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2024-05-16

轴对称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上班开始接触四年级,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四五六年级顺次教下来,一直期待或者是幻想自己教低年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更担心,我教得会低年级的孩子吗?

很幸运,刘老师通知我准备一节三年级的《轴对称

(一)》,同课异构,和中心组的成员同时准备。接到通知的我百感交集,兴奋却更多担心,时间紧张,又遇到我出差在外,周三正式上课,周一晚上回到郑州,于是晚上加班整理教学设计。周三课结束后,羞愧万分。准备不足,应该是我最大的失误,在教学中居然出现了忘记教学设计环节的严重失误。究其根本原因,第一是因为心中无课,没有把这节课真正内化于心中,如果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然于心,真正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又怎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第二,平时努力不够。功夫在平常,如果基本功足够扎实,每一节课自己的状态都能像有人听课一样,激情四射,条理清晰,即使突遇听课也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第三,教学管理能力不足。反思自己为什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锻炼自己,不能让课堂拿得出手,不能不怕他人听课,我在日常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不足。学生的课堂纪律差,很多时候浪费时间在于维持纪律上,影响到课堂流程、课程结构的进行。

篇2: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平面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在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时候,我们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借助学生对平面图形已有的研究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储备,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既有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对折”,这样的处理使接下来学生的操作活动,目标变得清晰起了,同学们带着明确的方法和活动目标进行活动,感受学习材料的特征,习得知识的过程自然而流畅,凸显了数学学习方法价值。

对于判断常见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歧时,及时跟进:怎样才能知道它们中到底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由此,学生主动的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活动的开展完全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学生学得深入而快乐。

篇3: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凸显,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削弱,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了主导性地位,相反,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需要教师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将,素质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导入生活素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自身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产物,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数学的这一特点,将生活导入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因为,当前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有误区,认为数学机械刻板,太严肃,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关系,学习数学对生活没有实际意义,进而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一种紧张感和恐惧感,甚至是排斥感.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过重,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不能很好的处理一些数学问题.

为此,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氛围中体验和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而事实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就是讲究对称美,对称图形的运用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古都北京的整个城市的布局就是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对称轴)两边对称的.就连我国古代诗歌也是以对称为美,要求平仄对仗.此外,民间的许多工艺,如,剪纸、脸谱等,也都是极为讲究对称美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北京的城市布局图形、诗歌、对联等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常见的情景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更直观,更准确的理解和判断轴对称图形,也能够受得启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这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开展课堂实践,深化学生动手能力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实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才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需要发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的平衡发展.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从观察中获取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点,还需要在实践中,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如,笔者在实践中,会组织学生开展“做一做”的课堂小实践.

1. 动手画一画

把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得到图1,然后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如图2所示的平面图形是()

2. 动手剪一剪

请学生拿出两张纸,裁成正方形,再适当折叠,剪出图3的两个图案:

如何把它们剪出来呢?

通过这些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体验教材所跟的定义和结论,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增强对轴对称图形的把握能力,能够通过动手活动,增强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学生在接下来的立体几何的学习是极有帮助的.

三、设置趣味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要解决各种考试测试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也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必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量的数学问题,以便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够认真的去探索和发现.

四、结束语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如何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杜玲玲.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2]骆洪才,黄灿.析数学文化及其教育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篇4:“轴对称”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在来之前就听说彦龙小学的男生聪明活泼,女生心灵手巧,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就让我考考你们!怎么样?(出示一张白纸。)

师:看,如果给你一张纸,你能玩出什么花样?

生:我会叠一把小手枪。

师:小男孩就喜欢玩打仗 。

生:我喜欢在上面画画。

生:我用它剪纸。

生:我会叠成一个一个的小星星。

师:叠个星星许下愿望,多美好啊!

生:我会折青蛙。

…………

师:你想知道老师用它做什么吗?

生:想!

师:那就要仔细看喽!(边说边示范)老师先把这张纸对折,就会出现一道折痕,然后从折痕这边沿着画好的线撕下,大家看像什么?

生:一只蝴蝶。(贴到黑板上。)

师:你们也想像老师一样撕一撕吗?拿起你桌上的纸撕一撕试一试,可一定要认真!老师要看看谁撕出的图案最有创意。

(生认真撕纸。)

【意图:用剪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图形,感知对称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挑选几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指几幅作品)同学们能看出这些是什么图形吗?

生:松树、心 、花瓶、花。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中间都有一道线。

生:都有一道折痕。

(学生都提到中间的折痕。)

师:(提示)观察得真准!再看看折痕两边的图形怎样?

生:一样大。

生:两边的图形一模一样。

师:一模一样就是指什么一样?

生思考后回答:形状一样。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叠在一起能够重合。那么,我们把这类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轴对称图形。

师:恩,很好,看得出来,你一定预习了。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大家看看,如果把图形展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折痕(边演示边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什么呢?若不知道,可以从书本寻找答案。

生:对称轴。(齐声回答。)

师:非常好!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大家来看一下,是否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逐张分析。)

【意图:轴对称的导出自然平和,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

三、争先恐后,画对称轴

师:下面请同学们为下面几个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见学具图)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还有,对称轴是否只有一条 ?注意:画对称轴的时候为了与原图区分要用虚线。

(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并画出对称轴。)

师:都画好了吗?第一幅图,应该怎样画对称轴?

生:这样画。(用手比画。)

师:能更具体一点说吗?

生:连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

师:哦,那这是一条什么?

生:(齐答)线段。

师:我们所画的对称轴应该是什么啊?

生2:应该说:连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所在的直线。

师:哎,这就完美了。那么第二幅图,长方形的对称轴怎么画?

生:这样竖着画。

师:只有这样一条对称轴吗?

生:还可以横着。

(教师点击课件,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1:4条。

生2: 2条。

(学生争论。)

师:不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老师都要恭喜大家,你们让我听到了两种声音,学习就是这样,真理是在不断的讨论和实践中得到的。那么同意两条对称轴的同学谁来说一说是哪两条?

(学生代表指出:

师:同意4条对称轴的同学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代表指出:

师:现在大家知道是几条对称轴了吗?老师相信,之前出现了一点错误的同学一定会记得更扎实。圆又有几条对称轴呢?看谁找到得多。

生:4条。

生:2条。

生:4条。

师:没有找到更多的吗?

生:我认为是无数条。

生:对,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是对称轴。

师:所有的直径?

生:所在的直线。

师:对了,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师:平行四边形呢?

生:(齐答)没有对称轴。

师:判断得很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图片,你们能既快又准地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吗?

(课件出示图片。)

【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猜想、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有效地认识对称轴的特征,学会对折后沿折痕画出对称轴的方法,从而感知到不同的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可能是不一样的。】

四、知识延伸,拓展提高

师:其实在我们一些常见的图形中都可以找到轴对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标志、图案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轴对称的足迹,看一看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们知道吗,国旗中也包含着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对称知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国旗哪些是轴对称的?(课件出示国旗图案。)

生1:我认为加拿大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对折后,所有图案都能重合。

生2:我认为俄罗斯国旗对折也是轴对称图形。两边都是相等的,重合的,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中国和美国国旗图案不是轴对称的。为什么?我们就选中国國旗说说,为什么不是轴对称的?

生:中国国旗只有一个五角星是对称的,如果把5个五角星对折的话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们单个是对称的,但是整个图案不管怎么折都不能重合

(师出示交通图标。)

师:这是我们常见的交通标志,看看哪些图案是轴对称的。把你认为是的序号写在白纸上。

师:说说你写了哪些序号?

生:①②④⑥。

师:说说③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③里面的图案不对称。

师: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标志,这些标志也是一些轴对称图形,但是老师先卖一个关子,我只出示了这对称轴的左边的一半,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想象出它们的另一半,然后猜一猜它是什么标志。

师: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讨论。)

生1:我选的是④,它是一个奥运的标志。

生2:我选的是②,它是一个中国银行的标志。

生3:我觉得是中国古代的铜钱。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中国银行在设计的时候,灵感就来自于中国的古钱币。

nlc202309011357

生4:③是奔驰汽车标志。

生5:①是中國联通。

师:老师想加大难度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斗志高昂)有。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知识面非常开阔,已经能够正确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且能够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师:老师所在的学校要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同学们能用轴对称知识帮老师设计一个运动会会标吗?

生:能。

(学生自由绘制。作品展示、点评。)

【意图: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不同梯度的探究练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点来画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多次充分地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本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在最后几分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知道了轴对称图形,还知道了对称轴,自己会画轴对称图形。

师:恩,这名同学是在知识上进行了总结。

生:我感觉这节课很有意思,我们上课很高兴。

生:我学会了知识,还收获了乐趣。

师:看来大家都有让自己满意的收获,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下一个小任务,好吗?

(出示并分发图表。)

师:请大家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老师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会把这节课乃至于所有的数学课学得更好。

【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只有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节决定成败,本节课的最大特色是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尤其是对一些细节上的探究,如找“折痕”、猜“折痕”的名称、找关键点确定对称轴的准确位置……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踊跃,争论激烈,不断有新的发现。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兴致颇高。】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感知“对称”,利用剪纸折纸游戏导出轴对称,显得亲切自然。然后将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接着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具有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思考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练习题,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最后是实践创新,学会了画轴对称图形把它应用到实际中,让学生设计运动会会徽,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另外本节课有两点反思:

1.容量太大。由于总想把更多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设计的时候不忍割舍,导致设计的内容有些多,而一节课的时间又有限,这样个别地方探究得不够深透。

2.让学生多收集一些轴对称的相关资料,可以多渠道地收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个人简介:

李文伟,巴彦县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市县教师素养大赛并取得佳绩。几年来,曾多次出示市、县级公开课,备受好评。2009年3月执教的“合理安排时间”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录像课评比二等奖。2011年10月在哈尔滨市“而立杯”教学比赛中荣获特等奖。2011年5月,被巴彦县教育局吸收为巴彦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一批成员。

(作者单位:巴彦县龙庙镇庆安小学)

编辑/魏继军

篇5:简单的轴对称教学反思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第三节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上完课后,我非常幸运的听取了各位本科教师的建议,各位教师对我的教学过程提除了有点与不足,有点要继续 发扬,缺点要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取得进步。教学反思是对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当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因此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优点:新课程中的知识传授者不再是教师唯一或常规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倾向,帮助学生努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本节课首先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学生后面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与尺规作图的证明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注意发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是线段的一条对称轴,亲自去动手操作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在讲为什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时,利用师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独自思考在沟通交流,同伴之间相互阐述说理过程并请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说理过程,在尺规作图这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不慌不忙,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程标准。;

缺点:

1、时间规划的不够合理。在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导致时间比较近,在后面的练习提高环节练习的量不够,虽课堂不会完全按照老师预设的情景走,但在设计教学时应事先设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时间的规划上更为合理。

2、在细节的处理上经验略显不足。如各环节的过渡语略微声影,还需细细揣摩;在对应线段,三角形全等的读法上未纠正学生的读法,对应点的顺序需一一对应,若在读法上不加以纠正,仅靠书写来纠正是万万不可取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必须保证眼、口、心一致。

3、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上思考还需锤炼。在学生得出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除了去多个点得出两线段距离相等,还应问对任一点是否也成立。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应从条件,从问题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逐步探讨得到问题的结论。

篇6: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狮山镇松岗中心小学

周小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猜图形)

1、出示一组对称图形,请同学们猜一猜,完整的是什么?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揭示答案。

3、看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教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1)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纸?”

(2)师:现在老师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师:现在老师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画上一个小扇形和一个门,然后把它们剪下来,你猜一猜剪完后是什么图形?

(3)请学生说一说,这件衣服有什么特征?它是对称图形吗?(4)刚才老师剪衣服的方法是怎样的?(1、对折、2、画、3、剪。)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

3、展示学生剪的对称图形。

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

4、鉴别。师:看看黑板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它们是 称图形吗?都有什么特点?

5、认识对称轴。(1)认识对称轴。(2)画对称轴。

学生画出课本68页圣诞树、或者心形的对称轴。学生画好后,同组的互相检查,评价。

三、巩固新知。

1、找一找,分一分。(小组合作完成)

2、指名一组最快的上来分一分,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是对称图形,这些不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些是对称图形?

3、出示第68页做一做。(先判断,再画对称轴,)

4、第70页第2题。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折一折,画一画。

四、拓展应用。

1、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说,再点名说。

2、欣赏对称图形。

你觉得这些图形怎么样?美丽吗?把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对称图形”。

五、全课小结,知识廷伸。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画一画,剪一剪(小组合作)

1、想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吗?来打扮我们的教室。

2、利用老师给你们的纸,动手画一画,再剪下来,贴在大的白纸上面,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出的对称图形最有创意,最漂亮。

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以猜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在引入时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即时演示,为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激趣引入,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后,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然后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再动手画对称轴,通过给几何图形画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后欣赏对称图形,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三、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图形,在小组内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按小结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请学生展示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板贴时只展示了左右对称(奖杯),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2、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3、教师的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4、过渡语不够精简,课件的音乐较少,课件的画面不够活泼生动。

篇7: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苏美玲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篇8: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 请看:

教师随手拿出一张白纸, 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白纸上虚线的一边画了小白兔头像的一半。

师问:这幅图美丽吗?

生: (摇头) 不美。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 将纸沿虚线对折后再展开。

师:现在这幅图怎么样?

生: (一片“哇”声) 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两边形状的特点, 顺势揭示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出示教材100页上半页的图形 (枫叶、蜻蜓、天平) , 让学生观察讨论:

(1) 这些图形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

(2)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认识了枫叶、蜻蜓、天平后,

师问: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

师:对, 同学们真会发现, 找出了物体的特点, 现在,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枫叶、蜻蜓、天平图, 大家对折一下, 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折图形后, 发现三种图形可以重合。

展示100页的图形让学生判断, 让学生初步确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动手操作。

(1)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或白纸中间夹一张复写纸, 然后在靠折痕一边用笔画图形。

(2) 用剪刀剪下勾画的图形并展开, 或直接展开复写纸勾画的图形, 然后仔细观察图形的形状。

实验开始后, 学生积极动手折、画、剪, 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剪出这么美丽的图画。

3、欣赏巩固。

教师课件展示:同学们, 让我们去游一游美丽的公园吧, 啊!多奇异的花草, 好漂亮的树木, 真美丽的房屋, 哇!还有小兔子、小猴子、小熊猫……你看, 它们在家里玩得多开心啊。请同学们欣赏后找出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事物。

4、发现对称轴。

师:同学们, 你们想找出这些漂亮事物的对称轴吗?

出示102页练习二十六的第一题 (蝴蝶图、飞机图、窗户图、三环图)

师: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物体从什么地方对折可以对称。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汇报:

生1:老师, 我知道蝴蝶是以它的身体的中间位置为准对称的。

生2:老师, 我知道飞机也是以身体的中间位置为准对称的。

…………

于是, 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述说着这一发现。

师:同学们非常棒, 发现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5、体会作用。教师出示缺了一个前翅的飞机和缺了一个前翅的蜻蜓, 让学生观察讨论:

(1) 这样的飞机和蜻蜓美吗?

(2) 这样的飞机和蜻蜓能飞吗?

学生见了之后纷纷嘲笑, 积极举手发言,

生1:这样的飞机和蜻蜓会从空中摔下来。

生2:这样的飞机和蜻蜓根本飞不起来。

师:为什么?

学生沉思一会儿后, 纷纷举手回答:因为这样会失去平衡。

师:对, 对称是一种平衡, 对称是一种美。

6、研究对称轴。教师出示小黑板, 展示表格并出示要

(1) 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面图形, 仔细观察轴对称图形, 看沿那一条直线对折图形重合。

(2) 学生分小组任选几个平面图形, 自由动手对折, 并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同组相互交流, 介绍所折图形是否对称图形, 并交流对称轴的条数。

教师引导汇报后,

师问:通过刚才对平面图形的研究,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通过操作, 也发现平面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些有一条, 有些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反馈信息

练习二十六的第4、6两题

四、课堂拓展

到教室外去观察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自己选择一二个画下来。

反思

一、欣赏中感知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浓则动力大。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索中发现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教师教学生学习数学, 就是要教学生认识生活, 就是要教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事物, 探索美的本质。同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与方法, 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三、活动中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最美丽的东西莫过于让学生亲自经历创造美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丽的事物, 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因此, 可以这么说, 美来自于学生的发现, 更来自与学生自己独特的创造。

四、生活中运用美

篇9:《镜面对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难点,而让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片段一]分组活动:照镜子(分两次)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上课。”说完,我带着疑惑的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厅。“这节课,我们就对着大镜子上课……”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开始叽叽喳喳、挤眉弄眼,一下子兴奋得不得了。

“每人到镜子前做几个动作,你喜欢做什么动作 就做什么动作,边做边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照镜子,并汇报自己初步观察到的现象:

生1:我发现我点点头,镜子里的我也点点头。

生2:我发现我挥挥手,镜子里的我也挥挥手。

生3:我发现我跳一跳,镜子里的我也跳一跳。

……

[这样的情境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对于儿童,他们首先接受的是具体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硬塞给他抽象的知识,他就体验不到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没有一点益处。]

[片段二] 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师:请大家再到镜子前做做动作,可以前后走走,也可以上下动动,还可以左右伸伸,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再次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发现特点。小组交流,再次汇报:

生1: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后退一步。

生2: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我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我也把手放下去。

生3: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也伸出左手。

生4: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4当镜外的人,生3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4边表演边向生3提问。)

生4: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

生3:是右手。

生4: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3:我应该伸左手。……

[这一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不但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那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办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本课中我故意给学生创设了一次玩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本节课不但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充分地发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如果我们常在“玩”上下工夫,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40分钟时间的漫长,相反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10: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主要内容是从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图形为基础,通过观察图片、动手练习、探究轴对称的性质。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轴对称的性质广泛应用。通过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如下:

一.教材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如何应用教材的内容。

二.给学生足够的展示平台,新型课堂决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 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新知识及运用新知识能力。这要求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自信心,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应注意适当增减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学环节1导课展标: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欣赏生活中事物美的同时,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来源于生活;通过探究图形的共同特征,并应用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判断,使学生在探究这些图形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环节教学环节2导学过程(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环节3总结提升: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教学环节4达标检测: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加深,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11:轴对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感知“对称”,出示例题中的图片后我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及欣赏古今中外建筑的对称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其美,欣赏其美。然后将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接着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学生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这几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猜一猜”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能画出另一半。“做一做”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样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本节课主要特点:

1.突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练习设计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做一做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借助于多媒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以多媒体展示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辨析轴对称图形,效果佳,效率高。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吴妙菊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剪、画或打印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展示并说清为什么认为他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画出它的对称轴。从而引出课题,接着

1、出示书上轴对称图形,学生说出他们的对称轴。

2、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都只有一条,如果不是,举例说明。接着投影出示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特殊图形,说明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二、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例2中,学生已根据书上的提示,提前预习,找到了B与次B、C与次C等这些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轴对称图形中,是不是所有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讨论如何画轴对称图形。

从例2得出的结论中,讨论如果只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边,如何快速的画出另一边。学生能很快的说出,先根据对称图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从而可以确定对称点的位置。但是图中的点有很多,先确定哪些点的对称点最好呢?学生接着讨论,从而确定先确定一些关键点如:角的顶点,线的交点等的对称点,再连线。当确定方法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书上的例3的图是如何画才又快又好,在画法上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四、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预习前就已经剪好了自己的作品,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展示,并说清楚如何剪的,这个作品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他的对称轴在哪里等等课堂上的相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上一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