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2024-06-25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共6篇)

篇1: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会议召开的背景:

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

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农村——城市

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因)、改革的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实质?(复习资料P117。3)

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2.农村改革: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人民公社时期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1978~1984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单干”,农民获得有限的自主权。

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特征:包产到户

性质:管理方式的变革

进程:一是自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文革”后安徽个别地区自发出现,安徽和四川率先试行;二是肯定和全面推广阶段,中央的及时肯定推动了责任制的推广。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自主权参考复习资料:115――――117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P143)

【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参考复习资料117)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

1、原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框架――――十五大完善创新

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复习资料P116)

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P118复习资料)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

10.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 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④管理科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12、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13.对乡镇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农村经济的有益补充B.是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

C.是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经济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引自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引自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引自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1)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说明了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3)一致。因为它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2、材料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现象的成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答案]:(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占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安徽凤阳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流传的一段花鼓词很能说明问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你能说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发生的政策措施么?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政策措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包干到户,分户经营,在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启示: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等。

篇2: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导学号 26813400(C)A.民主思想的出现

C.人文精神的跃动

B.天命观念的成熟 D.王道学说的风行

[解析] 本题考查周朝的治国思想。分析材料可知,周朝改变了商代“天”神的观念,使其具有人格化的色彩,突出了“敬德”与“保民”相结合,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故选C。民主即人民主权的思想,周朝以人的观念代替神,故排除A、B两项;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

2.(2018·湖北四地七校期中)下面是关于 “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导学号 26813401(A)

A.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马字的不同写法反映了各国文字不统一,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说明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故A项正确;题目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统一,并没有体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题目体现了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并没有反映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故C项错误;题目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统一,并没有体现文字交流与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

3.(2018·武汉)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导学号 26813402(A)

[解析] A项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书法从容娴和,反映了士族的清闲雅逸,符合“晋韵书风”,故A项正确;B项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属于唐代书法,故B项错误;C项书法纵横跌宕,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属于宋代书法,故C项错误;D项书法崇尚摹古,平庸无奇,属于元明书法,故D项错误。

4.(2018·宁夏育才中学)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据此可知,该书法家导学号 26813403(A)A.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 C.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

B.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 D.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对“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的分析理解。依据题干“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可以看出沈尹默对王羲之的书法富于创造的赞美,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5.下图为1971年陕西省礼泉出土的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显示的部分文字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导学号 26813404(C)

A.唐朝时设司徒管理地方藩镇 B.当时唐朝社会盛行篆体书法字体 C.尉迟是以少数民族部落命名的姓 D.鄂国忠武公夫人是苏姓女子的爵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唐朝节度使管理藩镇,A项排除;篆体字盛行于秦汉以前,B项排除;尉迟是前秦时期鲜卑族崛起的一支部落,该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以族名姓氏,C项正确;鄂国忠武公是尉迟恭(敬德)爵号,此碑安葬的是其夫人苏斌,D项排除。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导学号 26813405(B)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 文人画以诗入画,兼有唐诗的表意功能,故A项错误;文人画以诗入画,“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反映出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诗与画的相通之处,但不能据此推断中国古代艺术内容都是相通的,故C项错误;文人画和唐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人画借唐诗写意,但不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7.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导学号 26813406(C)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解析] 材料中不管是蔡绦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还是方薰的“画之不足,题以发之”都描述的是文学之诗与艺术之画之间的相互弥补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项。

8.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导学号 26813407(D)A.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 B.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 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 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

[解析] “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说明小说受欢迎,但不能说成是唯一受欢迎的书籍,故A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但仅仅小说繁荣不能体现市井生活丰富,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繁荣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壮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文化追求,认为小说繁荣是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也说明小说具有世俗化特征,故D项正确。

9.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导学号 26813408(D)A.反对专制统治 C.彻底批判儒学

B.主张男女平等

D.赞同女子参政

[解析] 材料中反映出要做国王,定礼乐,反映了作者支持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到女子地位的提高,但并没有涉及到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到定礼制乐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说明作者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做了国王”“定礼制乐”“做一国贤君”“女名臣”等信息均体现了女子参政的愿望,D项正确。

1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导学号 26813409(B)A.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解析] 现代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精神出现危机而形成的荒诞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风格,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是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8·衡阳)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导学号 26813410(A)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解析] 材料“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2.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导学号 26813411(B)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 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 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

[解析] 材料中提到关羽的形象千年后在民间认知和艺术形象中的变化,根据“千年之后”可知是在宋代,而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是在汉朝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前提下完成的,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商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脸谱中……枣红色”体现了反映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关羽的实际形象与戏曲艺术中形象大相径庭,反映出文学艺术对历史人物性格再创造,而没有体现真实的历史,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26813412

材料一 2017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6分)(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10分,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答案](1)汤显祖: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莎士比亚: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高潮。(9分)(2)主要原因: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适合大众口味。(6分)(3)主张第一种观点:昆曲是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家级的“活化石”,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去挖掘和传承,当然也是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的需要。(10分)主张第二种观点:昆曲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而且还是舞台、表演艺术,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既要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戏剧性,让现代广大群众授受,才能薪火相传。(10分)[解析](1)考查对汤显祖与啥事毕业所处历史时期社会大环境、大背景知识的掌握,汤显祖处于明代中叶以后,莎士比亚处于英国人文主义发展高潮时期;(2)考查对昆曲兴盛原因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戏曲发展历程知识点的掌握;(3)考查对如何保护昆区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昆区既可以保护,也可以创新,两种观点都可以进行描述。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26813413

材料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

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

《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

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答案]

一、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3分)

二、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9分)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26813414

近年来,我国历史研究开始了“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向。……弥补了书面文献多限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缺陷,为研究以普通民众为对象、以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基础。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打破了过去“一元”“单向”的研究模式,……如果研究者习惯于从官方文献与精英话语中爬梳资料,就很难摆脱精英主义的思维窠臼。……而且,在研究“触角”不断向底层探索的过程中,研究者也越来越感觉到“眼光向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而要进一步追求“自下而上”。尤其是在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市民视角”已经成为重新书写城市历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篇3:高三历史一轮有效复习初探

一、高考复习研究的方向

靠什么来把握方向呢?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 ,还有就是近几年的高考卷,尤其是实施新课改的各地高考卷。

1.《课程标准》。课标起到的是统领全局的作用 ,向我们全面地展示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这些,对我们的高考复习教学起到目标引领的作用。

2.《考试说明》。主要是框定了考试范围 ,明确了考核目标与能力,把考核要求细化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方面,体现能力能力要求的递增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科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考查范围 ,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让我们清楚了学生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进行高考复习教学,提供了便利。

二、高考复习的策略

1.用足教材,夯实基础

( 1) 阅读导语,构建本专题的知识框架。导语往往起到提纲挈领作用,呈现本专题的知识框架。

( 2) 阅读教材的主体部分。课前预发填空题,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有基础性的了解, 复习时重点解决老师根据本目、本节、本专题所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完题目后,用高考题或者各地新课程的模拟题加以巩固。

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选择一些问题和练习来强化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内部各节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本专题和其他专题或者其他模块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纵观高考题目,史料浩如烟海,丰富多彩,考查角度千变万化,但史实和答案还是在教材之中,我们应该还是要立足于教材。当然,在引导学生关注史实同时,要有更高层次的视野,建构符合历史规律的世界。我们要有新的维度和思考层次,提供新的思路。

2.一轮复习课中的具体教学要求

( 1) 知识点定位要准确。包括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各个基本要素:如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同时,要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 要掌握到何种程度) 。在备课中老师应该对考试说明所框定的核心知识进行逐条解读,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2) 核心概念讲解要透彻。要讲透重要概念的内涵 ,即概念本身的含义, 然后梳理与此概念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设计一些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3) 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要清晰。

近年浙江文综卷注重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比如:

【2009浙江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阶段特征。

怎样梳理基本线索、理清阶段特征呢? 按时间,梳理大事年表;分领域归纳相关知识。通过梳理形成以时间为经线,以领域为纬线的知识网络, 横向体现同一时期不同领域的情况;纵向体现不同时期同一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从变化和发展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样梳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繁多的内容, 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梳理归纳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 4) 高考动态和史学研究成果要关注。

高考动态的把握主要依靠对近几年新课程高考题的分析,教师可整理近几年高考中考过的、高频的、未出现过的考点给学生,使学生更明确考查的方向。

另外,作为教师,还要多关注报刊杂志,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一旦发现自认为有价值的一些信息,要注意进行分析整理,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比如2010年的浙江文综高考卷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肯定了国民政府的一些经济上的成效。更为可喜的是关注了当前国内舆论界争论的制度创新如美国的三权分立, 第39题的三则材料涉及了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我发现在《历史教学》( 中学版)2010年第1期上有万绍红的《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 ; 第3期上有薛伟强、高景龙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第5期上有《单一的“三权分立”还是全面的分权制衡》等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有效训练

我们平时都有很多的练习和考试,基本能很好的检测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复习的效果。但是有的时候有些题目还是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好题的积累,对在月考、训练等出现的试题,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要及时摘录下来,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每个老师都有很多机会和途径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但其实每个人的文化底蕴、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功底、风格水平等都存在差异,所以一味学习他人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能体现自己特色的复习方法是最好的。谁的课堂谁做主!

摘要:新课程高考浙江省自主命题已经第6年了,作为一线的高三历史教师,本文从高考复习研究的方向、高考复习的策略两个方面来谈谈本人近几年新课改高三一轮复习的心得体会。

篇4: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有感

第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且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

所谓知识结构,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怎样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即通常所指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是:1先让学生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分别对本章几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但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战争的借口。3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重视课本,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大小字和原始材料的关系,也是搞好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按四种情况处理:1对课文正文的或历史概念做注解或阐释的小字和异体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2属历史常识性的小字部分,也要求学生掌握。3属补充性知识,又离课文子目要求较远的小字,只做一般了解。4属拓宽知识面,又离子目要求甚远的小字,不要求掌握。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内容,而在考试中提出这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的,也要适当补充。对课本的处理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上明确了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写在黑板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只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澄清,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对比,明确其异同点。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法上加强指导:正确阅读教材的方法、表述问题的正确方法、记忆年代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和类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思考的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审题和答题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效率将得到迅速提高。

四、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题

练习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讲解时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题目要概括性强、灵活性大,能一题多变,启迪思维。习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要注意克服练习的盲目性、片面性。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反复读题,在读题中弄清已知条件和所问的结果,明确所涉及的范围条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理清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五、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训练是实践,评是练的继续和补充,练要合理,评要点睛。对每套题,第一遍要学生独立完成,充分显示他们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遍,教师点评。根据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审题、判断、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转换思维角度,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借题发挥,评出问题的最重要特征。对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如此点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较快的升华,从而适应高考的要求。

篇5: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重庆政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一些地方出现了“为官不为”现象。因为怕工作失误冒风险,部分干部宁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纠正这一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②强化对权力滥用的制约和监管

③法定职责必须为,问责“为官不为”者 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年天津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015年上海政治)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我国从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拓宽协商民主渠道。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主要包括

A.政党协商、政协协商 B.政党协商、政府协商 C.人大协商、政府协商 D.人大协商、政协协商 4.(2015年上海政治)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颁布了新修订《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规定》,为加强军兴军提供重要保证。这体现了党加强军队的

A.军事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政治领导 5.(2015年海南政治)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评价。惩治腐败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②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体现 ③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规范党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

A.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C.遵守党纪国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7.(2015年安徽文综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比赛”,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与2015年3月由政协委员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旅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B.上述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C.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 D.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质询权 9.(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出“红线”,从而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政党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在我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具有立法权但没有司法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G2[2014·海南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1978年至2012年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300件被废止、宣布失效,467件继续有效,其中42件决定予以修改。清理与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①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举措 ②勇于开拓,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统筹兼顾,将党内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措施 ④从严治党,规范权力行使,提高执政水平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G2[2014·海南卷]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通过政治决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助党委和政府搞好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和各界别人士的协商。全国政协重视协商民主,因为()①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协商民主是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的前提

③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决策水平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G2[2014·福建卷] 从提倡高效务实的文风、会风到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从“苍蝇”“老虎”一起打到贯彻“三严三实”的要求,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A.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B.完善执政方式,充分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坚持群众观点,积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D.践行正确价值观,始终满足公民各项诉求

13.G2[2014·江苏卷]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 ②二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③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 ④党的政策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G2[2014·江苏卷] 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这说明()①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 ②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③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 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G2[2014·全国卷]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二次会议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议题建言献策。与会人员结合6个专题深入研讨,提交大会发言120份,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上述事例中,政协的作用表现为()①战略决策 ②政策谋划 ③组织实施 ④开展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G1、G2[2014·四川卷] L市政协就市政府起草的《L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开展协商,提出数百条建议,在最终提交给市人代会审议的草案中,有83处修改源于政协委员的智慧。这体现了()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政协委员直接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

③人民政协在立法领域有效开展政治协商 ④政府通过科学行使立法权提高决策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G2[2013·福建卷] 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坐上了政协委员这个位置,就不是个普通人,就得对宪法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并建议委员们对宪法宣誓。这说明()A.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B.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

C.政协委员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履行职责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8.G2[2013·江苏卷] 随着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日益快速、便捷和多样化,其参政、议政的效果和能力也得以快速提升。面对“微时代”政治生态发生的巨大变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纯洁性 ②引导社会舆论,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③完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④关注民生民意,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G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述做法()①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G22013·山东卷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G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这种辩论是()①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

③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 ④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G2[2012·安徽卷] 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G2[2012·江苏卷]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③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G2[2012·课标全国卷]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25.G2[2012·山东卷]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B.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

C.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 26.G2[2012·四川卷] 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问题,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他在2011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建议》。年底,民政部对该提案作出了书面答复,其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的建议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并正在转化为相关政策。这说明,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②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③转化为政府政策是有条件的 ④体现了政协对政府负责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G2[2012·天津卷] “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

能“有人气”。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D.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28.G2[2012·天津卷] 从太空眺望地球,这个蓝色星球非常美丽。然而,地球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国淡水资源尤为短缺,针对我国这一问题,56位在津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恳请国家制定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提案》等多份提案。在政协委员推动下,2011年国家制定了《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协委员这一做法属于()A.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B.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质询权 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监督D.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29.G2[2012·重庆卷] 2011年“两会”前,人民网开辟“e政广场”收集网友的电子提案,由全国政协办公厅选编,发至每位政协委员。2011年入选的提案有30件,2012年达到134件。这种做法()①拓宽了政协调查研究的渠道 ②更有利于政协反映社情民意

③调动了政协委员参政的积极性

④体现了公民对政协的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30(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材料: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9分)

31.[2014·山东卷]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政治生活第六课高考专练答案

1【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中“部分干部宁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说明了一些党政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所以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要对这些干部进行问责,选D。①强调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与题意无关;②强调了对权力滥用的制约与监督,材料中仅仅强调了不作为,而没有强调权力滥用,不选。

2【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党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彰显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全社会聚起正能量。其实质是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A入选;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正确阐释了党的执政理念,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排除;题意没涉及民主执政,C不符合题意排除。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正确阐释了党的宗旨,但是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故答案选A。

3【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政权机关的协调”,可用排除法来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二者均不是国家机关,故排除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本题答案选C。

4【答案】C【解析】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主要表现为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比如发展战略、五年规划等等;思想领导主要是在思想领域的统治;组织领导最重要,一句话,“党管干部”,党中央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属于组织领导,本题答案选C;A、B、D均没有体现,排除。

5【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建设是我们目前的中心工作,①表述错误排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说明党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②④符合题意入选;党的领导方式有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题意没涉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③排除;故答案选C。

6【答案】A【解析】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A适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要依法行政,B、D都是错误的;C中的“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7【答案】B【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是政府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依然是经济建设,故排除。故题肢①③正确。答案选B。

8【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旅行公民的政治性权利而不是义务;C说法错误,错在“代替”; 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参政议政而不是质询权,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9【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对干预司法活动的行为出台相关的规定进行制约,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同时说明在我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政党组织,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故排除。

10.B [解析] 本题考查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清理和修改党内规范性文件,是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举措,也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表现,①④符合题意。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②说法错误。党内法规是对党员的规范和要求,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③说法错误。

11.D [解析] 本题考查政协的知识。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①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协商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搞好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决策水平,③④符合题意。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党的建设。上述措施都是围绕整顿党风来说的,A符合题意。B项“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群众的首创精神,C不符合题意。D项中“满足公民各项诉求”的说法错误,公民诉求有正当、合理和不正当、不合理之分。

13.B [解析] 本题考查党的依法执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①符合题意。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②错误。党的政策的实施要符合国家法律,③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④正确。

14.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①符合题意。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体现了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②错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问题是民生问题,③错误。

15.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职能。政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②④。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进行战略决策、组织实施,①③错误。

16.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的知识。由政协提出建议,最后交给人大审议,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①正确。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不具有社会管理权力,排除②。政协就《条例》开展协商,可见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故③正确。立法权属于人大的权力,政协没有立法权,故排除④。

17[解析] C 本题考查对我国政协及政协委员的认识。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没有权力制定宪法和法律,A、B两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政协委员的观点强调了政协委员的活动必须遵守宪法,保障宪法的权威,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政党制度,D项与材料无关。

18[解析] D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理念。题干与理想信念无关,①排除。②错误,国家职能由国家机关履行。由材料中有效信息“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和“微博、微信”的新方式,可知③④符合题意。

19.B [解析] 本题考查政协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做法是创新政协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也可以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在我国,公民并不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题干强调的是人民政协与人民的关系,与民主监督无关,③与题意不符。

20.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领导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执政,排除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排除③。故选C项。

21.[解析] A 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职能,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进行辩论,是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表现,①②正确。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也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③排除。从辩论的内容看,政协委员参与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不是政治协商,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故①正确。中国共产党没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属于政府,故②错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故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早已取得,故④错误。

23.C [解析]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而我国的行政机关是政府,依法行政是政府的事情,所以排除②,①③④符合题干的意思,故选C。

24.D [解析] 本题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全国政协成功举办“21世纪论坛”,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相关提案,体现了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政协在公共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符合题意。上述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项不符合题意。全国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参与行使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B、C两项观点错误。

25.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上述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主要体现,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D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中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

26.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错误,我国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国家机关,政协只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正确说明了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③正确,从材料信息来看,政协委员的提案转化为政府政策的条件是“切中时弊、言之有物”,并且要经过法定程序;④说法错误,政协不必对政府负责。

27.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点。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故选答案D。A、B、C都与题意无关。

28.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的知识点。A、B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是政协委员的职责,应排除。材料中政协委员的做法属于参政议政,不是民主监督,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制定的意见和规划属于国家政策,故选答案D。

29.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政协参政议政的方式。通过网络收集电子提案,然后反馈给政协委员。一方面拓宽了政协调查研究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协反映社情民意,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项。

30【答案】

①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 ②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相关法律,加强监督;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依法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依法有序参与自贸区的建设。

31[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篇6: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解析: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主要有甲骨、丝帛、竹木简、纸张,取代竹木简的是纸张。答案:A 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解析: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有力工具;指南针为资产阶级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条件。总之,这三大发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答案:A 3.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众多演员组成的类似现代

电脑键盘的画面,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解析:本画面是演员进行活字印刷表演的情景。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答案:C 4.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用心

爱心

专心 1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解析:A、B两项的叙述与题干的要求不符;D项的错误在于“蕴涵”一词使用不当。答案:C 5.(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主流文学的变化特点,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先对题干中提到的文学形式进行简单的比较,再从其表达形式上入手,就不难发现其变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表现形式是越来越接近和趋向平民化。答案:A 6.(2010·山东临沂模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 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 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解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他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诗歌多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答案:B 7.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描写对象是司马迁;B项描写对象是岳飞;D项描写对象是蒲松龄;从C项中“诗史”“草堂”等有效信息可判断为杜甫。答案:C 8.(2010·江苏南通第三次调研)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解析:A项出自屈原的《离骚》,B项为唐诗;C项为宋词,D项为元曲。答案:C 9.(2010·山东临沂模拟)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对于文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白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答案:C 10.《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红楼梦》创作的背景是清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因而该书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答案:C 11.《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解析: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人,秦赵渑池会是十分著名的关于蔺相如的故事。山水画成于明朝时期。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杜牧是唐朝人。答案:C 12.我国古代诗歌、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分别是()A.楚辞、元杂剧 B.汉赋、明代传奇 C.楚辞、明代传奇 D.诗经、元杂剧 答案:D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3.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综合能力,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事物只有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答案:D 14.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 D.其他剧种的衰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原因的理解分析能力。京剧深受人们喜爱,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不断吸收其他剧种优点的结果,即在于其内因。而A、C、D三项均是外因。答案:B 1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典脱离广大民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百姓不喜欢昆曲的主要原因是其脱离民众,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答案:D 16.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在台下指挥“演旦角的同学动作要到位,演老生的同学„„”他们正在排练的剧种是()A.吕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剧角色含有旦角、老生等,与京剧的角色划分相符。答案:C 17.(2010·福建龙岩质检,1)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A.权威观点 B.文献记载

用心

爱心

专心 4

C.考古发现 D.民间传说

解析: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不带有主观意志,最为客观可信。答案:C 18.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题中字体分别为: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材料是对草书特点的描述。答案:D 19.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 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图片看,标识没有体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③;其他选项都正确。答案:A 20.惠州艺术馆2006年初举办了中国传统书画展,某中学有四位同学参观了画展,并对下幅中国名画作了评论,其中错误的评论是()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A.该作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B.该作品的作者被称为“画圣”,其作品有“吴带当风”之誉 C.该作品反映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状况,属民间风情画 D.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解析: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答案:C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回答: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原因: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特点: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3)铜(铁)钱。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

22.(2008·江苏南京期末,23)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3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所涉及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图2。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

(3)核心:仁。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朱熹:理气论;心性论。(两人观点分别答出一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4)小篆。西汉。

(5)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等。(拟定课题题目要求概括两个及以上材料)

用心

爱心

上一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处理下一篇:《让生命充满爱》之爱祖国