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材调查报告

2024-06-20

建筑钢材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建筑钢材调查报告

历史建筑改建,扩建,可持续建筑调查报告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大发展时期,城市化程度急剧上升,全国大大小小城市都在进行规模浩大的城市建设和改建工程。目前,我们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是面对发展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对以建筑为主的城市物质基础设施进行更新,达到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的。

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工程都是基于拆除与新建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建设方式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的拉动大有利处,城市建设表面上看来欣欣向荣,资金流动和资金增值效果明显,但是这样不管不顾的改造城市的行为是不考虑城市和社会发展后果的。在欧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走的城市建设道路上,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完全新城市建设的思路将彻底改变城市的文脉和空间肌理,最终影响城市的风貌和文化进程,对于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来说是一种无形中的毁灭。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彻底拆除旧建筑,在旧城市的废墟上完全新建,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同时会积累大量废弃的建筑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必须把由此引发的环境意识,提升到思想观念——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早在 1990 年美国学者 C.K.普拉海拉德和 G.海默就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他们认为一个城市的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那么,该城市就具有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座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恰恰正是这座城市发展资源中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这些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它们是这座城市漫长发展史中沉淀下来的珍品,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正确的保护和继续利用这些历史遗存,如同我们对待那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一样,才能体现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保护城市文脉和空间肌理,使得整个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既能拥有新建建筑的生命活力和年轻气象,又不至于失去旧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就成了改造工程的重点和根本目的从这个方面入手,我搜集了一些资料,用以详细说明这个问题。

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改建扩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有:

1.以“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因为有效改善街区内居住生活环境而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该街区经整治后在原址上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明清以来的街区风貌。而且里面有原汁原味的民居,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里居民的生活是现代的,环境是舒适的,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独特的历史氛围和内涵。

该项目在国际上评价颇高,它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其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应该借鉴这类案例,结合当地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特点,以“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在街区整治时注重保留其原有的街巷格局、房屋式样;对于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加以研究,若是居住的街巷,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改善生活环境,让原汁原味的街区保留下来,挖掘其潜力和价值,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重新获得新生,为城市增添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2.新的街区肌理与旧的街区肌理融合与对比,延续历史文脉

此模式并非鼓励重建、新建仿古建筑,而是对所在历史街区进行研究后,采用当代的材料、构成方式、美学特征等建造反映时代气息的建筑,其形式、功能与旧的街区、旧的建筑相协调。新旧肌理不仅融合交织,而且形成对比,使人清楚分辨出哪些是历史遗存,哪些是新建筑。这些新肌理与旧肌理形成历史之间的对话,不但衬托了历史遗存,也体现了其是历史的传承,历史的延续。

1999年世界遗产名录增列了法国的里昂历史街区,它就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包括近、现代的建设,它们和谐、协调地共生在一座城市,既典雅又现代;既有历史的延续,又有时代的演绎。此种改造模式可适用于风貌协调区建筑的新建,不但可以形成独特的景观,也展示了几代人城市设计和建筑技艺的精华;不但保护了重点的历史街区,也延续了历史街区的生命

对部分历史建筑进行功能重新定位,使其获得新生部

分历史建筑由于时代的变迁,其原有的功能已经丧失,但是其本身的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建筑结构等还是具有可利用价值的。此时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其原有建筑功能和文化内涵,正确定位,为其注入新的功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其原有的材料和空间结构,不仅避免拆毁重建而消耗的更多资源,也使其获得新的生机,新的使用价值,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在国外、将工厂、仓库、车站甚至矿产、监狱,改造为商店、学校、旅馆、社区中心等再利用建筑的例子比比皆是。国内也有许多这样的实

例,例如上海莫干山路上的莫干山大酒店,就是利用被废弃的上海面粉厂的生产车间,既省去一半的投资,并得益于苏州河治理良好的滨水环境,取得良好的效果。

无论哪个城市都有许多可以值得继续利用的历史建筑。我们要量体裁衣,积极重新利用这些历史遗存资本,在对其重新功能定位时要慎之更慎,仔细研究,正确定位,使其在重新使用时不仅能发挥出新的功能价值,而且通过保留建筑的空间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让人们在它的重生中体会出历史的沉淀,文化生命的延续。

4.扩建或改造建筑部分与保留建筑部分对比、共融

此模式与前面的新旧街区肌理融合与对比相类似。许多建筑由于功能的转换等原因,需要外部扩建或内部改造等,此时若一味要求它模仿当时的时代特征建造是不合适的。《威尼斯宪章》规定:“当文物建筑因特殊需要有所增补时,新建部分必须采用当代的风格”。意思是新建的东西就是新建的东西,不

可以伪造历史,建假古董,失去历史的准确性。只要处理得当,扩建或改建的建筑部分不仅能和原有的建筑部分协调共融,其对比和对话体现了建筑新的生命,新的形象。

例如贝聿铭的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其单纯的几何造型,高技派的材料和构成方 式,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而是明晰地表明了其生命转变与再生的新社会形象;其特有的美学气质与旧肌体共融,赋予建筑遗产新的生命形象。采取此模式,在满足改、扩建功能需要的同时,新建和扩建部分都非常明显地区别于老建筑,使人阅读到建筑物的历史信息,体会到建筑物的历史传承。

下面是关于历史建筑改造的一个成功案例的详细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

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

后来贝聿铭先生提出了他对苏州城市建设和苏州博物馆的一些观点:“苏州是中国有名的水乡,最重要的是治水,其次是绿化;苏州已走过了能治水、能绿化这一步。接着就是建筑,路子很重要,规划第一。”话锋转到了博物馆新址上,他说:“这块地很重要,特别有挑战性。我们的文化保护区就在里面,拙政园在新馆址的后面,忠王府在它的左面,在这里建筑不容易。”新苏州博物馆选址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总占地面积约为10600多平方米。其东面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现为苏州博物馆,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忠王府内博物馆陈列与办公空间简陋,无法满足现代博物馆的诸多功能要求。选址北面的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以其“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园林风格,堪称苏州园林之最。选址内除平江医院门前的玉兰树高大挺拔,地块内现存尚无其他古树名木值得保留。很显然,在苏州这个古城建造一个现代建筑,并且可以与较为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的确是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如何将一个现代建筑和一个古典园林、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相结合,如何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城市里建造一个现代而不张扬不生硬的公共建筑,的确可以说是一个难题。

保持历史风貌并不意味着毫无创新。他在继承中创新。“中而

新,苏而新”是贝聿铭最早就确定、也是得到国内众多建筑大师赞同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在新馆建筑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苏”

主要体现在与苏州

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大师用他的智慧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使“新”充满了“苏味”,变成了创新的“苏”和创新的 “中”。按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但是苏州文化血脉相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风范继承在这座崭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贝先生对每个细节精心斟酌,精益求精。贝聿铭酷爱三角几何造型。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并与周边建筑相融合。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看到,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这位“光线魔术师 ”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使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在创新与审美两方面尤其突出。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特别强调被保护设施的利用问题,处理好更新、保护、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的、适度的利用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首先在城市更新中,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古旧建筑,它们不仅不会成为城市更新的障碍,利用好了会增加城市的品位,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会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特色效果和历史文化效果。其次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要发挥出保护设施在观光旅游中的作用,形成保护和利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目前大多数保护设施利用的普遍做法。另外有些古旧建筑及设施的功能已丧失或已弱化,可以在保护外部形体的前提下变换使用功能。以便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对有历史的建筑及设施,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的、科学的加以利用,并要尽量使形式和功能和谐统一。有些适合做博物馆、有些适合做办公场所、有些适合做休闲娱乐,应根据建筑的性质、保护等级及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说到最后还是要提高利用的层次,注重发掘其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内涵,使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2:建筑钢材调查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范文:建筑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08年5月27日到长沙进行参观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这次建筑实习短短一日,但我所想所见所感比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要多的多。当我离开校园,离开书本,真正去体验建筑时,我才发觉他的魅力,热闹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充满现代式的高楼林立,中国传统特色的八角楼,清新优雅饱含文化韵味的大学城。而且沿途不断的跟同学老师讨论,交换想法,收获极大。有什么了解建筑的方法比身临奇景更好呢?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仍然有一种艺术欢悦的渊源很少为人所察觉,一种凡是有人居住的场所均能遇到,一种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

中国艺术基本上是装饰性的。建筑即为各种艺术之母。中国的装饰艺术也在装点建筑中达到其顶峰。这也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建筑室内设计可以适应于更实际的现代用途之原因。色彩组合成为建筑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装饰细部以及遍布于柱头、天棚、托梁、斗拱、墙沿上的装饰图案受到了普遍的赞美。在充满现代感的繁华步行街上,偶尔穿插入中国传统式的窗式花格,会让人有在竞争激烈的都市拼的太久而要到恬静的小园中修养下身心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建筑的装饰之美。

谈到中国建筑,你或许已经发觉中国对世界的建筑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古老历史的民族以其伟大的绘画,精美的瓷器和刺绣丰富了世界美术一样。在中国建筑中,你看不到希腊建筑的壮丽和罗马建筑的豪华,然而,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真正的艺术——不是一种考古学中死去的艺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实在的艺术,他满足建筑学的各种要求,并具有建筑学的各种基本要素,即:实用、稳定及美观。

在几大要素中,我还是习惯把实用作为基本原则,观看每栋建筑,第一眼也许看到的是他的美观与否,但当你将自己融入到建筑中,你则会体会到实用的魅力。

步行街的某大商场,放眼望去,外观应该是没的说,但进入其中,想找寻一个卫生间竟要花费十几乃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建筑不禁让人有华而不实之感。

篇3:兴城古城建筑现状调查

关键词:兴城古城,城墙,祖氏牌楼,周宅,保护

古称“宁远”的兴城古城, 是明朝末年关外第一军事重镇和军事指挥中心。作为留存五百载的文物, 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古城之一。历经了清兵入关、民国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多风雨, 古城仍执着的屹立着, 并向人们展示着一段段的历史遗迹。随着建国以来兴城政府对古城的保护性规划, 兴城古城以环城城墙为界, 以原始的街道风貌遗存下来。然因城市人口的膨胀、经济建设的需要, 古城内的房屋建筑也有着持续的变化。

一、风雨中摇曳的古城墙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 。古城略呈正方形, 城墙周长3 274 m, 高8.88 m, 底宽6.5 m, 顶宽5 m。墙顶外沿筑垛口, 内修女儿墙。城墙外皮砖砌, 内皮垒石, 中心夹夯土, 四面设城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 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 突出于城角, 用以架设红夷大炮。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兴城古城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因为风霜雨雪的侵蚀, 古老的城墙内忧外患, 变成断断危墙。2008年7月9日古城墙南墙东侧内墙 (西距南门外约10m) 突然坍塌。此段墙体发生坍塌后, 兴城市文物部门又经过连续两日的仔细排查, 发现城墙西北侧有一段城墙也存在着一些隐患, 主要表现是有一段城墙外鼓、局部城垛垛口外闪。文物部门临时先进行了一次抢修, 因为是雨季, 临时的修葺不能保证古城墙的质量, 在雨季结束后, 兴城古城址进行再一次整体维护。

沿着古城墙走上一圈, 就可发现城墙修葺的痕迹。如图1, 西北段城墙向外鼓出, 以密布的铁柱倾斜撑住, 抵消墙体外突的推力, 足足十余根。这段突出的墙体, 一直延伸到西北角, 叫人闻之叹息。城墙的危机, 使得自2008年以来, 可登墙环城一周的游览路线变为仅自南门到东门段可攀。无法在古城墙上绕城一观, 体会那战火纷飞时兵车奔跑的战况, 成为一大憾事。

虽然城墙危机重重, 古城的几个核心部分——中心的鼓楼和东西南北四个朝向的城门以及瓮城——一直都是城市保护的重点, 因而损失不大。以鼓楼为例, 历年的修缮工作,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利用原有的石料, 填充粘合剂进行加固;而缺损石料部分, 或开裂较大部分, 则是以“修旧如新”的原则, 采用了与原有材料颜色不同的新石砖进行填充。所以, 当我们围绕鼓楼的墙基慢慢研读时, 第一眼首先能对比出新旧材料的差别。在不影响建筑传统脉络的同时, 也减少了混淆视听的因素。同样处理的还有四个瓮城和城门。

二、历经得失的祖氏牌楼

祖氏牌楼是明朝末代皇帝为镇守辽西重镇的大将祖氏兄弟建立的。居南的一座是祖大寿于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 为标榜自己尽忠保主有功而立的, 名为祖大寿石坊, 以白色花岗岩所造。居北的一座是祖大乐石坊, 为褐色岩石所造。祖氏石坊虽已经受近400年的风雨剥蚀, 仍保存完好, 这对于研究明清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和研究明清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两座石坊中柱下端南北两面均有抱柱大石狮。祖大乐石坊的边柱下端南北两面皆有夹柱

石, 上端各雕一对小石狮子, 造型生动逼真, 弓背昂首, 作互相欲视态。这些石狮子, 当地人们都把它看成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征。兴城的老百姓一直延续有正月十五摸石狮子的习俗, 以消除身体病痛。然2004年的正月十五, 兴城内开门却发现祖大乐石坊下的小狮子不见了一对。经查验, 在余下的夹柱石上发现了被撬过的痕迹, 显然是夜间有人破坏了底座, 将这对小狮子偷走了。警方立案的同时, 首先和当地文物部门取得联系, 给余下的夹柱石和另一边柱下的小狮子做了保护措施, 以钢筋维护, 以免再次丢失;另一方面, 联系石匠, 尽快赶制小狮子的仿制品, 取代真品, 重新安装在夹柱石上。如今的祖大乐石坊下的小狮子就是仿制品, 真品已经成为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

传说中石坊还掉落了一角, 惩罚当时的一个坏人。这块石角目前仍还留在石坊边, 似乎还在述说着历史传说。

如今, 兴城古城很多遗迹都饱受风霜的侵蚀, 这备受瞩目的石坊也面临松动的危险。文物单位在为石坊更换小石狮子之后, 同时也为中柱和边柱增加了加固措施, 如图2所示, 竖向的钢柱用箍筋捆绑在石柱上, 并承担了部分支撑作用。

三、深宅大院的变迁与蚁居生活

因兴城是军事重镇, 在解放前一直有不少文官武将云集, 镇守关宁防线。因此, 兴城内留下了许多名人住宅, 迄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和民国时期民居20多处, 以四合院为主。其中将军府、周家住宅为作城内景点开放, 已经过修缮重建, 恢复了原有面貌。而其它的合院, 仍然作为居民居住。这里我们以周氏兄弟的住宅为例, 进行调研。

位于古城延辉门里西侧一条紧贴城墙的路边, 紧邻周家住宅就是周氏兄弟的院落。与周宅相似, 这个院落的原型也是典型的东北大院, 中轴线对称布局。从大门进来, 首先是40 m进深的外院, 依据居住了近30年的屋主回忆, 外院的东侧以前是长工的居所, 西侧建有马棚, 开间足有18 m, 可以进出马车。现如今外院与内院大门之间, 只留下了一条胡同, 胡同的两侧分别后加盖平房, 成为其它人家的住所。从现存的宽敞门堂看足以通过一辆马车。

跨入二道门, 是住宅的内院, 也就是主人的正房部分。正对二门, 是五开间的正房, 原址还建有东西厢房。正房的建筑尚保留了原貌, 从斑驳的柱子、出挑的椽子, 以及彩色的横梁上, 可以想象出原来的雕梁画栋。房间的东山墙, 隐隐探到了隔壁的院墙内, 与邻家的正房黏贴在一起。据房东介绍, 从文革住在这里以后, 该房就没大修过, 这是建筑保留的原貌。所以这探出院墙的墙垛, 也是彰显了当初这户周家的富庶与霸道。原来的东西厢房已经拆除, 在院子的东南角部分是房主后盖的两间小屋, 作为开设幼儿园的教室所用。西面还留有一些旧房砖瓦的痕迹, 但辉煌不再重现, 只余下堆放杂物的茅屋。

在院落的原址中, 正房的北面是第三进院。一进北院, 首先是一道影壁墙。影壁后是同样进深40m的院子, 是当时的菜园子。可惜的是, 自解放后, 此周氏院落就分别分配给许多人家居住, 第三跨的院子盖起了住房, 以二进院的正房将两院完全分开。北院的住宅群落完全的从另一条街上进出了。就此, 周氏兄弟住宅的三进院布局完全破坏。

这些新加建的住宅, 是为古城附近打工的人群所建。如今, 这群人拥挤在狭小的屋檐下, 为生活奔波。小小的蚁居, 就是他们遮风挡雨的避所。在古城北部的区块, 这种老院子加建平房的情况尤为突出。图4为祖师庙街上某片住宅的屋顶, 密密麻麻的坡顶和一个个简易的铁皮烟囱, 显示着围墙内拥挤的人家。一个大院被分割成数间, 入口的通道成了联系邻里之间的小胡同。这些蚁居既没有足够的质量保障, 又对古建筑造成了破坏, 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 对古城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古城的未来发展前景

2012年开始, 兴城市委和市政府组建了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 委托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编纂的《兴城古城文物保护规划》《古城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古城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细则, 准备进行古城保护工作。

在规划设计中, 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将重点对列入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钟楼、牌坊、文庙等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对城内周家住宅、将军府、党校等有价值的民国时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一些重点历史遗迹;拆除一般民居、商铺和公共建筑, 本着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新建;并将建设一批明清风格住宅, 对十字大街及两侧商业店铺进行重点改造。

篇4:阆中古城古建筑调查报告

关键词:阆中古城;古建筑

调查时间:2017-1-31

调查地点:四川阆中

调查对象:四川阆中古城

一、古城全貌

阆中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过去以城墙作为界限,城墙内部称为“城”,城墙外部称为“市”,由于战乱、文革等原因古城墙已不复存在,现重修部分城墙,与牌坊一起作为古城界限。古城格局成棋盘式,主要街道由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规划,历经上千年格局大致没有改变,与古城的建筑风格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二、华光楼、中天楼

华光楼、中天楼都始建于唐,于明清复建(中天楼又在民国初年被拆毁,2006年修复)。中天楼与华光楼结构相似,笔者在这里着重介绍华光楼。华光楼被称作“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华光楼的楼基高5米,通高36米,底层为石砌拱券,以上三层为全木建筑。楼阁成四方形结构,四根极为紧实的直木分立四角作为立柱,在每一层立柱间还有木梁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能起到稳定水平结构的作用;每根立柱上同样通过卯榫结构接有枋、檩等建筑构件;楼内有木梯,极为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木梯倾斜角接近75度,十分陡峭;楼阁屋面为翠色琉璃筒瓦,脊饰极为考究繁复;楼顶为歇山式屋顶,从上往下十二个飞檐凌空,极为壮丽。登上楼台,古城与嘉陵风光尽收眼底,难怪古人诗曰“巍巍千载镇江楼,阆苑风光一望收。绿水青山绕城廓,朱檐碧瓦卧江流。”

三、古城院落

阆中自古以来是西南重镇,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清朝初期。在湖广填四川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的交融、发展,形成了阆中古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阆中古城中的民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去普通百姓的商居两用楼,这种楼房下层用于摆铺经商,上层用于休息生活,是阆中经济繁华的基础。另一种过去地方望族所住的大院,如秦家大院、杜家大院等,现大多已被改造成客栈。川北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南北结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南方苏州园林的特点。进门往往是一道巨大的屏风,屏风之后是充满江南气息的水池或水缸,常有假山、金鱼作点缀,旁边也往往栽着竹子等植物。整个院子又被三面房子和屏风围绕,是典型的四合院式院落。因为南北文化的交融,所以阆中古城既有错综的胡同巷子,也有幽静的竹林小院。

四、古城建筑特色

笔者在观察古城的建筑时,充分感受到了先民们的智慧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阆中古城的建筑有一下几个特色:

1.屋顶。民居屋顶均为歇山式或悬山式,而无硬山式屋顶,这是由阆中的气候特点决定的,阆中处于四川盆地,常年温润多雨,歇山式和悬山式的屋顶为人们挡住了雨水,也显得十分美观。

2.门槛。古城民居的门槛高度不同,望族大院子的门槛明显高些,贡院和道台的门槛就更高了,这反映了人们过去的地位,“门当户对”就是指男女双方家门槛差不多高,及地位差不多,当然门槛同样有着实际意义,大门的柱子架在石质的门槛上,能十分有效地防止被湿气侵蚀。

3.瓦片。瓦片同样反映出了旧时人们的地位,百姓只能用灰瓦,而王侯将相则是可以使用琉璃瓦,如在汉桓侯祠就大量使用了琉璃瓦,但古人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瓦片,都能堆叠出十分精美的装饰物,一排排整齐而又有各具特色的瓦片延伸而去,煞是好看。同时瓦片起到了保护木质结构、排水、隔热的作用。

4.窗花。古城的木雕窗花变化万千,精妙绝美,有的刻着象征祥瑞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有的反映了悠闲自在的市井生活,也有的记录了妙趣横生的故事,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阆中古城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生动灵性的雕花。

5.“鱼翅”这里的“鱼翅”是指阆中古城一种十分精妙的防洪系统,“鱼翅”是用约1米至2米长的锁口石一环扣一环呈阶梯状修砌而成的,堤状的台阶长约在30米至40米之间,既是江堤,又能分水减缓冲刷力,还有码头的功能,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小结:

一、阆中古城古建筑价值

1.阆中古城有着保存完好的近百余条古街道,充满历史、文化气息。

2.阆中古城有着成片的且依然活跃着的明清民居,融北方四合院之大气与南方园林之灵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3.阆中古城装饰细致典雅,在每一个角落都有着精细考究的装饰图案。

4.阆中古城古建筑结构精妙,体现了先人们的建筑智慧。

5.阆中古城是我国风水文化最典范的体现,古城的建筑、布局等无一不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风水理论。

二、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1.建筑作为人造空间,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建筑、自然是分不开的。由于一味地追求城市化速度,有些现代的建筑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十分突兀地出现在不恰当的位置,影响了整地区的景观。古代的风水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阆中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在新建建筑时,一定要使建筑能和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尊重自然,从声、光、热、造型、颜色等多个方面融入自然,这样,才能建出真正美的建筑。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既能显得古朴、肃穆,也能显得典雅、幽静,还能显得恢宏、大气。而现代的一些建筑,一味地追求外国风,不少小区都是这样,但這样的建筑缺少底蕴与传承,并不能接受时间的考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灵秀的巴蜀大地上,阆中古城正展现着属于他自己的、源远流长的、意味深远的文化魅力。

篇5:古建筑保护调查及古建筑文化调查

收拾好第一天路途留下的疲惫,7月7日早上八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拓梦队”和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缘梦队”的队员出发前往我们实践活动的第一站——荆州古城,开始做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古建筑文化实践课题。

此行的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关于荆州古城及其城楼、城墙,城内典型的古建筑群在建筑保护、建筑修缮,文化,地理,历史上的调查及研究。调查主要以询问当地向导、建筑周围的居民和做问卷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为主。

荆州古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1.28公里,城墙高8.83米,是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现存的城墙为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在城墙建筑保护方面与我们专业相关的是浇筑墙体的是糯米浆浇筑,古城城池构筑也十分坚牢,为防止城墙因水浸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城内现存两座城楼都为全木质结构建筑,其中迎宾门(东门)城楼宾阳楼在2012得到重新修缮,使得古建筑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文化得以更好的流传下去。沿着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城墙,两队队员来到了纪南门关帝庙。整个庙宇仿原关庙风格,仪门、正殿、陈列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灰瓦红墙,气势宏伟,独具魅力。此庙有六殿三重。庙内关公塑像高九尺有余,英俊威武,手执「春秋」,显出一派“大义凛然”之气。三义殿前矗立着两棵千年银杏,成为古刹历史

永久的见证。之后两队队员来到位于古城西门的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开元观做关于古建筑文化相关调查。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至今其中轴线建筑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保存尚好。其中三殿依次升高,在古建筑风格上也是少见的。

让队员们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变迁,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古建筑有人为破坏,自然损坏,修缮不当而没有得到足够保护的情况,作为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队员们来说,不应该只是作为观光者的身份,更应该思考如何保护越发古老的建筑以及发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统。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调查,古建筑文化的魅力深深打动着队员们的心。

2013年7月7日

篇6:钢材市场调查报告

一、南通市场

⑴、地理位置优越。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往苏、皖、赣、鄂、湘、川等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大桥在年底建成以后,将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

⑵、市场容量大。南通钢材市场一直是我国最大的优线集散地与消费地,也是我公司碳结线的主要流向地。优线主要集中在硬线、拉丝线、轴承线以及弹簧线等品种,据了解,南通硬线的年总需求在75-80万吨左右,平均一个月的需求量在6-7万吨左右,而其它轴承线与弹簧线的月需求量约在吨左右。

⑶、成本低廉。南通市人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开发区农场一带为新兴的工业园。市场上多为家族作坊式企业,总计有300余家钢丝绳生产企业。仓库与生产厂房连为一体,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原材料进货、加工、成品、包装、打标、销售等一条龙的生产工序。另外,运费便宜也是南通市场的一大特点。我公司运到南通市场的运费大约在85元/吨左右,再加上各家自有的吊装设备,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运到客户的仓库里,而其它钢厂像有水路运输的如青钢、沙钢,运输成本就更低了。

⑷、市场格局。当前,南通市场硬线的格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梯队是以青钢、沙钢、鄂钢为主;第二梯队是以新钢、首钢为主;第三梯队是以北台、邯钢、安钢、湘钢、马钢为主;另外,宝钢也有一部分特殊线材,如弹簧线和一些特定客户特别要求的线材销售。我公司60-70#优线的份额已经逐渐流失,主要原因为:一是价格过高,较35-55#线高50元/吨,市场普遍不认可。现市场上35-70#基本为一个价格;二是质量有问题。经常出现空心脆断,对钢丝绳制作来讲,影响较为严重。最近这种质量问题还有向55#优线延伸的迹象。而我公司空缺出来份额已被新钢、青钢、石横所瓜分。其中新钢占据了60-70#优线80%的份额。

⑸、南通优线市场资源状况表

篇7:建筑行业调查报告

为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县,生产和施工企业管理,市场分布及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建造业的结构状况的全面了解。

最近在该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局的研究,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总建设,支柱产业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合格的施工企业,由县级以上四个动漫产业,http:// ***服务42,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县在2008年建造工程完成量24121.05万元,县建设142.5816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产量占59%,**县葵山红亮工程和建筑公司,两个县建设输出一个合格的建设,建造工程完成量2008年一亿二千二百八十〇万七千四万元,占县建筑业产值51%的县建筑企业施工产值总数的86%。因此,大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支柱产业。总体而言,整个建造业的运行仍是相对稳定的,建造工程完成量一直在稳步提高,但增长幅度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已仔细分析了县建设的发展状况,冷静地寻找目前的限制之间的发展差距,为全县建筑业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几个方面:

1,“足够”---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建筑市场的快速阶段是相对繁荣,但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是饥饿,有些公司是很少有工程可以做,因为我们建设和企业发展,企业在一定的市场份额迅速,竞争十分激烈。在县城建设的四个企业,“吃不饱”的感觉。

2,被授予合同,招标规格。建设项目招投标,找到施工方,但在投标过程中不具备招标条件的公司或个人,往往借用单位的施工质量有相应的资质,人员少,管理,以降低成本,相对正规企业以更低的价格中标,往往因为价格优势,从而导致大单位的优势变成劣势,导致工程量的下降。

3,承保业务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

常见的现象,施工方所涵盖的参观企业,据我们了解,建造业。正常运行的企业,为了要确保,资本流动,但过多的贷款限制资本流动,拖欠施工方造价投资者或多或少再加上,许多企业都依靠银行的高利息率贷款,以维持正常运作,几乎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导致企业利润变薄,甚至下降。4,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该项目的拖欠,放在更加突出的进步。近年来,为了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发挥作用的管理。然而,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反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十分普遍。目前,最突出的建筑市场,拖欠“两把刀”的承保。

(1)垫资。承销项目,已成为建筑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拥抱收到工程垫,足球没有收到该项目的手段,企业无法发展,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政府,开发区项目开始建设施工企业承保。追溯过去的“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主合同,研究对策,以避免一些监管背后的正式合同,这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埋下了隐患。

(2)对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赢得了质量保证金,支付施工方的施工企业,但没有相应的信用担保项目的完成和验收,业主一般只支付总额的60%的价格,最好的只有80%以下的拖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债务清偿过程中的一些建筑公司,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债务,从而导致“清除互联网,事实上,还欠“或”不应该发生了因明的暗和清清楚后,由于“现象造成的,如该项目的施工方工人的工资拖欠,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项目拖欠仍然十分严重。三县建设,加快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机制的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运作的规定,市场和竞争平等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在执行合同的约定,以消除一系列建设收回成本的滞后,严格按照“公司法”的完整性的理解和认识,两个优势互补的结合,有关政府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指导下,婚介资源相得益彰,提高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的本地市场,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准备科学和技术信息,为当地企业,市场信息,技术实力和能力,以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加强领导和有效的建设的支柱产业地位的大力支持。建造业是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在大多数行业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突出“就业”和“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形势,建设,然而,建造业,当前形势下,市场体系不完善,规范建筑市场的力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市场在世界球黄色伪娘冷血的传奇学生一步一步莲花剑惊美分官道重生呻吟/ ***秩序,质量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建设,资质管理,劳动保障监察,保护建筑工人的权利,有参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法制建设的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因此,要求政府加强在新的指导,支持和管理的情况下,在建筑行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像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强调对建造业的焦点。的支柱产

篇8: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及建议

近年来,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全国都加快了对旧建筑物更新的速度, 同时扩大了市政动迁规模。通过走访和调查柳州市工程施工现场、相关职能部门、混凝土生产厂家等单位获得了废弃该市混凝土的产量、处理方式等方面的数据。

1 柳州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及数量

经实际调查发现, 目前柳州市建筑垃圾来源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由于达到使用年限或因老化而被拆除。这是柳州市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一般混凝土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100年左右, 而柳州市解放前或者50年代建成的建筑物有许多已到达或接近使用年限, 有些已经发生损坏。因此未来十几年内将是柳州市老建筑的拆除高峰期, 这必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产生。

2) 市政工程的动迁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块。随着柳州市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这部分建筑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大。例如:柳州市北雀路大修工程全长1660米, 整个道路改造工程是把原来旧的水泥砼路破除, 换填水泥碎石结构层的基础上再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整个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约45000立方米。

3) 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施工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散落大量的混凝土。柳州市规划期内政策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经济适用住房:2008-2012年应建设220万平方米, 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住房, 这将会至少产生110000t建筑垃圾[1]。

4) 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构件厂产生的不合格混凝土或者调度原因产生的不能加以使用的混凝土, 这部分建筑垃圾一般占到其年产量的1%~3%, 数量巨大。

5) 科研机构和施工单位试验室试验完毕的试件。这部分建筑垃圾数量相对较少。

据统计, 2007年柳州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779400吨, 平均每日排放2135吨。按柳州市常住人口362.5万人口计算, 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0.215吨/年。2007年柳州市建筑垃圾排放量与2006年的排放量达459623吨增涨了70%。

2 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及处理水平

按照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建设单位排放建筑垃圾应向市环卫处申报, 办理排放手续, 在指定地点排放处理。建筑垃圾管理站检查和监督建筑垃圾排放处置, 管好建筑垃圾排放场地, 统一安排建筑垃圾的回填、办理托运和自运等手续。同时, 该部门根据《建筑垃圾排放申报表》或《建筑垃圾回填申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测量, 检查各项防尘设施是否到位, 对于运输渣土车辆的管理, 主要是进行专项检查, 工作人员会在运输对建筑垃圾得主要通行路线上进行夜查, 检查其密闭情况, 有无扬撒等。据市建筑垃圾运输专业化车辆运输密闭化整治办公室介绍, 目前全市已投入使用加盖建筑垃圾运输车100多辆, 7月底将达到240辆。确定有资质准备建筑垃圾运输的12家运输单位, 都领到了许可证, 这些单位的加盖建筑垃圾运输车车型、数量都符合了密闭化运输的标准。对于消纳这一环节, 柳州市每年大约设置十几个消纳场并定期公布。这些消纳场大部分在市郊。主要是将一些历史遗留的大坑、窑地、池塘等经过整理, 设置照明, 专人管理, 用作消纳场。这些消纳场由一些企业来经营, 并按照市场化的物价标准向运输单位收取费用。有时大量的建筑垃圾导致垃圾处理设施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 柳州市的建筑垃圾没有固定专用的综合处置场, 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回填和填埋水平, 距离资源化的要求还很远。据了解, 未来十多年后, 这些消纳场将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问题。

3 柳州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分析

柳州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还没有具体准确的数据, 但据相关部门推算, 把土地开挖回填、施工垃圾回填等计算在内, 其回收利用率应该不会超过40%, 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要做的还很多。而柳州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1) 建筑垃圾回填利用

工区内自行回填平衡, 建筑垃圾回填利用主要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地填充等。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的建筑垃圾应根据使用要求破碎后回填利用, 用于洼地填充的建筑垃圾可不经破碎直接回填利用。回填建筑垃圾以渣土、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

2) 建筑垃圾暂存堆放

建筑垃圾暂存堆场主要利用城镇近郊低洼地或山谷等处建设, 条件成熟后, 可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转运至填埋场处置。

3) 建筑垃圾资源化

柳州市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渣加工成细集料[2], 利用建筑废渣中的主要成分, 落地灰、碎砖块、混凝土块等非金属无机物其稳定性好, 对构件强度无害, 经加工处理成砂样颗粒, 试验证明该类型颗粒可以代砂来配制不同的搅拌物, 能达到用砂的类似效果, 常加工成纯砖砂及混合砂。纯砖砂可以代替普通砂用于临时库房、围墙、杂物间、临时地面等处砌筑砂浆及抹灰砂浆的配制。

混合砂则代替普通砂用于室内墙面粗装修及非重要结构部位的, 此外由混合砂制成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地砖、水沟盖、道路附属物基础、基础垫层、简易房屋混凝土基础等。同时这样也给社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3]和环境效益[4]。

4 结束语

应该说, 目前全国大部分建筑工地在建筑垃圾排放方面都还算比较规范, 不会在路边或工地周围随意堆放。但是建筑垃圾处理方面问题仍然很多。现在的垃圾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 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利用处于初探阶段, 绝大多数建筑垃圾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 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庞大的建筑垃圾排放量, 加之极其简单的处理方式, 使得垃圾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与国家积极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背离。

要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建筑材料循环使用模式, 改变传统建筑垃圾的线性处置方式, 走再生利用之路, 减少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 从源头抓起,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对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其次, 拓宽再生骨料的应用范围, 这有赖于国家这方面正式文本的颁布和我们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最后, 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以经济杠杆手段实行集中统一管理[5]等。建立再生集料和处理 (填埋) 建筑垃圾的价格体系, 通过价格手段来促进再生集料利用的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在价格利益的驱动下, 企业才会想办法如何减少建筑垃圾, 才可能推动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朱缨.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分析与研究[J]建筑石膏与胶凝材料, 2003, 21 (4) :57-59,

[2]黄梅.建筑废渣的再生利用综合效益显著[J], 广西土木建筑, 2001, 26 (1) :35-36.

[3]黄梅.建筑废渣的再生综合利用[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0, 11 (3) :72-76.

[4]万惠文, 水中和等.再生混凝土的环境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 25 (4) :17-2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建筑钢材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2023年建筑钢材年终报告05-14

建筑停工报告05-24

建筑辞职报告05-17

开题报告建筑05-29

建筑公司调查报告07-07

建筑专业调查报告07-07

建筑企业调查报告04-23

建筑公司调查报告06-11

建筑的调查报告06-24

违章建筑报告范文06-02

上一篇:河海大学法学考研真题下一篇:工作业务联系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