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2024-05-28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共6篇)

篇1: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1 哪一个更漂亮?然后进一步向他解释,如果他今后还总是把手指放进嘴里用力嘬,牙齿可能就不好看了,想想上嘴唇突出会是什么样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会例外的!

2.借助“显微镜”

妈妈可以带孩子到有显微镜的地方,从他手上取一点指甲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游动。这时再配合上面的说教,孩子对亲眼见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下次吃手指前就会犹豫,甚至还会向其他小朋友说教。

3.赏识

妈妈可以和孩子做“打赌”游戏,看看孩子会不会将手指放进嘴里。当妈妈发现孩子有将手指放到嘴里的意图时,可以采用激将法:“宝宝真是棒呀,今天真的不啃手指了吗?妈妈就要盯着你,看你是不是一天都不啃手指。”

4.丰富孩子生活

当然,这些方法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还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的小手忙起来,或教孩子做手指游戏等。

孩子为什么愤怒呢

我们大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有时会感到极度的愤怒,甚至因此失去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好风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那么孩子的愤怒又是因为什么呢?

专家研究后,认为孩子的愤怒情绪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孩子悲伤的时候,哭泣可以排除他们的悲伤。孩子害怕的时候,哭泣、发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过脾气之后他们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的、与生俱来的康复途径可循。父母必须学会靠近惊恐而又充满痛苦的孩子。一旦学会如何靠近愤怒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造成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恐惧和痛苦。

2、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他们会退缩,发呆,或漠不作声以求逃生。这些骇人的时刻会使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的处境的体验。

很小的不快可能会触发孩子很久以前的经历留下的恐怖感。尽管此刻他并未面对严重威胁,他的行为正如那次一样,因感到孤独和惊恐作出自卫的反应,他愤怒。有时实际的威胁并不存在,愤怒的孩子有时是在与一个不存在的敌手争斗,昔日的恐惧仍然缠绕着他。

此时,告诉孩子没有必要紧张是毫无效果的。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3、孩子的愤怒有时可能是针对着不公平

有时,由于我们或其他成年人未能善待孩子,孩子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气愤。有自信心的年轻人受到委屈时,他们会迅速、强烈、高声地抗议,但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他们的目的是要人倾听并争得公正。

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孩子的愤怒有时来源于恐惧和悲伤,有时则是对不公正的情绪性反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愤怒的发泄能为人理解并得到倾听,孩子和家人都会从中受益。

个案分析:悦人型性格幼儿

http://Lib/19914.htm

一、个案设立

幼儿姓名:杨浩 性别:男 出生年月:00.11 家长姓名: 工作单位:上海机床铸造厂

杨浩,凡见过这个孩子的老师都夸他懂事、听话。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课学本领,不随便插嘴,举手回答问题。因此,老师经常表扬他。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他做事总是很小心谨慎,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多分追求输赢结果。

一次,羊角球比才,杨浩输给了别人,就特别的生气,闷了一上午也不和别的小朋友玩。还有一次,老师要求带灯笼来园,杨浩应父母的疏忽而忘记带,同样的也是不愿和老师说话,即使老师极力劝解他。

显而易见,杨浩对于老师和同伴的夸奖很在意,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压制自己真正感受。这是一个有悦人型倾向的幼儿。二.案例分析

心理学上是这样勾画悦人型人格的:这种人常按照能给自己带来赞扬的方式去行动。比如,他们常向人表示友善、宽容、赞许、取悦与他人。起根本目的则在于以此来换取别人的认可,从而增加自信心。这种人把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做人处事的最高原则。他们没有主见,常常感到虚弱与无助。悦人型人格自信心不足,但他们不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而是以别人的态度与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悦人型人格从积极的方面讲,这有助于他们社会化,以后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容易博得他人的欢心。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如果掌握不当,幼儿就容易失去个性及独立性,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而如今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人。三.实施措施

总目标:让幼儿懂得,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赏,关键要靠自己的实力。家长工作

向家长告知悦人型人格的特征,让家长了解悦人型人格未必是件坏事,只要有意识地加以正确指导,可以转劣为优,要配合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表扬要适度,给他灌输靠实力同样能赢得别人的赞赏。实施方式

(1)表扬要适度:

对于这种孩子过度的表扬只能强化他们的行为,不利其良好个性的形成。老师的表扬具有强的导向作用,所以老师表扬的程度都要很好地把握。(2)让幼儿懂得,自己的实力才是获得别人赞赏的关键。老师的表扬内容应该针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其道德、纪律方面的表现。表扬的内容应该要适当,让幼儿自信心从实力中得到认可,以此达到总目标。四.实施效果

日常生活中,注意用杨浩较强的方面来带动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条理清晰,自理能力强,从这些方面入手,多给他创造建立自信的机会。有了自信心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充分地发展。

口吃:个案分析:他敢说话了

http://Lib/20180.htm

今年我带大三班,第一天进教室,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姓什么?”“我姓李,你们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忽然,有人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宝贝,你叫什么啊?”我亲切地问。“我——我——我叫——”他脸涨得通红。还没等他说完,佳佳插嘴道:“李老师,他叫瑞瑞,他是个小结巴!”“对!对!对!他是小结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们都这样说,会对瑞瑞造成多大的伤害。这时瑞瑞松开我的衣角,红着脸,低着头就要离开,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说:“瑞瑞,老师很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瑞瑞惊喜地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到地垫上,自由组合玩起了游戏。“来,瑞瑞,我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吧!”川川大声喊。“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倾听他们之间的交谈。“瑞瑞,你当小偷吧!”“我不当小偷!我想当——当警察。”他们玩了起来。“啾——啾!”瑞瑞一边跑一边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后兴奋地喊起来:“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过去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个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吗?”他又结巴起来。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说话挺流利,可一和我说话就口吃,这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会口吃?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注意着瑞瑞,我发现,只要他一着急,说话就断断续续,而且会急得脸红脖子粗。在自由活动中和同伴们在一起玩得特别投入、特别开心时,说话又很流利,可一旦发现有人注意他,就又会结巴起来。如果这时同伴们 起哄,说他是“小结巴”,他就越发不敢说话了。

看到瑞瑞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应及时和瑞瑞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瑞瑞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生这种情况的。原来,瑞瑞在两周岁以前说话一直比较连贯,也挺流利,没有结巴现象。两周岁时,瑞瑞的父母因忙于生意,就把瑞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是一个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老人,很少和瑞瑞说话,而奶奶邻居家有一个孩子有点口吃。两岁左右,正是幼儿口语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刺激,不爱说话的奶奶没能为瑞瑞提供这样的环境,于是邻家的孩子便成了瑞瑞模仿的榜样。由于幼儿此时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模仿口吃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三周岁左右,瑞瑞就出现了习惯性的口吃现象。开始时,家里人并太在意,等到发现瑞瑞口吃有点严重时,经常打断他的讲话给与纠正(正由于爸爸妈妈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孩子的规律)或是大声训斥,要他“好好说话”,结果越是纠正,瑞瑞越是结巴。到幼儿园后,由于孩子们都小,不太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就经常学他说话或笑他,结果,瑞瑞的口吃就更严重了。

我能矫正他的口吃吗?

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幼儿期得不到纠正,口吃就可能伴随终身。我建议瑞瑞的妈妈先带孩子到妇幼保健站进行听力和言语方面的测试。经测试,瑞瑞的听力和言语机能均正常,这说明孩子的听说器官发育正常,无器质性病变,这也意味着瑞瑞的口吃是可以矫正的。幼儿在初学语言时出现一些失误是很正常的,就好比初学走路时免不了会摔跤一样。年龄小的孩子发音器官发育不完善,运作欠协调,气息也不够,词汇量也不丰富,加上思维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等,因此会出现口吃现象。另外,每个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发展得早,有的晚,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的较差,均属正常。许多人小时候都有口吃的现象,但其中80%—90%的人长大后会自然消除。

矫正口吃涉及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不仅要保证自己对瑞瑞的指导科学合理,还要指导瑞瑞妈妈一起配合。为此,我先把幼儿初学语言时的这些特点详细地介绍给瑞瑞妈妈听,还给他举了古代希腊大政治家德摩斯梯尼的例子——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就是口吃者,但经过刻苦学习最后成了伟大的演说家。经过我的思想工作,瑞瑞妈妈对一起矫正孩子的口吃充满了希望。接着,我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口吃矫正的资料,并专门请教了医院的专业人士。按照专业的说法,瑞瑞的口吃存在连发型和伸发型两种现象,连发型即说话时连续重复某个字的发音,比如“你——你——你干什么”,伸发型表现为把某个字音拖长,如“老——师”。导致瑞瑞口吃的重要原因是心理和情绪的紧张,因此,创设一个让瑞瑞感到宽松而没有精神压力环境是最重要的。

我的矫正策略

不让孩子们笑他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不再笑话他,不再学他。在周五下午,我事先约好了大二班的老师来邀请瑞瑞去他们班参加生日派对。这时,班里只剩下其他孩子,我请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如果我说话不连贯别人笑我怎么办”,让孩子们换位思考,理解瑞瑞,从而不再嘲笑他。情景表演后,孩子们体会到了被人嘲笑的心情,纷纷说“如果别人笑我,我会很难过”,并说“以后再也不笑瑞瑞了”。当瑞瑞兴致勃勃地回到班内,孩子们一齐围上来问:“瑞瑞,生日派对好 玩吗?”“好—好—玩。”“有什么好玩的?”“有—大—大—大蛋糕!”“瑞瑞,如果我也能参加多好啊!”孩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瑞瑞,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也没有人学他说话,瑞瑞第一次没有因为说话不连贯而发窘。

流利地说出“老师好”

为了减轻瑞瑞的心理压力,平时和瑞瑞说话时我总是很慢慢,并提醒他的妈妈和他说话时也要放慢语速,在孩子说不出来时“不急不催少关注”。以前早晨入园时,瑞瑞的妈妈总是很着急地说:“快!快!快问老师好!”我知道这样会使瑞瑞很紧张,说话更加断断续续,便和他妈妈作了沟通,请她不要催促孩子,不要故意提醒他向老师问好,以减轻他的心理负担。而我每次都是蹲下来慢慢地说:“瑞瑞,早上好,你今天真帅!”“瑞瑞,今天你来得真早,祝你早晨快乐,你的新鞋子真漂亮!”„„刚开始,他并不问“老师好”,他妈妈就有一点着急,我就一个劲地给她使眼色,淡化她对孩子的关注。慢慢地,当我再问“瑞瑞好”时,他能很流利地说出“老师好”。现在,他已能主动地问“老师好”了。因为当没有人过度关注他说得好不好,也没有人逼他说时,问好就不再是说话,而是他和老师的一种自然的交流,这时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放松,说话自然就流利了。

玩玩游戏说说话

我还利用老游戏设计了几款新游戏,如“送信”“开火车”“小鸟小鸟快快飞”“小兔小兔快快跳等”,伴着简单、琅琅上口的句子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因为除了心情放松,让瑞瑞多练习说话也很重要。所以每次游戏前我都会事先约好几个小朋友专门叫瑞瑞上来,增加他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在这种轻松的游戏中,瑞瑞能说得很连贯、很流利,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他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了。说话前先唱首歌

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是让孩子在说话前先唱歌,即当孩子说话结巴时,就先唱一首他最熟悉的歌,我也积极了借用了这种方式。我了解到瑞瑞最喜欢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有时结巴时我就说:“来呀,让我们先唱那首歌”。于是我俩就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唱完以后,我再亲切地问他刚才想要说什么,结果这时瑞瑞说话流利多了。这一方法为瑞瑞创造了一个从无意识地使用语言到有意识地运用语言交流过渡的机会。当瑞瑞第一次在有意识的交流中不口吃时,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说得真好!”我看到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喜悦的光芒。经过多次练习,瑞瑞和我交谈时已经较为流利了。

为大家背一首诗

集体活动外的空闲时间,我让瑞瑞和同伴多听多学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适合的儿歌、古诗等。听熟后,先让瑞瑞跟着同伴一起讲,一起念,一起背,经过反复练习,确信瑞瑞能独立背诵后再请他单独背诵。因为有研究证明,许多口吃者同别人一起朗诵时并不结巴,因为集体朗诵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次,瑞瑞很流利地背诵了《咏鹅》,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红扑扑的脸上神采飞扬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在幼儿园里帮助瑞瑞,我还把以上几种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案和瑞瑞妈妈作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了,并提供了两种种适宜在家进行而不适合在集体场合实施的方法,一是按节拍逐个发音法,即教给孩子以相同的间隔和重音发每一个音节的方法;二是“影子”疗法,即教孩子重复说过的音节和单词。让她根据情况选择,在家多多指导瑞瑞进行练习。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矫正,瑞瑞说话流利了很多,而且不像以前那样畏惧和别人交流,还能讲小故事。

http://Lib/20193.htm

事件描述:

8

10

问题解决了!

整个过程持续16分32秒. 事件讨论:

在《抢椅子》事件中几点发现

1、孩子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2、孩子在变换策略解决矛盾中获得了交往的经验,促进了社会性发展。

3、两位孩子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表现出依靠教师权威的孩子策略单一;不依靠教师权威的孩子策略较多。

4、孩子樊至少明白了哭、威胁、哀求解决不了矛盾,只有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条件,通过协商才能解决,并且明白了自己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

5、孩子张至少获得了依靠教师的权威不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经验。

6、教师的习惯解决方式是以权威解决方式,或提供给孩子现成的策略。

7、《抢椅子》看似小事,却蕴含着教育的大智慧。教师H的反思:

发现幼儿其实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在出现类似纠纷时,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只要遇到问题就找老师。通过这次教研认识到孩子的能力大大超越了自己对孩子的估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主导地位,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

教师Z的反思:

发现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由老师来帮助解决问题。老师心理的真实的感受是:最害怕幼儿的这种争抢,为了省时、省力,便不假思索加以干预。没有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他们的感受,也没有考虑过处于争抢纠纷中的孩子是否满意教师处理问题的结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心理有时会责怪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问:“我们给过孩子这样的机会吗?”在教师的权威下,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孩子不会思考、不是孩子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本该孩子自己能够解决,教师全都代替了。长期下去,孩子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依赖他人帮助解决问题的习惯。总之:孩子们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解决,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管理者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思考分析: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出现类似于抢椅子、抢玩具的现象在幼儿园非常普遍,总是由教师出面解决这类纠纷。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认为:如果教师不加干预,孩子们会僵持下去。此外,不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试想: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长大后将面向社会,也会面临种种问题。不可能每一个孩子身后都有一个成人,帮助他解决所有的问题。今天,我们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何时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面对问题,何时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纲要》中的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五大领域中,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能力。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在科学领域目标第二条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它所蕴涵的价值主要在于: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忽略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解决问题。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教研活动,通过业务园长引领,分层递进的方式,引领大家观念先到位,行为逐步到位。在组织过程中以管理人员为主,园长把握教研的大方向,起到支持、参与、引导的作用。通过引领,将教研引领逐步渗透到一线的广大教师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园本教研”的方式。

通过营造氛围,提供丰富的同伴学习、支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围绕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研究,使教学研究成为了教师的自主行为。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到专业引领,借力、借脑共同进步,形成了有效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镜头之一:在某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 镜头之二: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跑,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对小女孩说:“哎呀,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呢?”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

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琦琦是大班的小女孩,很懂礼貌很乖巧,但有一天却脾气很暴躁。早上一个小朋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她,她不但又哭又闹,而且朝着撞到她的小朋友吐口水。其实,上课前我就已经发现她的“心情卡片”是沮丧的,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了。因此,我并没有马上过去阻止琦琦,对她进行严厉批评,而是让小朋友自己平息了这场**。我知道琦琦的反常表现肯定有特殊的原因,因此决定先试探一下,找出其中的根源。在小朋友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发现琦琦又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低着头闷闷不乐。我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他们喜欢被人哄,喜欢有人在乎他们。于是我趁着这个机会来到琦琦的身边,像朋友一样安慰她,不时说一些有趣的话,聊昨天放了什么好看的动画片,而没有直接问她为什么不高兴。不一会儿,我发现琦琦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于是开始旁敲侧击,试探她不高兴的原因。小孩子心里本来就藏不住事情,加之琦琦已经憋在心里不痛快了好几天,在我的循循引导下,琦琦终于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原来,琦琦的父母在一年前按有关政策规定获得了一个生育指标,琦琦的妈妈在不久后 就怀上了孩子。几天前,孩子出生了,琦琦添了一个小弟弟。本来全家都挺高兴的,但琦琦却发现爸爸妈妈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弟弟身上了,对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疼爱。其实,父母刚刚添子自然会花大部分精力照顾婴儿,并非故意冷落琦琦。但小孩子比较敏感,错误地认为有了弟弟之后,爸爸妈妈再也不喜欢自己了,于是心里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由于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不断的积压使得琦琦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其实,琦琦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城市家庭的子女几乎都是独生。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们的宠爱,好像周围的人都以他们为中心,总是关注着他们,照顾他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不良心理,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在分析了琦琦的“病”因之后,我迅速做出决定,开展一次“大带小”活动。我联系了小班的一个老师,提出了让班里的孩子当一回“小保姆”、“小老师”的想法,小班老师非常赞同。于是,我在班里宣布了活动计划。从午餐时间开始,我班的每个孩子到小班照顾一个小朋友,任务有三个:第一,当“小保姆”,照顾小班幼儿吃饭,哄他们睡午觉。第二,当“小老师”,指导一名小班幼儿共同完成一幅图画。第三,进行一个合作性游戏。最后,以在三项活动中的表现评比出前三名,以五角星作为奖品进行奖励。孩子见有新鲜的活动都很兴奋,跃跃欲试。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各显其能。吃午饭时,有的孩子喂小妹妹吃饭,有的孩子和小弟弟比赛吃饭。午睡时间到了,有的孩子给小弟弟唱催眠曲,有的给小妹妹讲故事,当然也有面对比自己更加淘气的弟弟妹妹束手无策的。下午的美术活动,孩子们都认真的当起了“小老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弟弟妹妹合作绘画。绘画过程中也有一些小花絮,有的孩子将颜料涂得满脸都是,惹得同伴哈哈大笑。在最后一项合作性游戏活动中,我效仿电视台的“幸运52”节目,给出一些孩子们平常熟悉的东西,让大孩子表述和比划,小孩子猜测。虽然最后,猜对的很少,但活动始终充满着欢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刻意给琦琦物色了一个长得可爱又听话的小弟弟,琦琦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小弟弟很听琦琦的话,两人俨然就是一对黄金搭档。活动结束了,评出了表现最好的前三名,琦琦得了第一名。我毫不吝惜地赞美了获奖者一番,特别表扬了琦琦,让其他小朋友以她为榜样。当然,最后我也没有忘记鼓励其他小朋友,肯定了他们今天的优异表现。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再也没有因为有了弟弟而不快乐,反而常常主动向我提起弟弟是多么的可爱,她又是如何逗弟弟开心的。

上面的例子,反映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的一个侧面。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健康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的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表现如下: 1.焦虑水平偏高: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园幼儿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比较高,有32%的教师感觉非常疲劳;有51.2%的教师感觉比较疲劳,有82.1%的教师因工作压力产生不安。

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它有利于教师冷静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激发人的斗志。但如果焦虑的时间持续太久了、过度了,则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焦虑是幼儿教师职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焦虑心理,使社会希望的师幼和谐融洽关系得不到落实和体现;这种焦虑心理,影响教师正常的生活,甚至由于长期内心冲突、焦虑过度而形成焦虑人格。

2.自卑心理严重:从心理学观点看,那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如他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等消极情感的心理,就叫自卑心理。一些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不如上大学同学有学历,不如白领同学有身份,不如同事有能力„„认为自己的工作像是保姆,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同学相比差距很大,由于这些原因,有65.8%的教师对幼教工作满意度比较低;有32%的教师对工作经常感到厌倦,有68%的教师偶尔感到厌倦,这种自卑的心理状态常导致其对别人评价过高,对自己否定过多,对困难估计过大;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能耐,缺乏与他人平等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的失败者;有时为一点小事又乱发脾气,结果把工作搞得更糟,从而就更加自卑。

3.嫉妒心理突出:“文人相轻”就是嫉妒的表现,嫉妒心理表现为遇到比自己才能强的人,心怀怨恨;对别人的优点及取得的成绩,不以为喜,反而感到不舒服,看到别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更难受。有些教师气量狭小,容不得别人取得一点成绩,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超过自己或成功时便会出现情绪低落等现象,这一切使幼儿教师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明争暗斗,导致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与恶化。

原因: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超负荷的工作量;过重的压力(工作、社会和自身)

篇2: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五项训练”有效消除钢琴幼童学习障碍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学习钢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可以说是学业成功的一半。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成为日后钢琴学习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就必须有个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如何使一个从零起步的幼童尽快地掌握弹奏方法,下面是我在钢琴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练习手指的支撑力

对陌生的钢琴,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在琴上和孩子们做做游戏,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像什么,引导他们去想像。孩子们有时会说出这声音像小鸟,像蛇,像老虎,像夜晚等,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钢琴足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东西就难以表现出来。比如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唤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首先让孩子们学习弹奏姿势、手型和找放松的感觉,然后练习手指的支撑力,体会一下以大臂带动肘,腕、掌的感觉,松弛地让手指尖掉到键盘上立住的动作(简称掉手)。让他们想像一下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钟声,钟声是有共鸣的,只有手臂放松手指尖硬才能弹出钟声的效果。对孩子们的要求要具体,抽象的浯言和要求孩子们不容易理解和做到。在要求手型时可说3指掌关节骨头出来,1、2指保持圆型,小指不要翘起,这样一个良好的手型就出来了。练掉手时配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材》的第一、二册,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的单一练习,使练习赋予音乐,支可以在练习中学习识谱。由于这套教材采取的是高低音谱表同时进行的学习,且每次只学两个音,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并能很快掌握五线谱知识。

二、高抬指练习

当掉手练习练到„„汤”教材第二册时,就应同时增加手指的训练了。手指训练可这样开始:首先让学生高抬一个手指静置约5秒钟,其他手指保持好手型不动,然后快速落下(不发音),再抬起,再落下,反复练数遍,再另换一指进行同样的练习,直至每个手指轮番练遍,特别要注意的是:当2指抬高时,2指的掌关节不能凹进去,也不要倒向3指,要直上直下地弹,始终想着和大指保持圆型的感觉;大指弹时也要保持这个基本手势,要

注意虎口打开,大指尖顺着2指往下弹。手腕保持平衡,其他手指不动。4指刚开始学时,3、5指最好不要帮忙了虽然开始会感到抬指很吃力,但只要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4指就会取得很明显的进步,这对以后弹复调会大有裨益。弹5指时胳臂一定不能夹住,否则5指会斜歪在琴键上而抬不起来或歪着弹下去。高抬指练习由于是不发声练习,所以手指不容易变形,它的好处就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懂得弹琴是靠手指弹的,这种先人为主的做法,可避免常见的一些手腕压,手指不主动等弊病。

三、击键练习

当孩子掌握了高抬指后,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击键上,这时的击键是不闻琴声而听“木头‟‟声,即击键时只击打键面,琴键不动。击打时要有心理准备,掌关节发力,要下得又快又松。只要方法正确了,就能听见击打键面时发出的“笃笃”声。如果手指僵硬,或用的是手腕或肘部下压的力,清脆的“笃笃”声是不可能发出的,这时可引导小孩把力集中到指尖上,让他体验一下小槌子槌东西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这个练习当作一项游戏来进行。游戏可以足这样:开始,家长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刻有10个小门的卡片,门里各藏有一只小动物,告诉孩子每个小门对应一个手指,哪个手指能敲响门(琴键),卡片上的门就会打开,门卫将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向你祝贺。小孩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能看看每个门里到底藏了些什么,那个钻研劲就甭提有多专心了。有的小孩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某个手指突然找到击键的感觉,击出了“笃笃”声,这时只要抓住感觉反复练习,击 键这一关便很快就能通过。

四、能力训练

这时的掉手动作已基本掌握,用手指弹奏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孩子弹得曲子也越来越好听,越来越丰富,掉手弹奏已满足不了他们对音乐表现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地想用手指去弹奏。但这时 1

要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的手指还很软弱,还不听使唤,还要坚持一段时间的手指支撑力的练习。要想弹出动听的曲子,必须练出手指的真功夫,练出手指的独立性,那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达想要表达的一切。没有功夫不要紧,我们现在就开始向

手指的独立性“进军”,然后开始要求孩子在“无声击键法”的感觉基础上,在放松保持手型的前提下,稍加一点力进行训练。孩子的目的性明确了,主动性也就强了。这时须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在不使手指各关节凹陷的状况下,松而快地敲击琴键,能力不够下一半键也行,待肌肉群逐渐增加后,再慢慢地加力直至把音弹到底。至此,手指击键动作才基本完成,且不会有大毛病,因为没有超过孩子们的能力。幼孩的手指肯定柔弱无力,刚开

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让一个没经训练过的无力的小手指突然去弹那么“沉重”的键,到头来的结果要么就是手腕往下压着弹,要么就是手指弹变了形,等到以后再来纠正,就为时晚矣。与其日后改毛病,不如开始慢起步,直线上升,不走弯路,不也是一条捷径吗?

五、手指练习

手指能够把音弹到底了,就应去体会手指弹完后指尖“挂”在琴键上的感觉。这时要求手指抬起即下,一下即松,让整个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在手指尘上,牢牢站住。换指弹时,力量应随即传到后者上,可让孩子体会两脚轮换站立,重心转移的感觉。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功夫大长。

手指练习到此,“汤”第二册已基本弹完(准确地说是“掉”完),手指有了一定的支撑力,独立性也初露端倪,对高低音谱表有了一定的概念,并已掌握了十几个音,这时便可开始弹“拜厄”,这时弹“拜厄”,孩子们便会感到毫不费力,但这时一定不要忘了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练练手指功夫。练琴中出现的难点提出来加人手指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手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弹曲子时才能更全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更多的精力去聆听

音乐、音色,而不至有手指不听使唤的障碍。

孩子们在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后,练习的接触面也随之加宽。这时应让孩子们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下古典作品及各个音乐家的风格、奏法等。比如初学巴赫作品,首先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巴赫的时代、风格、特点,一开始就应培养孩子们的复调概念。让他们分手练习,边练边唱边背,然后再两手合起来。练时心里一定要顾及左手的旋律,嘴里跟着左手部分唱,务必使左手的每个音都能清楚地经过耳朵听到并唱出。练琴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孩子是两手在弹,嘴里还要唱,家长可根据孩子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比如开始练时可和孩子一同唱,帮助其听清唱准,之后分开每人各唱一个声部,看谁把谁的旋律“抢跑”了,不过有时可以故意让孩子“抢跑”几个音,有时又可故意放大嗓音来影响他。如果孩子能不受干扰地唱下去,他便会对自己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他会要求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在左手能有把握地唱准听清后,就应用耳朵仔细同时倾听左右两部分的旋律。初听时可能有些不习惯,但经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享受其音乐的美妙之所在了。这时的练琴头脑会更集中,耳朵会更灵敏,手指的控制会更细心,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也会更高涨。

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里,孩子们会突然感到原来很好使的2指和3指怎么会不听使唤了,好像比起其他指来弹时更吃力,好像手指都难于抬起。这时不必着急。可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手指独立即将成功的信息。这时只要抓紧有方法地训练,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一个全新的感觉,感到每个手指都弹得那么自如、独立,不受任何牵挂。直到这时,手指独立训练已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快速的高深的技巧训练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

了。

孩子们天性好玩,让他们坐在琴上有时练习一些枯燥的东西真乃一桩大苦事。如何能寓教于乐,把一些枯燥的练习溶进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即使是在枯燥的练习中也能体会到一种乐趣呢,这就需要几方面的努力。

家长是幼孩学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平时喜欢的东西搬到钢琴学习中来,也可以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比如可以画一个大苹果树,弹得好时画一个苹果结在树上;方法掌握得好或改了不同的缺点,在天空中分别画上蝴蝶,燕子等;如毛病重现了,就惩罚性地画只大乌龟,或者画条小虫子啃掉一个苹果(10个苹果老师将奖一朵花)。弹曲子时也可用孩子们喜欢的某游戏或比赛规则为依据,比如一遍下来只错一个音得一束鲜花,错两个音画一个蘑菇,一个音不错又富于表情即夺到红旗进人第二关(即可进入

下一步的练习)等等。每天练琴下来,一幅有树有鸟有花有果的美丽图画便展现在面前,使孩子们觉得练琴就是做游戏,而孩子们在练琴时为得到喜爱的奖励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样有紧有弛,练琴时也不觉得累。给幼孩上钢琴课时也可利用红花、红旗、乌龟等画说明这堂课的好坏,并结合在家练习的成绩(以图画为依据)给予奖励;大点的孩子可以打分,以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谈一谈陪孩子练钢琴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你们有用.1.孩子的年龄小,虽然学钢琴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是不够的,书写做笔记的能力和速度就更谈不上了.建议陪练的妈妈们每次跟孩子听老师讲钢琴课时,要认真帮孩子写好笔记,把老师的要求记录好,把老师指出的毛病和要点记录清楚,以便课后帮孩子做作业,完善思路.2.不要总强调孩子应该每天坚持长时间练琴,而应该强调孩子练琴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概念不清楚的部分不要乱练,一定要问清楚老师后再继续练.试想一下孩子在弹琴理解或方法不正确的情况下长时间练琴,只能是练的时间越长,错误越巩固:错误越巩固,校正起来越费劲:校正错误要比学新东西慢和难的多.3.弹钢琴的好手型是很重要的,但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弹琴好手型,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实现的,得经过漫长的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陪练的妈妈们不用对孩子总着急上火说手型,急是没用的,也是急不来的.只要孩子每天大方向学习上是有进步的就行了.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的,一步也是到不了位的.试想一下练跳舞中的劈腿横叉,那骨头刚开始练之前是偏硬的,得练上些日子才能练软,才能达到可以做劈腿横叉的要求,和练钢琴的道理完全一样.理解了不等于马上能实现,理解+实现是练的持久过程的必然结果,要耐心等待孩子质的飞跃的到来.4.弹琴的时候手腕总抖,应该检查一下弹琴的坐姿对不对,然后看一下是不是手指头尖触键,手指头弹下去的时候是不是有支撑整个手掌的感觉,特别是换指的时候千万别给手指加腕力;可以用适当默弹的练习来改善手腕的抖动.5.让孩子养成自己领悟弹钢琴要领的习惯,大人不要叨叨太多,因为每个人手型的情况不一样,有些问题得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是大人行为代替不了的.6.让孩子养成记笔记,记错误,独立练习校正错误的习惯,慢慢地就养成了不依靠大人也能练琴的好习惯.7.弹钢琴的手指感觉很符合物理学的杠杆支撑原理,可以用生活中形象的事物描述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理解弹钢琴的理论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用手指尖来弹奏钢琴?因为尖尖部位的作用力是一个点,很集中,可以把钢琴的声音完全弹出来,特别是弹快曲的时候,手指走动很快,用尖尖弹就能体现颗粒感,纯净感和清亮感.8.不要大声教训孩子,这样可能把孩子弹钢琴的兴趣会减弱,也起不到改进弹钢琴的作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给他一定空间和时间,孩子会慢慢明白道理的.9.一次不要弹的时间过长,孩子觉得累了,就马上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特别不能逼迫孩子弹.就算一天不弹也没有什么的,贵在细水长流,持之以恒!

10.每个钢琴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找一个适合孩子的老师教是很重要的,最起码孩子对要教他弹钢琴的老师感兴趣.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的话,他容易从开始就心里抵触向老师学习,不主动配合老师.11.不要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孩子开窍晚.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开窍早,但

男孩子一旦开窍后,比女孩子要进步快.目前世界上的钢琴家还是男性比较多啊.12.多听和多看钢琴家的演奏对孩子是有帮助的.13.一次不要做太多种数量的钢琴作业,应该做适量的高质量钢琴作业.朱刘妈妈

儿童钢琴教学常见问题

儿童学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手指弹奏进行正确、严格、系统的基本的练习,把一些弹琴的“常见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打好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同样重要。下面仅就儿童初学钢琴常常出现的弹奏错误,谈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一、瘪指

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折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学琴的儿童都可能出现的毛病。瘪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而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影响发音与音质。

解决方法:①多加强断奏练习,即每弹奏一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的。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

②触键时手指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

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思想准备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瘪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任其“自然”地触键,就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二、拇指夹指

有些初学钢琴的儿童拇指紧紧地往里夹,拇指尖使劲向外翘,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压腕子来弹奏。造成拇指夹指的原因,是“虎口”处紧张地抽紧,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键上,形成用拇指关节或整个拇指外侧笨重地往下“压”奏的错误弹法。这种弹奏势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紧张,出现不均匀的重音现象。同时,外翘的拇指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刮”着邻近的琴键,造成发音不干净。拇指夹指使整个手掌开度不够,难于弹奏音程距离远、跨度大的音与和弦。

解决方法:①纠正手型。“虎口”放松拉开,拇指掌关节(第二关节)作支点,第一、第二关节凸起,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

②用拇指尖的外侧点状触键,正确地站立弹奏,而不应该用拇指关节甚至整个拇指侧面大面积地躺倒弹奏。

③有意识地训练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预备动作,使拇指能够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弹奏,有效地解决十指音色统一、音量均衡的问题。

三、无名指不独立

无名指(4指)灵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4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它独立地高抬指,势必造成它的紧张,并连带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紧张连锁反应,使4指与相邻音衔接时,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瘸腿”现象。解决方法:①在保持正确手型基础上,训练4指抬指时,可以允许相邻的手指自然地相随运动,让4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弹下3指,抬起4指,小指可随4指、3指可随4指自由抬起。②多做3指与4指、小指与4指的连奏练习。通过训练,使相牵连的肌肉逐渐自由独立,使4指与相邻的手指连奏时,控制力增强,均匀、流畅地走动与跑动。

四、小指掌关节塌陷与僵立

大部分儿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小指像小棍儿一样躺倒在琴键上,或者为让其站立采取方法不当出现的另一极端现象——小指僵直地。拄”在琴键上。

解决方法:①小指弹奏时,小指掌关节(第三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撑住整个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关节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个关节的塌陷都会造成紧张、僵直。

②纠正毛病时一定要慢练,静下心来,默念“鼓起、站住‟‟的指令,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颠腕

常见孩子们在作手指连音走动或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让人感觉不是手指而是手腕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来源后,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被动、生硬地触键,而手腕却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紧张、腕子笨重地上下颠动。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指尖无力,声音发飘或僵硬,从而影响手指的力度、速度,长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紧张酸痛。

解决方法:①打好连奏基础。连奏如同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转移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的同时,前面的手指就可放开。指与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

②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的“调节纽带”。这一关键部位的松弛与否直接影响到手臂与手指的松弛程度和灵活程度,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流畅,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软放松。

篇3: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1.消极冷漠。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没有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在心中产生出一种沮丧、孤独的感觉,对于所学的知识也不愿意学,和同学相处也不融洽,表现出不合群。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敏感焦虑。某些儿童对于老师课上的批评和教育感觉到很是反感,在情感上与他人疏远,不再相信任何人的话,总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很容易产生怀疑,这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况中,只要稍不顺心就发脾气。

3.自卑厌学。父母不能每天对于自己的孩子进行作业的监督与管理,孩子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中,没人管,导致了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很差,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一大步,根本就赶不上别人,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完成不好,一旦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来了,更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遭受到别人的小看,长久之后,总是会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有的甚至不想念书了。

二、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亲情。依据现在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每一个月能够跟父母见面的只有17.3%,而有的孩子半年才能跟孩子见一面。还有大约43%的家长好几年都很难有机会回家看孩子。所以,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相比,他们缺乏了很多的母爱、父爱。长此下去,很容易出现性格方面的问题,表现出了胆小懦弱、呆板等不好的性格特征。

2.家庭教育的偏移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从对本校的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可以知道,有88%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监护的,由于他们的身体和知识素质的限制,他们也只能保证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只要平安就行,根本没有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由于老人自己的身体素质都不好,在管教孩子方面也不会全力以赴,有的甚至都出现了溺爱孩子的现象,在无形当中,就助长了留守儿童出现自私、骄横的极端的性格。

3.学校教育的缺位。在某些农村的学校,由于有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成绩为主,所以,他们大部分都会关注哪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基本很少进行管教,过分地看重书本知识,在情感教育方面不太关注,尤其是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更是没有特别的关注,很容易使得这些孩子们在心理方面产生问题。产生矛盾自闭的心理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探究

1.强化家庭教育。作为父母,要本着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尽自己最大的限度做好家庭和工作都不误,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作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亲子的沟通活动,保证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健康。

2.完善学校教育,丰富学校生活。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特殊的教育手段,多关注儿童的学习生活行为,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教育,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应该设置一个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对于自己疑惑的地方,想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找到自己疑惑的答案,解决自己的心理上的迷雾,获得身心的情感的释放。

3.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战胜心理问题。教师要教育自己的学生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自身的优缺点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并且用正常的心理去看待。学会怎么同他人交往,抑制自己的暴躁的脾气,能够恰如其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地应对未来。战胜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使得自己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

综上所述,农村的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所学校,是影响儿童进人学龄期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要切实地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发挥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环境,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很多的民工都选择外出打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现在孩子们的心理都有问题,这将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篇4: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

我家孩子今年4岁,喜欢吃甜食,家里长辈也喜欢拿糖来哄孩子,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得蛀牙,有什么预防蛀牙的好方法吗?

金希映医生:您好,儿童群体中最常见的口腔问题就是蛀牙(医学上成为龋齿),可以通过加强日常口腔卫生护理及必要的干预措施实现。日常口腔卫生护理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刷牙。家长要保证儿童每次的刷牙时间至少为3分钟,一天两次,睡前刷牙尤为重要。

必要的干预措施为“窝沟封闭术”。一般来说,孩子3-4岁时可去医院将上、下第一、二乳磨牙的面,用窝沟封闭剂涂布,以达到防龋的目的。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在萌出不久后(一般在6岁以后)要及时对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加以保护。

牙齿老是塞东西

我家孩子的牙齿老是塞东西,有几颗牙齿上还有黑色的小洞,想问一下医生为什么会这样?要如何应对呢?

金希映医生:您好,在孩子乳牙牙列中,存在着“生理间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牙缝”。生理间隙的大小与乳牙的大小,颌骨的发育情况有关。由于生理间隙的存在,儿童进食后容易有食物嵌塞,如果没有及时清除牙间隙中嵌塞的食物,口腔内细菌利用这些食物残渣通过发酵作用产酸,导致牙间隙两边的乳牙患龋病(俗称“蛀牙”),还会引起不洁性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孩子哭闹、拒食,甚至有低热。所以在孩子进食后,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如果仍有食物嵌塞,家长应学会使用牙线,给孩子清理干净。若发现孩子牙齿有缺损或者有黑色的小洞,应到专业的口腔医院就诊,及时处理。

不喜欢刷牙

我家孩子平时很爱吃零食,不喜欢刷牙,通常都是我在场监督才能刷好牙,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搞好口腔卫生?

金希映医生:您好,作为家长,3岁时就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但是不能完全只靠孩子自己刷。家长应该在一旁给予指导、监督,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这里,要记住,儿童使用的牙刷与成人不同,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买小头、刷毛软硬适中的儿童牙刷,此外,要配合儿童牙线的使用,这样才能比较彻底的清洁儿童口腔卫生。

这里要提醒有婴儿的家长朋友们要在婴儿乳牙未萌出前就开始加强口腔卫生,最好在哺乳后和每天晚上,妈妈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轻轻擦洗牙龈和牙床。并注意在进食后给少量温开水,用以清洁口腔。

几岁能去医院看牙

我家孩子今年3岁,有没有到看牙医的年龄呢?孩子什么时候该去看牙医呢?

金希映医生:您好,3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去看牙医了。一般来说,在孩子长出牙齿之后就要去看牙医了,定期带孩子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3~6个月检查一次,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建议家长最好找儿童口腔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与治疗。因为儿童口腔不是成人口腔的“缩影”,儿童口腔的医生能专业地、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能给予家长们一些合理的建议。

篇5:儿童学英语常见问题

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龄前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对英语、英语课、学英语真实而自然的“喜欢”;让儿童掌握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并初步形成英语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能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初步形成实际运用英语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没有语言环境是我们难以学好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要充分利用录音机、VCD、电脑等多媒体手段,随时随地给孩子创造有声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无论是英文歌曲还是故事、动画片等,都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在孩子玩耍或起居时播放。但对播放的内容选择应遵照“更新中有反复,反复中有更新”的原则,保证孩子有新奇感的同时,也有反复的练习,保证学习效果。

·如何为孩子选择英语学习材料?

语音纯正,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材料,既是保证孩子学好外语的前提,也是为孩子创造丰富语言环境的基础。家长一定要选择由专业出版社出版,由外国专家朗读、配音或演唱,动画或图片活泼生动、色彩鲜艳的图书或音像制品。如果有配套的活动手册和学习指导手册则更为理想。

·家长不会英语或英语水平有限,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英语?

篇6: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常见问题汇总

1、软件统计不准确?(麻江县疾控中心)

答:请接种点使用人员注意一下:(1)输入的基础数据是否正确;(2)在软件中:接种设定——预约参数设定——接种管理设定中看一下疫苗接种是否和里面的设定冲突。省级多次解决一些乡镇统计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两个。该软件已在全国使用,本身不会有问题的。

2、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系统未能登陆;卸载后安装不起,显示原因为“IP地址和数据无法找到”,考虑原因可能为电脑中病毒和杀毒软件问题。(麻江县疾控中心)

答:安装是至密码栏、IP地址栏,若密码栏为空白,输入“chinanip”;若IP地址栏为空白,输入“.”,试试。还不行的话,就卸载SQL: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中卸载,再安装。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再卸载、安装。

3.在网上查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时,“百白破疫苗针全部变为乙肝疫苗针”?(麻江县疾控中心)

答:请升级客户端软件,2.3版客户端软件升级了疫苗编码,国家平台也配套升级,你用旧版的疫苗编码上报,国家平台就会显示错误。——在2007及2008年早些时候一些接种点使用2.2版本的客户端软 件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

4、现在由于毕节地区普及农村合作医疗项目,该项目也需要进行计算机统计,也有自身的一套SQL数据库系统,而本软件的SQL数据库系统与其他的SQL数据库系统容易发生冲突,导致两套软件均无法使用。(毕节地区疾控中心)

答:合医办有配发的电脑,大疫情系统也有配发的电脑。本系统可暂时与大疫情配发的电脑合用,与大疫情的系统不会有冲突,这也是国家的意见。

至2008年底我省配发了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专用电脑,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建议各级督导过程中可以检查一下基层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配发电脑的使用情况,是否按要求应用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工作。

5、本系统某些操作过于繁琐希望今后能够简化操作。(毕节地区疾控中心)

答:本系统可实现预防接种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应种儿童的识别以及各种不同要求的查询、统计要求等,刚开始接触时候可能有些工作人员还不习惯。

希望简化操作的这个问题我们会及时向国家及软件公司反应,不过希望给出具体的操作要求。

6、各接种点上报可能出现一些逻辑性错误、而各级疾控不能对所辖接种点所上报的接种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使得错误难以修改。(毕节地区疾控中心)

答:要达到本级控制即逐级上报,需要本级有服务器,所产生的相关硬件建设费用需由各级自行承担。否则必须登录国家服务器平台掌握数据上报的质量情况。

7、对目标儿童建卡后,家长带孩子到其他接种点上接种,造成系统生成报表后,接种率低,特别是社区更明显?(贵阳市、遵义地区疾控中心)

答:首先,接种率要反应实际情况,不能因接种率掩盖问题。信息系统是一个工具,其设计是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等要求制作的。请接种点医师及时掌握儿童信息,更改儿童的居住属性或在册情况,系统会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统计入应种儿童中。例如:某儿童在其他接种点接种后,可在在册情况中更改为“临时外传”,则即时他的居住属性为“常住”,报表中就不会将他记入应种儿童中。修改方式:接种登记——变更——可根据各儿童的真实情况,在“在册情况”或“居住属性”中选择相应的项目。但必须保证儿童资料的真实性,防止接种率虚高。

8、录麻疹和乙脑苗时,如果第一针推迟接种,那么录第二针时提示间隔日期提前;麻苗超过1岁接种的,录卡时提示错误;(遵义地 区疾控中心)

答:省级测试过了,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请仔细核对一下免疫方案(接种设定——疫苗信息设定——免疫方案)和接种管理设定(接种设定——预约参数设定——接种管理设定)中的相关设置,免疫方案中设置由地区级设定,也可将培训时给你们的参考文件导入即可,如果认为我给你们的免疫方案参考文件设定有误,地区级可进行修改,或提出讨论,重新设定后下发NIP文件即可。

9、录卡时,疫苗名称选错后,在系统中无法更改。如把脊灰苗录为百白破。(遵义地区疾控中心)

答:修改接种日期在接种登记——修改即可,若疫苗名称输错,则必须将该疫苗删除后重新输入。删除:选定该疫苗后,点击键盘上“Delete”键。

10、如外辖区儿童到我单位建卡,区域划分上没有该流动一栏,是否可以在区域划分中添加一栏“外辖区”或“流动”进行分类?(遵义地区疾控中心)

答:给儿童建卡时候有一个必填选项是居住属性,里面可以选择为流动儿童。如果按照你们说的这个办法在区域划分中设定流动,那建卡时候居住属性是什么呢?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按照工作程序要求建卡时候设定居住属性即可,这样还可以使用系统中的一系列相关统计分析功能。

11、目前许多社区接种的流脑为A+C流脑,在系统中没有此药,还有怎样增加麻风、麻腮风等疫苗?(贵阳市疾控中心)

答:1)请仔细看看,系统里面有A+C流脑疫苗的。在接种设定——疫苗信息设定——疫苗名称——在“是否管理”中将流脑A+C勾取,然后在接种登记——手工——手工录入方式中可以找到该苗(默认方式下,流脑A+C)是勾取的。但是就算没有在疫苗名称中勾取流脑A+C苗,在批量录入中也会有该苗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接种人员没有注意看到系统中的疫苗。

2)麻风、麻风腮等疫苗的增加也可在疫苗名称中勾取,这样可方便儿童预约管理等操作中增加对该疫苗的管理,报表里面增加疫苗只有地区级利用配置工具增加。

3)若“疫苗名称”中未提供的疫苗则只能由国家对软件升级增加,其他单位无权增加疫苗。

12、能上传儿童信息少,每次只允许上传40个儿童信息,无法备份(如果备份后无法打开文本)。(兴义市疾控中心)

答:1)该系统并不是每次只允许上传40个儿童,只是每次40个数据分段上传。例如上传200个数据,点击上传后,系统自动会分5次上传。但是今年5月以来国家平台暂停了数据上传功能,而且你们也没有在国家平台申请开通你们得接种点数据上传功能,数据上传功能你们肯定是用不了得。你们可能是把数据上传失败误会了。你们现在先在国家平台填写客户端用户申请表,申请开通,然后等候国家 通知再上传数据吧。

2)备份的数据并不是让要打开它,是在你丢失数据的时候导入进去,在界面左上角:数据维护——系统数据恢复中。

13、无法输入除所给儿童基本资料栏内出生医院栏医院以外的其它医院。(兴义市疾控中心)

答:医院的设定整合在安装系统时地区下发的NIP文件中,这个设定县级及接种点没有权限修改,只能导入上级下发的文件。你们可将未设定的医院上报地区,地区设定后下发新的配置文件。

15、免疫程序设置有错误,数据设置选项太多,实际操作中重复工作太多,查找麻烦;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不满12个月。(兴义市疾控中心)

答:我想你们可能是误会了,免疫方案中的上针间隔。上针间隔指的是最小时间间隔,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说明了各针次的最小时间间隔,例如百白破各剂次间隔时间≥28天。另外麻苗的设定,根据基础免疫在12月龄完成,18月完成加强免疫,设定上针间隔为6月。请注意上针间隔为最小时间间隔。免疫方案的设定县乡级也没有权限修改,只能导入地区级下发的系统文件。目前的设定是参照去年试点的经验进行设定的,如果你们认为有什么不妥,可与地区协商,大家讨论一下,由地区进行修改重新下发系统文件。

16、系统操作复杂、数据录入慢。(兴义市疾控中心)

答: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接种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各级可以迅速查找接种数据,可以交换异地接种数据等,是预防接种工作的一次飞跃。

实际上,如果卡片输入完整,操作正确的话,该系统应该是能够较好的减轻接种点的工作负担的。如果你们仅仅是输入卡片、而没有使用相关的分析、统计功能,当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了。

如果电脑操作可以的话,可以在接种时候就进行系统查询、登记,这样可以规范一点。如果电脑操作较慢,可以在接种完成之后进行补登,也没有什么关系,使用多了,就会逐渐熟悉的。

17、怎样设定乙肝、卡介苗的接种时间?(花溪区疾控中心)答:乙肝、卡介苗的接种时间(小时),在接种登记中右上角树状图下面的菜单接种时间中输入。输入完成后,可以在报表统计中统计出乙肝及时接种情况。

18、同一个接种点能否用多台电脑录入数据?(黔西南州疾控中心)

答:若某个接种点有多台电脑录入接种数据,不能用默认的安装方式,这样会产生两个不同的数据库。必须拿一台电脑作主机,其余电脑作分机,共用一个数据库(数据在主机上)。

主机、分机安装方式相同,待分机安装好以后,进入分机的安装 文件夹,找到Epilonfig.exe文件,点击后在数据库IP地址中改成主机的IP地址(此步在安装过程中也可以进行)

注:多台电脑共用一个数据库,首先要保证此几台电脑能够互相访问。一般来说,要保证1,都能同时上网,2,主机、分机能够互相访问:控制面板——用户账户中将来宾账户开通。————若两机仍不能互相访问,可请当地专业人士或软件公司协助。

多台电脑共用一个数据库涉及到电脑、网络维护的专业知识,如果缺乏维护,难以保证持续的工作。如果基层接种点不是特别需要,建议不要使用此功能,仍由一台电脑录入数据即可。

普安县疾病疾病控制中心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家长会演讲稿下一篇:青海省2017年电焊工气焊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