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学生事迹简介

2024-06-29

最美学生事迹简介(精选13篇)

篇1:最美学生事迹简介

颜蕾同学的事迹简介

颜蕾同学是肇源县和平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担任班长、语文课代表、升旗手等职务。

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学生,在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颜蕾同学就在班级里组织全班同学献爱心活动,捐钱捐物,而且是每个月组织一次。无论班级里那个同学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孩子。在班级里有一名女同学成了学习老大难,颜蕾同学主动担起了辅导学困生的工作,帮助老师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在学校里我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选为班长,自当上班长那一天起,我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在各项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因为我是班长,劳动时我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长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我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我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我会耐心辅导,连放学后还有同学甚至是家长找我问这问那。对于这些,我从没有半句怨言。

颜蕾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去年县里举行的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篇2:最美学生事迹简介

该同志扎根农村,在红寺工作了34个春秋,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文老师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他还在坚守那块耕耘了34年的土地。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工作的热忱,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正因为这样,1990年9月被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9月被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2月被平凉地区行署教育处授予“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他不仅热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他还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他虚心学习老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年轻教师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在工作之余他刻苦努力,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大专与本科学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在2015年第17期《甘肃教育》发表教研论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矫正方法》;2015年《新一代》第5期发表课改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不仅刻苦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而且还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吸收到新鲜的知识营养,使之茁壮成长。他所教的王磊同学2006年荣获静宁县高考理科状元,被南开大学录取,所教的王双伟同学2010年荣获全省高考理科16名,静宁县第2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他耐心帮助,细心关爱每一名同学,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照顾每一名同学。他所教的单亲儿童冯强、李俊同学,在他的帮扶关爱下,顺利完成学业,其中冯强同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篇3:给学生最美的童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教育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自由的,他就有无限的张力;如果童年过于沉重、劳累,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新浪微博中说:孩子是什么?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是让我们幸福快乐的天使。但是,我们不了解这个天使,按照自己的意图对他们进行强行塑造,结果,天使被扭曲成一个怪物,一个超能的怪物,美好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乱七八糟。因此,我们需要以虔诚的心迎接天使,需要充分地尊重和了解天使。

教育的急功近利使儿童过早地进入准成年化的生活,教学在拼命压缩孩子的儿童期,一个孩子在该享受儿童期特有的快乐生活时却享受不到。殊不知,孩子在儿童期失去的享受幸福的时光,在成人期是永远也弥补不回来的。

当今儿童面临一系列的“过度”挑战:物质过度、保护过度、学习过度、功利过度。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孩子们的生活会快乐吗?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要学奥数和英语?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节假日像走马灯似的“赶场”?为什么“减负令”不断而学生的负担依然“涛声依旧”?为什么小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不断上升,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为什么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打着“新课程”幌子的教辅资料琳琅满目,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排起长队?为什么学校附近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门庭若市?为什么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的很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训练学生一些小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大智慧”的培养?……

这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像一根根钢针在刺痛着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它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

为什么要捍卫童年?刘晓东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蝌蚪和青蛙的关系类同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蝌蚪有蝌蚪的世界,那是与青蛙的世界不同的。蝌蚪的世界在水中,而青蛙是两栖的。如果青蛙非让蝌蚪像自己那样来到陆地上,等待蝌蚪的只能是受伤和死亡。今天,我们把多少蝌蚪赶到了岸上?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人本主义推崇“种子思维”理论,即把学生看作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教育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此时此刻是否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仅仅看此时此刻的活动对未来的意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出版的《童年的消逝》中一个重要观点是:捍卫童年!作者呼吁,童年概念是与成人概念同时存在的,儿童应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教育不应为儿童的未来牺牲儿童的现在,不能从儿童未来的角度提早设计儿童的现在生活。

篇4:全省师德建设先进典型事迹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同志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1935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牢记宗旨,情系“三农”。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50多年,心无旁骛,育种报国。在兰州地区将当地春小麦改种冬小麦获得成功,实现了小麦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近五年向农民无偿提供原种3万多斤,多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苦农民,自己却甘于清贫俭朴的生活,至今使用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

二、淡泊名利、矢志不渝。1959年他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自愿到陕西,开始在省农业厅工作。为了育种事业,主动放弃大城市省级机关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要求调到地处农村小镇的学校工作,50余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教学试验农场,从事小麦育种。1996年到退休年龄,多方奔走,直至给时任省长程安东写信,得以继续育种事业。此后,他不负厚望,成功培育了武农148、武农986两个小麦新品种且大面积推广,目前又有三个优良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

三、求真创新,成果斐然。50年如一日,住在农场,从小麦播种到收获全程仔细观察,创造了“小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方法,被誉为“赵瑜育种法”。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等五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6亿元。为了能让新品种尽快推广,他坚持不卖品种经营权,创造了独特的良种推广模式。

四、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精研业务,言传身教,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也影响和一大批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讲台四十七年 爱心培育桃李

呼秀珍是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65年走上讲台,47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没有因病因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有收过学生1分钱的补课费。

她是师德的表率。曾三次出席陕西省及全国师德论坛,她真实的事迹和真情的发言感动了许多人。从1999年至今13年,她应邀作师德报告456场次,听众约14万人。

她是育人的模范。连续27年当班主任,用不懈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又一个差班,用辛劳和慈爱换来同学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她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特别对那些家庭不健全和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她的班级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班集体。

她是教书的专家,常年坚持的“一分钟演讲、”“新闻播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称之为“快乐的语文课”,教学效果好。

她是教科研的领头人,她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实验课题历时5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是爱的使者,资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同志,汶川地震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而她自己却过着平凡而节俭的日子。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女婿,被咸阳人民称之为“雷锋家庭”。

1999年,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及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委分别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教师呼秀珍同志学习的决定”。2012年,中共咸阳市委再一次作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

专注教育事业 推进专业建设

卢庆林,男,49岁,中共党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28年来,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学一线,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主编《电子线路CAD設计》、《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等5本高职统编教材和3本校内实训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荣获“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主编、副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实训》,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开发出“2个平台+7个模块+9条路径”的独具特色的“模块化学分制教学计划”并推广使用;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两头在外,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和“任务引领,真实载体,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新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开展以“七联动”为核心的多方面深层次校企合作,企业捐助资金和全套技术及设备建成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SXPI-OMRON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带领本部门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畅游生命长河 阐释学者精神

舒德干,男,1946年2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委员,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馆名誉馆长。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以及德国洪堡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共十余项。在“寒武大爆发”、澄江化石库和动物门类起源研究以及高肌虫研究上都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就。曾获得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陕西省唯一)、“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舒德干教授是一位人民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爱省、爱校之情,为了陕西省和学校的发展,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作出了杰出贡献;发现昆明鱼、海口鱼、古虫动物门、华夏鳗等重大成果,为我国、我省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常抓不懈。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他从自己的奖金中捐资15万元在西北大学设立“德才”奖学金。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热心教育,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呕心沥血 谱写安康特教发展新篇章

徐兴堂,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康市阳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百名中学校长。1996年任职以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贫困山区实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谱写了安康特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从事特殊教育的16年时间里,他十分注重学校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全体师生中组织开展“三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三爱(爱岗歇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活动,培养教师献身特殊教育的高尚情操。通过组织开展赛教活动、教学观摩活动、选送骨干教师离职进修等方式,激励教职工钻研业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外出进修率达到80%以上。

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盘活校产、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教育项目扶持、争取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等途径,共筹集资金21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教学楼、职教楼、康复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厅等教学设施,添置了多媒体、康复语训等教学设备,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有80名聋童能开口说活,25名聋童回归普通学校读书。聋生的美术作品有150幅美术作品在中、省、市参展获奖,有12幅作品被文化部选送到日本、西班牙、波兰等国参展并获奖。成立“安康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職业教育实习基地7个,让学生学习美容美发、木工、油漆、缝纫、盲人按摩、烹任、办公自动化、豆芽生长技术,学校培养出的650名学生85%实现了就业。

身残志坚痴心教育 扎根库区守护希望

邓健,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大荔县赵渡初中教师。1996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先天残疾、婚姻变故、女儿身患绝症等一系列的人生不幸面前,他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对教育事业心志弥坚。面对常年风沙、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黄河库区,他战胜贫困、扎根库区、守护希望,在大荔库区群众中筑起了一座心碑。

邓健是大荔县三门峡库区移民后代,1岁多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落下了左腿残疾。1999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主动回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库区乡镇,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每天吃住在学校,整天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肯钻研,硬是把学生们眼中显得有些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他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拖着病腿上下楼10多趟。为了尽量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搁孩子们的时间,邓健学会了骑自行车,从此,一辆自行车成了这位残疾的初中教师节省时间的最好工具。邓健任班主任多年,经常家访,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在生活道路上邓健是不幸的,先天残疾的他,先是婚姻破裂,接着是父亲离去,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7岁的女儿邓娆双腿突然出满血斑、流鼻血不止,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孩子看病的日子里,邓健在省城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学生一节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朝邑片第一,赢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200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优秀班主任、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渭南市“十大道德楷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篇5:最美教师事迹简介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 xxx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 xxx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4. xxx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 xxx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 xxx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长说:“这匹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会带它到河边给它洗澡”。

篇6: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在农村,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事”。人口与土地自古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在一个被五千年传统包围的大地上,“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早已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浸透老百姓的精神。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生孩子被大多数人视为天经地义之事,“计划生育”,无疑是一个“血淋淋”的代名词,计生工作者,在他们眼里,的确是一群“不受欢迎的人”。在工作中,他们没有其他下乡干部的待遇,有的只是白眼、辱骂甚至生命的威胁。工作开展之艰难、所受指责之频繁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难归难,一群群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计生工作者,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走遍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为了少生一个人,为了地球母系不再呻吟,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为了人们的安居乐业……计生人把一切置之度外,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披星戴月。乡间小路不能骑自行车,就凭一双脚,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一个小区地宣传生育政策,指导避孕方法,把关心和关爱,指导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晒黑了、累瘦了,孩子和家都顾不上了,他(她)们义无反顾。人们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对夫妇主动放弃了生育二个孩子的计划,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在群众中打上了深深的烙樱平凡而坚强的计生人。凭着一颗赤热的心和坚定的信念,数十年如一日,踏实工作,勤勤恳恳,以充满真诚的爱去感动周围的人。

大家也许听说过,七十年代末期,七里塘一批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走上了计划生育战线。如今,30年过去了,她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调离了计生岗位。有的仍坚持到了今天,也许这些人你不认识,但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一群踏进工作的大门就干起了计划生育的人,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在30年的人生长河中,她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计划生育这项艰巨而神圣的事业中,无怨无悔的奉献青春和年华。如今,计划生育战线上的新一代专干,秉承着前辈的足迹用她们知识和智慧继续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两代人的心血,和两代人的努力,计划生育政策渐渐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计生工作者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破冰之旅是痛苦而艰辛的,但只要勇敢的走出第一步,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雨后的彩虹也是最美的。经过30年的努力,七里塘街道的计划生育工作已逐渐走走向成熟,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了很多的办法。

30年来,七里塘计生人面对“天下最难办的事”,用“天下最强的意志”,和“最特别的方法”。努力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分析解决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曾先后出台等法规规章。这些法规规章结合街道的实际,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依据和保障。另外,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先后实施了“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奖励扶助”、“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树立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象。

有付出就有回报。30年来,街道持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综合避孕率稳定在%左右,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逐年下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自20XX年到20XX年,街道共有人次获得奖励扶助金……。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背后,包含着多少计生工作者辛勤的汗水,藏匿着多少无悔的青春。凝聚着几代计生人的心血。如果没有她们长期艰苦的努力和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天的中国人口也许就不是13亿,而是14亿、15亿、甚至是16亿。在七里塘街道这区区24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生活的就不是10万人,而是20万人,甚至更多。沉甸甸的成绩,沉甸甸的回忆,是用沉甸甸的奉献换来的。同时,计生人深深的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它有辉煌,也有悲壮;它蕴含希望,更蕴含挑战。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名人富人超生现象,流动人口……等一系列新问题不断涌现,计生人的脚步不能停歇。

篇7:最美教师事迹简介

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近40年,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他的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市最早一批取得小学英语教师资格的老师。夫妇俩在坦桑尼亚、尼泊尔、加拿大等国家生活了。退休后,两人选择回贵州山区支教,至今已逾9年。从208月开始,夫妇俩“走教”的足迹遍布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兴义县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等地。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朱敏才夫妇支教的第五所学校。在龙坪镇中心小学,朱敏才夫妇的住所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让山村孩子从普通话都说不好,到会讲英语,会唱英文歌,为山里的孩子推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除了给孩子们灌溉文化知识,朱敏才夫妇还非常重视文明礼貌、个人卫生的教育。因山区过强的紫外线和不卫生的饮水条件,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老两口说只要还能动,就要一直教下去。

篇8: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简介

他是班里的一名学习骨干,在校他是尊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他是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在社会上,他是一个遵纪守法,注重公德的好公民,他就是延吉市进学校学六年五班的刘世安。

刘世安,今年11岁,是进学小学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中队委。曾连续四年获得‚十星少年‛和‚优秀班干部‛。他铭记雷锋精神,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他的宗旨。从小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当代少年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他的人的喜爱。

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但这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名班干部,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另一方面总会积极主动帮助那些学习和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把每位同学都看做是他的好朋友,看见他们灿烂美丽的笑容,他便也会感到热别开心。学习上优异的成绩成为他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谁来问问题,只要他会的他都给他详细讲解,没有任何保留。有些优秀生不愿与差生交往,但他认为,差生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大家学习。正因如此,他在班里的人缘极好。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同学讲题,辅导同学的作业,和同学们并肩解决困难。虽然有时因此而耽误他的一些学习,占用了很多的课余时间,但她从没有任何怨言,乐此不疲。因为在他心里,雷锋精神时时感召着他,让他深切地感受到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他一直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热爱学习,热爱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良好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刻苦的努力,为他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时博览群书,每天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每当其他学生沉醉于玩耍,他却默默的伏案阅览或解题,在家有时候很晚还在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出色。在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从不向任何难题低头。能学好书本知识,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每天任务当天完成,保证与老师所教内容同步,并给新知识的学习留有自学的空间,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他也不例外。但他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他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男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成为了他的习惯。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他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他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他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要帮助他们。在5〃12汶川地震中,在印尼海啸中,雅安地震中,他都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放在了捐款箱里。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学雷锋,做好人,人人奉献一片爱,世界明天更可爱;雷锋精神伴我行,时刻助人我为先……‛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孩子。平时,每天吃完晚饭,他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他都会打扫房间,或洗衣服、做饭。妈妈不让他做这些家务,怕影响我学习。他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他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

有一次,妈妈生病在床,爸爸又上班,照顾妈妈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他身上他用冰块敷在妈妈的额头上给她降温,又倒好温开水,提醒妈妈按时服药,早饭和晚饭也都是他自己承包。妈妈歉意地说:‚儿子,辛苦你了。‛他自豪地说:‚妈妈,‘香九龄,能温席’,我都十岁了,照顾你们是我应该做的。‛

在父母眼中,他是个勤劳乖巧的孩子,他从来无须让他们为他操心,他更是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今年年初,姥爷生病住进了医院,他担心得不得了,每天一放学就去医院看望他,给他带去好吃的,还给他讲笑话。天气好的时候,领他散散步,让他享受一下阳光的温暖。

篇9:最美家庭主要事迹简介

李素荣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行单位就是大家,是服务的集体,纳税人是服务的对象。20多年她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是在每一个岗位都尽心尽力,高质量的完成税收工作。对纳税人提出的政策咨询,税务应用软件操作等问题,都能及时帮助解决,对纳税人专门成立了微信群,随时解答纳税人的提出的问题。

她的老公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工作虽然平凡,但认真对待,尽职尽责,别人在春节、中秋等节日都能回家与家人团圆,而他依然默默的坚守在岗,从不抱怨。他还加入我县“心连心爱心服务志愿队”,利用休班时间志愿服务,奉献社会。

她的婆婆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尽管在她婆婆那个年代家家都过的很紧巴,但是她婆婆却把六口之家过的井然有序,四个孩子该念书的一个也没拉下,此外还经常帮邻里做针线活,和邻里的媳妇婆婆都相处的特别好。婆婆的一言一行也成为了她为人处事的模板。

虽然他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社会上平凡的一分子,但是都各自在自已的岗位为社会服务,不仅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的和谐美满,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一分子,尽自己的能力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篇10:最美家庭主要事迹简介

___,39岁,西半屯镇天水屯村医生,他的丈夫于玉秋是天水屯村党支部书记,一双儿女懂事善良。她乡村医生十几年,在照顾好自家老人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为全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多年来她作为医生,出诊时间早晚不定,且村中年迈老人居多,工作忙、辛苦。她既要行医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很辛苦。她的丈夫,村里事务繁杂,对家里的事无暇兼顾,___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使他全身心投入服务全村的事业中去。

他的丈夫先后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星级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一双儿女懂事孝顺,每次放学陪老人聊天,主动给老人盛饭端饭,帮老人洗脚铺炕,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家庭事务,她任劳任怨,正是她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篇11:最美志愿者事迹简介

汤锋,男,197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颍上县地税局职工,颍上公益志愿者联盟协会会长十年间,从事志愿服务近4000多个小时,带领颍上公益志愿者十年间开展了500余项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安徽省最大规模52名志愿者参加的 “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率志愿者街头募善款20余万元,联络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学生已达793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安徽首届十大民间公益人物等荣誉。

侯现中,男,1962年10月生,临泉县黄岭镇黄岭村卫生室医生,是我市一名优秀志愿者。该同志先后参加了汶川抗震救援和震后防疫救援、青海玉树、云南盈江、云南彝良、四川芦山、云南鲁甸震后卫生防疫、7.21北京房山区特大暴雨灾害灾后防疫、北京绿色奥运环保行动、建国60周年庆典北京环保志愿行动、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等近二十项志愿服务行动。在临泉县黄岭镇,他和老教师侯子功等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级“志愿者义务消防队”,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被人们称为活跃在农村的“民间119”。

姜小超,男,1978年2月生,太和县赵庙镇姜庄村人。他双腿残疾,不能直立行走,然而他靠着一对黄包车车轱辘将身体架在车轴上然后用双手当腿来行走,边“走”边做好事:为汶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在浙江宁波为白血病女孩捐款、两次为江苏徐州的白血病患者秦龙捐款、为合肥市“大爱理发师”捐款、划行8个小时从太和赶到阜阳参加助残活动并捐出乞讨所得……姜小超用一双乞讨的手捐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爱,被誉为“车轮上的义工”,获评“安徽好人”。

徐一鑫,男,1974年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阜南县植保植检站职工。,该同志义务支教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的卡加小学一年,为夏河县甘加乡作海小学、仁艾小学、卡加小学和麻当乡孤儿小学等四所学校捐建了爱心图书室。,该同志又只身前往青海省化隆县多西村小学,为化隆县多西村小学、尖科小学捐建了爱心图书室,结束了山区的藏族孩子们没有图书室的历史,他的.感人事迹先后被阜阳日报、阜阳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并荣获“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第八届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刘保安,男,1941年7月生,中共党员,界首市农技推广中心退休职工。退休后的刘保安,主动加入界首市关工委科教组,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奔波于田野乡间,手把手教农民播种、育苗的技术,无偿热心服务“三农”13载,免费培训新型农民、阳光农民2500人次,无偿服务食用菌、小麦、蔬菜、瓜类等5个重点示范基地农户500多户,被种植户誉为“保护神”。来,刘保安每年300天以上、每天10小时以上都在乡下为农户服务,累计为农户无偿服务39000小时以上,受到社会的肯定和群众赞扬。

胡刚,男,1966年10月生,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教师,他自费3万元,注册了非盈利的公益组织“阜阳市你我同行志愿者协会”。来,胡刚利用休息时间,深入阜阳市农村社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旅行社、车站等地方,宣讲艾滋并结核病防治知识,受益群众达5万人次;到阜阳大、中专学校开展全校性讲座20多次,义务上卫生教育课100多节,近8万名学生受到了教育;邀请有关专家,为艾滋病病人开展基本营养、卫生、法律等知识和特种养殖技术的讲座45次,为贫困艾滋病病人募集6000多件衣服,先后获得“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结核病防治志愿者宣传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程里成,男,1987年9月,中共党员,阜阳市皖艺艺术咨询有限公司职工。高中开始照顾拾荒老人,直到八年后老人去世,他用实际行动唱响青春之歌;第一次献血至今,献血68次,献血量达五万毫升,他用鲜血传递爱心;十年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用一万八千小时志愿服务热心传播志愿者精神,作为阜阳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正率领着400余名志愿者继续前行在公益事业的征程上。

穆鑫,女,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颍东区人民法院法官。在审判一线奋斗了的穆鑫,不仅是一名公正、朴实、敬业的法官,更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她和爱人先后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同时加入阜阳义工联合会,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打造了一个温暖有爱的“公益之家”;她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自编教材,到许多学校为超过3000名中小学生义务上法制教育课;她开通“与你同行”法律服务QQ在线,累计接受未成年人法律、心理咨询200多人次,被誉为“法官妈妈”。

路政,女,1988年9月生,中共党员,阜阳师范学校教师。路政先后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四体会、亚跳赛、贸洽会等洲际、全国、省级、市级组织的各类大型经贸、文体赛事活动的志愿服务50余次,参加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文明办、共青团阜阳市委、阜阳师范学院、阜阳市师范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20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6000个小时,先后荣获“第八届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跳伞锦标赛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安徽省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优秀志愿者”、阜阳市优秀巾帼志愿者”、“阜阳市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阜阳好人”等荣誉。

陶克勇,男,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颍东区国家税务局职工。加入中国蓝天救援队阜阳分队四年来,参加过近200次救援任务,其中参加比较大的跨省救援任务6次,数10次潜入水下打捞遇难者遗体和事故车辆。他和队员们还坚持在每年暑假前夕走进校园进行学生暑期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活动,累计走进校园达30多次;每年自费提供高考应急车参与爱心送考;深入农村、社区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贫困学生20余户捐钱捐物达2万余元。

篇12:小学寻找最美教师事迹简介

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我的爱人是一位驻守南疆的军人,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夫妻俩聚少离多,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我孝敬公婆,照顾孩子,毫无怨言;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我以校为家,工作认真,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军人妻子,我克服和战胜了生活、工作中常人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尽到妻子、母亲的责任,履行作为女儿和媳妇照顾老人的义务.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我把婆婆接到自己身边,自己和婆婆孩子一家三口挤在学校的一间宿舍里,一住就是4年.

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也常在心里埋怨爱人不能陪着自己,不过慢慢就会适应独当一面的日子,也会为自己的坚强感到高兴.去年六月,爱人到上海出差,打电话约我到上海一聚.我高兴得一夜未能睡好,我的心早已飞向上海,来到爱人的身边,向他倾诉一年来的思念和委屈.然而,中考在即,我又怎能置学生中考于不顾,耽搁学生的中考备战,我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取消行程.当我退掉那张揉搓得皱巴巴的车票时,我偷偷哭了一场.然而,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我毅然擦干泪水,面带微笑,走进课堂,我离不开学生呀!

记得一天夜里,孩子突发高烧,我不愿打扰别的老师休息,深夜两点多钟,我和婆婆带着孩子,跌跌撞撞行走在黑魆魆的乡间小巷,来到村子诊所,敲了不下十几分钟的门,医生才揉着惺忪的眼睛,起来为孩子诊治.我从小胆小,擦黑就不敢出门,但这天夜里,不知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陪孩子打完吊瓶,已是黎明时分,回到学校,我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又投入了一天紧张的工作.

做孩子们的生活上的贴心姐姐

在生活上,我既要照顾婆婆,又要带孩子,一天下来,累得骨头散架,但我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上.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去年冬天的一天,学校的饮水锅炉维修,我在自己的宿舍为我们烧热水,煤球炉长时间燃烧,我差点中了煤气.班里有几个男生卫生习惯很差,十天半月不洗衣服,她看不过眼,常常扒下他们的衣服帮他们洗,这几个懒散的学生被“扒”得不好意思了,好的卫生习惯也渐渐养成.班里篮球队的几个学生衣服常常扯裂开线,我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缝补.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她自己一家人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常常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添置生活用具.

由于种种原因,班里的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我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学生犯错了,她与之谈心,学生有难了,她帮助解决,她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几年来,我的班级中从未流失过一名学生.在短短几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我相信,当我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打造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

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教师的美德,特别是我们这些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年轻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我时常担心将来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无源之水的教师,所以我如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并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20我参加远程教育以求专业知识之水,自己掏钱跑邮局、购名家教法之精点,以求创新教学之水.虽然在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仍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教师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时逢课程改革,我毫不犹豫地走在课改的前列.

我担初中化学课,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热情地与学生交流,或点拨指导,答疑解惑.我潜心钻研教材,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有时,我用魔术的形式引入新课,氢氧化钠、石蕊试液、瓶瓶罐罐都是我的魔术道具.有时,我将一些重要的定义、定律,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大声朗读,反复记忆;有时,对一些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竞赛.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同学们往往昏昏欲睡,她会风趣地说“平日里大家都是氧分子,个个活蹦乱跳,现在怎么都成了惰性气体了?要不要来点催化剂,促使大家快速反应?”在一片笑声中,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篇13:最美勤廉干部事迹简介

王培新同志主要负责钻头厂生产安全工作,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2012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配合厂长团结全厂员工,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克难攻坚。

2013年以来,钻头厂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近年厂大龄职工相继离退休,后续工作无人接替。二是钢体钻头需求急剧增加,新工艺组织打破原工种岗位秩序;三是在整个钻头加工制造工序中,焊接比重大劳动时间长,但全厂仅有一名焊工。针对以上劳动与用工矛盾情况,王培新积极带头劳动,并协助厂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

首先,其利用钻头厂现有人员,根据钢体钻头需求量状况,组织了小型会战,满足了特殊钢体钻头的需求。其次根据班组工作量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班组人员,既保证了不耽误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实现了人员的动态规范化管理,今年以来没有因为人员不足而影响生任务的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安全工作方面,王培新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了安全生产正常。结合钻头的作业环境和生产实际,始终坚持贯彻 “安全第一,超前预防”的方针,完善了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HSE管理制度。按照HSE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重点落实执行了安全管理的“211”工作法,认真召开周一安全例会,及时开展工作前后的风险评价预测和总结工作,将各类隐患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十字”作业要求,做到了三定管理,经常性强化安全教育和引导,从要我安全,逐渐转变为我要安全,促进了全员岗位安全意识的提高,全年实现了钻头厂安全生产正常化。

作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率先垂范,从2009年到钻头厂担任副厂长以来没有休息一次年薪假,主动放弃每个节假日,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在组织抓好钻头安全生产的同时,大胆进行钻头制造技术革新,深入细致地抓好各项生产基础工作,为钻头的安全生产做出了扎实的工作。

篇二:最美勤廉干部事迹简介

韩儒同志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踏实朴素,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取得了一定成绩。

加强安全管理。韩儒贯彻落实油田“二一一”工作法,强化基层队、车间班前班后会组织,通过每日的班前安全讲话,合理安排当天生产任务,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使职工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每周组织项目设备、安全等综合检查,现场落实整改情况,消除安全隐患。韩儒充分利用工程公司提升基层管理考核契机,认真落实查出问题整改,不断提高项目各项工作管理水平。

加强井控工作。韩儒坚持细化井控管理工作,做好井控装备检修、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井控装备检修工作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确保井控装备出厂合格率100%;对井控装备单台档案等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建档统计,不断提高三基管理水平。韩儒提高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组织生产骨干共同规划现场布置,整理井控装备检修区、成品存放区、井控配件库房,想方设法确保现场整齐,提高生产效率。深入基层,坚持工作在生产一线,近年来参加元陆

3、泰来2等重点井控事件抢险工作,确保井控装备可靠,现场井控安全。2013年9月,韩儒带队在顺南5井参加溢流抢险,负责现场井控装备抢修、维护和试压检验工作,在新疆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确保应急物资及时到井、安装合格,为抢险工作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总结下一篇:vip接待服务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