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2024-06-25

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通用14篇)

篇1: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一、宾阳县猪肉市场价格现状

二、猪肉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的原因

2、外地生猪购进量明显减少。我县缺口生猪主要从等省购进,由于外省和区内其他市、县同时也出现大量缺口,都涌入云南、贵州等省购进生猪,据县食品公司介绍,以前我县每月可从这两个省份购进2车的肉猪,现在连1车都很难保证。

3、生猪上市量明显减少。据县食品公司介绍,以前我县每天在县食品公司集中屠宰的生猪在90—100头,现在已减少到每天40—50头,减少一半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县县城每天上市量约比正常少一半左右。

三、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县居民生活的影响

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我县居民生活的产生较大的影响。

2、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由于我县居民主要肉类消费品为猪肉,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居民消费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肉类的消费数量将有所下降,居民从肉类中获得的营养也将有所降低,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为平抑猪肉市场价格应采取的措施

1、抽调检查人员加强市场巡查工作,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扰乱正常价格秩序的行为。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对发现市场的异常波动,为及时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2、建议县政府增加拨款,以贴息的形式奖励县食品公司从省外调入肉猪,平抑我县的市场肉价。

范文网

篇2: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猪肉,又名豚肉,是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肌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猪肉作为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猪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从1994年中国建立畜产品及相关生产资料价格统计报表至今,猪肉价格经历了5个谷底,4个完整周期。生猪和猪肉价格以大约三年为一个猪周期上下剧烈震荡,被称为“过山车”式价格波动。决定这种经济现象的经济规律是猪肉需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猪肉供给从养殖母猪到养殖仔猪再到养殖生猪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本期猪肉价格决定本期养殖业者的养殖规模,本期养殖规模决定下期的猪肉供给量和价格,猪肉价

格波动引起养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导致猪肉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最近一个周期从5月开始,预计将在5月以后结束。在此期间,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将经历上涨和下跌两个阶段。其中,6月以后,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4月与206月相比,涨幅为40%。20猪肉价格不断下跌,截止年5月20日,已连续下跌16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5年一直稳居全球首位,-2012年,中国猪肉生产量占全球猪肉生产量的比值一直维持在45%-50%之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45%-51%,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20中国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比率分别为48.95%和49.39%,2012年将达到49.58%和50.11%。2007-201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全球的比率维持在52%-60%之间,出栏量维持在54%-56%之间,年年存栏量为47711.5万头,出栏量为64125万头,预计2012年将分别达到45914.6万头和65747万头。中国生猪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于沿江沿海地区,如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

20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敢养”“不让养”“没地养”“没钱养”的症结正在被打破。通过政策引导和生产扶持,预计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猪肉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猪肉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猪肉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猪肉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投资者能够充分把握行业目前所处的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分析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对猪肉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

篇3: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1985年之前我国政府对猪肉的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等方面均实行计划管制, 排除市场功能, 因此猪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1985年之后, 猪肉市场开始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发展, 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国家只是以规定比价水平进行引导。

然而从此猪肉价格问题就开始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猪肉市场。

一、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时的宏观调控及效果研究

由图1可以看出, 2003年~2007这五年间猪肉价格趋势一直较为平缓, 但2007年4月开始, 出现暴涨, 尤其是自2007年的五一节过后, 全国各地的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逐日上涨。

为此, 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 调控措施:

由国家发改委带头研究, 各部门配合实施了以下九大措施:

鼓励发展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快完善生猪防疫防控体系;建立母猪保险和补贴相结合的制度;鼓励就近屠宰、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完善猪肉储备、改善储备结构;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妥善安排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生活。

2. 效果分析:

(1) 到2007年6月10日, 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20.93元/公斤, 比5月底下降2.3%, 猪肉批发价格为16.51元/公斤, 比5月底下降0.3%。 (2) 跟5月底比较, 商务部监测的是32个大中城市, 截止到6月10日有13个城市猪肉批发价格是下降的, 其余13个城市价格有所上涨, 但是涨幅绝大部分都在4%以内。

二、2009年猪肉价格下跌时的宏观调控及效果研究

2007年到2008年, 为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并且由于受生产波动性影响, 生猪生产恢复较快, 部分主产省猪肉价格已出现明显下跌的苗头。

以下有一组数据: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 2009年3月2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 (精瘦肉) 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2.56元, 比2月27日下降0.04元。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 2009.5.18-2009.5.22日36个大中城市集市、超市猪肉 (精瘦肉) 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0.64元, 与前一周 (2009.5.11-2009.5.15) 相比下降1.21%。

在经历了2008年上半年的历史最高峰后, 猪价终于在2009年的春节后跌近盈亏点, 及至2009年6月, 猪粮比价已经连续6周低于6:1, 期间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 大型养猪企业的利润也急剧下降。

1. 调控措施:

为了预防生猪供给会进一步增加可能导致的价格再次大幅度下跌, 稳定生猪生产, 为此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

《预案》设置了不同的预警区域, 用于判断生猪生产和价格变动情况, 为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一是绿色区域:猪粮比价在9∶1—6∶1之间;二是蓝色区域: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三是黄色区域:猪粮比价在5.5∶1—5∶1之间;四是红色区域:猪粮比价低于5∶1;五是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

为此, 《预案》中主要制定了加强监测、信息预警、增加储备、适当补贴等调控措施:

一是加强监测。在绿色区域时, 价格正常, 政府无需采取特别措施, 重点是做好监测工作。

二是信息预警。《预案》提出在生猪生产进入蓝色区域时, 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

三是生猪收储。《预案》提出在生猪生产连续4周处于蓝色区域时, 适当增加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在进入黄色区域时, 由财政贴息, 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在连续4周处于黄色区域时, 进一步增加中央和地方储备。当进入红色区域时, 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增加中央储备。

四是适当补贴。《预案》提出, 在增加储备后, 生猪生产仍处于红色区域, 且出现过度宰杀母猪情况时, 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能繁母猪和国家确定的优良种猪场公种猪按每头100元, 发放一次性临时饲养补贴。

此外, 预案还对加强进出口调节、异常情况下如何研究采取措施进行了规定。

2. 效果分析:

(1) 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显示消息, 2009年7月2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1.23元, 比上月底涨9%, 比预案启动时 (5月12日) 上涨15.8%; (2)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介绍, 2009年7月29日, 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6.44元, 比6月底上涨7%, 连续7周出现小幅上涨。

由此, 国家出台《预案》的作用不能小觑。在防止猪肉价格下跌方面, 《预案》对每种情况进行分级, 并依次给出各种处理办法, 使得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 大大提高了调控效率。

三、小结

篇4:猪肉价格波动与CPI走势协同

猪肉价格波动

与我国CPI走势显著协同

在我国总体价格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价格运行趋势与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保持明显协同,猪肉价格的波动贡献了CPI波动的很大部分,正因如此,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猪肉价格周期,出现了CPI(consumer price index)成中国猪肉指数(china pork index)的戏称,甚至有了猪肉价格绑架CPI之说。

笔者认为,二者出现协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大,同比涨幅最高曾超过80%,同比跌幅最大也曾达到30%以上。在最近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中,同比涨幅最高也达到了57.1%。二是我国猪肉价格在CPI的权重较大。目前在我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权重为30.49%,而猪肉价格在食品中所占比重主流判断在8%~10%左右。按此计算,猪肉价格在整个CPI中的权重在2.5%~3%之间。这一水平远大于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例如日本为0.66%,美国约为0.34%,德国约为0.71%。这一较高的权重,放大了猪肉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造成了二者的明显协同。

猪肉价格上行

将再对CPI形成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多轮的猪肉价格波动。

2000年以来,我国已先后经历了3次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分别是2002年7月~2005年11月/2005年12月~2009年5月/2009年6月~2012年8月。我国的猪肉价格运行周期一般为40个月。总结来看,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为40个月左右。但在这种波动中,价格上行期和回落期并非对称的。

一方面,在时间上是非对称的。一般而言,价格上行期为2年24个月左右,而价格回落期则在1年12个月左右,其余4个月则是价格筑顶或筑底期。

另一方面,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是非对称的。一般而言,上行期要明显高于回落期。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其推动CPI上行的影响,要远大于其拉低CPI下降的影响。正因如此,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将在未来的两年内对CPI形成持续且明显的推动,影响力量绝对不可轻视。

猪肉价格出现

进入上行周期的信号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或者进入处于哪一区间,有着特定的信号或条件,关注这些信号并提早作出应对,无论是对通胀治理还是经济刺激都是必要的。

当前来看,在猪肉价格运行中,出现了支撑其进入上行周期的若干信号:

一是猪肉价格从8月下旬开始扭转了持续下跌态势,开始上行。8月份环比增速改变了自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为负的情况,达到1.5%,为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二是猪粮比连续23周低于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这一周期与一个生猪生产周期差不多(散养约为160天,规模化养殖约为140天),各类猪肉生产主体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生产策略,已能够对生猪生产和供应产生足够的影响。

三是猪肉进口数量显著增加,根据农业部数据,今年6~9月份,我国从美国(世界第二大猪肉生产国和第一大猪肉出口国)进口猪肉的数量分别为2671万磅、4370万磅、6547万磅和8225万磅,出现连续4个月的快速增长态势。

四是玉米等价格持续上涨,受美国旱灾等因素影响,玉米、大豆、小麦等用来生产猪饲料的粮食品种价格持续上涨,连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一起,将显著增加生猪生产成本,将对猪肉价格上行形成推动。

如何减弱猪肉价格上行的影响

现阶段来看,鉴于猪肉价格上行在推动CPI方面的巨大能量(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则带动CPI上行0.25~0.3个百分点),以及猪肉价格上行可能带来的传染效应,因此,提早预防猪肉价格上行,为宏观刺激政策留出足够空间,在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和实践价格平稳运行方面,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方面,务必要明确应对猪肉价格上行,必须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我国猪肉产量占到全世界产量的一半左右,且世界其他国家猪肉供求总体均衡且非常平稳,这一特征决定了虽然我国可以短时间通过适度加大进口来应对需求的增加、控制猪肉价格上涨,却不能作为根本手段,解决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只能依靠自身。

篇5: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齐河县工商局三项措施加强猪肉市场监管

针对近期媒体披露不法商户将未经处理的“血脖肉”用于食品加工的问题,齐河县工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进一步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工作。一是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主体。该局组织各工商所对含猪肉食品的经营户增加了巡查频次,加大了检查力度,由过去的15天一巡查,增加到现在的7天一巡查。重点检查猪肉市场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有效,发现有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对超范围经营的,认真进行查处;问题严重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引导全县集贸市场开办者、猪肉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监督猪肉经营者全面落实自律制度,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把关、质量承诺、不合格肉品退市等制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切实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二是加强监管执法,规范经营行为。各工商所严格监督猪肉经营者依法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猪肉、未经处理的“血脖肉”等不合格猪肉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加大食品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猪肉经营户销售不合格猪肉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政指导,落实管理责任。市场科、食品科、各工商所认真指导、督促市场开办者及场内经营者认真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猪肉进货渠道、检验检疫证明等,督促场内经营者落实亮证亮照、挂牌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肉品退市等制度,切实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确保上市猪肉质量安全。(齐河县局)

篇6:对猪肉市场价格上涨的调查

对猪肉市场价格上涨的调查

五月份以来,由于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扬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市场猪肉价格(以肋条为例)由过去的15元/公斤上涨到20元/公斤,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致使消费需求转移带动了鸡蛋、牛肉、羊肉价格上涨,目前鸡蛋每公斤

7.2元,牛肉每公斤22元,羊肉每公斤26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50%、52%和54%,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此,县商务局根据行业实际,会同县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队通过对大桥乡灵山村、城关镇南元村、夏馆镇夏馆村、马山口镇老庄村等部分养猪专业户、散养户及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猪肉价格上涨原因

(一)价格规律波动影响。2006年一至二季度,我县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低谷,时价最低为3.5元/斤,养猪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七月份以后价格开始回升,生产开始恢复,但由于受主观因素即猪的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此次价格上扬是去年以来价格规律波动的正常反映。

(二)高致病性生猪高热病病害影响。由于去年受南方高致病性生猪高热病病害影响,养殖场及散养户的仔猪和育肥猪死亡率上升,致使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来我县争购仔猪、成品和半成品猪肉,加剧了猪源紧张和猪价上涨。

(三)饲料等价格因素上涨影响。由于受米、面、油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导致饲料价格也同步上涨且高位运行,生猪养殖成本提高。据调查,玉米、麸皮、豆粕是生猪饲料的主要成份,由于小麦、玉米、豆粕用途增加,加工能力增强,玉米、麸皮、豆粕价格上涨较快,一些散养户和养殖场受成本提高影响,不敢及时补栏和增栏,导致目前出栏总量减少,生猪货源奇缺,也是目前我县生猪价格急剧上涨的主要原因。

(四)运输及劳动力等基础性因素价格提高影响。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致使部分行业对一些基础性的生产要素需求增大,诸如:运输成本,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汽油、柴油等价格高位运行,促进了猪饲料、生猪调动、猪肉运输成本的加大。另外,过去日劳动力成本为15-20元,而现在日劳动力成本增至30-40元,月工资涨幅到900-1200元间,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也助推了我县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

二、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抑制了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猪肉价格的直线上涨,从某些方面来讲抑制了部分市民对猪肉的强烈需求。零售肉价一天一个价位,一次比一次涨的高,致使有些市民望肉兴叹,望而却步,现在都不敢再吃肉了。在南关菜市场一肉摊前,赵老板哭丧着脸告诉我们,肉价涨了,但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了,现在一天卖出去的肉不及过去的一半。

(二)生猪定点屠宰经营户效益每况愈下。毛猪总量减少,收购价格大幅上扬,导致每天屠宰毛猪头数不抵过去的三分之一,虽然屠宰数量锐减,但由于水电煤气、工资及运输成本增大,导致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成本每头上升6-9元,屠宰经营业主苦不堪言,经济效益每况愈下。

(三)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系数减小。一方面猪价的过快上涨,调动了未从事养殖户的计划养殖积极性,刺激了部分已从事养殖户盲目补栏,扩大规模养殖的冲动欲望。灵山村养殖户张向军目前饲养了120余头猪,打算近期补栏100多头,为出现新一轮供大于求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猪肉价的过快上涨,使得部分养殖户产生了囤栏待价的不良心理,进一步加剧产销供求矛盾,致使生猪市场抗风险能力系数减小。

三、平抑猪肉价格上涨的四项措施

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抓好管理,切实稳定生猪市场,保障居民生活稳定。具体应做到:

(一)抓住县政府5月24日新出台的《**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利时机,强化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商务部门要牵头完善并建立猪肉商品储备制度,制订平抑肉价紧急预案,设立猪肉价格调节基金。同时,在猪肉等商品价格再次出现波动上涨时,政府部门要把价格调节基金直接补贴给生产者、低收入家庭,以平抑市场肉价,减轻群众消费负担,稳定市场。

(二)畜禽防疫部门要做好疫情调查和畜禽的防疫、治疗工作,使养殖场、养殖散户消除顾虑,尽快进行生猪养殖的增栏、补栏,提高存栏量,确保我县今年

十一、春节的市场供应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县整规办、商务局要制订相应配套措施加强对畜牧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对我县畜禽疫苗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疫苗使用无误,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以进一步增强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三)县商务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监管职能,迅速组织牧源养殖公司等养殖大户异地购进了批量毛猪,充实市场,达到平抑生猪价格的目的。

(四)坚决打击市场垄断哄抬猪肉价格的违法行为。县商务局要会同商业、物价等部门,强化生猪市场监管,对一些猪贩子、肉贩子故意哄抬价格,囤积屠宰,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要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要防止肉制品的经营户以及其它农副产品经营者借机搭车涨价,牟取非法利益。

=======================

当前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自今年7月以来市场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据我局市场价格监测显示,自今年7月中旬起,到9月底,贡井地区生猪收购价格由最低每500克2.7元上涨为最高4元,猪肉(腿夹肉)价格也相应的由最低每500克6.5元上涨到最高8.5元,上涨幅度分别为74和31。受此影响,其他肉食品价格也相应上涨,如蛋由每500克2.8元上涨为3.8元,活鸡由每500克5.8上涨为6.5元。据了解,省内多数城市和湖南、湖北等地区猪肉价格也都上涨了。

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估计有:一是影响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蛋、鸡、兔等价格上涨,同时以猪肉为原料的食品价格以及相关的饮食业价格也上涨,比如过去2元盒饭有肉食,现在则不行了。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带动上涨。二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有一定影响。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仅有143元的家庭而言,除了必要的水、电、气开支外,能用于生活上的开支已所剩无几,肉价的上涨意味着过去能吃相对较多的肉现在只能减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相对而言,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一般家庭影响不是很大。三是同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相反,生猪价格的上涨使养猪农户收入增加。据市场监测,生猪价格上涨期间,与此相关的产品如饲料等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上涨,养猪户增加的收入就是其纯收入。同时,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有可能增加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生猪数量增加,反过来使猪肉价格回落。

篇7:猪肉市场调查报告

从政策机制看,为防止猪贱伤农、猪贵伤民现象再次发生,目前国家已经形成了维护生猪产销稳定的长效机制:一是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未退出。二是生猪市场调控机制不断健全。三是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不断完善。

重庆9大政策促使生猪产业恢复发展

1.开展能繁母猪补贴

我市对存栏能繁母猪给予补贴,标准是:按每头50元补贴饲养能繁母猪养殖户(场),其中中央承担30元、市财政承担14元、区县财政承担6元。2.启动能繁母猪保险和生猪保险试点

我市将建立能繁母猪投保制度,保费由中央财政承担50%、市财政承担20%、区县财政承担10%,养殖户(场)负担20%,能繁母猪保险已于11月23日招投标选择了承保公司,该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3.扶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我市强力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和良种补贴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要求编报的2个生猪原良种场、1个资源场、6个扩繁场项目可研获批复,国家投资115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当中。此外,市财政还在去年安排150万元补贴资金引入100头英系原良种猪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300万元的高代次种猪引入补贴资金支持7个重点种猪场引种。4.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市农业局与市发改委将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分配给我市的71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殖改扩建项目资金计划再分配到了33个区县,并对区县上报的233个养殖场(小区)进行审核,并按时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市发改委已将可研批复各项目区县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5.进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补贴 6.给予生猪养殖信贷支持

我市为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市财政对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养殖贷款进行适当贴息。

7.落实生猪强制免疫和扑杀补贴

我市政府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范畴,出台了猪蓝耳病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市级和区县财政分别承担70%和30%、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财政和个人分别承担70%和30%(后对接国家政策修正为由市级以上财政全部承担)的政策,8.实施猪肉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我市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抓好猪肉的流通供应和价格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对在市内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的渝籍车辆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二是对运送鲜活农产品进入我市的外地车辆实行“绿色通道”政策。

9.开展生猪业减免税收和收费政策

法律环境

一、加强对协检员及检疫员法律及检疫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并增强其业务水平。

二、宣传法律,调查摸底。

三、让农户宣传并知道年宰生猪报检程序及需提供的手续。

四、加强对年宰屠工的管理。由畜牧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工商等部门组织屠工学习《动物防疫法》、《屠宰管理条例》,让屠工明白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屠宰生猪,农户应提供由畜牧部门开具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后屠工才能年宰生猪,否则由公安机关按非法屠宰生猪和非法使用管制刀具进行处理;

每位年宰屠工应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签订责任书,缴纳一定的责任金,待年宰结束无违规宰杀者全额退回责任金,违规者将扣除责任金。

可以促进年宰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的序开展,也能使产地检疫现场会精神得到落实。

该政策促使:

一、猪肉消费增长较快,屠宰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发展迅速。

三、屠宰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对肉品的放心消费。

经济环境

市物价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重庆市猪肉价格已连续上涨一个月,40个区县中39个区县的肉价都在涨。专家预测,7月份,重庆市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8%~4%之间,进入轻微通胀状态。

农村猪肉消费模式将完成从数量扩张型消费向追求质量安全性消费的转变 政府对猪业监管能力的提高将奠定农村猪肉消费的安全质量型模式的监管基础,而猪肉产品信息追溯技术则为这种消费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

大品牌将主导居民的猪肉消费取向 我国猪肉供应主体将主要集中于在兼并重组潮流中生存、壮大起来的猪业龙头企业。消费者对主导企业和主导品牌的信任程度会日益提高,影响力大的猪肉及制品品牌将主导居民的猪肉消费取向。

外出消费和肉制品消费将主导居民猪肉消费的模式和内容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我国猪肉消费逐渐从家庭消费向户外消费转移。

猪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优质化和多元化

在我国居民的肉类生产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猪肉消费将进入注重质量安全性消费阶段。中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猪肉消费的品种、口味、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猪肉消费进入了注重质量安全性消费阶段。

社会文化环境

伊斯兰教规定,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肉是不干净的,所以不能吃。中国56个民族里,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等,就连云南的傣族里都有部分是“回傣”,最少有10个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也就是说有10个民族都不吃猪肉。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

现在我国回族群众不仅禁吃猪肉,而且还禁养猪,甚至从思想意识和感情上反感猪。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方面无不以猪谕之。

篇8:小议生猪价格下跌与猪肉价格坚挺

一、生猪价格下跌与猪肉价格坚挺的原因

为什么生猪价格下跌了, 猪肉价格不跌呢?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 对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影响很大。不少外贸企业因此倒闭。此外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出口市场不好等因素的作用,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十分困难。居民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再加上居民对危机表现出恐慌等消极的心理因素, 居民的消费倾向自然下降。居民的钱袋空了, 又没有很强的消费意识, 消费萎缩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更倾向于持有钱币, 表现出来的就是更喜欢赚钱。这是市场猪肉的销售价迟迟不肯回落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生猪养殖业利润率下降。自2007年4月始, 猪肉价格的暴涨, 引发了牛肉价格、羊肉价格、水产价格等一系列价格涨价效应, 生猪养殖业利润率颇高, 猪农获利颇丰。因此处于半失业状态、无路可走的农民趋之若鹜, 纷纷从事生猪养殖业, 市场上生猪供应数量大大增加, 相应地生猪价格就大大下跌。之前之所以生猪价格没有下跌, 是因为生猪养殖需要一定的周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生猪的供应数量已经超出市场的需求量, 因此, 生猪养殖业的利润率也会慢慢降至理性的水平。

第三是政府对生猪养殖业政策扶持。政府对生猪养殖业扶持政策, 不但大大刺激了猪农养猪的热情, 还催生了一批公关大腕为占用补贴为主要目的的突击 (或可称火线) 猪埸。这样间接引起生猪数量的激增, 这也是生猪价格下跌的一个原因。

第四是生猪养殖业以小型养猪户为主。不成规模的小型养猪户在生猪销售市场上并没有竞争力。首先小型养猪户销售渠道有限, 销售信息有限。小型养猪户对生猪应该卖给谁、当日生猪价格多少等这些信息并不清楚。其次小型养猪户并不参与生猪的流通环节。生猪通常由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收购, 收购价完全由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按市场行情决定。再次《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一些不完善的规定无形中限制了猪肉的市场有效供给量, 甚至出现了屠宰商“人为囤积”, 故意制造当日猪肉“有限供给”, 以保证猪肉价格的高额利润。由于小型养猪户并不能决定生猪收购价, 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又控制着猪肉的终端价格, 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生猪价格下跌而猪肉价格不跌。

第五是猪肉消费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在猪肉消费市场上, 单个消费者也是弱势, 他们也没有办法与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议价。居民购买猪肉不外乎到超市或者农贸市场, 在超市购买猪肉的居民一般消费能力比较高, 他们认准的是超市的牌子和便利, 对价格的关注程度不高;而去农贸市场购买猪肉的居民即便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但是猪肉消费所占总支出其实并不高。所以居民并没有迫于肉价高昂而选择替代品, 如此猪肉流通中间商也并不担心肉太贵而卖不出去。

第六是生猪疫情。疫病对生猪存栏的影响是正常的亏损对存栏的影响所远远不能及的。因为疫病所到之处, 猪死的死, 淘汰的淘汰;养猪户亏损的亏损, 倒闭的倒闭。一旦猪场被传染上, 死亡率高, 很有可能给猪场带来灭顶之灾。目前, 猪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最大的瓶颈, 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变。其对生猪生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涨跌产生了最为严重的突发打击, 困扰着整个生猪养殖业。

从表面上看生猪价格下跌应该造成猪肉价格下跌, 但从上述原因分析中得出, 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生猪价格应该由生猪市场来决定, 猪肉价格应该由猪肉消费市场来决定。生猪市场的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及猪肉消费市场的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 影响着生猪和猪肉的价格。而这两对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结果均是处于流通环节的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获胜, 因此, 生猪价格下跌与猪肉价格坚挺也不足为怪。

二、解决生猪和猪肉价格矛盾的提议

生猪养殖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据有关材料统计1949年至1999年间生猪价格出现了13次波动, 波动周期最长为5年, 最短为2年。建国以来, 平均每4年就有一次生猪价格比较大的波动。生猪价格的多次剧烈波动给农民收入带来诸多难以估计的影响, 给生猪养殖业乃至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尚未建立生猪养殖业的宏观调控。

从理论上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决策多层次、多元化格局会导致某一行业经济运行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更容易出现某些环节失控状态。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对生猪养殖业进行宏观调控, 以确保我国生猪养殖正常发展。从实践过程上看, 生猪养殖业一次又一次的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 就是因为政府对生猪市场没能有效加以宏观调控所致。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 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的中国畜牧业就不能有效纳入国内国际经济市场体系, 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能增长农民收入, 就不利于社会稳定。一是养猪生产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广义上统计可吸收农村劳动力达1亿多人口;二是养猪生产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养猪专业户。

当务之急要加强猪肉市场的监管, 对流通的中间环节价格进行强制下调。在中间环节不愿意主动下调猪肉价格时, 政府就应该加强中间环节的价格监管。自政府放开经营后, 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就一直缺失, 所以形成猪肉终端价完全由中间商的意志决定的局面。在目前的形势下, 要使生猪降价的实惠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 唯有有关部门加强对猪肉流通中间环节的价格监督, 在保证中间商取得合理利润的前提下, 对中间环节的价格进行强制下调, 避免中间商垄断市场, 牟取暴利。

其次规范生猪市场。一方面要组织建立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业, 提升生猪养殖的竞争力。虽然2007年7月份,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国发[2007]22号) ,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 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 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 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给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但目前生猪养殖仍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养殖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养殖户贷款难、防疫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少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不到位, 扶持资金使用不透明、不合规, 对生猪养殖的恢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可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此外, 只有规模化的生猪养殖, 才可能降低养猪成本, 降低养猪风险, 提高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监管流通环节。价格一高一低的罪魁祸首就是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在流通环节的垄断。政府应加强监管。

再次规范猪肉消费市场, 确保居民吃上“放心肉”。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猪肉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以检疫准入为核心, 未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切实强化猪肉市场开办者的市场准入管理责任, 落实场内经营者市场准入把关责任制度, 提高市场开办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不合格猪肉市场清退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加强与商务、农业、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形成执法合力, 提高工作效能。

最后要控制生猪疫情。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生猪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加大免疫力度, 加强综合防控, 切实做好生猪疫情防控工作, 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摘要:生猪价格下跌与猪肉价格坚挺看似一对矛盾, 实际上并无直接关系。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是分别由生猪市场与猪肉消费市场决定。决定价格的一方均是处于流通环节的生猪经销商或屠宰商。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对此负责, 建立生猪养殖业的宏观调控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生猪价格,下跌,猪肉价格,流通环节,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关于切实加强猪肉市场监管的紧急通知.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www.caaa.cn/show/regulation.php-ID=1824.

[2]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央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7-08/02content-704453.htm.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9: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关键词:猪肉食品 安全卫生质量监管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猪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钙、铁等元素,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肉食品。随着猪肉产量的增多,其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这些年不断出现的“瘦肉精”、“病猪肉”、“注水肉”等安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猪肉或猪肉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消费权利,影响着与国外的贸易往来,生产厂家或销售商家都应加强重视,以免不健康猪肉食品流入市场。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务必要了解现状,实时掌握变化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安全卫生质量监管。

1 猪肉生产及安全卫生管理现状

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畜牧业迅速发展,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一直以来,猪肉在我国人类肉食品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其美味、营养、保健等特点受到人们极度青睐。产量日益增多,2013年,国内猪肉产量达5493万吨,比去年增长了近3%。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从1983—2013年,猪肉产量同比除了少有的几次下跌,依然呈现出稳增趋势。2012年至2013年,全国能够繁殖的母猪数量约为4900万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饲养水平取得进步的同时,疾病防控能力得以加强,生态循环畜牧养殖模式被提出,养猪产业也开始实现“绿色化养猪”。与此同时,猪肉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如染疫猪致病性微生物传染、使用违禁药品、药物残渣过多等,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另外,近些年出现的猪肉造假事件严重破坏了国内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对猪肉出口也极为不利,直接导致国际竞争力减弱。面对此严峻的局势,国家农业部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对“从产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安全控制,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无公害。

2 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疫病

一旦被寄生虫感染,猪自身的感官会出现性状不良现象,致使营养价值有所下降,以至于不能被食用。当人们食用之后,极易感染病毒,继而在人类间传播,影响到更多的人。另外,猪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可能会发生变异,形成人类新疫病的病原体。

2.2 残留的抗生素

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对猪的健康极为不利,很容易导致猪的免疫力降低,消化道被破坏,以至于出现二次感染。若有抗生素残留,一旦被人食用,对听力、肾脏都将有很大损害。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为提高成活率,获取更大的效益,场主在饲养时,用药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滥用各种兽药和抗生素,严重影响了猪肉的质量。

2.3 饲料危害

饲料是猪的主要食物,其质量直接决定着猪的质量。在种植过程中,饲料极易被污染,如重金属或有机氯等农药;在加工、贮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另外,诸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超标时,也会对猪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促进猪的成长,饲料中常会掺加某些添加剂,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生物学效价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猪在食用之后,这些添加剂会随粪便排出,对土地造成污染。若添加剂过多,容易导致矿物微量元素在猪的内脏中蓄积,最终危害到消费者。

3 如何加强猪肉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与监控

猪肉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我国关于其安全卫生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为此,应从源头抓起,从养殖到运输,再到屠宰加工,以至最终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极强对此系统的安全卫生监管。

3.1 饲料养殖

养殖时期最为关键的就是饲料质量,与猪肉食品质量和人类安全密切相关。不管是饲料种植,还是添加剂或其他药物的使用,农业部都有严格规定,在实际中使用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规定要去执行,以免因超剂量、超范围使用,破坏猪肉的卫生质量。同时,应建立起饲料监控体系,在选择豆粕、玉米等原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合格,将其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并统一采购。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充分考虑无公害性,如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生物活性肽等,可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饲料。此外,还应积极塑造无公害品牌,建立完善饲料产品认证体系。养殖过程同样如此,除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殖,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同时建立无公害猪养殖安全监控体系,以及无公害猪养殖认证体系。

3.2 屠宰加工

屠宰加工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程序、设备状态,以及各种卫生设施都应符合国家要求,将相关制度落实。在购置和屠宰时,应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淘汰猪没有流入市场。屠宰前,各产地的检疫合格证、饲养用药记录等资料需准备齐全,并对所要屠宰的猪进行检查。若发现有问题,应禁止食用而迅速对其处理。此外,加工屠宰也应建立相应的安全认证体系,制定基础计划,做好防范工作;遇到安全问题,先对猪种类以及猪肉用途进行考虑,在分析具体危害,并加强防范。关于屠宰机器、加工设备等,应制定合理可行的程序,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具体而言,包括对职工的培训,加强内部审核,至少每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做好详细记录。

3.3 流通销售

在猪肉食品加工完成后,需要流入市场,此时很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所以,应采取适宜的战略,精化营销管理模式,即实现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持证上岗、统一管理。配送方面,采用专门的冷藏车运输,配送冷鲜肉时,应将温度控制在0℃—5℃,运送至小冷库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持证上岗是对每个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4 结语

猪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加强,为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对猪肉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施工管理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雅燕.安全猪肉供应链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3,20(2):154-155.

[2] 李海燕,张锋,刘帮兰.影响猪肉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J].畜禽业,2011,26(9):140-141.

[3] 刘宗凤.浅谈猪肉安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2,23(9):190-191.

篇10:猪肉的市场调查报告

近3个月,生猪价格稳步回升,7月底,生猪收购价突破14元/公斤。不少生猪养殖户表示,生猪收购价至少突破14元/公斤,养殖户才能盈利,否则将赔本。

一般来说,夏季是猪肉消费淡季,目前,猪价不降反而上扬,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年初遭遇冰雪低温,造成仔猪死亡率偏高,直接导致7月份市场上的大猪供应减少;二是7月份湖南持续高温干旱,活猪饮水困难,生猪生长速度放缓,生猪个体出栏体重下降。三是从去年夏季开始生猪养殖都是处于亏本期间,直接导致部分养殖户的退出和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量的减少。三因素都导致生猪供应量相对减少,致使价格上扬。另外,目前,以湖南为主的南方地区长时间持续高温干旱,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大部分规模猪场出现母猪不发情、流产、新生仔猪因高温出现部分死亡、生长不佳,将

不可避免的影响后期生猪市场的供应,预计后期生猪价格将继续维持在现有价位或上涨趋势,生猪养殖效益趋好

六、养殖户对后期生猪行情的看法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步入淡季,理应拉动猪价下浮,但确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逆市上涨现象,在高价位的影响下,许多大规模的养殖户不但加大了补栏,而且在扩大规模,因为他们有较强的防疫管理能力,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养殖结构,达到生猪均衡出栏,降低了市场风险,从本地养殖情况分析,预计8月下旬9月上旬以后,生猪出栏量将步入正轨,预计后期生猪价格将继续维持在现有价位或上涨趋势,生猪养殖效益趋好。养殖户也看好后期市场。

七、地方热点问题反馈,如地方养殖政策、生猪疫情等:

篇11: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及今后对策

一、近期广西猪肉价格上涨情况

二、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据分析,造成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锐减导致货源大减

(二)生猪疫情严重病死率高是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高热病”为主的猪传染病在全国蔓延,该种病传播速度极快,死亡率极高,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据了解,梧州市是广西生猪疫情的重灾区。据当地物价主管部门调查,受生猪高热病、蓝耳病影响严重的乡(镇),生猪死亡率高达40%,严重挫伤了饲养户的生产积极性,致使生猪存栏量下降,并导致生猪货源供应偏紧,收购价格呈快速上涨态势。

(三)饲养成本增加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另一主要因素

以玉米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扬,致使饲料产品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据玉林市物价局的调查,生猪养殖成本去年为7.8~8元/公斤,今年增加到8.6~8.8元/公斤,每头肉猪的生产成本比去年增加40~60元。

(四)物价上涨刺激了猪肉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各种食品、农产品及水、电、煤、运价的全面上涨,刺激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五)本地生猪外销导致供应减少

由于钦州、玉林、梧州等邻近广东的地市,商贩销往广东的生猪出价比当地高0.20~0.30元/公斤,且购买批量大,养殖户因此多半将生猪销往广东,从而影响了当地市场供应,导致当地猪肉价格上涨过快。

三、广西采取的有关应对措施

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对确保猪肉等副食品供应稳定问题高度重视,专门开会研究对策,按照“全区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一)抓好生猪生产,多方组织货源

区政府要求各地要抓好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治,加快推广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等新型疫苗,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研究扶持养殖业发展的保险政策,给养殖户以适当补助。各地积极努力从外省市调入生猪增加市场供应。

(二)加强市场和价格的监测

商务、物价、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克服惜售心理。启动了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的日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等。

(三)加强对猪肉市场监管工作

要求各地方加强对猪肉市场监管工作,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把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借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造谣惑众、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强化对市场开办方、经营者的相关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的请示汇报工作,保证信息畅通;拟制定《广西肉品市场管理规范(试行)》,在广西部分市、县试点推行,逐步实现肉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大对私宰肉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健康

针对目前猪肉供应紧张,私宰肉有所抬头,给群众健康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现象,南宁等地区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打击的力度和持续性,并对较为猖獗的私宰点列为重点打击对象,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五)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六)其他相关措施

自治区还采取了严格控制玉米加工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舆论引导、研究建立自治区和市两级冻猪肉(生猪)储备制度等项措施。

四、有关对策建议

此次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是全国性的,影响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还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关注,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如何保持猪肉价格的合理波动,共同维护猪肉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是我们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有关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市场监测的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建议建立生猪产、供、销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对价格的趋势性、关联性和对策性的分析,通过对产、供、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对比通过科学测算掌握的本地区大致所需猪肉销量情况,区分出现的不同情况,提早为政府和生产者做出预警预报。政府据此做出科学决策,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指导生产和流通,做到产、供、销有序发展。

(二)利用商业保险化解猪疫病风险,保障农民利益

建议政府出台有关鼓励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保险机构深入到农村为生猪养殖户办理商业保险,引导和鼓励所有农民养殖户参加商业保险。国家可以采取保险补贴的形式进行扶持,形成一种高覆盖、低保费、全保障的农民养殖户保险网络,保障农民利益。这个保险一旦实施,一方面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避免病死猪流入社会而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生猪生产,还能方便畜牧兽医部门及时处理病死猪。

(三)提高政府对养殖户的补贴力度

为促进生猪生产,目前国家已出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补贴政策,对散养户所用疫苗实行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80%,地方财政补贴20%。此外,财政部还出台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50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30元,地方财政补助20元。对参加商业保险的能繁母猪的保费也进行补贴,其中中央补贴50%,地方财政补贴30%,饲养者自己负担20%。

建议国家今后能坚持这种使农民受益的补贴政策,补贴幅度可随形势好转适当降低,但不宜取消,并扩大补贴范围,将规模养殖户口也纳入补贴范围。此外,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养猪亏本的情况出现时,国家给予适当的补贴,避免出现生猪断档的现象,以稳定市场,也使农民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益处。

(四)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包括加强生猪疫病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各级防疫部门的建设,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到位,稳定队伍,保证必要工作经费的落实;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防疫病知识的宣传培训;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和环境的管理,严格检疫和消毒以及疫苗管理、饲料管理、兽药管理和政策法规应用;禁止病死猪交易,加强引种监管,对病死猪妥善处置;将动物疫病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来对待,动物发生疫病扑杀后,政府对散养户和小型规模养殖户蒙受的损失予以适当补偿,减轻饲养户的生猪疫病风险等等。

(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应加强对对集贸市场、超市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的巡查力度,规范明码标价,严肃查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

(六)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因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有益于科学养殖、产生规模效益、疫病预防、易于管理等好处,政府应积极鼓励发展,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七)大幅增加猪肉储备数量以应急需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猪肉是人们的主要副食品,目前我国仅有十几万吨的猪肉等储备数量不足以应付突发情况,建议大幅度增加猪肉储备数量,以备不时之需。

(八)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疫病的防治技术和药物研究的投入,用新的科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疫病,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及今后对策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12:猪肉价格下跌趋势调查报告

据我局市场监测,近期以来,受“猪流感”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为此,我局针对这一现象对全县部分乡镇屠宰场、生猪活体储备点、县内部分农户、县城农贸市场和部分超市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具体的调查摸底,对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下一步市场趋势作了一个初步预测,现将有关情况简要如下:

一、价格情况

目前我县生猪收购价格:良种瘦肉型生猪为480-490元/100斤、土杂猪为460-470元/100斤;较上个月的同种类生猪收购价格540-550元/100斤和520-530元/100斤平均分别下跌11%和11.3%;较去年同期同类生猪收购价格800-900元/100斤和600-700元/100斤平均分别下跌35%和28%。

目前我县猪肉价格: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屠宰场的鲜肉批发价格为13-15元/公斤。市场零售价格为18-20元/公斤,较上周22-24元/公斤平均下跌17%,较去年同期28-30元/公斤下跌35.6%。

二、主要原因

一是受“猪流感”影响,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存在较大影响。二是广东等地因我省生猪注射瘦肉精过多等原因一直在减少甚至拒绝收购我省的生猪,导致猪源外购受阻,内销渠道呈饱和状态从而压低了生猪收购价格。三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20xx年全国生猪养殖业进入低谷,20xx 年开始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刺激养猪业发展,进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规模场补助、养殖大县补贴等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刺激了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生猪产量较往年增加但销售渠道狭窄。

三、下一步走势

目前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已在下跌空间徘徊,但实际情况是如此种现象继续下去的`话,我县屠宰场及大部分农户特别是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已基本无利可图,小养猪场和散养户已进入亏损状态。待等到“猪流感”冷却后,价格有可能回落。但据省商务厅从省级储备基地调查,20xx 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达到高峰,导致母猪大量补栏,按生猪生产周期12 月左右计算,大规模商品猪上市恰好集中在 20xx年上半年,因此20xx 年生猪价格仍将保持较大下降压力,这期间虽然不排除一些波动,但总体价格回转需要等到今年年底。另据全国其他各地储备基地反映,一般亏损3-5 个月后,小养殖场因资金问题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在淘汰母猪3-4 个月后,生猪供应就可转为良性循环,这样推算,价格回转也在年底左右。

当前我局作为商务主管部门,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是生猪屠宰市场监管工作,确保肉品质量和高度关注猪肉市场波动对农民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13: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猪肉周期,可贸易部门,农民工工资

物价水平的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 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均有巨大影响, 一直备受学界与实践界的关注。就中国通货膨胀而言, 由于中国CPI的独特结构, 食品价格的变动成为CPI变动的主导因子。而食品构成中, 猪肉占据肉类消费的60%。因此猪肉价格周期与CPI周期呈现高度吻合, 中国的CPI周期又被戏称为猪周期 (1) 。

一、猪肉价格周期认识的误区

正是因为猪肉价格如此重要, 所以在通货膨胀的研究中猪肉价格周期的研究成为研究人员的主题:希冀用猪肉价格的变动作为先导信号, 来预测中国经济的通胀周期。总结起来, 他们认为是什么主导了猪肉价格周期呢? (1) 猪粮价格 (2) ; (2) 价格预期下的库存量调整。 (3)

但上述的观点可商榷之处在于: (1) 经过我们的检验, 猪粮价格与猪肉价格是同谱波动的, 两者之间无明显的领先之后关系。这就是说猪粮价格与猪肉价格一定受到一个共同因子的驱动。 (2) 如果猪肉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价格预期下的库存量调整, 这就是说中国的养猪户们能够未卜先知, 能够确切地知道猪肉价格的变动。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我们不否认生猪库存调整的存在, 但这都是在猪肉价格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波动之后, 养猪户做出的被动反应。

二、猪肉价格周期认识的新框架

因此, 我们需要对猪肉周期的形成机制进行一次新的梳理。首先提出我们的分析框架, 从生产的原子形式开始推演, 不管什么产品, 归根结底都是由原生性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这些要素结合, 然后依托各自专门技术生产出来。那么全社会所有产品与服务的加权价格水平, 当然归根结底也是由这几个因素决定。

我们继续会问:劳动力价格、资本价格、原生性自然资源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呢?答案是由经济周期的凉热决定。而经济周期的决定机理在工业社会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决定的。资本的边际效率由什么决定呢?长短期内均由要素禀赋丰裕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决定 (根本性因素) , 短期内也会受到前述很多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当然政府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也起很大的作用。上述分析框架的实证证明, 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劳动力价格、资本价格、原生性自然资源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与通货膨胀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 若劳动力价格、资本价格、原生性自然资源变动总是领先于通货膨胀的变动, 则说明我们的分析框架在时间序列的预测上是有效的。

猪肉作为经济体中产品一种, 当然也符合上述规律。因此我们认为:猪肉价格由投入生猪产业的劳动力、资本品价格、其他生产要素综合加权价格决定。

进一步的, 我们推断:对于以粮食 (主要投入品也是劳动力) 和劳动力为主要投入品的生猪产业, 其价格水平的变动主要还是劳动力价格水平的变动。劳动力价格水平的变动归根结底来源于通货水平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此处我们需要证明的是:猪肉价格的初始变动真的主要是来自于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吗?

我们对猪肉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波动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劳动力价格波动在格兰杰检验下, 总是领先于猪肉价格的变动。

另外, 从图2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 2002年之前, 猪肉价格指数的波动于CPI指数大致一致, 在1995—2001年, 猪肉价格指数的波动低于CPI指数的波动。这就是说, 在2002年之前, 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远不如2002年之后大。

为什么会出现上图的变化?这为我们的证明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知道:CPI和猪肉价格指数均决定于劳动力、资本品、其他原生性生产要素价格的波动。也就是说, CPI和猪肉价格的决定机制是一样的。但是各个分解因素 (劳动力、资本品、其他原生性生产要素价格) 各自权重不一样。食品价格指数中劳动力价格所占比更高。因此, 从理论上来说, CPI的变动与猪肉价格指数之间的这个大的空间构成, 主要部分只可能是由于劳动力价格波动构成。

图3是将食品价格指数减去CPI变动之后的时间序列, 我们的统计验证:猪肉价格指数-CPI与劳动力价格变动高度相关, 且滞后于相对劳动力价格变动。

证明到这儿, 可能对我们通货膨胀新分析框架抱有信心不够的读者依旧无法被说服, 我们提供下述进一步的两个证据:不同商品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弹性 (继续证明劳动力价格变动是猪肉价格变动的首要因素) 。

从图4、图5中, 我们看到仔猪的波动较生猪与猪肉价格波动更高, 为什么仔猪的波动率更高呢?将其价格决定因素进行分解, 唯一可解释的原因是:其蕴含的劳动力投入占比更高。猪仔与生猪及其猪肉的形成过程相比, 是更需要劳动力投入的。而且可以唯一多投入的就是劳动力。

三、猪肉价格引致通货膨胀的经济学解释

第二部分分析没有解决的二个问题是: (1) 为什么2000年后猪肉周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波动。 (2) 劳动力价格成为猪肉周期变动的内在经济学动因是什么?

我们需要将经济部门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 工业部门中又需要分析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

在2001年入世后, 可贸易部门比重提高, 从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看到, 1990S为30%, 2000年为50%。

可贸易部门比重提高对农业部门的影响是:在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之后, “外出打工工资-交易成本”之后所剩下的部分实际上就成为了农业部门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 农民工的工资成为了农业部门的工资参照物。

当可贸易部门工资变动之后, 对劳动力价格最为敏感的养猪户3将会放弃在机会成本的比较下, 放弃养猪 (去打工) 或增加养猪 (放弃打工) 。此时猪肉市场的供需平衡打破, 猪肉价格上升或下降。

猪肉价格的第一次出现波动后, 其他养猪户得到价格上涨或下降信息后调整库存, 以及在蛛网模型的影响下, 这一轮加工波动加以放大, 从而形成了猪肉价格周期。这一效应在2001年之前不那么显著的原因在于: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还没有大面积的参与可贸易部门的经济活动, 故在全社会中可贸易部门劳动力价格变动没有成为农业部门劳动力的机会成本。

因此, 我们用图7来说明上述逻辑:

至此, 我们对猪肉周期的剖析完毕。实际上我们的逻辑演绎是从农业部门单个个体的生产决策出发, 在机会成本的考量下, 作出不同的选择, 从而从微观个体演绎到了宏观整体变量的波动。这一逻辑在粮食价格及其他大宗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分析中同样适用。

四、结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农业经济部门通过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全面的参与到了可贸易部门的经济活动中, 一旦这种参与度达到质变, 就会使得出外打工所获得的净工资成为农民种地、养猪的机会成本。可贸易部门的工资变动频繁, 农户养殖户在机会成本的考量下, 在养猪和出外打工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当可贸易部门工资上升时, 则养猪机会成本上升, 原先的均衡打破, 一部分对于工资敏感的农户养殖户出外打工, 这样猪肉价格的平衡首次打破, 之后在粮食价格 (粮食价格的变动也是由于可贸易部门工资变动所造成) 、蛛网模型的作用下, 使得猪肉周期的效应放大, 同时由于中国CPI的独特结构, 使之成为了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子。

当然, 可贸易部门工资的变动归根结底来自于经济周期的凉热。但是我们在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时, 如果把着重点放在猪肉价格周期上, 就并不需要准确的知道经济周期凉热的走向, 只需要关注可贸易部门工资的变动, 就能预测到猪肉周期, 同时提前几个月推演出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按照这一方法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 在2004年、2008年、2011年的通货膨胀周期预测中, 都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2) :16-22.

[2]孙艳华, 刘湘, 周发明, 周军.我国生猪产业价值链风险管理探析[J].商业研究, 2009, (8) .

[3]马雄威.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J Greenwood, Z Hercowitz, GW Huffman.Investment, capacity utilization, and the real business cyc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 6:402-417.

篇14:猪肉价格将回升

根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数据,今年以来,各类猪肉价格普跌。以猪前臀尖(肥)为例,价格已经由今年1月1日的16元/千克下降至11元/千克左右,跌幅为31%。

但综合各种因素,尽管猪肉价格今年以来跌势不断,但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猪肉价格下跌的态势也将结束。

首先,猪肉收储将利好猪肉价格。为应对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等各部委聯合启动了中央冻肉收储。4月5日,受旱灾、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的云南率先启动国家定向收储。第一批面向云南养殖加工企业招标收储3000吨冻猪肉,同时云南省商务厅也将于近期启动收储活体、冻肉火腿10050吨的计划。四川省于4月15日实施第一批收储冻猪肉2万吨,5月15日开始第二批1万吨冻猪肉收储。此外,生猪价格下跌明显的东北地区以及即将召开世博会的上海地区收储将陆续开始。

其次,抛开政府调控,单就市场经济的规律而言,生猪价格的下跌,已经影响到养殖户的养殖意愿和积极性,从而使得未来生猪供应自然减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周期也就随之而来,这个循环往复的规律,近几年已经演绎多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猪肉市场价格现状与措施】相关文章:

绿色猪肉市场调查论文04-19

猪肉采购服务保障措施05-14

与猪肉供货商签订协议04-18

绿色猪肉05-15

猪肉论文题目05-01

猪肉销售协议05-15

黑猪肉宣传口号05-04

如何挑选一块好猪肉04-08

猪肉行业分析报告04-21

猪肉供应协议书04-22

上一篇:半成品承揽合同下一篇:关于励志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