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2024-0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发挥区域优势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地处××市中心城区,辖*个街道办事处和*个镇,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农村主要分布在华亭、常太、灵川、东海*个镇**个行政村,全区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果园面积**万亩,滩涂浅海面积*.**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万余亩,林业用地**.*万亩,其中有林面积**.*万亩。

一、我区农业发展概况

区划调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这一主线,深入贯彻中央*号文件和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安定稳定。200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增*.*%,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幅创历史新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牧业、水果业和水产业三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到2005年已达**.*%。一镇一主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常太是全国枇杷第一乡,华亭是全国优质龙眼生产基地,荔枝以含糖量高、味道鲜美而独领风骚,灵川下尾是全国花蛤苗生产基地。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继续扶持壮大温氏集团、海源实业有限公司、龙升集团、华照养殖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等模式,带动灵川、东海、华亭、常太等周边地区畜牧、水产、果蔬业的发展。2005年,区级以上**家龙头企业总产值*.**亿元,比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万元,带动农户*****户,带动生产基地面积**.**万亩,增加农民收入****万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推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做好海堤、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整修农田灌溉和提水设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六千水利”工程落到实处,共有**个村完成通水工程并顺利通过联合验收,完成投资***万元,收益人口*.**万人,建成蓄水池**个****方。四是农村经济后劲得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实行**个机关科局与***个村挂钩、结对制度,适时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暨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改工作接近尾声。农村低保金发放工作稳步开展。五是农村创新工作机制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名驻村干部作用,加大对后进村的帮扶力度,后进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年来,全区**个下派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发展新党员**名,预备党员转正**名;实行村务公开公布***期,试行民主听证会**场,听证内容**项。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我区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个具体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划达**.*亿元,比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增*%。围绕“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及2006年的预期目标,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㈠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重点做好水稻两优****、冈优***、花生泉花**号等粮油作物优良品种,晚熟优质龙眼松风本、立冬本,早熟优质枇杷早钟*号等水果良种和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快龙眼、枇杷高接换种步伐,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产品优质率和产量。加快橄榄园改造和地道药材枇杷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果树生产综合效益。加大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品质和效益。加强农业“九大体系”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财务政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推行村集体财务委托镇代管的做法,使村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加大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采取审计与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村财务的审计面达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我区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均能按*%以上的幅度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传统生产和现代技术支撑等,许多农产品如龙眼、枇杷等生产在全国极具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我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枇杷协会、兴化桂元协会、养鸡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扶持发展民间营销组织和营销大户,通过中介组织来带动和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通过“××枇杷推介会”开展枇杷促销活动,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常太”枇杷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按照“扶强、扶优、扶大”原则,巩固壮大××(广东)温氏集团、海源实业有限公司、龙升集团、华照养殖有限公司、置业果树有限公司等*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妃枇杷酿酒有限公司、台富集团等区级龙头企业,2006年力争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我区水产、水果、畜禽、蔬菜等大宗农副产品的生产。积极推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㈢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其动力在于科技兴农。农业科技对于农村来说,具有文化先进性、受众广泛性、投入高效性、作用持久性的特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今后应把抓农业生产的重点转到抓农村的科技普及推广上来,致力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构建以乡镇基层农业服务站为龙头,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使农民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生产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开展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实调整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技术开发与生产间的联合与协作,提高系统性、配套性的技术开发能力。继续实施“三大农业经济带”和“一镇一品、一村一业”行动计划,重点扶持龙眼保花保果、枇杷贮运保鲜、橄榄病虫害防治、名特优蔬菜品种引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食品、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监管体系建设、特色水产养殖等课题。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壮大温氏家禽、海源实业、龙升集团、天妃枇杷酒、台富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农业高科技项目在我区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㈣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特别是交通、水利、教育和卫生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不懈地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布局,坚持集中连片,保证规模,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促使中低产田改造与发展优质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土地综合产出率。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到****年全区沿海海堤全面加固达标,全面完成加固小

(二)型以上水库和水闸。加快蓄水工程建设,提高对洪水的调控能力,规划新建小

(一)型水库*座,新建小

(二)水库*座,建成后新增蓄水库容***万方,达到调洪和蓄水的目的。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重点进行径桂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计划到****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节约水量***万m*。加快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到****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河道清水工程和“绿水”工程建设,对北渠及延寿溪全线进行清淤护坡,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全面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继续推进“村村通水泥公路”工作,2006年要完成剩下的*个行政村(常太镇的内东坪村、汀洋村、外东坪村的外东坪村至城常线路段及华亭镇的郑庄村)路面硬化任务。努力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目标,今年计划建设*个(灵川、常太、东海)五级运管站。“十一五”期间所有乡镇通客车班车率达***%,实现凡是通等级公路的建制村,村村通班车;全区通客运班车的乡镇,基本建成五级以上的客运站,通客运班车的建制村建有一个以上候车亭,力争实现“每镇一站,每村一亭”。

㈤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依托××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灵川职业中专学校等培训机构,采取“校企联姻”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今年完成****人培训任务,[1][2][3]下一页

篇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篇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一、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成立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明确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主要是抓好试点示范, 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书记陆浩强调“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搞好试点。开展试点,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试点要突出代表性, 在生产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具体模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上四大家其他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讲话和调研考察工作时, 对切实抓好试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和指导, 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保证。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 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 明确了试点施。按照抓少、抓精、抓好的原则, 统筹安排了省上重点抓的首批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试点工作, 即嘉峪关、金昌2个市实行整体推进, 其它市州各确定1个县区共12个县区作为试点县区, 全省86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政村、12个试点县区和嘉峪关市、金昌市各增加1个行政村共100个村作为试点村。试点实施期限2006年-2008年底。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的试点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 省上每年分别从财政和扶贫资金中专项列支3200万元和3000万元, 连续三年补助扶持试点建设。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地震局等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试点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村庄建设、民居防震保安、乡村清洁工程、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消防等意见和办法。省交通厅安排资金9587万元, 专项扶持100个省定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帮助扶持100个试点村开展村卫生室 (所) 、村小学、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安排专项补助, 在试点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便利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建设。省人口委为100个试点村配备了电脑。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 各负责督导50个试点村。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试点单位完善规划, 协调项目资金, 深入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指导。

各地和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意见》明确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务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试点预期目标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 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长期有目标、近期有重点,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精心组织实施, 如期

在试点工作动员起步阶段 (2006年10月前) , 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引导和组织发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 协调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 并协调中央新闻媒体深入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农牧厅在兰州召开了“学习临泽经验,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 会同中央党校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在泾川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泾川) 研讨会”, 对两县立足实际, 整合资金,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交流。试点单位确定后, 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三个层次编制的要求, 各试点单位依据省上的《实施意见》、《规划纲要》、《试点工作意见》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编制了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举办了试点市、县区、村等负责人培训班, 着力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工作实施推进阶段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试点工作五项原则, 根据《试点建设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突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着力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在天水、兰州、金昌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三片调研座谈会, 在永靖县和酒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片和西片现场会;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启动了社会帮扶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先后举办全省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市州分管领导、试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试点县区委书记、部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参加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工作督导, 分别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召开督导座谈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和沟通交流,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督促工作开展, 防止和克服走偏。

在试点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 。领导小组从真实考核试点工作成效, 切实做好总结验收入手, 确定了考核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立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验收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 (主要是100个试点村) 按照《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项目任务情况以及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 提出考核验收由试点单位自查、市州核查和省上考核验收三个环节构成,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验收办法》) 以及市州、试点县区、试点村考核验收量化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动员培训会。在试点单位自查和市州核查的基础上, 把全省 (陇南市、甘南州因灾后重建任务重除外) 分为四个片, 成立四个考核验收小组, 认真开展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 召开考核验收汇报会, 全面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系统掌握和评价试点成效, 提出了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初步意见, 确定了评比表彰试点单位的原则。

据统计, 三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个试点市、12个试点县区、100个试点村5.5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81亿元 (含整合资金) , 农民自筹1.76亿元。投入试点村通村道路专项资金958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7200多万元。培训农民17万人次。总体看, 试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为下一步深入试点和推进面上工作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

三、做法与成效

按照试点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地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闯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做法和路子,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先导, 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关键环节, 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一是开展政策舆论宣传。通过各新闻媒体、简报、网络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各地普遍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讲、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绘制墙画和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栏目等措施,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典型事例宣传。2006年以来, 省直新闻媒体刊发刊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稿件5000多篇 (条) , 共推出和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0多个,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并宣传推广试点中的突出典型20多个。三是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方案) 。各地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并不断完善,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皋兰、泾川、永靖等县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统筹考虑,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确保试点规划落到实处。金川区、白银区以试点为契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 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

2、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作为基本措施, 着力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省上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及城市郊区、东中部旱作农业区、南部山区及林牧区等三大类型,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从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高于贫困线以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等四个层次, 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根据所处层次,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抓好扶贫攻坚等不同侧重点出发,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 开展市县级试点, 增强辐射带动力。兰州、金昌、嘉峪关市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试点, 在财政投入、基础建设项目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向试点倾斜。安宁区按照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保障、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抓试点。平凉市把全市1761个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开展试点示范。

3、坚持以生产发展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拓宽增收门路,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肃州区围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劳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民勤县宋和村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关井压田, 调整结构, 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养殖业, 为当地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 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皋兰县阳洼窑村把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 反季节蔬菜和高原夏菜互补, 形成了三茬种植、四季增收的生产格局, 蔬菜种植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近90%, 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山丹县芦堡村、临夏市后杨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积累。

4、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 协调推进各方面建设, 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临泽、民勤等县, 加强渠系改造和土地整治;安定区崖湾村、临洮县阳屲村安排试点补助资金开展梯田建设。二是改善乡村道路。在交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试点村乡村主干路面全部硬化, 部分试点村硬化了巷道或田间道路。金昌市、武山县、成县等通过资金整合在市县层面加强了乡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沼气和安全饮水建设。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农户沼气得到快速发展。永靖县建立了“村物业管理站”, 以农户沼气的维护、使用为主体, 兼顾村内垃圾处理, 较好的处理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安全饮水进一步得到加强, 有水源的地方自来水入户率明显提高, 依靠天雨水的地方清洁窖水用户也有显著增加。四是切实整治村容村貌。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切入点, 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省农牧厅在70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村, 健全和规范了乡村清洁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定期开展和保持乡村清洁的习惯和新风尚。在农宅建设上, 立足实际, 把新建和改造相结合, 经济基础好的地方, 还采取适当补助的方法引导农民新建住宅。酒泉市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 给试点乡镇、村给予补助, 支持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确定的农村教育、医疗、广播电视、电话以及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资源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 全面协调推进, 切实让农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金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卫生院达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 农村“无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 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六是加强村务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试点村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突破口, 注重“一事一议”, 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临泽县开展了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 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 起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原则, 把政府的引导扶持、农民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帮扶参与相结合, 合力建设新农村。一是省、市、县量力而行安排财政资金扶持试点建设, 对试点村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的作用。兰州市三年来财政投入各级试点建设2.08亿元, 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把资金项目适度集中并向试点村倾斜, 发挥资金的聚合效益。永靖县、临洮县、成县等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 由县新农村办公室与县财政局牵头, 协调各涉农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 在县级层面探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基本出发点, 整合培训资源, 强化培训内容, 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庆阳市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 (市县百名以上县级干部带头开展培训, 千名以上县乡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举办培训班上万次, 培训农民数十万人) , 印发《庆阳市农民教育读本》52.2万册, 户均一本。四是开展社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和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酒钢公司、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省电力公司、金川公司、省烟草公司等捐资捐物共1300多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分四批下拨到试点村, 扶持试点村“3.14”恢复生产、“5.12”灾后重建、支柱产业发展。省乡企局动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实体与试点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对口帮扶。

6、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推进扶贫工作, 为扶贫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 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 改变条件, 带动发展。宁县高寺村、碌曲县郎木村, 把改善基础和产业培育相结合, 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统一, 突出解决行路和饮水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发展。岷县山底下村、成县李武村, 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提高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7、坚持把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实际做法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二是把理论研究同实践工作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思路、探方法, 通过实践去检验、去总结。三是把点上的经验、路子推广运用到面上,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 “嫁接”本地, 取长补短, 促进工作。

(二) 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 试点工作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实惠和新变化。试点成效集中体现在“一新两快三稳步, 探索路子有成果”:

一新:思想观念在变新。通过试点建设, 随着生产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种实惠增多、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以及各类培训带来的新知识、新风尚、新境界的熏陶, 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变新, 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同时, 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主流思想。甘南州加强对农牧民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意识, 在“3.14”事件中, 处在敏感区域的夏河县吉昂村、玛曲县沃特村、碌曲县郎木村和合作市香拉村等省定试点村, 农牧民群众思想稳定, 没有一人参与。

两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快。试点三年来, 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 新建养殖暖棚、圈舍7401座 (间) , 发展养殖小区106处,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0个。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 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在显现。泾川县李家村按照“养鸡大户带动, 项目资金扶持, 统一规划设计, 分户修建管理”的模式, 建成3个专业养殖小区, 初步实现了人禽分离、规范养殖, 对临近村庄的养鸡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快。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 新修梯田1.99万亩, 处于山区的试点村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新修乡村道路1486公里, 道路硬化率达到87.1%;安全自来水入户率83.6%;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76.7%;沼气用户率达到50.5%;卫生厕所达到59%。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推广, 是试点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也是群众感受到最实惠的方面, 成为群众欢迎和称道的工作。

三稳步: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4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3元, 2008年预计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尤其是50个属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预计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2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麦积区曹石村坚持发展林果产业, 林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90%以上, 利用试点补助资金建起了果品销售市场和储藏库, 增收效果凸显, 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2400元增加到6800元, 三年平均增幅达到44.6%。

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00个省定试点村的村小学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村卫生室建设达到88%。72%的试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其余的达到9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 医疗救助全面展开, 基本实现了特困户救助。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落户试点村, 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 “退市还路”工程改善了交易环境,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是村容村貌稳步变化。100个省定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村庄规划, 新建住房全部进入新规划区。三年来新建住房9411户, 占全部农户的24%, 改造住房5709户, 占全部农户的14.6%, 农宅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陇南市提出“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 在试点建设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 在“5.12”大地震中, 全市10个省定试点村房屋损毁极少, 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泽县、泾川县等稳步推进村镇绿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碌曲县制定了“一看居室厨房、二看穿衣戴帽、三看院落厕所”的村规民约, 改变了农牧民生活卫生习惯。这种变化是在突出发展产业基础上的稳步变化, 符合我省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

探索路子有成果:试点探索的路子、总结的经验, 实实在在助推、保障了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建设格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和“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 经过试点的实践, 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试点市探索总结了市一级安排部署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领导包点、部门包挂、靠实责任等制度。三是试点县区重点从主抓落实、组织实施、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皋兰县以“五新一好”为突破口, 破解五大难题, 创新五项机制的做法;泾川县创新六项工作机制, 走好五条路子的做法;永靖、临泽、临洮县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等等, 为县级层面组织实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各试点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 从生产发展、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贷款融资、村务管理、村镇建设、村企联动、乡风文明等方面, 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经验。

四、经验与启示

三年的试点, 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等方面, 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在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 探索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有效路子, 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 为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树立了典型, 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2、要始终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各有侧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把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上, 切实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 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 更重要的是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以实施“六大增收行动”为抓手, 一手抓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推广农业科技;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 把“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文章做足、做实、做出成效。

4、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把新农村建

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着眼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大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要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 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下功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基本素质, 推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5、要始终坚持把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契机, 着力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积极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思路和举措, 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6、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我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低, 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还很不足,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还很有限,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挥各界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主要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一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自然条件严酷,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始终是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地方不能坚持规划先行, 或不能依据规划去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住房建设一张图纸管到底, 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个别地方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等。有的不重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够, 存在资源浪费和危害环境等现象。

三是等靠要思想倾向偏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等国家项目, 靠政府拨款, 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不够强, 积极性不够高, 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四是工作上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培育, 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轻新型农民培育和乡风民风改善, 重建设成效、轻总结经验。部分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 缺乏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单项工作, 没有作为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五是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点上的做法和经验有待巩固提高和总结推广。资金资源整合还有很多难度。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亟待加强。

六、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首批试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抓好新一轮试点工作。

一是选好试点。二是确定试点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三是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意见》, 做好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指导和审定。

3、稳步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

围绕实施发展项目加以推进, 切实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居抗震安居、村庄整治、扶贫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总结推广首批试点经验。

深入系统总结, 生动活泼宣传, 多种途径推广, 努力做好各地经验和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

5、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开

篇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据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实现连续4年增幅超过6%。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九亿农民的新春贺礼。《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链接】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青少年未来的任务,而且是现在就应该开始的行动。我们青少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

3.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

6.“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9.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轻松练习】

1.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的颁发表明()

A.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C.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D.广大农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下边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A.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重要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3.2007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农业、工商和质检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5.4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96.8万户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多件,受理农资投诉1.3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我国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几位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为农民网开一面,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扫盲识字班那样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让他们也能在农闲之时“背着书包上学堂”,为致富奔小康多“充电”。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

①能为农村带来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②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解决农村存在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2月20日,赶在春耕之前,财政部已经一次性下拨全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3亿元,随后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同时,补贴规模也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总额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中央财政加大支农投入是为了()

①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 ③消除人们收入上的差别,防止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据报道,200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在把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纳入居民医保试点的同时,国家还将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力争使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人以上。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008年2月27日说,农业部将开展“五个一”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②有利于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4)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要提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建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标语。

(3)请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要求:至少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哪些努力?(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D

8.(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政治生活权利;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等。(4)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②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倡导朴实民风,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⑤保护农村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⑦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积极建设文明农村。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人口观念,少生快富。⑨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篇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反差,体现为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差距。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农民收入偏低、缩小城乡差距任务艰巨的新时期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2月底,我被单位选派到×××县×××乡×××村委会担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以来,×××村委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概况

×××县×××乡×××村委会离×××县城100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到×××年底,全村委会共有9个村小组233户902人,傈僳族占总人口的44%,汉、彝、苗族占总人口的56%;耕地面积1472亩。群众经济来源结构单一,主要靠烤烟和不成规模的畜禽养殖。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加上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和复杂的民族宗教情况的影响,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滞后,群众贫困程度深、贫困面较大。针对这一基本情况,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打牢农业基础,牢牢抓住烤烟这一经济支柱,以辣椒、豌豆等经济作物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狠抓交通、水利和村容村貌三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村委会从×××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工作努力,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较大。于×××年上半年完工的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上新村整村推进项目,不仅较大的改善了两个村组65户276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等现象有了明显改观。

(二)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已初步形成了产业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林下养殖,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到×××年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加强了烤烟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了烤烟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年,预计全年烤烟产值可达198万元,比×××年的110万元增加88万元。三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子,到×××年底,全村委会劳务输出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已成为群众增收的渠道之一。四是增设经济作物种植试点,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经过 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冬早豌豆为主,辣椒、包谷为辅的经济作物结构样式。×××年共栽种冬早豌豆500亩、辣椒100亩、包谷700亩。其中,今年冬早豌豆产值预计可达25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突破2000元关口。

(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

在州、县委×××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年上半年,先后完成了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上新村整村推进项目的扫尾工作,完成了小石桥引洪沟工程扫尾工程和秧田冲人畜饮水工程的后续工程,解决了327人和249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改善了近1000亩的灌溉面积,配合村委会干部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后续扫尾工作。同时,通过争取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整村推进项目为老村、上新村和山后等三个村组进行了村内主干道路的硬化工程,为94户村民房前屋后的支路进行硬化,并完成了饮水进户的改水工程。×××年初,×××又协调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山后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年底,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经把下新村争取列入到明年的整村推进项目。

(四)生产生活环境逐渐好转。为改善和提高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年上半年,州委×××全体干部职工再为×××村委会特别困难的18户农户捐款2700元,并于春耕大忙季节之前派专人送到结对户手中。随着农村新型能源的逐步推广,×××年12月,利用×××下拨的5万元专项资金,在全村开工建设50眼沼气池。到12月底,50眼沼气池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改厕、改圈、改厨和改院的全面开展,使庭院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清新健康,卫生畜圈、沼气炊具等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开始逐渐在村民中逐步推广普及,广大村民的家庭院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变和提升。

(五)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面对“×××”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我尽力配合好村委会干部,走村入户仔细查看灾情,认真做好受灾情况统计工作,如实向乡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严格按照县乡有关工作要求,在踏实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和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尽可 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认真负责的努力工作,全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和有效的进行,让全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达到了使广大村民不因灾减收的目标。预计到×××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大关。

(六)群众面貌涣然一新,环境的改变促进人的思想转变。随着村间和家庭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许多村民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尽快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上面。而这种变化也间接的促进了了广大村民对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态度的转变。到×××年底,×××全村委会适龄儿童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00%,中专技校入学学生的比率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加。全村社会环境出现了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村组干部和村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了信心。

(七)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对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经过村党支部的认真考察和大力帮助下,发展新党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到×××年底,全村共有正式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虽然农村党员所占比率仍然较低,但在各项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尤其是在“×××”地震灾害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展。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全村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群关系更加稳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八)以平安创建为抓手,构建和谐民主新环境。×××村委会由于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全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滞后,使得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加上民族宗教情况的影响,致使全村平安创建工作形势较为严峻。通过我们多年真心诚意、艰苦细致的帮扶工作和积极引导,民族宗教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到×××年底,全村非正常宗教信教人数由上一年的一百多人,减少到现在的几十人。通过工作,信教群众 逐步被真情感化,对立情绪大幅减弱,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特别是中青年信教群众的思想转变最大。同时,始终把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来抓,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更加贴近村民,让村民有更多机会发表意见和建议,增强村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当好“宣传员”。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运用黑板报、发放宣传单,和口头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努力营造 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群众思想。尤其是在受到“×××”地震灾害后,更加大了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稳定了广大受灾群众的情绪,较好的调动了广大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建家园的工作合力,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有效的进行。由于宣传工作的扎实到位,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积极响应,为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当好“教练员”。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如何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止步不前,放不开手脚,仍然处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阶段。为了能让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考虑到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的不同情况,我们优先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村组和村民中开展项目实施,让部分村组和村民先动起来,再带动其他村组和村民逐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年,随着上半年老村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的完工和 下半年50眼沼气池的建设使用,使广大村民看到了新村建设工作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较好的调动了村民投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许多村组和村民在看到和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愿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愿望。今年,在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多方努力协调下,已将下新村争取纳入×××年的整村推进项目。

(三)积极引导,努力工作,当好“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处理好下派单位、村委会与农民主体间的关系,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一方面尽可能的放手让广大村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一方面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建前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为确保我村新农村建设健康的发展,对相关村组和所申请项目进行提前规划,努力做到“先规划,后申请,再实施”,细化对试点村组的工作指导,发挥试点村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有序、踏实有效的开展和实施。目前,已有两个村组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完成了试点项目建设。正在建设的山后试点村组,也严格按 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二是抓好长效管理。指导各村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按照相关要求,完善了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并通过各村组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巡察、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加强督促检查,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政策支持,干部帮扶,当好“服务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依靠州委×××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主动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主动做好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工作。一方面,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与州、县相关帮扶部门协调,为×××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本单位工作优势,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渠道协调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努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年,充分利用扶贫及相关政策,为×××先后争取到州级单位扶贫资金16万余元,通过项目实施等形式适当向重点村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调解矛盾,解决纠纷,当好“调解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打退堂鼓”、“不作为”等思想抬头的迹象,狠抓思想教育,及时“对症下药”,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疙瘩”。二是对那些村两委难以协调解决、可能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纠纷和矛盾进行综合协调、妥善处理,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村镇比较,与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村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才能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高标准、严要求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篇6: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合力为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工业强镇富民的支撑作用、镇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镇、村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村(居)委会利用各种会议及村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反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培植典型示范,推进小康进程 从xx年以来,我镇将全面建设小康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镇18个行政村中选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基础较好、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强的曹坝、钱庄两个作为全面小康先行村培植,经过一年创建,这两个被纳入全 县30个小康先行村培植之中,曹坝村还被扬州市纳入全市10+1小康创建示范村之中。上半年来,这两个村以创建为重点,制定了规划,建立了组织,编制了19项小康创建指标的台帐,为年终市县验收做好了基础工作。

(四)围绕建设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招商引资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半年全镇共新增工业企业13家,投资总额达1亿元,吸纳本地农民就业人员达500人。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西瓜、鸽业、肉鸡、机插秧和麦套稻等五个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已完成了38个农民居住点规划,制定了八浅路一线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镇、村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五)找准建设切入点,采取“四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在巩固好传统产业粮瓜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做大做强无公害稻米基地、“金禾”西瓜、乳鸽、肉鸡、生猪等产业,广辟农民增收新亮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同土地复垦区开发、低产田改造、防洪保安工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继续实施水利“长治”工程,推进“六清六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治理河道、治理村庄。三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劳务输出的宣传引导、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民工权利维护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今年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xx人以上,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00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3800万元以上。四把新农村建设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安居温饱工程,推进部门挂钩扶贫等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取得的经验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工业强镇富民的支撑作用、镇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小康先行村的示范典型,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社区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下步工作打算

1、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到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页,当前第2页12

上一篇:辐射环境安全评估报告下一篇:思想品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