵;也可以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开展复述、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 教师应注意把握活动难度,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走形式”, 使课外阅读没有了实质内容和意义。

2. 从微观上进行指导。

(1) 把握文章大意要作为首要阅读任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历和体验之后, 学会把握文章大意至关重要。要把握文章大意, 就要指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若遇到生词, 不要长时间地停留, 以免影响阅读速度。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和表达, 要查资料, 并摘录下来进行积累。对于一些不太常见的生僻词汇和专有名词, 可跳过去不管。 (2) 在阅读时, 精读和泛读要有机结合。对于不同的文章, 阅读的详略程度应不同, 有的可能只需要浏览其标题和首尾段。对于简单的, 纯粹是为了娱乐、放松而读的文章或者偶尔碰到的太难的文章就应该泛读, 以了解大意。对于难度适中或句式多样的文章就要精读。另外对于文章的不同部分, 也要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一篇文章, 不需要从头至尾都仔细研究, 有时也不能从头至尾都略读。 (3) 对部分文章进行适当讲解。在阅读初期, 教师应先要求学生阅读, 随后对一些文章进行适当讲解, 比如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中心意思、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增强阅读信心。同时,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要及时地、有意识地扩展相关单词和词组, 使学生逐渐扩大词汇量。

总之, 英语课外阅读和语文学习一样, 能使学生扩大视野, 获取知识, 不断巩固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同时, 强化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也是应对高考, 尤其是英语阅读理解考点的最佳选择。

篇9: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一、了解学生阅读心理

一般說来,小学生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他们渴望学会阅读,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二、如何抓好课堂上的阅读教学

1.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处,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如在教学《卡罗纳》一课时,大家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互相交流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鸟的天堂》可以抓住“天堂”俩字发问,为什么说“天堂”。二是抓住关键词句,如《颐和园》中,“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在这儿可提问:为什么用“滑”来写昆明湖的静?

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汇集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如何抓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

1.读书时间应得到保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从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2.选择有效读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四、培养良好习惯

读书时能一边读一边想,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记号、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练习写阅读提纲,写读书心得,定期在班上交流。

篇10: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我的作文教学观

濮阳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吴利红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明了我的教学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有关初中作文的教学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初一便拟定了一些方案,对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在把我的作文教学观和具体的做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的作文教学观:

1、有一句俗语,我觉得说得很不错:有些人不用教;有些人要用言语教;有些人则要用棍子教;而有些人既使你用棍子教也教不出来。(当然,现在教学教育是不能体罚学生的,不能像以前先生那样用戒尺打学生)但从这一句老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写作,也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觉的去写作,乐于去写作,而不是单纯是为了应付老师去写,其实说穿了这就是兴趣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2、写好作文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营养从书中与名人交流、从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我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读书何止对写作有好处!)然后就是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不断从生活中体会值得写的东西出来。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历练自己,在学习、在生活中煅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写的情况了。

3、兴趣高了,视野广阔了就能写好作文吗,当然不是,要想写好作文,还要传授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给学生。如写景的作文,那就要讲一讲“多觉描写法”;写记叙

文的时候就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文章的详略安排、文章的立意、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如何立意选材等。现在的话题作文是一个热点,那么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作文,写话题作文应当注意什么,怎么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好等。这样学生明白了,写作就会有目的,不会把作文写成“流水帐”、“四不象”。

4、杜甫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开展每星期一练(每星

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一本周记,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把狭义的课堂定时作文变成广义的随时随地创作,捕捉灵感,即时成文,每周不少于3篇,总字量多于1500字/周,并附有自评自改及同学间的交流意见一本作文,定向训练写作,两周一篇,学生可在查阅资料后,有参考、有模仿地独立完成。一般是课上统一写作要求,课下加工成品。每次上交前,作文本上应具备下列内容:写作提纲、自改内容、写后记及其他同学的批阅情况。笔分两色,蓝的用于摘抄和创作,红的专事评改和分析,红蓝分明,一目了然,使“三个本子”像读写档案一样,便于随时查阅。这种办法,把长期以来令许多同学为之头痛的写作,变成了一项轻松愉快、有益身心的活动。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和习惯也在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

界。

二、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阅

读兴趣。

1、在学期开学初,开展“献一本看五十本”的捐书活动,建立班级读书角;并认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加以贯彻实施,即:学生每天早八点开始读书半小时,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为雷打不动的课外阅读课,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末举行一次读书成果展,并且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帮助孩子们扩大阅读面,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让书香飘进班级。我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遇。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快乐学习、开心成长、演讲比赛、经典美文鉴赏、唐诗宋词朗诵会、迎奥运征文演讲大赛等。一次一次比赛为学生点燃了激情,一项项活动为学生传递了梦想。如今我所教的学生正在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上向着太阳奔跑放歌,放飞理想。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皇帝的新装》、《最后

一课》、《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各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我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也收到了一点效果。但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希望同行给予指出。

参考文献:

刘杰;中学生作文虚假现象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董蓉;中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缺失的归因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篇11: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有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朋友说“ 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

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扇起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二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三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第四讨论解疑.第五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等等.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阅读一篇文章有的从题目入手,文眼在题目上。如狼牙山五壮士,文眼在“壮士”,飞夺卢定桥,文眼在“飞”和“夺”.有的文章从中心句入手.如桂林山水,文章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去质疑学习.有的文章从结果处入手,采用变序的学习方法还有的抓住人物的话去理解以带全篇等等.

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精力的法宝,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学语文,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是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提高的.

作者邮箱: ljyzq666@163.com

篇12: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闵柳钢

(江阴市要塞中学 214432)

内容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因为如此,它在语文教学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相应数量的古典诗歌,其意义都是不容臵疑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看来,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比较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犹如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历时愈久愈发出熠熠的文明之光。正因为如此,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同时学生能否诵读、记忆乃至鉴赏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也成为衡量其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现在学校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订的教材。面对教材中一首首优美的古典诗词,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去品味去鉴赏它们是笔者经常思索的问题。“教无定法,”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了各种方法,其中运用比较阅读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所谓“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事物罗列在一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对其进行衡量、判别。具体到古典诗词的比较阅读呢,就是把两首或两首以上的诗词放在一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去对它们作比较,从中品出一些感受,悟出一些道理,从而增长自身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那么,笔者是如何运用比较阅读去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呢?

一、意象的比较,品味意象在诗词中的深刻内涵。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一个诗人或词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通常要借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这些事物通俗一点说就是诗词中的意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雁在古代诗人词人笔下经常出现,而且在大雁身上寄寓的感情多是相似。因为雁是一种候鸟,生在北方,但天气一转寒冷马上飞到南方,所以南飞的大雁经常引起诗人或词人们思乡的感情。为了让同学理解大雁这种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独特魅力,笔者将初中课本中几首都写到雁的诗词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同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中也写到“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以上这几首诗都写到大雁,都借大雁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凄楚心情。比较完这几首诗之后,笔者又进一步启发同学,是不是大雁在古典诗词中都是思乡的代名词呢?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思考,笔者又将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拿出来比较。词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么其中的雁是思乡之情的寄托物吗?同学经过比较后发现,这里的“雁”借苏武雁足传书这个典故抒发的是希望收到远方来信的感情,因为古人曾经有用雁传书信的故事。

除了雁这种意象之外,笔者通过不同诗词的比较还分析了月亮、家书、落日、昏鸦等很多意象在古典诗词的内涵。通过这种意象的比较,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了这一些诗词,更是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追踪诗人词人的心路历程。许多文学作品虽然经过了人为的艺术加工,但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心声。在作品中,往往有作者的笑,有作者的悲,有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也有作者失意心情的不经意流露。为了让同学加深对某位诗人词人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找到某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去品味,去鉴赏,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心路历程。李白是唐代诗人群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初中三年的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李白的诗作,不少诗是李白在不同时期而写的。大多同学谈及对李白的认识,多是停留在他是浪漫主义诗人这一认识层面上,相当部分同学认为李白是天生的乐观派,他的一生是大樽喝酒豁达豪放的一生。其实纵观李白的一生,他有进京做官的春风得意,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沉郁,甚至还有受尽排斥之后隐居江湖的愤激之情。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一点,笔者将李白三首代表他三个时期的诗拿出来比较,分别是李白受皇帝召见进京为官时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官场不得志心情转向失意时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志难申萌生退意时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李白因受到皇帝召见豪情万丈欲一展雄心抱负,他喜不能自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何等的春风得意!然而性情豪放的李白进入官场之后并不得意,反而屡遭权贵排斥,于是李白欲大展鸿图的雄心受到挫折,心情转为沉郁。但天性不羁的他生就一副傲骨,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向世人宣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许正是李白的这种个性,使他在官场屡受挫折,事业进取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喊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激之语。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李白的了解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无形中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三、诗词写作风格的比较,揣摩不同风格作品各具的艺术魅力。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文学样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但是,不管是唐代庞大的诗人群体,还是宋代一个个杰出的词人,他们的写作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流派。比如唐代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词坛有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也有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了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笔者又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授宋代词作时,笔者将苏轼的作品和李清照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鉴赏中去用心辨别它们各自的美。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放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道尽天下悲情女子的凄楚之情。

除了将苏轼和李清照比较之外,笔者还经常引导学生去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让学生在具体的作品中感悟想像之美和写实带给人的震撼。此外李煜和曹操、杜甫和白居易等诗人也是笔者经常用来比较的对象,学生在这种比较阅读中确实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写作对象相同但思想境界不同的作品的比较,体会不同作者各自的人生境界。在讲到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有感而发,在古人笔下,秋天多是悲凉的,所以古代文学作品悲秋之作层出不穷,马致远的这道《天净沙〃秋思》更是被人尊为“秋思之祖”。那么有没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作品呢?有“乐秋”“喜秋”的作品吗?笔者引导同学去寻找通过写秋天以发积极向上之情的诗歌,很快同学们想起了七年级就学过的刘禹锡的《秋词》,诗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这首诗中,作者面对秋天全没有悲观孤寂之感,有的只是积极向上的万丈豪情。像这样写作对象相同而思想境界完全不同的作品真的很有必要拿出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人生的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13: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化的教学手段。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 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的作用, 滥用多媒体, 导致多媒体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 教师只有合理应用多媒体, 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相关知识, 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二是程序化的教学步骤。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只机械地讲解重点内容, 而没有对文章的内涵以及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赏析, 教学氛围乏味、沉闷,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难以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个性特征出发,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这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无法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进行准确把握,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手段, 增强阅读内容的感染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结合声音、图像, 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济南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展示给学生, 并让学生从图片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 然后进入到课文阅读学习中。一般而言, 语文的外延就是对生活的外延,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丰富阅读内容,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素养。

(二) 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就是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学习交流,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有效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如教师在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进行讲解时,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 首先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朗诵和表演, 一组学生在对文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进行朗诵时, 教师可让另一组学生做弯弓射箭的动作;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和总结, 并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促进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必须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创设教学情境, 以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师在对《童年的朋友》进行讲解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可以先提出问题, 如朋友是什么?并讲解自己童年时的朋友,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心情, 体会童年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友情, 并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声, 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又如教师在讲解《十三岁的际遇》这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作者入学时的心境, 可以创设开学情境, 使学生能够对作者考入北大后的心情加以体会和感受, 并让学生从作者的誓言出发, 对作者的心境进行感悟。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 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 许多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军.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3) :190.

[2]李云霞.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1) :459.

篇14: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句,还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举动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据此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提出了建议。

一、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挖掘出自己独有的阅读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模拟情景,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时,要结合传统教学的特点,开拓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中的主体,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个开放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畅所欲言,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获得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运用到多媒体。将枯燥的语言转换成生动的动画、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小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狐狸和蝉》一节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个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同时用笔描绘出阅读到的情景,等到上课时,教师在多媒体放映中,将画面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阅读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学生的口语练习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大声朗读,对阅读好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奖励,对阅读不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能指责,要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备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只能适当进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作为新生的一个群体,思想还很不成熟,思维处于很活跃的状态,仅仅依靠自己学习,往往效果甚微,这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将他们带入到阅读的世界中去,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遵循课本,不敢创新,这从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去大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多写日记和观后感,还可以为学生在教室设立一个课外阅读与体会专栏,在繁重的课业之外为学生开创一个放松的空间。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还不是很精通,表达也不能尽善尽美,教师在这些方面就可以适当给于指导和讲解,通过一些经典篇章对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感知能力。但是语感时不能训练的,这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的经验,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经验,这些日后都是很宝贵的素材,长期坚持,语文素养必然提高。

三、互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潛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行互助教学。所谓互助教学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竞争与合作。这样既能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又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可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论是以师生互助的形式或者是以学生之间互助的形式,都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让他们愿意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外阅读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

上一篇: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一篇:胸部医学影像征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