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城日记

2024-05-28

美丽古城日记(共14篇)

篇1:美丽古城日记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一家子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古城。

来了一看,古城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从南北大街口进入,街道两边都是都是复古建筑,就连西边的东街小学的围墙和大门也修成了古朴的青色和白色。人们租下了两旁的商铺,卖各种各样的小吃。冰激凌、油炸糕、涮串、炸串、烤羊腿、烤鸡爪、各种蛋糕据说全国各地有名的小吃云集于此。

小店前人头攒动,想买点好吃的还真不容易呢!东街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构成了美丽的小吃一条街。

我们边走边看,时不时还有表演助兴:戏曲、小品、二人台、舞狮、乐队表演表演精彩纷呈,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不停地鼓掌,为他们喝彩!

天渐渐黑了,肚子也饿了,妈妈请我们吃了螺蛳粉,臭中带香美极了!品着美味的小吃,伴着五彩的灯,简直是妙不可言啊!

吃完饭,我们心里暖暖的。古城伴着那五彩的灯更美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看了一会儿灯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游古城、看书院、观民俗、品小吃,古城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能极大地满足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古城欢迎你们的到来!

篇2:美丽古城日记

新疆葡萄沟水果甜,洛阳的牡丹美,上海的南京路靓,北京的长城长,开封是我们的家乡,它也有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你知道吗?开封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七朝古都,开封有许多建筑物都历史悠久,比如繁塔,它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它以那悠久的历史、传奇的遭遇、奇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雕刻艺术而名扬四海。

禹王台是历史有名的游览胜地,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过乐曲,李白和杜甫也曾再此游览赋诗。

开封龙亭是宋、金两代的皇宫和明朝周王府的遗址,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代表。

开封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古老的城墙,雄伟秀丽的铁塔,风景如画的包公湖,巍峨壮观的大相国寺,还有繁华的宋都御街,我们的家乡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开封的小吃也非常有名,如开封第一楼的灌汤包子,提起来像灯笼,放下似菊花,还有咸香嫩脆桶子鸡,开封的炒凉粉和红薯泥等等数不胜数。对了,忘记告诉你们啦,菊花是开封的市花,每年的秋季,大街小巷都布满色彩绚丽的菊花,有红的、黄的、紫的、绿的、白的----,把开封装点成一片花海。

篇3:在“数学日记”中寻找美丽

所谓“数学日记”, 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 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 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能够走进学生中间, 学生在“数学日记”这面镜子中可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那么在日记中该写哪些内容呢?

1.问题纠错。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题出现, 遇到错题可以把它们整理出来, 并做好归纳总结, 甚至可以再找到同类的习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以加深印象。

2.数学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 写下来以便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

3.疑问难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 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 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

4.意见建议。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 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 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5.创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 都可以在日记中体现。

引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是很关键的一步, 教师要有耐心辅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

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来仔细批阅日记了。教师的任务是:

1.品读与研究。教师须仔细品读学生的“数学日记”, 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要深刻研究, 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 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等。

2.整理与归类。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 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的整理和归类。看看学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有哪些想法是有创新意识的、有参考价值的。

3.批语要及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面对面地回答, 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 以表述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4.指导与鼓励。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 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 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 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

经过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 “数学日记”就会如同一道营养大餐, 可以让可爱的学生们在学习与各项活动中大放异彩, 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的美丽之处, 这样自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一起与“数学日记”牵手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让学生兴趣高涨, 爱上数学。“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 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形式单一的作业训练, 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 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 从而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 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 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 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再现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 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有利于发现问题, 及时反思。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 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 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4.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 与教师成为亲密的朋友。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数学日记”写下来, 日记里有欢喜, 有笑声, 也有忧愁和困惑……这样“数学日记”就成为了学生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心里话的场所, 也为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5.可以帮助学生孕育知识, 拓宽视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深化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而扩大学生视野, 让“数学日记”成为他们孕育知识的摇篮。

篇4:美丽的凤凰古城

我们一到酒店后就把行李放好,热情好客的客栈老板娘给我们介绍了古城的特色小吃,大家听得都口水直流。走出酒店,我们一路上寻寻觅觅。我们吃到的第一种美食是虾饼,它是由沱江中的活小虾和面粉拌在一起,放到油锅里炸,不久,香喷喷的虾饼就出炉了,让人瞧得垂涎欲滴。接着,我们还品尝了芝士番薯、玫瑰奶茶。当然,古城还有许多的特色美食,呆在古城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尝遍了他们的特色菜,比如血粑鸭、米豆腐和腊肉,还有苗族人自家酿制的米酒。可是,这些菜都是很辣的,我不敢多吃。

凤凰古城不仅食物很有特色,它的建筑也很特别。吊脚楼是最有趣的建筑。它沿江而建,每个房子都由十几根柱子撑着,立在水上。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跳岩,它由许多块正方形的小石礅组成,建在沱江水中。走在石礅上,听着脚下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我们可以从江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心情多么快乐啊!

走在古城的街上,我看到苗族姑娘们穿戴着各种各样的苗族服饰。有一天晚上,我们去观看了以沈从文爷爷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改编的话剧。我认识了一位漂亮的苗家姑娘翠翠。

美丽的凤凰古城,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篇5:美丽的田州古城作文

周末,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乘车前往田州古城游玩。

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下午3点钟,我们到达美丽的田州古城。

田州古城位于田阳县田州镇百东河北岸,总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是一座古色古香、充满壮乡文化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古城。

古城的大门最引人注目,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和图案,极富民族特色。古城大门的上面有一块巨大的、古色古香的、雕刻精美的大牌坊,上面刻着“田州古城”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大字的四周还刻了许多壮民族文化的图纹。

从古城的大门直直地走进古城,放眼看去,全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屋,牛角屋顶、朱门、青石地板、风雨亭、风雨楼……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已穿越回到几百年前x,不禁感叹着壮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和充满智慧。

漫步古城,一条小河吸引了我的目光。爸爸说,那条河叫月亮河。哦,河水多么迷人,多么清澈啊!在月亮河的一个拐弯处,一帘小小的人造瀑布从岩石缝中喷涌而出,直泻而下,岩石顶端上站着壮族人文始袓布洛陀,他挥舞着一根鞭子,赶着一头神牛,正在耕田。月亮河两岸种有一排排柳树,在微风中,柳树摇动着柳枝,就像姑娘们长长的头发,月亮河的风景特别若人喜爱!

篇6:古城的美丽作文600字

古城,一个令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古城,一个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古城,一个具有浓郁纳西文化特色的城市;古城,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两个一大一小的水车在古城入口处的河水中慢慢地转着,上面长满了青苔,清澈的河水缓缓向前流去。一条用红角砾石(五花石)铺成的小路在古城中穿梭,这条路的路面光滑明亮,旱季不尘,雨季不泥,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不知有多少人、马从上面走过,可它依然那样光滑明亮,成为古城的一大特点。

古城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按照“三房一照壁”、“走马转角楼”的样式建造,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住在里面十分舒适。这里的很多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有一些房子还有点倾斜,屋顶的瓦片上长着一些青苔和小草,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水在河中流着,有时急,有时慢。一丛丛水草长在河底,鱼儿在水草中穿梭,快乐极了。一棵棵柳树站在岸边,把长长的头发浸入水中,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梳洗自己缀满绿宝石的长辫子。河上大大小小共有365座桥,其中以大石桥最为出名,桥面用五花石铺成,桥上长着许多野花野草,使桥显得更加古老。

每当夜幕降临,四方街上的人们便跳起了“啊哩哩”,小桥两旁坐满了喝茶聊天的人们,似乎这个世界只有欢乐,只有和谐,犹如世外桃园一般。

篇7:美丽的丽江古城作文

绕过广场,扑入眼帘的是两个巨大的水车。一个大,一个小。水车上长满了青苔,看样子这水车已经很古老了。水车旁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中央地面上有一幅很漂亮的图案。当我走到那里时,音乐突然响起,图案上的一个个小孔喷出美丽的水花,犹如一条条“银蛇”扑向我的脸颊,害得我的T恤衫都湿透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忍不住走到喷口处,尽情的玩起水来。

玩累了,我和妈妈继续往前走。脚下是一条与众不同的石头小路,整条路都是用五花石铺成的。由于走的人多了,路面被踩得光滑无比,好像是涂了一层油。路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尽管水那么大,这些小鱼还是勇敢地向前游着,丝毫也不肯退缩,有的还躲在水草里捉迷藏呢!小溪边那一棵棵柳树似乎也被嬉戏的小鱼儿给吵醒了,虽然春天还没有到,但是她们早已睁开了黄绿的小眼睛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四方街”。这儿是四方形的,大约有六、七十平方米。从四个角都可以通向不同的街道。“四方街”上热闹非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群正打跳的纳西老奶奶了。她们穿着整齐的纳西服装,手拉着手,随着音乐的.节奏轻快地跳着。一位高个的外国阿姨也被吸引到了她们的行列中,由于她差不多有一米九左右,在这支队伍中真可以算是“鹤立鸡群”了。你看,她跳得多开心啊!她边跳边和身旁的老奶奶交谈着,乐得老奶奶也似乎年轻了几岁。慢慢的,打跳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人们沉浸在幸福中。

篇8:美丽古城日记

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 (右三) 及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张耘 (左三) 与各地专家和铜梁县政府官员探讨

5月24日下午, 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及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张耘同各地专家赴重庆铜梁县参加2014中国·铜梁安居古城保护与利用高端研讨会。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欧汉东和副县长蒙格丽等陪同下, 专家团沿着游客接待中心、星辉门、妈祖庙、湖广会馆、县衙遗址、琼江书院、文庙、万寿宫、药王庙、火神庙……一直到城隍庙、元天宫, 一边听取介绍, 一边参观, 对古城城区内的重要景点作了全面了解。

在游客接待中心, 专家们围在古城景区沙盘前, 认真听取了当地导游对安居古城规模、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专家们说:安居古城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应该进一步挖掘, 加以充分利用。

走出游客接待中心, 专家们踏着古老的石梯, 拾级而上。在古城星辉门入口, 古今结合的游街表演, 专家们喜不自禁, 驻足观看。

穿过古街, 来到湖广会馆, 古老的戏台子里, 川剧坐唱节目正在精彩上演。专家们围着八仙桌坐下, 边看戏边来一碗盖碗茶——脸上满是悠然、惬意之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 安居古城也是一篇千年美文。随处可见的古迹好似文中隽永的词句, 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犹如文章的深刻内涵。”专家们沿着古城景点, 上上下下, 边走边议, “其他地方的古城大多是平直的几条街道, 而安居古城依势而建,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体现了重庆的地域特色, 这也是安居古城的一大特点。”

篇9:初恋是一座美丽的古城

喜欢旅行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寻梦人。他曾和一位征信社的经营者同团出游,在南法小镇一个浪漫的夜晚,他们把酒言欢,发现两人还是花莲同乡。秋日凉风徐徐,他忍不住说出自己的初恋故事。

他很早熟,那时候,他才是个国一学生,爱上了念高一的她。两个人常常骑着脚踏车到海边,纯纯的爱谈了三年。爱情最炽热的情节,仅止于拥吻。

他念高中以后,离开家乡,就在那一年,她毕了业,举家搬离花莲,搬家后,再也没有和他联络。也许她有了新的男友;也许女孩子长大之后,变得世故了。他猜想,大概因为他还是个刚刚度过青春期的少年,与他再谈恋爱,没有什么前途吧,所以,她的身影与音讯,都在他生命中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一年,能够相聚,也要靠因缘凑巧。他离了婚,恢复单身,人在空虚沮丧中一直在想,婿姻路不顺遂,是不是因为他没找到“真命天女”的缘故?也常常在梦中依稀看到她微笑的样子。所以,才有那股冲动,想再度看到她的影子。

于是,这个同行的旅伴问他,想不想再见到初恋情人?借着酒意,他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好。”

回到台湾之后,不到两天时间,征信业者就将初恋情人的电话交到他手中,她住在台中。

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她。过了两天,有着她字迹的信件,从台中飞到台北,飞进他的掌心。那时,他正在办公室,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他请了假,飞到台中。

25年悠悠而逝,弹指算来,她已经40岁出头。看来,她过得并不好,当年的青春气息荡然无存,脸上已經挂着一副老花镜。她是三个少年的母亲,在公务机关当庸员。

她到饭店来找他,两人在美景环抱的顶楼餐厅吃完饭,也把该说的话说完。她说,她想看看他的房间是什么样子。

镜头跳到房间的床上,她坐在床上,笑着看他,但是,他只敢把自己框在书桌旁的椅子里。过了12点,她还不想走,他扯了一个谎,说明天还有会要开,他累了,该睡了,再联络吧。

他的回应一点也不热情,她离开的时候,表情有些沮丧。

什么都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中年人向来想得很多,一举一动都担心副作用。

他不敢对她说实话,说她与当时差太多,其实,他宁愿没来见她,宁愿留着那个未完成的美梦,宁愿在梦中恢复成那个每天盼着信件、期待却永远成空的少年。

有的梦,还是不要圆比较好。他苦笑着对我说。

初恋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可惜,总会被荏苒的时光改建翻修,旧地重游时,多半会发现它被时间改建得四不像,最让人心痛。

篇10:美丽的古城我的家

荆州人杰地灵,不但城市环境美丽、舒适,所有市民们更是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去年发生在长江宝塔河边的“10.24”事件:十八位长江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用他们有力的`臂膀连接起了一条通往生命的长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将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在巍峨耸立宝塔河之畔奏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壮歌。 “人链精神”表现的无私、无我、利他、利人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现代化的都市―荆州的人文境界。对生命的尊重、对青春的执着,爱永远是无私无欲的,这正是和谐荆州精神之精华。这一壮举怎能不让人感动?不让人自豪?

荆州作为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徕八方游客。荆州古城,全长11.8千米,规模庞大,气势雄伟,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砖城,素有“南方完璧”的美誉。荆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和稀世珍品余件。该馆内的楚乐演展厅将楚墓出土的编钟、石磬等用来演奏楚乐,配以楚辞,即展示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又给人以余音不绝的精神美感。

美丽的荆州,美丽的家!我要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天,掌握更多的知识,把我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更和谐!

(指导老师:曾 铮)

篇11: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

一大早我们就去旅行社坐车,我们坐了差不多16个小时的车,还好车上导游小刘叔叔给我们讲笑话、唱歌还有做游戏,才不那么无聊。晚上十一点到的凤凰古城。

下车后我就看到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古城这么晚了还是灯火通明,我站在桥上还看到了漂亮的音乐喷泉伴随这五颜六色的灯光真漂亮啊!我虽然很想去玩和去吃导游说的古城有名的小吃,可是太晚了我和外婆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我们就直接去宾馆睡觉去了。

篇12: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

我们来到凤凰古城已是下午5点,姐姐和我都很兴奋催促着姨妈她们带我们出去玩,我们一路询问着来到凤凰古城。一进城内有许多带角的房子映入我们的眼帘,姨妈告诉我这些房子叫吊着楼,地上都是青色石板铺的路,商店一家连着一家,里面卖着很多花裙子让我们眼花缭乱。街边有老奶奶卖用鲜花编的花环,有小银饰品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许多小吃店,有冰凉粉、冰米酒、自制龙须糖和姜糖,我们一路吃着,一路看着。到了八点多,游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沱江边酒家的灯笼都亮了起来,远远看去,特别漂亮。我们在江边吹着小风凉飕飕的舒服极了。每二天我们又能来到沱江边坐船,掌船的伯伯皮肤晒得黑亮,唱着小曲摇着橹,我和姐姐脱了鞋了把脚放入江水好凉爽啊,江水特别清澈,水流悠游缓和,还可以看到水波里招摆的水草,脚也能触到水草。

姨妈问凤凰古城给我留下的印象:火红的灯笼、甜甜的姜糖、花裙子、银饰品。

篇13:美丽古城日记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汉区与藏区贸易通商而形成的古道,大体起于川滇,穿越青藏,远达南亚。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有三条主干道,即川藏线、滇藏线和青藏线。同时,在三条主干道上还有为数众多的支线、辅线,共同构成了欧亚大陆上一个庞大的交通系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可以媲美“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的缘起,源自中国历史上藏汉之间的“茶马互市”。今天的人们知道,青藏高原地区被称作“世界第三极”,常年高寒、缺氧、干冷。一般的农作物无法推广种植,藏区人们的主食是用青稞磨成的面团和牛羊肉,是以缺少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的辅食。而茶叶具有的清热、解读和利尿的功能,正好就弥补了藏区膳食结构的不足。明学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有载:“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其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藏地素不产茶,由此全靠内地供给,与此同时,藏绵羊、牦牛和虫草等特产又是内地较为珍缺的物资,所以在汉代就出现了以“茶”换“马”的“茶马互市”。历朝因袭下来,形成了藏汉贸易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

一、松潘古城与“茶马古道”

松潘古城正好处在川、青、藏三省交界之地,历来都是汉、藏、回多民族聚居区,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高原古城”等等一系列的别称,两千年来成为了川藏线和青藏线两条“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战略要冲。唐武德元年(618年)始置松州,两宋因袭之。元代为松、潘、叠、宕、威、茂等处宣慰司,明朝开始设松潘卫,清朝改为松潘直隶厅。松州古城在2000多年里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自明朝开始,松潘设立了专营茶、盐、马的茶马署,通过以茶易马法,在藏区换取了大批良马充实军队,由此松潘成为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

《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镇压威、茂土官叛乱后,挥师北进,进驻松州城并上书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所。起初,太祖以其地“土薄民少,不足以养兵”不允。丁玉上书,反复阐述了“成都,堂奥也;灌口,门户也;威、茂、松、叠,藩篱也,藩篱不密则门户危,门户不密则堂奥危,此西北之边防,所以重于蜀也。”明洪武十二年,在松州合并松潘卫,广筑城墙,现在能看到的松潘古城城墙就是始于此。有明一代, 松潘卫都是明朝的精兵,起着震慑西北诸番的重要作用。

松潘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但是直到明中后期设立卫所,松潘才在官方的茶马交易口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一支。可以说,松潘古城在“茶马古道”中的独特地位的形成正是成于明朝。当是时,松潘茶马互市空前兴盛,除了茶叶和马匹,交换的物资扩大到牛羊肉、酥油、盐巴和中药材,诗人盛赞“烟火万家,俯视既见”。明史典籍中关于松潘茶马贸易的情况记载也俯仰皆是。

“三十年,设秦州茶马司,敕右军都督曰:‘近者私茶出境,互市者少,马日贵而茶日贱,启番人玩辱之心。檄秦、蜀二府,发都司官军于松潘、碉门、黎、雅、河州、临洮及入西番关口外,巡禁私茶之出境者。”

“当时是,帝绸缪边防,用茶易马,固番之心,且以强中国。尝谓户部尚书郁新:‘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四川松、茂茶如之。贩鬻之禁,不可不严。’”“末年,御史潘一桂言:‘增中商茶,颇雍滞,宜裁剪十四五。松潘与洮、河近,私茶往往阑出,宜停松潘印目,申严入番之禁。’皆报可。”

二、松潘古城在“茶马古道”中的地位

自宋代茶马互市开展以来,松潘一直是“茶马古道”川藏、青藏西线的主要贸易口岸和川西北汉藏回羌少数民族商贸的最大市场。各族客商互通有无,延续至民国初,已是“人烟稠密,商贾簇集,为西陲第一大都会”,聚集了十余户商号、商帮。

据民国时编著的《松潘概要》记载,自松潘输出的货物,“来自成都、温、崇、彭、灌、江、安、绵各县者,以大小茶包为大宗。绸缎、绫、洋、毛绸、花线、土布次之,铁、铜、瓷器各杂货,各食品,又次之,运往关外南北番部售销”。输入品“易自关外住番部者,以羔羊皮、野牲皮及羊毛为大宗。香、贝、贝母,大黄、甘松、虫草,各药材次之。牛羊牲畜又次之。运入本省及直隶、河南及沿江、沿海各部售销”。由此可见,一直到民国时期,松潘已然成为了三省边境藏汉贸易的大市场和物流集散地,无论从商贸的组织形式、资金规模、人员集聚还是商品转运等等,都有了相当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商路上的枢纽重地。客观上,松潘古城也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的重大作用。

1.民族团结的安全阀

社会学家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具有“安全阀”的功能。松潘古城是汉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历史上的松潘,虽然管辖区域远远大于今天的范围,但是总体上处于藏区与汉区的缓冲带,其和谐稳定的团结局面,对维护“茶马古道”的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马古道”的起源,其主要功能还是解决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回等少数民族“喝茶的问题”。松潘所处的三省边境,生活着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藏族以青稞、牦牛、羊肉等为主要食物,有着所谓“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腥肉之食,非茶不消”的说法,藏族谚语也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充分说明了茶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松潘古城进行的茶叶贸易,不仅让藏区人们获得了茶和其它产于内地的生活物资,弥补了藏区所缺,解决了藏民所需。更重要的是让地处高寒偏僻的藏民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打开了门户;同时将藏区所产的特色物资输送到了内地乃至沿海地区,形成了长期的互助互利的关系,通过“茶马古道”藏汉民族在经济上实现了互补,促进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和汉藏人民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唇齿相依、肝胆相照、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2.经济互补的交换器

自唐朝与吐蕃在古老的松潘城下进行的“松州大战”媾和之后,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中原地区先进的手工艺和物质文明极大地促进了藏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松潘古城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首当其冲地充当了汉藏民族经济互补的集散地和交换区。

沿着“茶马古道”,中原的大量制作精美的工农业产品传入到藏区,提高了藏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内地先进工艺、技术和能工巧匠或自愿或依附也流布到藏区,有利于藏区经济的发展。典型的例子即是由于茶叶贸易的兴盛,茶叶运输所需的皮囊,间接地将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并成为藏民的特色产业,至今皮革加工也是当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不止茶叶,内地的淘金、建筑和金银制品等大量经松潘由“茶马古道”输入西藏、青海、甘肃,推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交易物品的广泛,原产藏区的虫草、贝母和大黄等药材也经由此道流入内地,为中华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末民初,松潘的茶马互市仍旧兴旺。据1937年的统计,当时从藏区经过灌县输入的药材及皮毛共计4142500元,草类药材羌活、贝母、虫草共计2622500元,两项约占总数的63%;畜产毛皮及药材共1520000元,约占总数的36%。可见,松潘古城在维护川西北藏区与汉区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3.文化融合的催化剂

历史上的松潘,包括了现在的红原、若尔盖及甘肃南面的部分区域,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为我国历史上西北-西南走向的人群迁徙通道和文化走廊,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作为“藏彝走廊”。

松潘正处于这条走廊的节点,众多的部落、氏族和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唐宋之后,茶马互市的开通,大量的汉族、回族来此经商,之后留居于此。通过“茶马古道”,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茶马商贸的兴盛使得大量的藏族贡使、商旅有机会深入到内地;同时,汉、回等民族的商人、军士进入藏区。在松潘古城的长期大杂居,形成了兼容并蓄、民族融合的新文化。

如今行走在松潘古城,不仅有为数众多的传佛教喇嘛庙,也有黄龙寺、城隍庙和文庙等儒释道等汉文化形制的古建筑,还有具有明显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寺;在松潘,不同的节日,羌历年、藏历年和古尔邦节;不同的饮食,糌粑、手抓肉和拉面;不同的剧目,川剧、秦腔和格萨尔说唱,共融共生,彼此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

正如藏族史诗《格萨尔》所载,“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松潘也成为了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人类学范例,丰富了“茶马古道”的历史人文内涵。

三、松潘古城在建设“一路一带”的现实意义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大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海两路,陆路即是我们熟知的经长安、走帕米尔高原,远达欧洲古罗马的西北的丝绸之路,与之相对的南方西南山区的“茶马古道”其实也可以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它一样起到了连接南亚、中亚与我国的重要作用。西域与中原的使节、商队、游客川流不息,各民族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在我国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可以打造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松潘地处大西南,与南亚、东南亚有着天然的地理毗邻优势,通过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具有同样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松潘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包括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代表性遗产点,如松州古城、小河城和漳腊城;记录了历朝民情风俗的碑刻和文献,比如唐开元十九年《移县记》和明代后军都督府总兵布告碑等;还有伊斯兰教按教义修建的清真寺,如清真北寺、城关清真寺、镇江关清真寺。凭借这样的文化优势,松潘可以举办“南方与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伊斯兰文化”“中国与东南亚”等国际文化学术会议。

2.松潘文化资源要素分布情况、相对优势,以藏羌民族文化为背景,整合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古城镇、古人类遗址、古建筑等传统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打造包括清真产业区园、佛教产业园区、道教产业园区在内的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示范区。发展文化论坛,打造包括伊斯兰、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在内的高端论坛永久会址,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大九黄旅游黄金通道”这个名片,加强与东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民间往来,建立起旅游走廊、民族走廊、文化走廊。

3.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通、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可以加大松潘在该地区的经济推介力度,密切经济联系。松潘以天然放养的牦牛、藏绵羊肉制品及生物产品输入东南亚和中东等穆斯林地区作为出口市场,经济上的前向、后向产业关联性都十分紧密。松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盛产天然、无污染的草场牧场,在这种高原特色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牛羊肉品质优良符合国际清真认证标准,完全可以形成面向东南亚、中东等穆斯林国家出口的绿色经济品牌化经营优势,面对全世界57个穆斯林国家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

四、结语

篇14:美丽的古城堡我的家

—— 作者手记

端午节中午,我与朋友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走出天津火车站。我们是特地来天津寻访瓷房子的。我向路人打听:“瓷房子怎么走?”“你说是大收藏家的古城堡嘛?前面不远,过海河大桥就到,在赤峰街上嘛。”天津人的“嘛”,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了热情。

阳光饱满而充足,顽强地穿过大街两旁的绿阴,遍地开着光斑花。突然,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面前。阳光打在古瓷装帧的墙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青花瓷的光泽,钧瓷的光谱,还有釉彩的光鲜。

这座西式五层小楼,被瓷片紧紧地包裹着。两条巨龙自下而上相互盘旋,在楼顶蜿蜒出五个英文字母“CHINA”。龙体字母的左边,红釉瓷片拼贴成一颗大大的五角星。龙体字母的右边,红釉瓷片勾画出三个端庄汉字:瓷房子。冯骥才曾流连于此,铺纸泼墨,留下了“瓷美楼奇”的赞誉。

瓷房子的主人名叫张连志。

站在瓷房子前,让你很容易想到高迪。

这位西班牙建筑大师因为创造了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而享誉全球。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体蜿蜒起伏,整座楼房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高迪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行为,矗立起世界建筑艺术的辉煌,创造了巴塞罗那整座城市的美丽。我以为,张连志的瓷房子,正是在高迪西洋式的幻想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彰显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柔美底蕴。

我们与张连志漫步在瓷房子里。

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只明代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据说,瓷狮子曾经是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可惜另一只在战火中毁掉,现在只剩下这只孤品。张连志说:“这里的东西,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我要让现代人与历史在这里进行亲密接触。”

2002年初,已在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张连志,突然在天津闹市区的赤峰道买了一幢法式小洋楼。当时天津这样的小洋楼非常多,一律的扇形窗、罗马柱和石头墙。面对小洋楼,人们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些感慨。因为这些小洋楼总是和近现代史上那些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墙头上残留着他们的印迹和故事。

张连志的小洋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与当年张学良将军的府邸一箭之遥。四周树木成阴,闹中取静,有着很优雅的人文环境。然而,张连志并不想让小洋楼成为自己的寓所。他设想,如果用古瓷将小洋楼包裹起来,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他试着将瓷片贴在院墙上,发现效果很好。紧接着,他又将瓷片贴在屋子里,感觉更好。

张连志果断决定,打造一座瓷房子。一只古瓷瓶,最少也要上万元,灌上水泥,垒在墙上。工匠师傅们有怨气,这分明是在糟蹋钱嘛!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来了,他似乎很欣赏张连志的做法,他建议用瓷片贴壁画,让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名画。张连志采纳了,却难坏了工匠们。就《鹰松图》而言,雄鹰的羽毛蓬松乍开,瓷片要按照原画的笔锋细腻展现,需要在上万片瓷片中寻找合适的。最难的是,要表现一根根羽毛,就要在一个瓷片上用机器磨出许多粗细分明的线条。工匠们暗地里骂张连志是“疯子”。

在邻居们好奇和日复一日的关注下,小洋楼披上了古瓷片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起来。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现代张大千的《荷花图》、齐白石的《知鱼图》,还有毕加索的《自画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名画,都一一再现在这座瓷房子里。工匠师傅们看到了自己的杰作,兴奋了。这些用瓷片创造的名画,有着鲜明层次感和舒展的空间效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工匠们说,张馆长是大大的行为艺术家,咱们就是大大的艺术工匠啦!

张连志说:“别看这些都只是碎片,只有真正懂得这些碎瓷片的人,才能理解中国瓷器真正的意义。”他给我报出了有关瓷房子的一连串数字:一万三千多件古瓷瓶、瓷碟和瓷碗,四亿多片古瓷,二十多吨水晶和玛瑙,三百尊石造像。瓷房子所用的瓷器,涵盖了中国历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当人们再次面对这座昔日的小洋楼时,时空已被无数的瓷片和瓷器隔开,又慢慢拉近;许多尘埃般的记忆渐渐远去,又轻轻返回,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空间。历时六年,张连志用实力和智慧完成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古典梦幻之旅,搭建起一座行为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国式的古城堡和美丽家园。

张连志将他精心打造的瓷房子命名为:中国古瓷博物馆。

我与张连志一见如故。

他身上的文化感觉和艺术家气质非常明显,爽朗,坦荡。交谈中,他单纯,随和,不时畅怀大笑。也许在公众眼里,他是一个投资人,一个收藏家。而我认为,他的艺术气质提升了人格形象,使他有着一种不同于其他商人的品位,多了一份飘逸的精致,一份骨子里的从容。

张连志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祖上是个文化世家,生活十分富足,有收藏文物的家传。小时候他玩的是意大利制造的铁皮坦克,听的是母亲陪嫁时带过来的西洋八音盒,睡的是全铜骨架的钢丝弹簧床。如今,这些东西全收藏在瓷房子顶层的小展室里,他要让儿时的记忆和幸福停留于此,潜心地营造着一种温馨与浪漫。

张连志形象地说:“人生就是由一片片‘碎片’组成的。”张家人似乎从来就懂得“碎片”的含义,不知何时开始,张连志的父亲就已经在默默收藏瓷器和碎片,这些瓷物形态各异,顽强地残留着自己的故事。张连志家的瓷物,有他的收藏,也有祖上的家传。

天津建卫后,往来于海河的船只,许多是为皇家进贡的。那些进贡的物品中少不了瓷器,而进贡给皇上的瓷器是不能有一点点瑕疵的。在长途运输中,瓷器难免有破碎。若将破损的御瓷送进宫,轻者法办,重者要砍头。这些破碎瓷器,只能由造办处摔碎密埋起来,取吉祥之意,名曰“岁岁平安”。当年海河里破碎的瓷片都密埋在天津三岔口。

随着时光的流失和河水的冲刷,三岔口地下的瓷片不断地暴露出来。不知从何时起,张连志的父亲成了三岔口的常客,沿岸人家、船工们捡到瓷片都会送到张家来,因为可以从张家换到钱。古话说,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张家有许多瓷片,也就意味着有了许多财富。在张连志的记忆中,父亲对古玩的收藏醉心痴迷,母亲的陪嫁品也有好多古董,当时家中不仅有大量有瓷器、瓷片,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古画、石雕和精美的明清老家具。

历史往往很随意。完整的东西转瞬即碎,破碎的东西,也可以恢复成出人意料的“完整”。十年浩劫,在破“四旧”的打砸抢中,张家的古物毁于一旦,有许多东西眨眼间成了别人家的。幼时的张连志跟着母亲上街,母亲会指着街道两旁橱窗里物件说:“这是咱家的,那也是咱家的。”每当听到母亲痛心的念叨,张连志的心在滴血。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赚钱了要把这些东西重新找回来。

1981年张连志开始走向社会自谋生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人在暗室里卷胶卷,暗房里只有一点幽暗的绿光,眼睛是看不清的,靠的是手和心的感觉。后来,他还常年往返广东、香港,买卖过布匹、黄金,甚至还远赴蒙古开过美容店。张连志记得,手中有了余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100多元钱,从旧货店里买回了一把旧式红木椅。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件古董。母亲认定这是自家的东西,手不停地抚摸着红木椅,眼含热泪开心地笑了。她深深感到有儿子的幸福。

就这样,出于让母亲高兴的简单目的,张连志将家传的痴迷与执着继承下来。父亲教他看老家具的气质,体验古瓷器的手感。母亲教他低调做人,诚实守信。家中开过信托商店,在古物满眼的店堂里,张连志跟着父亲见多识广,最终炼就了一双好眼力。

1991年夏天,张连志在频繁的广东之行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所有的生意,以自家26平方米的住房,开起了天津第一家经营活海鲜和粤菜的餐馆,取名“粤唯鲜”。虽然只有6张餐桌,但厅堂里摆放着的几件红木家具,好看而抢眼,颇有几分典雅。由此,张连志的餐饮生意一路顺风。

那年,已定居加拿大温哥华的张连志被一家古董店粘住了脚步。一件残破的花觚打动了他,尽管品相差了点,他还是爱不释手地买了下来。不久,当他在西雅图的一家古董店翻拣瓷片时,总感觉有几块小瓷片很扎眼,便买了回来。到家后,他拿出那几块碎片,果然与那个在温哥华买回的破口花觚吻合得天衣无缝。张连志为自己的眼力和运气惊呆了。

张连志发现,海外市场有许多中国流失的宝贝,他决心让那些国宝一一回到祖国。张连志的收藏境界很自然地融入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他先后卖掉了在加拿大的两套海边别墅和天津的三处房产,从海外抢救回大量文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张连志为从美国买回一尊流失的佛首,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一路饿着肚皮从美国到达香港。他调侃地说:“肚子虽饿,但心底快乐,收藏就是我的精神食粮。”就这样,二十多来,张连志收藏的古董堆满了4个大仓库。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砸碎了给人看,在赞叹那美好的时候,悲剧已经开始了。有人说,张连志的瓷房子就是一个损毁文物的悲剧。

站在瓷房子的“平安墙”前,讲解员告诉我:“这个仅十余米长的围墙,用了六百三十多个古瓷瓶,而且大都以元青花为主。”平安墙上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将要出征的士兵,听从将军的调遣,忠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都已用水晶、玛瑙填死,每个瓷瓶里都填注了石膏、糯米和蛋清的混合物,瓷瓶不空,才能坚实与坚固。

张连志说:“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瓶都粘在了墙壁上。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仅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再说,这也是文物传承的最好办法,与墙体融为一体了,就丢不了了。”在张连志看来,瓷房子不仅仅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

我用心体会张连志的感觉:博物馆冷冰冰的玻璃柜里绝对无法呼唤出这些碎瓷的灵感,惟有让碎瓷与手掌接触,你才能感受到着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荣光。微微扎手的瓷边与清凉温润的包浆,是一种搔到痒处的舒服与畅快。

对待瓷房子的态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冯骥才说:“艺术是可以讨论的,越讨论它就越有价值。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什么奇怪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正说明瓷房子是当代的艺术。这是过去中国所没有过的。瓷房子的设计师对瓷爱之太切,他用张扬的手法,寻求和别人共享。”

我欣赏冯骥才先生对瓷房子的宽容态度。我以为,收藏的理念和方法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有人喜欢将藏品放在里屋,有人喜欢显摆在客厅,也有人借用博物馆来陪衬自己的藏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藏品放进了流通领域,让愿意脱手的东西变成货币。可以肯定,张连志的收藏表现很另类。

我们不妨试问一下:当你慕名而至,走进这座眼花缭乱的瓷房子时,你是叹息,还是敬佩不已?当你坐在清代的木椅上,触摸着一座座高古的石像,仰望着清代“皇恩浩荡”的匾额,聆听着乾隆年间的古刹钟声时,你是赞美,还是俯首沉思?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在讲述着历史:末代皇后婉容的梳妆台、钦赐登仕郎的匾额,还有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的三彩琉璃狮⋯⋯置身于这悠长的时空隧道里,呼吸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和境界?你难道说没有乐趣和意义?

在两个镶嵌于墙体里的官帽筒前,张连志收住了脚步。官帽筒身上有锔过的痕迹,昭示着它年代久远的沧桑。张连志告诉我,他小时候母亲经常让他拿着那些破损的瓷器找老师傅修补、钻眼、打锔子,然后,高高兴兴地将锔好的瓷碗捧回家。拿出门的是“破碎”,拿回家的是“完整”,这是他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如今,张连志仍然十分喜欢锔过的东西,他时常把锔过的普通瓷碗拿到手里把玩,就像在抚摩过往的时光。

我问张连志:“旧时,一只瓷碗破裂了,你都会请人锔上。听说瓷房子屋脊上的那只金黄色的瓷瓶是唐代的,仅存世两件,而另一件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你却将它打上窟窿、穿上钢筋,这是破碎还是完整?”

张连志哈哈大笑:“破碎与完整,是一个哲学命题啊。众所周知,任何一物件从完整到破碎,很容易,可是从破碎重新走向完整,却要经过漫长的坎坷与磨砺。文革中,我们张家有过破碎的痛楚,那是真正的破碎。瓷房子的瓷器只是局部破碎了,但获得了整体上的完整。”

张连志以其独特的智慧阐释了这道哲学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张连志是位精明的儒商。

张连志的乐趣在于,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物养物”的收藏之道。他创造性地将“吃”与“看”相结合,视自己的收藏为“秀色”,让食客一并餐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物与餐饮”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独创一片天地。

眼下,张连志除瓷房子之外,他还拥有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这三家博物馆都是靠经营餐饮食品而生存,归属于张连志的粤唯鲜餐饮集团,被誉为“能吃的博物馆”。三家博物馆各有侧重,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营业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2002年2月,粤唯鲜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

华蕴博物馆,陈列着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木雕和石雕,以及北魏、北齐、西晋、南北朝等诸多高古石佛造像。馆藏文物上万件,藏品之盛,令人叹为观止。华蕴博物馆的地下室,是一所独辟的石头酒吧,开创了世界石文化的先河。隽祯博物馆,展示着明、清时期贵重的木器家具,共有三千多件。简朴优雅的线条,清俊温和的色调,给人一种古雅之美。古雅博物馆,布展着近代与现代国内外各种样式的枪支,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

张连志从来不认为这些收藏是自己的。他有一个愿望:想将他收藏的三百多尊古门墩捐赠给铁路,以“北京的记忆”为题,摆放在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里展览,供人观看欣赏。这样既可提升现代化火车站的文化品位,又可以让古老与现代直接碰撞交融。他再三强调,这些古门墩是石头的,是可以让旅客直接用手感受的,这种感受一定很美好、很舒心。

告别时,我好奇地向张连志询问:“听说有国外财团要以天文数字买你的瓷房子?你却拒绝了?”张连志点了点头:“我不会卖的,它永远属于我们中国。”

为了这座瓷房子,张连志不仅付了巨额的金钱,而且还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瓷房子施工期间,张连志近乎着魔,常常半夜三更从睡梦中惊醒,一有灵感就匆匆奔往瓷房子。这天深夜,张连志来到瓷房子,迈步上楼时,咣当一声,踏空了楼板,他坠落跌倒。张连志瘸着腿来到医院,开了点止疼片。三个多月后,他仍然站起不来。到医院拍片,医生说,你这腿骨折过啊,没复上位,错着长上了。自此,张连志走路开始一平一仄。

张连志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充满着爱心。如今他已担当了十多个社会职务,但他最看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这个官职。他和他的粤唯鲜餐饮集团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关爱。他曾经多次公开说:“瓷房子不仅是我的家,而且是中国残疾人永远的家。”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时间下一篇:手足口病防治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